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著名遊記散文欣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8W

著名遊記散文欣賞【多篇】

著名遊記散文欣賞 篇一

從城區荷花塘出發,溯巖樟溪而上,與瀰漫着花香的春風撞了個滿懷。騎行七八里,一個靠山臨水的小村莊映入眼簾,這就是周村傀儡棚自然村。一幢灰牆青瓦的農舍門前,一個農婦正在晾曬衣物,我走近想討碗茶水解渴,只見屋旁有一小山澗,潺潺流水在亂石中穿行,旁邊一塊路標指示:鞭籬古道。

抬頭仰望,遮天蔽日的古樹下,一條石階山道天梯般向上延伸,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句子會立即浮現在你的腦海。低頭看路,每一級石階的周邊都長滿了綠色的苔蘚植物,毛茸茸的,似綠色的地毯把褐色的石頭緊緊擁入懷中。默默無語的階石,你在這裏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接受了多少山民草鞋的親吻,你把多少山貨送出村莊,又把山外的物品送進山上?你和兄弟姐妹站成有序的隊列,把山裏的世界與山外的世界連接。歲月悠悠,斗轉星移,離合悲歡,惟有你淡定從容,笑對變故,巋然不動。

拾級而上,一棵棵蒼勁的苦楮樹列隊迎接我這個稀客,真的是不敢當啊。這一棵樹幹魁梧,倉枝屈虯,樹心已空,老枝上卻嫩芽叢生,鶴髮童顏,讓人覺得可親可敬。那一棵,樹根裸露於地表,樹幹彎曲,卻綠葉如蓋,老當益壯。曾記否?你那包着褐色堅殼、富含澱粉和微量元素的果實,味先苦後甘。荒年充飢,你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豐年作食,或磨粉作餅,或製成豆腐,成為餐桌上的一道佳餚。你不會忘記吧,你也曾見證了山鄉鉅變:擔挑肩扛的村民被訪古探勝、登高鍛鍊的市民取代,扁擔被康莊路上的農用車取代,轎子被轎車取代……

穿過苦楮林子,康莊路盤旋而上,路後是一個新建的風雨亭。單説這個亭子的本身,與別的風雨亭並沒有特別之處,也是飛檐翹角、八面臨風。但説到它與周圍環境的映襯配合,就有獨特之處了。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風雨亭所處的位置,你會感到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般的滿足。站在風雨亭裏,前面是青翠的苦楮林海,左右均碧綠竹林,後面是一片鬱鬱葱葱的松樹。這樣,風雨亭就成了溝通線與面、青與綠、曲與直的焦點。其實,這個亭子,與其説是風雨亭,不如稱作聽風亭更為確切。一陣陣山風從林間穿過,不同的季節,你能聽到不一樣的自然之語。春天,竹林間的暖風拂面,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的臉,風過之處,盡顯青翠。我聽到了竹筍拔節的聲音,野花綻放的聲音,萬物甦醒的聲音。夏日,熱風經過苦楮葉子的過濾竟然變得清涼無比,各種野花混着樹葉的清香幽幽,沁人心脾。秋天,松濤陣陣,果香瀰漫,讓人神清氣爽。冬日,山間紅梅怒放,梅香四溢,疏影橫斜。

離開風雨亭往上攀登,古道邊立着一排偉岸高大、直刺蒼穹的松樹。輕輕地撫摸你的身軀,我似乎讀懂了你的思想。你根扎貧瘠的山脊卻冠頂藍天,嚴寒酷暑不改色;你置身堅硬的懸崖卻咬定青山,風霜雨雪不亂心。你伸出鐵臂迎賓客,昂揚向上不媚俗;你仰望蒼穹樹正氣,堅貞不屈展鐵骨。

走出松林,迎面是一畈梯田,走過梯田是一個桃花源似的村莊——鞭籬村。村子不大,村前是一片高大茂密的風景樹林,樹林邊是飛檐翹角、紅牆青瓦、畫棟雕樑的廟宇,三面竹林懷抱,一泓清泉穿村而下,農舍順着山勢呈梯級分佈,桃樹、梨樹穿插其間,翠綠的竹子、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黃色的籬笆、白色的牆壁,還有農家、雞舍、廟宇、迴廊等等組成一幅水墨山水畫。置身其間,你一定會覺得來到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站在整潔的村道上環望四周,看到整個世界都是綠色,除了竹葉在微風中擺動發出的輕微響聲和偶爾的一聲雞鳴,再也聽不到別的聲音。在這裏,我呼吸到一種濃郁的鄉土氣息,空氣中也充滿了竹的清香。走進一家農家樂,放眼望去,凳子、涼牀、茶几、搖籃、雞籠和兔籠,還有斗笠和各種用具,全部是竹子製成的,甚至接山泉用的水管也是竹子。在這樣的環境裏,再也沒有比用山泉沏當地出產的綠茶和吃尖筍乾更更有情調的了。

我正要離去,忽然傳來了遊人的歡笑聲。那聲音隱蔽在竹林深處,看不見人,聲音卻愈來愈近,原來是一羣遊客在竹林中留影呢。

不知不覺,竹林間掠過一羣歸鳥,我揮一揮手與美麗的鞭籬告別,帶回了一顆剛被洗滌過的心靈。

著名遊記散文欣賞 篇二

郴州蘇仙有龍巖古剎,與翠江相伴,傳言有龍身葬於此,並有碑文佐證。

丁酉年初秋,風和日麗,一騎一人,沐風而去。晨從東江河畔始,於晌午至翠江河畔,見路旁一鐵牌——龍巖古剎,前行千餘米。

路彎且陡,碎石無數,唯有推車前往。越山兩座,見一小廟,內有菩薩,高瘦,站姿。廟左右皆為小路,且有樹木遮蓋,方向難定。忽見一車,上前問之:“龍巖古剎,何往。”車主曰:“右邊山澗既是。另,古剎有求必應,若許願,甚好。”

復往前,至山澗,佛音繚繞,柴門狗吠,青磚瓦房於綠山環抱之中。房後有觀世音菩薩,背靠山洞,洞內常年流水,且透光,實系洞透山而過。“阿彌陀佛,”有中年女人聞聲而至,曰,“施主請進殿歇息,再至古剎前訪千年古塔。”

