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2W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一、教學內容:

54——55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瞭解有關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有關0的除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仔細觀察畫面,説説從圖中都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每隻猴子平均可以分幾個月亮?”

(二)、學習0的除法

問題:把幾個月亮平均分?分給幾個猴子呢?

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表達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個)

引導:分給6個猴子呢?0÷6=0(個)

分給7個猴子呢?0÷7=0(個)

得出結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小練習:0÷3=0÷8=0÷9=6×0=0×8=

(三)、鞏固練習

做自主練習1和2

(四)、拓展練習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教學反思:

大部分同學內容能夠掌握有關0的除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很熟練,必須多做練習。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回答與“可愛的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掌握已學過的口訣,進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訣。

2、能利用口訣正確、熟練地計算。

3、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準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看圖提出問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故事導入)

池塘裏有一羣可愛的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長大,它們每天都學習文化知識,希望早點找到媽媽,回到媽媽的身邊……

二、利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一羣小蝌蚪離開媽媽太久了,心裏非常想念自己的媽媽,它們在池塘裏四處尋找,可是忘記了媽媽的模樣,怎麼也找不到。請小朋友幫忙把小蝌蚪送回媽媽的身邊,好嗎?

1、連一連

彙報交流,説一説是怎麼想的,集體訂正。

你們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青蛙媽媽帶着小蝌蚪在岸邊向我們招手,表示謝意呢!

2、比一比(滲透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德育教育)

(1) 談話:請觀察教材中的圖,兩隻青蛙要過河,他們要比一比誰先到達對岸。同桌之間各代表一隻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間互相比賽,優勝者得到一個學習小五星,彙報結果,説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訣。)

(2) 學生做,教師巡視

(3) 彙報訂正

3、算一算

(1)讀題:每隻青蛙吃9只害蟲,3只青蛙吃幾隻害蟲?

(2)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3)彙報訂正

進行環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三、提高練習

1、完成第1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把口訣補充完整。

二三( ) 三九( ) 五八( ) ( )八二十四

( )五一十 ( )七三十五 ( )七二十一 二( )十六

3、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幾個就填幾個。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4、完成第3、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關於2、3、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

練習有關練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2、3、5乘法口訣的鞏固課,教材通過與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進行已學過的乘法口訣的鞏固練習,大部分學生都能熟背下來口訣,並運用到式子中,課堂氣氛活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熟練的進行豎式計算。

1.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和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2.2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參觀參博物館啊?

生:想。

師:就讓我們和這些同學一起出發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觀察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學生回答後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小組內交流,然後彙報,師選擇性的板書例1的問題。

(二)學習例1

(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1、學生列出算式:35+2

師:為什麼用加法?

只要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數合起來”就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怎樣計算35+2=?藉助手裏的小棒試一試。

生獨立完成。

組織彙報: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過擺小棒算出來的,先擺3捆和5根,再擺2根,5根和2根合起來是7根,7根與原來的3捆合起來就是37根。

3、學習豎式

師生一起拿出計數器,師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豎式的寫法,

師:你認為應該從什麼數位開始計算?同桌的小朋友開始議一議。

生説自己的看法。

小結:為了以後計算進位加法,我們在豎式計算時,都從各位開始計算。個位上是5+2=7,7應該對齊個位,十位上的3要寫在橫線下面,對齊十位。

小組討論加法豎式計算時,應怎樣對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明確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三)學習例2

1、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因為博物館比較遠,我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車,大家想一想應該哪兩個班做一輛車呢?

如果我們讓二(1)班和二(2)班同學合乘一輛車,二(3)班和二(4)班同學合乘一輛車可以嗎?

我們先來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學可不可以合乘一輛車,請列出算式。(板書:35+32)

2、同學們,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一下。

學生自由算,老師巡視,適時幫助學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擺小棒法。

3、合作解決豎式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麼?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説,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後彙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説説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

三、作業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後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

四、課後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麼關係?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1、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説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釐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

得出分成了10份,那麼一釐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釐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釐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後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後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錶的具體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4、能計算經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四冊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的活動體驗1dm和1mm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間的關係;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展估測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測量。圖上這支鉛筆,你有什麼辦法,説説這支鉛筆有多長?

2、你估計它有多長呢?把你估計的填在表格裏。你怎麼估計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結果也填在表格裏。

4、量得鉛筆有多長呢?

5、10釐米還有個名稱是什麼?

對!10釐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過來説,1分米等於10釐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釐米,用手比劃一下,看看有多長?這麼長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畫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約有多長呢?

5、説説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呢?説想法,在尺子上數一數。

2、分米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幫助呢?

