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察魚教學設計(精選4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2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篇《觀察魚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觀察魚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觀察魚教學設計(精選4篇)

篇1:《觀察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瞭解魚類有適應水生環境的鰓、鰭、鱗片等身體結構,具有呼吸、運動等生命體基本特徵。

2.知道魚用鰭運動,用鰓呼吸。

科學探究目標

1.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小動物的探究過程。

2.能用圖畫、文字(或拼音)、語言等方式記錄、描述魚的主要特點。

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學生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觀察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懂得在觀察活動中珍愛生命,觀察結束後把小動物放歸大自然,學會保護小動物。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魚的身體特徵,用畫簡圖的方式記錄下來。

難點:觀察魚的運動和呼吸。

【教學準備】

學生:魚、魚缸、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備用魚養在魚缸裏、教學課件、班級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新課

1.課件出示謎語:

沒胳膊沒腿,

從來不離水。

走路不用腳,

搖頭又擺尾。

(謎底:魚)

2.課件分別出示魚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里的圖片,邊出示邊講解: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中都生活着魚。

3.教師:大家發現了沒有,能看到魚的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水。魚的生活離不開水,它為什麼能生活在水中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魚,探索魚身上的祕密。

書:觀察魚)

二、觀察描述鯽魚

(一)觀察與畫魚

1.教師導入:鯽魚是我們常見的魚類,今天老師帶來了鯽魚跟我們一起來學習科學,(板你瞭解鯽魚嗎?知道它的身體特徵嗎?觀察你們小組的鯽魚,上,看誰畫得像。教師示範,邊觀察邊畫:先畫出軀幹(呈梭形,兩頭較尖)最後畫鱗。請你也將你們小組的魚畫在活動手冊上。並將觀察的鯽魚畫在活動手冊,再畫出頭、眼睛和鰭等。

教師提示:

(1)從側面觀察魚,邊觀察邊畫,畫得越像越好。

(2)不打擾小魚,觀察過程中保持安靜,不可用手及其他物體觸碰水和魚。

2.學生觀察並記錄下魚的外形特徵,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展示交流。

學生邊展示邊介紹自己觀察到的魚的身體特徵,教師適當追問並補充。

預設:

(1)我觀察到魚有頭,頭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鰓等。

追問:它們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細緻觀察)學生介紹:魚的眼睛沒有眼瞼,頭上有兩個鼻孔,嘴巴一直在一張一合,鰓長在鰓蓋裏,鰓蓋會一開一合。

(2)魚的身體上有很多鰭。追問:魚有幾個鰭?分別長在什麼地方?(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教師介紹:魚長有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和尾鰭。

(3)魚的身上有鱗片,鱗片呈半圓形,有光澤。

4.交流之後學生再觀察,完善自己畫的魚。

5.通過比較魚和蝸牛身體的軟硬不同,引出魚長有骨骼的知識。魚的骨骼堅硬,課件出示魚化石的圖片,再一次突出魚有骨骼且堅硬的特徵。

(二)觀察魚是怎樣呼吸的。

1.教師:魚嘴和鰓蓋不停地一開一合,這是在幹什麼?

2.引導學生説出魚在呼吸。

3.設問:你知道我們人是靠什麼來呼吸的?魚又是靠什麼來呼吸的?

4.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自己的呼吸和魚的呼吸的不同之處,討論魚在水中是如何依靠鰓呼吸的。

5.教師課件展示魚鰓的圖片,並播放魚的呼吸的微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和理解魚的呼吸過程。

(三)觀察魚是怎樣運動的。

1.教師:魚沒有腳,在水中是靠什麼來運動的?請你仔細觀察,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們。

2.學生觀察,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提示:如果魚在此過程中比較安靜,可用棉籤輕輕觸碰魚的身體,再觀察其運動。

