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64K

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美術全冊教案 篇一

國小美術全冊教案

(一)主要內容及教材重點、難點:

主要內容: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並行。主要內容包括:點、線、面的遊戲、橡皮泥塑、繪畫、手工製作、紙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知識和能力: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並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悦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學進度

周次內容

第一週《魔幻的顏色》《萬花筒》

第二週《萬花筒》《大人國與小人國》

第三週

第四周

第五週

第六週

第七週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大人國與小人國》《前前後後》《天然的斑紋》《校園裏的花》《最受尊敬的人》《今天我值日》《有趣的鞋》《團包手工》《巧巧手》《變廢為寶》《夢幻中的城堡》《我設計的自行車》《星空的聯想》《新穎的電腦》《電腦美術》《會響的玩具》《美術小記者》《迷人的動畫片》期末測評

課題:魔幻的顏色

課時:1課時

施教時間:8月30日——9月1日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後產生的色彩變化,説出有兩個原色調處的第三個顏色。

3、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

教學準備:

學生:顏色、紙、筆等

教師:塑料杯、顏色、實物投影等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三原色調出三間色並指導色彩的出處。

2、理解三原色及間色的概念。

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一:

聽老師講故事,加入這個世界沒有顏色會怎樣?並請學生加入到討論中來。

活動二:

1、説説你知道的顏色有哪些?

2、你知道這些顏色都是怎樣來的嗎?

3、給學生介紹三個小夥伴:紅黃藍

4、老師講兩個有紅和黃色的瓶子的顏色分別到入一個空瓶子中。看產生了什麼變化?

5、出示課題:魔幻的顏色

活動三:

1、請學生也來變變看。用紅和藍、藍和黃交朋友。看看變成什麼顏色?

2、產生的這些顏色在生活中那裏存在?

3、在倒顏色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顏色倒的多與少會影響所產生的顏色的深淺。)

4、請學生再做練習。

活動四:

小結:橙=紅+黃綠=藍+黃紫=藍+紅

活動五:

1、考一考:請學生來做小老師考考大家。

2、總結出原色與間色的概念。

活動六:

1、調—調、畫—畫創造一幅美麗的畫。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請學生用以上任何一種形式來完成一幅畫。

2、作品展示

活動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圖片來進行交流。教師小結。

教學札記:

其實對於三原色以及原色、間色之間的關係,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接觸過了,但用原色和間色來進行色彩調配練習時,就不那麼容易把握了。許多孩子

把顏色調得很厚、很髒,或是沒有計劃的胡亂調,作業效果一團糟。所以我在指導時具體引導學生髮現調色時毛筆蘸水的多少,調色時毛筆怎樣轉動調得勻,塗色時筆觸怎樣?這些雖然不是教學重、難點,卻是決定繪畫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這些細節,學生作業時就簡單多了。

課題:萬花筒

課時:2課時

施教時間:9月1日——9月8日

教學目標:

1.瞭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並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法表現類似於萬花筒的圖案。

3.試着按照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圖案再複製”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範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學生:有萬花筒的學生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膠水、繪圖筆等。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玩一玩

傳着看看、玩玩萬花筒,教師提示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找一找萬花筒裏的花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這樣?

分組將各自在萬花筒中看到的圖案簡單的畫一下。

活動二:

展示各組的作業,並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放課件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只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餘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並且圍繞一箇中心點對稱。

活動三: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綠色的圓形,然後請兩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在萬花筒中這個圓形會變成什麼樣的圖樣,在學生繪畫、比較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先設計一個圖案再複製”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活動四:

大家一起來畫一下自己心中的萬花筒中的圖案,並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作業展示,評價。

札記:有一位學生在畫的時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樣把紙折幾下,在一個單元格里畫出幾何圖形,再對印到其他格里。我及時肯定了這種辦法,孩子們紛紛效仿,

不一會就像做遊戲一樣完成了作業。

第二節

活動一:

教師展示用粘貼方法表現的萬花筒,引起學生興趣。

請學生想一想用什麼方法可以簡單的製作萬花筒中的圖案。分組嘗試一下。

活動二:

各組向大家介紹、交流自己組找到的簡便方法。

(學生很難將對稱圖案表現得很精確,但這並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紙,還可以用什麼材料表現萬花筒中的圖案?(討論)交流:用釦子、小粘貼、橡皮、夾子、小花片?