3、當量比較長的物體時,我們就可以用分米做單位來測量了。

4、估計一下,數學課本大約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動二:認識毫米

我們認識了1分米的長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與釐米和米的關係。現在來看第二支鉛筆,自學第二支鉛筆這一部分的內容,然後告訴大家你知道些什麼?(字母表示、長度、與釐米的關係等)教師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你有什麼感覺?;拿出你的一分硬幣,你發現什麼了?象這樣的長度就大約有1毫米。

3、説説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毫米。

4、估計數學課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畫一條長二十毫米的線段。

6、1釐米裏面有多少個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組裏討論一下)

7、到現在為止,一共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活動三:練一練(第一題),小組互助。

《鉛筆在多長》教學反思

一、開展體驗性的學習方式,激活學生思維。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它能給予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情感體驗的時空,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鉛筆有多長》一課中,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認識分米、毫米,體驗並建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它們與其他單位間的關係。在體驗長度單位的意義活動中,學生的回答極其精彩。分米可以用來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在體驗米、分米、釐米之間的關係時,學生討論出 10釐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個1毫米。

這樣教學,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深化相關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好的掌握數學有效的學習途徑,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二、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

學生是數學活動的主體,體驗性學習為每個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台,學生的發展是有差異的,因而當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時,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一個極富個性的過程。

在《鉛筆有多長》教學時,認識1分米後,提出問題,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嗎?學生有的説從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還有的學生髮現不一定是整十數的,還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後還有學生總結出起點到終點的個位都是相同的,這樣剛好就是10釐米。至此,教師再進行一個定論:也就是説,只要夠10釐米就是1分米。

再如,體驗1毫米的長,伸出你的手,比劃1毫米的感覺,學生説太小了,比螞蟻還小呢,螞蟻都有幾毫米呢 ,這些感覺就説明了學生在腦中已經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時,他們也體驗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度,還有當不是整釐米時,認識毫米就知道多幾小格就是幾毫米了,教師理解了,適時進行點撥:也就是能幫助我們測量更精確,對嗎?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欣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隨時會閃現與眾不同的想法,耐心聽取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激勵他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從中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這樣才能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節課的不足

《鉛筆有多長》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並能進行估計、測量。除了讓學生説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進行鍼對性的練習,加深他們的感受。本節課就在這方面忽視了,沒有進行鍼對性的操作訓練,以致學生建立的觀念不夠紮實,兩個單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論上,不會學以致用。

四、困惑

本節課沒有能夠加強針對性的練習,最主要因為讓學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於是練習的時間就無法達到充分。那麼,如何處理好探索交流與技能訓練之間的關係呢?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倍的認識

教學目標 :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繫。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問題,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義與作用。

3、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建立求倍數的計算思路。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葉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展示多媒體圖片:學校裏兩個隊正在進行拔河比賽,男生隊有3名隊員,女生隊有6名隊員,請孩子們猜一猜是哪個隊將取得勝利,並説出理由。

引導孩子説出:女生會贏,因為6個女生比3個男生多3個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個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數不一樣,這場比賽不公平等説法。

教師:要想知道結果,咱們先把他們的人數用小棒擺一擺。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動手操作。

教師示範擺,先擺第一行的3根,再擺第二行,擺第二行時要3根3根地擺,一共擺6根小棒,學生再擺。

同桌檢查,你是老師這樣擺的嗎?

教師:請孩子們仔細觀察,我們把第一排的3根小棒看成一份,那麼第二排的小棒裏有幾個這樣的3根呢?把你們的小棒移動一下讓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出第二排裏有2個3根嗎?請一個孩子上講台移一移。

教師:把每3根小棒放在一起,我們這樣擺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第二排的小棒有2個3根。那麼第一排有3根小棒,第二排有6根小棒。6裏面有幾個3呢?6裏面有2個3。(板書)。

6裏面有2個3,我們也可以説6是3的2倍(板書)。我們一起來説説這句話。(學生邊説老師邊指黑板)。再請兩個同學起來説一説。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2)教師揭示倍的含義。

指着學生擺的兩行小棒小結:第一行擺了3根小棒為一份,第二行擺了2個3根是2份,我們就説,6裏面有2個3,6是3的2倍。

(3)教師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問:第二行裏有幾個3根?第二行的小棒數是第一行的幾倍呢?

讓同桌學生兩個互相説一説,然後指名説。再添上3根呢?

(4)擺一擺,説一説。8是4的幾倍?8是2的幾倍?

(5)拍手遊戲

教師:孩子們學得真好,我們還繼續學習,你們有信心嗎?讓我們用掌聲來激勵自己。

先由老師拍,第一次拍兩下,第二次拍4下,問孩子:第二次拍了幾個兩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幾倍?