3.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然後用手模仿魚鰭的運動。

4.小結:魚是靠身體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運動的。

三、研討小結

1.今天我們觀察了鯽魚,説説你對鯽魚有哪些新的認識。

2.説説魚在水中是靠什麼運動、靠什麼呼吸的。

四、知識拓展

觀察下面幾幅圖中的螞蟻,判斷哪隻螞蟻畫對了。

篇2:《觀察魚》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觀察魚》一課是義務教育國小科學課程標準教材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5課。本單元指向對生物特徵的認識,前幾課主要觀察的是陸生動物,本課將開展對水生動物的觀察活動,以魚為對象,繼續觀察動物個體。魚類分佈廣泛,易得、易養,是水生脊椎動物的代表,它們的身體形態與蝸牛等陸生動物有較大的區別,具有明顯的適應水生環境的身體特徵,如有鰭、鰓等,這既是動物分類的重要依據,也展現了動物世界的多樣性,指向動物適應環境的特點。

本課以觀察、描述魚的形態特點、運動特點和呼吸為主要內容。通過引入“魚的身體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對魚的身體結構特點進行探究。接着思考魚嘴不停地一張一合、魚鰓一開一閉,是在幹什麼,引導學生觀察魚是怎樣呼吸的。然後通過觀察發現魚的運動主要是靠魚鰭來完成的。最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模仿—講析,讓學生明白:魚因為生活在水裏所以用鰭運動、用鰓呼吸、身上還長有鱗片等特徵,從而歸納出動物身體的外形特點與生活環境是有關係的。

【學情分析】

魚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也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前幾課的學習積累,已經對人體和蝸牛的運動、呼吸比較熟悉。在本課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引導他們觀察,並能科學地描述魚身體的主要結構特徵。一年級學生對“魚是怎樣運動、怎樣呼吸的”這些問題的認識比較籠統,一般會回答尾巴、身體、嘴巴等答案。如何通過觀察尋找支持自己猜想的證據,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有難度,這時教師可以採用播放微視頻等方法,將原本看不見的“呼吸”、“游泳”等現象呈現在學生眼前。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將魚的運動和呼吸與人進行比較,進而發現:人用腳走路,魚用鰭游泳;人在陸地上呼吸,魚在水裏呼吸;魚呼吸時鰓在動等等。這樣才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魚的認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知道魚有鱗片、鰭、腮等身體特徵。

2.知道魚生活在水中,它的身體適應水生環境。

科學探究目標

1.觀察魚,描述魚的身體特徵。

2.瞭解魚用鰭運動、用腮呼吸。

3.能用簡圖描述魚的主要特徵。

科學態度目標

1.對魚的運動和呼吸表現出探究興趣。

2.能認真觀察魚的形態和運動,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動物和植物一樣,是有生命的,體會愛護動物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魚的身體特徵,能用畫簡圖的方式將魚的身體特徵記錄下來。

難點:觀察魚的運動和呼吸。

【教學準備】

每組學生準備:水槽、魚、棉籤、燒杯、魚食、培養皿、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養在魚缸裏的備用魚、教學課件、各種形狀的卡紙自制教具。

【教學過程】

一、聚焦新課,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謎語:

沒有胳膊沒有腿,

生活從來不離水。

有翅寸步飛不起,

無腳五湖四海行。

(打一動物:魚)

2.課件出示圖片,魚生活在哪裏?在小溪、池塘、江河和大海,為什麼魚生活在這些地方呢?它的生命離不開什麼?

3.對,魚的生活離不開水,和它的身體結構是有關係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魚,探索魚身上的祕密。(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點明魚生活的環境,再順勢導入探索觀察環節,引導學生將觀察重點落在魚的身體特徵上。

二、探索觀察,記錄分享

(一)觀察魚的身體特徵

1.導入:魚的種類有很多,今天我們就選用常見的鯽魚來觀察,瞭解它的身體特徵。

(觀察前,教師要做好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用眼睛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魚的身體是怎樣的。也可以放一點魚食進去,能觀察到魚全身和局部的更多動作,便於學生將魚的身體結構和生命活動聯繫起來。)

2.小組觀察,彙報。

3.拼一拼: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卡紙教具,讓學生根據觀察到的魚找出合適的形狀將魚拼在黑板上,一邊拼圖,一邊讓學生介紹觀察所得,教師適當追問。

【設計意圖】:在學生第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用彩色紙將魚的各部分逐步拼在黑板上,不僅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鯽魚的興趣,而且能在教師的追問中更加仔細的觀察鯽魚的身體結構,加深學生對鯽魚身體結構特徵的印象,為下一步教學做好鋪墊。

