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2W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由於大氣壓強的客觀存在而產生的現象;

瞭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

瞭解大氣壓強的大小,能用大氣壓強解釋相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觀察實驗現象,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探究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

聯繫實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動手和積極探究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大氣壓的存在、大氣壓的大小

【教學難點】

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教學用具】

玻璃杯1個,粗玻璃管1根,小試管1個,燒杯1個,水槽1個,燒瓶1只,乒乓球1只,硬紙片1塊,水適量,注射器1只,馬德堡半球一個,抽氣機一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提問:

(1)液體內部壓強特點是什麼?為什麼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壓強怎樣計算?

二、情境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實驗演示:

(1)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後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後會發生什麼現象?你看到的現象是什麼?想一想為什麼?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麼?這是什麼原因?

(3)試管放在長玻璃管中倒過來會怎樣?這是什麼原因?

(4)抽氣機抽取馬德堡半球內氣體時,橡膠管會怎樣?為什麼會發生形變?受到了誰施加的力?這説明了什麼?

三、新課

(一)大氣壓的存在

師生分析上述實驗,得出結論: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那麼,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説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學生舉例説明。

學生閲讀教材86內容。

問:大氣壓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説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那麼,大氣壓有多大呢?你能否設計實驗測量出來?

(二)怎樣測量大氣壓?

[活動]討論:如何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

討論後,給予鼓勵

學生可能説出的方法:

(1)器材:吸盤、彈簧測力計;原理:P=F/S

思路:(由學生交流討論,再整理)

(2)器材: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原理:P=F/S

思路:(由學生交流討論,再整理)

以上兩步,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再將實驗的思路總結出來。

問:還有其他方法嗎?

[活動]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試管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試管中水是否充滿?接着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複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為什麼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後,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於大氣壓大於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於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裏拆利實驗。

[活動]學生閲讀:托裏拆利實驗。

思考:(1)開始時,汞為什麼會下降?什麼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麼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並強調:1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P0=ρ汞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想想議議]教材88頁“想想議議”

學生計算,並討論、交流。

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麼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學生閲讀:氣壓計並瞭解其作用。

思考抽水機工作原理,並討論、交流。

四、知識拓展

介紹大氣壓強發現的歷史(見附頁)

本節小結。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麼特點?

(2)托裏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3)大氣壓有什麼應用?

五、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動手動腦學物理。

(2)練習冊76頁第7、8題

計算1標準大氣壓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板書設計:14.3大氣壓強

一、大氣壓的存在

二、大氣壓的測量:托裏拆利實驗

三、大氣壓的大小:760mm高汞柱

標準大氣壓P0=1.013×105Pa

四、氣壓計

附頁

大氣壓發現的歷史

17世紀以前的。人們認為自然界不存在真空,即所謂“自然界厭惡真空”。對於抽水機能把水抽上來,認為是活塞上升後,水要立即填滿活塞原來佔據的空間,以阻止真空的形成。

20xx多年以前,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害怕真空”的説法。人們曾用這種説法來解釋抽水機為什麼能抽水:活塞向上一提,水面和活塞之間形成了一段真空,自然害怕真空,於是水就升上來填補這段真空。人們還常常用“真空吸力”來解釋這種現象,把鋼筆吸墨水、用吸管喝汽水等都説成是“真空吸力”的作用。

1640年,在古老的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製造了一台抽水機,準備用它把探礦坑裏的水抽走。但是抽水機造成以後,用來一試,水被提到不足10米高的地方就不再上升了。技師們千方百計地改進抽水機,保證活塞和水面間是真空,結果還是不能使水再升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人們便去請教那位發現單擺規律的伽裏略,那時他已經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了。76歲的伽裏略曾經對“自然害怕真空”的説法產生過懷疑,他猜想:也許空氣有壓力吧?抽水機是不是靠壓力把水壓上來的呢?遺憾的是,不久伽裏略便逝世了。

