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相思》古詩全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1W

《長相思》古詩全文(多篇)

《長相思》原文: 篇一

九月西風興,月冷霜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二月東風來,草坼花心開。

思君春日遲,一夜腸九回。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鬆之側。

蔓短枝苦高,縈迴上不得。

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長相思 篇二

長相思

陳東甫

花深深,柳陰陰,度柳穿花覓信音,君心負妾心。怨鳴琴,恨孤衾,鈿誓釵盟何處尋?當初誰料今。

這是一首描寫少婦的怨情詞。春天是一個萬物萌生的美好季節,也是一個使別離者懷人思遠的煩悶的季節。因此古典詩詞中便產生了數不勝數的遊子傷春、思婦怨春的詩篇。這首詞寫得清新流暢,節奏鏗鏘,音韻調諧,在汗牛充棟的怨情詩詞中令人刮目相看,新鮮可愛。

詞人採用了一種白描手法,單純而樸素地創造出一個使人人都可晰視、都可體察、都可身臨其境的意境:深深的花叢,密密的柳蔭,在花間柳下一位窈窕的少婦正在靜靜地、幽幽地邁着慵懶的步履穿行。她的眉峯是微蹙着的嗎?還是如黛山似的深鎖着?我們不大看得清,只見她痴痴地徘徊着,怔怔地尋覓着,她是在捕捉一個失落的夢,還是在追尋一個遠方縹緲的幻影?

她什麼都不在追尋,她是在期盼早就遠行而且久久未通音書的他的音信。山重山、水覆水,狠心的他漂流到何方,為什麼一個字都不寄往家中?莫不是見異思遷了嗎?薄情的他呵辜負了我的一片痴情,一顆真心……

上闋抒寫的是少婦白晝在燦爛的春光裏、在花叢柳蔭中的苦悶心情。下闋時間有所推移,展示她在夜間的心緒和情景:她獨宿空房,久久地撫弄那張排解她內心哀怨的古琴,琴聲鳴響着、鳴響着,心中的哀怨不但無法排解,反而更加煩悶,於是她便棄置了琴絃,翻身上牀,企求在睡夢中尋找片刻的安寧,然而孤衾難眠,她輾轉反側,依然不能入眠,當年與他歡愛相攜、海誓山盟的情景又歷歷浮在目前。這頭上的金釵還是那時他相贈的呵。“但願心似 金鋼堅”的誓言盟願猶清晰分明在耳,當初誰能料到今朝有這樣的結局……

這位少婦會不會被遺棄?他的夫君是不是就永遠不再回來?詞中尚未點明。作者所描寫的只是抒情主人公──少婦的一種心境和心路歷程。它給我們留下一個懸念,一種設想,而這正是本詞另有的一種藝術魅力!

長相思 篇三

相思·惜梅

劉克莊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角聲吹。笛聲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飛。

本詞副標題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個“惜”字上。首兩句寫梅的開放和謝落。梅花衝寒而放,“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李清照《漁家傲》)馮延已亦有句雲:“北枝梅蕊犯寒開。”(《玉樓春》)所以説是“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氣候轉暖,促使梅花萎謝。以下兩句歎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得早落,因此就叮囑花兒,還是遲一點開,或者乾脆別開了吧。惜花之心,人皆有之,“試把花期數,便早有、感春情緒。看即梅花吐。願花更不謝,春且長住,只恐花飛又春去。”(晏幾道《歸田樂》)及到花飛春去,就感傷不已,真是惜花兼又傷春。對此,作者自有不同的看法,俞陛雲評曰:“花開便落,莫如不開,佛家所謂無得亦無失也。詞為惜花,而殊有悟境。”作者認為,花兒開得遲些,甚而至於不開,那就沒有謝落之事,當然也不會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謂“無得亦無失”,也是妙參佛理的“了達”之語,推而廣之,亦可以此胸懷對待人生其他問題,所以説是“殊有悟境。”

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但聞角聲傳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調,笛聲傳出《梅花落》的曲子,本來樂聲與梅花的開與落並無關係,但因漢代軍中之樂橫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亦是軍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鳴角”又有“收兵”之義,見《北史·齊安德王延宗傳》:“帝乃駐馬鳴角收兵。”,所以,聽到角聲、笛聲中傳出落梅之曲,就免不了要與當前時局聯繫起來,“新來邊報猶飛羽。問諸公、可無長策,少寬明主。”(《賀新郎》)“賴有越台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風色惡,海天暮。”(同上)邊境告急,城危如卵,誰又能承擔起恢復中原的重任呢?詞意至此,已從惜花轉到憂時。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兩句而來:南枝,據宋朱翌《猗覺寮雜記》捲上雲:“梅用南枝事,共知《青瑣》《紅梅》詩云:‘南枝向暖北枝寒。’李嶠雲:‘大庾天寒少,南枝獨早芳。’張方注云:‘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南唐馮延已詞雲:‘北枝梅蕊犯寒開。’則南北枝事,其來遠矣。”南方氣候暖和,寒流罕至,嶺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方開,所以説角聲、笛聲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這裏暗與上文照應,隱指危機存在於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詞意又是一轉,仍然歸結到惜梅,梅花開時韻勝香清,受人愛賞,謝時落花千萬片,漫天隨風旋舞如飛雪,使人不勝歎惋,難以換留,此處再一次突出“惜”字,併為上片“丁寧花放遲”之句作出了形象的詮釋。

