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馬過河的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89K

小馬過河的教案(精品多篇)

《小馬過河》教案 篇一

《小馬過河》是一篇非常經典的童話故事,很早就被編入國小語文教材,現存於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13課。從國小到現在,我一直在回味這個故事,故事本身淺顯而直白,然而帶給人的卻是不斷地思考,是智慧人生的口語化,對現實人生的啟迪頗深。隨着閲歷的增長思想的豐富,重新捧讀《小馬過河》,在意味雋永的背後,生髮着關於做人的種種思考。這則幾乎是所有50歲以下的中國人都讀過的童話故事,曾影響過幾代人的成長曆程。

故事敍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説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説水很深,它的夥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家去問媽媽,媽媽要它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象老牛説的那樣淺,也不象松鼠説的那樣深。故事告訴人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無獨有偶,今年大學聯考作文題(全國卷)就與《小馬過河》有密切關係。內容是: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走你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但丁)○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波蘭諺語)○應當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達·芬奇)○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塞納克)面對各種説法,有人想:我該相信誰的話呢?也有人想:還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請以“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本,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之內。且不説大是大非大歌大寫的大學聯考,那是速成的功利性的東西。還是説説個人的體驗吧,因為閲讀是個性化的,閲讀的過程就是個性化思想的形成過程,你所閲讀的信息與你儲備的思想產生碰撞,思維就會產生靈感火花,感發的深度因人而異。《小馬過河》帶給我以下四個方面的啟迪:

啟迪之一:做一個真的人

童話中各種動物講的都是真心話,小馬也都聽進了真心話,這則童話簡直就是為説真話提供了偌大的背景,老牛説的是憨厚的真心話,小松鼠儘管沒有設身處地替小馬着想,但它在情不自禁地呵護着小馬年輕的生命,馬媽媽則更是真心地期望着小馬快快成長。

真是人的根基,真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底線。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是一個人最基本最起碼的品質。真是本色的,原始的,樸素的,沒有偽裝,沒有雕飾,自裏而外徹頭徹尾是透明的清純的。世界上自從有了人類,就一直伴隨着對真的嚮往和追求,自古而來的人類精英們,一直為真理而殫精竭慮捨生忘死,甚至被處以十字架下的絞刑。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真的生活的教育,“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是教育的門檻和目標;魯迅先生做文章的態度和思想都是至真至誠的,“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李白作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任胸中情感的流淌,沒有絲毫的偽裝和矯情;陶淵明做人做官做詩都是真誠的,他做官是“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當官場成為他心靈羈絆的時候,他會擲地有聲地説“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刻“解印綬去職”,他作詩也直寫胸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難怪蘇東坡稱讚他“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隱之為高,古今閒之,貴其真也。”真情畢現,率意而為,興盡而返,可見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性情中人。

做一個真的人是做人的第一個準則,一個真人立身處世所作所為,應該是説真話,做真事,抒真情,求真知。然而,我們世界上許多人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由於 “偽”的盛行,“假”的充斥,所以真才顯得彌足珍貴,商品時代是物質時代,更是利益時代,許多人利慾薰心,真誠和善良被遮蔽,聽聽《焦點訪談》的暴光,看看身邊人的交往,你會覺得真誠的堤壩在崩潰,正因為真誠在不斷瓦解,所以虛假和偽善才有流行的市場和生長的空間,什麼產品有利可圖,什麼地方就充滿了假冒偽劣;官場上不僅僅要做到臉皮厚心腸黑,還要善於偽裝,錢能通神的古訓使得買官賣官有了交易的準則,官能夠買賣,人就有了變異,異化的結果是,把一個個活生生的真人變成偽人,折磨成喪失人性的非人。中國人好講面子,這個面子就是偽裝人的外衣,是掩蓋人們假仁假義假心假肺的假面具,人情之假官場之假市場之假,以至官場中人把假話説得慷慨激昂把假情宣泄得淋漓盡致,市儈中人把虛情假意粉飾得密不透風,言不由衷而又嚴絲合縫,難怪黎明先生説正人君子是這樣一種角色:“皇帝誇你是忠臣、同事贊你是謙謙君子,下級頌揚你禮賢下士,百姓呼你是大大的清官。你是父母面前的孝子,子女面前的嚴父,妻子面前的賢夫……最後,你是自己面前的空殼。”當丹麥的皇帝穿上“漂亮”的新裝在大街上興致勃勃舉行盛大遊行的時候,只有天真的兒童將真話脱口而出,而王公大臣們則是一片虛偽的讚歎聲。處在偽善盛行的時代,我們的校園還是一片淨土嗎?我卻隱隱覺得虛假偽善的病毒已經開始侵蝕天真而稚嫩的心靈。

在流行假冒偽劣的時代,你的貨真價實何其不值錢!

