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3W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精品多篇】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篇一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極善於描繪壯麗的自然風光,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這位偉大的詩人小時候就很聰明,但是卻很貪玩,不愛學習,常常趁老師不注意,溜出學堂,四處搗蛋。

一天,李白又逃學了,調皮的他帶着彈弓,準備去後山打鳥。飄過山下的小溪時,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坐在溪邊的石頭上,正吃力地磨着一根粗粗的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就走過去問道:“老婆婆,您這是在幹什麼呀?”

老婆婆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微笑着説:“磨鐵棒呀,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

“將這麼粗的鐵棒磨成繡花針?怎樣可能啊!”小李白脱口而出,驚訝極了。

這時,老婆婆停下手中的動作,信心十足地説:“‘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天天磨,總有一天能將這鐵棒磨成繡花針的。”

老婆婆的信心和勇氣讓李白十分感動,想想自己平時貪圖玩樂而荒廢學業,李白慚愧極了。他拜別了老婆婆,立刻回學堂上學去了。此後,李白再也沒有曠課逃學,不僅僅如此,他還堅持博覽羣書。經過不懈努力,李白最後成為名垂千古的“詩仙”。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篇二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伏爾泰,一生創作過許多作品,涉及到政治、思想、哲學、文學、歷史各個社會科學領域,僅在文學的範圍內就寫過杯具、喜劇、歷史劇、散文劇、歌舞劇、史詩、哲學詩、諷刺詩、抒情詩、故事詩、小説等。

伏爾泰的父親是一個公證人,家裏擺放着很多書。伏爾泰很小的時候,就對書十分感興趣。有一天,父親從外面回家,發現幼小的伏爾泰一個人站在牀上表演。只見他口中唸唸有詞,隨着不同的語氣和聲音的高低,變換着各種姿態。一會兒板着臉孔,聲色俱厲;一會兒手舞足蹈,輕言婉語。父親看到他腳下有一本書,原先是拉封丹的《寓言詩》。哦,小伏爾泰正在忘情地背誦着《寓言詩》中的故事呢。

父親沒有打斷伏爾泰的表演,而是在一旁對照書本,發現孩子不僅僅背得十分準確,而且表演得十分動人,説明他不僅僅記住了故事的資料,而且對故事的情節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但是,伏爾泰畢竟只有3歲呀!怎樣會有這麼奇異的才能呢?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父親對小伏爾泰説:“孩子,你什麼時候學會背誦的啊?能不能再背一個別的故事呢?”

小伏爾泰天真地説:“這個故事我是剛剛才看過的。”

“啊——”父親更加驚訝了,“哦?那你能夠再表演一次嗎?”

小伏爾泰當着父親的面兒,很快又看完了《寓言詩》中的另一個故事,之後又有聲有色地背誦起來,居然能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高興地把小伏爾泰從牀上抱起來,摟在懷裏,情不自禁地誇獎道:“乖孩子,真是太聰明瞭!”

讀故事,悟道理

一些偉人自幼有着過人的天分。然而,僅靠天分就能獲得成功,無異於天方夜譚。勤奮,永遠是成功無法繞開的大道。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篇三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於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閒遊閒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裏拿着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專注,以至於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幹什麼,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麼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着手裏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裏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麼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説:“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麼?”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問道:“這麼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説:“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恆心,天天堅持去做,什麼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想到這裏,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燒了。於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篇四

北宋歐陽修四歲而孤,其母含辛茹苦,親自教其識字。因家貧買不起紙,以蘆荻劃地成書。貧苦的生活令歐陽修磨練出剛強的個性,從不向惡勢力低頭。

一年,街上來了一個算卦者,鶴髮童顏,望之有如神仙。其實那老者是一個退官的讀書人,因看破世情,隱於市井,並精研出一套處世哲學,柔能克剛。

他見歐陽修天庭飽滿,他日必成大器,但過於剛強,日後仕途恐有挫折。老者有意開導他,便説道:“看你的機靈模樣,想必讀書不少,能對句嗎?”