古剎大殿內有彌勒、千手觀音、羅漢、唐僧諸佛,門前有石獅兩尊,對聯一副,懸掛左右,左書“一池清泉古剎甘露清涼地”,右書“四面禪山龍巖虛竹禪雲天”。

殿前古塔令人稱奇。古塔藏於青竹綠樹之中,塔分左右,皆為七層,褐紅石頭壘成,雖不高聳入雲,但莊嚴肅穆。塔身刻有圖,左塔一層為龍,三層二鳳同舞,四層為大小雙圓同心,似古時箭靶,寓意為何,不得而知,再上層仍有圖,被時光摩擦,難以分辨;右塔一層為麒麟,三層之上,和左塔相似,不多言表。塔後六尺,有古墓,石頭圍成,鑲有三碑,碑文清晰,上有萬曆年、大法師等字樣,系古剎始建年月佐證。

古墓有古塔守護,於湘南地方,實屬罕見。心,肅然起敬,面朝古墓,跪拜,三叩首,頭點地。並默唸心願,望仙靈見憐,庇佑成真。

中年女人賜予電光,曰:“後山靠右,有觀音洞,洞內幽暗,為法師打坐成仙之地。後被百獸聽聞,於是乎,蛇蟲、蝙蝠、螃蟹均常年盤踞洞內,以沾仙氣。”我愕然,心生畏懼,臉色劇變。其見狀,告慰:“百獸亦是仙,何以傷人?”

拾階而上,約五十步,先見古剎法師在黑土勞作,彼此問禮、答禮。話音剛落,抬頭,忽見一洞口,一丈高,涼氣逼人。斗膽進洞,蝙蝠“噗嗤”飛出,幸事先得知,免於大驚失色。此洞兩端見光,中段陰暗,不見五指,形似丹霞穿坦。

復回大殿,誠請菩薩庇佑心願成真。後與中年女人長談。其曰:“吾本山間迷路之人,系一綠色蝴蝶引到此處,便安身於此,不再離去。算來,已九年有餘。”又曰:“修葺古剎之時,請村民安置觀世音菩薩,石料極重,村民百計不成。古剎法師言,輕輕請菩薩上坐蓮花台,即可。村民從之,果然,輕抬手,菩薩已自入蓮花台,頭頂亦似有仙氣繚繞。此古剎之前,常有龍騰之吉相,本月初七,一金龍現大殿之前,後飛往廣東。上月,有韋陀菩薩斬妖烏雲現大殿左上,劍指翠江邊另一古剎。法師言,此為翠江邊現妖氣,韋陀除之,此後天下平安。”再曰:“唐萬曆年,有得道高僧攜皇室後人隱居於此,為躲避皇帝追殺。皇帝之爭,殃及兄弟、叔侄,人心惶惶,命不如黎明百姓。此地名曰龍巖古剎,應與唐時皇帝干係頗大。”

後,俯身讀大殿牆內古文,知古剎曾受人捐贈無數,從唐至今,有捐贈田土、錢幣、勞力等善人。歷代古剎法師一一記下,並刻石碑鑲入牆體,告知後人。

想來,龍巖古剎,古往今來,龍之命脈,誠往者,龍馬精神,事隨人願,出神入化,非凡人可解。

著名遊記散文欣賞 篇三

背起行囊在最美的金秋十月,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懷着一顆安靜的心,與金秋的輕風相約在路上,拂去一切的浮華,懷着好奇與神祕的心與你近距離接觸。走近你,用碧水詩畫的情懷,感受千年古洞的奧祕;走近你,摒棄世俗的喧囂,以一顆純淨的心,與你擁抱。

假期,忙裏偷閒,帶着兒子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無限風光。為了對兒子的學習有所幫助,也為了探尋千年古洞的歷史遺蹟,我們選擇了本溪水洞一日之行。

本溪水洞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東部山區,距本溪市區28公里,景區面積1。6平方公里,是以巖溶洞穴、地下暗河為主,集山、水、林於一體的自然景觀。本溪水洞是目前世界第一長的地下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各種自然造型的鐘乳石千姿百態,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你不得不讚歎大自然的神奇。

假期,旅遊的人很多,我和兒子去得較早,剛開館就進入園區了。因提前在網上買的票,省去了排隊買票的麻煩,所以入館非常順利。坐電瓶車到達水洞入口,先進入的是旱洞,旱洞長280米,位於水洞左側,與水洞向背相生,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曲折迷離。最低處需彎腰才可以通過,為了能順利通過,只能躬着腰走,所以這裏得名鞠躬洞。

旱洞內各種恐龍雕塑栩栩如生,有霸王龍、三角龍、深林龍等等。在幽暗的燈光下增添了無限的美感與神祕。

進入水洞,就感覺到一陣寒風迎面吹來,濕氣很大。隨着人流,我們排着隊,先領了棉衣,坐上指定的船隻開始參觀水洞中的奇觀景象。洞口呈半月型,水洞洞口座南面北,洞口高16米,寬25米,洞口呈半月型,進入水洞裏十分的寬闊,可同時容納40搜船隻通行。

遊戈在水洞的河道上,彷彿走進了龍宮仙境,各種造型的鐘乳石在燈光的折射下美輪美奐,洞頂和巖壁的鐘乳石多沿裂隙成羣發育,呈現各式物像,自然生長。根據它們不同的神態,各自的像型特徵,取了不同的名字,如竹筍沖天、十八羅漢、南海觀音、銀河潮湧、寶蓮神燈……

洞內巖溶發育良好,河攤上,巖層裂隙或斷裂處,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為我國北方地區所獨有,被譽為“北國一寶”“天下奇觀”。

河道內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內五彩繽紛,光怪陸離,令人目不暇接,水洞全長2800多米,最開闊處高32米,寬50米,河道曲折蜿蜒,被稱之為“九曲銀河”。船在不停地前行,洞頂上的石柱,時不時會滴下幾滴水落在我們身上,船行過低處,需要我們附身趴在船上,才能順利通過。從洞頂倒掛的石筍在我們眼前掠過,我伸手就能觸摸到上面垂下來的石柱,這種感覺就像穿行在仙境裏一樣,讓人覺得特別震撼,特別神祕。