再由師生對拍,老師拍1下,要求孩子們拍的是老師的4倍,老師拍2下,要求孩子拍的是老師的5倍。

2、教學例3。

(1)教師擺。

第一行擺:2片楓葉

第二行擺:6片黃葉 問:黃葉的片數是楓葉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孩子挪動第二排的樹葉,2片為一份,可以看出兩排樹葉之間的關係。

擺一擺。有什麼發現?(把6片葉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樣表示?

板書:黃葉的片數是楓葉的3倍。

6÷2=3

(2)教師擺第三排葉子。

問:綠葉的片數是黃葉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的?挪動第三排的樹葉,6片為1份,擺一擺。有什麼發現?(把12片葉子每6片分一份,可以分兩份)用除法怎樣表示?

板書:銀杏葉的片數是黃葉的2倍。

12÷6=2

3、教學例4。

小朋友去參加植樹活動,第一小組的小朋友高興地告訴大家:“我們植了7棵樹。”

第二小組的小朋友説:“哈哈,我們小組植的棵數是第一小組的3倍喲!”

那麼第二小組植了多少棵樹? 7×3=21(棵) 則第二小組植了21棵樹。

4、新課小結:這節課你都知道了什麼?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我們就説這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5、比一比,看誰答得好。

看多媒體圖片並填空,同時説出理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爭)

三、鞏固練習

老師的年齡是4的倍數,請孩子們猜一猜老師多少歲了。

四、總結課堂

教師:現在我們再去看看那場拔河比賽,觀看多媒體錄像,女生贏了男生。為什麼呢?

引導孩子們説出: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2倍。

今天我們認識了“倍”這個新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知識是和“倍”有關的。

只要你認真觀察,還會發現數學王國的許多樂趣。

今天哪個小組表現的最好?你能找到這裏的倍數關係嗎?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數量之間存在倍數關係呢?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豎式的簡便寫法。

2、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計算細心,書寫整潔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連加、連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問題。

出示26頁“摘西瓜”的情境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畫面,説説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學例1

(1)引導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28+34+23=

(3)學生討論:你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同桌互相説説計算方法,然後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4)引導學生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

(5)指名學生板書:

28 62

+34 +23

------ --------

62 85

(6)師:為了寫起來方便,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寫,邊説邊板書:

28

+34

------

62

+23

------

85

(7)引導學生寫明答案和單位,讓學生分析一下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麼不同,簡便在什麼地方。

(8)課件出示:練習:讓學生完成26頁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訂正。

2、教學例2。

(1)測試課本27頁“運西瓜”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2)讓學生列出算式,老師板書:85-40-26=

(3)師:為什麼這樣列式?

(4)師:你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請寫在練習本上

(引導學生根據連加的豎式寫法類推出連減的豎式寫法)

(5)展示學生的連減豎式

師:除了這個豎式寫法,還有不同的寫法嗎?

如果學生想不出來,引導學生看書本27頁小男孩的算法和寫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寫算式。

第二步: 45-26 (要求學生能口算的儘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難的可以用筆算) (6)學生討論:除了用85-40-26這種方法進行計算,還可以用其他方法進行列式計算嗎?

(7)學生回答(師引導學生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再算還剩多少個?)

(8)師板書:40+26=66(個)85-66=19(個) 課件出示。

(9)把例1例2進行對比,讓學生髮現算式的特點(連加連減),並板書課題。

(10)練習:27頁做一做第1題

54+20+16=

90-58-24=

三、實踐運用、拓展思維。

練習五第1題,車上原來有67人,現在有多少人?

試一試

56+34-20=

78-24+39=

練一練:星星合唱隊原有52人,有9名同學畢業了,新加入15人,合唱隊現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繩比賽,

(1)前兩次比賽結束時,小聰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賽,小聰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獲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總數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學生暢談,師小結。

知識應用:把每一橫行、每一豎行和每一斜行的三個數加起來。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説説怎樣算的?(可以多種算法)

3、筆算加法應該注意什麼?

二、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主題圖。

2、指名説説從圖中瞭解到的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會解答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學例1.

仔細地觀察圖。怎樣解決問題?指名回答,板書算式:36-23,

先獨立思考計算方法,在練習本上試算。小組交流算法。指名彙報。

2、小棒、圓片演示算法,學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筆算。(合理即可)

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四、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練習,學生彙報結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討論:筆算減法應注意什麼?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異同。

學生先自己歸納,再得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3、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4、完成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彙報結果及算法。

5、完成練習三第1、2題。

五、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