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歷史上冊課本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3W

九年級歷史上冊課本教案【多篇】

九年級歷史上冊人教版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闡述革命的經過,理解《權利法案》頒佈的目的作用,初步理解君主立憲制的意義。

2.通過《權利法案》認識從專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的曲折和反覆,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一個反覆的、曲折的過程。

4. 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是英國曆史的巨大進步,也是人類歷的一次巨大進步。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權利法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查理一世命喪斷頭台,同學們,為什麼英國人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要處死自己的國王查理一世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其中的原委。引到課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然後教師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對本節內容進行整合,本節課內容分為三部分:一、繁榮與開放 二、曲折與反覆 三、妥協與勝利,讓學生對本節有整體把握。

二、學習新課

(一)繁榮與開放

環節一:展示看書所得

1.17世紀的英國繁榮與黑暗並存,觀察新航路開闢後的圖片,並結合課本第一子目內容,想想新航路的開闢給英國帶來了哪些繁榮景象?

2.結合課本第一子目內容,説説當時英國國王實行怎樣的黑暗政策?對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否有利?

學生眾説紛紜

3.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教師總結:革命前的英國社會狀況可概括為兩點:一是英國資本主義有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他們要求自由發展資本主義二是英國社會實行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二者形成了尖鋭的矛盾,這是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過渡:英國社會產生了一對尖鋭的矛盾: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封建專制王朝的矛盾,這一矛盾怎樣進一步激化導致革命的爆發呢?學生繼續從下文中找出。師生共同分析革命爆發的導火線、開始的標誌,並理解議會與國王的矛盾的升級導致了革命爆發,後發展為內戰。

環節二:情境再現,加深理解

假如你是300年前參加議會的議員,你對國王有什麼不滿?或者你是當朝國王,你將如何斥責議會,維護統治,最後挑起內戰?

——模擬表演英國議會和國王的鬥爭

學生分兩組討論,積極組織材料,展開想象,加工語言,集思廣益,最後推選出小組代表扮演議會的議員和國王,展示鬥爭的場景。表演完後,讓同學們自由賞識評價。

(二)曲折與反覆

環節一:比口才

迅速閲讀教材整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用精簡的語言概括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教師提示關鍵詞:導火索,開始,內戰,高潮,復辟,結束)

環節二:解疑惑

教師問這部分內容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學生可能提出“為什麼封建勢力那麼容易

就復辟”;“最後為什麼還要保留皇帝”

讓學生解答後教師通過“知識窗”補充有關克倫威爾等的內容,這樣提出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環節三探究討論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共持續了多長時間?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進程?為什麼會有這種曲折變化?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讓學生認識到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建立和鞏固,必然需要一個長期、曲折和複雜的過程;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是一帆風順的,但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是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過渡:宮廷政變後資產階級通過什麼制度鞏固政權?

課後習題

1.(2014·四川涼山)揭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序幕的事件是( )

A. 蘇格蘭人民起義 B.查理一世處死

C.成立護國政府 D.議會的重新召開

2.(2014·江蘇徐州·2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325年前,為把王權“關進制度的籠子裏”,英國資產階級確立的政治原則是( )

A.主權在民 B.議會至上 C.君權神授D.三權分立

3.(2014·四川南充)下列表述中不屬於英國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的原因( )

A.徹底-了封建制度 B.率先完成工業革命

C.進行殖民侵略,掠奪殖民地的財富 D.販賣黑人奴隸

4.(2014·四川雅安)歷史學家湯因比曾這樣評價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順利地在舊瓶裏裝了新酒,還不至於引起舊瓶的爆炸。”這裏的“新酒”是指( )

A.議會逐漸成為國家權力中心

B.國王仍然掌握國家權力

C.革命過程中沒有發生戰爭

D.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

5.(2014·黑龍江大慶·21)馬克思認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一場“歐洲範圍的革命”,這主要是由於( )

A.英國確立了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

B.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C.英國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D.英國革命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瞭解:波斯帝國的形成與希波戰爭

2、知道: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與帝國的建立

3、敍述: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4、正確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戰爭的兩面性作用

5、學會: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的願望,並能對戰爭的後果做出比較客觀的價值判斷。

學習重點:

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學習難點:

如何辯證認識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閲讀教材,解決下面的問題。

1.公元前世紀,古代伊朗以人為中心形成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頻繁地出征和擴張。前5世紀中期,波斯帝國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贏得戰爭的勝利。

2.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國強大起來,公元前4世紀後期,繼王位,他足跡遠達,建立地跨三洲亞歷山大帝國,定都。

3.任羅馬帝國皇帝后,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帝國疆域不斷擴大,到世紀疆域達到最大規模,東起,西臨,南抵,北達,地跨三洲,成為內湖。

4.羅馬擴張與征服一方面充滿着,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問題(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學習小組內討論)

2、我們的問題(學習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集中提出來向全班同學推薦)

3、老師的問題

①我們現在運動會中的馬拉松運動出現在那一個戰爭中?

