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人生大事簡介【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1W

電影人生大事簡介【精彩多篇】

電影人生大事簡介 篇一

故事情節並沒有太多亮點,被女友劈腿分手、三天要掙三十萬、養女突然丟失、父親的離世,這種常見的壓力情景或者悲慘情景似乎存在於很多電影的主角人設當中,所以很多情節出現的時候並沒有感到驚訝。但正是這常見的俗套情節放到這部電影裏,反而讓你知道該發生什麼的同時仍隨着人物情緒在波動起伏,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

好的電影是能讓人與之共情的,這部片子有兩個點讓我產生了共情:

一是告訴小文外婆去世真相的那個片段。

“你外婆送火葬場去了,被燒了,變成煙了,飄到天上去了,不見了,消失了,你以後再也看不到她了!”看到這一幕的一瞬間就哭了,一方面是共情到了孩子身上,似乎能感受到她得知再也見不到外婆時的那種悲痛,讓一個小孩面對親人離世的這個殘酷真相未免太殘忍,但又覺得似乎告訴她這個事實比欺騙她是要好一些的,因為這個事實早晚是要面對的;另一方面聯想到了自己身上,自己早晚有一天也要面臨親人的離去,一想到這個就開始止不住得流淚,然後就覺得要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二是小文丟了之後找到三哥家的那個畫面。

這個劇情顯然是可以預見的,但當台詞“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家住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不會丟”出來的時候還是一秒破防了,父女在相愛相殺中建立的深厚情感、兩個童年“不幸”的人的相互治癒、生命與生命在一次次經歷中建立的鏈接,讓人感動不已。

除了這些,還有電影裏的武漢方言、婚慶店與壽衣店相鄰的巧妙設置、莫三妹與父親之間的和解、將父親骨灰變成煙花點上天交作業的驚喜、莫三妹與前女友及情敵之間的和解,這些情節和藝術手法也讓人印象深刻。

總之,是一部讓人看完能夠共情到的電影,我想一部電影能做到這一點已經足夠好了。

電影人生大事簡介 篇二

印象中,這應該是國內首部這麼直面死亡話題的電影。電影的開始就有人死了,不像國外大片那種精彩打鬥場面之後的英雄般的死亡,而是在市井街巷普通的一個午後,小文的外婆就這麼“一睡不醒”,死亡就是來得這麼突然,這麼平常,這麼不經意!

小文是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她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外婆怎麼也叫不醒,一臉懵,只能抱着她的小老虎呆坐在那裏。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我爺爺去世了,我回去後一進院子,看着院子裏的景象就是一臉懵,整個過程我就感覺我是“上帝視角”,看着一切的發生,卻只能選擇看着。

緊接着,男主登場,朱子龍扮演的莫三妹,對他來説這只是日常工作,他根本沒覺得小文的外婆去世和他有什麼關係,他忙着聯繫女朋友,當搭檔叫他進來的時候,他從車裏到屋裏短短的距離,導演就把一個放蕩不羈、無所畏懼的浪蕩青年刻畫的栩栩如生!

小文和“三哥”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整個故事就是圍繞小文和三哥展開的。那麼他們倆到底什麼關係呢?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小文是三哥的內在小孩原型。小文的形象是一個“哪吒”的形象,之前非常火爆的國產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刻畫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青少年。小文雖然只有六七歲,但是她堅持自我(自己找到“上天堂”找外婆),敢於反抗(關鍵時刻就“咬人”),活脱脱的“小魔童”!三哥呢,從他女朋友和他分手的理由,從他老父親見了就要打他的相處模式,從他的過往歷史,可以看出來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叛逆青年,他雖然快三十的人了,但是他的心理年齡基本和小文是一樣的。

故事沒有交代三哥的母親,由三哥陰差陽錯不得不陪伴小文面對失去外婆的事情,到最後三哥看着小文看天上的星星思念外婆自己也不由落淚的情節,可以推斷,三哥也在哀悼自己的母親的離去。也許從他母親離開他,壓抑了自己的悲傷之後,他就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當他流下那滴眼淚,共情了小文對外婆的哀悼也就哀悼了自己的童年失去母親的悲傷,從此他整合了自己的母性特質,開始無微不至的照顧小文。

電影中缺失的母親、姐姐、前女友,小文和小文的媽媽都可以看作是莫三妹的阿尼瑪。非常有意思的是男主的大名叫“莫三妹”。所以這部電影也可以看作是男主整合自己阿尼瑪的一個過程。榮格分析心理學裏,男性的女性人格叫做阿尼瑪,女性的男性人格叫阿尼姆斯。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生完整的,但是我們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處於我們的無意識,所以我們和外界的男性女性互動的過程就是在不斷意識自己的另一部分人格的過程。

