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和為話題作文800字(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5W

以和為話題作文800字(多篇)

以和為話題的作文 篇一

皎潔的月光下,波潮洶湧,飄飛的花瓣後,殺機四伏。

浮沉濁世中,汨羅江畔的。您,身穿白袍,微風中揚起襟袖。腰間的長劍,冰冷如鐵。您輕輕地握住劍把,縱身一躍,竟然地跳了下往,激起無邊的浪花。岸邊,香草上還留着您的頎長的身影和幽幽的淚光,還有您的"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長歎,還有您"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哀愁!

才華超人又曾經身受器重的您離開了那個沒有陽光的國度,但是您卻是以這樣一種方式離開,確實出人意料。

從您離開的那一刻到千古之後的今天,多少人的臉上滑過冰冷的淚滴!

但是,您的離開又確實在情理之中。

您是一杯淨水,清得似山澗小溪,雪白如玉。但是,您所面對的整個朝廷,包括那個您景仰並愛戴的懷王,卻是一溝污濁的泥淖。一杯淨水,一溝泥淖,相遇是什麼結果?

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淨水被泥淖吞噬!

那個王朝,封建昏庸的王朝,充斥着一羣小人,一羣善於拍馬逢迎的小人,他們對上阿諛諂媚獻笑臉,對下橫眉立目使絆子,殘酷無情,更容忍不了您這個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排除異己,哪管山河社稷之重。您兩次被貶,就是小人們精心設計的傑作。這固然沒有澆滅您心中的鬥志之火,但您卻無法在渾濁的官場上發揮才華。

您總希看在陰雲密佈的楚國,能射來一束陽光,給您發揮抱負的空間。

但是,這是無法實現的。只要那一溝泥淖沒有變化,您這杯淨水就只能沉沒在泥淖之中。

一杯淨水,面對的卻是一溝泥淖,您的離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您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又精於國家治亂之道。您一身正氣,一身傲骨,欲使國家內***安,外可禦敵。但是,這恰恰預示了您的失敗,預示了您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由於,您的一杯之"清"面對的是整個官場廣闊無邊的"濁"。

儘管橫遭貶謫,您還是寄希望於楚王。當希望幻滅時,您用結束生命來告誡眾人,您的離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你好傻啊,屈原。

以和為話題的作文 篇二

光陰荏苒,轉眼間新中國已走過55個年頭。這是中國人民挺直脊樑揚眉吐氣的55年,也是中國人民改天換地創造輝煌的55年,儘管其中走過一些彎路,可我們畢竟走過來了。從貧窮到温飽,又從温飽奔小康,經濟高速發展,社會沐浴在一片民主、和諧的春風中。然而不可否認,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不少不和諧因素,如同和風中的沙塵、春水中的冰凌、樂聲中的雜音,不時刺痛着人們。

春節晚會上的一個小品,夾着一段耐人尋味的對話:兩個“縣長夫人”,一真一假。老軍人為了辨別真偽,問:“王縣長有多少工資?”真夫人答:“1800塊。”又問:“有多少存款?”假夫人張口就道:“1800萬!”雖然只是一個笑料,卻讓人一驚,不由得想到社會上“都槍斃吧,難免有冤枉的;隔一個斃一個呢,又有漏網的”等傳言……

平心而論,這些文字算不得公正,甚至可以説有着明顯的情緒化傾向。中國有再多的缺點,也總是在蓬勃發展着。這種網上言論,應該説極不客觀,也不負責任。然而我要問,是什麼使一些民眾傾向於這種偏激言論呢?又是什麼使這種消極論調有廣大的市場呢?

中國有腐敗,這是連政府都不得不承認的。中國的腐敗比較嚴重,這也是不可否認的。據説,關於腐敗,最權威的就是美國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國公安順着這張排行榜查下來,一下就抓到兩個。民眾痛恨腐敗,更痛恨對腐敗的放縱。人們常常懷疑陽光下面是不是掩蓋着某種黑暗,美好後面是不是隱藏着某種醜陋,這種不信任的實質其實是一種“疏離”,不信任產生疏離,疏離則破壞和諧。

可見,和諧源於信任。有了信任,和諧的暖流自會融化冰凌、和諧的細雨自會洗去沙塵、和諧的社會自會增強凝聚力,一個民族就會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那麼,這個民族就無往而不勝。

多一分信任,多一分和諧。

以和為話題的作文 篇三

善和惡的必然結果

顧憶人

中國佛教有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不是迷信的或是唯心的,實際上是很科學的,是一個事情發展的必然結果。就像種田一樣,你種下豆子,收穫絕不會是瓜果。

