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多篇有關山西喬家大院的導遊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多篇有關山西喬家大院的導遊詞

5篇有關山西喬家大院的導遊詞範文(一)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羣體,從高空俯視院落佈局,很似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佔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餘,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讚美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蔘觀後感慨地説:“皇家有故宮,民宅着喬家。”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牆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於巡更護院。縱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裏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佈局嚴謹,建築考究,規範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 140餘個煙囱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台樓閣,雕樑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院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後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最儼經手;最後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後,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後建成現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後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築順序。

清乾隆年間,現喬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喬家堡村的大街與小巷交叉的十字口。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後,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構,有窗櫺而無門户,在室內築樓梯上樓。特點是牆壁厚,窗户小,堅實牢固,為裏五外三院。主樓的東面是原先的宅院,也進行了翻修,作為偏院。還把偏院中的二進門改建為書塾,這是喬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傳説偏院外原來有個五道祠,祠前有兩株槐樹,長的奇離古怪,人們稱為“神樹”。喬家取得這塊地皮的使用權後,原打算移廟不移樹。後來喬全美在夜間做了一夢,夢見金甲神告他説:“樹移活,祠移富,若要兩相宜,祠樹一齊移。往東四五步,便是樹活處。如果移祠不移樹,樹死人不富……。”沒有多久,此樹便奄奄一息。喬全美恐怕得罪了神靈,便照夢中指示的地方,把樹移了過去,樹真的復活了,而且枝葉繁茂如初。這好象是“真神顯靈”,真有其神,於是又在側院前修了個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時主院與側院間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銜靈芝的鹿等。土地祠額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四時如意”。祠壁上還有梧桐和松樹,六對鹿雙雙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順”。

喬致庸當家後,為光大門庭,繼續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裏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櫺門,門樓的卡口是南極星騎鹿和百子圖木雕。上有陽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磚雕扶欄,正中為葡萄百子圖,往東是奎龍和喜鵲兒登海;西面為鷺絲戲蓮花和麻雀戲菊花,最上面為木雕,刻有奎龍博古圖。站在陽台上可觀全院。由於兩樓院隔小巷並列,且南北樓翹起,故叫做“雙元寶”式。

明樓竣工後,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築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鬥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於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後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穩,喬家的景儀、景儼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危,費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銀兩,買下了當時街巷的佔用權。喬家取得佔用權後,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院;東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門;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兩樓院外又擴建成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跨院間有柵欄通過,並以拱形大門頂為過橋,把南北院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城堡式的建築羣。

民國初年,喬家人口增多,住房顯得不足,因而又購買地皮,向西擴張延伸。民國十年後,喬映霞、喬映奎又在緊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東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裝飾,朱光效果也很好,顯然在式樣上有了改觀。就是院內迎門掩壁雕刻也十分細緻。與此同時,西北院也由喬映霞設計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連同原來的灶房,改建為客廳。還在客廳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廁”,增添了異國風情。

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為喬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分家後,喬健打算建內花園,從太谷縣一個破落大户家買回了全套假山。正待興建時,“七七事變”爆發,日軍侵華,工程停止。日軍侵佔時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處,只留部分家人看護。延續至今,喬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喬家大院大門座西向東,為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掛着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琅環”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並鑲嵌着銅底板對聯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字裏行間透露着喬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喬在中堂經過連續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後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

5篇有關山西喬家大院的導遊詞範文(二)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原50公里,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一日遊格局。

喬家大院是祁縣喬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堂名。

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又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及民國初年多次增修,時間雖跨越了兩個世紀,卻保持了建築風格的渾然天成。喬家大院佔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個小院共313間房屋組成。從高處俯瞰,整體為雙喜字型佈局,城堡式建築。四周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水靡磚牆內,院與院相銜,屋與屋相接,鱗次櫛比的懸山頂、歇山頂、硬山頂、捲棚頂及平面頂上,都有通道與堞牆相連。

全院以一條平直甬道將6幢大院分隔兩旁,院中有院,院內有園。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其門窗、橡檐、階石、欄杆等,無不造型精巧,匠心獨具。院內磚雕,俯仰可觀,脊雕、壁雕、屏雕、欄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鳥獸、琴棋書畫為題材,各具風采。

5篇有關山西喬家大院的導遊詞範文(三)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羣體,從高空俯視院落佈局,很似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佔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餘,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讚美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蔘觀後感慨地説:“皇家有故宮,民宅着喬家。”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牆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於巡更護院。縱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裏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佈局嚴謹,建築考究,規範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 140餘個煙囱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台樓閣,雕樑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院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後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最儼經手;最後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後,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後建成現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後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築順序。

清乾隆年間,現喬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喬家堡村的大街與小巷交叉的十字口。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後,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構,有窗櫺而無門户,在室內築樓梯上樓。特點是牆壁厚,窗户小,堅實牢固,為裏五外三院。主樓的東面是原先的宅院,也進行了翻修,作為偏院。還把偏院中的二進門改建為書塾,這是喬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傳説偏院外原來有個五道祠,祠前有兩株槐樹,長的奇離古怪,人們稱為“神樹”。喬家取得這塊地皮的使用權後,原打算移廟不移樹。後來喬全美在夜間做了一夢,夢見金甲神告他説:“樹移活,祠移富,若要兩相宜,祠樹一齊移。往東四五步,便是樹活處。如果移祠不移樹,樹死人不富……。”沒有多久,此樹便奄奄一息。喬全美恐怕得罪了神靈,便照夢中指示的地方,把樹移了過去,樹真的復活了,而且枝葉繁茂如初。這好象是“真神顯靈”,真有其神,於是又在側院前修了個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時主院與側院間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銜靈芝的鹿等。土地祠額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四時如意”。祠壁上還有梧桐和松樹,六對鹿雙雙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順”。