在伽裏略去世的1642年,他的學生托裏拆利設計了一個實驗。證實了伽裏略的猜想。

托裏拆利預料,因為水銀的密度大約是水的14倍,如果用水銀代替水,水銀升起的高度應該是水升起高度的1/14。托裏拆利設計了用水銀柱檢驗這個預想的方案。1643年他的學生做了這個試驗,結果證明了他的預想是正確的。在托裏拆利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就是真空,可見自然界是可以存在真空的。托裏拆利用一根大約1米長一端封閉的玻璃管,往裏面灌滿水銀,用食指封住開口的一端,然後將玻璃管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手指,管裏的水銀就往下降,降到管裏的水銀面比管外的水銀面大約高76釐米,水銀就不再下降了。管裏水銀面的上邊沒有空氣,叫托裏拆利真空。管內的水銀柱是被大氣壓支持着的。托裏拆利試驗不但揭示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測出了大氣壓的值。

托裏拆利試驗的消息傳到法國,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帕斯卡推論説,如果水銀柱是被大氣壓支持着的,那麼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水銀柱應該較短。1648年他的朋友沿多姆山山坡從山腳到山頂設立了若干觀察站,每個站上裝一個托裏拆利氣壓計,結果發現水銀柱的高度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證明了帕斯卡推論的正確。

同一時期,德國的科學家格里克也進行了大氣壓強的試驗研究,他做了一個水氣壓計,水能升高到他住房的第三層,格里克認為水的上升是大氣壓的作用。通過長期的觀察,他還發現水柱高度的變化與天氣有關,1660年他根據一次氣壓的突然下降,預報了一場大的風暴。

按照這個實驗結果來推算,一個人的手掌面積大約是50釐米2,上邊應受到大約500牛頓的壓力,這相當於一個50千克的人踩在上面。1米2的桌面上,所受的大氣壓力相當於10噸重的物體壓在桌面上。作用在人體表面上的大氣壓力相當於12~15噸的物體的重力。這似乎是難以相信的。但是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用事實使人們信服了。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説出大氣壓產生的原因,能簡單描述托裏拆利實驗,知道標準大氣壓的數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托裏拆利實驗,知道如何測量大氣壓強以及大氣壓的數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對大氣壓應用的瞭解,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大氣壓存在的原因和大氣壓的測定。

【難點】

大氣壓的測定。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拿出馬德堡半球進行講解:這是兩個半球,將兩個半球靠在一起,抽去裏面的空氣製成馬德堡半球,在上課之前,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實驗名字叫拔河,請幾位力氣大的同學上台來與馬德堡半球進行拔河,在規定時間內,如果把半球拉開,則同學們贏,反之則半球贏。

時間到,馬德堡半球依然紋絲不動,請同學們思考為什麼不能將半球拉開?在學生存在疑惑的時候,

教師引導,大氣像液體一樣具有流動性,那麼它是不是也像液體存在液體壓強一樣也存在大氣壓強呢?我們這節課就來一探究竟。

環節二:建立規律,生成新知

演示:

1.將塑料掛鈎掛在光滑的牆上;

2.在玻璃管裏盛滿水,用紙片覆蓋,再倒立過來,水不會流出來;

3.請同學用吸管吸飲料。

師生總結:大氣壓強確實存在,產生原因是由於重力,且空氣具有流動性,發生了擠壓。

環節三:深化概念

提問:大氣壓強如何測量?

教師播放演示實驗: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裏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手指,管內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約為760mm。把管子傾斜,豎直高度差也不發生變化。

教師講解: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的上方是大氣,因此,是大氣壓支持管內這段水銀柱不會落下,大氣壓的數值等於這段水銀柱產生的壓強。這個實驗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學家

當學生得出實驗結論之後,教師對實驗過程進行提問:

1.以下操作對實驗有無影響:

a.玻璃管是否傾斜;

b.玻璃管的粗細;

c.在不離開水銀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距水銀面的位置。學生結合教材在交流討論後會得出不會影響實驗結果的結論。

2.如果在實驗中玻璃管不慎漏有少量空氣,液體高度減小,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大小關係。

生答: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3.這個實驗利用了什麼思想?

生答:等效替換。

4.測量大氣壓的儀器叫做氣壓計,影響大氣壓的因素有哪些?

生討論得:高度。

師繼續補充:還與温度有關,氣温升高時,空氣密度變小,大氣壓減小。

師:測量大氣壓的儀器叫做氣壓計。學生思考大氣壓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應用?