②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的疆域

(三)拓展延伸

①怎樣才能正確評價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的征服

②觀察下面《羅馬帝國疆域圖》,回答問題

(1)據圖,説一説2世紀時羅馬帝國疆域所到達的地方。

(2)圖中的人物是誰?他在羅馬歷史上有什麼樣的地位?

(3)從羅馬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對文化融合的促進作用。

(四)系統總結

一、希波戰爭

二、亞歷山大東征

三.羅馬擴張

(五)鞏固訓練

1.羅馬為了取得地中海霸權,曾經和誰展開長期爭霸

A.埃及人

B.印度人

C.迦太基人

D.波斯人

2.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是

A.埃及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羅馬帝國

3.古代雅典人設置“馬拉松長跑”是為了紀念哪次戰爭中的英雄

A.特洛伊戰爭

B.希波戰爭

C.伯羅奔尼撒戰爭

D.羅馬的擴張戰爭

4.使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的人物是

A.凱撒

B.安東尼

C.屋大維

D.斯巴達克

5.有關古代世界戰爭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古代世界戰爭大多規模大,範圍廣

B.希波戰爭進行了三次,最後波斯人取得勝利。

C.有很多古代國家通過戰爭成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D.古代世界戰爭客觀上促進文化的'傳播

6.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條條大路通羅馬”

材料二“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古代戰爭與歷史演進的關係時指出:“暴力、戰爭、掠奪、搶劫等等被看作是歷史的動力……古老文明被蠻族破壞,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種社會結構(羅馬人和野蠻人,封建主義和高盧人,東羅馬帝國和土耳其人)。對野蠻的征服者民族説來,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戰爭本身還是一種經常的交往形式。”

①材料一反映了哪個時期的什麼景象?它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②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個國家?材料中記載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國具體是在哪一年?這個史實記載在哪部書中?

③材料三能説明什麼?用學過的知識回答。

(六)當堂反思:説出本節課的收穫和不足。

九年級歷史上冊課本教案 篇三

世界的文化傑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世界近代的文學藝術成就是世界近代社會生活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反映;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及其作品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發展的基本脈絡;這些代表人物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善於觀察社會生活,自強不息,將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聯繫

現代青年應該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所創造的文化成果,樹立正確的國際意識;應該像托爾斯泰那樣積極探索人生的意義,努力改造不合理社會;也要像梵高那樣關心窮人、嚴謹治學、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熱愛生活;還要像貝多芬那樣自尊自強、熱愛祖國、富於正義感列寧為什麼稱讚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列夫?托爾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貝多芬和《英雄交響曲》。

教學難點托爾斯泰晚年對“平民化”道路的選擇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指出:歐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導致激烈的社會變革,也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這一時期,在文學藝術方面同樣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列寧為什麼稱讚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你知道托爾斯泰哪些文學代表作?它們在俄國曆起過什麼作用?

2.梵高的人品怎樣?他的繪畫作品有什麼藝術魅力?

3.貝多芬怎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哪一首樂曲標誌着貝多芬在藝術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文學巨匠

★(課件展示相關圖片,再現歷史情境,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概念)

1.[設問自答]近代文學藝術方面為什麼會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一定的社會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基礎之上,近代世界激烈的社會變革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2.[學生提取信息]列寧為什麼稱讚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分層引導)

A.你知道托爾斯泰哪些文學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B.它們在俄國曆起過什麼作用?(它們深刻反映了19世紀後期倒到20世紀初期俄羅斯社會不平等的現實,揭露了當時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

C.托爾斯泰晚年為什麼選擇“平民化”的道路?(他雖然出身於貴族家庭,卻耳聞目睹着社會中的貧困和不幸、國家的動盪不安,所以立志探索人生的意義,尋找改造社會良方,走“平民化”的道路。)

美術名家

★(課件展示相關圖片,為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服務)

1.梵高的人品怎樣?(十分關心窮人,在逆境中依然執着地熱愛生活、踏實地追求繪畫藝術)

2.他的繪畫作品《向日葵》有什麼藝術價值?(該畫用筆粗厚有力,色彩對比既單純又強烈,產生了豔麗、和諧、優雅的畫面效果,表達了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3.[課件演示梵高語錄]“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是真實的:老老實實是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要投機取巧、譁眾取寵。”這句話説明梵高的成功之路是怎麼走出來的?(他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

★教師指出:由於梵高的作品包含了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所以他在世時,作品並不被看好。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梵高作品的價值卻越來越為人們認識。1987年,日本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公司以399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向日葵》,創下了當時世界油畫價格之最。

音樂家

1.哪一首樂曲標誌着貝多芬在藝術上和思想上的成熟?(《英雄交響曲》)

2.這首交響曲反映了哪一個重大的社會題材?(這首交響曲以法國大革命為題材,表現出貝多芬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敬仰和對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原打算獻給拿破崙,後因拿破崙稱帝,貝多芬才憤而塗掉拿破崙的名字,改寫成“為紀念一個偉大人物而作的英雄交響曲”。)

課後小結

歐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導致激烈的社會變革,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是文藝繁榮的先決條件。

板書

一、文學巨匠

列夫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二、美術名家

梵高《向日葵》

三、音樂家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能瞭解西歐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特點以及基督教在西歐社會的影響