喬致庸當家後,為光大門庭,繼續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裏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櫺門,門樓的卡口是南極星騎鹿和百子圖木雕。上有陽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磚雕扶欄,正中為葡萄百子圖,往東是奎龍和喜鵲兒登海;西面為鷺絲戲蓮花和麻雀戲菊花,最上面為木雕,刻有奎龍博古圖。站在陽台上可觀全院。由於兩樓院隔小巷並列,且南北樓翹起,故叫做“雙元寶”式。

明樓竣工後,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築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鬥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於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後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穩,喬家的景儀、景儼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危,費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銀兩,買下了當時街巷的佔用權。喬家取得佔用權後,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院;東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門;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兩樓院外又擴建成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跨院間有柵欄通過,並以拱形大門頂為過橋,把南北院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城堡式的建築羣。

民國初年,喬家人口增多,住房顯得不足,因而又購買地皮,向西擴張延伸。民國十年後,喬映霞、喬映奎又在緊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東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裝飾,朱光效果也很好,顯然在式樣上有了改觀。就是院內迎門掩壁雕刻也十分細緻。與此同時,西北院也由喬映霞設計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連同原來的灶房,改建為客廳。還在客廳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廁”,增添了異國風情。

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為喬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分家後,喬健打算建內花園,從太谷縣一個破落大户家買回了全套假山。正待興建時,“七七事變”爆發,日軍侵華,工程停止。日軍侵佔時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處,只留部分家人看護。延續至今,喬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喬家大院大門座西向東,為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掛着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琅環”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並鑲嵌着銅底板對聯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字裏行間透露着喬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喬在中堂經過連續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後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

大門頂端正中嵌青石—塊,上書“古風”。雄健的筆力同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質樸生活作風的本意,相得益彰,耐人尋味。大門對面的掩壁上,刻有磚雕“百壽圖”,一字一個樣,字字有風采。掩壁兩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題贈的一付意味深長的篆體楹聯:“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楹額是“履和”。這同作為鉅商大賈的喬家所秉承的和為貴的中庸之道是很相宜的。進入大門,走完那長長的甬道,西盡頭處是雕龍畫棟的喬氏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祠堂裝點得十分講究,三級台階,廟宇結構,以獅子頭柱,漢白玉石雕,壽字扶欄,通天櫺門木雕夾扇。出檐以四條柱子承頂,兩明兩暗。柱頭有玉樹交榮、蘭馨桂馥、藤羅繞鬆的鏤空木雕,裝飾精彩,富麗堂皇。額頭有匾,上書“仁周義溥”四字,李鴻章所題。祠堂裏原陳列着木刻精雕的三層祖先牌位。

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北面三個大院均為開間暗櫺柱走廊出檐大門,便於車、轎出入。大門外側有拴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一、二院為三進五聯環套院,是祁縣一帶典型的裏五外三穿心樓院,裏外有穿心過廳相連。裏院北面為主房,二層樓,和外院門道樓相對應,宏偉壯觀。從進正院門到上面正房,需連登三次台階,它不但寓示着“連升三級”和“平步青雲”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築層次結構的科學安排。

南面三院為二進雙通四合鬥院,硬山頂階進式門樓,西跨為正,東跨為偏。中間和其它兩院略有不同,正面為主院,主廳風道處有一旁門和側院相通。整個一排南院,正院為族人所住,偏院為花庭和傭人宿舍。南院每個主院的房頂上蓋有更樓,並配置修建有相應的更道,把整個大院連了起來。

喬家大院聞名於世,不僅因為它有作為建築羣的宏偉壯觀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上都體現了精湛的建築技藝。南北六個大院院內,磚雕、木刻、彩繪,到處可見。從門的結構看,有硬山單檐磚砌門樓,半出檐門,石雕側跨門,一斗三升十一踩雙翹儀門等。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櫺丹窗,通天夾扇菱花窗,柵條窗、雕花窗、雙啟型和懸啟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樣,變化無窮。再從房頂上看,有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捲棚頂、平房頂等,這樣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無脊的、有脊的、上翹的,垂弧的……,每地每處都是別有洞天,細細看來,切實讓人賞心悦目,品味無窮。

木雕:大院還有更迷人處,那就是隨處可見的精緻的板繪工藝和巧奪天工的木雕藝術,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每個院的正門上都雕有各種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門為滾檁門樓,有垂柱麻葉,垂柱上月樑斗子,卡風雲子,十三個頭的旱斗子,當中有柱斗子,角鬥子,混斗子,還有九隻烏鴉,可稱一等的好工藝。二進門和一門一樣,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紋,中間為草龍旋板。三門的木雕卡口為葡萄百子圖。

