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草原教學設計與課件(推薦16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7.37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6篇《草原教學設計與課件》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草原教學設計與課件》相關的範文。

草原教學設計與課件(推薦16篇)

篇1:草原的教學課件

草原的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今年暑假,老師到過一個美麗的地方,我還給大家帶來了兩張照片,你們看!(演示課件:在草原上的照片)這是哪裏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參觀訪問,記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

(點評:以執教者到草原的真實生活照片作為課件導入新課,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與羊羣嬉戲的照片,展示了草原獨特迷人的風光,拉近了學生與草原的距離,起到“激情導入”作用。)

二、自主學文,勾畫圈點。

1、整體感知:現在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説一説課文是從哪兩方面去寫草原的?

2、自主研讀: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請大家靜靜地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別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3、放聲朗讀:自由地、放聲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對草原的感受。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一會兒讀給大家聽。(生自由讀)

(點評:通過“靜靜地默讀”“邊讀邊想”,給學生充分時間獨立鑽研文本,潛心會文,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景色美;又通過學生“放聲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品味語言,讓學生經歷從語言到畫面再到語言的閲讀實踐過程,引導學生學會閲讀。這樣為後面“合作研讀”作鋪墊,有利於克服用“集體討論”代替“自主閲讀”的不良傾向。)

三、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1、引導想象,指導學法。

能不能説一説,“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2、文聯繫,激起疑問。

(1)“茫茫”什麼意思?同是寫草原,為什麼有的説“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呢?

(點評:聯繫“天蒼蒼,野茫茫”對比理解,激疑促思,強化學生對草原總的特徵“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理解,為後面學習具體寫景句子起到總領作用,凸現閲讀教學整體性,克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

(2)齊讀:“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青翠欲滴,輕輕流入雲際。”

翠色“欲”流,為什麼後面又説“輕輕流入雲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翠”是什麼顏色?那為什麼不説綠色要説“翠色”呢?區別在哪裏?班上學過國畫的同學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什麼是“用綠色渲染”嗎?

(3)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青翠欲滴,輕輕流入雲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畫面?

(點評:這個句子表達了老舍先生的'獨特感受,看似語意矛盾,實際意境相通。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把語言訓練與想象感悟有機結合起來。)

(4)方法點撥。

“藍天共碧草一色,這哪裏是綠色在流動,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書)難怪老舍先生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我們讀書不僅要讀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領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更要讀出文字背後含着的意思。

(點評:教師採取在無疑之處生疑,引導學生理解“翠色”“勾勒”“渲染”等詞語,並激發學生用心去領悟、用情去體會、用想象去補充,反覆涵詠,讀出語言文字背後的無窮意境,體驗青翠欲滴、流入雲際、草天一色的意境美。)

3、小結:

天空為草原塗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線條,牛羊更賦予草原以生命活力,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四、讀寫結合,個性表達。

同學們,當你置身於草原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想説點什麼呢,你又會做些什麼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寫下來。

(點評:重“讀”輕“寫”是閲讀教學的一個弊端。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當他們情感為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學生這時會一吐為快,下筆有神。)

五、自由朗讀,整體把握。

老舍先生又是怎樣描繪見面後的動人場面的呢?請大家讀2—5自然段,説説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哪幾個場面?

六、抓關鍵句,學習“遠迎”一節。

(指名讀)你在“飛”字中體會到什麼?為什麼説“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小結:你們的朗讀讓老師看到了主客相見時駿馬疾馳、歡呼雀躍的動人場景。這哪裏是馬在飛,人在飛,分明是我們的心在飛,蒙漢人民之間的情在飛呀!老舍先生又是怎樣描寫相見、款待、話別這些場面的呢?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我們下節課接着學習。

篇2:《草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並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瞭解西部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和老舍先生走進西部,去親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裏美麗的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請大家一起跟我寫課題:17、草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清課文條理。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以及課文朗讀情況。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生字詞:駿馬渲染勾勒襟飄帶舞拘束羞澀摔跤鄂温克:少數民族之一。分佈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和黑龍江訥河市等地,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少數從事狩獵業。)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書:草原風光民族風情)

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師:誰願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我喜歡這句話,我來讀一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師:(板書:一碧千里並不茫茫)你讀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給大家説一説,“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在我眼前是綠色,遠一點的是綠色,再遠一點的也還是綠色!草原非常遼闊,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張巨幅的綠色絨毯,一直鋪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師:我們都要像他這樣讀書,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茫茫”是什麼意思?

生:視線模糊不清。

師:還記得這首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同是寫草原,為什麼一個説“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呢?好,先不着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來讀書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來,接着讀你喜歡的句子!

生:我喜歡這句話:“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滿心的愉快。”

(學生讀書,將“清鮮”讀成了“新鮮”)

師:你讀書的聲音真好聽!就有一個小地方讀錯了,大家發現了嗎?

師:“清鮮”和“新鮮”區別在哪裏?

