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吃粽子作文一年級(推薦16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6篇《吃粽子作文一年級》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吃粽子作文一年級》相關的範文。

吃粽子作文一年級(推薦16篇)

篇1:一年級吃粽子作文

作文一年級吃粽子1

是誰敲響了端午的鐘聲,是誰讓河邊的女孩們一邊拿着用蓮蓬葉做的熱騰騰的粽子,一邊看着男孩們划龍舟時威武的樣子?女孩手中的粽子聞起來可香了!可別小看它們哦!粽子可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哦!

粽子的外表並不漂亮,可以説是其貌不揚,厚厚的蓮蓬葉包着,像一個披着綠衣服的娃娃,用箬葉線包起來,嘿!又加了條腰帶!裏面的米粒挨在一起,就像一個個排着隊的軍人,每逢農曆五月初五,這些“軍人”就粉墨登場啦!我看見這鮮嫩的粽子,迫不及待拿了一個,咬了一口,哇!又香又甜,真好吃!

粽子的品種五花八門,有鮮肉、蛋黃、紅棗,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躍躍欲“吃”。

粽子好吃極了!它伴隨着一個傳説,落入口中……

作文一年級吃粽子2

提起家鄉的特產——粽子,我就想起了那個家喻户曉的故事:春秋時期,一位叫屈原的大臣,在農曆五月初五抱石投入了汨羅江。

屈原死後,百姓把粽子扔進河裏去,讓魚兒吃飽後,不去吃屈原的屍體。天長日久,吃粽子成了一種習俗。

説到粽子的材料,最重要的材料是蘆葦葉。不僅蘆葦葉是中藥,蘆花,蘆根也是中藥。而且蘆葦葉能去火,煮飯也很香,用它真是一舉兩得;配上糯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生的時候是淺綠色的,熟的時候是深綠色的。當你把皮撒開時,你會發現最外面的一層是綠色的,吃上一口的時候,才感到它是那麼令人越吃越愛吃,最那麼令人回味無窮啊!

我愛家鄉的粽子。

作文一年級吃粽子3

奶奶領着我去逛超市,她問我愛吃什麼?我説:“粽子,上回你給我做的我還沒吃夠呢。”奶奶説:“好吃我再給你做些。”奶奶買了些粽葉,稱些糯米、葡萄乾、紅豆。

回到家,奶奶把糯米用水泡着,開始整理粽葉。

“哇!不一樣呀,有三角面的,還有四角面的。奶奶手真巧。”

“而且味道也不一樣哦。”奶奶樂呵呵的説。

中午,粽子好了,我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黏黏的糯米糰真是好看,咬了一口真好吃:蜜棗的。我又吃了幾個,還有鹹的,“奶奶,我晚上還要吃。”

作文一年級吃粽子4

今天是端午節,要吃粽子,昨天媽媽買了一些粽子,分別放在了三個盤子裏,每個盤子裏放了三個粽子。到了今天的中午,奶奶把這些粽子放在了電飯鍋裏,蒸熟了以後,我拿出了一個粽子,吃了一口,絕的裏面有一個東西在裏面,我一看原來裏面有一個板栗,他非常好吃,我非常期待下次的端午節。

作文一年級吃粽子5

昨天我吃了這一年第一次的粽子,我吃了兩個,一個八寶一個蜜棗,兩個粽子都很好吃,蘸上糖後就更加美味了,我原本還想再都吃幾個的,只不過媽媽説不能多吃,要不然肚子會沉甸甸的,雖然我很想吃,但是有了媽媽的勸告之後,我還是把這個念頭給壓了下去。明天我要多吃點。

作文一年級吃粽子

篇2:吃粽子作文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國家的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吃粽子。

這天下着雨可是姑姑還是來到了我們家,給我們送來了很多她自己包的粽子,我問爸爸為什麼好多人都送粽子呢?爸爸説:因為這天是紀念屈原所以大家把這天定為端節節家家户户都吃粽子。

哦,這天我終於明白了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啦!

