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語文關雎原文翻譯及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大學聯考語文關雎原文翻譯及賞析【新版多篇】

關雎對照翻譯 篇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黃河小島上。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文靜秀麗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對象。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長短不齊鮮荇菜,順着水流左右採。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文靜秀麗好姑娘,白天想她夢裏愛。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姑娘未如願,醒來夢裏意常牽。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相思悠悠情無限,翻來覆去難成眠。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長短不齊荇菜鮮,採了左邊採右邊。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文靜秀麗好姑娘,彈琴奏瑟親無間。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長短不齊荇菜鮮,揀了左邊揀右邊。

窈宨淑女,鐘鼓樂之。

文靜秀麗好姑娘,敲鐘打鼓使她歡。

有關《詩經》的拓展閲讀: 篇二

由於《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着《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

詩經關雎原文及翻譯 篇三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翻譯: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剛剛冒出地面。説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柔嫩的樣子。説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麼憂悶。憂心如焚,飢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點不能固定,無法使人帶信回家。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的莖葉變老了。説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陽春。徵役沒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麼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開着的是什麼花?是棠棣花。那駛過的是什麼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從乘。兵車已經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裏敢安然住下?因為一個月多次交戰!

駕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而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也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骨裝飾的弓和鯊魚皮箭囊(指精良的裝備)。怎麼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之難很緊急啊。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又渴真勞累。滿腔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賞析:

《采薇》是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説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有關《采薇》這一首詩的背景,歷來眾説紛紜。據毛序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衞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實,真正的經典,無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時空的魅力。它曾經如此真切細微地屬於一個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屬於每一個人。所以,縱然這首詩背後的那一場戰爭的烽煙早已在歷史裏淡去,而這首由戍邊戰士唱出來的蒼涼的歌謠卻依然能被每一個人編織進自己的生命裏,讓人們在這條民歌的河流裏看見時間,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對《采薇》,與其觀世,不如觀思;與其感受歷史,不如感受生命。

延伸解讀: 篇四

《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同時,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説,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夥子的痴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種種複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一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在這裏表露得淋漓盡致。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看着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夥子的眼光被採荇女吸引。詩人在這裏採用了流、採等詞描述小夥子的心裏變化的過程。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這裏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

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本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三章,又以採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此外,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如參差、窈窕、輾轉、關關等,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關雎賞析: 篇五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

善良美麗的少女,小夥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採收。

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心頭在掛牽。

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採摘。

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寵愛。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

善良美麗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關雎》賞析 篇六

《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説,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當初編纂《詩經》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後人的理解,並不認為《關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雎》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説:“《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這裏牽涉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毛詩序》的作者認為,《關雎》在這方面具有典範意義,所以才被列為“《風》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於“鄉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於“邦國”即統治階層。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説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夥,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説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裏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説,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説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裏“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裏“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藉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説,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為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慾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慾引起的情緒活動要複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範、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慾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剋制到什麼程度為合適,卻是複雜的問題,這裏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採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於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範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範,是“正夫婦”並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於《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着《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於《關雎》則可見一斑。

大學聯考語文關雎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七

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悦她。

註釋:

⑴關關: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和的叫聲。雎鳩(jū 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陸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美好的樣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這裏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裏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註通釋》説:“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為“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説思念綿綿不斷。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輾轉反側: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即反側。反側,猶翻覆。

⑾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絃樂器。琴五或七絃,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説,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⑿芼(mào):擇取,挑選。

⒀鐘鼓樂之:用鍾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關雎》賞析

《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説,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當初編纂《詩經》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後人的理解,並不認為《關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雎》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説:“《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這裏牽涉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毛詩序》的作者認為,《關雎》在這方面具有典範意義,所以才被列為“《風》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於“鄉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於“邦國”即統治階層。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説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夥,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説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裏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説,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説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裏“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裏“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藉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説,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為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慾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慾引起的情緒活動要複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範、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慾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剋制到什麼程度為合適,卻是複雜的問題,這裏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採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於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範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範,是“正夫婦”並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於《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着《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於《關雎》則可見一斑。

《關雎》 篇八

關關雎鳩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參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⑦。

悠哉悠哉⑧,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⑩。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鳩:一種水鳥。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 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④君子:這裏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配偶。

⑤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⑧悠:憂思的樣子。

⑨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絃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

⑩芼:拔取。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靜美好的少女,小夥理想的伴侶。

參差不齊的荇菜,順流兩邊去撈取。文靜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

參差不齊的荇菜,兩手左右去採摘。文靜美好的少女,彈琴鼓瑟表愛慕。

參差不齊的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文靜美好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賞析】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説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説:“《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着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這關係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説:“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説:“《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儘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並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説: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説:“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牀。”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説:“‘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説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詩經·關雎》【原文 篇九

《關雎》——《詩經·國風·周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原文字詞註釋: 篇十

關關雎鳩(jūjiū),在河之洲。窈窕(yǎo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qiú)。

參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youzai),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熱門搜索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班務工作總結 事故安全體會心得新版 南京中山陵導遊詞 如何申請專利的基本流程通用 衞生院公共衞生個人工作總結 幼兒園財務年終工作總結1000字 奢靡 銀行會計人員工作總結怎麼寫 液晶顯示器閃爍的解決方法 收費站月度綜合評價問題整改工作總結 寫求職心得體會 擺渡的作文 2021年母親節幼兒園活動策劃方案 詩意淡雅的網名 流字 暑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班會活動策劃方案及流程新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官法心得體會 那些記憶那些回憶作文精品 2021國小東京奧運會日記寫作素材 採訪老黨員的心得體會 讀教育專著有感 學校食堂負責人述職報告 鍛鍊小肌肉羣的三種方法通用 關於以風為話題作文合集 精品廣告業務員年終工作總結 去國小化教育教師心得體會多篇 開拓進取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譯 或名 二十年後的家鄉作文700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税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基層好護士事蹟材料 大學生社會實習實踐報告多篇 大學生演講我的祖國 公司註銷登報公告範本精品 一個人孤單的句子 楓字該怎麼組詞和造句 新版2022年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彙報 展覽個人工作總結 平遙古城導遊詞推薦 不苟言笑 講政治培訓心得 公寓管理教師工作總結 美德少年事蹟介紹500通用 有趣的作文600字3 國貿實習報告精品 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