二院正門木雕有八駿馬及福祿壽三星圖,又叫三星高照圖。二院二進門木雕有:花博古和財神喜神。這花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北宋大觀宋徽宗命人編繪宣和殿所藏古物,成定為“博古圖”。後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為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正房門樓為南極仙騎鹿和百子圖。其它木雕還有天官賜福、日升月垣、麒麟送子、招財進寶、福祿壽三星及和合二仙等。和合二仙亦稱“和合二聖”,是一種民間神話故事畫題。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宋隨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穿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萬回。”後分為二神,稱“和合二仙”。二仙亦蓬頭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圓合,取“和諧合好”之意。舊時一般在婚禮時懸掛廳堂,以示吉利。

此外,柱頭上的木雕也是多種多樣。如八駿、松竹、葡萄,表示蔓長多子、挺撥、健壯;芙蓉、桂花、萬年青,表示萬年富貴;過廳的木夾扇上刻有大型浮雕“四季花卉”、“八仙獻壽”,即傳統裝飾紋之一。“八仙獻壽”,是傳説中的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李鐵枴、呂洞賓、曹國舅、藍彩和、何仙姑八仙赴會瑤池,為西王母祝壽,以此組成的畫面紋樣,造形優美,栩栩如生。全院現存有木雕藝術品三百餘件,這裏不能一一列舉。

磚雕:磚雕工藝更是到處可見,題材非常廣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欄雕。如一院大門上雕有四個獅子,即四獅(時)吐雲。馬頭上雕有“和合二仙”,抬着金銀財寶。卡圓上雕有蘭花。掩壁上為“龜背翰錦”,是傳統的裝飾紋樣,為六邊形骨架組成的連續幾何圖形。因它像龜的背紋而得名。古時以龜甲作為占卜的工具,視能兆吉凶。古書《述異記》雲:“龜千年生毛,壽五千年謂之神龜,萬年為靈龜。”以龜為長壽的一種靈物,用作圖案,以示吉祥延年。進了一院大門對面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松樹、桐樹和蹬於太湖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順。立柱上有四個獅子滾繡球;一院偏院南房牆上有五個扶欄雕,中間為葡萄百子圖,表示蔓長多子和富貴不斷頭,其餘四個格子為“博古圖”。一院正院馬頭上雕有四季花卉。二進院馬頭上為四果及“暗八仙”。“暗八仙”也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以古代傳説中八位神仙所執的器物而組成圖案。相傳漢鍾離輕搖小扇樂陶然,常執小扇;呂洞賓劍顯靈光魑魅驚,常背一劍;張果老魚鼓敲起有梵音,常執魚鼓;曹國舅玉板和聲萬籟清,常執玉板;鐵枴李葫中豈只存五福,常帶葫蘆;韓湘子紫簫吹度幹滿靜,常執一簫;藍彩和花籃內蓄無凡品,常攜花籃;何仙姑手執荷花不染塵,常執荷花。因只採用他們所執器物,不畫仙人,故稱“暗八仙”,含有吉祥之意,明、清時採用較多。

二院大門的馬頭正面為犀牛賀喜,側面四季花卉。二院正房前面走廊的扶欄雕,從東往西數,一是喜鵲登梅,二是奎龍騰空,三是葡萄百子,四是鷺絲戲蓮,五是麻雀戲菊。東偏院過門雕有四季花卉、四果,加琴棋書畫,亦取吉祥之意。

三院大長廊,馬頭正面麒麟送子,側面松竹梅蘭,又梅蘭竹菊。中國畫正是以梅蘭竹菊四種花卉為題材的總稱,花鳥畫為其分支。宋、元時期許多畫家都喜歡畫梅蘭加松樹,稱“松竹梅”,又叫“歲寒三友”。元代吳鎮在“三友”外加蘭花,名“四友圖”。明神宗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黃鳳他輯《梅蘭竹菊四譜》中,又叫“四君子”。後人又加上松樹或水仙、奇石,合稱“五清”或“五友”。清代王概編《芥子圖畫傳》第三輯,即為《梅蘭竹菊四譜》。這類題材,象徵高潔的品格和正直、堅強、堅韌、樂觀以及不畏強暴的精神。

四院門樓中為香爐,側為琴棋書畫。院內“梯雲篩月”亨有四獅(時)如意、梅根龍頭、四季花卉、花開富貴。並有掩壁,趙鐵山書寫題字。右邊為暗八仙,獅子滾繡球,表示平安如意。還有鳳凰戲牡、鹿鶴同春。左邊為雙魚、戟罄,屬吉祥如意圖,是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指以古代兵器中的戟,樂器中的罄和魚紋組成的畫面,取戟與吉、罄與慶、魚和餘的同音,表示吉慶有餘。西跨院正房門樓有葡萄與菊花百子,上面扶欄為琴棋書畫及博古圖。四個馬頭正面為四個獅子,側面為四季花卉。特別是《省分箴》雕和前面提到過的《百壽圖》雕一樣,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五院門樓馬頭為麒麟送子,院內四個馬頭為鹿鶴桐鬆。南正房門樓為菊花百子,中為文武七星,迴文乞巧,又叫“七夕乞巧圖”。七夕乞巧圖是民間神話故事畫題。七夕即農曆七月初七夜,相傳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這一夜,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牛郎、織女都是星名,演化為神話人物,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自嫁給了河西的牛郎後,織造中斷。天帝大怒,責令與牛郎分離,只准每年七月初七夜相會一次。《風俗通》中記載:織女會牛郎時,喜鵲於天河上為之搭橋,名鵲橋。七夕乞巧圖,初始於北宋畫家侯翼所作,後逐漸廣傳。

