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學讀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4W

國學讀心得體會多篇

國學讀心得體會篇1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來説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學時代,我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希望從中找到敦品勵行的智慧和力量。我看過《論語》、《老子》,背過《大學》、《中庸》,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藴含着無窮的智慧,其一字一句都足可以受用一生。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隨着社會閲歷的加深,我「長大」了,忽然發現,我所瞭解的傳統文化的道理並沒有解決自己成長道路上出現的問題。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我的成長路上充滿了太多的困惑、迷茫、苦悶和百無聊賴。當煩惱現前,我所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我的出路在哪裏?找不到答案。我開始流於世俗,把所有傳統文化的書束之高閣。

我的生活變得沒有規律,肆意揮霍自己的身體,「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我開始發胖,身體素質極度下降;我怨天尤人,和妻子經常鬧些小矛盾;我在工作上也不夠盡心盡力,常因付出了很多而沒有得到認可而苦惱;我患得患失,常常覺得生活無所着落……

當我步入而立之年,我發現離原來那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已經很遙遠,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百無聊賴、沒有擔當、沒有社會責任感、內心灰暗且蒼老的「廢人」。

年齡的增長讓我產生一種緊迫感,回想起來,我已經虛度了幾近半生,實在是無顏面對自己,更無法面對我未來的兒女。我不知道該從何做起,以重新燃起胸中那團追尋智慧的火焰。

一個偶然的機緣,讓我的書櫃裏多了一本《弟子規》,雖然這本書在我的書櫃裏躺了半年多,但是在我聽了去年9月22日蔡老師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講座,以及今年4月份在地質大學的講座後,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個年輕人,雖有幸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卻既不能利益自己的身心,更不能利益父母、師長、親友及扶助我成長的社會,我感到萬分的慚愧。

中國傳統文化原本是「貴在力行」,貴在「學以致用」啊!我不再猶豫,開始學習《弟子規》,每天利用早晚坐班車的時間背誦,並努力在生活中做到其中的一字一句。到寫這篇體會的時候,已經兩月有餘。我已經把《弟子規》熟記於心,並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上有了初步的受用。

1.生活起居

?身有傷,貽親憂」,我開始愛惜自己的身體,不再肆意糟蹋,「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連自己都不愛,還談何愛人呢?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我原來很貪睡,每天要睡八個小時以上,還整日昏沉。現在每日只睡五、六個小時,而且頭腦清醒。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我開始養成了良好的衞生習慣。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我原來很邋遢,常常讓妻子為我操心料理。我現在開始學會整理衣物,自己擦鞋。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以往百無聊賴之時,常以酒解憂,學習《弟子規》之後,我對酒一點慾望也沒有了,至今也沒有飲過酒。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我原來很不喜歡料理家務,家裏髒了也無所謂,現在我總是認真地打理家裏的衞生,「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2.夫妻關係

我和妻子的關係一向還好,但難免鬧些小矛盾,對彼此的傷害都很大。《弟子規》上説「孝弟」,説「凡是人,皆須愛」,那離我最近的妻子不是我最應該「弟和愛」的人嗎?每天,我懷着歡喜心做好每一頓飯,打理家裏的衞生,並按照「弟」和「泛愛眾」的教誨愛護妻子。如今,我和妻子相敬如賓,每天早上起來互致「早上好」,晚上睡覺時互致「晚安」,當為對方服務時,都會由衷地説聲「謝謝」,在我不辭辛苦地料理家務,對妻子體貼入微的時候,她甚至會流下感動的淚水。在生活中,我把《弟子規》的教誨掛在嘴邊,並講給妻子聽,她看到我因為學習《弟子規》而產生的變化,也自然而然地和我一起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規》的教誨。

3.讀書之樂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以前讀書,總是三分鐘熱血,放下這本,拿起那本,結果索然無味。聖賢書是聖賢的教誨,是用來力行的,而不是譁眾取寵的工具,所以貪多無益。兩個月來,我放下其它的書,一心學習《弟子規》,在自己的身心得到初步受用的時候,更增加了進一步實行《弟子規》的信心,在每天讀誦《弟子規》的時候,不禁有一種「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感覺。