很顯然,莫三妹的阿尼瑪非常難纏,片中多次出現“孫悟空”的形象和片段。“孫悟空”的形象可以看作男主的“trickster”原型,也就是愚者原型。小文也拿着一根“金箍棒”,也有對應。多變、挑戰各種規則、欺騙、重情、戰鬥都是這個原型體現出來的正面以及負面特質。莫三妹身上有姐姐的犧牲和照顧,有前女友的敢愛敢恨,有小文媽媽的離經叛世,更有小文的重情和敢於擔當和敢於鬥爭。他對自己名字的不認可也代表他不認可自己的阿尼瑪,這麼多面的阿尼瑪也是真不容易整合啊!

電影中也有莫三妹的男性氣質的成長,這個主要通過和父親的關係來表現的。從父親一出場,雖然要給男主“上天堂”的房本,但是提了一堆要求,可以看出父親還不是很認可這個兒子,但是父親已經老了,要把這個“不成器”的“劣子”培養出來接班,也是十分“頭大”和着急。父親的不放心,不信任讓莫三妹更加“叛逆”,這一衝突一度達到了極端,體現在男主在門口挑戰老爺子被姐姐打了一個耳光。得到父親的認可是我們所有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要面對的人生功課。父親總是那麼苛刻的用審視的眼光看着自己已經覺得很努力的你,一個來訪者坐在諮詢室,流着眼淚哽咽着説:“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父親能高興點”,父親的期待是我們多少人都爬不過去的“玻璃山”!但是作為晚輩,我們能做的只是是“順”,因為我們不知道歷史,家族的歷史和傳承是多少代人積累的,我們要尊重歷史,尊重傳承,尊重系統。當莫三妹在父親的指導下完成一個不√本站★√可能完成的艱鉅的專業任務之後,他和父親和解了,他不再那麼對抗,虛心瞭解了“二哥”的歷史,接受了自己的使命,不再猶豫,堅定的繼續經營“上天堂”,這個時候父親也安心離去了,他會在“天堂”護佑莫三妹!

死亡的話題一直是我們文化中不去正面面對的,但是死亡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尤其這幾年疫情,各種天災人禍,死亡恐懼浮出我們的集體無意識。我經常説,恐懼是個紙老虎。與其焦慮不如正面去直視它,超越它,人固有一死,面對之後我們才能更好的活在當下,珍惜現在!(推薦讀物:《直視驕陽》、《西藏生死書》)主人公莫三妹不斷的要去面對自己不願意面對的事,最後竟然還要給自己的情敵“拼屍”(這個編劇也真是沒誰了),不過誰還不經歷一些讓自己“噁心”的事呢?打不死我的終將讓我更強大,“噁心”完,“吐”完,老子還是一條好漢,甚至更強大!

《人生大事》以主人公莫三妹的成長為主線,探討死亡話題,非常勇敢,具有開創性,符合朱一龍日月白羊的氣質,為我們日月白羊點贊!

電影人生大事簡介 篇三

打我懂事以來,似乎國人對於“死”這個字諱莫如深,“向死而生”,只有瞭解到死的要義,才不會令生者的“赴死”之行充滿恐懼,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天,都是在無限的接近那最後的一刻。從這個層面上看,有關死亡的話題,如果能坦誠相對,其實是有治癒能量的。有些事情,不提起,不直面,並不代表不會發生,這部影片確實是一個讓我重新審視生命的契機。

生,確實是一件充滿生機與希望的事情。想起我第一次接生豬寶寶的經歷,充滿羊水的小豬崽產在地上,看着它一動不動的,我甚至不敢去碰它,耳朵抽動一下,晃頭晃腦地就站了起來,我顧不上帶手套,手抓小傢伙起來就是擦乾淨身上的污物,拿起剪刀,把臍帶剪斷放進保温燈下保暖,一個…兩個…三個…六個…九個…,保温燈下豬寶寶們發出咕咕的叫聲,好不熱鬧。我覺得驚奇又覺得興奮,最後等母豬把胎衣產出,接生就完畢了。然後又一個個地把豬崽們放到已經側躺的母豬旁邊餵乳。手抓的時候,豬崽們的身體是熱乎乎的紅撲撲的,已經十分好動了,我突然覺得十分親近,甚至覺得他們很可愛。我理解了為什麼赫拉突然會對吮吸了自己乳汁的赫拉克勒斯温柔親切。兔寶寶的出生我也同樣如此見證經歷過,小生命出生,帶來的温情讓我對生命充滿了嚮往。想起以前偶遇一個瘦骨嶙峋的流浪母狗帶着幾個狗寶寶渾身濕漉漉的在路上尋覓食物,我是十分有狗緣的人,一般帶着孩子的母狗會充滿警惕性,但我靠近還是很温馴的,我把他們引回家門口,拿着紙盒箱子做了一個簡易版的狗屋,鋪上衣服攤子就成了他們的窩,以前養金毛剩的狗糧,我和着肉湯與米飯餵給母狗,狗崽子們也過來分一杯羹,吃着吧唧吧唧的聲音,和甩起來的小尾巴,看着春風拂面,吃完狗崽子們有窩在媽媽周邊吃乳汁,幾天下來,他們一家看到我就往小腿上蹭舔,我也沒有躲,生命的反饋治癒人心。

