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弘揚嘉庚精神徵文【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2.54W

弘揚嘉庚精神徵文【多篇】

關於弘揚嘉庚精神徵文 篇一

從辦學主張和辦學實踐看,陳嘉庚不但是一個教育事業家,而且不愧為一個卓越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概括為幾點:第一,提倡女子教育,突破封建禁錮。開風氣之先;第二,強調優待貧寒子弟,獎勵師範生;第三,20xx年代即提倡學生要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第四。工張沒有好教師就沒有好學校,確立教師在學校的主導地位;第五。為—廠振興實業。培養生產技術人才,倡辦職業技術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訂彳:同安十年普及教育汁劃。設立同安教育會和教育推广部。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以開拓者的姿態和革新者的精神,心力交瘁,為教育事業奮鬥一生,真正做到誠毅二字。

關於辦學的動機與目的,陳嘉庚自己説得很清楚:教育不振則實業不興,國民之生計日絀。吾國今處列強肘腋之下,成敗存亡,千鈞一髮,自非急起力迫。難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數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舉不足攖吾念慮,獨於興學一事,不惜犧牲金錢竭殫心力而為之,唯日孜孜無敢逸豫者,正為此耳。又説:復以平昔服膺社會主義,欲為公眾服務,亦以辦學為宜。

有人批評他為教育救國論者,他對友好解釋道:民智不開,民心不齊,啟迪民智,有助於革命,有助於救國,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麼時候都需要。陳嘉庚對捐資辦公益的熱心家勒碑留名,對自己卻不居功、不務名。他為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建了多少高樓大廈,沒有一所刻上他的名字或以他的名字命名。1920年集美學校師生和校友為了慶賀他的50壽辰和表彰他的興學業績,募捐籌建介眉亭。

他拒絕了,認為建亭祝壽是沽名釣譽,決不接受。陳嘉庚可貴的民族氣節,在不接受施捨式補助一事充分表現出來。戰後,集美學校校舍遭日本狂轟濫炸損壞不堪,美國善後救濟總署廈門分處擬予補助。他覆函道:國家不幸。遭抗戰之損失,戰事告終後,不能奮志自主,以圖強盛,反而依靠外國救濟,政府如是,社會如是,華僑機工復員亦如是,甚至教育機關亦如是。其可恥可悲、可羞可痛,為何如是耶!

關於弘揚嘉庚精神徵文 篇二

閩海之濱有我集美鄉,山明兮水秀,勝地冠南疆。我作為一個出生福建本土的孩子,雖然對集美感到陌生,但還是聽聞過陳嘉庚這位偉大的人物。陳嘉庚先生是一位著名愛國華僑,創建了美麗的集美學村。很有幸的是,在多年後的今天,進入了我們海洋學院就讀。入學時,校門口校主陳嘉庚先生的銅像使我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入學後不久,在各種課程跟“嘉庚精神”掛鈎的薰陶下,不禁引起了我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我逐漸被校主高尚的的品質與道德情操所折服,被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所震撼。從嘉庚精神的學習中,我更加具體的瞭解了校主陳嘉庚的生平事蹟。嘉庚先生不僅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實業家,也是一個有骨氣的愛國主義者。有人這樣評價他,“他的一生愛國愛得異常真摯,愛鄉愛得格外深沉”。嘉庚早年離開故鄉集美,遠赴南洋經商,後創辦實業,成為東南亞工商鉅子,一代“橡膠大王”。在他長達幾十年的奮鬥生涯中,他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民族的獨立解放和祖國的統一富強,同時他傾盡所有興辦教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傾資興學第一人。他認為“教育不振則實業不興,國民之生計日細”,把興辦教育和實業,發揚民族文化同振興中華聯繫起來,希圖實現他報效祖國的抱負。於是,他秉着博大的胸懷和獻身精神將自己在海外取得的事業的成果一切成果獻給祖國、獻給家鄉、獻給培養下一代的教育事業。

在全國抗戰爆發後,陳嘉庚更是領導“南僑總會”,團結華僑奔走呼號支援祖國抗戰,擁護實行持久抗戰和全面抗戰,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面旗幟。新中國成立後,陳嘉庚回國定居,致力於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鼓勵華僑支持家鄉建設,積極推進華僑愛國大團結,努力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更得以充實、昇華、光彩奪目。