長相思 篇四

【詞林正韻】

【眾裏尋他】

雨瀟瀟,霧瀟瀟,眾裏尋他一夢遙,相思瘦了腰。

山迢迢,水迢迢,瘦盡燈花又一宵,怎堪歲月凋。

【百轉千回】

思天涯,念天涯,百轉千回只為他,孜身看落霞。

數飛花,挑燈花,難耐相思瘦筆拿,紅塵一指沙。

【相思入墨】

淚闌珊,意闌珊,難聚良緣怎奈天,天涯望眼穿。

望塵寰,醉塵寰,無寄相思入墨軒,千思繞指纏。

【紅顏獨醉】

琴悲鳴,瑟悲鳴,琴瑟嗚咽訴苦情。獨吟憶舊盟。

淚伶仃,歎伶仃,枕冷衾寒瘦影伶。紅顏只為卿。

【化蝶雙飛】

愛一回,夢一回。醉悦君顏常畫眉,莊生蝶夢陪。

戀一回,醉一回。痴念三千曉夢追,雙雙化蝶飛。

【以愛為家】

陌上花,蝶戀花。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綿走天涯。

撤雲霞,看彩霞。海角天涯是我家,攜風攬月華。

【情深似火】

愁眉梢,月柳梢。更漏將殘人訊遙,柔情似火燒。

思如潮,念如潮。焚盡相思怨難消,芳容一夜凋。

【紅箋傳情】

詩為媒,月為媒。紅袖添香笑語微,相思入夢帷。

愛相隨,夢相隨。寫盡紅箋念字堆。痴情伴夢飛。

【墨筆良緣】

筆不停,墨不停,知己紅顏一世傾,蘭心若水明。

字含情,韻含情,魚水交融愛永恆,良緣樂永生。

【鴛鴦戲水】

愛為誰,念為誰。為你千年等一回,斷魂千里追。

影相隨,夢相隨。守候三生心怎違,鴛鴦戲水陪。

背景 篇五

《長相思·一重山》是李煜前期作品。後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這個時期的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脱“花間”習氣。但其仍有一些抒發悲愁情緒的。作品,沒有後期複雜的情感,只是通過寫詞即興抒發內心的情感,《長相思·一重山》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長相思納蘭性德練習題 篇六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族正黃旗人。本詞寫於康熙二十一(1682)年,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榆關,即今山海關

【練習題】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疊用兩個一程的作用。

(2)這首詞風格婉約,請從思想感情與語言特點兩個方面對此作簡要分析。

(3)找出詞中表達主旨的句子。

(4)詞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案

(1)疊用兩個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遙遠和行程的。艱辛又突顯本次韻律之優美。(3分,路途的遙遠和行程的艱辛2分,韻律之優美1分)

(2)從思想感情方面説,本詞描寫了夜深人靜,風雪交加,遠在塞外宿營的詞人思念遠方的親人,輾轉反側,卧不成眠,感情細膩,主要是抒發詞人小我之情。(2分)從語言風格來説,本詞音律諧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2分)

3)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4)一程寫出了路途的艱難遙遠。一更寫出了風雪交加,環境的惡劣。作者巧用數量疊詞,含蓄地表達了孤寂淒涼的思鄉之情和對從軍(扈從)生活的厭惡。

【拓展閲讀】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長相思》 篇七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歎,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如此排列詩句是為了展示詩的結構特色:完美的對稱!以“美人如花隔雲端”一句為轉折,在句式、字數上形成完全對稱,簡單潔淨卻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詩歌創作技巧。長短句式的對稱與重複,在節奏上形成復沓效果,為詩歌增添了無窮的意趣。《長相思》是古樂府題,而兩漢樂府詩是“四言詩向五言詩和雜言詩的'過渡”[一],很顯然,李白在創作此詩繼承了樂府詩的特點並有所創新。

但是,結構上的完美對稱還不值什麼,重在詩意的對稱性。我們細品:首句起興“長相思”,交待了地點“在長安”,意雖平淡卻為後文的渲染留出許多餘地。“絡緯”句盡力描寫了實景,紡織娘在井欄邊鳴叫,霜露悽悽,已是深秋時節,竹蓆上透着寒意,用詞明白如話卻滿是悽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燈下思念綿綿,打起帷簾對月長歎,這樣的心境因何而起?原來是因為“美人如花隔雲端”。

前面説“美人”句為結構轉折點,此處亦是詩意轉折點,上承詠景,下啟抒情。“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文字何淺,然意境何深!將詩人情感放到了一個無窮的空間中。“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似乎要把此情抽離出軀體,魂飛關山而關山難越,頓叫人心肝盡催!最後回到主題“長相思”上,而感情較之開篇已翻過數倍,“摧心肝”三字結句,話雖盡而情未絕,反覆咀嚼,更顯蕩氣迴腸。詩意的對稱美成了一種循環反覆的情感體驗。

淺淺讀來,《長相思》固是一首真摯雋永的愛情詩,但我無意陷落於此小兒女情態中。此詩寫於李白去朝之後,滿懷失意和憤懣的詩人哪有心情在此纏綿婉轉?細細揣摩詩中意象,我們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義。

李白去朝後常有超世之語,但詩人難捨宮闕的心理始終存在。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都是在發牢騷,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長相思》中的相思在“長安”,相思的對象是“美人”,這正是借愛情表達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從《詩經》發端,自屈原起,中國文人無一不入過此“牢籠”。“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結構呈現出倫理中心、家國同構。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徵,使生活於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國文人的政治追求和愛情追求呈現出互通模式”[二]。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把《長相思》作單純的情詩解讀是隻看見了其“質”,我們有必要追求一下詩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時代還沒有把市井俗情當作描寫的主體對象,無論是環境背景還是文人心態,戀闕的解釋是都更合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