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彩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43K

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彩多篇】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一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通過市教育學院組織的集體備課和學校教導處下發的《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的相關內容,深入學習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感覺收穫最大,觸動最深。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並用其指導我的教學實踐,覺得無論是學生的變化,還是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感受,都覺得新課標的理念實用性更強,更有利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更加註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於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進行一些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説,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着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閲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於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於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説實話對於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閲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閲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於保護學生閲讀積極性和閲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閲讀方式。

新課標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學生畢業時,腦子裏的東西都一模一樣,這是以前語文教育的失敗之處。在近幾年中,國家尤為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新課標出台後,讓一線語文教師看到了希望。老課標低段口語交際板塊,要求學生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但新課標將“精彩情節”改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雖然只有幾個字的差別,但這番改動非常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見。老課標所謂的“精彩”是教師或教參已經定位的東西,在學生看來,教師所謂的精彩也許平淡無奇,因此在複述時,難免失去興趣。而新課標讓學生複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擺脱了教參教師的束縛,給學生最大限度自由選擇的權力,學生感覺被尊重了,因為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

在低段口語交際中,增加了一點“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的要求,老課標中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老課標重在學生髮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當需要討論交流時,就沉默了,不願意在眾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別人討論的題他都沒有興趣。而新課標中,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膽量,只要敢於站起來發言,就給予肯定,至於發言內容是否精彩我們暫且不要求,把學生的膽量鍛煉出來了,發言內容是可以在不斷訓練中越來越切中要害的,説白了,有膽量的孩子,以後成功的概率都大許多。

學習是無止境的,每次的深入學習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和夢想。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二

5月6日下午2:00,岔南國小語文教研組組織語文老師進行線上學習,聆聽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課標組核心成員吳欣歆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全方位的解讀。

在講座中,吳教授聚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新變化,詳解課程建設、課程內容、學業質量標準、教學建議,強調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

通過此次新課標的學習,我對語文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認識,明確了自己今後的教學方向。在落實新課標要求的過程中也將打開更廣闊的的教育視野,力爭為學生打造高效新課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三

2022年4月21日,一個特殊的日子,萬眾矚目的新課標終於正式發佈了!

4月21日,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課標將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施行。

目前全國使用的課標是2011年的版本。此次教育部門針對舊版做出多處調整,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有:

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

各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着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基於核心素養髮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繫,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

三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

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各課程標準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

新課標發佈以來全國各地的名師、各地的教研員、各大公眾號都在關注和研讀,我自己也拿着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應着讀2022版本。當看到80頁的小冊子變成了109頁,還新增了那麼多諸如“情境化”、“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學習任務羣”、“多種媒介運用”等詞彙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聯想起全國會考命題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命題與日常教學關聯,以教學常用情景、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編制試題與練習,突出命題與教材的聯繫、從教材中提取試題素材,千方百計引導師生迴歸教材!

我真的認識到了:教育已經換了賽道。

作為“雙減”下的第一次會考,新課標在這個時機發布有其特殊的意義。新課標評價建議中新增學業水平考試相關要求。堅持素養立意、堅持依標命題、堅持科學規範的命題原則,有效規避了各地偏題、難題、怪題的出現,對學生的考查也由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評分標準要有效反映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重視命題規劃,明確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目標要求,規定內容範圍與水平標準;系統設計考試形式,一般採用紙筆測試,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考慮逐步引入基於信息技術的考試形式。這是否向我們一線的老師釋放信號,連考試形式都有可能過渡到沒有紙筆的上機考試或者其他的實踐類考試。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水平。命題情境可以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也可以從個人、學校、社會等角度設置。考試的命題以知識性為主、以刷題和死記硬背的方式獲得高分的題目題型將不復存在,每一項能力都將要在日常的真實情境中積極參與、深度思考以培養創新思維。用這樣的考試選拔的將是真正會學習、會思考、能應用、懂創新的人才,而不再是一味能吃苦、能埋頭耗時間刷題的“小鎮做題家”、書呆子。

在這樣的考試要求下,我很期待今年江西會考卷的真容。從“學-考-評”一致的原則中感知,我們只有認真研究新課標,才可能把握命題方向!只有認真研究新課標,才可能把握教學方向。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複習”“套路”“刷題”,類似這樣的學習不是真的學習,換了賽道和考場,我們可能就會一敗塗地。

課標已經改變,課程也會跟着改變,教材也一定會發生改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然也要跟着改變,才能適應新的教育要求。教育真的換賽道了!穿新鞋走老路終將無路可走!

2022新課程標準感悟 篇四

今天學習的是主要變化中的第一部分——關於課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二是優化了課程設置。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在保持義務教育階段九年9522總課時數不變的基礎上,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將國小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國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將勞動、信息科技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科學、綜合實踐活動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三是細化了實施要求。增加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職責、制度規範,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具體要求;健全實施機制,強化監測與督導要求。

這個需要學習嗎?

我想是需要的。我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在學習總結的時候,問自己一個為什麼。

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以前的教育教學目標不完善嗎?

