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1200字作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36K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1200字作文

數學作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重要力量,在經濟發展、社會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數學也時時刻刻的在我們身邊上演。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數學教育教學心得,供大家參考。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1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第一章“國小數學課程基本理念”告訴我們:數學是一種工具和技術,語言和文化,更是一種思想方法,它具有豐富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數學與社會實踐、自然現象緊密相聯。數學不再是課本中的加減乘除。它可以打開學生的視野,穿越實踐的隧道,把過去、現在、將來的有關知識濃縮在一起,供學生採集,讓學生分享人類的文化精神財富。

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有幾隻小鳥分別銜着“11—9、17—9、13—9、12—9、18—9、15—9、16—9”等算式,旁邊分別有幾座房子,上面標有“4、3、5、8、2、9、7”這幾個得數,要求把算式和相應的得數連起來。這個案例“小鳥沒有家怎麼辦”中,我理解了數學的工具性、文化性和思想性。把“15—9”的內容與自然現象巧妙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畫畫與計算巧妙搭配,快速給“小鳥找家”。這樣教學,既讓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又進行了一次保護環境、關愛動物的教育,讓學生明白愛護我們的家園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身邊的事做起,讓課堂滲入環境保護意識,充滿人文性,情感性,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上完這節課後我又適當給同學們留了一些“小鳥沒家怎麼辦”的家庭作業,要求孩子們回家後和家長一起完成,一來可以增加孩子與家長的感情,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知識水平能力,二來可以增強家長的環保意識。

第二天早晨到校,孩子們見到我都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作業交給我,連平時最不願意做作業的留守兒童王康佳也把他的作業交來了,我仔細地翻看着每一份作業,心裏充滿了感動,他們做的太好了。其中好多留守兒童的作業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完成的,有的爺爺奶奶在孩子的作業紙上還給我留了言,大概意思是:老師,感謝您用心培育我們的孩子,這樣的作業形式孩子們太喜歡了,從來沒見過孩子對作業有如此高的興致,希望您以後多留些這樣的家庭作業,這樣即使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我們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學習了。

看到這些,我的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我們這些為人師者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嗎?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2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業務能力,即鑽研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開展教研與科研的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包括教學中涉及的如何處理教材等問題,教學時如何瞭解學生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課堂上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的個人成長及讀書學習等。

關於瞭解學生

《禮記學記》中指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是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其大意是:學生有四種過失,當教師的一定要知道。學生學習時,有的錯在貪多,有的錯在求少,有的錯在不專注,有的錯在不思進取。這四種過失產生的原因和心理狀態都不同。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才能糾正他們的過失。教學時可以發揚學生的長處,糾正學生的過失。

(一)或失則多

或失則多意即學生為了學習更多知識而不顧自身的接受能力,往往貪多務得,具體表現在學習過程中就是學生學習知識時,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加區分辨別。同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後,並不進行實踐,沒能發揮知識的作用。

此外,“失則多”也有教師的原因,有時教師為了趕進度,會將大量的數學內容放在一起講,結果造成學生消化不良。教師慣用成人的思維對待學生,重視結果,忽視過程,學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不會變通,認為數學難。

因此,教學不能只考慮量的積累,更應該關注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二)或失則寡

有的學生所學過少,孤陋寡聞,對此,筆者給出以下教學建議。

1.從實踐中學習。

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匱乏,不易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教學時,應用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其經歷從生活語言過渡到數學語言、從生活問題過渡到數學問題的過程。課堂教學中,可以多設計一些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更多的知識。

2.教學內容要更具有選擇性。

學生已會的知識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知識不講,即使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內容也不講。

3.突出重點。

教學中,對於那些重點、難點、易混淆遺漏點要重點講。

4.堅持“三不留”。

不留偏題、難題、怪題。

5.堅持“三留”:可以分層次給不同學生留不同的問題,具體分為基礎性的問題、變通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