4.身健心安

兩個月來,我沉重而懶惰的身體開始變得日漸輕快,精氣神很好,原來因工作而終日疲勞的眼睛也變得明亮起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我都能馬上清醒,並以歡喜心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每天晚上燃香禮拜聖賢,並靜坐反思一天的言行。

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多起色,每天的工作效率很高,以「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盡力心態,代替了患得患失的煩惱。

妻子與我每天出雙入對,互敬互愛,在別人眼裏,我們如初戀一般。

我珍惜時間,常念「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我不再看無聊的電視,不再吃瓜子,不再有百無聊賴的時光,而總是覺得時間太少了,沒有更多的時間把工作做得更好,沒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聖賢的教誨。

心常存善念,願世間諸善增長,諸惡盡消,願世間因為我的存在而添一分喜悦和清涼。每天勉勵自己日行一善,或施他人財物,或幫助他人,或見人苦而生惻隱之心,或見人行好事而生歡喜之心。

5.親仁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我學習《弟子規》的因緣,要特別感謝我的研究生同學陳醫生。從認識她的那天起,我便生起了敬仰之心。每每和妻子談起她,都不由地生起一種嚮往:做人要做像她那樣的人。每次聆聽陳醫生的教誨,都讓我受益良多。《弟子規》就是陳醫生介紹給我的。在這裏,我向陳醫生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謝意。可見,「親仁」對人的一生是多麼重要啊!能夠親近德才兼備的人,我覺得真的是很有福氣。

蔡老師説過,「 年輕人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承擔責任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在這裏,我想對和我有過同樣經歷的年輕人説,我們都為人子女,以後還會為人夫,或為人妻,為人父母,我們將以什麼樣的德行來孝養自己的父母,扶助和愛護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教育自己的子女?進而讓我們生命中的每個人,都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得到安樂?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聖賢的教誨吧,從盡人倫之本分做起,做一個好兒女,一個好丈夫,一個好妻子,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員工,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和諧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學讀心得體會篇2

“碧雲天,黃葉地……”“塞下秋來風景異……”“老夫聊發少年狂……”此起彼伏的誦讀聲從錄課室裏傳出來,又響亮又整齊。

這是我們國學誦讀展示課的現場,今天有很多人來聽我們的課,除了有我們學校的老師,還有來自全國的很多老師來聽。

這也是我們第一次來新錄課室上課,看,我們的錄課室多漂亮呀!白色的牆壁上毛茸茸的,一排排高高低低的課桌,顯得多少整齊!抬頭看,粗粗細細的攝像頭,彷彿許多雙眼睛看着我們,我們既緊張又激動,大家都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表現。

錄課開始了,我們先熱身,按照小組的順序共同誦讀了書上詩詞。讀完後,就開始緊張激烈的擂台賽了。只見屏幕上出現了八個正方形,每個正方形後面都藏着一首詩。胡婉晴先上場,她走上講台,在其中的一個正方形上一點,出現的是《水調歌頭》。她微微一笑,高聲背誦:“明月幾時有……”她背得既流暢又有感情,我們彷彿被她帶進了詩中的意境。“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後兩句全班同學禁不住和她一起背了出來,我們的良好表現贏得了聽課老師們雷鳴般的掌聲,同學的熱情被點燃了,大家爭先舉手上台,每一個同學都能熟練地背誦下來,一波一波更熱烈的掌聲在我們的錄課室響起。

接下來是小組賽,大組賽,男女生大pk,不管什麼樣的比賽方式,同學們都表現得很好,我也很高興,臉紅紅的,眉眼裏都是笑。

最後我説説:“同學們表現真是太棒了,每個人都是誦讀小高手,背誦積累了這麼多美妙的詩詞!這些詩詞除了課堂上的展示外,你覺得對自己還有哪些用處呢?”立馬高高地舉起手來,“孔昕玥!”“我覺得背誦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我們的作文更有文采……”我清晰流暢的發言,也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下課!”我一聲令下,把還沉浸在國學誦讀意境中的我們帶回到了現實,大家收拾好書本,意猶未盡地離開錄課室。

看着孩子們期待的眼神:什麼時候再來錄一次國學誦讀課啊!