環節四:鞏固提高

問:我們如何解釋拔河比賽中拉不開馬德堡半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麼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

環節五:小結作業

提問:大氣壓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數值是什麼?課後思考如何用塑料瓶分離蛋黃和蛋清。

四、板書設計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 篇三

“發現法”“做中學”“思中學”“説中學”“練中學”是新課改中常見的詞彙,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其內在的宗旨都是自主、合作、探究,都是為了實現課堂互動,讓學生快樂學習、學會學習。由於水銀對人體有害,“大氣壓強”一節的實驗多為講解實驗,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應該怎樣把握教材,實現師生互助,達到教學目標呢?下面談談我的做法。

對於本節的教學,對學生提出課前預習要求:

1、根據課文的描述,做一做皮碗實驗和水杯實驗,初步體會實驗原理、產生問題;

2、觀察生活中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

課堂上,我將其分為四部曲:

一、課題的引入──設置問題、激發興趣;

二、問題的探究──得出概念、實驗測量;

三、問題的拓展──聯繫實際、深化研討;

四、總結和歸納──形成結論、體味方法。

具體的處理方法:

一、課題的引入──設置問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在家裏做了實驗,你是怎樣做的?你有什麼想法?(大約2分鐘的發言時間)教師對講得好的進行表揚,對講得不怎麼好的進行鼓勵,調動積極性。

二、問題的探究──得出概念、實驗測量

(一)大氣壓強概念的得出

1、學生做皮碗實驗(如圖1),思考是什麼力量吊起了鈎碼?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原因:除了皮碗和鈎碼,就只有空氣!這個力量一定來自空氣。那為什麼要擠壓皮碗呢?學生會談很多的想法,然後教師進行動畫分析講解(圖2),得出a中大氣對皮碗有向上的壓力f;b中大氣對皮碗有向右的壓力f,在f的作用下,玻璃和皮碗間產生一個摩擦力f,f等於皮碗和鈎碼的重,從而得出大氣壓強的概念。

2、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還有哪些實例?鼓勵學生髮言,肯定學生的發言後,請兩位學生分別演示書上的“水杯實驗”和“雞蛋實驗”,再一次分析原因。

3、教師指出: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很多,但最早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通過多媒體介紹奧托·格里克和馬德堡半球實驗,然後請學生上台演示,學生踴躍爭取動手,此時,可趁機提問:①怎麼做這個實驗?②為什麼要將裏面的空氣抽掉?實驗完畢後,再請學生講講: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説明了什麼?鼓勵學生勇於探索,科學求證,大膽實踐。

4、思路拓展:為什麼大氣有壓強?為什麼大氣對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了

對比液體產生壓強的原因,學生很容易得出空氣受重力作用,所以能產生壓強,空氣具有流動性,所以大氣對各個方向都有壓強的結論。

(二)大氣壓強的測量

1、提問:我們怎樣才能測量出大氣壓強的值呢?要用到什麼器材?(猜想)

2、演示(圖3)實驗:將玻璃瓶灌滿水,再倒過來,看到什麼現象?水受重力的作用,但沒有往下流,一定是受到一個向上的力的作用,這個作用只能是來自大氣壓。將瓶子灌滿的`目的是什麼?再將玻璃瓶換成1米長的玻璃管,用水灌滿後倒放在水槽裏,看到水還是沒有流下來。那麼,是不是不管玻璃管多麼長,水都不往下流呢?究竟大氣壓能支待多高的水柱?(引出話題,進一步猜想)

3、介紹托裏拆利和托裏拆利實驗: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實驗動畫,邊演示邊講解。

4、我們怎樣將大氣壓強計算出來呢?

水銀產生的壓力與大氣壓力平衡,將大氣壓強轉化為水銀的壓強來計算:

p=p0=ρ水銀gh

5、這裏是採用轉化和替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算一算標準大氣壓能支持多高的水柱?由此知道如果用水來做這個實驗有難度。

三、問題的拓展──聯繫實際、深化研討

(一)托裏拆利實驗的拓展

1、實驗中為什麼要把玻璃管中的空氣排盡?如果沒有排盡空氣,對實驗結果有什麼影響?為什麼?我們又怎樣檢驗空氣是否排盡?