生:“清鮮”和“新鮮”都有新鮮的意思,但是“清鮮”比“新鮮”更多一層“乾淨”的意思。草原的空氣和城市的空氣不一樣,因為沒有污染,所以更乾淨。

師:是呀,一踏進草原,頓時感到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張開了,都在貪婪地呼吸這清鮮的空氣。來,同學們,我們把這種“高歌一曲”的喜悦讀出來。(學生齊讀)

師:草原的天空是那樣明朗,它讓視線變得更清晰。難怪老舍先生説“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很深,接着讀。

生:我喜歡這一句:“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老師也很喜歡這一句,就是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翠色“欲”流,流了沒有?為什麼後面又説“輕輕流入雲際”,這不是很矛盾嗎?來,和前後左右的同學討論討論。

生:就好像是一杯水,倒滿了就會流出來一樣。草原就像一杯水,綠得像要流出來一樣。

生:“翠”字讓人感覺特別的通透,相比之下,“綠”顯得死板。

師:嗯,有點感覺了。《翠鳥》這篇課文還記得嗎?聯繫這篇課文,老師也比較了“翠”和“綠”,感覺“翠綠”比一般的綠更鮮亮,更有光澤,綠得更豐富更飽滿,綠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來(流淌的手勢)。班上有學過國畫的同學嗎?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什麼是“用綠色渲染”嗎?

生:當我畫國畫時,用顏料在紙上渲染的時候,我發現顏料在紙上向周圍慢慢擴散……

師:什麼紙?

生:宣紙。

師:接着説,當你在宣紙上用綠色渲染的時候,你會發現什麼?

生:我會發現綠色慢慢地向周圍滲透。

師:向周圍擴散、滲透、流動。請你們輕聲再讀“輕輕流入雲際”這句話,看看這“輕輕流人云際”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輕聲自由讀)

生:我想象當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樣的鮮亮、充滿生機。

生:我覺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樣連綿起伏。

師:你的朗讀讓老師想起了古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真是碧草與藍天一色呀。老師也想讀一讀!

(教師範讀,學生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是呀,這哪裏是綠色在流動,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書)難怪老舍先生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去讀,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讀出文字背後含着的意思。

生:我有一個問題。

師:(意外)你説!

生:既然“碧”與“綠”都是綠的意思,為什麼用兩個不同的詞語來表示?

師:你很善於提問題。來,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幾個詞都是表示“綠”的意思?

生:(在書中找)“綠”“翠”“碧”。

師:你們體會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生:避免總是用一個詞,有變化,讀起來好聽。

師:老舍先生真不愧為語言大師呀!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師:綠色與白色的搭配,多麼清新明麗、自然和諧的圖畫呀!

師:(出示課件)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草原畫卷呀!天空賦予了草原以明麗,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線條,牛羊更賦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難怪老舍先生説“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置身於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全班齊讀句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同學們,當你置身於草原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想説點什麼呢,你又會做些什麼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記錄下來,好嗎?

是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羣,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歎,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音樂想起,稍停開始齊讀。(出示課件配樂感情朗讀)。

7、背誦第一自然段。

師:多麼優美的景色,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四)品讀課文,感受草原的民俗風情。

師:草原獨特的風光,孕育了具有獨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現在我們就走入草原,走進蒙古包,去了解那裏的民族風情。

師:請同學們默讀2――5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在這幾個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麼?從哪些語句中知道的?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學生彙報。

1、草原很大。你從哪裏讀出來的?

(出示課件)

“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①你怎樣理解“灑脱”?(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②再請一位同學讀一讀,感受草原的遼闊。

2、熱情歡迎客人。

(出示課件)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師:如果你認為這段能體現出蒙古人的熱情好客,肯定是某些詞或某句話打動了你,能結合具體的詞語或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嗎?

抓住“飛“、“襟飄帶舞”、“立刻”等關鍵詞。

“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我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同位倆表演場景,感受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心情。)

(五)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含義。

師:奶茶倒上,奶豆腐擺上,敬酒──回敬──再回敬”美麗的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些羞澀的給客人唱民歌。草原人民熱情款待遠方的客人。與客人一起聯歡,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太陽已經偏西,可是誰也不肯走。這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出示課件)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此時你怎樣理解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

師:是呀,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着“蒙漢情深”;真是: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真是: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總結結束:草原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我們真心希望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永存,也祝願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永遠和睦。讓我們再次朗讀體現蒙漢兩族人民心聲的話語:(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教學後記

成功之處:

一.藉助媒體,進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體化理性為感性,化靜止抽象為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風情”――草原上的精華景點場面呈現在學生面前,由於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時,通過用多媒體播放草原風景圖,再配上一首樂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樂美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關注學生獨特的感悟與體會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堅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開放性閲讀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樣將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理解統一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整節課的教學,我始終把學生與自己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堅持與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關注學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特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自己則扮演一位聆聽者、鼓勵者、指導者、參與者,把學習、感悟、想象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大膽地説自己的話,説自己想説的話,力求將自己與學生擺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學生想象的內容豐富了,語言表達也更切合內心實際了。

三、啟發想象,聯想美的畫面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再啟發學生根據積累語言文字想象的畫面,喚起學生的直觀表象,教學“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一個從語言到表象的體驗過程,因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語言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

存在的不足:

1、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過細,以致教學中時間比較倉促,最後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覺。比如對重點語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時間用得過多。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有時候,明明知道學生表現很好,但卻急於找不到合適的話語進行評價。那些用慣了的“你真棒”“好極了”等,在我看來一遍足以,如果反覆使用則會變的枯燥無味,失去了表揚的意義。

篇3:草原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有創造性地運作“整體――部分――整體”的閲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閲讀。以“讀説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引經據典”地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課堂語文實踐,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

[設計特色】

景、情、理一體解讀,讀、思、説滾動推進。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結合預習印象,對課文進行整體認知。

學生各自朗讀課文後討論: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麼樣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在閲讀和影視中得到的知識漫談。

2.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教師引導歸納,學生髮言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3.課文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課文;

2.請學生分析本段內部結構;

3.抓住兩個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體會帶動對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有情感地朗讀,使學生進一步人情人境。

(教師的導讀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處理。

第一段,作者意在寫景抒情,教師就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情感體會;第二段作者是寫事抒情,教師則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情節中的重要部分――表達蒙族人民熱情豪爽和特殊風俗的語句――來體會“蒙漢情深”的中心。)

三、整體認識課文第二部分的內容和層次。

1.提問:從這一部分內容的整體上看,它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這一段主要寫的是草原上蒙族人們的熱情豪放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2.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分析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幾層意思,給每層意思概括出一個小標題。(這一部分課文,作者按參觀訪問活動的順序寫了四個自然段,各是一層意思,它們分別是:迎客、相見、款待和聯歡。)

四、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各層意思。

1.指導學習第一層意思(迎客)。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畫: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現了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②哪些描寫表現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風情和民族性格?

(2)學生進一步默讀課文,繼續思考上述問題,然後討論發言,發言運用“讀説式”,就是在發言中把朗讀與發表個人見解結合起來,一邊引讀課文有關語句章節,一邊評述分析。

(3)最後歸納本層的中心內容,概括成小標題的形式。

在這一層中,蒙族人民的熱情豪爽和獨特風俗,主要表現在他們迎客的方式上。學生可圍繞此點進行讀説。作者在這裏用一連串短語短句,生動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幾十裏外馳馬帶路的情景。

(板書:幾十裏外,馳馬帶路)

2.總結學習這一層課文的過程:讀思――勾畫――讀説――概括。

3.依次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其他三層意思,運用在學習第一層時歸納的“讀思――勾畫――讀説――概括”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後逐段發表意見。(教師在討論過程中p―]步板書:語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會心微笑;夕陽西照,談興正濃。)

在“相見”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誰的手……”和“你説你的,我説我的……”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不管喝的是什麼……”這些句子;在“聯歡”一段中,要注意最後兩句詩。對這些重點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語句,教師可視學生“讀説”的情況,設計輔助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最後一句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們在這邊疆的草原上傾心交談,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濃厚真不忍心就這樣分別啊!”認為是作者一行戀戀不捨地告別了草原。我認為這句詩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裏的“別”不是離開草原的“告別”“分別”,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暫別”。因為天色既已向晚,怎麼可能驅車遠行離開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雙方談興正濃,即使是今晚的暫時分別,明日還要相聚,雙方也不忍離去,可見情誼之深。

(第二大段是採用默讀、思考、表達的方法,教師在這裏運用了一種“讀説式”,讓學生把讀和説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引經據典”闡述個人見解的能力,又是一種特殊的口頭表達訓練。學生要把“引證地讀”“引證地説”結合得很好,確實需要在組織語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錘鍊。根據教材不同,寫法不同,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應該遵循的規律,也是本課的一個特色。在本教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默讀、勾畫、思維、表達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並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繫起來,作者實際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並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後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後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篇4:《草原》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草原》這篇課文。現在讓我們回憶一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瞭解了課文的哪些內容?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課文的線索: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盛情款待-聯歡話別;學生可從課文寫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隨作家代表團去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草地遼闊,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綠等)

師: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課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學習遠迎客人

師: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蒙古族同胞對待遠道而來的客人是怎樣迎接的,(板書:看畫面)請看畫面。(出示課件迎客畫面)下面大家自己讀書希望能做到邊看邊想邊劃出你感受或體會最深的句子,在書旁寫出你的感受。(板書:讀課文劃句子談體會)

學生彙報(説説你的收穫吧。懂得幾十裏外迎接、騎馬帶路是蒙古人的特點,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熱情,“飛”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從“來到幾十裏外歡迎客人,立刻扭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車左右與前面引路”等地方體會主人的熱情禮重。指導兩個比喻句。幻燈出示:

1、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用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比喻河;

2、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用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比喻羣馬疾馳,襟飄帶舞的蒙古族同胞。

小結:這些比喻的特點恰當生動,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建議大家把它背熟並抄寫在筆記本上。)齊讀。

三、自主合作學習後三部分內容

課文又是怎樣寫我們的親切相見、主人熱情款待及蒙漢同胞聯歡的呢?同學們,書要自己讀,以下幾部分內容讓大家自主學習。怎麼學?讓我們看看剛才是怎麼學的呢?(總結學法:看畫面讀課文畫句子談體會)

同學們可選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內容學習,喜歡一個人靜靜看的就自個兒學,喜歡跟同學共同研究的同學可幾個人商量好學習內容,自主組合一個小組。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後,就互相討論,學完一部分內容弄懂後再去學習另一部分。

