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教研員工作計劃個人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8.44K

語文教研員工作計劃個人精品多篇

語文教師個人總結 篇一

年 月到XX中學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十年耕耘,十年收穫,得到了市縣教育教研部門和學校的好評,贏得了家長、學生的讚譽。先後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語文教學、班級管理論文19篇,參與編著校本勵志教材1本、教輔資料1本,承擔的市級教研課題《如何指導學生語文課外閲讀》圓滿結題,先後榮獲XX縣“骨幹教師”、“優質課一等獎”、“師德先進個人”、“青年先進工作者”、“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一、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方面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自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教師行為十不準》及其他教師行為規範,有良好的師德風範和教師素養。做到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有強烈的敬業和奉獻精神。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熱愛學生,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從思想上、生活上、學習上全面關心學生,在學生評教中深受學生的敬重與歡迎,被評為XX縣“師德先進個人”、XX縣“青年先進工作者”。

二、教育教學能力方面

任職以來,我嚴格要求自己,十分注重業務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不斷增強自己的業務素養,以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在教學上創新課堂。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以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閲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二是在教研上碩果累累。在長期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積極進行教學研究。作為語文教研成員,我積極參與教研活動,我自己還不斷對教育教學進行總結提高,並寫成論文。如《舊瓶裝新酒,形式巧創新——議論文創新寫作指導及示例》於20xx年在蘇教《語文學習報》高二版上發表;《插頁彩圖與課文矛盾》於20xx年在蘇教《語文學習報〃高中教師版》上發表;《語言,散文的衣裳——談散文創作的語言》於20xx年在《語文學習報〃現代散文選讀》上發表;《立足全文,綜合分析——解析現代文閲讀考點》於20xx年在蘇教《語文學習報》大學聯考版發表;《尺水興波瀾,真情貫全篇——敍事散文寫作指導》於20xx年在《新課程報〃語文導刊》上發表;20xx年承擔的市級課題《如何指導學生語文課外閲讀》已經結題。三是在教師培訓上爭創一流。積極參與網絡繼續

教育培訓,從網絡培訓以來,我在培訓網上發表以教育教學研究為主體內容的文章若干篇,因內容的可讀性、思想的含金量得到同仁的充分認可和廣泛讚譽,多次被評為“優秀學員”。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一)全面深入瞭解學生,促進班級管理得到加強。針對班級內同學的特點,我利用各種時間,全面深入的瞭解學生。通過個別談心,小組內談心等方式,對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思想動態進行了較為認真的瞭解。通過談心,使班級迅速形成凝聚力,對於以後的工作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充分開展主題班會,打造德育教育和學習教育主陣地。主題班會是我們班持之以恆的勵志教育課,也是展開最充分、效果最明顯的勵志教育課,每兩週舉行一次,形式靈活多樣。從實施勵志教育以來我們開展了很多次主題班會,每一次都非常成功,在此舉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是《感恩親人》。在活動中以講出自己的真實故事激發親情感恩,許多學生流淚了,有的為自己以前不理解父母而流淚,有的為自己不懂得珍惜現有的親情而流淚,也有的為自己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而流淚。二是《跌倒了,爬起來》。活動中很多同學講了名人大家成功的故事,同學們深受感觸,學習動力得到激發。另外還有《與人和諧相處》、《團結〃拼搏〃奮

進》、《誠信〃備考》、《學會感恩,立志奮鬥》等等。整個班會過程全部由學生主持,班主任只是起到參與和指導的作用,當然我在每次班會中是全程為我們同學拍照,為他們在生活中留下行走的腳印。在活動中,同學們挖掘了許多值得全體同學學習的人和事,對刻苦好學的學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品德優秀的同學給予了高度評價,還表揚了一大批學習或紀律有所進步的同學。在熱烈的掌聲中,同學們嚐到了被肯定、被讚賞的喜悦,他們都為付出努力得到大家的認同而高興。

(三)爭取任課教師配合,發揮好班主任紐帶作用。 針對我班學生學習特點,我主動找任課教師及時瞭解情況。不定期召開班委會會議,對學生的情況進行逐一分析,尋求解決對策。深入課堂,進行聽課。對於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和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利用各種機會拉近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針對班內學生的情況,協調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學生學習動力明顯提高。

(四)加強與家長溝通交流,搭建學校家庭教育平台。在平時的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向家長了解情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及時徵求家長的意見。讓家長體會到作為班主任的真誠與良苦用心,讓家長對班主任產生信任感,讓家長參與到教育管理過程中來。在班級管理中嘗試推行家長蹲班,邀請部分行有餘力的家長晚上在班級裏參與晚自習,不