【吃粽子作文彙總五篇】

篇3:吃粽子作文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從外婆家回來。我見媽媽的揹包鼓鼓的,立刻奔過去,奪過揹包仔細一瞧:喲,這麼多的肉粽子!吃晚飯了,我挑了一個大點的粽子給奶奶。還沒等奶奶張口,我就把肉粽塞到奶奶的嘴裏,奶奶笑得合不攏口。我又挑了幾個給爸爸媽媽,然後才自己祿開了粽子放進碗裏,拿起一雙筷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呀,真香!我忍不住想再挑一個大的來吃,可是我想我是家裏最小的一個人,所以我還是挑一個最小的來吃。奶奶見到了,在旁邊不住的點頭,笑呵呵的説,我的孫女是最乖的,也是最懂事的好孩子。

篇4:吃粽子作文

一年中有很多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端午節不僅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且在這一天我又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粽子了。

今天我一進家門就聞到一股濃濃的棕香味,我馬上走進廚房,只見桌子上放這一盤熱騰騰的粽子,看着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精緻無比粽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於是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剝開來,一個潔白的身子便出現在眼前,晶瑩剔透的糯米,珍珠般大小的赤豆,在墨綠色外衣的襯托下顯得可愛極了。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啊!香香的、甜甜的好吃極了。

篇5:吃粽子作文

我很喜歡端午節,那個端午節裏有着我的“惡作劇”。

一到端午節時候,每家都要廚房包粽子,門楣掛艾草。知道的那樣做,營造節日氛圍,乞求平安。不知道的也那樣做,營造節日氛圍,乞求平安。

那個端午節,我“粘”住媽媽,要求她教我包粽子。最終她還是答應了。她先是給我示範一遍,問我,“學會了嗎?”“會了。”我很高興地説。我就像媽媽那樣,先把三片粽葉疊在一起,接着捲成漏斗形,然後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那些淘氣的糯米娃娃,就從另一端跑出去了。我左看看右看看,也沒看出個所以然。連個蛛絲馬跡都沒有。“漏了,漏了就是孔隙大了嘛!”媽媽一邊説,一邊拿了粽葉卷給我看。“哦——就這一點小技術!”我心裏想,“早知道,那還不好辦?”

我終於包成了第一個粽子!

“對了,往裏面藏一個硬幣,過年媽媽包餃子不是常那樣?就那樣。誰吃到了,也會財源滾滾,好運連連。”我突發奇想。

一枚硬幣就被藏了進去。我還在粽葉上做了標記。

開始蒸粽子了,我還偷偷看了看那個外貌奇特的粽子。不一會兒,屋子裏就瀰漫了粽子的濃香。清香、濃香,還是醇香都不足以表達了。

吃飯了,我特意端出一盤粽子,放在飯桌中間。全家人圍着桌子,吃了飯。最後媽媽説:“今天端午呢,都吃個粽子,紀念一下那個詩人。”她還轉臉看着我,問:“知道咋回事嗎?”

“知道,就是紀念那個愛國詩人屈原的。好像老師説過,吃粽子是一種形式,紀念詩人愛國才是主要。”我做出個大人物的樣子,慢慢地説,慢慢地吃——其實,我是想看到誰吃着了那個特別的粽子。

“這是你倆誰的傑作?”爸爸突然問到。

“不是我。”我抬起頭説,“慢點,別磕着牙了。”

“我還想着這個形狀特別,不讓你倆受累。”爸爸笑了笑説,“你知道,你的做法可以用一個俗語説,那個俗語是啥嘛?”

看來,還是露餡了。很乾脆地説:“不知道。”

“不知道?‘此地無銀三百兩’嘛。”爸爸看着我説。

那個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呀!