我們先來看畫面吧(播放課件)(在彙報介紹過程中隨機出示有關課文片段,以幻燈畫筆指導,在學習熱情款待部分可讓學生説説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歷)

師:説説你的學習收穫吧(從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招待我們,幹部老翁這些有地位的人給我們敬酒,鄂温克姑娘給我們唱歌,小夥子給我們表演賽馬�n跤等,飯後進行一系列的聯歡活動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豪爽)

播放《草原迎賓曲》---聽了這首歌,你心裏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

師:通過這幾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體會到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歸納板書:自然美人情美草原)如果説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麼蒙古族同胞對我們這些來自漢族的客人這樣熱情而不辭勞苦遠道迎接,這般的盛情款待,這又是怎樣的一種美呢?(人情美,從中可看出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民族團結。)自然美人情美,這一切都是遼闊美麗的草原所賦予的,這也就是讓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文中哪一句最能表達作者的這一心聲?

幻燈出示指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師總結:是啊,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難以忘懷,這都是因為我們蒙漢民族都是生活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裏的兄弟民族,我們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團結友愛的民族。

四、課內外結合拓展延伸

1、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時間已過了幾十年了,然而,今天的草原是什麼樣?這裏老師收集到一些圖片資料我們來看看,也許從這些圖片中你也可以想像出未來的草原又會是什麼樣的?(出示)看了這些圖片你心裏想説些什麼?

2、讓學生現場為內蒙古草原設計一段精彩的導遊詞(廣告詞),喜歡哪一部分就設計哪一部分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請到我們草原來,草原之花永盛開

大草原,乳飄香,人情美,客常在

草原大,草原美,草原的牛羊肥

五、總結再現草原美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聆聽一首草原的讚歌,來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好嗎?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篇5:《草原》教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作者:紅杉樹《草原》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簡介:

《草原》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經歷和感受寫的一篇訪問記。文章記敍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學生通過學習景美、人美兩部分,體會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人文內涵。透過文字使學生感受到環境與生命相互依存的關係,體會到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感受到祖國是各民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會認3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迂腐、鞭子、疾馳、墨線、無際、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並且能背下來。

4、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薰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同學們你去過草原嗎?(指名回答)你知道草原是什麼樣子的?(指名回答)

2、那麼草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寫的《草原》一課,一起感受一下草原的美景。

二、瞭解作者加深印象。

1、這篇課文是老舍爺爺寫的,關於老舍你知道多少呢?教師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我們以前學過他的什麼文章?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老舍的文章。(《老北京的春節》、《鳥的天堂》等)

3、老舍爺爺一生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文章,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學習他的文章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三、初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整體認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

2、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麼樣子?結合自己得到理解來談一談。(指名回答)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訪問陳巴爾虎旗的經過)

4、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幾個方面的情況?

(本文主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引導學生積極發言並板書。

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5、課文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作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四、品讀賞析課文感悟課文中的美景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為描寫優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並批註。

彙報交流。

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合作探究。

師:以小組為單位,學習你喜歡的部分。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第一部分:抓重點詞句理解草原的美麗景色。)

2、鎖定重點,品讀感悟。

根據彙報內容隨機出示相關句子,進行學習。

(1)景美部分:

在彙報第一部分時,可通過“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等句子引導學生理解品悟草原的美景。滲透環保教育。

課件演示,再現草原之美: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麼真實的草原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談一談,看完錄像的感受。

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過渡:這麼迷人的景色,這麼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

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

(2)人美部分

多麼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自學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後的感受。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彙報:這兩自然段,主要寫了草原人民熱情迎接:

�v學生彙報,教師點撥�w

同學們這種熱情,真是讓人感動不已,你體會到了嗎?那麼你能夠帶着蒙古人民的熱情來讀一讀嗎?

讓學生讀自己認為最能表現出蒙古人熱情好客的句子,體會人情美,滲透民族大團結的思想。

教師小結。

3、情感昇華體會蒙漢情深

投影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什麼?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並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繫起來,作者實際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並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後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後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板書設計

草原

景美人美

明朗可愛熱情好客

一碧千里蒙漢情深

民族團結

MSN(中國大學網)

篇6:草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及新詞,掌握1個多音字“蒙(měng)”,認讀1個字。

2、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中描寫野花的句子。

4、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充滿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感情。

5、引導學生介紹、交流蒐集到的信息。

教學重點: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充滿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和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教師:同學們,我們在語文的學習中,遊歷過美麗富饒的西沙羣島,欣賞過雲霧繚繞的廬山。今天,教師建議大家去領略一下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風光。誰有興趣?好!我們出發!

2、多媒體課件(剪輯過的配樂錫林郭勒草原風光)

3、啟發:誰願意談談感受?

4、教師:看來,大家對錫林郭勒草原很感興趣。讓我們走近一些,來個近距離接觸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各自輕聲朗讀

要求:體會一下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討論:錫林郭勒草原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3、教師:雖然,草原留給我們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字能概括出此時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讓我們踏上草原,細細地用心欣賞它!