但親眼目睹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態,還能感受整個班級和學校的管理氣氛,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工作,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堅守道德情操、紮實知識積累、秉持仁愛之心,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一流的成績,做一名幫助學生築夢、追夢、圓夢的好老師。

國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教學目標

1、理解遊記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3、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4、領會文章藴含着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紀錄片《再説長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聽着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聯翩,歌詞中的“雪山”就是長江的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它位於東經91度07分,北緯33度29分。現在請同學們結合觀看的紀錄片,説一説各拉丹冬為什麼會成為長江的源頭呢。

今天我們學習馬麗華的遊記散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揭開各拉丹冬神祕的面紗,感受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理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請同學通讀全文,從文中找出關於時間推移、地點轉換的詞語。

1、第1自然段寫到“各拉丹冬有陰陽二坡,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景色單調,東南陽坡才好看”。你認為“我”遊覽的是哪裏呢?

明確:“我”遊覽的是東南陽坡。從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東幾公里處有牛糞可撿的草壩子上”可知遊覽的是東南陽坡。

2、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找出第一天遊覽中體現這一順序的詞語。

明確: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來組織材料(也是以“我”的遊蹤為線索組織材料的)。敍述了“我”遊覽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見所感。詞語有:草壩子——冰河礫石堆上——走下礫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過六千米。

目標導學二:品讀課文,感受雪山壯美

請同學們品讀第5—6自然段。

1、從文中找出描寫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語句。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從中感受到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遠處全景:晶瑩連綿的冰峯;平坦遼闊的冰河;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領着冰雪勁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着各種圖案;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作者是按由遠至近的順序來描繪的。感受: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

請同學們品讀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從什麼角度描寫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麼特點,從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觸覺:寫冰窟。特點:温暖。

讓學生反覆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通過反覆朗讀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及對作者的情感的把握。聽覺:寫風。特點:聲音大(呼嘯);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掃蕩)。

視覺:冰體。特點:晶瑩潔白;漂亮,千姿百態(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髮披肩);熠熠爍爍,光彩奪目。

感受:是瓊瑤仙境;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作者分兩次集中描寫雪山,這兩次描寫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在寫第二次之前,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雪山的感受?

明確:第5—6自然段是從低處觀賞描寫,第10—11自然段是從高處觀賞描寫,這樣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韻。兩次寫觀賞雪山的感受,表現了作者對雪山認識逐漸加深,對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強。也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請同學們品讀第12—14自然段。

4、這幾段描寫的重點是什麼?作者從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描寫了礫石堆和堅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異壯美,我們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偉力,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篇文章語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對如此的美景,內心所生髮出的怎樣的情感震撼。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賞析句子,感受語言魅力

聯繫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語句的妙處。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稜角與層次畢現,富有雕塑感。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將白雪覆蓋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賦予雪山以生命,“變化多端”一詞,又寫出了這裏自然環境嚴酷,天氣惡劣。

(2)頻頻小震醖釀着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身體不適應高山氣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比作小震,“連夜高燒”比作大震;把“動作的緩慢”比作“太空步”,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氣候條件的嚴酷。

(3)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嚴的雪峯行了跪拜大禮。

明確:“行了跪拜大禮”這一動作描寫,傳神地寫出了“我”的虔誠及對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領着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

明確:“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猶如帝王一般,“統領”一詞又賦予雪山以帝王的行為,表現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嚴,令人敬畏。

目標導學二:品味寫景,體會作者情感

作者在寫景時,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聯想想象,讓學生品讀課文,標畫聯想想象的句子。

1、作者在觀賞雪山時,產生了哪些聯想和想象?

明確:(1)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裏盡情賣弄着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

(2)端詳着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着在漫長的時光裏,冰川的前進和後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2、這些聯想和想象中分別藴含着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第(1)句,“眩暈”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圍的東西旋轉”,這裏是被眼前的奇偉的景象所折服。讚美造物主的偉大神奇的創造力,長江源頭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傑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紋和波狀皺褶聯想到樹的年輪,賦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讚頌雪山的神奇,歷史久遠,如同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一般。

第(3)句,“演繹”是“鋪陳,發揮”的意思,這裏是説堅冰之下的流水,是聖潔的,是長江的生命源頭,從這裏開啟了長江的生命之旅,長江從此開啟了孕育生命,造福人類之旅,這流水,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中華民族的歷史也同長江一樣源遠流長。

小結: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了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麗,並賦予雪山以生命,寫景中藴含着作者對雪山的崇敬和讚美之情。作者又通過聯想和想象,抒發了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讚美。

八年級語文教師通用教案 篇三

一、引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詩。(板書古詩兩字)同學們,看到古詩一詞,你想到了什麼?