2、玻璃管的粗細對結果有沒有影響?為什麼?

3、如果將玻璃管往上提1cm或往下壓1cm,但管口都不離開槽中水銀面,管內外水銀高度差有沒有變化?如果將玻璃管傾斜呢?為什麼?

4、如圖4,a中在玻璃管頂端a處開一個小孔,會出現什麼現象?為什麼?b中如果在玻璃管中間b處開一個小孔呢?

5、如圖5,如果當時的

大氣壓是72cm水銀柱,a中a點的壓強是多少?b點的壓強又是多少?b中玻璃管頂端受到多大的壓強?

(二)計算問題拓展

1、能不能用公式p=ρ空氣gh來計算空中某點的壓強?為什麼?

2、假定當地的氣壓是76cm水銀柱,塑料吸盤的半徑是10cm,塑料吸盤吸在天花板上(不考慮吸盤的質量),下面能吊多重的物體?

3、假定地面的氣壓是76cm水銀柱,地球的半徑是6400km,地球上空氣的質量大約是多少?

四、總結和歸納──形成結論、體味方法

這一部分儘量由學生完成,教師提示、鼓勵。在這裏就略寫。

1、學生活動:總結本節內容,相互補充,形成本節知識體系。

2、學生活動:大氣壓在生活中的應用。

3、教師結語:生活處處皆物理,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多想方法,大膽實踐,就能學好學活。

教材的看法: 篇四

課本以馬德堡半球實驗引入新課,儘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於文

117

中已解釋原因,對部分預習過的學生來説,已經失去神祕感,沒有

了懸念。如果教師以此實驗引入,這部分學生滿足於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我採用

取硬幣的思考題,由於學生沒見過,因此每個同學都積極思考,卻

又得不出正確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觀察實驗更仔細、認真。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 篇五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可見,探究性教學應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取向之一;把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實踐操作、解決生活中與物理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探究性教學的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這兩方面來展開、本文僅就現行的國中教科書《物理》(第一冊)第十一章中的“大氣的壓強”一節的教學設計,淺析探究性教學設計中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的有關問題。

1.設置發現問題的`學習環境

觀察1 將一干燥的玻璃瓶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一段時間,用一插有長細玻璃管的橡膠塞把玻璃瓶的瓶口塞緊,並倒插入盛水的玻璃槽中,這時玻璃管中的“水往高處走”,如圖1所示。

觀察2 在一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蓋玻片將其蓋住,手壓住蓋玻片,將玻璃杯口向下倒置,放開手後蓋玻片並不掉下,如圖2所示。

觀察3 把一個內徑比手指肚稍小一點的玻璃管或飲料吸管插入水中,直到全部被水淹沒。用手指堵住管子的一端並將其從水中取出,水依然保留在管中,只有當手指鬆開被堵塞的管口,水才會流出來,如圖3所示。

現象的觀察主要是為學生正確理解“大氣具有壓強”提供感性認識,引起學生注意,也就是為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提供一種學習環境。同時,這一環境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良好慾望。

2.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現有概念向科學發展

物理概念的學習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只有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科學概念的形成需要有一個構建已有事實的邏輯數學結構的過程,因此,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做出玻璃管中水、蓋玻璃片的受力示意圖,進一步明確大氣壓的存在,這是把原始問題抽象成物理(或數學邏輯結構)模型,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

3.從現象的分析與印證,促進學生現有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化,培養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現象的觀察與分析為學生建立了“大氣壓”的概念,但是,概念的正確與否卻需要有實驗的驗證。有步驟地進行實驗,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機會,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幫助。這時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在認真分析前面三個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列舉出與大氣壓強有關的自然現象或物理現象,並演示給學生看,或者説,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中來。

教師也可利用物理學史中關於人類對大氣壓強的認識,幫助學生構建具有抽象意義上的“大氣的壓強”。如馬德堡半球實驗:德國物理學家奧托?格里克利用自己發明的抽氣機把兩個直徑只有26.4釐米的鐵球抽成真空。然後用8匹馬來對拉,卻怎麼也拉不開兩個鐵球,可見大氣壓強有多大。