活動三:

試着用各種材料來表現萬花筒中的圖案。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觀察一次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並且將它表現出來。

活動四:

收拾與整理。

課後拓展:

在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邊,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不一樣。建議學生試着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圖案的形狀,表現它的繽紛。

試着做一個萬花筒。

札記:現在的萬花筒裏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紙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學生拿來了她媽媽小時候玩過的萬花筒,在班裏傳來傳去,惹得同學們十分羨慕。有了這個五彩繽紛的寶貝,孩子們的思維便被調動起來了,作業的效果還真不錯。

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施教時間:9月7日——9月15日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説明大小是通過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準備:

學生:玩具、紙、筆等

教師:電腦圖片、動畫資料、實物投影、玩具等

教學重、難點:

1、如何理解大與小是通過比較表現出來的。

2、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表現畫面中的大與小。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

1、請學生觀看《格列佛遊記》電影片斷。

(於:andP,Bartos收藏。

第2課

課題:萬花筒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瞭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並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類似於萬花筒的圖案。

3、試着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複製”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具學具:彩色紙,剪刀,繪畫筆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後討論:萬花筒裏的“花”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餘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並且圍繞一箇中心點對稱。

2、發展階段

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製作其餘五個“鏡子裏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後思考用什麼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並且將它表現出來。

3、收拾與整理

學生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麼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週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萬花筒:

一種光學裝置。由幾面鏡片組成,能使人從其中窺見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對稱幾何圖形;轉動裝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顯示出變幻無窮的圖案。由布魯斯特於18前後發明,18取得專利權。簡單的萬花筒包含兩片楔形條狀反射鏡,成60度或45度相連,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鋁片折成。鏡片裝在筒內,筒的一端裝有可轉動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箔或圓珠。有些萬花筒不裝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鏡片反映遠方的物體。如在窺孔上裝一目鏡則效果更佳。

在萬花稠中歸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學生試着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的形狀,表現它的繽紛。試着做一個萬花筒。

第3課

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説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方法是否有創意。

3、構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讓學生回憶看過的有關大人國或小人國的故事,簡要説明一下故事內容。然後討論故事是如何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小人國)的?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説説感覺並討論:是什麼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得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説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二、發展階段

學生思考:你想表現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你想有那幾樣物體的大小反差來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或小人國?繼續啟發學生思考:畫面的主體是什麼?用什麼背景來襯托它的大或者小?

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開始作業。

三、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四、課後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第4課

課題:前前後後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的前後關係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例舉“近大遠小”的現象。

2、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現前後關係。

3、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交流課前觀察的結果,教師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説説這些景物都有些什麼規律?舉例説明。

二、發展階段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表現前後關係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後,説説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前後關係?教師可以為學生的作業指定一個主題,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後自主命題,並選擇一種作業形式(繪畫,拼貼,或兩者結合)。

繪畫之前可以與學生探討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麼比較合理?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課後拓展

尋找,收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世界名畫,並用簡單的語言加以書面評論。

第5課

課題:天然的斑紋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説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法表現1-3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義。

2、能否説出不同肌理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學具:收集的樹葉、羽毛、各種有凹凸紋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蠟筆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教學

1、引導學生髮現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關注的細節,讓學生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的美麗,積累一些視覺和觸覺的經驗。

教師可以將自己帶來的和學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它們的肌理,摸一摸,説説它們給你什麼感覺?可以這樣説:樹皮給我的感覺是粗糙的,絲綢的感覺滑滑的,金屬摸上去又硬又涼。還可以做一些對比,譬如:棉布比絲綢粗糙,但比樹皮細膩,皮毛的感覺比皮革温暖;青的樹葉比枯葉要滋潤,細膩?

