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題研究方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2W

課題研究方案【精品多篇】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一

一、課題名稱

國小語文“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在學生與教師形成的學習共同體中,建立起自主建構、自我探索、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督的學習策略,通過“生生互助”“師生互助”的學習形式,實現共同發展的高效、快樂的課堂。

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學校將以語文學科的研究為帶動,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為前提,落實新課程提出的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健康的發展,調整教學關係,構建學生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許多成績,為了進一步深化這一課題的研究,推廣研究的結果,延伸課題的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確定實驗年級和人員

4-6年級全部參與研究,1-3年級逐步滲透

本着有一定研究基礎、責任心強、有創造力等原則,在各年級、各學科重點確定以下研究人員:

語文:李文真、趙玲芳、趙瀅、吳敏瓊、鄭蓉、林水珍

四、研究的目標

1、研究個體教學特色,形成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2、建構有效教學策略,形成教學建議和常規;

3、建立課堂評價標準,引導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4、構建先進課堂文化,促進師生和諧健康發展;

本項研究在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氛圍。多數教師能夠正確把握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理論基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下面的近期目標:

1、讓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活動的最大熱情;

2、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奠定合作學習的基礎,形成學生互助學習的習慣和氛圍;

3、部分教師形成自己個性的自主互助教學模式,並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語文學科課型推廣與研究

1、推廣單元授課教學模式。“單元授課模式”的研究分為三個層次:

(1)“課型研究”,以一個單元為教學單位,自主確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型,一般用3-4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授課任務;

(2)“學案研究”,課堂學習形式的研究,就是確定學生採用什麼方法,如何掌握知識,並落實教學效率的研究;

(3)“反思研究”,對於一節課的反思,由過去對教師的語言和行為作重點反思,改為對學生參與程度、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立體式閲讀教學模式的研究。多數教師能夠接受在課堂上拓展學生的閲讀量,做到“以讀促教”。以前因為缺少讀書資料,“主題學習叢書”“語文拓展閲讀”等材料已經解決了研究的困難。

本學期,我們規定語文教師根據年級的不同,每篇課文至少拓展1-3篇閲讀材料,具體研究的內容可以借鑑“單元授課模式”的三個層次。

3、當堂矯正反饋。學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內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反饋,教師應該通過檢測,及時瞭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將正確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糾正學習行為。

4、小組劃分。為形成有效的合作小組,在編排小組的時候,一般本着優生、學困生互相搭配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也可採取兩人合作的有效做法。

教師在充分利用合作小組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學生形成比較和諧的合作習慣,以便於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互助學習。

六、研究的步驟

1、20xx年9月份—12月份為探索實施階段。

每位教師在學習、討論、探究的基礎上,明確研究的內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自主、互助、高效、學習型課堂教學的特點,並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學校實驗領導小組推門聽課檢查實驗落實情況。

2、從20xx年1月份—6月份開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學科特色使用階段。

每位教師都能自如地根據本學科的特色進行授課,並且取得很好的效益,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3、20xx年9月—12月份,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集思廣益。

在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屬於學生的自由空間加大,本階段就針對在課堂操作中生髮的影響教學效率的問題進行進行集體研究,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本階段中,學校將組織研究課、公開課、示範課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並且將從中選出部分優秀教師通過研討會、交流會等形式交流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及時釋疑答惑,推進課堂教學學科特色模式的順利行。

4、20xx年1月—5月份,研究展示階段。

學期結束前,教師們根據自己的實踐研究,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性教案,形成自己個性的教學模式。可以組織側重學案設計的評選活動。

5、20xx年6月,研究推廣階段。

在總結本學期的研究結果後,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下學期的大範圍推廣研究方案。

七、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本學期領導聽課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素養上,充分了解教師是否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是否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是否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究;

是否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是否給學生一個懸念,讓他自己去質疑;

是否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

是否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自)本站○(己去選擇;

是否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是否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發展。