有一年的某天半夜,有四名男青年駕着小轎車在馬路上由北往南行駛,前面是丁字路口,盡頭是一條橫向的河浜。這四名青年人駕着車將到丁字路口時,看到路傍有一女青年騎着自行車回家,他們就用開玩笑的方式一個急剎車停在女青年身邊,嚇得這名女青年摔了一跤。這幾名青年人見狀哈哈大笑。之後,駕車的糊里糊塗地一踩油門,汽車往前一串,竟然串入丁字路口前的河中,無一生還。我認為,一個人一旦產生惡念,頭腦就會糊塗,於是就會發生事故。相反,一個人心地善良,做了好事之後,心情舒暢,精神良好,頭腦特別清醒,幹任何事都會相當順利,事故的發生率就會降到最低。善良之人、幸福相伴,不善之心、惡魔糾纏。

但是,也會發生做了善良的好事,卻得到不好的麻煩事。比如説有新聞報道:有一男士看到一位老太摔倒在馬路邊,於是就去扶她起來,並送往醫院治傷。老太的子女來了,誤認為是該男士撞倒了老人,非但不感謝這位男士,反而要他支付醫療費,賠償損失費等等。因為他們認為,天下不會有這樣的好事與好人。但是,這是暫時的誤會,決不是最後的結果。最後的結果是被新聞報道了,好人的品德得到了社會的讚揚。

因此我認為:我們做事之前,要先思考一下做這件事的出發點是惡意的還是善良的。如果出發點是好的,就大膽地去説、去做,不要怕得罪人或怕被人誤會。但要注意的是,好的事情只有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環境下去做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如果感覺到要去做的這件事,出發點是有惡意的,不符合我們社會道德規範的,那麼就不要去做。否則,必遭報應。只有經常做好事的人,心情好,精神好,身體好,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尊敬。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我認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事情發展的必然結果。

以和為話題的作文 篇四

時移世易,時間淹沒了絲綢古道,荒蕪了驛路石棧,冷落了黃金航線,卻始終不能磨滅人們內心燃燒着的求“和”的慾望。

千年以來,“和”再人們心中一直是一種美好的意象,它是舉案齊眉的包容,是君臣有禮的敬重,是一方海闊天空的平靜。文人士大夫莫不“以和為貴”,君主帝王莫不以“和”治國。

殊不知,我們一直被“和”的表象欺騙着。

春秋戰國,君臣相坐而論道,親切赤誠。至漢代,嚴苛的等級制度建立,君王上座,羣臣背嚴罰監督着,不敢有絲毫越禮,但至少還有個座位,及至明朝,對人性的壓抑到了極致,封建禮儀控制的朝堂沉悶無聲,再無人敢響起不和之音,的確,從春秋無義戰,走倒封建社會的長久治安,我們的社會愈發文明,也愈發“和”了。但是,這是真的“和”嗎?這實際上藴藏了海闊天空下的一片暗浪洶湧。“和”不是人性的天亡與個性的磨滅,這種嚴苛壓制出的“和”的表面必不長久,必將覆滅。騎士,人們千年來求的“和”正暗示了千百年來的求和而不能。無盡對“和”的渴望則正是“和”的障礙。

畸形的“和”的壓制下,我們的文化自孔孟之後再沒出現一個思想家。一個道路以目的的社會怎能稱之為和,一種片刻的平靜又是多麼的膚淺。

“將相和”自古為人稱道。因為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所顯示的大度胸襟,人們奉此“和”的經典。高山流水説體現的“和”更是張朝所言的“天下得人一知己,可以無恨”的蹁躚氣宇。真正的和其實是《國語》所言的“和實生物”那層含義。不因一物的崛起而剝奪他物生存發展的權利,相反,萬事萬物和諧融洽才是真正的共享繁榮,生生不息。自然,社會,宇宙本身就是多樣的,同時也是“和”的。那是一種春秋思想百家爭鳴般的思想盛宴,人的力量,在那一刻變的明智。

許多人認為,儒家與道家是對立的。可我認為,那才是真正的打“和”。儒家思想推崇那種腳踏實地的深沉厚重,而道家思想則傳遞着一種天高任鳥飛的靈動飄逸。只有儒家,那便缺了靈性逍遙,只有道家,那便少了點踏實穩重,廣袤土地與自由天空的相生相剋,才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打“和”。“和”本來就是大氣,達觀的。