(三)或失則易

有很多學生學習時不夠專注,此時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教學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説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感染作用。陶行知説:“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運用兒童的語言進行提問,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把多元問題單一化。比如,筆者在講“體積與容積”一課時,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循環小數”時,用三個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作為新課導入。課堂上,應充分利用四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學會聽課、聽懂課。知識講解要由淺入深,讓學生積極去思考,讓學生保持活躍的思維。當學生精神不集中時,教師要用巧妙的語言、生動的故事以及設疑問難等方式,把學生拉回到課堂上。講授時,教師應該做到知識與知識之間推理嚴密、環環相套、由淺入深。

(四)或失則止

面對學習困難,學生往往知難而退。而教學的主要原則之一即不讓每個孩子掉隊。

1.課堂上應設計適合學生的問題。

2.多給學生板演的機會,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癥結,自己解決問題。

3.課堂提問時,多關注後進生,給後進生一定的空間自己解決問題。

4.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正確的輔導方法。

5.營造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氛圍,鼓勵學生共同協作解決問題。

6.課堂上佈置作業時要有針對性,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佈置相應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7.疑難問題儘量在課堂上解決。

8.儘量少佈置家庭作業,只要能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即可,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多讀書。

9.對於家庭作業的反饋信息要及時處理,不積累問題。

期末可以進行總結,設計一份易錯題集,針對每個錯題讓學生板演,加深印象。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3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可能是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都關心的話題。帶着這樣的疑問,我打開了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張平主編的《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一書。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書的序言部分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着人心靈的教育。所謂“無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的教育情境的薰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為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説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衝突式的説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親身體驗中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昇華和認識的飛躍的教育。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關注,並從教育的細節入手身體力行。書中從四個部分: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有效關注教育的66個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有位哲人説:“人的一生只在做兩件事----做事與做人。”其實,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實質也就是做人。因此,書中的四個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學生只有具備了做人的各項品質才能更好地學習、做事,也才能與周圍的人和諧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然後才是傳授知識。

編者將教師最需關注的66個細節一一闡述,而在闡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論述,在闡述一個品質細節前,編者都引用了兩句名人名言來概括該品質的重要意義,緊接着運用一些鮮活的真人實例來具體論述,最後,編者提出培養這些良好品質的方法和建議,使這本理論性很強的書增加了不少的文學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讀者的興趣。

書中講述的教師最需關注的教育細節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貴的,給我的印象最深。我們如何理解健康的含義: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説過:“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可見身心健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從小就跟着酷愛體育運動的父親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歲時,他從父親那得到一支獵槍,之後開始獨立活動,開始了釣魚、打獵和探險的生活,而年幼時的這些經歷成了《老人與海》的寫作素材。

強身是重要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更要強調“強心”。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也是班主任。作為班主任更要在教學思想上和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教育,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爆發。我們班上有個小男孩叫白--很聰明,但就是説話時有些口吃,説上一句完整的話很費勁。經過家訪我得知,白--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從小跟着奶奶長大。奶奶沒什麼文化,年紀也大了,雖然一直對孩子的口吃耿耿於懷,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是好。在班裏,同學們也都總是笑話白--,以至於他都不愛回答問題。我注意到這一點之後,上課時就試着提問白--問題,當他站起來,我就對她説:“白--,你別急,先想好了怎麼説再回答。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非常棒。”等白--回答完了之後,我會要求全班同學給他掌聲來鼓勵他。並且表揚鼓掌的同學們都很有愛心,都是好孩子。漸漸地白--越來越愛回答問題,同學生也不再取笑他,反而關心起他來,課下時總會有幾個小朋友圍着他教他説話,糾正他、幫助他。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對廣大的教師有很強的學習和借鑑意義,作為教師我將細細品味書中提及的每一個教育細節,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這些教育思想,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健全品格的人。有一句話説得好:有時候,不是我們的學生教不好,而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做夠。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4