通過聽課調查瞭解教師的具體研究情況。

通過對學生的諮詢瞭解調查教師的實際研究情況。

2、問卷法。教導處將進行學生問卷調查,瞭解教師實際的研究情況,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

3、交流法。通過教研組以及學校組織的集體研究交流,考察教師研究的具體程度。

4、測評法。充分利用一些活動,採用一些簡便、易於操作的現場測評方式,對課堂教學效率進行實際的考評。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國小語文“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最終要通過真實的課堂,展示研究的結果。

我們將保存學校組織的各種圍繞課堂開展的具體活動材料,如:教學案例;課堂實錄等。

課題實施方案 篇二

一、課題的提出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認識數學是從認數和計算開始的,它是學習數學的最基本能力,《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及參與社會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發現,學生在計算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我們重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相互合作,關注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以及實際計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説在計算教學這一塊花的力氣小了,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

國小階段是學生計算能力的最佳培養期,是培養學生認真、細緻、耐心、不畏艱難的優秀品質,踏實、求真的科學態度的關鍵時期。為此,我們確立了《如何在素質教育下培養國小生計算能力的研究》實驗課題,探索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根據我國《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其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異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越來越感覺到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下降,許多學校就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學生興趣的情境教學法;呵護學生的心理分層次作業佈置;讓學生充滿自信的競賽激勵法等等。縱觀世界各國,在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上,大都有較高要求,如英國雖然不贊成煩瑣筆算,但十分重視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日本在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增加數學教學時間進行“計算的反覆訓練”。

本課題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計算教學的經驗與理論,在國內外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我校學生計算能力的實際,進一步開展討論,力求構建符合我校教育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三、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計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逐步形成計算技能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每一個目標要求都沒有離開“算”,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保障其進行任何數學活動的基礎,是保證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學習數與計算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縱觀整個國小數學教學,其中計算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單看各冊的教材目錄就可以明瞭;並且在教學評價中,計算的比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單是一張數學試卷,從簡單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對此我們想通過此課題的實踐研究,克服計算教學的一些弊端,使我們的計算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課,做計算題。

四、完成課題研究可行性分析課題組長是我校完全國小校長,課題組成員有專職教研工作人員作理論及實施方案的過程指導;有業務校長和有豐富的教學及研究經驗的骨幹教師,為新課題的研究打好了必要的基礎。

五、課題界定

計算能力應指學生數學基本計算中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本課題旨在研究在新課程實施中,以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時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六、課題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1、課題預期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分析影響國小生計算能力的各種因素,認真研究提高國小生計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筆算能力,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實現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的有機結合,探究家庭作業的最優化模式,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紮實的基礎。

2、課題研究的內容

①、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②、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

③、探究家庭作業的最優化模式,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

七、本課題採用的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成員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材料進行學習、討論,並結合本校學生現有的計算情況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2、調查分析法。對實驗班學生計算情況的摸底測試、調查分析,瞭解各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為第二階段的課題研究提供依據。

3、經驗總結法。成員注重收集研究活動中的所有資料並進行整理,同時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八、完成課題實驗的保障條件

1、技術支持:邀請中心校教研室領導為課題的理論指導和具體指導。

在課題組的組織下,調動學校優秀教師進行實驗,保證實驗的實效性。

2、經費支持:我校領導一直以“科研興校”為理念,在教學科研方面一直給與極大支持。可以為本次實驗提供活動的經費和設備。並從各方面給與支持和幫助。

九、研究步驟

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確定課題,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學習有關理論,落實課題組分工。

調查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設計調查問卷,分別對學校各年級學生計算能力進行調查,全面瞭解學生計算水平

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實施研究方案,根據調查與分析結果,組織討論研究,提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若干策略,並進行實施嘗試。

總結推廣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全面收集調查分析、數據;撰寫課題研究報告;並撰寫論文,在學校推廣。