飛泉迎客,倚天長劍,巖石上裝點着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隨着小船的划動,碧綠的水面像綢緞,閃着璀璨的光芒,彷彿置身仙境。頭頂上無數的鐘乳石垂向水面,高低錯落,像一盞盞華麗的吊燈。

走進水洞,走進了夢幻一般的世界裏,神祕、驚奇、趣味盎然,水洞裏吹過來的清風,輕拂過肌膚,有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萬年前形成的鐘乳奇觀,是自然界送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銀河兩岸鍾乳林立,石筍如畫,千姿百態,洞頂鍾乳高懸,晶瑩斑斕,它們用歲月的手一筆一筆雕琢出來的。

“鍾乳奇峯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餘暉西下,隨着洶湧的人流我與你揮手告別,有些不捨,又無可奈何。我只是洶湧人羣中微不足道的一員,你亦不會記得我曾經來過,可你卻將的我足跡永久收藏。

再見了,神奇夢幻的水洞,你的美已深藏在我的記憶裏。

著名遊記散文欣賞 篇四

公元759年冬,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全家來到了成都, 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 於是,杜甫在這裏開始了長達四年的詩歌創作。後來不斷有人將草堂加其修葺,為紀念杜甫,改名“成都草堂”為“杜甫草堂”。在這一次次修建的覆蓋下,草堂裏是否還能找到當年杜甫漫步草堂的腳步?是否還能嗅到當年杜甫臨堂揮墨的詩意?且待我去探尋一番。

拿到門票,只見上面寫着"人日遊草堂系列文化活動“人日即正月初七,也就是昨天,只見草堂裏很多地方都設着有關人日遊草堂活動的架子,但只是空設着,沒有人,什麼也沒有,今天來草堂遊覽的人也很少,比我想象的要少很多。一想到昨天草堂里人日活動的熱鬧場景,我就憾恨無已,一場文化盛宴與我擦肩而過!一瞭解才知道,這裏面有個典故,唐代一位大詩人高適與杜甫曾飲酒論詩,情同手足,結下了真摯的友誼。高適在正月初七那天曾寫過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遺》,詩曰“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此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憤以及對時局動盪的無可奈何,杜甫在草堂讀到這首詩,深為感動,竟至“淚灑行間!讀終篇末!”於是杜甫在對高適的懷念和對國家的憤懣中寫成了血淚之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云“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詩久零落。”“歎我慘悽求友篇,感時鬱郁匡君略。”杜甫與高適的這一段事於是被傳為佳話,後來四川學政何紹基返回成都時,為追念兩位詩人,曾擬對聯“錦水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日我歸來”此聯一出,後來的詩客騷人不斷競相效仿,於每年人日雲集杜甫草堂,或揮毫吟誦,或憑弔詩人,熱鬧非凡。從此以後,“人日遊草堂”就成了成都一大風俗。

杜甫不僅跟高適和詩,更因為與李白的奇遇成就了一段千古傳世的佳話。在草堂的一處博物館裏,立着杜甫與李白兩位詩人的塑像,二人穿着一樣的衣服,戴着一樣的帽子,束着一樣的腰帶,而且也沒有明確標明哪個是杜甫哪個是李白,一旁的遊客都在議論紛紛,辨認着兩具塑像。其實仔細觀看不難認出,杜甫常年宦遊逃避戰亂,面容比李白更顯憔悴,而李白仕途比杜甫更為得意,因此面相則更具容光。公元744年,杜甫與李白相逢於洛陽。兩位詩壇泰斗一見如故,二人同飲同醉,攜手同遊,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日子。我想,李杜詩人的相遇應該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吧。詩仙與詩聖的奇遇,將在彼此的靈魂中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點燃怎樣絢爛的詩意的火焰!我不敢想象,因為那是一場極為壯美的思想交織,將在二人的心靈上留下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記。後來杜甫寫過很多詩追念李白,其中《夢李白》曾雲“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杜甫對李白的追慕與懷念之情由此可見一斑。聞一多先生曾説,我們四千年的歷史裏,除了孔子和老子,沒有比這兩個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了。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象,譬如説青天裏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説是黃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詩中的兩曜,劈面走來了;我們看去,不比天空的異瑞一樣神奇,一樣有重大的意義嗎?站在兩位偉大詩人的塑像前,回想着他們之間的悲歡離合,不禁感慨萬千。

杜甫跟幾位詩人引為知己交厚,卻無暇顧及自己的妻小。草堂博物館裏有一具塑像,是一位婦人抱着一個孩子,婦人面帶淚痕,看着懷裏的孩子傷心不已,這就是杜甫的妻小。杜甫讓妻小寄居在異縣奉先,母子二人在漫天風雪中無依無靠,杜甫回家探望的時候,一進門就聽見妻子的哭聲,原來杜甫的小兒子已被活活餓死!於是,杜甫在憂鬱和憤懣中創作出了長篇詩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極盡的描寫了黎民百姓遭受戰亂之苦的慘狀,詩人以極其悲愴的筆調寫到自己的妻小:“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這首長詩將詩人憂民、忠君、念家、懷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一博大浩瀚、沉鬱頓挫的鴻篇鉅製。

杜甫草堂除了記述杜甫的生平經歷外,當然還有諸多不可多見的美景。草堂裏有很多地方都有用木頭建成的籬欄,以其不規則的木條形更具美感和詩意。草堂裏隨處都可以看到詩,或把長詩雕刻於碑上,或把詩句大書於豎幅,或寫詩配於圖中,或聯詩題於門楣,讓你恍如身臨詩的聖地。還有那墨色的竹,如墨水畫一般臨立着。黑墨的細瘦的樹枝,彎曲成極其自然的線條,如果抬頭往上徐徐看去,襯着天空,那樹儼然成了黑色的倒影!還有諸多的木橋木桌和木凳,方便了遊客,也讓草堂更賦天然氣息。草堂很多道路以曲折的白石鋪地,再於兩旁種下鮮豔的花草,讓人一眼望去便產生一種長距離的美感。

草堂有一處博物館甚為壯觀,一進館,映入眼簾的即是館下四五米處的泥土中的瓷器,或古盤碗,或古壇罐,甚至還有古代的缸。館上方的走廊間也有古瓷器,古劍、古杯、古瓶、古壺……凡此種種古玩,不勝枚舉。往裏走,卻赫然看到一幅長達八九米寬達四五米的長畫,原來是博物館的多媒體在播放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的經過,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畫,動態的墨水畫,這集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畫“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觀看。還有一座博物館名曰“大雅堂”,裏面陳列着很多大詩人大詞人的雕塑,有舉目望愁的李清照,有挑燈看劍的辛棄疾,有拄杖杵地的杜甫,有騎驢遠遊的陸放翁,有舉杯豪飲的白居易,每一個人物都雕刻得惟妙惟肖,讓人恍如隔着千年的時光看到了詩人的身影!