在普遍不講道德的時代,你講道德何其艱難!

在普遍不講真話的時代,你講真話何其艱難!

啟迪之二:做一個獨立的人

自身獨立是生物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生物成長的內在必然要求。然而,成長鬚經歷生理成長和心理成長的雙重轉型,小馬正處於全面成長的前夜,小馬獨立做事就是獨立做人的前提,對於小馬來説,渡過小河就是克服成長中的困難和障礙,就是實現徹底獨立的前夜,智慧的思考和勇敢的實踐,是獨立過程中的必修之功夫。

獨立有兩種類型,一是物質上的獨立,一是精神上的獨立,這兩種獨立都要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正象“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必須親口嘗一嘗”、正象你要學會游泳你必須下水嗆幾口一樣,你必須獨自親歷實踐。物質上的獨立藉助於賴以生存的各種生產和生活資料,精神上的獨立則是個體思想的形成,而世界上許許多多人的獨立充其量只是物質上的獨立,那只是低層次的獨立,即完成自身生老病死的人生輪迴而已,他們只知道追逐物質金錢,也就是説物慾既是他們自己身體的需要,同時也是精神上的渴求,他們覺得人生在世,無非是謀一個好職業,娶一個好妻子(嫁一個好丈夫),建一所好房子,買一輛好車子,兒子爭氣,身體健康,幸福生活悠久而綿長,除此之外,別無他求。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獨立才是一個人追求的人格境界。

中國人缺少的是精神上的獨立,缺乏個體獨立自由的精神,缺乏思想平等的觀念。自古而來的儒家文化重視的是人的倫理性社會性和集團性,而忽略了人的精神的獨立性、思想的民主性和地位的平等性,倡導的是共性的規範,抹殺的是個性的特徵。諸如一個人,你首先是道德中的人、倫理中的人,重禮而不講理,你處在什麼角色地位就要守什麼規矩,你是黨派集團中的人,你得黨派集團中的章程;在家中,你首先得作為人父人夫人子的存在,作為家庭或家族中抽象的角色存在,然後才是自己本身的存在;官場中迎來送往不僅講究禮節,更得講究等級,在什麼山唱什麼歌,在什麼位置説什麼話,決不允許你個性思想的肆意發揮,精神上你只是一個抽象的符號,你的級別才是讓人刮目的標籤,你的官越大你被鉗制的越死,精神上絲毫沒有獨立自由的空間。

獨立和自由是一對孿生姊妹,獨立需要民主平等的土壤,獨立需要自上而下的氛圍。在一個專制和獨裁的社會裏,是無論如何也培養不出獨立公民的。而西方社會講究民主講究人權講究獨立,當然它也有自己的淵源,西人信仰基督教,而在教會中,除了上帝耶穌之外,每個信教者不論官大官小都是平等的,直屬於宗教團體,破除了家長家族之間隔。梁漱溟先生説“根本上中國是無數家族藉倫理聯鎖以成之社會,縱然增加武力成分,亦還變不成階級統治之地緣國家。它藉禮教維繫一消極相安之局,就在這一瞬間,一面有幾分民主,一面卻斷送了政治。”東方和西方民主獨立之特點都源於各自先天的成分,在各自政治文化背景的影響下積澱而成。

而不論何種體制,不論何種文化背景,對於一個人來説,獨立是他的成長標誌,是衡量成熟與否的重要表徵,是邁向崇高境界的必由之路。所以,獨立與奴性無緣,與流俗無關,獨立不是獨斷,獨立不是專橫,它更重要的是與精神和思想緊緊聯繫在一起。小馬的行為和思考無疑給人留下了關於獨立的啟示——做一個獨立的人。