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篇三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幾年來,許多學校都將讀書活動放在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廣大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閲讀在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審視當前學生的閲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籲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麼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閲讀質量與閲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針對目前學生的閲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閲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並通過閲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閲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説過,一個人的閲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閲讀對於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意味着成長的伴侶,意味着心靈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園,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願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鋭,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閲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 引領孩子在閲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閲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閲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閲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閲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閲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鑑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麼”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閲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藉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於通過童書閲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與閲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採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閲讀的方式開展閲讀活動。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閲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閲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鑑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閲讀童書,以閲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篇四

一、課題提出

1、“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有效鏈接的研究”的提出首先是源於《語文課程標準》。

《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基於這一點,進行此課題研究有其可靠性和必要性。

2、新課標十分重視和強調了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即教師和學生要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育內容來源,組織語文實踐活動,創設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語文課程觀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現代語文教育發展和新世紀語文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於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3、從教學現狀看,語文課程正在逐步趨向於綜合性、生活化,但教學操作卻流於表面及形式。進行比較研究,意在探索尋求落實“大語文”的渠道,通過“寫作”構建起語文與其他學科、活動、生活的聯繫。

4、從教學對象來看,學生普遍對寫作不感興趣,寫作內容單一,常常是“巧婦卻難解無米之炊”。這種現象反映了當前作文教學過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我們進行課程資源與國小作文教學有效鏈接的研究,試圖從多個角度來優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靈性。

二、研究意義

1、利用課程資源進行國小作文教學研究首先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次源於我們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思考。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都能學語文。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務必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挖掘一切可開發和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春風得意,勃勃生機無限。

2、這是國小作文教學現狀的需要。從教學對象來看,學生虛假作文的現象還很嚴重,“造文”現象還較普遍,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還較弱。這種現象反映了當前作文教學過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脱節,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氣息。我們進行課程資源與國小作文教學有效鏈接的研究,試圖以習作為橋樑,溝通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知識、課外活動、社會生活的渠道,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觀察與思考、積累與表達的能力,豐富習作的內容、激發習作的興趣,從多個角度來優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靈性。

三、研究問題

(一)主要問題

1、解讀課程標準理念,把握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這一基本特點。

2、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尋求語文文本與其他學習資源鏈接的方法方式,有效訓練學生的觀察與思考,積累與運用的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3、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正確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關係,落實研究方向。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進行國小作文教學的研究。

(二)重點難點

一是如何通過課題實驗,使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達到有效鏈接;二是如何通過課題實驗,改進教師教學行為,提升校本教研的深度。

四、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深入、系統地解讀各種教育理論,本課題在申報立項之前請教育教學專家做宏觀的理論論證,在實施過程中就微觀問題請專家做過程性指導,中期請專家做初步鑑定,再次做論證,根據專家意見調整研究活動。

2、行動研究法:對參與研究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動態掌握實驗者的實際情況,將實驗情況做動態分析掌握第一手資料,並與實驗預設進行對比,不斷重新審視、調整研究方向。

3、文獻研究:收集國內外關於作文理論方面的文章、成果,瞭解研究的動向,做必要的分析、對比、借鑑和動態調整,保證課題研究的獨特性、超前性。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並進行案例反思。

五、學術價值

1、組織富有實效的課題研討活動,形成校本教研活動的良好氛圍。

2、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發展的大優勢。

六、預期效益

通過“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有效鏈接的研究”課題的開展,開放教材,拓寬學習渠道,創設綜合開放的學習環境,增加實踐活動機會,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樂學、善學,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基本知識和技巧,瞭解一些寫作途徑,豐富寫作的題材,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篇五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引導學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不斷提高課堂效益和教學質量,努力實現我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解決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2、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科研氛圍,提高教科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學科組或班主任隊伍建設。

3、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申報對象及要求

1、凡在20xx學年第二學期未申報校級小課題的教師及其它專業技術人員(實驗員、電教員、圖書管理員等),均需申報,每一課題組員不超過三人,未申報校級小課題的教師均不得申報區級以上課題。