六院東院進門兩側為喜鵲登梅,背面為青竹和“福祿壽”三字。四個馬頭為暗八仙。正房扶欄中為葡萄,東為蓮花,西為牡丹。前院內有“福德祠”,八寶圖上有兩個活靈活現的獅子和喻為吉慶有餘的圖案。

石雕:喬家大院中的石雕工藝雖比較少見,卻是十分精細。現有幾對石獅,石獅形態各異,憨態可掬。有的石獅為踱步前行狀,刀紋如新,鋒芒猶在,表現得機警、威武、活躍。其顧盼自豪的頭部,提起全身的神氣,表現獅子的雄壯、英武而不失真,給人以健康、活躍,富有生命力的感覺。

還有陰紋線刻,如五院門蹲石獅底座為“金獅白象”,中為“馬上封猴(侯)”、“燕山教子”、“輩輩封侯”。南房柱石底墊為“漁樵耕讀”、“麻姑獻壽”等。六院門蹲石獅石礎上有“出將入相”、“神荼鬱壘”(相傳古代以神荼、鬱壘為門神,可以御兇邪避鬼魅)“得勝返朝”等線刻,圖像清晰,故事引人,線條流暢,形象逼真。

彩繪:整個大院所有房間的屋檐下部都有真金彩繪,內容以人物故事為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獻壽”、“滿牀笏”、“漁樵耕讀”外,還有花草蟲鳥,以及鐵道、火車、車站、鐘錶等多種多樣圖案。這些圖案,堆金立粉和三蘭五彩的繪畫各有別致。所用金箔,純度很高,雖經長期風吹日曬,至今仍是光彩熠熠。立粉工藝十分細緻,須一層幹後再上一層,這樣層層堆制,直到把一件飾物逼真的浮雕製成為止,最後塗金。塗金是用人頭上的油污貼上去的,因其太薄,必須挑選晴朗無雨無風的天氣,才能進行操作,可見完成一件圖案作品是相當費勁、費時的了。其它還有線條勾金、敷底上色,都是天然石色,因此,可保持經久不褪,色澤鮮豔。

牌匾:喬家大院各個門庭所懸的牌匾很多,內有四塊最有價值。其中有三塊牌匾是喬家的,也是值得喬家自豪和感到榮幸的。那就是光緒四年由李鴻章親自書寫的“仁周義溥”和山西巡撫丁寶銓受慈禧太后面諭送的“福種琅環”及民國十六年祁縣昌源河東三十六村送給喬映奎的“身備六行”。前兩塊表明喬家在某個時期對官府的捐助,又經朝廷大員題詞推崇,因此倍加榮耀光彩。後一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喬家的一些善舉和對人處事的方法。另外一塊價值更高,那就是傅山親筆題寫的“丹楓閣”匾(現存展於喬家第四院的東房內)。“丹楓閣”建成後,傅山為其親筆題了匾,同時,戴廷式寫了“丹楓閣記”,傅山又在後面加了跋。一匾二記三跋,語句令人費解。細分析,戴廷式《丹楓閣記》的大意是:公元1660年9月,他做了一夢,夢見和幾個穿古代服飾的人在城外同行。忽然發生了一場大的變動,回頭看時,已無平坦之路可行,前面是懸崖峭壁,崖上長滿楓樹和青松,中間還有一小閣,匾上寫得“丹楓”二字……。他醒後就按夢中的式樣建築了“丹楓閣”。其實戴廷式夢見穿古裝的人出行,是對故國的懷念。發生了一場大變動,是指政局變化。《丹楓閣記》的真正含義是:國家滅亡,國難當頭,放建“丹楓閣”,以寄託亡明之痛。傅山在《丹楓閣記》後寫的《跋》中所言:“丹”是指讀書的中心,“楓”是戴廷式的字,“閣”是戴廷式讀書的地方。故把“閣”命為“楓”,把“丹”字寫在前面以示醒目。“丹”表示紅色,又表示忠心:“楓”既表示氣節,又表示紅色,都充盈着對明朝朱家的懷念思想。

此外,還有各院的門匾,例如“彤雲繞”、“慎儉德”、“書田歷世”、“讀書滋味長”、“百年樹人”、“惟懷永圖”、“為善最樂”、“居之安”、“治福多”、“建乃家”、“靜觀軒”、“梯雲篩月”等都有其一定的具體寓意。

總之,喬家大院既是建築藝術的寶庫,也是民俗學的殿堂。步入其間,既會得到美的享受,又會使人增長許多知識。因此,來祁縣民俗博物館一遊,從藝術、科學、文化、趣味每個方面,都會使您感到獲益非淺,不虛此行。

5篇有關山西喬家大院的導遊詞範文(四)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晉中,我是你們的導遊**。