學習了著名數學教育專家李光樹老師的《國小數學教學論》第一章《國小數學的教學思想》,我頗有感悟,現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培養,又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應該説,情感態度的培養比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態度,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從這幾句淺顯的話語中悟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炸的年代,社會對孩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而且要培養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態的孩子。因為實踐證明,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現代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許多嚴峻的課題。因此,我認為數學課堂上也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培養,主要是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仔細思考了一下這三個方面應該是互相聯繫、辨證統一的。有了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自信心就慢慢培養了起來,有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就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情感態度。

首先,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以傳統填鴨式的方式教學,要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交流、討論等活動,自己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總結出結論,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這樣慢慢的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其次,要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數學學習中也難免如此。這時,老師不要一味地批評,因為過度地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會讓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只學會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談不上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以鼓勵為主,多給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學生是最棒的。

最後,我認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積極的心態培養孩子外,還應該給孩子們創設學習數學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們在一個喜歡數學的環境中學習,受到薰染,培養孩子的興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階梯,作為一個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為這一步階梯奠基,要讓學校成為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搖籃,不要讓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殺在了搖籃裏。

我要努力讓自己的每節課既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

數學教育教學心得5

數學教師是一種職業,是一種需要特殊培養的專業人士。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在古代,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大大小小的官史、僧侶和文職人員。為了將學生培養成統治者,“讀、寫、算”是最基本的。無論在古埃及、巴比倫和中國等文明古國,還是在稍後崛起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經世致用其所長數學都是學校啟蒙教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進入20世紀,各國培養教師計劃中重視和加強教學法培訓的傾向更加明顯了,數學教育逐漸成長為一個需要具備一定特殊技能的專業。

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幾個數學教育研究的案例。第一個案例中研究者使用的是訪談法,目的是想通過訪談,比較深入地瞭解學生是怎樣思考的,產生錯誤認知和差錯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克服它們的有效措施是什麼,等等。通過研究,希望提煉出可供教材編寫人員和教師參考的建議。訪談法是研究數學教育心理學的學者在瞭解和分析學生思考過程時常用的一種方法。

“讓學生在發現和創造中學數學”這是一個誘人的數學教學境界。布魯納認為“發現法”具有兩個效用:一是給心靈帶來愉快,二是促使能力獲得遷移。為了檢驗布魯納的這些看法,馬鞍山市第十三中學馮建國教師在七年級的兩個平行班級的數學課中進行了兩次實驗。第一次教學實驗,甲班用發現法乙班用一般方法。第二次教學實驗則輪換一下,乙班用發現法,甲班用一般方法。兩次課的內容是連續的,一前一後依次是合併同類項和去括號。根據這兩次實驗得出幾個結論:

(一)布魯納所説的“愉快”是存在的,這從兩次發現課舉手要求回答的總人次為238,而兩次一般課相應數學據為115,以及從課堂氣氛等教學現現象中可以看出。

(二)布魯納所説的“遷移”能力提高也是正確的,這從學生在完成B組題目上的表現可以看出,兩次發現課中,學生在B組得到的平均分累計為48。9,而兩次一般課的相應分數僅為33。

(三)發現法有得於對基礎好、智力好的學生進行教學,但也容易產生全班成績的兩極分化。比如,在A組題目中,兩次發現課得滿分的總人數和30分以下的總人數依次是58人和9人,相應的一般課數據則為53人和3人。

這個研究案例採用的是輪組實驗法,意在控制無關變量帶來的影響,是教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

課堂教學中語言是不可或缺的一種人際交流工具。然而,從學校的課堂教學實踐看,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似乎還難盡人意。教師課堂教學用語的現狀究竟如何,學生最喜歡和最厭惡的教師課堂教學用語是什麼,教師課堂教學用語在教師魅力諸方面中的地位如何,浙江方橋國中的張菊飛等老師就此進行了一番調查研究。

對學生來説,教師最大的魅力是什麼?教師課堂用語在其中的地位又如何?查結果表明:學生最搬弄是非重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是優美的語言、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感情和熱情的態度。所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是教師的首要任務,但是,優美的語言對於學生的情感、態度等也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