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歷史説課稿範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8W

高一歷史説課稿範例(精品多篇)

高一歷史説課稿範例 篇一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課在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秦朝開創的君主-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國古代大一統王朝政權體制的基礎,成為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併為以後歷代所沿用,對此後我國兩千多年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皇帝制度中的世襲制度,嫡長子繼承製度,源於西周的宗法制度。

2、課標要求: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內容作了這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瞭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3、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秦朝的統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縣制度、秦鞏固統一的措施等知識點。

2)理解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的概念,皇權至上的特點。

3)運用比較法分析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利與弊。

4)評價秦朝中央集權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在師生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習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學習比較的方法分析歷史問題。學習歷史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秦朝建立的君主-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兩千多年來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在當時是進步的,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認識秦朝統一的重大作用,自覺維護祖國統一。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及特點;

2、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利與弊

難點:正確評價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二、説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國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對秦始皇及君主-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瞭解,已經有了初步的歷史認識和歷史評價能力。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在增強,但是在辯證地歷史地分析問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三、説學法

閲讀思考、合作探究、體驗交流等。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生成性。

四、説教法

本單元的重點是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本課的重點難點就要圍繞中央集權制度來設置,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理性思考。評價秦始皇和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在國中已經作為重點內容學習、所以本課不在列為重難點,避免與國中的知識點重複,提高學習效率。

1、問題探究互動教學,通過設置探究性題目,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實現教法與學法的統一,教服務於學,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2、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有關史料圖片呈現給學生。

高中歷史説課稿 篇二

我今天説課的課例是高中歷史必修一第六專題《古代希臘 、羅馬的政治文明》中的第一課《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

説課內容將圍繞六個方面展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講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學生説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教材是專題六的第一課,專題六是新大學聯考增加的考試內容,主要講述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文明的精華-民主與法 制,是古典世界留給後人的一筆珍貴的政治文化遺產。第一課的內容是瞭解古希臘民主政治賴以萌芽、發展的自然和社會歷史條件,認識自然環境對文明的影響很大,從中對我們有所借鑑。因此本課無論是在本專題還是在政治發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説教學目標

1、課標要求: 通過對古希臘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希臘城邦制度的特點、希臘公民的素質的闡述,來認識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自然和社會基礎。

2、知識與能力:通過對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條件的瞭解,培養學生全方位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3、過程與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本課三個知識點進行課前預習,想象自己作為一個希臘城邦公民參加政治活動的情形,體會古代西方世界的公共政治活動氛圍。

4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自然條件與社會環境的認識,使學生明白一種制度的產生總是與其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一方水土、一種社會制度造就一方人民。希臘民主政治的產生得益於古代希臘獨特的自然、社會環境和享有充分政治權利的公民。

三、説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古希臘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城邦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作用。

突破策略:展示古希臘地圖,引導學生從位置,地形、氣候分析古希臘的地理環境,進而分析這種地理環境對希臘產生的影響,並且與古代中國進行比較,從而能更好地理解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城邦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作用,以突破重點。

2 、教學難點:西方的民主政治興起於古希臘的歷史條件。

突破策略:結合教材三個子目,設計“古希臘考察團”,通過三個行程考察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古城邦、古公民,在情景教學中,領會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三個條件,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四、分析學生説教法學法

1 、學情分析(説學生)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福安二中的高一學生,他們思維較活躍,樂於表現,但認知水平相對有限,尤其對於世界史的基礎知識儲備不足,而且知識缺乏系統性。 因此,在高一教學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再現生動直觀的歷史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知識結構體系併力爭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2、説教法

新課標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自學教材上編寫的較為詳細的內容,對於重點、難點,我採用

(1)圖片展示法:高一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相對薄弱。通過展現古代希臘文明和地理環境組圖,加深學生對城邦的印象,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城邦形成的原因。

(2)比較法:運用比較法從地理環境方面分析比較古希臘民主制度和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不同

(3)課堂討論法:教學過程中,對於思維能力要求高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課堂討論的方式解決。這既可鍛鍊學生髮散性思維,又可培育同學間相互探討的氛圍。

(4) 情景教學法:學生想象自己作為一個希臘城邦公民參加政治活動的情形,體會古代西方世界的公共政治氛圍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主動參與大膽質疑,創新的思維使學生的智能和認知水平得到發展。

3、説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合作學習與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教法和學法的設計,我儘可能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為目的。因為只有通過個體獨立思索、探究發現而建立的知識系統,才是最穩定的。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新課

如何導入新課是上好每堂課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良好的導入語能在某種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 。

