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觀摩活動的心得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22K

教學觀摩活動的心得多篇

教學觀摩活動的心得篇1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我很幸運參加了第二十屆“相約名師,聚焦課堂”的國小數學的觀摩會,有幸聆聽到xx等幾位名師的講課,讓我近距離地真實感受到了名師的教學智慧。他們以自己獨有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藝術風格的教學,感染着學生,震撼着學生的心靈,同時也觸動着我的心絃。專家們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一個個質樸真實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他們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水平、嫻熟機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與魅力。課堂上獨特的教學設計、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讓我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我們學習數學的意義也是深遠的,下面我就以我印象最深的幾點展開我在此次觀摩會上的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這次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每堂課都很接地氣,沒有了作秀。教師放低了身份,與孩子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很實在,很和諧。課前每一位教師都與學生輕鬆的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到了放鬆,學生自然就以飽滿的熱情及亢奮的鬥志投入到了新內容的學習。如xx老師,他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分數的意義》這兩課,這位老師的名字很有意思,強大的強震動的震皮球的球。

他在課前與學生這樣交流,他説:“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看到我的名字你們想到了什麼?”這個時候學生開始眾説紛紜,其中有個孩子説:“我在想這個老師是不是強大到震動了地球”。在學生們一片笑聲中,老師趕緊走去和學生握握手説:“謝謝你這麼看的起我。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孩子們,今天的課我們就從想象開始。”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天真的孩子與幽默的老師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自然就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感,也為自由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聚焦核心。

我很有幸聆聽了劉xx老師的《簡單的數據分析》,在課的開始,通過猜測,班內3位同學的生活方式,引出數據,進而引出數據分析;先是出示身高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然後依據身高數據分析三位同學的生活方式;隨後又出示了體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最後將問題進行拓展,應用數據分析,進行決策、預測、判斷的練習。

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隨後的拓展,都把握住“數據分析”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教學。這種數據分析,不僅僅將目光停留在統計圖上,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統計圖背後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不僅是這節課,我覺得所有的統計教學都應以“數據分析”為核心。數據分析是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數據分析的過程不只是計算和畫圖,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數據,將藴含在數據中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解決問題。

雖然兩天的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已經結束了,但名師數學教學的風采與魅力給予我極大的感受跟啟發。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需要學習和實踐還很多,還需要我們不斷去認真探究,細心琢磨,在自我反思不斷的總結和提高,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效之路。

教學觀摩活動的心得篇2

12月14~1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海口海職院舉辦的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三天時間裏,我一共現場觀摩了五節數學優質課,五位名師的精彩課堂,令我們耳目一新。他們每一位老師所執教的課堪稱優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都很新穎、恰當、合理、平實,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和老師優美幽默的語言,更是給課堂增添了活力,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老師的不斷引導和激勵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培養了各種能力,從而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並且每位老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同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體會。

一、重視課前師生互動交流

注意課前與學生的溝通,採取玩遊戲、聊天等各種形式的師生互動。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減輕課堂學習的枯燥感。從中我發現,有效的課前熱身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必備條件。

二、合理地創造性使用與處理教材

劉德武老師的講座《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我們深深認識到:要想創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要以課標為依據,以新教材的內容為憑藉,選擇適應學生髮展需求的內容。我們要力求做到要精讀課標、深鑽教材、細研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材內容和要求,適當擴充和刪減教學內容,嘗試多種構思。教師要成為教材的積極促進者、發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發展教材,讓教材在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當然,準確理解教材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礎。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憑藉。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以準確理解教材為基礎。

三、想清楚我們課堂教學究竟應該講些什麼

教師在課堂中究竟起什麼作用,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這樣説“愚蠢的教師是教給真理,聰明的教師是教學生髮現真理”。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具體課堂教學操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師話語霸權”的慣性,敢於並善於把課堂、班級“還給”學生。教師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三不講是: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在教學中,紮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落實精講多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練習反饋和強化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聽了劉鬆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及專題報告後,體會到我們在教學中往往認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在分配時因數只和前一項相乘,而忘記和第二項相乘,但是通過知識前測,發現學生的易錯易混點還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類錯誤,如果教學中只是注重抓第一個易錯點時,學生掌握的情況就會不理想。劉鬆老師在教學時,首先是通過舉例説學習委員小陳是我的朋友,班長小鄭是我的朋友,讓學生合成一句話,(小陳和小鄭都是我的朋友)再把這一句話分開成兩句話來説,從而引出要學的內容,接下來,劉老師用他搞怪的方言、獨特的跺腳記憶讓孩子們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讀算式的順序。來引導學生分別發現3×(5+1)=3 ×5+3×1然後通過模仿創造、自我檢驗;意義建模、內在提升;體驗無窮、揭示規律;重點剖析、深刻理解,分別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和易錯、易混點,學生掌握的情況很好。