篇6:吃粽子作文

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提起端午節我就想起了香噴噴的粽子,我最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的粽子有不少種類,味道不同,包出來的形狀也不同。我最喜歡吃的是三角粽裏的鹹肉粽,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吃上不少的粽子,當然吃的最多也就是鹹肉粽了。

去年的端午節,我家裏還自己包了粽子,只不過由於我們是第一次嘗試着包粽子,所以最後出鍋的粽子味道並不好。可儘管粽子的味道不好,但是吃在嘴裏,卻讓我的心暖暖的,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呢。

今年的端午節馬上就要來了,家裏人正在討論着今年還要不要自己動手包粽子?媽媽支持自己包粽子,但有前車之鑑,爸爸並不看好。於是,最後兩人全都看向了我,那意思很明顯,就是我來決定今年的端午節到底包不包粽子。

我哈哈的笑了兩聲,抬起手撓了撓後腦勺,最終我説出了一句話,我説:“我喜歡吃粽子。”

“我們都知道你喜歡吃粽子。”爸爸媽媽異口同聲的説着,接着又異口同聲的問道:“那今年端午節你還想不想包粽子?”

這可就為難我了,媽媽支持包粽子,爸爸反對包粽子,那我該怎麼説呢?最終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朝着爸爸媽媽説道:“今年包粽子,包的不好的粽子我來吃。”畢竟,在我心裏,不管我們一家人包的粽子好不好吃,我都會喜歡吃。

事情就這麼説定了,今年的端午節,我家裏還是會來嘗試着包粽子的。眼瞧着一天一天過去了,距離端午也越來越近了,我心裏充滿着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希望今年的端午節又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也希望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能夠吃到更多美味的粽子。

篇7:吃粽子作文

一年裏吃到粽子的機會有三次。春天第一次栽秧,端午,中秋。端午和中秋的粽子媽媽一定會包,春天的粽子則多是給人家栽秧時帶家來的。下雨,春天青青柔柔的,白鷺鳥遙遙降到田角,支着瘦如秋筋的腳,勾頭默默思考,白色的羽毛上雨水一滴一滴滾下來。田裏給雨水泡得發軟,青青的毛茸茸的細草長起來,把舊年枯黃的稻茬子都掩住了。慢慢的就要做秧田,一塊二分或五分的小田,打水,犁田,耙田,耖田,朗田,一遍一遍耘作過後,泥土變得細碎,柔膩如同軟糕,這時再用木耙推成平整如鏡面的幾列。稻種在塘裏泡了一天一夜,拖上水面打開,蛇皮袋透出稻種發芽的熱烘氣。撒化肥。撒稻芽。一手捉畚箕,一手捉稻芽,灑得密密勻勻的。又一陣風,一陣雨,一陣晴,秧苗稀稀疏疏長出來,很快發綠,發密,長成齊刷刷的近尺長。時候已是春末夏初,又是做田,手續相同,只是不如做秧田那麼細密,田做好了,要栽早稻秧了。各家各户事情都還不很忙,有的人家第一天栽秧,就喊幾個姑姨叔伯親戚,或者鄰居,幫忙一起下田。等到自己家事情差不多時,再去幫忙的人家還工。

清早主人起來去秧田拔秧,束秧的稻草捋去枯葉,斬去端頭,只餘光淨的梗子,攤在秧苗上,壓得秧苗微微彎下去。拔秧。拔一點秧苗,在田水裏墮墮根上的土,往腿上摔一下,再墮,再拔一點,再墮。看看差不多,拈一根稻草,掐手一束,一把秧把子就甩在身後。早飯前已拔了兩大筐,壓得擔子墜墜的,秧根洗得乾淨,是配着青苗的釉黃。太陽有一丈高,紅紅的有濕氣,挑秧人站在田埂上,把秧苗一把一把布在栽秧田裏。吃過早飯,幫忙的人都到了田邊。拉秧繩子。栽秧。到半上午,或半下午,就有粽子和五香蛋送到田埂上,一人兩個粽子,兩個五香蛋。粽子是主婦前一天就包好的,這時和五香蛋一齊煮熟了,作為對來幫忙的人的犒勞。一隻布穀鳥越陌度阡,飛過水鏡一樣的田面,停到壩上竹林裏,站在一枝竹子高頭不歇地叫:“家公家婆,割麥插禾!”栽秧的人就直起腰,跑到田埂上吃五香蛋,剝粽子。很久以後,田埂上還可以看到乾枯發白的粽葉,剪斷的麻繩,碎屑的雞蛋殼。媽媽去人家幫忙,粽子總是留着不吃,帶回來給我和妹妹。離端午還有些時日,一年裏唯有這第一次栽秧會有粽子和五香蛋送,因此每若媽媽去哪家幫忙栽頭塊田的秧,我們就很高興,為得今天又有一個粽子吃了。