死,這個字眼更是避諱不及了。特別是老年人,去到醫院檢查,身體都是不由自住緊張的,可能他們對生離死別,也是活明白了。去年爺爺住院的時候,因為長時間不活動,腿水腫了,我牽着他出去散步,好像這個老頭自由閒雲野鶴慣了,無憂無慮的與世無爭,爺爺十分的平靜,慢條斯理地逛,懂事以來這個老頭就是孩童般的守門員,家裏大大小小的雜事有爺爺在,總是覺得心安甚至也覺得理得,這也是中國式親情的共點。我第一次這麼攙扶着爺爺,斜陽下,佝僂的背影拉的很長,那條手臂佈滿了褶皺,皮膚鬆垮垮的,看着花白的頭髮,哇,覺得爺爺好老了,他那條手臂巧的很,蒼勁有力地拉扯了兩代人,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心頭一酸楚,我拿起了手機錄下了一個視頻。不同時期面對同樣的事表現也不一樣吧,19年我被毒蟲叮咬休克送去急救,面對死亡的感官感受我略顯平靜,雖然想起病危通知書還是一陣後怕,可能也是年輕力壯,我恢復意識的時候就比較鎮定,心裏一個聲音就是我肯定不會就這麼掛了,帶着幾分自命不凡,不會草草落幕的意味。但是老年人就不會有這種心勁,人活着也就有一團火,我這團火旺盛,老年人的歷經世事,細胞凋亡,面對病痛也有心無力。陪護外公的時候,老人幾個月前還是精明強幹的強人,哇,外公還真是無所不能的超人,我自歎不如的全能,與癌症抗爭下來,每天的生命力在減退,營養供給吸收不足,眼窩深了,神采淡了,慢慢的骨瘦如柴,給他洗澡的時候,擦拭的寸寸肌膚,一是消亡速度之快的無奈,而是深知時日無多的感傷。我也明白外公也清楚自己的大限將至,我在想,他知道自己就要離別了會想些什麼,肯定不是我毒蟲蜇咬時那般的簡單,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帶來了兒孫滿堂,帶不走世俗牽掛。

廣東客家的風俗,大限將至,我們這邊會講究接地氣,把老人放置在草蓆上躺平,草蓆下隔着地板鋪着草,所謂接地氣。大限將至的人已經沒有生命力,身體冰冷,我在想,這輩子就是個輪迴吧,從點到線,在從線返回到點,理解了為什麼人越老越想回家。一開始覺得人活一輩子苦難再多,臨走了還要遭受這些病痛的折磨,實在憐憫,意外離開會不會比老死更體面更舒服呢?但是看着孝子滿堂我也就清楚了,人啊,有着牽掛,塵緣便未了,順其自然,盡人事知天命,再安天命便是人生標準的答卷,老死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我性格桀驁不馴也不喜歡繁文縟節,某些傳統我心裏是不贊成的,讀書叛逆期覺得是這些傳統是思想刻板固封,無營養的勞民傷財,我也驚訝的發現,某些人生病了不去看醫生去詢拜仙姑,並不是走投無路而是風氣傳承。同樣的,人生大事預告片吸引我的就是他的殯葬題材,關於人走後,後事的問題,我是有爭議的,火化or土葬?簡約嗎,簡約旁人説閒話不孝順,大氣嗎,一場白事據我瞭解,價格不菲,加上墓地問題,除非家底豐厚,普通家庭有兒有女青春正當年,一人離世就是幾個家庭的事兒了,不排除爭端非議,充胖子走過場,光腳丫子吃素守着發臭腐爛的屍體盡孝守靈,膽大者,實在受不了啦,就周邊撒點白醋消味。人都安然離世了,一場白事還挑起家庭爭端,或許這個只是大概率吧,但是市井地方,勞民傷財是百分百的。説來也滑稽,白事團隊,一談就是直入實在的毛澤東主題,話語中也是套話,團隊中負責哭喪的三秒鐘可以哭出來,聲淚俱下,此起彼伏帶着節奏,説吃飯了馬上回復平常狀態談笑風生,死者為大,打着名義貪小便宜,也對,服務行業嘛。存在即合理,後事後事,就是做事給後面的人看的,雖然沒什麼太大的意義,但出來社會後,例行公事做了多少沒有意義的過場事兒了,人活一張臉,也圖一個名分名聲,給未亡人一個念想,體面就好。人沒有念想沒有期盼,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傳統就是傳下來的,雖然無意義,但是某些層面上,給予了尊重,平和了精神層面的失調。我看着叔伯輩扶靈抬着棺材從我眼前消失,我也按照習俗,點了一封鞭炮,燒了一團火,誠心跪拜作揖,老人一路走好,我也是一個種星星的人……