錢守旺教師的講座“我的二十個課堂教學主張”也有許多觀點值得回味。如:教學口號“敢想、敢説、敢問、敢辯、敢錯”他認為孩子不犯錯誤長不大,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人人都會出錯,出錯並不可怕。只給學生講明白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會引導學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師。

通過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穫很多。雖然各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地方。這次課堂觀摩活動,讓我再次開闊了眼界,明白了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思考的問題: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讓我們的教學回歸本真?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所要考慮的。希望今後還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名師零距離接觸。

教學觀摩活動的心得篇3

積極開發並充分利用課外數學學習資源,不僅是數學學習途徑的拓展,更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信息化的社會裏,課外乃至校外有豐富而便捷的學習資源,這給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現代社會的數學教育,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知識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課堂不是唯一的教學場所。而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科書,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充分利用課外的學習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裏學習和探索。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其目的是要改變學校課程過於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適應不同學生髮展的需要。那麼,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呢?

首先,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關注生活實際,學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如銀行利率、股票的上漲與下跌、衣服打折、球賽記分……這些與生活聯繫緊密的詞語出現在六年級的教材和練習冊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識的學生紛紛犯難,常常連題目都不理解:什麼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還是打6折的便宜?如果閉門讀書的學生,想學好現在的數學,難。這就要求學生用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學生需要培養這樣一種思維模式:瞭解生活常識,在讀懂了試題內容後,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起數學模型,最後把答案放到生活中來。

本學期在學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一個學生對我説: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着這兩路車,突然笑着對我説:"小宏,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後又能同時發車呢?(1路車和3路車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過15分鐘。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3×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

從這件事中,使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其次,數學教學不要忽視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教育!於是便想到讓他們先從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入手,自己去調查,初步感受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又如涉及到購物的教學內容,檢驗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親自體驗買賣計帳的過程。教學《應找回多少錢》一課時,我重點教會學生計算元、角之間的加減法後,即佈置他們一個作業:回家幫家長買一兩樣東西,並把商品價格、付的金額、找回的錢記在作業本上。第一次回收作業後,發現有些學生已完全把買東西的帳目記清楚,而有些學生則記不清。我讓能完成作業的學生把自己購物的過程向全班介紹後,總結出購物中存在的問題。原來學生口算較慢,容易算錯,於是我再讓學生做第二次作業,因為學生對買東西這一生活事件感興趣,所以都樂於在實踐中較快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只有把數學的學習放到生活中去,才能讓學生真正

掌握有用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要應用於生活。總之,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只有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數學化,進而再把教材中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全身投入數學學習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從而逐漸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

教學觀摩活動的心得篇4

11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晉江舉辦的華東六省一市第十六屆國小數學觀摩研討會。聆聽了來自不同市縣優秀青年教師展示的7節數學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在短短的時間裏,也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一、導入新穎,教師樸實,課堂教學紮實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導入都很新穎,能夠充分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慾望,一節課,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導入的好,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學生就能夠主動去學習、願意去探索、自然而然的在不知不覺中在快樂的教學情境中掌握好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7節課有個共同的特點——“紮實”。課堂中花俏的少了,改變了過去那種追求熱鬧,沒有講求效果的場面。課堂中更注重教學質量的落實,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圍繞學生學“有用的數學”來設計,每一節課上都有紮紮實實的提高學生數學水平的練習,常規性的教學內容既有新意又紮紮實實,感覺課離我們更近了。課堂更注重實效,探索、合作、交流方法的運用,更加趨於合理,更講求實效。主要突出了“實”,教學設計真正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在課堂上的表現,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

二、課堂教學結構合理、緊湊

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緊湊,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根據國小生的特點,安排好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動積極,從而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裏,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一直是國小數學教育界十分關注的課題。縱觀本屆觀摩交流會,大部分課的教學層次都十分鮮明;各教學環節之間也能做到搭配合理,組織緊湊,過渡自然;能夠把握重點,突出難點;且時間分配恰當。

