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科學教案 篇一

教學設計:

水變成水蒸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過實驗瞭解加快蒸發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時所發生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藥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瞭解蒸發現象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麼變化?

2、學會彙報,(變幹了,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等等)

3、這是怎麼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麼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麼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我們就叫做蒸發。(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現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唐老師發現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唐老師非常喜歡。

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驗怎麼樣。比如説,唐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掉呢?

2、學生思考後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麼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後,它會不會幹?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幹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彙報時注意説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彙報(按方法彙總)

7、唐老師事先準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説説你們觀察到的現象?

10、現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關於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2、唐老師倒準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現在,唐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説邊演示),現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掉,你有什麼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儘量不減少嗎?

國小科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實驗器材做能量轉化的簡單小實驗;會查閲資料;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對能量轉化現象作合理的解釋。

2.在做能量轉化小實驗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願意合作與交流。

3.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導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觀察課文圖片,並請學生們説出這些物體靠什麼“工作”或運動?

二、猜想假設

學生根據圖片描述物體的運動。分析能量的轉化過程,猜想假設原因。

三、制定方案

小組之間制定活動方案

四、實施探究

可以採取演講或解説的方式,讓學生到講台上展示自己蒐集到的關於能量的文字或圖片資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種表現形式,提醒學生學會聆聽別人的發言,及時發現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形成對生活中能量的認識。

師講述:能量是一切活動的源泉。雖然你看不見它,但它就在我們身邊。任何東西只要有移動、發熱、冷卻、生長、變化、發光、發聲的現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問:生活中,你還知道一些什麼樣的能量?讓學生自己總結:在我們生活生產中,有各種各樣的能量,如電能、光能、熱能、聲能、機械能、電磁能、化學能、水能、風能、等等,它們時刻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服務。

五、展示交流

全班交流,學生可以展示自己帶來的資料。老師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出示準備的圖片或影像資料,供全班同學研討。把同學們尋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類。學生舉例並講解各種各樣的能量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的能量的作用。問: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能量,它們都有什麼作用呢?請你説一説,電燈發光時,是將什麼能轉化成了什麼能?

問:同學們,想想看,如果沒有能量,人類和自然界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師:能量是所有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源泉,沒有能量,一切物體都將停止。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時能量轉化的過程。

六、拓展創新

讓學生親自體驗能量的轉化,並嘗試解釋能量轉化的過程。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深刻的認識到:學生在做能量轉化小實驗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願意合作與交流。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認識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國小科學教案 篇三

一、課程目標:

1、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係。

2、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學生後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髮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素養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一。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四、教學措施:

a)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b)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c)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d)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e)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f)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g)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h)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國小科學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經過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變化規律。

(3)瞭解月相變化的成因。

2、科學探究

(1)能持續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月相,找出月相變化的規律。

(2)能依據模擬實驗的現象推理、分析並得出月相變化的成因。

3、科學態度

具有長期堅持觀察的學習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堅持持續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的月相,瞭解月相變化的規律及成因。

三、教學準備

課件、月相變化動態gif、乒乓球、手電筒。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生活情景:在電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辯解道,“我昨晚藉着月光,看見他從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卻説,“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電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問,“為什麼那天沒有月光呢?”

產生問題:對於學生來説月相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學生一般都知道有幾種不同的月相,間接的會認為每天都可以看得見月亮(除了天氣原因外)。而且學生不會每天去觀察月亮,因此極少會有學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瞭解在新月的時候是沒有月光的。於是就會產生疑惑,“為什麼警察這麼肯定沒有月光?”

驅動任務:什麼時候月亮沒有月光呢?

活動1:月有圓缺變化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都見過月亮哪些樣子啊?

學生經過交流,他們會發現月亮有多種形狀,有的時候像圓盤,有的時候像鐮刀……這時,教師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對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狀態的稱呼,並通過圖片讓學生認識幾個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稱:滿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認識月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彎彎的蛾眉月怎麼就變成了圓月?”引導學生思考月相是如何變化的。

活動2:月相變化有規律

月相是有變化的,經常在農曆十五的時候能見到滿月,月相的變化有沒有規律呢?教科書上的表格是妍妍從滿月開始,在一個月內每天觀測月亮,記錄下來的月相,同學們分析妍妍的月線觀測記錄,你發現月相變化的規律了嗎?