這次草堂之行收穫頗豐,不僅瞭解了很多杜甫這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的事蹟和詩歌,觀看了很多美麗的風景,還買了一本珍貴的《杜甫蜀中詩選》。這是一本豎排版繁體的詩集,一頁頁翻去別有詩意,彷彿能嗅到書中散發出的詩香。所謂“萬里橋西一草堂”,可見草堂之大,有很多地方我還沒來得及遊覽,待來年一定把杜甫草堂遊個遍。我斗膽借鑑高適對杜甫的懷念詩句“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來表達我對草堂的不捨:今年人日空錯悔,明年人日知至否?

著名遊記散文欣賞 篇五

——世間,人生境遇幾許?幾多期盼?直叫人忽閃閃定格情義;功成名就,留作豁然心胸的回味與欣喜。——題記。

(一)

泰山是我一向嚮往,總是流連的名山大嶽了。怎奈俗務纏身,本也少勵志的雷厲風行,離我第二次去遊覽竟也恍惚間隔了十七年了,總想有朝一日插翅礪足飛向泰山之巔……時不我待,不可這樣了,説走就走。在兄弟們的謀劃下,國慶節這天下午五點,我們一行四人自駕車欣然出發。從港溝上繞城高速公路至濟南南轉向濟菏高速公路,到萬德下高速進入泰安市區,車停在紅門停車場。天色已黑,但遙望泰山威震東方的雄姿,心中也躍躍欲試——整裝出發。路上、山腳下也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羣,心中幾多別樣的情愫在湧動。

(二)

心意匆匆,腳下生風。七時許,走過紅門、一天門,過了萬仙樓、鬥母宮,兄弟們商量着把帶的東西:滷蛋、萊蕪燒餅、火腿腸、飲料之類,先裝進肚子裏比揹着強。正因每人幾乎都帶了四個人的飲食呢。一面談笑風生,一面心儀着雲海日出。——這次專為目睹久違了的泰山日出而來。夜色漆黑,只有路邊的燈火閃閃爍爍。映着店家的大紅燈籠,也像夜晚迎親似的喜慶。兄弟們的臉龐洋溢着自信和振奮的歡愉。天時時雨霧,風漫山習習,松濤陣陣,溝壑回聲。樹枝上的喜鵲還不時的響亮的向我們叫着。沿着千百年來帝王聖賢和朝聖者的足跡,朝逶迤的山路,拾級而上,伴着人潮湧動,聽人聲咯咯囉囉,首尾呼應,健步前行。緊一陣像似凌空騰躍,一路歡歌;鬆鬆氣,似饕餮甘醇潔淨的山嵐,沁人心脾。遠望天上的南天門處的燈光,恍如天幕上最亮的一顆星斗……天街也真的是在天上啊!走啊,走啊,還不到中天門呢!繼續,繼續!加油,加油!過了壺天閣,不遠處就是店家林立,燈火通明瞭,中天門就在眼前!山路上巍然屹立的一座座石門、石牌坊恰如龍門、天門,古樸厚重,遙瞻遠古,步步高昇,漸入仙境。

此時,遊客們已是滿路,我們走得也是時快時慢。桑弟始終在前,劉弟和我緊隨其後,劉弟是最幹練灑脱的,步履輕捷。我的感覺也還很不錯,起碼是不覺得累,也沒有氣喘吁吁。“哥們!在哪啊?——”後陣的兵弟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們都快活的答應着,——“就在跟前呢,離着沒有十步!”“累不?”“不累啊”、“還行”,“歇會兒吧!?”“再往前一段!”……風緊了,快到半夜了,雨也急了。租大衣的,賣雨衣的、賣枴杖的,也吆喝着招徠顧客。然而我們並不冷,還額頭沁汗呢。我們也都帶了羽絨服和衝鋒衣,只買了兩件雨衣,擋雨禦寒,繼續前進!我們只想着憧憬的輝煌燦爛的雲海日出,心中七上八下的——這天氣究竟怎樣樣呢?此行能否如願呢?只有鎮兄弟果然是鎮定:説不定來之前我就斷定,我們此行準能看到日出呢!我們也都充滿信心,快步向前。“行百里者半九十”,何況我們才走了一半呢!到了中天門,我們喝了點熱麪湯,休整一下。回望上山的路,只看到燈光逶迤連綿,若隱若現;看人羣過往,自然是十有八九都是上山的遊客,和我們一樣都是趕黎明前去極頂觀日出的。山路兩邊也是歪斜着睡下了一些裹着黃大衣、撐着傘的人。來不及多待一會,我們就又匆匆加入人潮,伴着“啪、啪,噠、噠”的枴杖碰擊台階的聲音繼續趕路。

過了斬雲劍不遠,忽然,瀑布流水聲湍急響亮,清脆悦耳,那就是雲步橋了。三股瀑布在山澗巖石上飛漱沖刷,潺潺奔瀉,令人滌盪心胸,滿心歡喜。泰山真是靈秀啊,山多高水多高!我們禁不住拍了許多瀑布風景照。上山的路也幾乎就是下山的水路,山澗雲生霧靄,水流淙淙,就在路旁腳下。伴着我們輕快的腳步,在靜謐的大山中時隱時現、斷斷續續。很快到了十八盤、經過了昇仙坊,路越來越陡,簡直就是天梯,登山就到了最艱難的時候。在這時也很懷念以前登泰山看到的挑山工,都是渾身黝黑結實,神態堅毅平和,步伐紮實穩健。“不怕慢,就怕站”,雖然有時候我們超過了他們,但別看是負重上山,到我們累得走不動的時候,他們竟趕上來,超過了我們。這讓所有的遊客都望塵莫及。而且,下山的時候,挑山工們似乎是連跑加跳的飛躍下山。我們心中油然而生欽慕和敬佩。但是,這次卻是一位挑山工也沒有看到,——大概是此刻已經極少或者沒有了吧。回想自己能夠比較簡單的登泰山,也是上國中的時候,每一天四趟接近三十里,跑着上學練出的腿腳呢!先苦後甜,直到此刻也是就是不怕爬山走路,這讓我受益一生。