山西素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之稱。全省現存有大量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它們大都集中在晉中的祁縣、平遙、太谷、介休一帶,這些深宅大院不僅是當時富商大賈的宅第,也是顯赫一時的晉商的歷史見證。那我們今天參觀的喬家大院就是它們其中的一個代表。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車大約一小時就可以到達。喬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築,是我國保存下來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築。佔地8725㎡,建築面積3870㎡,共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1985年喬家大院被開闢成為晉中民俗博物館,一部《大紅燈籠高高掛》使得喬家大院名揚海外,2005年拍攝的《喬家大院》更是讓許多人瞭解了喬家大院,瞭解了晉商。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喬家大院的大門口了,我們現少停留一下。

我們看到喬家大院的門前並沒有旗杆和石獅子,但是高大的院牆,足以顯示出主人的威嚴氣派。院內房屋設計的十分完美,錯落有致,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專家學者讚譽其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因此人們常説“皇家有故宮,民家看喬家”。我們看到大門正對的這個照壁,它叫做“百壽圖”是由一百個壽字構成的,在百壽圖的兩邊有一幅對聯“損人慾以覆天理,續道德而能文章”這是當時左宗棠寫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壽圖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從“端詳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養太和”一句中意化出來的,體現了喬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門上有一副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喬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興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貴的歸宿。進入大門後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大院的簡單構造圖,我們面前的這條常80米的甬道,將喬家大院的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長輩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對較低是晚輩居住的地方,大門是朝東開的,所謂“紫氣東來”這個大門就是吸收祥氣的。那我門一個大院一個大院來參觀。

【第一院】

整個喬家大院比國內不是一期工程一起完工的,而是分為了三期工程,那我們要看的第一院就是清嘉慶至道光年間,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稱為老院,它是由喬貴發之子,喬致庸之父喬全美所建。

進入大門,我們會看到一個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證了“門迎百壽,院納福德”。一般民宅中都要有,它的用途就是一、裝飾作用,二、鎮宅避嫌的作用。

這裏的福德祠是用來供奉土地爺的,大家看到下面有一個小龕,正是擺放土地爺的,此外,在整個照壁上還有許多精美的磚雕,我們來看,上面,兩邊各有一對獅子,那它的諧音就是“四時平安”,中間有幾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為“吉慶如意”,下邊有壽山石,寓意為“壽比南山”,旁邊的芙蓉樹,寓意為“福如東海”,我們數一數,一共有六對鹿,寓意為“六時通順”。好了我們要進院去參觀了,那這個院子是一個裏五外三的穿心樓院,我們要連登三級台階,高約為1丈,寓意為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

好我們來到了第一進院,這裏展出的是行和住的民俗。我們來看這個廂房中有兩輛馬車,車輪十分的高大,這正是富貴人家的馬車。對面是居住民俗,展出的是從古人類一直到現在的居住地圖片。

穿過穿心,我們來到了第二進院,我們看到,正房是一個二層的小樓,可是二樓是有窗沒有門,那這叫做統樓,上方有一塊牌匾“為善最樂”,這正是喬家老爺的座右銘,那以前正房是用來會客的,東西廂房是書房和卧室,我們今天來到喬家,就是喬家的客人,所以我們先來正房看看,我們會發現現在是冬季,但進入房間並不會感覺到冷,我們會看到牆壁非常的厚,厚大約為1.2米,那這是仿照過去的窯洞而作的,所以是冬暖夏涼。

東廂房展出的是歲時節令,上半年的從二月二龍抬頭,四月清明節,掃墓,五月端午,下半年從七月十五上墳,八月十五賞月,臘八喝臘八粥,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二十四買對子,二十五掃房子,二十六打燒酒割肉,二十七殺豬又殺雞,一直到大年三十。

西廂房展出的是衣飾,那以前是有這種觀念“男人看袖頭,女人看腳手”袖口越大,説明這個家越有錢,而女人則是越是腳小的越好看,有這麼一句話“三寸金蓮,四寸銀蓮,五寸銅蓮”腳大了就嫁不出去了,那我們看到這裏還有兩雙很小的鞋,它並不是三寸金蓮,是雙看鞋,那它是用來送給別人的,就是要看這個女子的手是不是很巧。