以豁達心胸屹立於天地之間,便能體會“和”--這天地之精靈的真諦。

以和為話題的作文 篇五

人的一生,從出生開始就要學習許多東西,然而如果你學會了放棄與學會了智慧選擇這最重要的兩項,那麼你在人生之路上才會走得更遠,才會去迎接更大的成功。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隻蜜蜂送了一壺蜜給天神,天神很高興,答應送蜜蜂一個禮物,蜜蜂選擇了能蟄死人的毒針,天神答應了,但蜜蜂刺了人之後,生命也隨之結束。

智者曾説過“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那麼,如果蜜蜂懂得了智慧的選擇,我覺得,它在慎重考慮後一定會選擇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果它學會了放棄呢?蜜蜂如果學會放棄自己本不該得到的東西,選擇了一個合情合理的願望,那麼它即會收穫了實現願望後的愉悦,同時又能保全生命,這樣的結果,難道不好嗎?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在春運期間,有一位大學生撿到了一個錢包,裏面有一萬元現金還有幾張信用卡,他有些緊張,有些害怕地將錢包撿起來,拿回了家。在思考了一個晚上後,他終於戰勝了心底中的陰暗面,最終將錢包送到了警察局。這位大學生放棄了令人眼熱的金錢,但是,他卻選擇了安心、選擇了靜心,這就是一種智慧的選擇。雖然他將錢還了回去,但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卻會得到遠超一萬元的回報。他可以問心無愧地做人,可以安靜地生活,不為自己過往的陰暗而倍受煎熬。

“魚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個事件説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得必有所失。”也許,我們的時候,執着於魚,執着於有所得,有所為,只看到選擇放棄時的失落與痛苦而忘記了假如我們不放棄魚,就會面臨更大的失去熊掌的痛苦。人生亦是如此,只有選擇適當的放棄,才會有的收穫。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唯一導演,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才會經營出一個成功的人生。“寵辱不驚,閒看亭前花落;去留隨意,漫隨天際雲捲雲舒。”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才會擁有海闊天空的境界。

以和為話題的作文 篇六

我的一個女朋友上自習,太涼了,她發短信讓男朋友去送衣服給她,男孩打遊戲拒絕了。這件事讓她鬱悶了兩天然後氣消了。雖然是件小事,不會影響兩人以後,但是她説:她會記住, 以後自習一定會帶衣服。如果哪天忘記了,即使冷死,也不再會叫他送。

我很能明白這種感覺。

不久以前,一個女孩某天夜裏,心情特別低落,特別想念某個人的安慰。然後半夜時分,打電話給他,很想聽他説話。電話那頭,只是被拒接的提示聲。從此以後,她再沒有傷心無助時給他打過電話。那段時間慢慢建立起來的小小的依賴,也頓時,崩潰。開始有意識地不再去想起,不再去關注,不再去。.。.。.喜歡與不喜歡其實並沒有什麼界限。有的時候是因為自己故意去忽略了很多,潛意識裏便抗拒了別人,也拒絕了自己。

我發現女人身上有一種貓性。小貓在撒嬌或者做錯事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安慰和教導。如果這時主人打擊了它,它會狠狠記住,不會再犯。女人,有着貓一樣的自尊。特別是陷入愛情裏的女人。在別人看來無關緊要,其實需要呵護,因為愛,已經讓她的心變得柔軟。她的這一點自尊,其實是要你對她的在乎。我看過一句特別經典的話:有時候女人需要一個男人,就像逃機者需要降落傘。

如果此時此刻他不在,那麼以後他也不必在了。真的,就是這樣。如果哪天貓咪用堅定的眼神看着你説我可以的時候,那麼貓咪已經做好了離開的準備了。女人是要獨立,但是獨立到不再會對你不講道理的撒嬌任性、不再會無厘頭的纏着你,那麼。.。.。.如果你的女人貓性消失了,説明她要離開你了。你覺得你對於她,同路人還有多大區別呢?女人的貓性不是每個男人都有幸看到的。因為喜歡你,在意你,才對你發出特有的咕嚕嚕聲。其他人只能聽到貓喵喵叫。而這一聲咕嚕嚕只是為你而生,有幾個人會明白呢?

以和為話題的作文 篇七

媽媽和姨媽可真是一對“冤家”。住在同一層樓上,這姊妹倆沒少為雞毛蒜皮、芝麻綠豆大的事兒瞎吵吵,而我和姨姐間磕磕碰碰,對關係緊張的兩家來説,無疑更是火上澆油。終於,

在一次舊城改造中,這“水深火熱”的兩家人總算分開了。可俗語説“不是冤家不聚頭。”上了國中,我和姨姐竟在一個學校讀書!我堅守着對媽媽的承諾:打死也不和她來往!然而,就在前幾天,我的承諾卻成了一紙空文。

──恰恰在放晚學時,雨下得很大,我頂着書包向校外跑去。這時候,一個披着紅雨衣的身影,騎着一輛自行車向我這邊飛快地駛來。隨着地上濺起的一串水花,紅雨衣頭也不回地飄了過去。我心裏憋悶得很,加快腳步去趕公交車。好險,一輛機動三輪車從我身旁疾馳而過!正當我驚魂未定時,耳邊傳來一聲慘叫。三輪車颳倒了紅雨衣,“人仰馬翻”!開三輪的年輕人愣了一下,一溜煙跑了!