對松山上的松樹也真崢嶸奇秀,似黑壓壓士兵,又似大力山神矗立;山石兀立,鬼斧神工;真好似換了人間,剎那間會宇宙流轉。雨霧也不知什麼時候早已消散。人聚集的越來越多,頭頂上和腳下都是人,摩肩接踵,簇簇擁擁。路兩邊是比以前更多的睡倒在台階上的朝聖者——不分男女老幼,也不管物品人身,烏烏壓壓,密密麻麻,一片一片,上下接連。走啊,走啊!不得停息!不然,自己停歇就會阻擋別人。也不覺得累和疲乏,呼吸一口山間的空氣,吐納清新,腿腳依舊輕快。一口氣走五步、十步,三步、兩步,一步,……,在台階一站,仰望南天門,回望下方,環視兄弟們,相視一笑。然後,又鼓起勇氣和力量繼續踏實穩健的向上,向上,攀登,攀登!不泄氣,不停歇!堅實的踏出每一步。這天的日出會是多麼的壯觀呢?走啊,走啊!一步一步接近理想,一步一步,堅持就會勝利!轉眼間,金碧輝煌的南天門出此刻面前!我們簇擁着,堅毅的站在南天門內,渾身上下洋溢着欣喜和勝利!“嗷~~!”“我來了!——”又是兵弟的呼喊!彷彿向東嶽大帝請纓出征,靖平寰宇一般!又像是必須要鬧出點動靜來的生命的宣泄一樣!引得周圍的人也是一片歡欣鼓舞。這時已是凌晨兩點了。過了未了軒,走上天街,只覺清風習習,黑黝黝不辨東西。我們

尋一家旅館住下,按捺住欣喜,期盼五點準時到日觀峯看日出。

(三)

“起來了,弟兄們!看日出了!張哥,陳哥,劉哥!”桑弟説,“五點了!”我們都應聲而起,背上行裝趕往日觀峯。

一出門,夜色真黑啊,幸好有我們帶的手電,再借別人的光,還勉強看清楚腳下的崎嶇山路。一抬頭,看到了久違了的童年時候的滿天星斗,——比小時候看到的更大,更亮!好像我們更接近了星星似的。北斗星在寥廓的天宇掛着,熠熠生輝,讓人喜出望外。——是啊!多少年看不到星斗了啊!屈指算來,得有三十年了吧!隨着人潮蜿蜒前行,經過蓮元坊、碧霞祠,繼續向東向上,泰山極頂漫山遍野全都站滿了人!寒風勁吹,使人更帶精神,絲毫沒有朦朧和睏意。啊!看到了!真雄奇壯觀啊!蒼蒼莽莽的東天雲海,由一道藍紫色的水平線托出光彩耀眼的魚肚白!霞光四射,忽閃明亮!彷彿滄海日一下就會噴薄而出!然而,此刻還沒有!只是魚肚白上一陣陣的光閃湧動!一會兒紅,一會兒白,日出是在中間,還是左邊最亮的那塊?似乎稍不留意就會出現驚喜。流雲片片,染丹聚散。大片大片的煙消雲散,向東南涌去。藍紫色的水平線,貫穿天際雲海南北,下方是彤雲密佈,由藍紫色逐漸變黑,構成廣漠的一片,不見南北兩端,也下不見底。此時是五點二十分,我們在日觀峯找好位置,貼近巖石蹲下,風真冷啊!我穿了羽絨服,陳弟和劉弟穿上了雨衣禦寒。只有鎮兄弟只穿衝鋒衣,也不戴帽子,渾厚穩健如鐵塔似的,巍然屹立在山谷風口,手拿相機,時時的拍着照!我們翹首期盼着日出,目不轉睛!正因真正的日出就只有兩三分鐘的時刻啊!令人激動亢奮而轉瞬即逝。離六點十分準時日出還有近五十分鐘呢,我們就注視着魚肚白上的流雲和光焰。心潮一陣陣跌宕起伏,一會仰望星斗,遐想聯翩,為即將目睹的日出壯觀而喜不自勝。

等待啊!嚮往啊!雖然是一分一秒的期盼,然而,醉情眼前的壯麗景色,也覺時光飛逝。五點五十分了,快了,快了!突然,幾乎是剎那間,狂風從西北陡起,從頭頂上掀下來大片大片的吹散的烏雲;濃霧驟起,瀰漫了整個山巔,幾乎對面不見人。立刻就六點了,我們的心忐忑起來:看日出竟如此玄不可測嗎?看來差不多前功盡棄了!哎!無奈!而此時,給遊客拍日出照的還嚷嚷着張羅生意呢,我們不禁暗自笑他:收了人家的錢照不了了,怎樣辦!心中正嘀咕着,突然雲消霧散,又出現了剛才天際雲海魚肚白的壯闊景象。正前方上方的天空高掛着又大又亮的啟明星。我們不禁興致勃勃,期許最後的十分鐘了,內心激動地快要蹦跳出來。可又誰知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我們正遙望雲海,驀地又是一大片陰雲籠罩,遮擋住雲海魚肚白的壯麗。六點五分了,風依舊很狂很猛,彷彿是從山頭那邊,或者我們的頭頂上,猛烈的掀下來,砸下來,大片大片的淡墨雲向東南涌去。天際雲海是一片昏黑的茫然,天也快亮了,星星也早已不知去向。……我還正想呢:都説西北風是開天的鑰匙,這天得什麼時候放晴呢?可千萬別過了六點十分,它也開晴了……“莫道世事難料世事料,豈知一人鴻福及眾生?”不知是東嶽大帝恩賜降臨的福祉,還是上天着意眷顧這些泰山的鐘情者?我們惆悵的視野,倏忽變得玉宇澄澈,寥廓晴明,美景依然展此刻眼前。來不及看是什麼時刻了,此時,萬眾翹首屹立,張目伸頸,為了那一生中能有幾許的盛宴!“謳——”漫山遍野被激動地沸騰起來!看那,看那!在魚肚白下的藍紫色的彤雲中,躍然呈現出了紅豔的一道弧向上升,之後就是噴薄而出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半圓,然後,一輪彤日在天地混沌間,蒸蒸雄渾地湧動而上,隨着我們的心升到魚肚白下的平線以上!——剎那間光芒四射,霞光萬道!你這時才會覺得,這才是時刻!這日出就是我們實實在在的原始生命啊!從東嶽極頂俯視天地之間,一片空廓的紅彤彤,光豔豔,蒼茫茫。……。桑兄弟早就“嚓、嚓、嚓”地按動快門,拍了全過程的若干張照片。此時是六點十三分,日出真就在這兩三分鐘的時刻。霞光映照着整個山野和每一個人,在陽光下是多麼快樂啊!都彷彿流光溢彩、熱血沸騰!人們張開雙臂,去擁抱新生!去伸展生命!去綻放生活!是啊!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我們何曾真的感覺到呢!我想這就是泰山觀看日出的永恆吧!