三、細讀感受

(一)第一、二自然段

1、請同學默讀

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可以邊讀邊畫。

2、討論:

(1)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2)教師隨着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這是從哪個方面描寫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3、板書(廣闊美麗)(野草)(湖水)(野花)

4、引導學生體會

野草――廣闊、茂盛

湖水――清亮、神奇

野花――鮮豔、清香

5、重點句(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

(1)各自輕聲讀,體會

(2)討論:從哪兒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美麗?

(3)句子對比:

A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

B草灘上,有一窪窪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光芒,就像鏡子一樣。

教師:你感覺哪句好?為什麼?

結合平時看的影視作品,説説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什麼樣?

什麼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

為什麼説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

(4)啟發想象:除了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還可能映出什麼?

教師:想不想親眼看看這廣闊美麗的草原?

6、多媒體課件(草原近景,配樂騰格爾所唱《天堂》)

7、指導朗讀

(1)各自有感情朗讀喜歡的句、段

(2)指名讀,評讀

教師:誰有不同的讀法?

8、指導背誦描寫野花的句子

教師:錫林郭勒草原不僅廣闊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我們去感受它的生機與活力。

(二)第三、四自然段

1、默讀

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錫林郭勒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2、討論:

(1)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錫林郭勒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2)教師隨着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這裏寫了草原上有什麼?發出哪些聲音?有哪些動作?

(3)啟發想象:除了這些,結合蒐集的資料,説説我們還可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3、板書(動物、人)

4、指導朗讀

教師:教師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們呢?我們來師生合作朗讀,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總讀感悟

1、師生有感情朗讀

師讀第一、三自然段,生讀第二、四自然段

2、小結:

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此時此刻你最想説什麼?

教師:同學們説得太好了!簡直是未來的作家和詩人!

五、拓展

1、多媒體課件(課文中的歌詞)

2、欣賞歌曲第一段

3、自主創作第二段

4、展示

板書設計

野草

廣闊美麗湖水

野花

15錫林郭勒大草原

動物

歡騰世界

篇7:草原教學設計

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一、複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草原》這篇課文。現在讓我們回憶一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瞭解了課文的哪些內容?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課文的線索:

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盛情款待-聯歡話別

(學生可從課文寫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隨作家代表團去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草地遼闊,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綠等。)

2、師: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

課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學習“遠迎客人”

1、師: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蒙古族同胞對待遠道而來的客人是怎樣迎接的,請看畫面。(出示課件迎客畫面)下面大家自己讀書希望能做到邊看邊想邊劃出你感受或體會最深的句子,在書旁寫出你的感受。

板書:

讀課文劃句子談體會

2、學生彙報:

説説你的收穫吧。懂得幾十裏外迎接、騎馬帶路是蒙古人的特點,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熱情,“飛”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從“來到幾十裏外歡迎客人,立刻扭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車左右與前面引路”等地方體會主人的熱情禮重。

指導兩個比喻句,幻燈出示:

⑴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用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比喻河。)

⑵ “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用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比喻羣馬疾馳,襟飄帶舞的蒙古族同胞。)

小結:

這些比喻的特點恰當生動,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建議大家把它背熟並抄寫在筆記本上。

齊讀。

三、自主合作學習後面三部分

1、總結學法:

課文又是怎樣寫我們的親切相見、主人熱情款待及蒙漢同胞聯歡的呢?同學們,書要自己讀,以下幾部分內容讓大家自主學習。怎麼學?讓我們看看剛才是怎麼學的呢?

總結學法:

看畫面、讀課文、畫句子、談體會。

2、自主合作學習:

同學們可選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內容學習,喜歡一個人靜靜看的就自個兒學,喜歡跟同學共同研究的同學可幾個人商量好學習內容,自主組合一個小組。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後,就互相討論,學完一部分內容弄懂後再去學習另一部分。

3、全班交流:

我們先來看畫面吧(播放課件)

(在彙報介紹過程中隨機出示有關課文片段,以幻燈畫筆指導,在學習熱情款待部分可讓學生説説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歷 。)

4、學生説説自己的學習收穫:

從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招待我們,幹部老翁這些有地位的人給我們敬酒,鄂温克姑娘給我們唱歌,小夥子給我們表演賽馬�n跤等,飯後進行一系列的聯歡活動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豪爽 。 《草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6 相關內容:一件運動衫教學設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8、童年的發現導學案第二課時讀《楓葉如丹》有感花壇國小四年級海倫凱勒的故事教案嫦娥奔月教學設計(第二課時)回顧・拓展八(課標本)《大江保衞戰》中的智慧火花《神奇的克隆》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查看更多>>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播放《草原迎賓曲》──聽了這首歌,你心裏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

5、師:通過這幾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體會到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

歸納板書:

自然美 人情美 草原

如果説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麼蒙古族同胞對我們這些來自漢族的客人這樣熱情而不辭勞苦遠道迎接,這般的盛情款待,這又是怎樣的一種美呢?

人情美,從中可看出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民族團結。

自然美人情美,這一切都是遼闊美麗的草原所賦予的,這也就是讓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文中哪一句最能表達作者的這一心聲?