啟迪之三: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真是獨立的前提,獨立是有思想的前提,只有人格獨立了,才有自己的主見,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小馬面對眾説紛紜的建議,行為上不知所措,思想上似是而非,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小馬的失誤在於沒能對各種意見進行深入分析,沒有進行換位思考,沒有多問幾個為什麼,最後在媽媽的點撥下才豁然開朗。或者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或者“應當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小馬在非常謹慎的情況下,既沒有輕信也沒有盲從,從這點上説,“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這是富有哲理的論斷,也從另一個側面説明了“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的道理。

讓思想成為一泓活水,時常激盪在心頭,翻湧在腦海。世俗的金錢、名譽、地位都可以沒有,卻不能沒有思想。卑瑣匆忙平庸可以絆住人的身體,卻不能桎梏思想之泉的流淌,心靈生活沒有思想,就好比人的身體沒有脊樑骨一樣,思想的卑躬屈膝精神的庸俗不堪,這種人充其量只是生物的人。巴爾扎克説“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思想可以讓你挺起胸膛走路,可以讓你厚積而薄發,可以讓你的心靈永遠年輕,讓你的生活永遠的鮮活下去。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正是靠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實現了亙古存在的生命,超越時空的界限迴盪着遙遠的絕響。學者周國平給思想者一個很好的定義,所謂的思想者是指:“第一,擁有既具有根本性又真正屬於自己的問題。第二,擁有既具有哲學性又真正屬於自己的眼光。”第一是宇宙的關懷,第二是哲學的觀照,這兩點若能在一個人的身上體現,就是不折不扣的思想者。

而現實中很多人只是人云亦云,説話拾人牙慧,寫文章抄來抄去,不斷的重複別人的思想,惟獨沒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只是隨波逐流,很少在生活中掀起浪花創造旋律,呆板的生存平淡的過活,墨守成規而逍遙自在;他們做慣了順民對叛逆而異常冷眼,堅守習慣程式和秩序,自己沒有膽識卻反對別人的勇敢。有思想的人,即使處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紛繁世界,卻能清醒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思想的領導能培養善思想的下屬,有思想的教師能培養敢思想的學生,有思想的老闆則能帶動產品的不斷創新和更新換代。托爾斯泰説“思想,就是推動自己和全人類的生活的力量。”

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吧!智慧之光將永遠籠罩着你。

啟迪之四:做一個設身處地的人

設身處地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是換位置思考問題,退後一步天高地闊,退一步並不僅僅是忍讓,還有從迷失的零距離中抽出身來,作遠距離的靜觀默想之意,要撥開迷霧,澄清泡沫,不能僅鑽自己的牛角尖,還要顧及他人的象牙塔,也就是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象蘇軾説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變換角度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説將心比心情同此理是感性體驗的話,那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則是理性的分析,感性和理性的渾然融合則是啟迪心智獲取規律的鑰匙。

老牛和松鼠的錯誤,在於沒有從小馬的視角去想問題,雖然它們所説的都是真實的理由,但在別人身上則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適履;小馬初初入世涉世經驗不足,對世上的紛紜世相看不清説不明,對各種各樣的思想言論莫衷一是,這也情有可原,小馬的失誤關鍵是老牛和松鼠意見的出發點,沒有從比較中得出各自“深” “淺”的理由,其實只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就會真相大白,這裏就充分體現了設身處地的重要。

設身處地不僅是一種眼光,更是一種涵養,是生活的境界。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己察人是一種胸懷,推己及人是一種境界。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要施加給別人,人家也會象你一樣不希罕的;而“己所欲,施與人”也不是文明社會所需求的,你所想要的東西,別人就一定會希罕嗎?這種把自己的慾望強加於別人的做法,似乎顯得有點強*民意的味道,所以也不是最高的境界,那麼,最高的境界是什麼呢?我覺得應該是尊重個體選擇的權利,營造雙向選擇的氛圍,既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又要做到“己所欲,勿施於人”。的確,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不能把自己的標準加於他人頭上,時代發展了,人的個性豐富了,評價的標準多元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不要濫施與人,這才是理智的思考,明智的抉擇。