4.課件出示圖片,教師補充介紹鯽魚的鰓以及各部位的鰭。

5.出示課件,進行畫法指導:先畫出軀幹(呈梭形,兩頭較尖),再畫出頭、眼睛、鼻子、嘴巴和鰭等,最後畫鱗片。

(在充分指導之後再讓學生動手畫圖記錄。)

6.課件出示觀察提示:

·請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魚,邊觀察邊畫,畫得越像越好。

·觀察過程中保持安靜,不打擾小魚,不可用手及其他物體觸碰水和魚。

【設計意圖】:在學生記錄前,先用課件按順序逐步出示畫法,讓學生學會有順序的記錄;再對觀察方法進行提示,引導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為有效的觀察活動提供保障。

7.學生觀察並記錄下魚的外形特徵,教師巡視指導。

8.學生展示觀察記錄的圖畫,交流分享觀察所得。

學生邊展示邊介紹自己觀察到的魚的身體特徵,教師可以將之與黑板上鯽魚拼圖做對比進行點評,並且適當追問並補充。

預設:

(1)我觀察到魚有頭,頭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鰓等。追問:它們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細緻觀察)

學生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如:魚的眼睛沒有眼瞼,頭上有兩個鼻孔,嘴巴一直在一張一合,鰓長在鰓蓋裏,鰓蓋會一開一合。

(2)魚的身體上有很多鰭。追問:魚有幾個鰭?

(3)魚的身上有鱗片,鱗片呈半圓形,有光澤。

9.通過比較魚和蝸牛身體的軟硬不同,引出魚長有骨骼的知識。魚的骨骼堅硬,課件出示魚化石的圖片,再一次突出魚有骨骼且堅硬的特徵,簡要討論一下魚骨骼的作用。

(二)觀察魚的呼吸

1.播放微視頻,提問:魚嘴和鰓蓋不停地一開一合,這是在幹什麼?引導學生説出魚在呼吸。

2.課件播放魚呼吸的微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和理解魚的呼吸過程。

3.人是靠什麼來呼吸的?魚又是靠什麼來呼吸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先感受自己的呼吸,再模仿魚的呼吸動作,比較自己的呼吸和魚的呼吸的不同之處,討論魚在水中是如何依靠鰓呼吸的。

4.課件出示魚鰓圖片,簡要介紹鰓的結構和作用,小結:魚在水中是用鰓呼吸。

(三)觀察魚的運動

1.課件播放視頻。魚沒有腳,在水中是靠什麼來運動的?請你仔細觀察,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們。

課件出示觀察提示:

先靜靜地觀察魚的運動,特別是魚鰭的作用。然後再用棉籤靠近魚,輕輕碰一下它的身體,再觀察魚是怎樣運動的。

2.學生觀察,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然後用手模仿魚鰭的運動。

4.課件出示小結:魚是靠身體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運動的。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將關注點聚焦到魚鰭,在觀察中鼓勵學生觀察不同運動速度的魚,能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到魚的運動;再用模擬魚的運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興趣,將科學探究的靈活方式傳授給學生。

三、研討小結,鞏固新知

1.今天我們觀察了鯽魚,説説你對鯽魚有哪些新的認識?它的身體有什麼特點?

2.説説魚在水中是靠什麼運動、靠什麼呼吸的。

【設計意圖】:回顧本課學習的新知識,鞏固加深對課文的印象,用簡明扼要的問題和課件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四、知識拓展

課後到校園中觀察螞蟻,判斷:下面幾幅圖中的螞蟻,哪隻螞蟻畫對了?把你觀察到的螞蟻畫下來。

【設計意圖】:將課堂上的觀察活動延續到課後,鼓勵學生用學到的觀察方法去觀察更多的生物,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篇3:《觀察魚》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1、教師收集有關魚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徵方面的資料。

2、預測學生提出想研究的有關魚的問題,從而制定相應對策並準備相關研究材料。

【教學流程】

一、課前延伸

(將裝有魚的水槽放在桌上,讓學生課前5分鐘進入課堂。先讓學生自由地、無目的地、隨興所至地觀察。同時在 黑板上貼出一張大的評價表。)(3分鐘後)

師:同學們在桌上發現了什麼?喜歡嗎?

生:魚!喜歡!

