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國中生物會考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9W

2021國中生物會考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生物學習方法 篇一

掌握規律

其實無論我們學習什麼科目,它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每個章節的學習都是有相應的練習。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善於思考,知道怎麼整理生物自身的規律。生物在各個方面都是有非常大的規律可尋的。

觀察比較

生物和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很多的知識是需要我們觀察的,觀察生活中所有生物的生活形態,生活習慣等,這樣我們就會對生物產生興趣,只有有了興趣我們才更喜歡去學習,在生活中,無論我們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身邊都會有一些和生物相關的信息,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

綜合歸納

很多的同學都知道,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都是分知識點分章節的,所以有的知識點也是比較雜的,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歸納總結,把相關的知識聯繫起來,這樣我們在複習的時候會簡單很多,方便我們理解記憶。

完善理論體系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主要掌握相關的理論體系,在看到一個生物現象的時候,知道用什麼方法去解答它,知道怎麼才能正確的理論去説服別人,生物各個理論之間都是有聯繫的,在答題的時候,有時候一個理論是靠另一個理論去支撐的,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建立各個理論之間的聯繫,這樣我們的生物成績才有可能會提高。

觸類旁通

我們在學習生物的時候,不能僅僅只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我們還要掌握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只有掌握了這些,我們才能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為理論知識提供依據,這樣對我們理解生物的理論知識也是非常的有幫助的。

國中生物會考複習提綱 篇二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有: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

4、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分成兩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6、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水等。

7、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8、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9、顯微鏡使用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

10、目鏡看到的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10X30=300

11、在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標本應朝左下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標本朝右上方移動,在視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動。

12、載玻片上寫着‘上下’,視野裏看到的是‘’。方法:把寫着‘上下’的紙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準備(擦乾淨、滴清水);製作(撕下內表皮、展平;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細胞結構更清楚,但影響活細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細胞死亡;觀察活的細胞及其生物活性時不應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準備(擦乾淨、滴生理鹽水);製作(刮幾下、塗抹;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與植物細胞相比,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17、細胞由無機物(如水、無機鹽、氧等)和有機物(如糖類、核酸、蛋白質)組成。

18、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葉綠體(植物有)和線粒體(動、植物有)是能量轉換器。

19、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蛋白質和DNA組成染色體;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人體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植物體無系統。

21、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離開活細胞通常變成結晶體。

22、綠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類羣:藻類、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3、瘋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種結構改變了的蛋白質-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蘚可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種子是由種皮和胚(胚根、、胚軸、胚芽、子葉)構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子葉(兩片),能發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們平常吃的豆瓣醬主要是大豆的子葉。玉米種子是由種皮、胚(胚根、、胚軸、胚芽、子葉)和胚乳構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胚乳,子葉一片。我們平常吃的麪粉成分主要來自小麥的胚乳。

26、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温度。

27、種子萌發過程中,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胚根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28、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長區。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分裂增加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因為該區長有大量的根毛。

30、在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是導管;運輸有機物的通道是篩管。

31、莊稼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包括水、無機鹽、有機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缺氮時葉片發黃,植株矮小瘦弱,嚴重時葉脈淡棕色;缺磷時植株特別矮小,葉暗綠色並出現紫色;缺鉀時莖杆軟弱,葉邊緣呈褐色。

32、雌蕊發育成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中,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重要過程。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

33、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户”和植物氣體交換的“窗口”,是由一對保衞細胞圍成的空腔

34、在營養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實仍然是空癟的。這主要是由於傳粉不足引起的,要想減少癟籽,可以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

35、木本植物的莖可以不斷長粗,因為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所以嫁接時,要確保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36、19世紀30年代,兩位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建了細胞學説,恩格斯將它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37、小明今年比去年長高了5釐米,這與細胞的分裂和生長有關。

38、蒸騰作用能帶動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向上運輸,並能降低植物體的温度。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39、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氧從氣孔進出,水由根吸收後通過導管運輸到葉)

40、呼吸作用: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發生在動植物細胞的線粒體)

4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葉放在涼開水中,放在陽光下照射,葉不會放出氣泡。原因是燒開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42、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身高突增。

43、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建立者。他認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4、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45、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陰道排出的過程叫做分娩。

46、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結合完成受精過程;胎兒生活在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

47、我國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

48、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無機鹽、水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49、維生素A:夜盲症,補肝臟、胡蘿蔔;維生素C:牙齦出血、壞血病;D:佝僂病、骨質疏鬆,補肝臟、魚肝油;B1:腳氣病,粗糧;B2:口角炎,粗糧;缺鐵:貧血

50、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肝臟是的消化腺,分泌的膽汁沒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澱粉在口腔開始被消化,蛋白質在胃開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腸開始被消化。小腸液和胰液能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

生物學習方法

1、構建知識網絡。我們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抓住生命基本特徵這根主線,理清每個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把所學內容有機地與人類的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相結合,此外,還要密切關注生物科技的最新發展動態。

(1)把握知識的縱向銜接,使知識連成一片。生物知識間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礎中,瞭解生命的物質基礎為掌握生命的結構基礎作了鋪墊,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結構基礎又給理解細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筆;又如遺傳和變異這一章,不知道分離規律的實質根本無法繼續學習自由組合規律。

(2)關注知識的橫向聯繫,使知識更加系統化、立體化。生物學科中的章節之間既有遞進關係也有並列關係,內容互相聯繫、互相滲透,因此,我們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徵這根主線,豐富知識的內涵,擴大知識的外延,把生物知識匯成一張完整的網絡。

2、完善理論體系。生物學的理論是大量的,它們貫穿在各個章節之中,如細胞學説、自然選擇學説、基因理論等,因此,在學習生物學時,除了專用名詞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論也是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的內容。

(1)用科學的理論來解釋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為什麼人會有“白化病”?為什麼要禁止近親結婚?為什麼説人不是上帝或神創造的,而是從古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什麼人類要保護鳥類?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都應當運用正確的理論去合理解釋,從而使人們能夠自覺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注意理論與生物基本概念的聯繫。理論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對諸多概念的正確理解上。例如瞭解內環境自穩態理論的前提是弄懂pH值、體温、血壓、血糖、滲透壓、氧分壓、電解質濃度等;同樣,生態平衡理論的運用也離不開對種羣、羣落、生態系統、食物鏈、營養級等概念的掌握。

(3)把握各理論間的聯繫。生物學各種理論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在廣大生物科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理論又不斷更新、不斷充實,使人們認識的生物世界越來越接近真實。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把某個理論放在整個生物理論體系中加以考慮,並通過實例來深化、拓展,使自己對生物理論的掌握更加完善,運用起來更加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