當然,一味把自己放到圈子之外,一心替別人着想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主義,曾一度把人的個性遠遠拒之門外,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一定要服從於階級和政權的需要,抹殺了人的具體個性,強調高度統一的人的概念的抽象性,為了政治的某種需求,進行着可怕的心理專政,顛覆着豐富多彩的個性心理,這是對人性的蔑視,剝離了活生生的人,圖解成所謂純粹的人。這種以共性代替個性的做法,與我們所説的設身處地相差甚遠,於現代社會對公民的要求相差甚遠,只有將個人的精神生活、行為實踐與時代要求、社會利益密切結合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莫大愉快,才能砥礪人生到達理想的彼岸。

做一個設身處地的人吧!你會得到身心的雙重快樂。

安徽省青陽縣教育局施麒俊(2004/06/16)

小班遊戲小馬過河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物體沉浮,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雪花片,石頭,海綿,點心盤(幼兒操作材料)。

2.木製積木,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出來玩了,瞧,這是誰呀?(螞蟻)

師:小螞蟻爬着爬着餓了,發現遠處有棵蘋果樹,就爬過去,可是面前出現了一條小河,請小朋友幫螞蟻想辦法過河?

幼:造一座橋……

二、認識沉與浮現象。

1.教師做沉浮實驗。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

2.鞏固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認識

師:我現在請一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

三、幼兒操作,並記錄操作結果。

教師先請一幼兒操作,同時將結果記錄下來。(規則: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來的就把這種材料的圖片貼到小河裏,沉的則不需貼。)

集體糾正。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小馬過河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樂於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生動、有趣的情節。

2.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和淺的含義,懂得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着比較對象的改變而改變的,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3.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從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重點難點

在觀察圖片中,我班幼兒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能力和完整表述方面還有待加強,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本班幼兒學習情況,確定了本節活動的重難點。

這是《綱要》中所提到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地事物和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所要求體現的。

重點:樂於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生動、有趣的`情節,能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淺的含義,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音頻故事片段《小馬過河》、多媒體課件、水槽、水、動物模型(松鼠、牛、馬)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興趣(2分鐘)

師:聽音頻馬媽媽和小馬的對話,引出故事內容《小馬過河》。

(神祕的馬媽媽和小馬的對話可以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馬上進入角色,引出今天的故事內容《小馬過河》)。

(二)欣賞PPT,理解故事內容(16分鐘)

1.出示PPT1圖,幼兒觀察。

(1)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小馬遇到了什麼困難”。

(2)師:“小馬的心情如何呢?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馬,你會怎麼辦?”

(3)幼兒跟隨教師瞭解畫面內容。

2.出示ppt2、3圖,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提問:“小馬先遇到了誰?”“他們之間會説些什麼?

提問:“小馬又遇到了誰?”“他們之間又會説些什麼?

(2)師:“如果你是老牛、松鼠你會説些什麼呢?”引導幼兒,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3)帶領幼兒瞭解畫面內容,請幼兒模仿他們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過程和對話語氣。

(4)提問:“為什麼老牛説水很淺,能過去,可小松鼠卻説水很深,同伴被淹死了?”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夠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此環節教師採用觀察、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回答,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説,敢説的語言環境。同時通過模仿情境對話,讓幼兒投入角色,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和故事中藴含的美)

3.實驗驗證,擴展經驗

教師出示水槽,把松鼠、老牛、小馬分別放在水中,讓幼兒觀察、感知同樣深的水和動物身高的關係(幼兒總結:小馬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覺得河水不深也不淺。原來,在面對同一條河時,因為自身特點不同,所以它們看法也不一樣,只有試了才知道。

(通過操作、觀察,幼兒會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教師及時提問,並請幼兒總結,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深淺的印象。這部分採用觀察、談話、操作等多種方式促進重難點的完成。)

4.觀察PPT4圖,瞭解故事結果

提問:“小馬最後順利過河了嗎?”“它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引導幼兒説出克服困難後的喜悦心情。

(三)完整欣賞故事內容,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3分鐘)

(本節活動教師有重點的講解畫面,為了讓幼兒深入理解、完成教學目標。此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此故事產生美好的情感)。

(四)小結(3分鐘)

(1)師:你喜歡故事裏的小馬嗎?喜歡它什麼?(懂事、能幹、有禮貌,勇敢)