學生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能發現,月相呈現“滿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見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滿月”的規律。此時,教師再指出“看不見月亮”的時候的月相稱為新月,然後再回應驅動頁的問題,學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見月亮的時候。

活動3:月相變化成因

月相有規律的變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做模擬月相變化成因的實驗來探究吧!

用電筒光模擬太陽光,用塗黑的乒乓球模擬月球,觀測者的眼睛模擬地球上的觀測點。

以觀測者為中心,乒乓球分別放在八個方向,電筒光一直平行一個方向直射乒乓球,觀測者觀察並記錄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狀。

結論:綜合模擬實驗的現象,發現由於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內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導致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射到的亮面形狀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產生月相變化。

五:課堂小結及交流分享

同學們小結出本節課瞭解的內容,月亮不同形狀的名稱,月相變化的規律及其成因。並嘗試在生活中堅持長時間地觀察月亮,瞭解其真正的月相變化。

國小科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樹是活植物,生長在一定環境裏,是有生命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觀察應該是有目,制訂觀察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詞語記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信息是有限,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生機勃勃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

瞭解觀察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重要性。

教學難點

對大樹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裏、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裏植物最熟悉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彙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麼?(要求仔細傾聽,並大膽説出新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信息。)

三、回憶中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東西並不多,那麼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大樹與這照片上有什麼不一樣嗎?

2、學生彙報:回憶我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麼?

3、教師激趣:同學們彙報內容真豐富,有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麼想看真正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着目去仔仔細細看大樹時候,我們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並彙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麼?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內容?

四、觀察真正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觀察大樹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藉助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發現。同時把觀察到信息,用簡短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後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觀察內容,説説從不同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記錄單張貼於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閲讀欣賞。(張貼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麼多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生命世界,那麼,觀察更多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樹。

國小科學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善於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能通過動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瞭解照相機和眼睛的結構。

2、能表達交流自己的體會與見解,會為自己的見解尋找科學依據;能設計製作土照相機。

(二)過程與方法

1、製作簡易照相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並且瞭解動物眼睛的構造學習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樂於研究生活中有關成像的現象,養成了與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願望。

2、在探究中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願意合作與交流,願意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重點

認識照相機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鏡的科學原理學習活動。

三、教學難點

從而通過學習使學生意識到眼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最神奇的“照相機”更加珍愛和保護眼睛。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凸透鏡片、紙盒、半透明紙、剪刀、膠水等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談話:光使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的絢麗多彩,於是★★人們想方設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景色,生活中哪種物品能做到這一點呢?

是照相機(板書),人們根據光學原理設計製造出照相機。相信大家都拍過照,有沒有誰自己使用過照相機呢?

2、提問:關於照相機你都知道些什麼?

3、提問:關於照相機你們還想研究什麼?

新課講解:

(一)討論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談話:相機是怎樣把景物拍攝下來的呢?課前同學們蒐集的一些關於照相機的資料。下面請同學們在組內先交流一下。

哪個小組願意來説説?出示相機,觀察相機構造。學生猜想相機的工作原理。

小結相機的工作原理:相機將恰當量的光線透過凸透鏡聚焦在膠片上形成圖像,調整光圈(光線通過的小孔)和曝光的時間,就能控制透過光線的量。照相機就是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原理製成的。

(二)認識眼睛的構造

1、眼球的構造

(1)提問:剛才,我們瞭解了照相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其實在我們的人體內也有類似照相機的器官,你知道是哪個器官嗎?

(2)出示眼睛模型。誰願意説一説眼球的構造?

(3)討論:晶狀體、視網膜、瞳孔分別相當於照相機的什麼部件?它們各有什麼作用

(4)師生小結: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主要是由瞳孔、晶狀體、視網膜和視神經組成。

2、瞭解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是什麼讓眼睛看見了周圍的物體?