(四)

觀看日出回來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山路上更是水泄不通,都緊跟着一點一點的挪。遠處的碧霞祠,一片香火繚繞,鐘磬和鳴。不知過了多久,來到碧霞祠,進得大門,看正殿三幅楹聯,我獨喜愛“自然萬籟涵虛靜,在一中和道氣清”這一幅。正殿祠碧霞元君,為五楹九脊歇山頂,瓦壟三百六十條,以象周天之數。蓋瓦、鴟吻、戧獸、大脊均為青銅鑄造。檐下高懸雍正帝“贊化東皇”、乾隆帝“福綏海宇”的巨匾。整個大殿雕樑畫棟,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為壯觀。殿內正中神龕內的碧霞元君貼金銅坐像,鳳冠霞帔,金碧輝煌,慈顏安詳,端莊可親。真是金燦燦祥光閃閃,顏正正睿智神明,笑微微頤和寬容,慈愛愛和藹可敬。兩旁有兩位粉色侍女侍奉左右。碧霞元君傳説是東嶽大帝之女,被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傳説是周朝神威大將黃飛虎之妹。還有的説就是泰山上的民間女姑,智慧善良,穿碧彩霞衣修道成仙。道經中説碧霞元君是西天鬥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受玉帝之命,統領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我先前不信這些偶像和迷信,有那麼神奇靈驗嗎?此刻,我總想,不管碧霞元君有怎樣的傳説,有如何的身份,她的原始真人,是必須有的。“人間無不忠孝聖,天上無無功德神”。她得大自然造化,成就天地人合一,有濟世佑民的情懷,賢良聰慧,慈愛敦厚,因此能受億萬人尊崇和景仰,專享擎天捧日的五嶽獨尊。因而,一年四季的每一天都有上萬的朝聖者瞻仰崇拜!大殿下的香爐高有幾丈,爐中呼啦啦火舌沖天,烈焰升空,香客們虔誠的稽首跪拜。——碧霞元君就是民眾百姓心中的天道正義,賢良福祉和察鑑神明!涵韻天地匝匝混沌,滋養萬眾生生不息。歷千萬年彌盛,仰人間世至真!心誠則靈——信夫!

(五)

下山的路上灑滿明豔的陽光,温暖得叫人渾身舒暢,湧動着期許如願的自得和喜悦。快八點了,我們尋了一家自助早餐店,吃飽喝足,稍事休憩。之後,來到南天門,回想昨夜晚的燈火輝煌,真恍如人間天上。我們輕快的下山,路上依然是湧潮般的朝聖的人海。極目兩邊的山崖,真如刀砍斧劈。皴擦點染,羣峯競秀。我們特意的瞻仰了兩旁的石刻碑文。記得一處紅字石刻印象最深,是清朝民間書家李和謙的一個合體字,有很多種解釋。我覺得是“如此好山”的明白最好,率樸純真!泰山有記載的文字記錄着登上泰山的先哲,早的有孔子、秦始皇,下至歷朝歷代的帝王、騷客和當代明公。然而,也並不是凡是來封禪、祭拜和瞻仰的,就都要留下石刻和文字。正因,社會歷史是曠達明瞭的,人在做,天在看,誰能妄自齊天、自詡賢明呢?大約都懷着謙遜和謹慎吧!而且,拔地通天的磅礴氣勢和原始混沌的氣象,把每一個肉體的朝聖者體力征服了,或者説是令人歎為觀止了!——我想這是正確的,正因,自己一時的不可一世,無論如何也永恆不了!一切皆流,只有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俯視高山大海,翱翔宇宙太空。那麼,先哲登臨泰山是為了祭告天地,為了華夏帝邦,為了黎民百姓,為了個人豁然心胸;抑或是朝聖期許,還願釋然,或是專為“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都是各有千秋,青史留名,自有後人評説,——好在歷史是公正的。“泰山安,而天下安”,還有什麼山嶽能像泰山一樣,受億萬民眾尊崇,呈現盛世歡歌的景象呢?泰山日出和碧霞元君是永恆的!泰山是國山,是民族的圖騰,是民族魂,是厚重的文化歷史!我們此行,登山就是感悟人生之路吧,——正因人生有太多的變數,一如泰山中的人潮湧動,還有山上一天之內氣候不齊,天空時刻陰晴難料!然而,不管怎樣,請堅信:烏雲永遠不會遮住太陽。凡事到了最困難的時候,或是幾乎堅持不住的時候,也就是要發生轉機的時刻。而人生也只有自己規劃和把握,正如人們常説的“只要矢志不移的追求,理想就不是海市蜃樓”。兄弟們情義厚重,自然福分不淺,有幸觀看日出就如同初探宇宙,感悟生命吧!經過雲步橋的時候,又每人拍照留念。十一點的時候就到了中天門。然後,我們乘坐汽車,到天外村站下車,往紅門乘上自己的車,仍由陳兄弟駕駛,歡快歸程。