偏房是農俗展覽,有碾子、石磨,還有一些春種、夏管、秋收、冬藏的農事活動。

【第二院】

第二院是二期工程,那在第二院所展出的就是喬家的發跡史。我們來進來看一下,喬家的發家始祖喬貴發,名字是很好的,貴發貴發,既富貴又發達,可是他卻是命運不濟,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他被寄養在舅父家裏,那他卻是一個十分勤勞有踏實的人,親戚鄰里有什麼事情,他都樂意去幫忙。有一天,他的親戚結婚,他還是照舊去幫忙,等到新人行禮的時候,新娘新郎要找喬貴發來行禮,後邊的人就説“給那樣的人行禮,還怕有失身份呢”這時喬貴發剛從廚房趕過來,滿身灰塵,聽到這句話後,心想,我堂堂一個五尺男兒,只因家裏貧窮,就讓別人這麼看不起,一咬牙,一跺腳,獨自走了西口,開始了自己的發家之路。他與清徐的一個姓秦的小夥子,一起在一個雜貨鋪打工,由於他們的勤快和好學,受到了老闆的賞識,教會了他們很多的經商之道。後來,他們有了一些積蓄,就自己開了一個草料鋪,有一年,是個豐收年,糧價跌落,黃豆價格尤其低,他們便趁機購存大批黃豆。不料,次年黃豆緊缺,價錢不斷上漲,他們便將黃豆拋售出去,獲利頗豐。於是利用這筆資金,開設字號,名為廣盛公。後來因為管理的滯後,有些虧損,經過三年的整改,終於有了新的起色,當時把“廣盛公”改名為“復盛公”,他們認為這是復興基業的新起點。我們看到下一位人物就是喬貴發的兒子喬全美,如果説,喬貴發是喬家的開創者,那他就是一個發展者,他為喬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規家訓,一會兒我們去看看。那喬全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喬致廣英年早逝,二兒子致庸繼承家業,我們看這幅圖,這位就是喬致庸,在他的手上,喬家度過了最輝煌的時期。他是喬家最年長的人,活了89歲,一共娶了六個太太,最小的一個可能可以作他的孫女了,大家可能會問,喬家不是有很嚴格的家訓嗎,怎麼會娶6位太太呢?他活了89歲,老了如果總是讓女僕伺候生活起居,那樣不是很方便,所以兒女讓他娶妻,但從不納妾。當時喬家的生意遍佈整個包頭城,那有這麼一句話叫“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

那後面的這意味是喬致庸的侄孫喬映霞,他當時是出外留學,把先進的技術帶回到喬家,當時喬致庸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很好的人選,所以就將喬家交給了他。但是俗話説“富,富不過三代,而喬家已經是五代經商了,1926年開始走下坡路,由盛轉衰。票號與商號業務多被官商銀行奪走,日軍侵華戰爭及國內連年戰亂,也使商號一獗不振,慘淡經營直到1951年終於停業,1952年遣散職員處理善後,1953年春,歷時二百多年曾經輝煌一時的“復字號”終於關門了 。

那我們來看他們的家譜圖,上面的已經介紹過了,喬貴發三個兒子喬全美、喬全德、喬全義,喬全美有兩個兒子,喬致廣、喬致庸,喬致庸有11個兒子,下面的是他的孫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個叫做喬健的人,喬家就是在他這輩分家的,下面的子孫大家會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當年,喬家的後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業的,大部分都離家上學。現喬家後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兩邊的廂房展出的就是喬家嚴格的家規家訓了,喬致庸教育後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講義,第三才是利,同時戒“驕、貪、懶”,那喬家有名的六不準也在這體現了:不準納妾、不準虐僕、不準酗酒、不準賭博、不準吸毒、不準嫖妓。第二院與第三院是一個雙跨院,所以我們可以直接穿過二院進入三院,在進入三院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間房裏面展出的喬家大院的平面圖。喬家大院分為三期工程,大門朝東開,北房為長輩居住,南房為晚輩居住,那整個大院看起來形成一個雙喜字。

從北往南看,刪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頂是一橫,兩面的廂房是兩豎,下面的房頂又是一橫,院子是兩個口,甬道是一大橫,南房有是兩個口,正是一個雙喜字格局。

【第三院】

第三院為三寶院,我們來一件一件看,從正房看起,正房內的叫做犀牛望月鏡,他是用東南亞鐵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時我們所見的木頭都是密度小於水的,所以放在水裏會漂浮起來,而東南亞鐵梨木的密度則很大,它會沉在水底,兩百年來,鏡子影像清晰,結構完美。大家看,它分為三部分,上面是鏡面,它像天上圓圓的月亮,然後是祥雲,最後是一頭犀牛,這裏還有一個傳説故事,傳説犀牛是天上的一個神將,玉皇大帝讓它來到人間傳令,每天人們應三打扮,一吃飯。它卻傳成了一打扮,三吃飯,玉皇大帝大怒,將它貶到人間,由於留戀天上的生活,所以他的頭總是朝向天上望着月亮,所以叫做犀牛望月,此外,犀牛還與喜牛諧音,也取一個吉祥的寓意。據文物專家鑑定,此鏡最低價也值300萬人民幣。

東廂房中展出的事第二件寶物,叫做“萬人球”,,這是個圓球形的鏡子,無論有多少人在房中,也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可以在鏡子裏找到自己,而且映像十分清晰,不會變形,所以叫做萬人球。那它當時是有一個重要的用途的,對,起監視的作用,當時喬老爺把它掛在正房的窗外,老爺經常會與掌櫃的商討商業事宜,這正是起到一個監視的作用,防止有人在外面偷聽。萬人球確實是名不虛傳,此物是清代的遺物。

第三寶就是懸吊在西廂房的這兩盞“九龍燈”。九龍燈是用珍貴的烏木製作的一對八角形宮燈。因為燈上共雕有九條龍,故稱“九龍燈”。這9條龍分上下兩層排列,上4條,下4條,每4條組成一個萬字,燈的頂端有是1條龍頭,9條龍頭上都有蠟籤可點蠟燭。每4條精雕細刻的龍身所組成的萬字形,在其轉折處都有軸相連,可以靈活轉動調整角度。在兩層萬字形中間的是八稜形燈身,上有4面畫、4面水銀鏡子可反光照射。到了晚上,稜形燈內的燭光交相輝映、流光溢彩。如果還要增加房間的亮度,那就把九龍燈上兩個萬字形拉直,8條龍便照直地向四方撲去,使得房間大亮。據説,這對九龍燈是當年慈禧太后西逃時賜給喬家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前些年幾次有意收走,但喬家大院管理部門不肯割愛,只好作罷。

