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四大考驗”【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5W

淺談“四大考驗”【精品多篇】

身處“四大危險”面對“四個考驗” 篇一

身處“四大危險”面對“四個考驗”

我黨必將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徐新橋

(本文原發“價值中國網”2011年7月8日,歡迎引用!)

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這“四個考驗”像一張試卷,擺在我們共產黨人的面前。它不禁使我想起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搬遷到北京時,毛主席對中央相關領導人關於“進京趕考”的著名論斷:“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作為勝利者的身份昂首進京,毛主席和我們黨卻把它當成了一場特殊的考試,“進京趕考”,是何等清醒的頭腦、深邃的思想,那樣地謙虛謹慎不驕不燥。

在我們黨走過90年不平凡的歷程之後,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胡錦濤總書記又告誡我們: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脱離羣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這“四大危險”更加尖鋭地擺在全黨面前。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新的考試,身在京城的黨中央,憂患神州大地於安樂之時。當奪取政權、鞏固政權、發展政權,成為一

1份份遞交中國人民的試卷,我們的黨,實際上是接受一場人心向背的考驗。

縱觀古今,一部中華文明史,多少王朝興衰交替。據“百度知道”(夢囈的魚,2007)資料,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 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究其沒落衰亡或繁榮鼎盛的原因,也許後人無法確切地定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得民心者興,失民心者亡。

誠然,我們的黨不是帝王將相,而是忠實於人民的執政黨。李自成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忘乎所以,違背民心,其政權自然傾廢。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順乎民心,江山基穩。

水可載舟。90年來,和人民魚水深情的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一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我們黨

2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結束了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開啟了發展壯大、偉大復興的偉業鴻程。翻天覆地的歷史鉅變,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令全體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揚眉吐氣、歡欣鼓舞。這是黨的勝利,這是人民的勝利,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成功範例。

水亦覆舟。驕傲自滿,無所顧忌,為所欲為,不思進取,甚至驕奢淫逸,腐化墮落,那麼等待他的必然是垮台。橫看國際,世界上前蘇聯、東歐一些共產黨喪失政權自我瓦解的事實,就是最典型、最慘痛的教訓。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考驗”、“四個危險”,是向全黨發出的警世之言。字字力重千鈞,句句振聾發聵,飽含深情,充滿憂患意識,這段鏗然有聲的語言,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清醒,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自信。90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全黨同志必須牢記,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脱離羣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權為民

3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羣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克服“四個危險”,在精神上要昂揚向上,在思想上要加強黨性修養,在成績面前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最重要的是要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是共產黨的形象代表,日常的一言一行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和實施一切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職責,認真深入一線體察人民羣眾的意願,關心和解決人民羣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們黨牢記歷史使命,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就一定能夠更加奮發有為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就一定能夠再向中國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徐新橋:詩人,博士)

四大考驗 篇二

“四大考驗”:

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

“四中意識”:

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

“四大危險”:

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脱離羣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四中能力”:

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五項工作”:

大力保持黨員、幹部思想純潔,大力保持黨員、幹部隊伍純潔,大力保持黨員、幹部作風純潔,大力保持黨員、幹部清正廉潔,大力加強監督和嚴明紀律。“四個結合”:

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和嚴格隊伍管理相結合、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和加強黨性修養與黨性鍛鍊相結合、堅決懲治腐敗和有效預防腐敗相結合、發揮監督作用和嚴肅黨的紀律相結合。

“五爭一樹”:

強化理論武裝,爭創學習型領導班子、注重能力建設,爭創創新型領導班子、加強制度建設,爭創民主型領導班子、轉變工作作風,爭創實幹型領導班子、強化監督管理,爭創廉潔型領導班子。

班子成員之間要樹立“三個相互、三個不要、三個主動”。

“三個相互”: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學習;

“三個不要”:大事不要獨斷、小事不要糾纏、難事不要推諉;

“三個主動”:主動溝心通氣、主動出謀獻策、主動補充補台。

張春賢書記在自治區黨委八屆一次全會上,對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要求是:“努力建設一個變化變革、敢於擔當、講求實效的領導班子。

保持黨的純潔性關鍵是要“突出一個重點”(嚴明政治紀律)、“抓好兩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潔從政教育)。

自治區黨委組織召開組織部長座談會上,組織部部長韓勇同志,提出的“六抓”要求是:抓統一思想認識、抓民主集中制教育、抓制度規範、抓執行落實、抓作風建設、抓“好班子”創建。

四大考驗 篇三

1、當前高校黨員隊伍建設面臨哪些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四大考驗”對黨員隊伍建設帶來哪些重大影響。

2、近年來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實踐中積累了哪些主要經驗

3、從黨員隊伍自身狀況看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4、加強新形勢下黨員隊伍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要求是什麼。

5、在發展黨員方面、黨員教育培訓方面、黨員管理方面以及黨員服務方面有哪些成功做法和創新探索,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抓手是什麼,有什麼具體對策建議。

6、在加強對黨員隊伍建設的領導和保障方面有哪些成功做法和創新探索,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有什麼具體對策建議。

四大考驗 篇四

“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反映黨在自身建設上的新思考

楊鳳城強調,胡錦 本站…濤總書記的講話系統概括了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關於自身建設的指導思想、戰略部署、具體措施的主要內容和着重點。講話從黨所面臨的“四大考驗”,即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和“四大危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脱離羣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的出發,全面闡述了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的主要指導思想和舉措,在邏輯上呼應了“四個始終保持”,使整個黨的建設的論述渾然一體,嚴謹科學。

“關於黨的建設,講話系統新穎,又突出了重點。其中許多闡述反映了我們黨在自身建設上的新思考。”楊鳳城説。

他舉例説,講話在思想理論建設上,強調實踐標準,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源泉是實踐,發展依據是實踐,檢驗標準也是實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關鍵是要及時回答實踐提出的新課題,為實踐提供科學指導。

又如,在幹部隊伍建設方面,講話特別突出德才兼備前提下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提出要堅持把幹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選拔任用那些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幹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等。在黨管人才方面,講話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牢固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敢為事業用人才,讓各類人才都擁有廣闊的創業平台、發展空間,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特別闡述人才問題,足見我們黨對該問題的重視。”楊鳳城説,這突出反映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開放的人才觀。“在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中,人才的競爭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將人才的造就、培養和引進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加以考量。”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