著名遊記散文欣賞 篇六

端午佳節,不想呆在家裏,故和友人一起相約遊玩黃山,一來可以一洗多日勞苦之煩,二來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再者,因黃山是天下名山,我素來有登臨之意,這次正好可以得償夙願。我們從清早出發,驅車由滬直赴黃山湯口,顛簸了五個多小時,中午時分抵達湯口鎮。

我們早已在皖豫山莊預定了房間,放好了行李,熱情好客的老闆娘便拿過一張黃山導遊圖,詳細介紹了黃山景點和登山路線,還建議我們利用下午時間去附近的翡翠谷遊玩,聽説此地是黃山第五絕,素有天下第一麗水之名,也是《藏龍卧虎》的拍攝取景地,於是都想去看看。

稍稍休息片刻,我們便沿着迂迴的山路來到翡翠谷。卻見佳木蘢葱,花草葳蕤,四圍皆為青山掩映,一路上樹木撐起一片陰涼,把炎熱的夏日擋在山外。走不多時,潺潺的流水聲已近耳際,一股清流,狀如白練,從山谷上面奔瀉而下,於低窪處匯聚成池,池水清澈見底,翠綠無比,彷彿一塊碧玉溶解在裏面似的。此時陽光照過山峯的背影折射在池中,水波躍金,搖曳不定,形成五彩虹霓般迴旋着的層層圈環,各種各式奇妙悦目的石卵,嵌在水底,如珍珠,如翡翠,如寶石,令人歎為觀止,這就是彩池之名的由來。聽説在這個山谷中,這樣的彩池大大小小,數達百餘。

讚歎之餘,我們繼續沿着山路向山谷深處進發,越往上走,水聲越大,嘩嘩之聲不絕於耳。行不多時眼前豁然一亮,閃出一塊開闊的地方,裏面矗立一塊大石,上書黃色的三個大字“許願石”,下面纏繞一條鐵鏈,走近一看,鐵鏈上全是大大小小的許願鎖。聽人説翡翠谷又稱情人谷,到這裏許願祈求冥冥中的一個緣分,是非常的靈驗。友人不太相信這個,我還是合十作揖,默默許願,自覺得靈驗與否,另當別論,能將自己的心願寄託在如此靈山秀水之地,還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過許願石之後,山路忽然平坦起來,來到一地,不知何名,卻有千百竿翠竹相迎,個個清脆欲滴,宛似一團綠雲,遮天蔽日。人身處其中,就彷彿進入了一個清涼的世界,這裏沒有鳥鳴,也無人語,唯有小溪水從林間潺湲而過,景色美麗極了,也清幽極了!聽説《藏龍卧虎》影片中,李慕白和玉嬌龍在竹梢打鬥的場面便是取景於此,由此可見,導演李安選景的眼光真是高人一籌。劇中李慕白和玉嬌龍施展輕功,揮舞寶劍,纏鬥在萬里竹海之上,猶如兩隻翩翩而舞的蝴蝶,唯美的畫面傾倒了無數影迷。

越往上走,山路愈加陡峭,過了滴雨石,煉丹台,再往上,便無路可行,方知是來至峽谷的最深處。四周巖崖高聳入雲,翠峯崢嶸,勢如斧削,下面人仰首一望,就如坐井觀天。崖上生長着無數小松樹,有的斜身探水,有的依山傍石,有的金雞獨立,形態各異。仔細一看,石壁多處地方有水汩汩流出,方才明白山谷中的溪水都是由此匯聚而成。除溪流外,這山谷裏巨石林立,奇形怪狀,星羅棋佈,叫人大開眼界。溪水之畔的一個空曠地方,鐫刻了一個紅色的大大的‘愛’字,許多遊人都坐在這裏合影留念。

不一會兒,我們又順溪水而下,只想去尋找當年玉嬌龍深潭尋劍的地方。沿路聽見一些遊客的歡呼聲,一抬頭便看到一人乘滑索從山谷上面滑下去了,速度飛快,倏忽不見人影,真是驚險刺激。我們遊興未足,堅持走路,於是撫石依泉,穿過情人橋,再走片刻,便見一座亭子,翼然而立。亭子旁邊不遠處有一段瀑布,白如匹練,聲響淙淙,下面是一潭碧水,綠如翡翠,清澈見底,裏面鋪着五彩石頭,在陽光輝映下,發出奇光異彩,令人炫目。咋看就有些眼熟,好像那裏見過似的,再看一邊的景點介紹才確信這就是《卧虎藏龍》拍攝取景點之一。影片中李慕白把青冥劍拋入潭中,玉嬌龍一躍而下,在潭水之中尋找到了這把寶劍,這段精彩的場景就是這裏拍攝的,看過之後,久久無法忘懷。

著名遊記散文欣賞 篇七

翌日,晨凝曉露,朝霞散琦。我們一早起來便乘大巴來到雲谷寺,這裏是黃山的後山,有索道可以上山,不過我們還是選擇徒步登山。早就聽説黃山卓絕雲際,雄峻難以攀登。現在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無窮無盡的石階,像是一條從天空中落下來的雲梯,等着遊客們去攀登。背起行囊,開始拾階而上,心懷激動和虔誠,終於要征服這座千古名山了。聽導遊講過,黃山古名黟山,後在唐朝天寶年間,因傳説黃帝在此煉丹而得道昇天,故更名為黃山,沿用至今。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般的大手筆,安排了這一處人間聖境,它有云海五座,猶如五大洋,洶湧澎湃,雲海之中,又藏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還有八潭,四瀑。它也有碧嶂千繞,峭石嶙峋,山巖上巧布奇樹異鬆,珠英瓊卉,天下罕見。它有一道温泉,可浴可飲,能治百病。這還不夠,它還有各種飛禽走獸,稀世的靈芝,神奇莫測的攝身光 。怪不得大旅行家徐霞客登黃山歸來後歎道:“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們的心情正飛揚在黃山絕巔之上,越玩越起勁,個個是逸興遄飛。今日天朗氣清,黃山上游人如織,組團來的,自助遊的,考察來的,熙熙攘攘地擠滿了山坳小路,我們只得小心翼翼避讓開遊客,朝着一個又一個景點風塵僕僕。時間過得飛快,走到北海賓館一看錶,已是下午三點,才想起老闆娘叮囑我們一定要去西海大峽谷去看看,那裏是新開發的夢幻景區,於是欣然前往。