生:可能想起學過的古詩,就讓其背誦;或想起學詩的方法,引導學生補充,教師板書;或問本節學哪首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師:是呀,古詩語言凝練,有許多千古流傳的名句,告訴我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沒有提到,這裏引出我們今天又要學習古詩了,還記得學古詩的方法嗎?説自己學詩的方法,師適時板書學詩要點)

二、學習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 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讀的不好的學生)

師:誰願意來讀一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他們讀得怎樣?

(指名幾個學生讀,大家評價)

師:詩中還出現了一個我覺得不好寫,不好記的生字。誰來提示大家哪裏容易出錯?你怎麼記住這個字的?(讀通)

師: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的意思。請同學們默讀,或根據註釋,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説不懂的字句。

師:請你和同桌議議這些字句的意思。

師:這首詩寫了什麼?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讀懂)

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請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讀讀出這種感受嗎?老師帶着自己的理解讀一讀可以嗎?

(指名有感情讀詩)(悟情)

同學們,你發現了這首詩和我們學過的其它古詩的區別了嗎?對,這是漢代的樂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這些樂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千古流傳。你們想聽聽嗎?

配樂唱。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麼?

生: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

(根據情況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選擇你喜歡的背誦)(延伸)

師:同學們的收穫不少,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明白了道理,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麼?

師總結:是呀,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希望我們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呀。

國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新聞兩則》

一、複習舊課回顧關於新聞的常識,把握新聞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的結構,新聞六要素,也就是記敍文六要素,以及新聞內容真實準確、報道迅速及時、語言簡明扼要的特點。同學們,關於新聞的知識,你瞭解多少,能説説嗎?

二、導入新課:《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是一篇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的新聞,鼓舞瞭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已經掌握的新聞常識來分析此則新聞。我們要充分利用上節課所學知識,自主探究,提高閲讀新聞的能力。

三、學習新課

(一)展示預習成果

1、給加點字注音 綏靖(suí jìng) 鄂(è) 豫(yù) 杜聿(yù)明 閿鄉(wén) 宿舍 shè 星宿 xiù 整宿xiǔ

2、背景介紹: 關於解放戰爭的知識 解放戰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戰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隊重點設防的城市。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邊疆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一則新聞發於1948年11月5日,遼瀋戰役業已勝利結束,電文説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即指蔣軍在遼瀋戰役中的失敗。淮海戰役是1948年11月6日發起的,這則新聞發電之日正是淮海戰役前夜。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新聞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下,困守南陽的蔣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進軍,大量殲敵,擴大並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雲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個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小結:通過閲讀,理清新聞六要素,可以整體感知全文,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後,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經過一年多英勇奮戰,蔣介石全軍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三)理清新聞的結構 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 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

主體:

第一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軍潰敗的背景。

第二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三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雲前途黑暗。 背景: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於此城發生爭奪戰。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後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幹部,多是出生於南陽一帶。 背景內容包含在主體之中,用兩則史料説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四)思考品味:

1、課文為什麼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 一方面,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最好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説明蔣軍棄城南逃的原因。

2、一年多來,我軍取得哪些偉大勝利? a、恢復的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 b、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的武裝力量; c、糾正了左的策略,採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3、學了這兩則新聞,你對中國革命的勝利有什麼新的認識? 可概括為三個基本認識: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偉大的奇蹟;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通過思考品味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五)比較閲讀,理解提升。

國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桃花源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瞭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象;理清文章的敍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章曲折迴環,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容;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託的理想社會。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文言文;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理解文章的敍事線索。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故事曲折迴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元代詩人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出了這樣的慨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它就是——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 生於東晉末朝,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於不滿官場的醜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着“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飢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歲去世。後稱靖節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於和農民來往和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於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徵,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後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八年級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於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願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檢查預習情況

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hu0 ) 屋舍儼然(y an) 阡陌交通(qia nmo )

黃髮垂髫 (tia o) 便要還家(ya o) 劉 子 驥( j i )

詣太守(yi )

四、讀譯課文。

1、聽老師範讀。

2、同學齊讀課文。

3、利用工具書及課後註釋,筆譯全文

五、小結。

1、古今異義詞:

鮮美 古義:鮮豔美麗 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説,更不必説 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緣 古義:沿 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 古義: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 古義:渡口 這裏問津指探訪。 後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捨棄 便舍船 尋:尋找 尋向所志

房子 屋舍儼然 不久 尋病終

志: 做標記 處處志之 向: 以前 尋向所志

標記 尋向所志 對着 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課後練習

第 二 課 時

一、回顧前堂,朗讀課文

二、課文分析

1、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節):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裏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第4~5節)寫漁人離開桃源後,太守派人先後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2、質疑解難:

①漁人怎麼發現桃花源的?