師: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在認真地、專注地觀察魚,討論魚。學科學就需要這種認真的態度和專注的精神,為此,老師給每組獎勵一個圈。(在評價表上給各組貼圈)黑板上這張表是用來幹什麼的?

生:用來比較哪個小組在各項活動中表現最好,得到的圈最多。

師:對了,我們看哪個小組表現最好,獲得的圈最多,就把他們評為優秀研究小組。

(創設一種隨意的情境,評價一種共同的表現,不僅僅是讓學生在正式學習前有一種真實的感知,更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和慾望。)

二、開門見山,簡約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觀察魚”。課前各個小組都得到了一個圈,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想要得到圈,就不那麼容易了。首先,要求各組認真聽清活動的要求;其次,要相互團結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好活動的任務,才有可能得到圈。

(低年級的學生學科學,明確活動要求很重要,將常規的教育與評價激勵有機融合,一舉多得。)

三、小組競賽,觀察、認識、描述魚

師:第一項活動要求每個小組仔細觀察魚。先把觀察和發現到的,輕聲在組內交流,然後在組裏選一位繪畫好的同學把魚畫出來。只有觀察得越仔細,才能畫得越像。其他同學當參謀,儘可能把觀察到的都畫出來,比一比,哪些小組不但畫得像,而且畫得快。(教師參與各小組瞭解活動情況後)下面大家看看畫得怎麼樣。(教師將各組的作品投影展示)這些畫畫得像不像?為什麼像?能説説像的部分叫什麼嗎?

(沒有直接指導學生認識魚的各部分名稱,而是通過展示學生的作品,在畫得像與不像的比較中,去認識魚的各部分名稱,這樣顯得很自然。同時讓學生評選出畫得好的小組並獎勵小圈,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四、引發自主探究,體驗探究全程

1、自主提出問題

師:下面的活動是提問題,關於魚,你最想研究哪些問題?

生:我想研究魚為什麼能生活在水裏。

師:我們人不能在水裏生活是因為人無法呼吸氧氣。那魚需要的氧氣從哪裏來?

生:水裏。

師:對,魚在水裏是怎樣呼吸的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

生:我想研究魚鱗有什麼作用。

師:你認為呢?

生:起到保護作用。

師:是嗎?待一會兒老師可以提供一些魚鱗給你們觀察研究。

生:我想研究魚能否聽到聲音。

生:我想研究魚是怎麼生出來的。

師:好的,也就是魚是怎樣繁殖的。

生:我想研究魚吃什麼。

生:我想研究魚的尾巴有什麼用。

(對學生的問題不能原版照抄,而是進行合理的整合,概括提升,上升到科學的層面。)

2、自主選擇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關於魚的問題,如果讓一個小組在一節課內來研究,能不能全部研究完?為什麼?這些問題當中,有的難度大,有的不適合在課堂上進行研究。怎麼辦?

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比較重要的問題來研究。

師:就按同學們説的辦。請各個小組選擇一個你們最感興趣的並能研究的問題。

(學生小聲商量,各小組選擇問題。接着教師對小組進行統計。在黑板上板書問題並在問題後面寫上相應的組別,以明確研究同一問題的小組。)

(民主、平等氛圍下的教學對白,在啟發學生思考怎樣選擇問題、選擇怎樣的研究方法、怎樣來研究、怎樣做結論等方面顯示出了很大的魅力。“對白”不是告訴,“對白”是一種智慧的啟迪。)

3、自主制定研究計劃

師:各個小組都有了自己的研究問題,下面的活動要求各小組成員圍繞你們的問題,認真討論商量:準備怎樣來研究,需要哪些研究材料,弄清楚具體的步驟。

(學生商討研究計劃,教師參與各組的交流,瞭解各小組問題的研究計劃,適時給予指導,並下發研究記錄單,要求將研究計劃用圖或文字簡單地記錄下來。)

4、交流、完善計劃

師:現在來交流一下你們各小組的研究計劃。其他同學認真聽,有不同意見和建議的同學等他們説完了再補充。

生:我們組研究的問題是“魚是怎麼呼吸的”。準備先拿些藍墨水放在魚的嘴邊和鰓邊,觀察從哪裏吸進去。

師:如果從鰓裏進去了,這説明什麼?