過了排雲亭,丹霞峯,便進入峽谷地帶。走不多時,眼前豁然開朗,遠處雲封霧鎖,千巖競秀,再往腳下一看,駭得差點叫出聲來,下面是削壁千仞,山谷幽幽,深不見底,真是奇險無比。所走小路全是從懸崖峭壁之上開鑿出來,如雲梯,似棧道,更像是一條纏繞在絕壁之上的蛇道,寬不足一米,裏面靠石壁,外側是簡陋的護欄,人走在上面,兩股戰慄,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到這裏才明白導遊告誡的話:“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若要是誰一不小心,墜落石階,肯定會掉入萬丈深淵,有恐高症的人就更不要來此了。有些地方,險在上面,兩座山峯之上懸楞楞掛着一塊巨石,似乎隨時就要砸下來,而我們必須要走過去,別無他路。膽小的人,走一段路就返回了,膽大的繼續前行,走過了一線天,鑽入一個洞穴中,潮濕陰冷,竟然還有水不斷滴下來,於是不敢久留,出洞又下石階,來到一座亭子歇息。沿途隨處可見奇鬆蒼翠,怪石嶙峋。此時,太陽從雲霧中跳出,照射在遠處的翠峯之上,如同貼金鍍銀一般,閃閃發亮,只見大大小小的山峯格外翠綠,又有云海如雪浪滾來滾去,我們宛似處在瓊樓玉宇之中,如醉如痴,如夢似幻,真想羽化而登仙。返回的路上,西邊的天際,忽然出現了一條七色的彩虹,與滿天霞光互相輝映,顯得美豔無儔,遊客們歡呼讚歎起來,紛紛拍照,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遊客競折腰”。

天色漸漸暗淡下來,已而星月在天,我們到達獅林大酒店,匆匆吃過晚飯,便商議第二天觀日出的路線。黃山日出是難得一見的奇景,這裏一年四季晴天不到百日,很多人遊玩的時候不是雨雪霏霏,就是陰雲籠罩,只能遺憾而歸,幸虧天公作美,我們遇到了良辰,天氣預報説第二天是晴天,日出時間為早上五點10分。再看地圖上,獅子峯離我們最近,而且又是觀看日出的絕佳位置,於是便把觀日出地點定在獅子峯清涼台。

一宿未曾睡踏實,剛到四點,我們立刻起牀,奔向獅子峯。這時四周還是漆黑一片,但跟上浩浩蕩蕩的觀日出隊伍,根本不用擔心走錯方向。這隊伍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多數是外地遊客,還可以見着幾個外國友人,自賓館陸陸續續出發,沿着曲折陡峭的山路,直上,直上,到達獅子峯時,天色已經微亮。“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本來我們覺得自己是最早的,萬萬沒有想到來到清涼台時,已經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山坳裏,叢林中,小路上,到處擠滿了看客,黑壓壓一片,比趕集還熱鬧。各式各樣的相機都選取了最佳的拍攝位置,只等着那個火球騰空的一刻。

我們又開始了新的旅程,這一次是直奔光明頂。俗雲:“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光明頂是黃山第二高峯,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氣象站就設在上面。一路上,陽光燦爛,天色晴好,一碧如洗。在城市裏居住,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麼蔚藍的天空,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綠色的山巒,我們都有“久困樊籠裏,適得返自然”之感。過了嘯谷亭,行知亭,看了很多U型山谷,忽然見飛來石赫然在目,昨日還只能從遠處朦朧地觀望,今天就來到了跟前。這石頭大有來歷,傳説是女媧補天的時候遺留下的一塊石頭,因為無才補天,被遺棄青埂峯下,後又幻化為寶玉遊歷人間。石頭高十二米左右,寬約三米,矗立在一座石筍般隆起的山峯頂部,彷彿一個神祕的天外來客,不知何時從天而降,無論風吹雨淋,兀自屹立如柱,面對大自然如此傑作,我們不由得讚歎造物主的神奇。這裏也是舊版電視劇紅樓夢的取景之地,看過該劇的人一定有點眼熟。原來是石兄在此,我們像是遇見了老朋友,激動地登上去擁抱了一下,並且和石兄拍照留念。

來到光明頂,果然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裏地勢開闊,遠遠望去,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黃山奇景,盡踏足下。黃山氣象站高大奇巧,觀望台是一個白色的大圓球,遠遠便可以看到。旁邊是光明頂山莊,一些房屋下面有燕子築巢,還可見許多燕子飛來飛去。很多遊客在這裏匆忙地攝影,我們靜靜地佇立在這萬仞高峯之上,感受着這裏的一切。“蕩胸生層雲,齊魯青未了”,這本來是描寫泰山的詩句,但用到這裏卻也恰當。我真想肋生雙翼,從這裏飛翔出去,飛到那雲海中的瀛洲三島,也許可以遇見仙人浮丘公和王子喬。登高遠眺,天都峯宛如擎天的柱子,高於天齊,因傳説是羣仙所都,天上都會而得名。有俗語説:“不上天都峯,白跑一場空”。可惜今年天都峯封山,我們不能上去了。再觀蓮花峯,宛似一朵初開的新蓮,仰天怒放,雲霧繚繞,氣象萬千。蓮花峯是黃山最高峯,可惜因為時間關係,我們也無法去攀登了。

游完光明頂,我們開始下山的征程了。先到海心亭,鰲魚峯,再走過百步雲梯,便來到我們仰慕已久的迎客鬆前。迎客鬆破石而出,姿態優美,虯枝伸展向外,猶如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八方來客,故名。加之其壽越千年,聞名四海,遂被評為十大名鬆之冠。內側的石壁上刻有朱德書法:“風景如畫”,還有一些其他書法名家的字體,如“一覽眾山小”,“觀止”等。凡是到過這裏的遊客,必然會和這棵松樹合影,遊客多的時候,必須要排隊才能找個位置拍照。從人氣來看,迎客鬆不言而喻是黃山最走紅的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