1、本節課我是通過一組圖片導入,圖片展示古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設計導語:古希臘文明光輝燦爛,一直影響到現在。那麼到底是怎樣的一片大地孕育瞭如此偉大的文明,又是在怎樣的政治制度下,古希臘文明會有如此燦爛的發展。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感性的認識到古希臘文明燦爛輝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授打下良好的鋪墊。由此導入新課。

2、展示課題,解釋何為民主

(二) 講授新課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活動設計一次“古希臘考察活動”,通過三個行程的情景教學,考察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古城邦、古公民,領會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三個條件。這樣做的目的:學生作為考察團的成員,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知道考察的內容就是這節課要掌握的知識要點,達到提高45分鐘的課堂學習效率。

第一步 分析第一個子目——蔚藍色的希臘(考察團的行程一:驚鴻一瞥鳥瞰古希臘)

本子目是教學重點,主要闡述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地理條件。

在這個教學環節充分運用多媒體,

(1)展示古希臘地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兩個問題

①就地理環境而言,希臘有何特點?

②希臘的這種地理環境對希臘產生了什麼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地圖等直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引導學生從位置,地形、氣候分析古希臘的地理環境,進而分析這種地理環境對希臘產生的影響,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2)展示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地圖,對比分析:

希臘的地理環境適宜進行哪種經濟活動?

中國的地理環境適宜哪一種經濟活動?

思考:這兩種不同的經濟活動對古希臘、古代中國的政治各有何影響?

設計意圖:運用比較的分析方法,將古希臘的政治文明成果置於人類文明演進歷程中,理解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發展軌跡極其不同特點,能夠讓學生理解自然地理環境與區域文明形成的關係,起到突破難點的作用

第二步 分析第二個子目——充滿活力的城市國家(考察團的行程二:身臨其境考察古城邦)

這個環節採取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四個問題,去考察希臘古城邦的特點,認識希臘城邦制度為民主政治提供了社會環境

合作探究

第一組考察內容:城邦是什麼?從城邦的概念中你能得出城邦的特點是什麼嗎?

第二組考察內容:古代希臘為什麼沒有形成統一的帝國,而是形成眾多城邦呢?

第三組考察內容:城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徵分別是什麼?

第四組考察內容:城邦制度對古代希臘民主政治有何影響?

第三步 分析第三個子目——希臘的公民(考察團的行程三 入鄉隨俗接觸古公民)

這個環節採取情景教學法,設置一個古公民的家庭情景,引導學生去考察這個古公民的家庭,探究五個疑問,弄清(1)什麼是公民?(2)公民具備哪些權利?(3)公民的基本素質?(4)為什麼公民的集體榮譽感特別強?作為希臘社會的主體階層,各城邦的公民從小接受系統訓練,具備了一定參政素質,成年後為城邦貢獻自己的個人才智和力量,推進各城邦政治、經濟各方面的繁榮,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進一步引導學生回答:一個現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從而實現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第四步 鞏固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所講內容有一個明確完整的概念,強調重點和難點,必須做好課堂總結。結合板書,師生共同梳理線索,構建知識結構,鞏固知識

第五步 課後探究

作業的佈置目的在於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所以作業的佈置一般是依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也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學習計劃,還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研討的能力。

佈置作業:古希臘的城邦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體現新課標古今中外歷史相聯繫的整體史觀。

第六步 板書設計

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

一 、希臘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

二、希臘城邦制度——社會環境

三、古希臘公民的素質——重要保障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三個行程、學生合作探究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討論與探究,使整節課的效果較好,雙邊活動也比較活躍,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理念。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層次不同,課堂教學時間不容易掌控,完成教學所需時間比預計要多些,導致後面總結提升部分以及練習時間不夠。

總之,本課教學按照雙主教學的模式,依據師生互動的教學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主動生權讓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高中歷史教案和説課稿 篇三

一、課標要求

1、知道《神曲》,複述達•芬奇的主要活動,初步認識文藝復興對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所起的作用。

2、説出《最後的晚餐》的作者和藝術風格。

3、知道莎士比亞的主要作品。

二、教學目標

知道但丁和《神曲》。説出達芬奇的主要成就。説出《最後的晚餐》的作者和藝術風格。知道莎士比亞的主要作品。通過對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作品的朗誦與分析,理解其中藴涵的人文主義思想,認識文藝復興是歐洲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感受文化巨人對封建教廷的抨擊與控訴、對人性的渴望與追求,形成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人生觀,認識文化變革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設計思路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對教材、學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課遵循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確定本課教師的活動以啟發、引導為主,多媒體課件演示為輔,通過看圖説話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探究,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課堂展示