國學讀心得體會篇3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這一句就是教導我們學習文化知識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實踐,要理論聯繫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我們才能夠真正起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作用。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對學問不肯研究,就容易執著自己的看法,而無法契合真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這一句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記,眼要看,口中讀,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讀書時要有規範,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這段還未讀完,就跳到另一段。學習某一科目知識,就不能羨慕別的科目知識,這一科目的知識還沒有學習完,還沒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學習其它科目。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這一句告訴我們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一定要有,一定要刻苦用功,絕對不能投機取巧。遇到難通的地方,要專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達了,這正是

所謂書讀千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如果反覆思考,還不能瞭解的話,就用筆把問題記下來,向有關的師長請教,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才可放過。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書房要整理得簡單清潔,四面牆壁要保持乾淨,書桌清潔,所用的筆、硯、台要擺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表明這個人讀書的目的心術不正,亂寫字的學生,就表示這個學生的學習心態有問題。我們一定要愛護好自己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環境維護得井井有序,才有益於我們的學習。懂得從人的微小動作去觀察每個人是否有用,有才,這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存放經典著作,要有固定的書架或書櫃,每一次讀書之後,要將書放回原處存放。書本有殘缺或損壞時,應補好,你愛書,書就愛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穫,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穫。這一句是告訴我們愛惜經典著作是一件頭頂大事,沒有一件事情能夠比愛惜經典著作更重要。我們要像敬愛尊長一樣敬愛經典著作,要養成有條不紊、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這是對中國文化的敬愛和尊重,

“非聖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做為一個學子,從小就要立志讀聖賢之書、學聖賢之教、行聖賢之道,不是聖賢之書,則千萬不能看,若在學習聖賢之教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時,絕不能自暴自棄,而是應以聖賢為老師,為楷模,長期熏習聖賢之崇高品德,做“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榜樣。這一句教導我們一定要接受聖賢之教,學以致用,做人決不能自暴自棄,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改變命運靠自己的力量。

國學讀心得體會篇4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穫頗多。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於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着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通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

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鬆而灑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國學讀心得體會篇5

學習《論語》的收穫是巨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説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後,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麼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説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説出很多,也能説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讚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麼捨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國學讀心得體會篇6

讀國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説,有不少的收穫和體會。收穫可以從兩方面來説:

一、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

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述而》中還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説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紮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鬆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紮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裏説:“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髮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徵詢建議。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麼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説。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一個愛繪畫並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做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塌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國學讀心得體會篇7

一提到“國學經典”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作為教師,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帶着崇敬的心情,我認真學習了《國學經典與教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頻。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藴藏着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把聖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讀心得體會篇8

很榮幸參加了20xx年的寒假國培培訓,在承德十幾天的國培學習中,學到了許多新的理論與技能,收穫很多,感受也很深,以下是我個人學習的一點心得。

一、幸福與快樂

首先理解幸福的內涵,創造美麗的人生。從幾千年的漢字就能看出古人的智慧:“人”撇代表男人,男人要頂天立地,捺代表女人,女人要學會支撐。“家”上面的寶字蓋代表房子,底下的豕原意是小豬的意思,也就是説一間房子裏面住着一羣小豬,大家親親熱熱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親人之間一定要學會表揚,學會彼此欣賞。“命”一個人只有一條命,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好好的活着。

其次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情緒包括:喜、怒、哀、憂、思、悲、恐、驚,情緒的變化影響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恐傷腎等等。

所以我們要儘量把情緒調整到適度,這裏總結了10條健康情緒的特點:

1、開朗、豁達,遇事不斤斤計較,不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動肝火或鬱結於心。

2、情緒正常、穩定,很少大起大落或喜怒無常,能承受歡樂與憂愁的考驗。

3、能給人愛和接受他人的愛,等人熱情,樂於助人,有同情心。

4、談吐風情、文雅。

5、自信、樂觀、有主見、能獨立的解決問題,創造性的工作。

6、明智、少偏見、能正確認識自己及他人的長處、短處。

7、對前途有信心,勇於上進。

8、能面對現實,接受現實,承認現實,並按社會要求行動。

9、對平凡事物保持興趣,能不斷從生活環境中得到美的感受,快樂的享受生活工作,也會消譴。

10、尊重他人,能與人為善,和睦相處。

二、做心靈健康的幼兒教師。

張教授重點強調:“身心健康永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一)心裏健康的標準:

1、智力正常;(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都正常)

2、有安全感,不會惶惶不可終日;

3、情緒相對穩定,樂觀向上;

4、對自己有充分了解,並能作出恰當評價;

5、要有適應能力;

6、人際關係和諧;

7、睡眠正常;

8、心理行為表現與年齡、性別相等。

(二)幼兒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心理健康的主渠道在於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

2、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3、在活動中對孩子進行全面素質的培養;

4、創設良好的環境(人文環境、物理環境),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5、瞭解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素質的訓練與培養;

6、充分發揮幼兒園活動課的作用,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快樂與成功;

7、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防止發生師源性心理問題;

8、建立幼兒園、國小、家庭、社會相互協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三、以先進的幼兒教法,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陳園長講了一天的課,中心只有5點,但都很值得我們深思學習。

1、如何健全幼兒的體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節活動課前都應該動動小肢體、鍛鍊幼兒身體,發展幼兒創設思維。

2、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從小入手、從小事入手,德的教育是根本。

3、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心態。教別人的時候,首先要自己喜歡,所謂“教人先教己,身先示範”,孩子就是一台24小時開着的錄像機,所以老師和家長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只有成人對任何事有一個快樂的心態,孩子才能對任何事有一個快樂的心態。

4、靈活孩子的思維。

5、培養幼兒感恩的品德。

四、面向兒童全面發展和早期教育

錢教授説孩子要多聽則聰;多看則明;多動則靈;多撫則通;並給家庭教育提了幾點建議:

1、增加家庭教育的人數;

2、增加語言學習的機會;

3、多些家庭交流的機會;

4、家居環境別太安靜;

5、多聽故事少看電視;

6、家長鼓勵夥伴交往;

7、背節奏感強的古詩。

五、與家長溝通的能力

幼兒園老師要經常面對家長,和家長溝通要遵循兩個原則:

1、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為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裏會受到不公正對待,而產生抵制情緒。

2、和家長談話要有節術性,把談話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通過國培的十幾天的學習我覺得我們要有一顆平常的心,我們要把幼兒園當做自己的家;把同事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幼兒當做自己的孩子。必須克服自己的心裏障礙,能認識到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牢記學校的“合和”精神,讓我們用真誠、坦蕩的心照亮學生,也照亮自己,讓學生成長,也讓自己成長。

熱門搜索
社會實踐賣花報告 護理專業畢業生自我鑑定彙總 新版觀看cctv開學第一課 國中生好句好段摘抄 新版2023一起跨年的句子心情語錄 法制辦公室年度工作總結 找工作總結500字 6.5世界環境日主題班會新版 過年嘍!作文 簡單大方的辭職信 公司企業工作總結 經營管理論文 教育見習報告精品 高會考試總結 紅色景區管理委員會工作總結 艾滋病宣傳資料精品 《尋夢環遊記》觀後感800字 造船公司 簡短的生日祝福短信通用 幼兒園主題活動新版多篇 紀錄片《旗幟》觀後感分享 中學體育教師論文 助學貸款續貸聲明200字 分辨的同義詞 國小新學期教案《開學第一課》 課文《中國石拱橋》的精品教案 遼源美文欣賞 堅持不懈的名言經典 六年級精品教師節作文 新版城管工作個人年終總結 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計劃 形形色色的人作文精彩 悄無聲息造句65句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心得體會 國小校本培訓工作總結 令人感動的親情作文 大學生銷售畢業實習報告 五年級上冊《冀中的地道戰》教學反思 新版運動會通訊稿50字 2023年投資公司年度工作總結 新學期新打算作文800字 預備黨員考察評語意見精品 2022學校安全工作計劃 幼兒園食品安全自檢自查報告 話務員季度工作總結 八年級物理工作總結 財務收費員工作總結 纖細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