我也想假裝一切沒看見,繼續往前走。可是,眼睛卻清楚地看見姨姐倒在地上,耳邊清楚地聽見她痛苦的呻吟聲。我心裏有一個聲音在説:你想丟下她嗎?!即使不是你的姨姐也應該幫助她啊!

“對!”我鼓足了勇氣,跑過去扶起自行車,把她從地上攙了起來。姨姐的眼中又是痛苦又是驚訝。“我送你回去!”我推起自行車,不顧渾身上下的雨水,深一腳淺一腳地走着。姨姐坐在自行車後座上,臉上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小路上滿是泥濘,我的鞋子都濕透了。我已經忘記了勞累,忘記了寒冷,更忘記了積怨。而姨姐也把雨衣披在我的身上

天晚了,我是怎樣把她送到家的,都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在和姨父姨媽道別的一瞬間,隱約聽到了姨父的一句話:“我們這些大人啊,心眼兒竟比不上一個孩子!”

我也想,是啊,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為什麼你我之間要隔那麼深的一條溝呢?不是有句話叫“家和萬事興”嗎?第二天一早,姨媽和姨姐給我送來了香噴噴的粽子。媽媽在一夜之間似乎也明白了很多,迎出門口請她們屋裏坐。看着他們老姊妹倆手拉着手,我和姨姐相視而笑。

以和為話題的作文 篇八

和,不僅僅是那舞台上響蕩的,八手聯彈《拉德斯基進行曲》,更是整個組合、每個人心的'和。團結創造了和聲,和聲攜來了和諧、和文化。

不曾忘記,那次會演,我們合奏的曲子。報幕的人的響亮聲音好似淌在流水裏一般,逝去了我們的緊張與不安,攜來那光亮的時刻。手牽着手,一齊踏上舞台,整齊地鞠躬,心境也平和下來,有序地到自我的位置上,準備好了。

“噠噠噠噠”馬蹄聲從遠處漸傳漸近,聲音潔淨而又和諧,空靈而又穩健,心頭掠過一絲温暖,一羣健壯的馬兒和諧地踏來,讓每個人的心頭都注滿了温情與感動,為這和聲而感動。低聲部和高聲部有節奏彈奏着,高音織着那綠草茵茵的美麗草地,低音勾勒出那位氣派的將軍,他的鬍子翹得多高啊!眼神中透出對整支勝利凱旋部隊的欣慰。氣派的各種獎章閃着光,又映上了高音那和煦的陽光,微緩的徐風。馬蹄伴奏着部隊前進,昂首闊步,不畏懼一切。各種聲響都奇妙地融合在一齊,好似擁抱成一團,在禮堂上空為觀眾展現了這支百戰百勝,絲毫不膽怯的自信隊伍。

滑入抒情篇章,我們的音樂變得更加和諧。柔軟的白雲,襯着一方藍天,綠水波漾,映照萬物,層層白雲隨意飄動。這時其他温柔樂器加入其中,粗獷的音樂也乖乖避讓,不敢打擾將軍飲馬圖。他們臉上掛着微笑,陶醉在這美景中了。濕潤的蟲鳴,婉轉的鳥叫也匯進來,馬兒們不再奔跑,柔順地俯下腦袋,輕柔浸入水中,清涼的氣息絲絲沁人肺腑,讓人不願離去。一切是那麼和諧……我突然發現我們的音和,竟讓聽堂裏的人心,和諧地聚在一齊享受音樂。

軍隊又要趕路了,聞着鳥語花香,壯闊再次襲捲全場,雖然震撼人心,但我聽到,每種樂器,每個聲部,剛中透柔,慢中有快,分中有和,織出那和諧卻不失震撼的結尾。觀眾們隨節奏也拍起手來,這次,雖沒彩排過,可是音樂,卻與人聲合而為一。“一”則化為整支浩蕩軍隊,走上了勝利之路。

好似一次盛大的閲兵,我們做到了心和而音和。因為只要有團結,我們的情才會和,這和,雖只是音樂,但卻能將社會的大和諧帶到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