教學目標: 篇六

結合學生特點和大綱要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大氣壓強,能説出幾個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3.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

4.知道大氣壓強的值是托裏拆利實驗測定,記住大氣壓強的值約

為105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

維,培養學生從實驗研究思考獲得知識的能力。

思想目標:

讓學生掌握由實驗探討物理知識的認識過程,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

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材重點和難點處理: 篇七

1.大氣壓強的存在是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學生基礎和思維水平。

處理: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通過直觀現象感知大氣壓的存在。

2.托裏拆利實驗及原理是難點。

依據:教材只要求像課本中那樣簡單説明大氣壓強支持着玻璃

管內的水銀柱就行,而學生難於理解和接受。

處理:利用演示實驗與水柱類比突破此難點。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 篇八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與液體的類比,引出大氣壓強的課題。由於氣體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見、摸不着,所以大氣壓強對國中學生來説是比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過一系列新奇、有趣的實驗,讓他們感受到大氣壓的真實存在。托裏拆利實驗中水銀柱的高度等於大氣壓強值應是本節的難點。教材通過介紹生產生活中的氣壓計,使學生了解一些大氣壓的測量方法。又通過介紹抽水機等,強化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課程理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大氣壓強;

(2)瞭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瞭解大氣壓強的大小和單位。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體驗跟大氣壓強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通過感知,認識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瞭解大氣壓強的應用,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

難點:托裏拆利實驗測量大氣壓值。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通過瓶吞雞蛋、覆杯、半球等實驗探究大氣壓的存在;通過半球、托裏拆利實驗粗略和精確測量大氣壓的值。

學法:在探究實驗活動中,體驗感受大氣壓的存在;通過氣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的類比,學習大氣壓值的計算方法和測量方法。

五、教學準備

教師:玻璃瓶、雞蛋、酒精棉球、水槽、水、硬紙片、兩個粗細相同高度不同的杯子、大小不同的試管各1支。

學生:注射器、水、燒杯、一個吸盤掛鈎、玻璃板、彈簧測力計,小吸盤等。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演示:探究實驗一(瓶吞雞蛋)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實驗,讓瓶子吞雞蛋,(將雞蛋放在瓶子上),吞不下去,怎麼辦呢?(用點燃的酒精棉球在瓶子裏燒,再放上雞蛋),雞蛋吞進去了,瓶子為什麼能吞進比瓶口粗的雞蛋呢?

(二)新課教學

1、大氣壓存在

師:雞蛋雖受重力,但瓶口卡住了它,用酒精在瓶裏燒一下,雞蛋就吞進去了,為什麼?

師:我們來了解一下空氣(教師介紹大氣層)。液體受重力,能流動,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空氣會不會向各個方向有壓強呢?演示:探究實驗二(覆杯實驗)師:(將杯子裝滿水,蓋上紙板,倒過來),紙板為什麼不掉下來?

演示:探究實驗三(小試管在大試管中上升)

師:(將大試管裝滿水,將小試管放進大試管,倒過來,水流出,小試管卻上升),小試管為什麼會上升?

學生:探究實驗四(注射器吸水)

師:請同學們做注射器吸水實驗,並分析實驗現象。

學生:探究實驗五(吸盤半球實驗)

師:用兩個吸盤合在一起,擠出其中的空氣,用力拉開,並解釋現象。

早在1654年,在德國的馬德堡市,就有人做過著名的類似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將兩個半徑為20cm的銅製半球合在一起,抽出裏面的空氣,兩邊用馬拉,直到增加到16匹馬時,伴隨一聲巨響,半球才被拉開。經過上述大量探究實驗,我們可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論?

結論:大氣存在壓強,大氣壓強很大。

2、大氣壓的測量

(1)用吸盤半球實驗粗測大氣壓強值。

師:(分析前面吸盤半球實驗),當兩邊用力拉吸盤時,彈簧測力計拉力與大氣壓力是什麼關係?