2、歸納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的意義

3、分析拜佔廷帝國滅亡的原因

4、從西歐主要封建國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認識到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學習重點:

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與羅馬教廷的地位;西歐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拜佔廷帝國的滅亡。

學習難點:

如何理解羅馬教廷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閲讀教材,解決下面的問題。

1.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許多國家,其中最強大的是。後來在它的基礎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國。

2.8世紀前期,法蘭克國家經過改革後,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嚴格的。

3.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等勞動者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4.西歐封建社會時期,與教會觀點相悖的思想都被稱為“ ”;在精神和文化領域,凌駕一切。

5.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的制度結束,也衰落了。6.東羅馬帝國定都,此地原稱。

7._________大教堂是拜佔廷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13世紀末,國家在西亞興起,15世紀中期,他們攻陷,滅亡了東羅馬帝國。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問題(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學習小組內討論)

2、我們的問題(學習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集中提出來向全班同學推薦)

3、老師的問題

①查理。馬特改革的時間、內容、後果。

②羅馬教廷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

③市民階級的形成及意義

④拜佔廷帝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課文動腦筋。要結合中國歷史展開廣泛的討論。

(與東方城市相比,西歐城市的特點就是其從產生起,即展開了與封建主的鬥爭,並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擁有獨立的行政、司法、財政等職能.中國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統治中心,城市與專制統治同心,而西歐城市對封建制度起離心作用.)

(四)系統總結

一.等級森嚴的西歐封建社會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三.拜佔廷帝國的滅亡

1.法蘭克王國的建立(1)時間:(1)東羅馬帝國

2.西歐封建等級制度(2)特點:(2)6世紀後

3.羅馬教廷的地位和影響(3)鬥爭:(3)15世紀中期

(4)發展:

(五)鞏固訓練

1.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國家是

A.法蘭克王國B.法蘭西王國

C.拜佔廷帝國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樣的局面出現於

A.查裏馬特改革之前B.查裏馬特改革之後C.大化改新以前D.大化改新以後

3.基督教產生的時間是

A.公元前6世紀B.公元前1世紀

C.1世紀D.2世紀

4.西歐封建社會時期,在精神和文化領域凌駕一切的權力是

A.君權B.兵權C.財權D.神權

5.拜佔廷帝國就是

A.羅馬帝國B.西羅馬帝國

C.東羅馬帝國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6.拜佔廷帝國的首都是

A.安卡拉B.君士坦丁堡

C.巴比倫D.羅馬

7.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東羅馬帝國在歷史上又延續了大約多少年

A.500多年B.800多年

C.1000多年D.1200多年

8.拜佔廷帝國是怎樣由盛轉衰的?其原因是什麼?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六)當堂反思:説出本節課的收穫和不足。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類代表、人類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種的形成。

2、知道該亞與厄瑞斯忒的傳説,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點。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後果。

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更替

難點是科學地看待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課堂導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類起源神話,比如我們中國流傳女媧造人説,而西方盛行所謂的上帝造人説。這些都終歸是神話傳説,沒有科學根據,那麼科學的人類人類起源論是什麼?我們學習了第一課人類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學習:

一、人類的出現

1、多數人類學家認為,現代人類可能是從發展而來的,其特點是、使用天然石塊、木塊做工具,還屬於,其生活地點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學會了製造工具,最終與猿類分道揚鑣,出現了完全形成的人,人類大約是在前形成。

3、我們把“完全形成的人”分為哪四個進化階段?我們中國的元謀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頂洞人分別屬於哪個進化階段?

4、當今世界上的黃、白和黑種人這三大人種是在什麼進化階段出現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會:

1、人類最初經歷的是,分為氏族和氏族兩個時期。其共同點都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實行公有制。不同點是:。

2、父系氏族後期,由於的發展,有了剩餘產品,出現了制和制,原始社會開始解體。

合作探究:

1、課本第三頁動腦筋。

2、第五頁活動與探究。

精講點撥:

1、直立行走使雙手解放出來,為古猿學習製造和使用工具,促進大腦發育提供了可能,是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從猿到人的轉變之後產生的,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並非決定性變化。

2、氏族社會的解體可利用圖示去理解:

達標檢測:

1、廣袤富饒的非洲大陸是黑人的故鄉,也是人類的發祥地,約300萬年前,生活在這裏的早期人類是:

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羅馬農人

2、人類最初經歷的社會是:

A、原始人羣B、氏族社會C、奴隸社會D、封建社會

3、人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是:

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

C、會製造工具D、能採集果實

4、世界三大人種不包括:

A、白色人種B、黃色人種C、棕色人種D、黑色人種

5、導致人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長期影響B、進化階段不同

C、體貌特徵不同D、封建社會生活習俗不同

6、材料一:人類的生產工具十分原始,物質匱乏,人們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

材料二:人們不再殺死戰俘,而是把他們變成奴隸,以便生產出更多的剩餘產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的哪一階段?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的那一階段?為什麼不再殺死戰俘?

(3)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原因是?

參考答案:BABCA原始社會早期;父系氏族後期;為了增加勞動人手,保存了勞動力,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