幻燈出示指導理解: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師總結:

是啊,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難以忘懷,這都是因為我們蒙漢民族都是生活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裏的兄弟民族,我們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團結友愛的民族。

四、課內外結合拓展延伸

1、課文描寫的是老舍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時間已過了幾十年了,然而,今天的草原是什麼樣?這裏老師收集到一些圖片資料我們來看看,也許從這些圖片中你也可以想像出未來的草原又會是什麼樣的?(出示)看了這些圖片你心裏想説些什麼?

2、讓學生現場為內蒙古草原設計一段精彩的導遊詞(廣告詞),喜歡哪一部分就設計哪一部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請到我們草原來 ,草原之花永盛開大草原,乳飄香,人情美,客常在草原大,草原美,草原的牛羊肥。

五、總結,再現草原美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聆聽一首草原的讚歌,來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好嗎 ?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板書設計】

自然美

草原

人情美

篇8:《草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2、3、4、5段。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的草原不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及課文結尾的含義。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二、教具準備:PPT課件。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初入草原,作者就非常強烈地感受到那裏景色的迷人,老舍先生以滿腔熱情,以輕鬆愉快的心情,用生動的語言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這種美麗體現在草原遼闊而不空蕩,寧靜而不死氣沉沉、到處充滿蓬勃的生機。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感受到了如詩如畫的草原美景,體會到草原的動態美和靜態美。那麼,你能把你喜歡的景物描寫背給大家聽嗎?

(相機板書:美、風光美空氣 天空 小丘 羊羣)

二、品讀課文,體會人情美

看來,草原風光的確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讓老舍先生感動的,不僅僅是草原風光,那裏的人們熱情好客,也給老舍先生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1、請快速瀏覽課文的2——5段,思考:每一段分別描寫了什麼場面?試着用簡短的話總結出來。(相機板書:遠迎、相見、款待、話別)

2、從這些場面的描寫中,你可以感受到什麼?(蒙古人的熱情好客、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3、請同學們劃出表現蒙古人熱情好客的語句。仔細品讀,説説你從中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熱情好客?

4交流:

A、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1)、你交流的是遠迎這個場面,具體説説,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蒙古人的熱情好客?

男女老少:説明人多,還從哪個詞語看出人多?(羣馬)

穿着各色衣裳:作者怎樣描寫“各色衣裳”?(像一條彩虹)我們什麼時候能穿上各色的衣裳?(過節)蒙古人民把客人到來當成節日一般,的確是非常熱情。

像一陣風吹來:速度快,表示非常急切地想見到客人。

作者從歡迎的人多、盛裝、心情的急切,寫出了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

2)此時,你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見到了這感人的一幅,想像着當時的情景,讀出你的感受。(抽生讀,齊讀)

過渡:關於遠迎這個場面,你還從哪些語句的描寫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

B、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1)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草原的情景,你認為是哪個詞(熱鬧)

2)我們從: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3)人歡馬叫,真是一幅歡迎遠客的熱鬧情景,誰能把這種把熱鬧讀出來?(抽一生讀,齊讀)

4)如果説此時的草原是熱鬧的,那原先的草原是——(靜寂的)

在這一段中,哪句話描寫了草原的靜寂?

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此時草原的熱鬧與先前的靜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更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5)在遠迎這個場面的描寫中,作者也寫到了在行進過程中對草原的一些感受,誰能給大家讀讀?

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草原的寬廣)

6)是什麼讓如此寬廣、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熱情好客)

蒙古人民的熱情使靜寂的草原如此熱鬧,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蒙古人民對客人的深情厚誼。

過渡:你想交流哪個場面?

C、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1)握手,表示什麼?(友好、親熱)

在這裏,蒙古人民和客人是怎樣握手?(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邊握邊説邊笑)

2)他們都可能説些什麼呢?(你好、歡迎你們、不客氣,我們是一家人)

對呀,就像作者説的那樣:語言不同,心卻是相通的,大家都有一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民族團結互助。

D、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們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

1)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總是用好酒好肉、載歌載舞招待最尊貴的客人。作為客人的老舍和他同行的人,也都熱情的回敬。

2)這樣熱鬧的場面,讓你想到了你見過的哪些場面?(過節,一家團圓)

是啊,此時,蒙漢兩族人民多像一個合睦的大家庭啊!

E、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1)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詩句的意思和詞意。(何,怎麼。忍,捨得。別,離開。天涯,一望無邊。碧草,碧綠的草原。)

三、拓展延伸

1、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此時此刻,他們還沉浸在這快樂的氣氛中,誰也捨不得離去。分別在即,在夕陽的餘暉裏,主人和客人依依不捨,有説不完的話。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説些什麼?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説些什麼?