2、建議以教研組或班級課任教師組為單位構建研究團隊,確定大課題,開展研究,各組員以學科組或班級課任教師組研究課題為核心,開展子課題(小課題)研究。

四、基本原則

1、小步子。因為是小課題,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們倡導“小題大做”,“小題”就是研究的問題要“小”:切入點小,範圍小,從小處着手,內容單一、具體,以此來逐一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進行基於真實情境的問題研究,把一些相關、相近的重要問題“串連”起來,將問題轉化為課題,遵循“問題,課題,學習,實踐,反思,總結”的研究程序。在研究中講究科學、探索規律、提升經驗。

2、低台階。是指課題的難度要低,通過個人的力量和研究組的協作能夠解決。

3、快節奏。由於課題小,問題具體,我們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問題,促進教育行為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4、求實效。問題要實,措施要實,效果要實。在研究中,要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研究管理、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特別是要突出課堂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堅持課題到課堂教學中去選,研究到課堂教學中去做,答案到課堂教學中去找,成果到課堂教學中去用。

五、實施流程

1、選題。填寫《灣龍中學小課題研究申報表》(附件1)。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閲、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該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最長不超過一個學年。

2、申報立項。申報對象在10月15號之前提交《灣龍中學小課題研究申報表》紙質稿一式兩份及電子稿(以“學科+姓名+課題名稱”命名發送到指定網頁,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學校組織力量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不合格的,須重新選題、申報,直至完成立項。

3、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申報時制訂的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育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課程研發與教師發展中心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分階段進行檢查進行情況。

4、結題(中期小結)。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小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鑑定彙報會(週期屬於一學年的,要開展中期成果鑑定彙報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以論文形式)和相關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課題的論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過程性材料)。結題程序為:

(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課程研發教師發展中心;

(3)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5、成果鑑定與推介。結題後,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課題實施方案 篇六

一、課題名稱

國小語文“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在學生與教師形成的學習共同體中,建立起自主建構、自我探索、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督的學習策略,通過 “生生互助”“師生互助”的學習形式,實現共同發展的高效、快樂的課堂。

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學校將以語文學科的研究為帶動,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為前提,落實新課程提出的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健康的發展,調整教學關係,構建學生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許多成績,為了進一步深化這一課題的研究,推廣研究的結果,延伸課題的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確定實驗年級和人員

4-6年級全部參與研究,1-3年級逐步滲透

本着有一定研究基礎、責任心強、有創造力等原則,在各年級、各學科重點確定以下研究人員:

語文:李文真、趙玲芳、趙瀅、吳敏瓊、鄭蓉、林水珍

四、研究的目標

1、研究個體教學特色,形成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2、建構有效教學策略,形成教學建議和常規

3、建立課堂評價標準,引導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4、構建先進課堂文化,促進師生和諧健康發展

本項研究在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氛圍。多數教師能夠正確把握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理論基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下面的近期目標:

1、讓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活動的最大熱情;

2、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奠定合作學習的基礎,形成學生互助學習的習慣和氛圍;

3、部分教師形成自己個性的自主互助教學模式,並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語文學科課型推廣與研究

1、推廣單元授課教學模式。“單元授課模式”的研究分為三個層次:

(1)“課型研究 ”,以一個單元為教學單位,自主確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型,一般用3-4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授課任務;

(2)“學案研究”,課堂學習形式的研究,就是確定學生採用什麼方法,如何掌握知識,並落實教學效率的研究;

(3)“反思研究”,對於一節課的反思,由過去對教師的語言和行為作重點反思,改為對學生參與程度、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立體式閲讀教學模式的研究。多數教師能夠接受在課堂上拓展學生的閲讀量,做到“以讀促教”。以前因為缺少讀書資料,“主題學習叢書”“語文拓展閲讀”等材料已經解決了研究的困難。

本學期,我們規定語文教師根據年級的不同,每篇課文至少拓展1-3篇閲讀材料,具體研究的內容可以借鑑“單元授課模式”的三個層次。

3、當堂矯正反饋。學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內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反饋,教師應該通過檢測,及時瞭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將正確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糾正學習行為。