(2)師:小馬過河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小結:小朋友在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多動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大膽地去試一試,我們應該做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結合幼兒生活經驗,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含義,讓幼兒懂得遇事應該如何做的道理)。

(五)活動延伸(1分鐘)

師:“小馬順利過河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回家請和爸爸媽媽一起講一講,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活動結束是暫時的,我們將活動進行了延伸。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達到家園共育,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對豐富多彩的閲讀活動感興趣,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需求,幼兒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各環節銜接緊密,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開展活動,故事情節簡單,易於幼兒接受。通過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與淺的含義,並使幼兒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説,要自己多動腦筋想一想,從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的道理。

幼兒園小馬過河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及藴意。

2、發展幼兒初步的分析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讓幼兒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並勇於嘗試的道理。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其中藴含的意義。

難點:發展幼兒比較分析能力,理解大與小、深與淺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聽,這像是什麼動物發出的腳步聲?小馬來了,它還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內容

1、第一段

師:故事中有誰?老馬對小馬説了什麼?老馬讓小馬做什麼呢?(把這半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那有誰知道磨坊是用來幹什麼的?(磨坊是用來加工麥子的地方)那小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麼困難呀?(一條小河擋住了小馬的去路)河水嘩嘩譁,它心裏想到了誰?小馬心裏怎麼樣呀?(害怕,左右為難)如果你是小馬怎麼辦?

2、第二段

師:我們接着往下看!小馬遇見了誰呀?(老牛)那小馬和老牛説了什麼呢?(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水很淺,剛沒小腿,能淌過去)你們想不想學學小馬和老牛的對話呀,那老師做小馬,你們做老牛好嗎?(注意對話語氣)

3、第三段

師:小馬聽了牛伯伯的話正準備過河呢,咦,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一起來聽一聽!

師:小馬正準備下河呢,突然誰來啦?(小松鼠)小松鼠來了,那小松鼠是怎樣對小馬説的呢?(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在這條河裏淹死的呀)我們也來學一學小松鼠的話!

師:老牛説河水淺,松鼠説河水深,到底聽誰的?你覺得誰説的話有道理?如果你是小馬怎麼做?

大班語言教案《小馬過河》含PPT課件

師:那這一次小松鼠又對小馬説了什麼呀?(怎麼?你不要命啦!)那小馬它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試試吧)它是一匹怎樣的小馬?(勇敢)

師: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説得那麼淺,也不像松鼠説得那麼深,為什麼?出示PPT圖片,觀察、比較、分析三種動物的區別。

(小馬呢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覺得河水不深也不淺。原來,在面對同一條河時,因為自身特點不同,所以它們看法也不一樣,只有試了才知道。)

三、師幼共同講述故事,理解故事涵義

師:你喜歡故事裏的小馬嗎?喜歡它什麼?它是一匹怎樣的小馬?(懂事、能幹、有禮貌,勇敢)

總結:小朋友在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多動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大膽地去試一試,我們應該做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四、為老師做件事,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説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説説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小馬過河》教案 篇五

韓芳 滿祥廣

《小馬過河》是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

一、抓住聯繫,訓練語言

本文出現的事物較多,相互間有聯繫。如果學生了解事物的聯繫,就便於理解文章的內容。為此,我們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後,出示一道填量詞的練習:

一( )馬棚一( )磨坊一( )松鼠

一( )老馬一( )小河一( )大樹

一( )小馬半( )麥子一( )老牛

學生完成練習後,讓學生結合課文説説這9種事物的聯繫,教師用筆連接相關聯的事物:

接着鼓勵學生用幾句話把幾種事物的聯繫説清楚,涉及的事物越多越好。結果學生越説越多,越説越清楚。例如:一個馬棚裏住着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老馬叫小馬馱半袋麥子過一條小河到一座磨坊去磨面。小河旁邊有一棵大樹,大樹下老牛在吃草。小馬問老牛他能不能過去,老牛説河水很淺,能趟過去。小馬剛要過河,被松鼠攔住了,松鼠説河水很深,不能過去,小馬不知怎麼辦……

這樣由讀到説,説了再讀,有力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同時學會了正確用詞,把握了這課文內容。

二、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説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指導朗讀時,這些都要向學生説清楚。另外可以根據事物出現的先後,用幻燈或彩色圖片展示事物,組成一幅圖畫,邊展示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教師要加強範讀,給學生提供範例。接着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藴含的美。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並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説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後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閲讀的興趣。