最歡喜的自然還是端午。還沒有到,隔着好些天,就開始盼,今年包不包粽子?包什麼樣的?只包白粽子還是也包飯豆粽子?終於到端午前兩天,媽媽上街,臨走時我們一再求告,媽媽,要買飯豆啊!等她中午回來,看她籃子裏裝了兩把青粽葉,還有一點紅飯豆,歡喜得簡直不知所以。第二天媽媽不出門,淘糯米,淘豆子,洗粽葉,我們聽從她的吩咐,走到壩上到外婆家要麻繩。外婆家灶屋外有一叢細高苧麻,葉背青白,她便拿一把很厚重的直刃刀,砍幾根苧麻回來,掀去葉子,剝下梗上的皮,再用刀颳去皮上青質,餘下的纖維漸漸就成為幾縷麻。兩股麻合起來搓一搓,就是一根細麻繩了。外婆很胖,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她做這些,心裏很想講點什麼話。她雖然脾氣温和,我卻和她也不親近,我就還是不説話。

拿了麻繩回家,媽媽在堂屋桌邊開始包粽子。粽葉用抹布一張一張洗淨,浸在裝了一點清水的瓷臉盆裏。糯米和飯豆都洗淨瀝乾,裝在筲箕籃子裏。麻繩系在八仙桌的桌檔上。先包飯豆粽子,因為飯豆只買得一點,只能摻一半糯米,餘下的就只包白粽子。挑兩片大小合適的粽葉,半疊到一起,兩邊捲起成尖筒狀,媽媽把一根筷子放進去,抓兩把米,用筷子搗實,再添一點,又用手壓實,把上面長出的粽葉壓下來,在三角的地方一扭,彎下腰,手嘴並用,飛快地打一個結,粽子就緊緊繫在麻繩上,掛在桌沿下了。我覺得這一個結很神奇,總想看清她怎麼打的,她卻不肯慢慢做給我看,粽子一個一個紮上去,很快成十幾個,一串掛下來,便用剪刀剪下,堆在桌上。媽媽包的粽子很結實,很好看。

等到晚飯過後,媽媽便開始煮粽子。放大鍋裏,加滿滿的水,用大柴來燒。我心裏饞,一會繞到鍋邊看看,鍋沿邊水汽白白,箬竹葉和糯米的清氣招搖,聞得見了。想等到粽子熟了現吃一個的,卻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困了,被哄到牀上去睡,媽媽説:“還早哩,明早起來粽子就好了!”於是我乃以為粽子是要煮一夜才能熟的了,第二天早上醒來,眼睛還睜不開,蹋着布鞋第一件事,跑到灶屋裏,媽媽在做早飯,一串熟粽子浸在吊罐裏。

先要吃飯豆粽子。剝開第一個粽子,心裏祈禱着,“裏面許多許多飯豆!”打開看到豆子旁一小圈糯米也染成淡的紫紅,心裏格外喜歡,這等於説明“這一塊飯豆有許多”。飯豆形狀微彎,比紅豆略大,暗紅而有斑,味道粉粉的。地方並不種這種豆子,只有上街去買,因此在小孩子的心裏,尤其顯得難得。把粽葉都剝去,用一根筷子戳着,蘸綿白糖吃。吃一口粽子蘸一口糖。靠着大門吃,仰頭見牆縫裏已插好艾和菖蒲,是爸爸早上去菜園割來的吧。天陰陰的,一點雨彷彿要落,終於又沒落下來。

吃綠豆糕。前一天下午已從小店買來,媽媽收着,放到她房間的紅案桌上,不許吃。等到端午終於可以吃了!一盒送到外婆家,一盒送到奶奶家,一盒自己家留着。長方形一小盒,切成小塊,有兩層,中間隔一張白紙。綠豆糕浸滿了油,好香的。一人拿一兩塊,白紙就露出來,斑圓的油漬浸得它透明如同油紙,我心裏好捨不得。