[導入新課]

名言賞析: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

教師引入:改革開放以來,對個性的追求成為一股潮流。近30年來,很多大中國小生在他們的畢業留言冊上都寫過這句話,或者在憧憬未來時表達過這樣的思想。同學們,在你們的留言冊上有過這句話嗎?你們誰能説出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題思想嗎?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作新課導語:社會越是發展,對個性的追求就越為社會所尊重。作為新新人類的“90後”,同學們是追求個性化的主力軍。這節課,我們就學習這段人類歷最早追求個性解放、尊重人權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藝復興運動。

[學習新課]

1、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盤點,初步構建知識結構:

①西歐社會的主宰力量是( ),他們的專制統治禁錮思想,扼殺人性。

②( )世紀,西歐許多人發掘和繼承( )和( )的文化傳統,追求( )和( ),表現了人類( )的本性。這一思想文化運動被稱為“ ”。

③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代表作是《 》,被認為是歐洲開始從( )向( )過渡的標誌。這部作品批評了( )的罪惡,強調( )的偉大;提倡追求( ),反對( )。

④達•芬奇是意大利的畫家、( )、( )和( ),還涉足( )等各個科學領域。堪稱( )的文化巨人。

⑤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 )國的文學家。他的代表作品有《 》、《 》、《 》和《 》,合稱為“ ”。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以上是我們本節課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那麼,同學們看看四個子目的內容之間是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後,邊講解知識結構,邊板書或使用多媒體展示)

2、活動探究:

步驟一:看一看,畫家筆下的訴説

圖一:中世紀的一副鑲嵌畫(圖略) 圖二:《最後的晚餐》(圖略)

教師提問:比較上面兩幅圖畫,你覺得畫中人物的表情有什麼不同?圖二人物內含“神祕的微笑”,其含義是什麼?(通過中世紀宗教繪畫與《最後的晚餐》的比較讓學生找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與以前相比反映了什麼思想的光輝。教學目標:説出《最後的晚餐》的作者和藝術風格。説出達芬奇的主要成就。)

步驟二:讀一讀,文學作品流淌的情感

《神曲》節選(內容略) 《哈姆雷特》節選(內容略)

學生帶着感情朗誦後教師提問:《神曲》表達的主題內容是什麼?結合《哈姆雷特》的節選,談談你如何理解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並簡要概括這些作品是怎樣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的。(教學目標:知道《神曲》,知道莎士比亞的主要作品。)

步驟三:議一議,新時期的“文藝復興”

北京大學教授林庚老先生説:“由於文藝復興,歐洲社會才逐步地步入了一個富於創造性的自由發展時代,同時也就使自然科學得到更大的發展,所以才會有了這個時代的勝利。”錢學森老先生説:“歐洲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也是科學的偉大復興,它把人們從上千年的封建枷鎖和神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使人重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人自身。因而,給了人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為人類的才能和智慧的發揮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教師提問:結合我們現在受到的教育,體會兩位文化老人語句的深刻含義。(教學目標:感受文化巨人對封建教廷的抨擊與控訴、對人性的渴望與追求,形成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人生觀,認識文化變革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3、鞏固提高

①如果有人想了解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你會説“他”是

A但丁 B達•芬奇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亞

②15世紀以抨擊教會、反封建為思想核心創作一部文學作品,對它評價的應該是

A國王和貴族們 B教皇 C城市資產階級 D僧侶們

③被認為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誌是

A莎士比亞的《麥克白》 B但丁的《神曲》

C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 D拉斐爾的《大衞》

④如果讓你出一期“張揚人性——歐洲中世紀的終結”的主題板報,請完成下列題目:

本期板報的中心歷史事件是

在人物方面你選擇的是 、和 。

你會選用他們的哪些成就(文字或畫作)展示在板報上(每人一項)?