三、教師課堂中激勵到位、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及有效組合

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能有耐心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上課教師們個個都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活動方式,對教學工作的成敗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如何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選擇合適的方法並進行有效的組合,無疑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從本次觀摩會來看,這7節課都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具體內容和學生及教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並在保證教學效率和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進行組合。

四、教師角色的重大轉變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教師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求教師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本屆觀摩交流會上,到處可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及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影響所構成的多邊活動。教師運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規律,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通過平等參與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施加積極的影響,作出正確的引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通過這次學習,我感受最深的是現在的課堂教學,不是隻着眼於教師教的活動,而是以學生學習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為教學活動的根本出發點,着眼於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這次活動的老師們在教學中基本上都是通過學生的自我探究和自我發現得出的結論,老師只是在交給他們或者可以説是在指引他們怎樣去探究、怎樣去發現。學生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作為教師要學會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黃朝霞

教學觀摩活動的心得篇5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學校派往南昌參加由《國小教育研究》雜誌社舉辦的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名師數人,如北京市特級教師劉德武老師、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毓信教授,還有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朱樂平教授,江蘇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特級教師賁友林教師等12位。參加活動的幾百名老師來自各個省市地區,雖然活動時間安排緊密,但名師們的教學和講座都非常精彩,給我們來學習的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讓我們記憶深刻。

活動開始由劉德武老師帶來兩節找規律一節是六年級《斐波那契數列》,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學習,採用嘗試方法,有步驟、多角度的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語言風趣幽默,以及豐厚的知識底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一節是一年級的《找規律》他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從初步認識規律、到找規律、再到用規律最後是感受規律教師的行序漸進收放自如,使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並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神奇。鄭毓信教授的講座《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是深思。 鄭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課改所存在的“鐘擺現象”之後,明確指出,一線教師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好教師。因此,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才是教師成長的正確路徑。

特別是賁老師講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題,賁老師的講座,言簡意潔,幽默風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經歷介紹了兩個十年的反思歷程,就什麼叫反思、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寫什麼、怎麼用文字記錄四個問題進行了闡述。賁老師是個堅持的人,他認為反思就是反反覆覆的思考、反思是正過來反過去換個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顧;賁老師也是個執着、平靜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尋求工作的快樂,雖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賁老師還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認為反思可以寫亮點、敗筆,還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紀實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隨筆。反思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意識。

一個多小時,一個個精彩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反思能給日漸貧瘠的心靈以豐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給平淡無奇的日子以清新亮麗的感動。

一個多小時,我們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巨大作用。

通過這次的學習,本人更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數學教師 。

教學觀摩活動的心得篇6

以前,只是聽説錢守旺、王彥偉、劉鬆、張冬梅老師的名字,看過他們的錄像課,知道是四位數學教育專家。12月3日和4日,藉助“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終於有機會和4位專家見面,現場聆聽4位專家的講課,感受頗深。經過兩天的學習,感想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兩處最有感觸的地方。

錢守旺老師先是生動有趣的講授了《24時計時法》,接着做了“從雙基到四基”的報告。向老師們展示了新舊課程標準的對比,與學員們暢談了實施新課標的感想,讓學員們認識到新課標“從雙基到四基”的教學理念,使廣大學員對新課程標準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王彥偉老師就國小階段“空間與圖形”這個塊面進行了梳理。她先講了一堂生動的《圖形的旋轉》,接着帶來了一堂“滲透‘數形結合’的策略”的講座。把各個年級段教材中出現的幾何知識以及這些知識間的相互關聯,清晰的陳列方式了羅列每讓老師們直觀感受到國小數學教材螺旋上升的排列體系。王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幾何教學的重點不是圖形計算,而是要着眼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並列舉了國小數學教學中“空間與圖形”的一些常見的疑難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學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本以為枯燥乏味的講座,原來是那麼的引人入勝。

我聽完講座,感觸頗深,通過與名師的零距離接觸與交流溝通,就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名師進行面對面的探討。四位老師在專業上的指導令大家茅塞頓開,獲益匪淺。想想以前的教學中只知埋頭苦幹,不知課後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不僅要想“怎麼做”,更要深層次想一想“為什麼這樣做”,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