(1)用眼球模型演示視覺形成過程。

(2)小結:眼睛之所以能看見周圍的各種物體,一是必須有光,二是眼球內可以成像的構造。當我們睜開眼睛,從周圍物體發射或反射而來的光,穿過瞳孔和晶狀體,聚集在眼睛後面的視網膜上,形成這些物體的圖像。連接視網膜的視神經立即把這些信息傳送到大腦,所以我們就能看到這些物體。

拓展活動

課下感興趣的同學查閲資料,來了解一下動物眼睛的構造,相信你會有新的發現。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2、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方面。

過程與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磁鐵的知識。

2、觀察磁鐵形狀,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磁鐵的用途,體會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樂於表達和交流。

3、激發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交流、整理關於磁鐵的知識。

【教學難點】知道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應用於許多方面。

【教學準備】各種各樣的磁鐵、塑料小車、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寶刀傳説。(課件圖片出示)古代的俠客不光武功高強,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隨着冶煉技術的發展,從青銅兵器到鐵製兵器,越來越結實,但是也有了一類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樣的刀,看上去沒什麼特別的,卻説是“寶刀”。原來,其他的兵器不敢輕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會被它吸住,力氣小的人往往會讓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鐵製的暗器還沒傷到人,只要用寶刀在面前揮舞幾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難怪被俠客們稱為“寶刀”!你知道其中的祕密嗎?

2、聽完了寶刀的傳説,我想小朋友們的心裏一定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師的遙控小車吧!

3、演示遙控小車:把一塊磁鐵用紙包上放在塑料小車上,把一根條形磁鐵包裝成指揮棒狀,手拿“指揮棒”靠近小車,吸引或排斥着小車前進和倒退。小車怎麼會聽我的指揮?

4、怪事還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奧祕嗎?學生猜測、交流、討論。

二、我們對磁鐵的瞭解:

1、在我們周圍,很多物體上也都使用了磁鐵。我們知道磁鐵的哪些事情,是怎麼知道的?

2、請以小組為單位,在記錄紙(我們知道的磁鐵)上畫出或者寫出對磁鐵的瞭解吧!再想想怎樣把小組知道的有關磁鐵的事情介紹給全班小朋友。一會兒我們開個小小交流會,比一比哪個小組知道的多,介紹的好。

3、小小交流會:我們知道的磁鐵。

(1)、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彙報以“磁鐵”為中心用網狀圖形式記錄在黑板上。

(2)、評比得出最佳表現組。

三、利用網狀圖,整理磁鐵知識:

1、形狀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課件圖片出示)

(2)、這麼多不同形狀的磁鐵,怎麼進行交流介紹呢?為了方便,人們就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了。你能給這些磁鐵取個名字嗎?(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給予肯定,但注意最後統一到通用稱呼上來:蹄形、條形、環形磁鐵等。)

(3)、為什麼磁鐵要做成這麼多的形狀?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2)、磁鐵在這些地方有什麼作用?

(學生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圖片出示,或補充介紹或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3、性質

(1)、我們知道磁鐵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是怎麼知道的呢?

(2)、我們能把這些性質記錄下來嗎?學生在記錄紙(我們所瞭解的磁鐵性質)上寫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鐵的性質。

(3)、交流彙報。

四、總結延伸:

1、回顧寶刀傳説和遙控小車,利用磁鐵還可以做什麼有趣的小遊戲呢?自己課後去設計設計哦!

2、對於磁鐵,我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國小科學教案 篇八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發現磁鐵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鐵的特性,對之產生興趣。

2、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磁鐵,回形針、紙片、鈕釦、鐵夾子、小積木、易拉罐、硬幣、鐵質鉛筆盒、螺絲等。

2、活動室佈置一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

3、區域活動材料:

1)、動物迷宮板6塊,每塊配有立體小動物,底部有回形針。

2)、立體魚若干,頂部別有回形針;魚竿10根,線上繫有磁鐵。

3)、礦泉水空瓶8只,裏面裝有回形針。

4)、U字形,長條形磁鐵若干。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解決問題,找出最佳方法。

創設問題情景:老師不小心把許多回形針散落在地。

提問:你有什麼辦法幫助老師?試一試哪種辦法最好?為什麼?