正像作者説的那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2、如果我就是同胞,我來到美麗的城西國小,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感受到你們的熱情,我非常感動,臨別之際,站在召文台前,我由衷地説:蒙漢情深何忍別,城西國小話斜陽。

3、其實,不僅蒙古族與漢族兩族人民感情深厚,全國五十六個民族也一樣團結互助,感情深厚(播放《愛我中華》),會唱的同學跟着唱。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跟隨着老舍先生,我們一起領略了草原的迷人景色,感受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課後同學們可以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和語句積累下來。

五、板書設計:

草 原

老舍

┌風光美空氣 天空 小丘 羊羣

美│

└人情美迎客 待客 聯歡 話別

篇9:《草原》教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能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通過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聯繫課文,説説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理解和體會。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前交流:你去過草原嗎?談談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瞭解的讚美草原的詩句、歌曲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播放歌曲《天堂》,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出示課題,感情讀題。

4.教師導言: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美麗的風光,去感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通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請教同學。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你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出草原給你、給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並板書:景美、人美

三、朗讀品析,感受草原風光美

1.簡介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他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

2. 學生自由練讀。

3. 有感情地範讀。

4.句子感悟:這段文字非常優美,讀着讀着,讓人彷彿置身於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説説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

[1] [2] [3] [4] 下一頁

篇10:《草原》教學設計

作者:郎老師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着重理解書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練習用關聯詞語造句。

3.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篇11:《草原》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着重理解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

(三)弄清課文記敍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生字、新詞,着重理解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

(二)弄清課文記敍順序,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在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有遼闊的草原。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身臨其境,處在草原這一特定環境之中,油然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作者把這些內容都活靈活現地寫下來了。

我們學習的這組課文讀寫訓練的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我們前面學的《鳥的天堂》和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都是本組課文的.示範文。學習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這篇訪問記,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是如何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對事物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寫的,使我們讀後覺得又具體又生動。

(二)學生聽錄音,瞭解主要內容。

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

2.草原人民是怎樣待客的?

(三)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迴、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濕潤物象,使它分出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引申為文學創作中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行為、心理描寫來突出形象的一種手法。勾勒:是繪畫時用線條勾出的輪廓。迂迴:彎彎曲曲,來來回回地環繞。迂,曲曲折折繞彎;回,旋轉、環繞。鄂温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涯,水邊。)

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有些詞讓學生互學互幫,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有些詞語留到講讀時解決;有些詞語課後個別解決。)

(五)弄清課文記敍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麼順序記敍了訪問的過程?(這篇訪問記按地點轉換的順序寫了訪問的過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裏→告別草原。)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段?為什麼?

(可以有三種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為5段;(2)按初見草原景色→訪問陳巴爾虎旗公社,可分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見聞→蒙古包外、內,可分為3段。學生按其中哪一種方法來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並説説每一段段意。同時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綠毯、勾勒、駿馬、奇麗、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時看到的景色。疾馳、迂迴、灑脱、襟飄帶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歡迎。第4段:蒙古包內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澀、鄂温克。第5段:斜陽下的話別。天涯、斜陽。)

(七)作業 。

1.在作業 本上練習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第1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1、2段,體會草原靜態的美和主人歡迎客人時的熱烈歡騰場面,加深對事物的靜態和動態的理解。

(二)體會文中比喻句的內容及作用。

(三)瞭解文中關聯詞語的運用。

(四)背誦課文第1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體會草原靜態的美和主人歡迎客人時的熱烈歡騰場面,加深對事物的靜態和動態的理解。

(二)背誦課文第1段。

三、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1段。

1.默讀,分層次。思考:課文第一段寫了什麼?分幾層?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課文第1段寫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課文分兩層寫。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後寫產生的感想。)

2.再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為什麼抓住這些景物寫?

(讀後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羣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為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3.細讀、思考:

(1)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這些景物的?

(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2)作者是怎樣從天空到地面,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

(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3)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讓學生自己出聲讀第1段第1層,要求學生細心體會,認真想象。重點説説下面三個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②“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4.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説一説“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並列關係;可用“美麗”或“壯麗”與“奇麗”作比較,理解“奇麗”一詞用得恰到好處。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5.指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

(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象,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小結:祖國的草原這麼美。這段課文思路清晰,從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繫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寫初見草原的景物時主要運用了靜態描寫,為我們展示一幅草原靜態美的圖畫,但靜中又有動,例如寫羊羣。

(二)講讀第2段。

1.指名讀第2段。

(教師提示:學習課文第2段,我們要學習作者如何按照地點的轉換,抓住事物與環境的聯繫、變化的特點,運用動態的描寫方法,把文章寫得又形象又生動。)

2.閲讀、思考:寫作者訪問陳巴爾虎旗牧業公社途中,這段課文可分為幾層?

(可分為兩層:①初入草

篇12:《草原》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敍事散文。文章主要記述了作者到內蒙古草原訪問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盛情款待來訪各族同胞的動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

全文按照訪問的順序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和感受。這一部分是寫景,作者用簡練、生動的文筆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講作者訪問草原的經過。作者按照“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的順序,描寫了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款待遠客的情景。這一部分是敍事,語言樸實、流暢,耐人尋味。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詞語造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心感受和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2.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按照空間位置、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三條敍述的特點。

課前準備

1.佈置同學蒐集老舍先生的簡歷和他的作品。

2.蒐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歌曲等。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草原嗎?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遼闊無際、一碧千里、牛羊肥壯、野花遍地,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圖或放映草原的錄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們有什麼感受呢?