餘下的粽子都收起來,放在大籃子裏,掛在媽媽房間的屋樑上。粽子煮好後,一兩天不吃,有的要回生,每天早晨媽媽便從籃子裏取幾隻出來,放在吊罐裏,早飯煮好,粽子也焐熟了。然而我不愛吃滾熱的粽子,更喜歡冷粽子,喜歡它凝粘而有韌勁,蘸細細的綿白糖吃,真是很好。長成後我吃江浙拌了醬油的肉粽或蛋黃粽,那粽子包得鬆,大約是熱的好吃,我們的白粽子卻是冷的好。我一氣可以吃三個。我便常常站在大板凳上,用手去夠籃子裏的冷粽子吃。這屋樑我對它很有些敬畏之心,因為爸爸説上面有“家法”。“家法”是什麼?我看得見的只是上面掛的一個木的牛軛頭,然而做錯了事的'時候,甚至表哥來玩,不聽話的時候,爸爸就指着屋樑上説,“再不聽話要把‘家法’請下來了!”我想象它是和老虎一樣的猛獸,有黑黑的影子,小孩子看不見,總之卻是很厲害了。我去掏粽子,心裏總有些抖抖的。沒兩天,飯豆粽子吃完了,就吃白粽子。初夏的風吹過窗格上養的一碗梔子花,吹過屋樑上的大籃子,吹得花黃黃的,籃子裏剩下的一點粽子,也變得乾乾的,就像端午的氣氛,那麼一點一點地,淡下去了。

中秋的主角是月餅,粽子只算得是陪襯。這卻彷彿是我們皖南地方較獨特的習俗,至今未見有別地中秋也吃粽子的。中秋的粽葉都是端午時曬乾收存,用時在鍋裏煮一番,便又恢復柔韌,只顏色不如端午的青碧。那時有格外節儉的人家,端午吃粽子剪麻繩時便很仔細,不把粽葉剪破了,吃完後把粽葉重新洗淨曬乾,中秋時還可以再用一次,但箬竹的香氣已大大減損,遠不如端午的粽子好聞了。

20xx年端午,南京,媽媽包的粽子,用的是前一年剩下的幹粽葉

20xx年端午,南京,媽媽包的粽子,用的是前一年剩下的幹粽葉

20xx年端午,南京,媽媽包的粽子,用的是前一年剩下的幹粽葉。那一隻捆得很奇怪的是我包的。

20xx年端午,南京,剩下的粽葉,綁起來曬乾留待中秋用

- -完- -

篇8:吃粽子作文

端午節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出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媽媽正在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有紅豆、紅棗、肉、梅乾菜,還有粽葉和繩子。一切準備好了,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不到一分鐘,媽媽就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然後就一個接着一個。我看着很驚奇,也忍不住想包包看,可是我怎麼包也包不好。媽媽仔細地教我,可我包出的粽子還是很難看。於是,我放棄了包粽子,想幫媽媽整理粽子,五個一捆,然後放進大鍋裏煮。

三個小時後,我吃到了香香的紅豆粽子。

篇9:吃粽子作文

農曆五月初五到了。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紀念大詩人屈原。

小蘭家也不例外。早飯後,媽媽等人便到山上去採粽葉,回來後,準備好綁粽子的棉線,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先將兩片粽葉重疊起來,把大頭折成一個漏斗形狀,再用勺子把糯米放進漏斗裏,在上面放兩顆蜜棗,接着放上一勺糯米,然後將粽葉折過來把米和棗蓋上,順着粽葉的方向折,直到把糯米和棗嚴嚴實實地包起來,最後用棉線把包好的粽子紮起來,防止包好的粽子蒸時散開,一個粽子才算大功告成。看了一會兒,我也學着包了幾個,媽媽直誇我聰明。

媽媽將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裏蒸。過了一段時間,媽媽喊道:“粽子蒸好了,快來吃粽子啊!”媽媽的叫聲將大家全吸引來了,一家人快速地坐在餐桌周圍,等着粽子上桌。奶奶端着一盆冒着熱氣的粽子走來,老遠就聞到香噴噴的。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個大粽子就咬了一口,誇道:“味道不錯!這粽子真好吃,大家要多吃一點!”小蘭和奶奶也抓起一個粽子,剝開葉子準備吃。媽媽端着一盤粽子,高興地站在旁邊看我們吃,樂呵呵地説:“彆着急,慢慢吃,還多着呢!”