4、小組劃分。為形成有效的合作小組,在編排小組的時候,一般本着優生、學困生互相搭配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也可採取兩人合作的有效做法。

教師在充分利用合作小組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學生形成比較和諧的合作習慣,以便於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互助學習。

六、研究的步驟

1、20xx年9月份—12月份為探索實施階段。

每位教師在學習、討論、探究的基礎上,明確研究的內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自主、互助、高效、學習型課堂教學的特點,並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學校實驗領導小組推門聽課檢查實驗落實情況。

2、從20xx年1月份—6月份開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學科特色使用階段。

每位教師都能自如地根據本學科的特色進行授課,並且取得很好的效益,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3、20xx年9月—12月份,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集思廣益。

在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屬於學生的自由空間加大,本階段就針對在課堂操作中生髮的影響教學效率的問題進行進行集體研究,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本階段中,學校將組織研究課、公開課、示範課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並且將從中選出部分優秀教師通過研討會、交流會等形式交流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及時釋疑答惑,推進課堂教學學科特色模式的順利行。

4、20xx年1月—5月份,研究展示階段。

學期結束前,教師們根據自己的實踐研究,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性教案,形成自己個性的教學模式。可以組織側重學案設計的評選活動。

5、20xx年6月,研究推廣階段。

在總結本學期的研究結果後,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下學期的大範圍推廣研究方案。

七、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本學期領導聽課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素養上,充分了解教師是否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是否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是否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究;

是否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是否給學生一個懸念,讓他自己去質疑;

是否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

是否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是否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是否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發展。

通過聽課調查瞭解教師的具體研究情況。

通過對學生的諮詢瞭解調查教師的實際研究情況。

2、問卷法。教導處將進行學生問卷調查,瞭解教師實際的研究情況,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

3、交流法。通過教研組以及學校組織的集體研究交流,考察教師研究的具體程度。

4、測評法。充分利用一些活動,採用一些簡便、易於操作的現場測評方式,對課堂教學效率進行實際的考評。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國小語文 “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最終要通過真實的課堂,展示研究的結果。

我們將保存學校組織的各種圍繞課堂開展的具體活動材料,如:教學案例;課堂實錄等。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七

一、課題的提出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新課標倡導課堂教學不但要關注知識的傳授,而且要學生學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體驗。因此,我們期望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倡導一種學生積極、主動、熱情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課前準備、課堂交流、課後拓展。

2、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通過上階段試行課堂發展性語言評價的實驗,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此,在這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拓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會學。

3、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要改變課程內容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我校學生知識面窄,見識少,因此制定五個“W”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課題研究內容

課程目標決定課題研究內容。我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辦校水平、師資力量、學生實際能力,確立了學校總課題《新課程理念下鄉村國小五個“W”教學模式研究》,這五個“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學什麼)

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

理解所學的知識

正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Know-why

(為什麼要學)

從個人生活實際感受知識的重要性

提出所學知識有關含義與什麼相關的推測

已有知識經驗的推測引起爭議

Know-how

(怎樣學)

從各種信息中篩選有用信息

從知識的意義出發尋求運用知識、經驗與新知的關係

對怎樣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評價與選擇

Know-who

(與誰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篩選-獲取),生生合作、師生交流

Know-where

(何處蒐集,用在何處)

蒐集信息的途徑與方法(實踐調查、電話、網絡),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的交流。

整個學習內容具體可以這樣操作:課前師生共同制定目標--師生分別蒐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課堂師生交流--課堂生生討論--課後佈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圍繞學校課題研究目標,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分別申報和實施子課題(見下表)。學校總課題的研究成果應建立在各學科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學科課題負責人