討論並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②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並歸納: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

討論並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④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並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 桃源人見漁人為什麼“乃大驚”?

討論並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⑥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麼“皆歎惋”?

討論並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歎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歎惋。

⑦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裏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⑧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麼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並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⑨為什麼説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麼評價?

討論並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裏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裏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總結結構,思考文章主題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後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迴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中心思想)

四、背誦課文

五、作業

(一)默寫

1、《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林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

2、《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源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

3、寫老人小孩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國中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自然之道》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

抄寫:

①生字新詞。

②兩組要比較的句子。

第一課時

●閲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①指名讀“單元導讀”,説説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①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説哪個詞義就説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遊 築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願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雲霄

③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④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瞭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並從中受到啟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③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並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並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範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後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③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説一説。

④回答:我們幹了一件什麼樣的“蠢事”?

⑤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後範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①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

②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③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並寫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⑥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後,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閲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並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①齊讀課題,再指名説説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②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先指名説一説,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説一説,最後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①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説一説活動方式與要求。

②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③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④課餘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瞭解情況。

國中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七

《歸園田居》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並熟練背誦、默寫這四首詩。瞭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背誦默寫

2、對詩歌中名句的理解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走進作者: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説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親均做過太守一類的官職,但到了陶淵明,家境早已破敗。因為有這樣的家世背景,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有大濟蒼生的宏願,又厭惡世俗,熱愛純淨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後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宋書?隱逸傳》),更憤慨於南北士族的兼併不厭,王恭、司馬道子、桓温、劉裕等人的篡亂相替,陶淵明於41歲毅然辭去在任僅80餘日的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此後直至他逝世的23年間,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陶淵明的田園詩主要見於他的組詩《飲酒》《歸園田居》《擬古》《和郭主簿》等。

三、預習檢測:

1)注音或寫字:

(1)帶月荷( )鋤歸 (2)晨興理荒huì( )

(3)道狹草木長( ) (4)屬( )國過居延

(5)簾旌 ( )不動夕陽遲 (6)徙( )倚( )湖山欲暮時

(7)都護在燕( )然 (8)豐年留客足雞tún (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帶月荷( )鋤歸 (2)但( )使願無違

(3)大漠孤煙( )直 (4)長河( )落日圓

(5)江入大荒( )流 (6)仍憐( )故鄉水

(7)徙倚湖山欲暮時( ) (8)三年多難更憑危 ( )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寫詩人辛勤耕種的句子是 , 。抒發作者願望的句子是 , 。

(2)陳與義的《登岳陽樓》中描寫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之情的句子是 ,

(3)王維的《使至塞上》中描寫邊塞奇特壯美景色的句子是 , 。

(4)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以一種獨特方式抒發作者思鄉惜別之情的句子是 ,

(5)《歸園田居》(其三)中表現作者與黑暗的官場決裂的句子是 , 。

(6)《使至塞上》中通過寫景表達詩人對故鄉依戀之情的句子是 , 。

四、學習詩詞:

1、導入新課: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嚮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體感知,明確學習目標。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正音、劃節奏並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

b.“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的是什麼?

c.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並明確:

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着;自己的田園之樂。

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閒適的心情。

3、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4、、研讀與賞析:教師出示學生繪製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

a.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 l曰I學生思考並討論交流。

教師明確:

a.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着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着。語言“自然、通俗”。

5、齊背課文

八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篇八

《觀潮》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抓住有關描寫潮水的詞句,通過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來想象畫面,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並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讀懂三、四自然段,即引導學生抓住潮來時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從而深切體會到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觀潮》這篇課文,還學習了生字新詞,那我們就比比誰的記憶力,好嗎?

出示課件:複習重點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平靜

悶雷滾動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這四組詞語,都是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那麼有什麼不同呢?(這四組詞語分別描寫了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後潮水的樣子和聲音。)

2、師生問讀。

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錢塘江觀潮。

師問:是啊,江潮還沒有來,江面什麼樣?生讀描寫江面的句子。

師問:江邊又是怎樣的景色?生讀描寫江邊的句子。

師問: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樣的景象呢?生讀描寫海塘大堤上的句子。

人們等啊,盼啊!那麼,如果你就是這人羣中的一員,你會等着什麼、盼着什麼?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二)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1、引導默讀,總體感受潮來之時的景象。

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三、四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註。

2、指名讀文。把感受通過讀抒發出來,並適時引導學生揣摩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比喻句的運用)

3、品讀文本,深入體會潮的聲音和形態之奇。

引導學生邊讀邊談談自己想象到的。

(1)“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學生們很容易抓到第一句,我們可以藉助學生的朗讀,引起大家的發散思考。具體操作是:我剛才聽到你在讀這句話中,特別突出了“好像悶雷滾動”,你能説説此時聽着這滾滾而來的聲音,你彷彿想到了什麼嗎?