2、幼兒感知,探索磁鐵還能吸住哪些東西。

(1)、提供紙片、鐵夾子、鈕釦、螺絲、小積木、易拉罐、鐵質鉛筆盒、硬幣等,請幼兒猜測:磁鐵除了能吸住回形針,還能吸住哪些東西?

(2)、幼兒嘗試,探索發現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

(3)、交流自己的發現。

3、進一步感知磁鐵的特性,引導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並相互交流。

4、分組活動。

(1)、走迷宮:把磁鐵放在迷宮板的下面玩。

(2)、釣魚:看誰在規定的時間裏釣的魚最多。

(3)、取回形針: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過來,設法把回形針從瓶中取出。

(4)、U字形、長條形磁鐵:可以怎麼玩?有什麼新發現。

5、交流活動情況:你玩了什麼?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蘑菇是真菌類生物,真菌是既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的另一類生物。

2.認識蘑菇的特點,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瞭解細菌和病毒的特點,知道細菌對人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觀察發現蘑菇的特點,比較蘑菇和動植物的異同。

2.能通過調查活動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能辨證看待身邊的事物。

教學準備:

1.收集關於蘑菇、細菌、病毒的掛圖或視頻資料。

2.供學生觀察用的構造完整的蘑菇(每組1~2種),放大鏡、小刀、白紙等。

3.生活中常見的真菌類生物:木耳、銀耳、平菇、金針菇、香菇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佈置學生收集關於蘑菇的資料。

1.導入。

(1)教師可以採取實物導入的方式:看一看,實驗桌上放着什麼?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會生長蘑菇?

(2)利用教材插圖或掛圖等引導學生小結蘑菇的生活環境。

(3)提問:你還知道關於蘑菇的哪些知識?

2.觀察蘑菇。

(1)觀察一個完整的蘑菇。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眼看、鼻聞、手摸等方式全面、細緻地觀察。

(2)用小刀把蘑菇縱向切開,用放大鏡觀察切開的菌蓋、菌蓋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觀察發現:從整體看,蘑菇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有什麼特點,我有什麼重大發現等。

(4)整理觀察到的蘑菇的特點並記錄下來。

4.認識蘑菇屬於真菌。

(1)小組研討:蘑菇與動物和植物有什麼不同和相同?(引導學生從外部形態特點、獲取營養的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

(2)交流,整理意見。

(3)講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它屬於真菌。

(4)你還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學生自主閲讀教材提供的資料。

5.認識食用菌和毒菌。

(1)提問:吃過蘑菇嗎?我們平時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嗎?

(2)觀察教材插圖(或實物、掛圖),認識常見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學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識。(可以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

6.課外調查:小組或者獨立調查: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學生記錄食用菌的名稱、顏色、形狀,還可以瞭解它的主要營養成分等。

第二課時

1.瞭解細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師展示一幅細菌或病毒的彩圖,這是什麼?説一説:你為什麼這麼猜?

(2)交流學生了解的細菌和病毒的知識。

(3)觀察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菌和病毒的照片。談一談:看了之後有什麼想法?(如果不知道它們是細菌和病毒,我們也許會認為它們很美麗,但當我們明白了它們是什麼之後,我們可能覺得它們很可怕。)

(4)閲讀教材上的小資料:你又知道什麼?(引導學生認識到細菌和病毒也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5)小結:細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們因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見,被稱為微生物。現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員?

2.展示食用菌調查成果。

(1)小組交流、展示。

(2)小組選擇代表向全班展示調查成果。

(3)製作食用菌名片。(為一種自己感興趣的食用菌設計一張名片,內容包括:名稱、特點、外形圖、主要食用價值等。)

(4)名片展示與評價。

板書設計:

4 蘑菇

蘑菇是真菌類生物,真菌是既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的另一類生物。

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細菌對人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作業設計:

填空:

1、蘑菇是( )類生物,真菌是既不屬於( )也不屬於( )的另一類生物。

2、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

3生活中常見的真菌類生物:( )、( )、( )、( )、( )等。

4、細菌對人有( )兩方面的作用。

簡答:

請介紹3-5種你熟悉的食用菌的顏色、形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