只有爺爺沒有吃,只見他拿起幾個大粽子,用一根線將它們串在一起,面色沉重地説:“你們別光着吃,知道嗎?吃粽子還有一個傳説呢!歷史上,楚國有一個大詩人叫屈原,農曆五月初五,他聽説秦軍攻佔了楚國的都城,心想楚國快要亡國了,自己已經無家可歸,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於是,他來到汩羅江邊,跳進江裏自殺了。這個消息傳到楚國人民那裏,人們敬重屈原,怕魚蝦吃掉他的身體,便把粽子投進汩羅江裏,魚蝦們吃飽了,就不再吃屈原的身體了。後人為了紀念屈原,還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聽了爺爺的介紹,小蘭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説:“原來是這樣啊!看來,我不僅要學會包粽子,還要記住端午節的這些習俗。”

篇10:吃粽子作文

端午吃粽子作為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到了唐、宋時,粽子已 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隨着時代的變遷,如今端午節的粽子品種繁多,在黔西南州最受歡迎的是肉粽、板栗粽、火腿粽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節,如加入桂圓、蜜餞等甜口味的粽子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對於端午節 吃粽子的由來,向來都説法不一,有些人將它視為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在我州民間,還有一種説法是紀念一位藥 王,因為民間説法五月是“毒月”,這位藥王就將藥材包裹在粽子裏分發給羣眾們吃,人們吃了粽子後都一直平平安 安,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個端陽節的時候包上粽子,除了具有紀念意義,更是希望自己及家人都平平安安。

掛艾條和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有一種奇特的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 草本植物,它也是一味中藥,能提神醒腦、殺蟲滅菌。每年端午節,黔西南州家家户户都會在門頭上掛上艾條和菖蒲 ,菖蒲可以驅魔祛鬼保平安,艾條則代表招百福,更可使身體健康,在安龍等地,尤其是婦女,在端午節這天都會隨 身帶上一兩片艾葉,據説能僻邪驅瘴。

飲雄黃酒。神話傳説《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因此,黔西南州民間認為雄黃酒能讓蛇 、蠍、蜈蚣等毒蟲畏懼,於是在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讓身體健康。

“遊百病”。“遊百病”是黔西南州端午節一種很特別的習俗,就是端午節當天人們總要到中草藥市場逛一逛, 看看各種中草藥,聞一聞滿街的中草藥味道,順便帶上一些菖蒲和艾葉回家掛在門口,據説這一聞就能驅除百病。

佩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每年的端午節,大人們就縫製一些小動物掛在孩童的胸前,以祈求驅邪避災。在香囊中有的塞入艾葉,有的 撒上一點雄黃,以避除穢惡之氣,因此民間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説。

篇11:吃粽子作文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我來給大家講講端午節來歷吧。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非常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百姓聽到屈原投江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江裏雨不要傷害屈原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來歷。

在這一天裏,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人們在這一天裏會打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等。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優良傳統。眼看着一年一度端午節又到了,於是在昨天,爺爺家包好了許許多多粽子。

今天,我與父母來到爺爺家,剛一進門就聞見了那淡淡香味。我隨着香味來到廚房,從鍋裏拿出一個粽子放在碗裏。我剝開粽葉,看見那白白粽子上還在冒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粽葉香味。糯米在陽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我迫不及待朝上面咬了一口,頓時,蜜棗那淡淡甜味溜進了我嘴裏,這種味道只有每年端午節時候,才能嘗得到。我吃着香噴噴粽子,禁不住想起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應該學習他那種愛國精神,長大後做一個做一個對祖國有用,能為祖國儘自己一份力人。