歐陽修當然不會在乎,老者便道出上聯:

齒剛脣柔,剛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剛;

歐陽修年紀還小,一時不明老者之意,還以為老者譏笑於他,於是答道:

眉先須後,先生何似後生長,後來居上。

老者點頭稱讚,但不禁心中暗歎。後來歐陽修果然大有作為,但由於數以直諫逆旨,屢遭貶謫,晚年鋭氣盡消。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篇五

米芾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 場,但他行為乖張,

米芾笑話很多,他出門不穿宋朝衣服,卻弄一身唐代衣帽。走在大街上,常常引來大量羣眾圍觀。米芾洋洋自若,反而更神氣活現,別人一看那個架勢,不認識的人也知道,整個大宋除了“米顛”沒第二個這麼怪的。古人寫信,結尾總會客套一句“再拜”,而米芾寫到這,他就把筆放下,站起來整理好衣服,然後真的就拜了兩拜。

米芾嗜石,《宋史》本傳記有其事。元倪鎮有《題米南宮拜石圖》詩:“元章愛硯復愛石,探瑰抉奇久為癖。石兄足拜自寫圖,乃知顛名傳不虛。”據説,有一天,米芾外出遇到一塊希奇古怪的大石頭,形狀奇醜,彷彿人形,米芾非常喜歡,圍着這塊石頭轉了幾圈,不願離去,他特意將自己的官服脱下給石頭披上,並作了一個揖,嘴裏唸叨:“石兄,石兄,你能不能隨我一道回府?”。當然石頭不會自己≤≥作答,米芾也不需要石頭回答,他命轎伕將石頭搬進轎子裏,就打道回府了。轎伕好不容易將石頭抬回米府。家人連忙出來迎轎,一掀開轎簾,大吃一驚:“怎麼老爺變成了石頭?”再往轎後一看,一個短衣短衫的老頭氣喘吁吁的走過來了,家人忍俊不禁,原來老爺一直小跑跟在後面,滿頭大汗。

米芾對此癖好自鳴得意,自寫《拜石圖》。後世畫家亦好寫此圖,於是米芾拜石一事便喧騰人口,傳為佳話。米氏寶晉齋前也有異石,以供清玩,《書異石帖》記有此石。相傳米芾有“瘦、秀、皺、透”四字相石法。

米芾玩石甚至達到一種不理衙務的地步。米芾在江蘇漣水做官時,這地方靠近安徽靈壁,靈璧出產的靈璧石是有名的玩石。米芾收藏了不少靈壁石。每塊都題其名目,經常把玩終日不出。楊次公按察使,管一路司法和官吏考核,視察到漣水時,對米芾嚴肅地説:“朝廷將千里郡的地方交給你,你怎麼能終日玩弄石頭?”米芾從左袖中取出一靈壁石,嵌空玲瓏,峯巒洞穴俱全,色極清潤,在手中翻轉拋接給楊看:“這石頭怎麼樣?”楊不看。米芾將石納入袖中,又取出一塊石頭,疊峯層巒,奇巧得很,不看又納入袖中。最後取出一石,極盡天劃神鏤之巧,看着楊説:“這種奇石,怎麼能不愛?”楊忽然開口道:“並非只有你愛,我也很喜歡它。”他就從米芾手中搶過此奇石,徑直登車離去,米芾逃過考核一劫。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篇六

一、宋慶齡誠實守信的故事

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説話不算數。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羣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藉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麼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後,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明白哀公並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説話不算數。

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説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着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着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着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着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這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着急地説。

“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着女兒説。

“媽媽,爸爸,我昨日答應小珍,這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説。

“我原以為有什麼十分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後再教她吧!”父親説完,便拉着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説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裏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後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並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能夠嗎?”媽媽説。

“不!媽媽,您不是常説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能夠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着頭説。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着慶齡笑了笑,之後説:“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説:“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説。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二、從留意懷祖國