2、發展階段

教師介紹,示範兩種拓印的方法:將紙覆在實物上,用鉛筆,油畫棒等工具直接將紋理印下來;或將水粉畫顏料塗在實物上之後用吸水性能較好的紙印下它的紋理。製作肌理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很多,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意。也可以讓學生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現美麗的斑紋。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難,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卻也不是很容易的,給學生多一點的時間去嘗試,並且在作業過程中,組織幾次討論,談談成功的原因,談談失敗的原因,談談遇到的困難,談談解決的方法,這樣會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學生可以自主決定用什麼方法,表現什麼樣的肌理。建議用兩課時,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表現不同的肌理。

3、收拾與整理

由於這節課會用到多種材料,教室裏會顯得凌亂一些,所以,下課前要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收拾物品。

二、課後拓展

如果學生感興趣,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以下的方法讓學生嘗試:有些紋理,例如,樹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來印。將水粉色塗在玻璃等光滑並不吸水的物體的表面,將紙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將墨汁或顏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開後,用宣紙吸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肌理:與形態,色彩一起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於材料的不同配列,組成和構造而使人得到的觸覺質感和視覺觸感。質地,手感,觸感,織法,性質,紋理等説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夠實際觸摸的稱為“觸覺肌理”;只能看不能觸摸出差別的稱為“視覺骨理”,如從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第6課

課題:校園裏的花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各種植物枝葉生長的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徵以及枝杈的前後穿插變化。

2、能運用不同大小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並將點與線結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完整。

3、通過寫生,鍛鍊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通過觀察瞭解寫生植物枝葉生長的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徵。

人美版五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設計 篇二

一、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美術課教學任務。本年級學生在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審美能力上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他們對美術課的興趣濃厚。每星期1節美術課,學生對美術課的期待值很高。在實際情況中,有些綜合開放性的美術活動不能組織起來。所以,大部分手工課和欣賞課,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以保證每一節美術課都給學生帶來欣喜。

二、教材分析:

五年級美術上冊教材分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課型,其中綜合與探索課比重較大,主要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繪畫、手工製作技能的探索

三、學期目標:

(1)、瞭解美術的基本知識,認識美術工具,並能使用工具進行簡單的美術活動;

(2)、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熟悉美術工具,通過學習能在借鑑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完成簡單的美術活動。本次課改的重點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這些學習方式中,培養學生憑藉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達到自身進一不發展的目的。

五、教學措施:

1、以知道觀察入手,在實踐中掌握觀察方法,並培養學生細緻的工作作風和細膩的情感。以課本為載體,以活動為主線,採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帶領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2、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係,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4、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的聯繫,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6、教學手段生動有趣,運用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7、運用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8、改革評價制度,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重視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建立促進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9、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

10、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學中注意循序漸進和趣味性。

11、儘量注意學科間的聯繫。

12、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和核心,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13、利用宣傳窗和美術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4、學業考核以平時成績為主,考核採取課堂提問、作業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1、肖像藝術

2、畫人像

3、認識抽象畫

4、學畫抽象畫

5、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6、美術中的比例

7、偶戲

8、提線紙偶

9、創造綠色的生活

10、色彩的朋友

11、唱起來跳起來

12、小鳥的家

13、拼貼添畫

14、中國龍

15造型別致的椅子

16、主題賀卡

17、校園合影

18、防災減災

19、湖光帆影

20、剔地雕刻

人美版五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對“明度”一詞有比較準確的瞭解。

2.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創作圖案畫。

3. 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奏美,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色彩的明度變化,體驗色彩的美感。

教學難點:

如何更好地運用色相知識進行創作。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評述

播放幻燈片,讓學生觀看並分析。

提問:看看圖片中的顏色有什麼變化?

讓學生看看日落、深淺變化的海水等圖片,説説圖片顏色給你帶來的感受。

二、小組協作探究學習

設定情境讓學生解決本課中的知識點:

1.什麼是色彩的明度?

2.在生活中哪裏能見到明度的變化?

3.明度變化應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教師講解: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種有色物體由於它們的反射光量的區別而產生顏色的明暗強弱。

色彩的明度有兩種情況:

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顏色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明亮,弱光照射下顯得較灰暗模糊;同一顏色加黑或加白摻和以後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

二是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種純色都有與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藍紫色明度最低,青、綠色為中間明度。色彩的明度變化往往會影響到純度,如紅色加入黑色以後明度降低了,同時純度也降低了;如果紅色加白則明度提高了,純度卻降低了。

三、操作實踐

1.學生利用彩色鉛筆、油畫棒等嘗試體驗明度的變化。

2.思考: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來創作一幅畫,會是什麼效果?

3.欣賞: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做為表現手法的作品。

(1)欣賞老師準備的範圖

(2)欣賞美術書中的圖片

(3)欣賞優秀學生作品

要求:獨立創作一幅色彩明度漸變的圖案畫。

四、展示評價

學生優秀作業展示

五、延伸

尋找色彩的明度漸變在生活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