生:説明是含在水裏的氧氣被鰓吸進去了,證明魚是用鰓來呼吸的。

師:是不是這樣的,過一會兒試一試。老師這裏只准備了紅水和滴管,滴紅水時要注意什麼?

生:少滴些。

生:魚動的時候,小心地滴在靠近魚的鰓邊和嘴邊。

師:説得非常好。希望實驗的時候要注意這些。

(我讓8個小組全部交流了他們的問題研究方案,對出色的小組獎勵小圈,此過程略。)

(研究的問題有了,但怎麼去研究,這是非常關鍵的。讓問題小組交流自己的研究計劃,並修改完善,以進一步明確研究的步驟和方法,為後面的成功探究打下基礎。)

5、自主探究

師:接下來的活動最為重要。要求各組根據你們制定的計劃展開研究,小組成員要相互合作,仔細觀察,及時將觀察到的、發現的或者收穫填寫在記錄單上。比一比,哪一組研究得最認真。

(教師提供自助餐式的研究材料,讓各小組根據各自不同的問題,自主領取相應的材料。教師準備的材料有:米飯、麪包屑、顆粒魚食、細屑青菜葉、雙面膠、夾子、橡皮筋、筷子、紅水、滴管、暗箱、新鮮魚鱗、放大鏡及相關問題的資料。)

(對研究主題的分解、研究材料的取捨、相關問題資料的收集,這些準備工作都是上好一節科學課的前提。)

6、彙報交流研究成果

師:把你們的研究情況和收穫彙報一下。

(讓學生把研究記錄單在投影儀上展示,進行彙報交流。)

生:我們研究魚尾巴的作用。我們用雙面膠將魚的尾巴粘牢,放入水中後發現魚不靈活了。遊得沒有原來快了。我們認為魚尾巴主要是用來游泳的。

生:我們是用夾子夾住魚尾巴的,放入水中後,發現魚想不停地擺動尾巴,頭也不停地動。可是遊不起來了,身體也斜着。我們的發現是魚的尾巴是用來游泳和穩定身體的。

師:非常好,觀察得很仔細。

生:我們組研究的是魚鱗的作用。我們用手摸了摸魚鱗,很滑。上面有一層黏液。大概是用來防止碰撞的。又用筆戳了戳,發現很硬,説明有保護身體的作用。

生:我們組研究的是魚能否聽到聲音。我們用筷子敲魚缸,發現魚不怎麼動。仔細一看,魚的`尾巴和胸鰭有一點兒反應。每敲一下,胸鰭就輕微地一張,這説明魚能聽到一點聲音。

生:我們還查了資料,發現魚沒有外耳,只有內耳,在頭骨裏,所以聽力很弱。

師:研究得很認真。查資料也是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生:我們組研究了魚是怎樣呼吸的。我們先用滴管在魚鰓邊滴了一滴紅水,發現魚鰓一張一合的。紅水沒有進去,而是被排出來的水流衝散了,後來再用滴管在魚的嘴邊滴了一滴,發現被吃了進去。説明魚的呼吸是從嘴裏吸氣進去,又從鰓裏呼氣出來的。

師:現在來看看,哪個小組得的圈最多,表現最棒?

(現在再來讓學生評選出優秀研究小組,這種過程性評價讓學生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

五、總結評價,讓探究延續

1、自主總結,多元評價

師:通過這節課的研究,你知道可以怎樣來研究一種小動物嗎?

生:可以把觀察到的寫出來、畫出來。

生:對它提出問題,然後來研究。可以制定計劃做實驗,再講給大家聽。

師:要研究小動物可以先觀察,再提出問題,圍繞問題想想怎麼來研究,再按定好的計劃展開研究,最後把研究中的發現和收穫像今天這樣記錄下來。

(啟發學生對自己的研究進行反思,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素養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能得到一種清晰的概括。)

師:同學們對自己組的表現最有發言權。假如滿分是100分,給你們組打打分,並説説理由。

生:我給我們組打100分。因為我們組研究得最認真,而且得的圈最多。

師:好,能勇於肯定自己組的成績。

生:我給我們組打60分,因為我們還沒研究完。

師:很誠實。希望你們能在課後繼續研究。

師:來給老師打打分。

生:我給老師打滿分,因為我們學得很有趣。

生:我打90分,因為在彙報時,你沒有讓我們彙報。

師:説得對,老師也意識到了,今後一定注意。

(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很好地反思自己小組的研究,而且教師也從學生的評價中得到啟發,從而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

2、激趣拓展

師:這些魚怎麼辦?