1908年,宋慶齡15歲。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國留學,進了佐治亞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學。宋慶齡是個文靜而愛沉思的女孩子。她學習十分勤奮,尤其是想到將來要為窮苦的祖國人民做事時,她就更加刻苦地學習。

有一次,班裏要討論歷史方面的問題,她認真地收集資料,認真地思索,做了充分準備。

在討論會上,一位美國學生站起來發言。他説:“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難以估計的,你們看,那些所謂禮貌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人民的期望在歐洲、在美洲。在我們那裏。”

這時,坐在前排的宋慶齡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她緊縮雙眉,耐心地聽者美國同學的。發言。那位同學剛講完,宋慶齡就站了起來。教室裏立刻靜下來了,宋慶齡顯得有些激動,但她仍然用柔和的聲調説:“歷史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它永遠屬於億萬大眾。具有五千年禮貌歷史的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説中國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但它決不會永遠的沉睡下去。總會有一天,東亞睡獅的吼聲將震動全世界!因為它有廣闊的土地,勤勞的人民,悠久的歷史,富饒的物產,有無數革命志士,為了它的振興在進行着艱苦卓絕的鬥爭!”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大家交口稱讚:“説得好,以理服人。”“這些話多麼有力量!”

宋慶齡雖然身在國外,但她時時刻刻關心着國內的狀況,她常對同學説:“我不能忘掉中國,我對祖國充滿了理想和期望!”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篇七

蘇秦,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里人,他跟隨鬼谷子學習遊説術多年後,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於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遊歷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裏。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裏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遊説天下,謀取功名,於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後再去周遊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説:“你不像咱當地人種莊稼去養家口,怎麼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着落,不後悔麼?”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麼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於是閉門不出,取出師 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常自勉説:“讀書人已經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習起來。

為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髮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樑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髮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篇八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喜歡小提琴,他夢想自己能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愛因斯坦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練琴,儘管他很勤奮,也很用心,但卻沒什麼進步。愛因斯坦的父母認為他沒有音樂天賦,但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向沒有阻止他學琴。

有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小提琴老師,老師對他説:“你先演奏一曲讓我聽聽。”愛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卻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後,老師問愛因斯坦:“孩子,你為什麼個性喜歡拉小提琴呢?”

愛因斯坦説:“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師又問:“那你快樂嗎?”

“我十分快樂。”

老師繼續説:“孩子,你十分快樂,這就説明你已經成功了,難道非要成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嗎?我認為,快樂就是成功。”

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後深有感觸,他明白了快樂比當帕格尼尼更重要。之後,愛因斯坦仍然喜歡拉小提琴,雖然他拉得並不算很好,但他卻在其中收穫了很多快樂。

快樂是世間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篇九

駱賓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愛文學。他善於從一個天真活潑孩子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抓住特徵去描繪。他童年時的詩歌,天真率直,很富靈性,素來膾炙人口。

一天,駱賓王來到家門前的小河邊玩耍,他又看到了那一羣司空見慣的鵝。它們像幾位紳士在河面上悠遊自在地遊着。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青枝緑葉般的水,紅紅的鵝掌,慢慢地撥動着清亮的水波。突然,一隻鵝伸長脖子,脆亮的叫一聲“鵝”,緊接着其他的鵝也都對天歌唱起來,駱賓王看到這情景,內心怦然一動,他凝神地注視着鵝羣,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緑水,紅掌撥清波。

反覆吟誦這首詩,不僅會在眼前浮現出一幅多彩的畫面,而且彷彿可以聽到美妙的聲音:孩子的喚鵝聲,鵝兒引頸高歌聲、戲水聲。我們讀了會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機,感受到農村生活的寧靜和甜美。

駱賓王自小就胸懷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天生一副俠肝義膽。但他一生坎坷,他曾經擔任過長主簿,不久因罪入獄,貶臨海丞,鬱郁不得志,棄官而去。後來他協助徐敬業討伐武則天,起草的《代徐敬業傳檄天下》名揚天下,連武則天本人讀了也感歎説:“這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讓他流落,宰相的過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