電影中莫老伯想要不一樣的葬禮,説到骨灰揚在天上,我當即反應會不會……,老三抱着骨灰狂奔,如我期待的點燃了煙花,把自家老頭的骨灰絢爛地揚向天空,光彩奪目,淚流滿面,人是多麼平凡,平凡到你消失了也沒什麼浪花,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

這確實是老伯最體面最滿意的後事。再燙的水總會涼,再愛的人也會離開 ,來日方長趕不上變化,轉身人走茶涼,少年春風得意馬蹄疾,不信人間有別離,我們已經和很多人見完最後一面了……

我走出電影院,外面已經是風雨交加,大風捲夾着雨打在臉上,我想起16年台風沙莉嘉登陸時,我也頂着風雨跑出去海濱公園吃燒雞的事兒,莫名地分泌內啡肽。我抽出一根煙,點燃,抬頭看看天空,下雨天沒有星星撒,我低下頭長長地吐了一口煙霧,一陣風捲了起來,我也跟着大喝一聲,暢快。近期想做的事努力了,沒做成功,想見的人主動了,當晚沒見着。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會者定離,一期一祈,年輕真好。<

電影人生大事簡介 篇四

今天睡的昏昏沉沉,晚上摸去電影院看了場電影《人生大事》,難得的不做作的電影,笑的前俯後仰,又哭得稀里嘩啦,順便還被朱一龍圈粉了。

“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孟子·離婁下》

我想,這可能是電影名的由來,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裏,只有死亡才是大事。

電影裏幾乎把人生所有的雞零狗碎都揉到了一起,單獨攤上每一件事,可能的都覺得是 “大事”,比如:

準備結婚的你,對象跟別人跑了;

童年的你唯一真正的親人去世了;

新婚不久的另一半在車禍中面目全非;

好不容易剛剛開始理解年邁的父親,他又去世了 …… ……

但把這些放在一起,你可能會發現,那些你以為過不去的坎兒,和下一個坎兒相比,根本都不是坎兒。

02

電影的最後,男主(三哥)的父親也去世了,三哥沒有把父親埋到土裏,而是綁在炮竹上,放上天絢爛了一把。

看着這個煙花,每個觀眾當下心裏的破爛事兒,也在電影院裏被炸開了。

週五的時候,有個年輕同學找我聊天,大抵內容就是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又有一堆擔憂等一系列「職場新人常見問題」。他説了很久,而我只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工作的驅動力,是源於想要得到的熱愛,還是源於害怕失去的恐懼?

03

非常讓我動容的是男主(三哥)和小女孩(小文)的相遇,令我想起另一部電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尋常家庭關係中得不到情感依託的兩人,在命運恰當的時間線上相遇了,成為了彼此生命中最温暖的存在。

即使當親生母親出現,女孩還是選擇了收養她的三哥,而非血緣關係的至親。生命本身不是紐帶,“被認可的愛” 才是。

那些在尋常日子裏不被愛的人,在被偶爾善待時,體會到的感激與温暖也會倍於常人。—— 大概只有有過同樣經歷的人,才能對這句話認同至深。

電影結束後,我走路回家,在剛下過小雨的路上走着,還在回味三哥和小文的奇妙組合,他倆像什麼呢?

像貧窮農夫荒蕪的院子裏,下午剛鋪滿了雪,晚上的月光又將將好照到了那裏,非常奢侈的美好。

像一張白白淨淨的宣紙,鑲了金邊,還有碎閃閃的金箔,卻被寫上了醜拙的毛筆字,紙不美了,可字也沒那麼醜了。

像月亮很明亮的晚上,山野的路邊遇見敞篷大車,可卻是用黃牛牽着的,很洋氣又很土味。

像沒有牙齒的老太婆,坐在門沿上吃着梅子,捂嘴做出年輕姑娘般很酸的樣子,又醜又可愛,還忍不住讓人多看幾眼。

它們都太不相配了,卻又都太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