【第四院】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第四院,商俗院,也是新院,它是由喬致庸的侄孫喬映霞所見的,那這個院子在建築風格上處處體現出了他留學所帶來的先進技術。首先我們來看正房的窗户,非常有歐式的風格,此外這裏還有很精美的磚雕,我們看門楣上方的磚雕,正中是一個香爐,上面還坐了一個小孩,寓意為香火旺盛,兩邊分別是琴棋書畫,喬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是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再往兩邊看,分別是鍾和表,教育喬家的後代子孫套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稀時間;我們再看東廂房這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雕刻,大家順着我的手勢看,中間的小的玻璃窗户格子上方,有一列火車正在橋上行駛,還冒着煙,正是喬映霞當年把在外國看到的火車憑藉自己的印像雕刻到這裏。

那我們來這個廂房來看看,裏面是一些坐商的招牌,我們主要看一下這個藥店的幌子,小圓球代表的是丹藥,大圓球代表的是丸藥,中間的梭形代表的是膏藥,下面還有一條魚,整個就寓意為“你吃了我的藥就可以痊癒了”。對面的廂房展出的是行商的幌子。所謂坐商就是有自己的店面,而行商就是街頭叫賣的。

正房的蠟像就是當時掌櫃和東家報賬的情景,正面坐的是東家,旁邊坐的是掌櫃的,而後面的就是小夥計了,那喬家乃至晉商當時選用小夥計是非常嚴格的,首先必須面貌清秀,身高七尺,並且是本村的村民,因為這樣知根知底;其次就是他人品和技能的考察,必須通過嚴格的考察,才能被錄用。偏房裏都是從當地收購回來的傢俱,我們來看這個小瓷娃娃,它是一個枕頭,我們看到它後面有一個小孔,那這是用來灌水的,冬天灌涼水,夏天灌熱水,冬暖夏涼。從偏房出來,我們看到這個門楣上也有些木雕,大家可以看到兩顆白菜,諧音為“百財”,出了偏院,我們來看這個磚雕,一面是貓和蝴蝶,諧音“耄耋”,另一面是喜鵲登梅,寓意為“喜上眉梢”,然後我們來看這個院子的照壁,它叫做“省分箴”,它是喬致庸的妹夫趙鐵山所寫,省是醒悟的意思,分是分寸的意思,教育喬家後代做事要注意分寸,並要懂得知足。兩邊是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法器,下面有戟、罄、如意,“吉慶如意”,最下面兩邊是獅子滾繡球,俗話説“獅子滾繡球,好事在後頭”,那我們也馬上要看到,喬家大院最為漂亮的院子。

【第五院】

第五院就是喬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喬致庸所建,它也是一個裏五外三的穿心樓院,首先我們看到門楣上方,有一塊匾,叫做在中堂,取意為“不偏不倚,執用之中”體現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門楣上雕刻有福祿壽三星,兩邊有八駿的雕刻,希望後代子孫都有所作為,這一院展出的是人生禮儀,我們來看第一進院,裏面展出的是小孩過一週歲生日的情景,不僅要全家慶賀,還要舉行抓週儀式,全國不少地區均有此俗,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也有描寫,賈寶玉抓週,其他東西不抓,偏偏抓了脂粉盒。生日這天,吃的也很講究,一般都吃長壽麪,希望孩子健康長壽,還要吃油糕,取諧音高低的高,希望孩子今後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過生日最大的忌諱是吃包子,怕孩子長大之後像草包一樣活的窩窩囊囊。此外,大家可以看到牆上掛一件衣服,稱為百家衣,這是小孩母親從各家要回布料縫製的,穿百家衣,以期望小孩健康成長,無災無病。

穿過穿心院,我們來到裏院,首先我們來看,它是一個明樓院,二樓是有門有窗的,相對於第一院來説,它的建築結構與風格,就十分的講究與先進了。裏院展出的是婚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晉中結婚一般分為6個程序,我們一個一個地看,請大家跟好我的腳步。迎娶這天,新娘早早起來和父母去祠堂上香,然後坐在炕上等待梳粧打扮,這天的新娘從頭到腳都是一派紅色,必須穿紅棉襖、紅棉褲,紅色代表喜慶、吉祥。民間當時有“十三留頭,十四嫁,十五生個毛娃娃”的説法。因為過去女孩出嫁年齡尚小,長得比較瘦,為了襯托像大人一樣豐滿,所以要穿紅棉襖、紅棉褲,另外就是孃家人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到婆家以後像紅棉襖一樣,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厚厚實實。東房一室即嫁女婚俗展覽,牀上放一木桶,一把椅子各是什麼意思呢?桶是要待嫁女兒在離開孃家之前坐一下木桶,寓意為從此兩家相通,椅子是要待嫁女兒坐在上面,還要扇扇子,“坐椅子,扇扇子,榮華富貴一輩子。”新娘上轎時,還要由孃家哥哥背到轎子上,“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輩輩。”