預設生成:

此時,孩子們可能會結合生活實際,説道:平時我聽到過大雨來臨之前,那由遠而近的滾滾的雷聲,預示着一場傾盆大雨即將來臨,那麼此時聽到潮水發出的隆隆的聲音,雖然比較沉悶,但持續不斷,我想潮水的來勢也一定很猛、很大。

小結:是啊,就像他剛才聯繫生活實際體會的那樣,未見其形,但聞其聲,雖然潮水還距離我們很遠,但卻能聽到它滾動不止的聲音。

再請幾個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再來讀這一句。

是不是真像你們所説的這潮水來勢洶湧呢?過了一會兒,潮水又有什麼變化呢?

(2)“過了一會兒……”

學生會緊接着抓住“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一句來加以體會。引導學生抓住“很快移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幾個詞語,加以具體的想象和描繪(潮水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不只能看到潮水的頭,還能看到整個江面都是飛奔而來的潮水,這就是“橫貫江面”。)

通過朗讀再現這壯觀的景象。

出示課件:大潮由遠及近的視頻畫面。

齊聲朗讀這句話。

到浪頭越來越近的時候,大潮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3)“再近些……”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這一句話比較好理解,可以提示學生們藉助數學常識“兩丈相當於6米多”來深刻感受到“兩丈多高的水牆”是多麼的壯觀啊!

引導學生描述眼前所出現的畫面:“我們眼中只見洶湧的潮水形成無數的巨浪翻滾着,一浪高過一浪,一浪蓋過一浪。”有的説:“我好像看到巨浪相互交錯、撞擊,形成一堵高大的水牆,而看不到那條白線了。”還有的説:“江邊的、遠處一切景物都已被這如同水牆一般的、不斷翻滾、奔湧的潮水擋住了,看不到了。”

(4)“越來越近……”

出示課件:通過句子的對比,體會詞語的精妙作用。

①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奔來。

②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奔來。

③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學生們在①和②的比較中,可發現:前文提到了潮水橫貫江面,此時潮水掀起的無數巨浪就像千萬匹戰馬一樣,馬不停蹄地向前奔湧,後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後浪,所以作者用上了“千萬匹”這個詞語。在②和③的比較中,可發現“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寫出了潮水鋪天蓋地般、如萬馬奔騰般地奔湧的具體樣子,其場面浩大、宏偉、壯觀。趁着學生們交流的_,請三個同學依次讀出這句話,要求一個比一個讀得更有氣勢。其他人閉眼欣賞,以強化這些關鍵詞語的作用。這樣對形象直觀的詞句比較和誦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魅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引導學生繼續抓住潮水的特點來體會:這磅礴的氣勢僅從形態可以看出來嗎,你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這大潮勢不可擋?自然而然,孩子們會抓住“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來想象當時大潮咆哮、怒吼着,似乎吞沒了整個江邊上的一切聲響,耳朵也都要被震聾了。這無比巨大的聲響更能襯托場面的壯觀。

指導朗讀:帶着此時的感受完整地讀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後一句。

4、有感情朗讀,領略大潮的變化奇觀。

小結:作者隨着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使我們彷彿和作者一起站在錢塘江畔,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大,看到的潮水越來越近,浪頭也越來越高。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5、師生合作讀二至四自然段,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作者的寫作順序。

(1)學生讀描寫大潮的語句,其他的由老師讀。

(2)讀後你們發現什麼了?是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寫的。

6、出示課件:觀看完整的大潮變化的視頻。

(1)看了視頻之後你們有什麼感受啊?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説説。

(2)請你再來讀讀二至四自然段中最能夠表達你現在心情的句子,一會兒讀給同學們聽。

(3)讓我們把三、四自然段背誦下來。

7、略讀“潮過後”部分,感受大潮氣勢猶在。

最後一個自然段其實重點詞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而且學到這兒,我們都知道還要注意教學時間和重難點的分配,引導學生讀中關注“還在、依舊、才”這三個詞語,體會到大潮氣勢猶在。

(三)梳理整篇文章的順序,迴歸整體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做小導遊,把錢塘江大潮的景觀講述給家長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