三、引導思索,突破難點

老馬説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們設計了兩個問題:1.老牛和松鼠的話錯沒錯?小馬試驗的結果為什麼和它們説的都不一樣,是河水在發生變化嗎?2.如果是一條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經過討論學生明確,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但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説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小馬過河》教案 篇六

第三冊的《小馬過河》是篇童話。課文借小馬過河這件事,説明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説,而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還要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篇童話情節生動有趣,對話很有特點,又特別接近兒童的口語,適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課文篇幅較長,故事含義深刻,對低年級學生來講,理解會有一定困難。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訓練重點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經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讀懂課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明白老馬講的道理;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具體教學過程 ,可採用以下步驟:

一、藉助拼音朗讀課文,做到讀準讀通,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瞭解。

二、逐段讀講,具體理解課文內容。

1.第1段(1、2節)

(1)什麼事使小馬高興得連蹦帶跳?

(2)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小馬當時的心情?

(應以天真、活潑、高興而又肯定的語氣讀。)

2.第2段(3、4、5、6節)

(1)一條河擋住了小馬的去路,什麼事使小馬為難了?理解“為難”的意思。

用“為難”的語氣讀小馬心裏想的話。

(2)小馬問牛伯伯的話應該用什麼語氣?

(有禮貌、詢問)

(3)老牛的回答用什麼語氣?(平靜,因為他認為河水很淺。)

(4)小松鼠攔住小馬喊什麼?要用什麼口氣?(急促,聲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個“別過河”語氣還要加重。)

(5)小馬輕信別人的話,不動腦筋,連忙收住腳步,理解“連忙”。

3.第3段(第7小節)

(1)小馬回家後,怎樣回答問話的?

理解“難為情”(害差、難過或慚愧的意思)。

(2)在小馬的兩次答語中,都出現省略號,這裏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裏很為難,説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

(3)老馬是怎樣教育小馬的?(要讀出既嚴肅又親切的語氣。)

4.第4段(第8小節)

小馬聽了老馬的話後小心地趟過了河,要注意讀出小馬自信、不怕困難的語氣。

三、抓住重點段落,讀段識篇。

《小馬過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段中媽媽教育小馬的一句話是這篇童話的重點難點所在,教學本段可採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思維。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出重點詞句。如:小馬和媽媽説話時的神態怎樣?有什麼動作?(難為情,低下了頭)媽媽用什麼態度對小馬説話?(親切)媽媽説了些什麼?(“光聽……是不行的。”“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找出這些詞句後,不僅要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語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理解這些詞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馬所以“難為情”,是因為沒完成任務,“低下頭”是因為“不動腦筋”,沒“試試”,而感到慚愧。“不動腦筋”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實指小馬沒有“仔細想過”老牛和松鼠説的話。

老牛和松鼠説過哪些話呢?這就需要聯繫前面所學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小馬“不動腦筋”的句子。引導學生把思路轉到前面學過的段落,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老牛説水很淺,小馬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立刻”這個詞説明小馬沒有動腦筋:松鼠説水很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連忙”這個詞也説明小馬沒有動腦筋。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聯繫全文,明白道理。

“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對這一重點句子,要引導學生聯繫全文,逐步加深體會。可提出以下問題來幫助理解。

(1)老牛説河水很淺,松鼠説河水很深,它們誰説得對?為什麼?

(它們説得都對。它們所以説得不同,是因為它們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並不是瞎説。)

(2)光聽別人説為什麼不對?

(因為別人的話,是根據別人的感受來講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光聽不想,就無法瞭解實際情況,就不能把事情辦好。像小馬光聽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還是淺,自己到底能不能過河。)

(3)應該怎樣做才對?