在“嘉庚精神”的學習中,校訓“誠毅”是我最有感觸的。一句話,這是陳嘉庚先生的獨創,亦是嘉庚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庸》裏如此解釋“誠”。誠,信也。誠者自成也。“誠”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陳嘉庚以身作則,嚴於律己,不僅是這種美德的倡導者,而且是其實踐的模範。1904年,陳嘉庚父親所營企業破產,欠債20多萬元鉅款。按照新加坡的法律“父債子免還“,況且陳父當年便因破產而抑鬱成疾不幸去世,但以信譽為重的陳嘉庚雖然經濟拮据,卻宣佈“立志不計久暫,力能做到者,決代還清以免遺憾也”。白手創業的陳嘉庚艱苦奮鬥了4年時間,終於有些盈利,他便不顧親友反對,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找到債主,連本帶利還清了父親所欠的債務。當時曾有人説他“傻”,但他説:“中國人取信於世界,決不能把臉丟在外國人面前!”“我們中國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陳嘉庚“一諾萬金”的信譽迅速傳遍了東南亞。陳嘉庚在1946年《南僑回憶錄弁言》中寫到“對於輕金錢,重義務,誠信果毅,疾惡好善,愛鄉愛國諸點,尤所服膺嚮往,而自愧未能達其一,深願與國人共勉之也。”同年,尼赫魯訪問新加坡,陳嘉庚在歡迎會上致詞,題為《領袖與誠信》,指出無論商界政界,“誠信”都是無價之寶,是成功的保證。他也曾在公司的章程中灌輸這樣的警語,“日日思無過,不如日日能改過“;“與同業競爭,要用優美之精神與誠懇之態度”。這既體現了嘉庚精神在誠實誠意方面的規定,也意味着這些美德將得到傳播。 “毅”,便是果敢堅毅。

《論語·泰伯》解釋,“毅,強而能斷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陳嘉庚的“毅”是非凡的,尤其表現在他持續辦學、攻揭奸賊、堅信勝利、著書演講、經營實業等各個方面,他畢生的艱辛歷程正是這種毅力的真實寫照。早年嘉庚就在新加坡講過,“世界無難事,唯在毅力與責任耳。”1937年,在經費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仍然堅定的説:“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敵人一邊炸,我們一邊建;今天被炸燬了,明天再建造起來!”這些,深刻地證明了他為了創辦和維護廈大,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作了最大的犧牲,十分令人敬佩,也激勵了許許多多的後來人。李光前、陳文確、陳六使、陳永和、李尚大、李陸大等無數的海外華僑受嘉庚精神影響,回到祖國斥資興學,為集美乃至全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常常會感歎集美學村建築的宏偉壯觀,但去過嘉庚故居的人都知道,儘管他是一位名冠南洋的富商,但他一生勤儉質樸,他為集美和廈大建造了許多高樓大廈,自己定居集美卻住在一所簡樸的二層樓房。嘉庚先生一生節衣縮食,穿戴隨便,家居擺設也極其簡陋。他的牀鋪,沙發,寫字枱是“老”字號的,蚊帳、衣服、鞋襪是“補”字號的。他的居室很簡單,陳設也很簡陋,破雨傘補了再用,斷柄瓷杯翻過來當燭台,一件破棉背心從抗戰時期穿到解放後。他的生前好友黃奕歡在陳嘉庚追悼會上曾説,“只要你看到他平日起居飲食的自俸勤儉,簡直叫你不敢相信。誰會相信衣服上常多補綴的人竟是慨獻千萬元興學的人呢?誰會相信時不時叫一角錢湯麪充飢的人,竟是名聞天下的陳嘉庚呢?”陳嘉庚信奉“勤能補拙,儉可養兼”的古訓,對勤儉的認識極其深刻,並且實踐最長久,展示了中華民族勤勞儉樸的傳統本色,這也成了陳嘉庚精神在國內外具有普遍適應性而盛揚的源泉之一。他身體力行,一生奉行的信條是:“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該用的錢,一分錢也不要浪費。”他用錢的最重要原則,是處處為國家為社會着想,而不是為個人和子孫打算。先生傾盡一生所有興辦教育,留下了許多佳話。 “誠毅”精神是陳嘉庚精神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陳嘉庚先生的道德品質和獨立人格。“誠毅“二字,既是集美學校師生道德修養的準繩,也是陳嘉庚本人立身處世的寫照。課本里對“誠毅”的闡釋即“誠信果毅”;“誠以待人,毅以處事”;“誠以為國,實事求是,大公無私”;“毅以處事,百折不撓,努力奮鬥”。這兩個字是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一生奉行的準則,正如校歌傳唱的:誠毅二字心中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怎麼能忘呢,身為誠毅的學子,必將此二字牢記心中,不僅要做到誠毅的要求,更要宣揚誠毅的精神,讓誠毅二字響徹寰宇。

學習了嘉庚精神這門課程,我一直被先生的言行所感染着。嘉庚精神,“誠”與“毅”,這正是我們21世紀年輕一代所需要具備的。特別是我們作為海院的一名新的學子,“近水樓台先得月”,沒有人比我們更有條件沐浴他的光輝、感受他的風範、耳濡目染她的拳拳赤子之心。誠毅校訓是我們學校的精神和靈魂,我們有幸學習生活在陳嘉庚的故鄉和他所創辦的學校陳嘉庚校主一手創辦的學校裏,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先生所倡導並身體力行、堅持一生的崇高精神,感受到師生們共同學習嘉庚精神的濃郁氣氛。我們要把“誠毅”二字中心藏,誠以待人,毅以處事,不辜負校主當年的殷切期望。我們要大力弘揚嘉庚精神,做到愛國愛鄉,自強不息;做到誠信果毅,勤儉節約;做到崇尚科學,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