篇12:吃粽子作文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吃粽子。早上,奶奶就忙着包粽子了,我也在旁邊學着怎麼包粽子,只見奶奶拿起一張粽葉,把它捲成一個角,在把糯米和紅豆餡放進去,最後用粽子葉包住,再用線綁得緊緊的。一個小巧可愛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得可喜歡了,也吵着要包一下,結果是越幫越忙。

粽子燒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的拎起一個粽子,打開了吃,結果燙得張不開嘴。爸爸和媽媽看着我讒言欲滴的樣子,都哈哈大笑了。

篇13:吃粽子作文

屈原,端午節因他而生。傳説屈原被楚襄王放逐到湖南。本來他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反而被奸臣們排擠出去,他簡直氣瘋了。屈原經常在汨羅江一代邊走邊唱傷心的詩,江邊漁父見他委屈的樣子問:“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弄到這種地步?”屈原答曰:“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漁父反問到:“既然別人都髒、都醉,您又何必清高和清醒呢?”屈原答曰:“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終於,屈原不願隨波逐流的活着,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一天,他抱着石頭跳入汨羅江裏自殺了。從那一年開始的第二年,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紀念屈原,這就是我們今天仍然在過着的端午節。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篇14:吃粽子作文

我們老家過端午都是炸東西吃,這次端午沒回老家,媽媽説:“不炸東西了,我們也學學城市過端午——吃粽子吧。”我和弟弟聽了一蹦三尺高。

我們一大早就開始了,我負責把江米放到一個大碗裏,用水泡一泡,媽媽去菜市場買粽葉——粽子外面的皮兒,還有蜜棗。在家的我把黃豆、花生、紅豆、綠豆等各種豆也泡到水裏邊了,因為我想吃點新花樣,我翻遍了我家大大小小的櫃子可就是沒找到黑米,要知道那麼多品種的粽子,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黑米粽子了!

這可怎麼辦?找不着黑米。那我想做的黑米粽子不就泡湯了嗎?我記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我愣是沒找着黑米。

恰在這時,媽媽回來了,我彷彿看見了一線希望,急忙跑過去問媽媽還有沒有黑米了,媽媽説:“我們的黑米吃完了。”我聽了向泄了氣的皮球。

不過我還是該幹就幹,我們把泡好的米、都放到粽葉上,然後放進去一個蜜棗,最後把粽葉包成一個立體三角形,就這樣一直重複,大約包了七八個,我們的米就用完了。

我和媽媽把這些粽子放到鍋裏,然後填了足夠的水,開始煮了,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粽子的香味時不時冒出來,饞的弟弟直流口水。

終於出鍋了,看着一個一個又大又圓的粽子,我們開心的笑了,指着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我們心裏甜滋滋的。

篇15:吃粽子作文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都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幾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羅江自殺,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幾千年來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鼈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裏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説:“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鼈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説:“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着屈原説的話,向汨羅江裏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説:“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鼈蟹吃了。”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篇16:吃粽子作文

到了端午,大家都知道是個吃粽子日子。吃着香糯粽子,看着母親提着好吃又好看粽子滿是情誼。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身體。在北方有不少小孩子會佩戴漂亮香囊,據説有辟邪作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過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南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我們家包粽子是用粽子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我們家包粽子是用糯米加棗包。一年又一年這種習俗便傳了下來,往後,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今天我要學習包粽子,母親把糯米淘乾淨,準備了幾條彩色繩子。只見她手握勺子把生米倒入蘆葉中,裹成一個倒三角,然後用繩子一紮就完成了。看上去真容易啊,我也學着包起來。試了一次、兩次、三次……才發現我貌似沒有這方面天賦,正當我打算放棄時,母親看我垂頭喪氣樣子,語重心長地説:“如果做事情半途而廢話,那麼他只會一事無成。”我聽了母親話,臉漲得像個紅蘋果。連忙走到母親身邊繼續向她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試驗了無數次後,終於完成了一個好看粽子,像個綠色小寶塔一樣立在我面前。終於下鍋了,我耐着性子等待着。當最後品嚐到自己包裹粽子是,心裏面甜滋滋。

吃着香噴噴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