(動腦筋,親自試試。)

(4)小馬聽了話,懂得了什麼?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小馬過河》優秀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化手法,通過小馬與牛伯伯、小松鼠的對話,把一個不善思考、凡事愛問媽媽的孩子寫得活靈活現,使小讀者讀起來感到特別親切。學習本課,要啟發孩子們做事要認真思考,開動腦筋,努力親自去實踐,這樣就能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內容,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重難點:

懂得於是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老馬、小馬、老牛、松鼠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板書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現在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小馬過河》。”(出示課題)

2、教師講述:“馬棚裏住着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飛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呢?請同學們來看錄像,邊看邊思考:小馬幾次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怎樣呢?”(放錄像)(4).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使學生帶着兒童特有的好奇心走進文章。)

二、初讀感知,瞭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字字讀準,句句讀通,標出自然段。

2.開火車檢查朗讀,師生評議。

3.在括號裏填出適當的量詞。

一(座)馬棚一(間)磨房一(只)松鼠一(匹)老馬一(條)小河

一(棵)大樹一(匹)小馬

半(袋)麥子

一(頭)老牛

過渡:這幾種事物之間有什麼聯繫呢?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1——6自然段,然後同桌之間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文章脈絡的清晰,讓學生對課文有了大致的瞭解。)

三、精讀訓練,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一部分

1、(出示老牛、小馬圖):找出老牛和小馬的對話,指導感情朗讀。

2、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讀第一次對話。

3、(出示松鼠、小馬圖)松鼠為什麼認為小馬會淹死呢?

4、指導感情朗讀,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次對話。

過渡:聽了松鼠的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不知怎麼辦好。於是它跑回家裏去找媽媽。學到這裏,你認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小馬呢?並説出你的理由。

5、思維拓展:假如你是這匹小馬你會怎麼做呢?

(二)學習第二部分1看板書質疑問難。

2看圖討論:同是一條河,老牛為什麼説河水很淺?松鼠為什麼説河水很深?它們誰説的對?(出示老牛、松鼠、小馬圖)

回答:因為老牛(),所以它説()。

因為松鼠(),所以它説()。

3.思維拓展:假如有一頭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河,來問你,你該怎樣回答?4.媽媽是怎樣教育小馬的呢?

(三)自讀課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詞語。

難為情——

課文寫誰難為情?它為什麼難為情?難為情的話怎樣讀?親切——

怎樣讀出親切的語氣?

2、找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多讀幾遍,想一想是什麼意思。(板書:試)

3、、聽了媽媽的話,小馬是怎樣做的?(看圖回答)(板書:趟過去)

4、小馬趟過河以後,有什麼感受?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板書:不深不淺)

5、看圖回答問題:為什麼小馬的感受與老牛、松鼠説的都不一樣呢?(按“因為小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設計意圖:前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方法略有不同,但訓練重點都放在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過渡:課文學完了,你想到了什麼?(板書:動腦筋親自做)

五、總結課文: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能光聽別人説,要自己獨立思考,從實踐中去尋找問題答案。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語文教學生活化。)

六、佈置作業:

1.講一講:把《小馬過河》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寫一寫:假如有一隻猴子要過河,會怎樣?請你以“小猴過河”為題,自編故事。

熱門搜索
文藝唯美説説感言 洛陽生產實習心得通用 描寫一個人的作文 部門經理試用期總結 公與私心得體會500字參考 公開課課堂實錄 新版企業團支部年度工作計劃書 我最喜歡的玩具100字作文 轉正個人工作總結優質 幼兒園端午節划龍舟遊戲方案 數控個人實習工作總結報告 法院人員工作總結 新員工入職感言 廣告設計的心得體會 關於寬容的名言 快遞員工工作總結 仿寫白鷺的作文 情人節給朋友的祝福語 《歸去來兮辭 財務出納月工作總結 好人好事作文400字精品 關於《跑進家來的松鼠》教案 過生日日記精彩 雙減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 國寶大熊貓三年級下冊精品作文精品 排比句式優美段落摘抄 青春心向黨百年再啟航心得體會精品 不能再忽略了作文600字 消防員個人心得體會 母愛在身邊六年級話題作文 教師節學生代表發言稿精品 以書為友400字作文精品 《一百條裙子》讀後感 編故事作文450字 國中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總結表 考試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 大學生營銷實訓總結 2022工商所年終工作總結 寫我和白雪公主過一天的作文400字 aoe國小拼音教學課件 班主任半期工作總結 幼兒園安全工作計劃總結 怎樣護理產婦 六個月寶寶秋季腹瀉怎麼辦精品 新版九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春節裏的一件事精品作文合集 莫言的作文精彩 課文詹天佑讀書筆記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