生:送給我們。

師:可以,但你們準備怎樣來對待它?

生:我會好好照顧它。

生:我會天天給它餵食。

生:我會給它買玩具。

生:我想在家裏繼續研究魚的問題。

師:魚是我們人類的朋友,特別是一些珍貴的魚類,我們應該愛護它。希望同學們要好好照顧它們。

(將魚送給學生,使得對魚的探究更加開放,延續到課外。學生在呵護小生命的過程中,將進一步關注、研究魚的相關問題,同時也會逐漸學會珍愛生命。)

篇4:《觀察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文字和圖畫觀察記錄魚。

2 能對魚的形態特點提出問題,並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3 能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和建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知識與技能:

知道魚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探究魚的特徵方面的興趣。

2 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看法。

教學重點、難點:

能對魚的形態特點提出問題,並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並進行探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魚、魚缸、放大鏡、水槽、回形針、直尺、記錄紙

學生準備:魚、魚缸、放大鏡、水罐、直尺、

教學過程:

一、指導觀察並描述魚的特徵。

1、教師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目標、觀察要求、並描述觀察到的魚把觀察到的魚畫下來。

2、學生自主觀察。(注意提醒學生不要把魚撈出水來)

3、學生彙報觀察情況,

4、指導學生對他們的發現進行猜測、推測。

二、研討感興趣的問題並分組。

1、指導學生討論:關於魚,你想研究什麼問題?

2、師生討論。(教師板書問題)

可以研究的問題主要有:

① 魚聽得見聲音嗎?

② 魚知道飢飽嗎?

③ 魚怎樣運動的?

④ 研究魚鱗花紋的年輪。

⑤ 魚怎樣睡覺?

⑥ 於是怎樣呼吸的?

……

3、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問題,把學生按研究的問題進行分組。

5、指導小組學生制定研究計劃、方案。

6、全班討論、研究、完善研究計劃。

三、分組研究感興趣的問題。

學生分組自主研究(教師參與其中一個小組的研究或者巡視各組研究的情況)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組彙報交流研究成果。(彙報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樣,如:描述、畫、

數據等)

小組彙報時有組長主要發言,其他組員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出疑問請這個小組回答。這樣共同研討,活躍課堂氣氛。

2、教師簡要小結。

五、教師課堂小結

魚聽得見聲音嗎?

魚知道飢飽嗎?

魚怎樣運動的?

Tags:教學 精選
熱門搜索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精品 2021建黨100週年七律詩 護士年中總結 愛護眼睛預防近視的演講稿 平面設計師試用期工作總結 銀行安全保衞總結 幼兒園家長感謝老師簡短精闢句子經典 面試時候的自我介紹 軍隊黨員思想彙報 教師實習報告自我鑑定範本 捉迷藏作文400字精彩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計劃 《老人與海鷗》教學實錄新版 臨時房合同 氓的心得體會500字推薦 古代人生哲理詩詞解析精品 無什麼無什麼成語有哪些 學習丹江紅黨建精神心得體會 家長會後的心得體會 新聞工作者心得體會多篇 鄉鎮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擂台賽彙報演講稿 關於自立自強的議論文 去世的人追悼詞 我的學校 個人學習書法心得體會 大學生預備黨員轉正思想彙報 新時代新思想心得體會 九牛一毛 高一學生遠足心得作文 農村國小生調查報告 人力資源經理工作總結 企業責任心得體會 描寫校園景色優美的句子 出生醫學證明辦理流程新版 酒店銷售工作計劃書 班級規章制度新版 為什麼我的麥克風沒有聲音 國小生四年級遊動物園作文400字 《歲月神偷》觀後感精彩 家訓作文600字 夢閲讀演講稿 語文老師培訓心得 高二談最遙遠的距離議論文 大學生校園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七年級的感恩節重要述寫話題作文 七年級作文300字 《稻草人》讀書筆記好詞好句好段摘抄 新版自主招生個人陳述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