師生:據p=F/s得,p大氣壓=F拉力/s

因為吸盤中空氣不易抽盡,所以p大氣壓為粗測值。

(2)用托裏拆利實驗精確測量大氣壓值。

師:回顧覆杯實驗,紙片不掉下來,説明p氣〉p水,換一個高些的杯子做實驗,紙片還是不掉下來,説明仍然有p氣〉p水,什麼時候,紙片將掉下來?分析:p氣=p水,即p氣=ρgh時;展示探究實驗七(托裏拆利實驗)

師:為減少h,我們選用ρ較大的水銀做實驗,當h為76cm高時,液麪不下落。據p氣=ρ銀gh得p氣=1.013×105帕,即一標準大氣壓。師:一標準大氣壓可支持多高水柱?分析:據p氣=ρ水gh得h≈10m(3)常用氣壓計師:(介紹水銀氣壓計、無液氣壓計、液化氣罐上的氣壓計、醫用氧氣瓶上的`氣壓計的工作原理)。

3、大氣壓的變化

師:大氣壓的值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觀察大氣壓與海撥高度關係圖

結論:與海撥高度、季節、温度有關。演示:探究實驗八(自制氣壓計)

師:(在帶塞玻璃瓶塞上打一小孔插入細管,由細管向瓶中吹氣)瓶中液麪上氣壓變大,管中液麪上升。

4、大氣壓的應用

師:我們在生活在大氣海洋裏,身邊哪些地方用到了大氣壓強?

師生:真空吸盤、活塞式抽水機、吸飲料等。

(三)課堂小結

師:學到了什麼?(略)

教學反思

一、通過大量探究實驗,引導學生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進行大氣壓強值的測量,觀察大氣壓強的變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大氣壓強。

二、利用氣體與液體類比,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大氣壓的存在,理解大氣向各個方面都有壓強。

三、改變覆杯的高度做實驗,直至展示托裏拆利實驗,有利於學生理解托裏拆利實驗測量大氣壓值的原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四、廣泛列舉生產生活中應用大氣壓的實例,有利於體現、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

《大氣壓強》教學設計 篇九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氣的壓強”是壓強概念的鞏固和延伸,也為下一章學習“氣體浮 力”作必要的準備。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比較熟練掌握了壓強,液體的壓強的基礎上進行的,為某些知識的轉移和類比作了鋪墊。本章內容的編排是在認識大氣壓強存在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的,因此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

二、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特點和大綱要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大氣壓強,能説出幾個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3.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

4.知道大氣壓強的值是托裏拆利實驗測定,記住大氣壓強的值約為105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從實驗研究思考獲得知識的能力。

思想目標

讓學生掌握由實驗探討物理知識的認識過程,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三、教材重點和難點處理:

1.大氣壓強的存在是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學生基礎和思維水平。

處理: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通過直觀現象感知大氣壓的存在。

2.托裏拆利實驗及原理是難點。

依據:教材只要求像課本中那樣簡單説明大氣壓強支持着玻璃管內的水銀柱就行,而學生難於理解和接受。

處理:利用演示實驗與水柱類比突破此難點。

四、教材的看法:

課本以馬德堡半球實驗引入新課,儘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於文117中已解釋原因,對部分預習過的學生來説,已經失去神祕感,沒有了懸念。如果教師以此實驗引入,這部分學生滿足於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我採用取硬幣的思考題,由於學生沒見過,因此每個同學都積極思考,卻又得不出正確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觀察實驗更仔細、認真。

五、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多媒體、啟發式引導等多種教學法。

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雙邊活動,每一個結論都讓學生參與探索,教師因勢利導。

六、教學過程安排: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一些主要環節採取了以下安排:

1.實驗引入新課(約5分鐘)

①. 出示思考題:

把一塊硬幣放在平底大盤裏,倒上紅墨水,剛好淹沒硬幣,請同學們把硬幣拿出來而不沾濕手。然後讓學生討論,此時氣氛活躍,學生得出各種結論,教師不作解釋,讓學生觀察。

演示:

把點燃的紙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幣附近的盤子裏,實驗效果明顯,水全被吸入杯子,學生一片驚訝、好奇,這就迅速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②.紙片託水實驗:先空杯,再裝水,兩次實驗結果不一樣,原因是什麼?