4.是的,我國現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帶着這種感覺寫下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第十七課《草原》的。

5.板書課題:17 草原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要注意讀書姿勢要正確。

3.指生讀生字、生詞,教師及時正音。(可採用指名讀、輪讀、齊讀等方式)

4.你覺得哪個生詞的意思比較難理解,而你已經理解了,介紹給大家。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個別生詞意思:翠色慾流、一碧千里、墨線勾勒等。

5.你覺得哪個生字容易寫錯,請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讀錯的字詞。

7.默讀思考: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內容?一會兒把你讀懂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篇13:《草原》 教學設計

《草原》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草原的美,體會草原人的熱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草原》。(板書課題)

二、揭示目標

1、本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出示目標),請大家齊讀。

2、學習目標都清楚了,有信心達到嗎?(生:有!)

聲音真洪亮,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三次比賽,首先比誰能理清課文的脈絡。

三、比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一次先學後教)

1、自學指導。(自主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圍繞草原,課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4分鐘開始比賽)

2、小組內交流

3、彙報:(1) 草原的景色美? (2)草原上的人熱情好客。

四、比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先學後教)

1、自學指導。(5分鐘)

(1)自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心情怎樣?

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畫出來。

(2)自讀課文,思考: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表現蒙族人民熱情好客的'詞句,讀一讀。

(3)蒙漢兩族人民情誼如何?找出相關的語句。

2、自主完成。

3、彙報,交流。

五、比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次先學後教)

1、自學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聲音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3分鐘後開始比賽)

2、比一比,評一評。

六、比當堂完成作業(當堂訓練)

1、出示當堂訓練習題。(要求:學生不看書,自主完成)

2、多媒體出示正確答案,同桌互換互改。

3、收回訓練題,進行瀏覽。針對典型的、易錯的題目,進行展示、講解。

七、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景 美

草原?

人 更 美

篇14:《草原》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閲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再現美)

孩子們,你們當中有誰去過大草原?草原美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播放電子課件,有草原美麗風光,有牛羊成羣地走過草原的動感畫面,有牛、羊、馬的叫聲,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聲。)

二、草原美嗎?我們今天就學習國小課文《草原》。

1、板書課題。

2、全班集體讀題。

三、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讀――體驗美)

1、學生用快速閲讀法讀課文。

2、鼓勵學生“讀了以後就想説”。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駿馬、牛羊、人物,特別是自己讀後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書:景美、人更美)

3、精讀課文(學生自找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風俗、人情等等。)大聲讀。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夥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讀。(品詞賞句――領悟美)

1、讓學生自主挑選並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風俗人情、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詞語。(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夥伴交流。)

品讀方法:讀一段或句子,再説説美在哪裏,或為什麼美。

2、教師引導。播放電子課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雲際。”

説説這句子美在哪裏,或為什麼美。(詞語、色彩、具體、生動、準確、詞語豐富、動靜結合)

五、導遊觀光表演(表演想象――創造美)

學生即興表演,外地旅遊團去草原觀光,小導遊向遊客介紹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介紹時儘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六、播放電子課件,再次欣賞和體會草原的美景。

課件內容是:國小課文《草原》內容全過程的影片和國小課文《草原》課文同步朗讀配音。

七、總結全文。

八、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附板書設計: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麗大、綠、靜

人更美→熱情遠迎

激情會見

盛情款待

深情話別

篇15:《草原》教學設計

目標設計:

積累品味優美句,體會其含義,理解課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重點難點:

體會句子的含義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生生交流自主探究體驗觸情

教具:

錄音機VCD

學具:

留言卡

課前準備:

自制心形卡熟讀課文收集草原資料

課堂流程:

一、誘趣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比試一下預習作業(展示草原資料)你們的詩你們的佳句、老師的VCD都展現遼闊壯美,我相信也很想親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那令人嚮往而又神祕的土地吧!

二、課上求知:

(一)師生互動學習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讀段

2、出示學習提示:找出能體現草原美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理清層次。

3、老師走進學生中傾聽和誘導提煉理解精華,學生彙報,

4、自由讀文體會景物的美

[本段重點誘導:“一碧千里”“無邊無際”這幾個詞你能看出什麼?看出草原的遼闊,綠的美;平地綠、小丘綠對比的不鮮明,形成一體,美的那麼柔;面對這種境界你的感受怎樣?作者用駿馬、大牛來襯托(情景交融法);修辭是一大亮點]

(二)生生交流學習第二段(迎客)

1、自由讀文小組合作學習並彙報

2、教師相機點撥:結合“灑脱”“怎麼走都可以”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結合“彩虹”“歡呼”體會主人的好客;結合汽車“飛”“走”不同的描寫,動靜結合把作者的激動心情靈活的展現出來。

(三)自主學習第三、四段(相見款待)

1、默讀自學質疑彙報

2、解疑點撥:如何體會蒙汗兩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們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了民族團結之情,就讓我們一起唱起來吧!放錄音《騎着馬兒巡邏去》

三、觸景體驗

1、把你的話寫在你的心形卡上貼在黑板,進行愛國教育。

2、嘗試片段做導遊。

篇16:《草原》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國小語文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草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藴涵的意思,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藴涵的意思,積累優美的詞彙。

【教學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積累優美的詞彙,並且應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課文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主要採用朗讀、圖像、交流、寫作、資料、製作手抄報等教學方式,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良好的網絡環境。

通過讓學生主動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