新娘入轎後,鼓樂齊鳴,在鳴鑼開道聲中,花轎開始啟程,儀杖隊進行在路上,據説是縣太爺在路上遇上也得繞道而行,民間有句俗話“百日為民,一日為官”。正房展出的就是拜堂的情景,大家看到新郎戴着官帽,而新娘頭上頂着蓋頭,那這個蓋頭是要用秤桿挑起來的,取意為稱心如意。拜了天地就要如洞房了,我們來洞房看一看,炕上放着一個馬鞍,新娘要用一隻腳跨過去,這時全人把馬鞍撤走,另一隻腳就不跨了,意為“好馬不配雙鞍,好女不嫁二夫”,此外還有“新娘跨馬鞍,一世報平安”之説。炕角分放四隻蘿蔔娃娃,蘿蔔諧音摞輩之意,希望新媳婦過門後,能為主家傳宗接代貢獻力量。此外還有糖盒,裏面有桂圓、蓮子、花生、棗,有早生貴子的意思。晉中地區新郎,新娘入洞房後,馬桶要由小姑提到洞房,她提着盆在門外喊,“姑姑提盆盆,嫂嫂開門門,侄男侄女一羣羣”討其吉利,自然紅包不能少。

【第六院】

第六院原先喬家主人本來是要建一座“書房院”的,當時已經買回了全套的假山,但是,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這裏只留下一部分花園,改成了“花園院”,1958年喬家出逃,留下了未完成的花園。我們看到在北面有一排房間,就是當時建的書房,書房建造在緊挨祠堂的地方,主人也是有一定用意的,祠堂是用來祭祖的,勉勵喬氏後代發揚和繼承祖先的業績,以繁盛喬家大業的,而書房則是用於培養喬家子弟,希望他們發奮讀書,增長知識,成為優秀人才的,所以書房院與祠堂緊鄰在一起,可以起到隨時隨地地激勵喬家子孫後代學業進步的作用。

喬家大院就參觀到此,請大家記好集合時間,準時集合。

5篇有關山西喬家大院的導遊詞範文(五)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祁縣喬家堡村正中,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後有多次擴建。第一次擴建由喬致庸主持,最後一次由喬映霞完成。

大院坐西朝東,院落佈局很象一個雙“喜”字,象徵大吉大利。它的圍牆有10米多高,很壯觀,它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築。

站在大院的東大門,可以看到頂樓正中懸掛着慈禧太后送的匾額,上面寫着“福種琅環”四個大字。大門上寫着一付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這是李鴻章題寫的。大門對面有一個掩壁,上面題有左宗棠的對聯: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從東大門往西走,有一條80米長的甬道。甬道自東向西走盡頭是喬家祠堂。甬道將整個大院分成南北兩部分,甬道北邊自東向西分別有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和花園,甬道南邊自東向西有東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喬家大院總共佔地面積是10872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是3872平方米,共有6個大院,大院內套有20個小院子,共有313個房間。

大院內隨處可見精緻的木雕。如老院的三門木雕為葡萄白子圖,東南院正門有八駿馬和福祿壽三星圖等,雕刻品個個栩栩如生,有着民族寓意。

磚雕工藝品在喬家大院到處可見,題材也非常廣泛。

除此外,喬家大院還有精美的石雕。

喬家大院收藏有許多珍品,其中有三件號稱為“喬家三寶”。第一件是犀牛望月鏡,第二件是萬人球,第三件是二盞九龍燈。

院子裏也有各種紀念館。比如展示喬家主人發跡的紀念館,也有陳列山西民間風俗習慣的紀念館。

參觀了喬家大院後,我感覺到很有趣,拍了許多照片,而且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熱門搜索
新版生活問題諮詢 三袋麥子續寫作文 銀行員工工作心得體會和總結報告 革命英雄的故事2020新版精品 過年給老師的祝福語新版 關於眼淚的傷感句子説説心情 《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 夏天的九年級學生重要寫作作文 百日誓師大會家長對孩子鼓勵的話語 留校申請書範本 化學品安全檢查自查報告多篇 華為Ascend 國小二年級家長會主持詞 以分享為話題作文精品 河南會考作文《留在我心底的聲音》 機關副科級述職報告 夜遊珠江作文 新版高一地理知識點及複習提綱 法國曆屆世界盃成績(新版一覽新版 六年級美術教案 萬聖節舞會經典詳細策劃 人事工作總結 《悲傷逆流成河》經典語錄 校本培訓管理制度 好教師教學反思優質 給老師説説心裏話作文600字 培訓計劃方案 關於哺乳假離職申請書 幼兒園教師節老師的隨筆 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報告 2023年肅清流毒個人剖析材料! 有關國慶節的詩歌 大衞科波菲爾小説讀後感 政務服務中心年終總結 醫學生下鄉暑期實踐報告多篇 信息技術實習報告多篇 對逝者表示哀悼的句子精彩 酒店員工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帶鶴的成語 2022英語四六級今日查分時間公佈 美食小吃廣告詞 關於暢想未來的作文 雨天發朋友圈的高質量句子精品 形容秋天的詩句 特殊符號網名 單招面試自我介紹稿子 高中的作文 社區幹部的入黨志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