此時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啟發學生思考,過渡到本節的學習。

2.大氣壓強(約15分鐘)

①. 講述大氣壓強的定義。

②.氣體與液體類比找出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以及大氣壓的方向。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氣體也受到重力,因此氣體也能產生壓強;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液體壓強的方向是向各個方向,氣體同樣具有流動性,所以氣體壓強的方向也向各個方向。

③ .演示紙片託水實驗,旋轉不同的方向,證明大氣壓的方向也是向各個方向的。

④.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強的存在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首先讓學生閲讀課文問號,然後師生共同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因為實驗室的`馬德堡半球容易漏氣,師生共同參與,有利於教師控制場面)。接着,師生共同分析此實驗的作用:首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最後,引導學生分析馬德堡半球很難打開的原因。

⑤.學生實驗:用皮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提問學生實驗時的感覺,以及此實驗證明了什麼問題。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學生積極思考,樂於接受知識。為了加深學生對大氣壓強存在的認識,此時再看一段錄象。

⑥.錄象演示瓶子吃雞蛋的實驗(即課本圖11-4)。啟發學生此實驗證明了什麼?教學進行到這裏,學生已經完全接受了大氣壓強存在的事實,這時教師趁機引導,轉入大氣壓大小的教學。

3.大氣壓的大小(約15分鐘)

由紙片託水實驗,知道大氣壓可支持水柱,換用量筒,發現大氣壓可支持一量筒水,那麼到底大氣壓可支持多少水柱,歷史上有人用10米長的玻璃管做實驗,發現玻璃管仍充滿水,還是沒測出大氣壓的值,説明用水測大氣壓不方便。此時,引導學生由P=ρgh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銀來實驗,引出托裏拆利實驗。

①. 介紹實驗裝置。

②. 模擬操作過程。

③. 錄象演示操作過程。

④.分析:為什麼大氣壓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銀柱?如果玻璃管上端有進氣口,將會出現什麼結果?

⑤.演示(用水類比):用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裝滿水,用一手堵住一端的開口,從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讓學生觀察水柱。然後把手慢慢鬆開,讓學生觀察哪段水柱由大氣壓強支持。通過此實驗,學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銀柱是由大氣壓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氣=ρ水銀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講述大氣壓1.01×105帕的物理意義。同時提問學生大氣壓很大,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為什麼房子不會被壓垮。

4.大氣壓強的應用(約8分鐘)

①.解釋取硬幣的實驗。

②.演示噴泉實驗,讓學生解釋。

本節第一個實驗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此時學生已經知道為什麼。但是物理語言的駕馭能力還比較差,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關鍵,規範這類簡答題的答法。噴泉實驗,讓學生自己解答。

5.小結和作業(約2分鐘)

回顧講解的知識點、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實驗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手段。

作業:練習1、2、3。

熱門搜索
精品先進班級事蹟材料 《沁園春·雪》課文賞析精品 黨的指導思想學習心得體會 雷鋒時代精神心得體會 大二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慶元旦的作文400字範本 關於做好黨的二十大安保維穩工作的通知 學電商心得體會優質 新版國小生經典紅色故事誦讀 餐飲下月的工作計劃 描寫大海的作文600字精品 秋天的懷念讀後感200字精品 傳統文化中秋舞會開幕詞串詞 2022大學生畢業實習心得體會 物流人演講稿 保健衞生培訓心得 深深的母愛作文 學校減負工作實施方案精品 別房太尉墓賞析 殷墟遺址公園導遊詞 適合國小生看的勵志電影 黨整改報告多篇 2021七夕情人節經典古風浪漫詩句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年度工作總結 掛職幹部的述職報告多篇 新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心得 四月再見五月你好的朋友圈説説 公司油卡管理制度 寫七夕的愛情詩句經典 國小美術教學工作總結精品 開學季活動策劃方案 五年級命題作文他怎麼了 幼兒園元宵活動總結範本 國小教師業務自傳 社區網格化工作總結 我愛你春天作文精彩 銀行員工警示心得 談談美食普通話考試三分鐘新版 新版説明文的四種説明方法 銀行員工個人工作報告多篇 報關員實習報告 感恩節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六月份安全生產月活動總結精品 法治中國觀後感800字作文 企業獲獎感言 州婦聯2023年工作計劃精品 國小值周總結精品 檔案工管理自查報告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