如果讓你對他們的成就做個評論,你怎樣描述他們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

用三個詞寫出你在學習生活中從他們身上學習的優良品質:

、、。

四、教學反思

第2課 探險者的夢想(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本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歷史》九年級上冊第2課)共有3個子目,分別是“歐洲以外的誘惑”、“哥倫布的發現”和“首次環球航行”。第一子目介紹了從15世紀開始歐洲航海家的探險動機和條件。第二子目介紹了哥倫布的探險活動。第三子目介紹了迪亞士、達•伽馬的探險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第三子目最後用兩段課文從正反兩個方面闡述了新航路開闢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後果。

一、課標要求

複述哥倫布的主要活動,初步認識新航路開闢對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所起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瞭解新航路開闢的動機及技術條件。瞭解哥倫布的探險經過,知道哥倫布是新大陸的發現者。知道迪亞士、達伽馬的航行以及麥哲倫首次環球航行探險的經歷。歸納並闡明新航路開闢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後果,逐步培養正確認識和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預習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編演小品,體驗航海探險的艱難。巧設歷史情境,以現場採訪的形式深入感受探險的艱難,分析探險家們共同具備的心理素質。比較鄭和下西洋與歐洲探險家的遠航,分析二者的異同。

通過對歐洲航海家在航海曆程中體現的勇氣、決心及團結合作精神的瞭解,培養學生堅毅、進取的性格。學習哥倫布敢於打破常規向西航行的創新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中“複述哥倫布的主要活動”,可以通過課堂表演由學生自主來學習。教師再把具體的知識點設計成問題放在課堂表演後由學生來討論回答,達成學習目標。本課難點在“初步認識新航路開闢對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所起的作用”,這一點可以通過課堂導入(從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切入)先進行鋪墊。再通過場景對話的活動從不同角度展現新航路開闢對東西方社會歷史發展起到的作用。

(二)課堂展示

[導入新課]

請學生回憶八年級下冊學習的馬可•波羅的故事並介紹《馬可•波羅行記》,從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引入本課。

教師提問:1、文明之間的交往方式有哪兩種?2、兩種交往方式比較,各有什麼利弊?對東方和西方各產生什麼影響?3、你知道歐洲進入近代以後怎麼與東方世界交流的呢?

[學習新課]

步驟一:回眸——追尋探險者的足跡(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盤點,初步構建知識結構):

①從( )世紀開始,歐洲各國相繼開始了持續二百多年的( )、( )、( )和( ),史稱“ ”,主要國家是( )和( )。

②( )年,哥倫布從( )出發,橫渡( ),先後到達( )、( )、( )等,使廣大中、南美洲地區成為( )的殖民地。他稱那裏的土著居民為“ ”,加勒比海上的這些島嶼為“ ”。

③新航路開闢的影響:

正面影響: 。

負面影響: 。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邊講解知識結構,邊板書或使用多媒體展示:

原因:歐洲以外的誘惑

積極影響

探險者的夢想

哥倫布的發現 影響

行動: 消極後果

首次環球航行

步驟二:體驗——感受探險的艱難與榮耀

課堂表演:時空連線——與探險者面對面

(1)準備:選出節目主持人,推選哥倫布、麥哲倫、西班牙國王、記者的扮演者,其餘同學作為現場觀眾。

(2)設計過程:先再現四個場景,然後以談話形式進行現場的問答,最後由全體觀眾討論問題。

高一歷史説課稿範例 篇四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XX》

一、説教材(地位與作用)

首先,我説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XX第XX單元第XX課。本課的知識、理論、方法是學好以後內容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開篇點題(承上啟下、畫龍點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於知識與能力目標,識記主要史實,如……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以及運用史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關於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以老師啟發為先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大量史實、圖片等提出問題,創設情景,在小組討論、合作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團結協作意識。)

關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講授……,培養或激發學生……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是本課的核心知識點,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關於本課完整的知識體系。

……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所以是本課的難點。

四、説教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上談談。

基於本課的特點,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活動探究法、集體討論法,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的教學效果。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圖表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問題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我通過以上教學方法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的教學效果。)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基於本課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以此,讓學生從機械的“學會答”向“學會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1、合作學習:首先組織學生進行組內討論,然後由各組派出代表展示交流的結果,以此達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通過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教學的目標。)

六、説教學程序設計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課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佈置作業四大環節,具體設計如下:

1、導入新課:(2~3分鐘)學生尚未進入狀態,可以通過講故事、諺語、歇後語、笑話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最後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

(由上節課講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通過複習性提問促進新舊知識的銜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從整體把握教材,從背景、過程、結果三方面入手,着重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首先,(1)通過展示圖片資料、文字資料,以及教材提供的資源,總結……

其次,(2)通過設置問題,……,講明……,使學生理解……

再次,(3)學生閲讀教材,總結歸納……

最後,(4)學生閲讀教材,結合資料,小組討論……

3、課堂小結:(2~3分鐘)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知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在新課講完後,簡單扼要地總結本課的內容,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課的重難點,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逐漸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

4、佈置作業。

最後,針對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我進行分層訓練,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七、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本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採用直觀教學、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説課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