學校課題新課程理念下鄉村國小五個“W”教學模式研究朱世文

數學科整合農村教學資源,使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實踐研究黎素清

語文科勤積累促寫作譚炳森

英語科國小英語雙自主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李桂源

科學科農村國小科學探究活動教學策略的研究吳小勇

三、課題研究目的

運用此模式,進行課前準備,課中體現,課後拓展。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解決此模式相關的五個“W”,使課堂教學緊密地聯繫生活實際,知識源於生活,當然更要用於生活。因此,該模式的確立就是為了使教師與學生建立愛教樂學、和諧民主、互動發展的師生關係,並且創設一種多參與、多蒐集、多交流、多探討的樂學課堂情境。

四、課題重點解決的問題

1、這個教學模式改變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該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勢的影響,不受傳統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和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將教師的教讓位於學生的學與師生的互教互學,如何學,學到何種程度不以教師意志而定,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這個教學模式建立,改變部分教師“教教材”的現狀,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完美結合,使學生準備於課外,得法於課內,受益於終身。

3、課題方案中提出的問題就是解決執行新課程中教學目標把握的兩種偏差:

(1)只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過程。

(2)只重視課堂形式,而忽視對知識的傳授。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與原則

以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施全程,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並以文獻研究法收集資料,補充完善。

1、全體發展的原則。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每一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把學生看作學習活動的主人,讓他們經歷知識的探求過程,創造自我發展、互相交流、評價的機會,着眼於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能力培養的原則。本課題研究以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在活潑有序的學習活動中自主質疑、樂於評價、勇於創新,實現“讓知識走進生活,讓能力在實踐中提高”的目標。

3、師生互動和諧的原則。教學雙方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教師要善於進行角色的轉變,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個性張揚的促進者出現在課堂上。

4、個性原則。針對學生認知規律、年齡特點、語感基礎、地區特性、學習環境的現實,適當調整課題的寬度和縱深度,以便更本質地進行課題研究。以實驗班及其人員為典型例子,分階段,有重點地設計和實施課題研究內容,收集具體材料,包括課堂實施方法、步驟,整理分析個案,積極探索不斷改進不足,形成自己理論。

六、研究階段步驟

課題研究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為宣傳發動階段。在理論學習、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形成共識、明確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課題研究工作小組,確定課題內容,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請專家進行可行性審定,並向上級科研部門申報課題立項。

2、實施研究階段: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為實施階段。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組織校本培訓活動,提高教師課題研究意識和有關理論。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五個“W”教學模式學習體系方案,學習計劃,促進全員參與。開設試點班,選擇實驗教師,以“五個W”教學新模式為主題組織校本教研活動,在校內進行教學經驗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學質量的提高。每週課題組成員進行交流、彙報,對每一階段的實施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並以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為主要手段,進行過程心得體會及小結。以此構建五個“W”教學模式體系,促進學生敢於交流,樂於自學,善於學習五個“W”教學新模式的形成。

3、總結階段: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為總結推廣階段。這階段主要是整理各學科子課題研究成果和各類活動記錄情況,召開結題會議,分層結題,完成總課題研究報告,整理優秀研究成果,並推廣應用。

七、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學校把課題研究作為“科研促教研,科研興校”學校特色辦校的發展目標。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科研工作領導小組,學校的全體行政人員均為課題小組成員,學校的總課題由主抓教育教學工作的副校長負責落實。分管學科教學的行政領導分別擔任學科子課題負責人,做到領導重視、全局規劃、統一指揮、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人力資源配置合理。我們選擇的課題小組成員,從年齡上看,青壯年與青年的結合;從教科研業務水平上看,是經驗型與探索、創造型的結合。

3、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將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個人教研成果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晉升職稱等結合起來,從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響力設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經費保障。學校從學校的經費撥出一定的科研經費,專門保障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的開展。

八、預期成果和完成時間

預期成果:撰寫有關課題的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教學案例與反思、優秀教學設計等,各個學科並形成具有本科特點的五個“W”教學模式。

預期完成時間:2008年3月。

九、最終成果及其應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能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能自主地蒐集知識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一批年青的教學骨幹教師,特別是提高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將試點班教師的優秀課例製成VCD,進行交流,推廣優秀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