我想經過一系列的事情,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們從前的教育教學目標有一定的瑕疵。這種瑕疵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經過社會的發展之後,所呈現出來的。

我們發現,香港的那一段時間有很多是青年人,也有學生。有的是被僱傭的,也有的是無知的。不論是哪一種,都在一定程度上,顯現出我們教育在學生培養上有了漏洞。這樣的事,是為我們的民族復興埋下了隱患。

教育的漏洞,就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可以完善。

那麼,我們再回頭看一看“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這句話當中,民族復興是一個目標,民族復興需要什麼樣的人呢?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在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這樣説道:“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這句話是對青年人的希望,那麼什麼是理想呢?

還是在這一次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表達青年一代人的理想——“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

那麼,我們青年人的理想是不是應該和國家同頻同振呢?在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

我想,我們現在的教育應該是有顏色的,這種顏色必須是紅色。我們教育是培養青年一代的,我們的學生如果不能和我們的國家同頻同振,那麼我們的青年人又應該怎樣與國家同向同行呢?

所以,青年人的理想應該和國家的理想相一致,將我們的理想融入到國家的理想之內。有理想就是讓自己的小理想和家國的大理想相互滲透。

有本領,什麼是本領,有什麼樣的本領。本領就是能力,就是指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所必需的主觀條件,而且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本領也是一種心理特徵。我們的孩子應該擁有什麼樣的本領呢?我想能夠閲讀,學會感恩,可以樂觀向上,可以直面挫折;能夠自我保護,擁有夢想;學會溝通,正確認識自我;學會理財的能力和自我獨立能力。這些能力看似弱小其實很強大。

有擔當,擔當什麼?自然就是擔當家國未來。

優化了課程設置。在2022年新的《課程方案》當中,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在保持義務教育階段九年9522總課時數不變的基礎上,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在這其中,又一次提及了“雙減”。“雙減”到底是減什麼呢?只是減少作業和課外輔導嗎?不是的,“雙減”是減輕的孩子們額外負擔,這種負擔不僅僅是外在的學業壓力,還有內心的壓力。增的是什麼呢?增加的是孩子們的積極性、創新性和家國情。

在下文中,將國小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國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

看似只是更改了名字,但是其中的含義也是深刻的。這一次的改變是依據2011版《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和2016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進行整合的。同時,道德與法治的教材更加切合中國小學生生活的邏輯、青少年自身發展的需求、青少年生命成長階段的任務和教育的引領和指導。另外,這一次的整合也是不斷改進教學評價方式,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素養和法治實踐納入學生考核評價中的一次嘗試。

但是,我們一定要改變背後的一些其他的因素,如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等等。

我們的教育終極目標一定是一種“美”,沒有“美”的呈現,我們的教育就缺少一種表達。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綜合型人才的出現,這種綜合並不是每一項都是平均值,而是對更多學科的認識,還有一種就是對國學文化的認識。所以,在改革藝術課程中,有了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

更為詳細的便是:1-2年級,學習任務為“模擬表演”,對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動物、植物進行模擬,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表情、身體、語言進行表演;3-7年級,學習任務為“戲劇遊戲”“課本劇表演”,運用音樂、語文、外語等教材中的教學材料進行創編表演,觀看傳統戲曲表演,培養學生的舞台意識和對錶演活動進行評價能力;8-9年級,學習任務為“演出舞台劇目”“編演故事腳本”“記錄觀劇心得”和“策劃戲劇活動”。

我們發現藝術類課程,在總量上已經超越了英語。這種超越是實質性的。

我們都清楚藝術類課程,始終堅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授課的過程中重視藝術體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在日後的競爭中,我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重不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馬克思認為,如果一個人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他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説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通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重要性了。

這一改變也是我們對主要矛盾認識。習近平同志在大會上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所以,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做出相應的改變。

科學、綜合實踐活動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這兩樣變化,也是基於孩子們核心素養的發展而進行的調整。這一調整是對孩子們終身發展側重,也是“雙減”的要求。

一個“提前”、一個“分離”,如果説體育比例增加是誤讀,那麼結合之前的多次政策可以發現,國家對於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培養,是奔着越來越精細化的程度跑了。

伴隨着科學課程在一年級開設的還有一個消息就是,奧數的冷卻。現在在社會上,我們發現很多重點高中都在特招一些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學生等等。

將勞動、信息科技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也是有原因的。

比如説:勞動課程以勞動精神為引領,圍繞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進一步強調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礪意志。數學課程提出“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通過學科實踐實現其獨特育人價值。

勞動課程內容共設置十個任務羣,每個任務羣由若干項目組成。

勞動課程的的獨立,也是對教育方針的迴應。另外,這種變化也是對課外、校外勞動實踐體驗的有效拓展,也可以統籌和利用好社會、家庭和學校的現有資源,還可以多方優化和開發勞動教育資源。

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的勞動教育更應該回歸生活。我們可以設置農耕展館參觀:認識農具及其用途、傳承農耕文化;還可以設立農耕體驗:學習基本耕種知識,實地體驗鋤地、栽苗、澆水等;還可以開設蔬菜種植區採摘蔬菜採摘:瞭解蔬菜文化、蔬菜知識,收穫蔬菜種植技能,體驗勞動的快樂,有利於提升學生對勞動的深刻認識,鍛鍊勞動能力;也可以開拓生活體驗:提高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毅力。這也可以看成是研學的一種實踐。

細化了實施要求,增加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職責、制度規範,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具體要求;健全實施機制,強化監測與督導要求。

我們的孩子們使用的課本不論是部編版的教材,還是我們的省級教材,更或者是我們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我們都應該十分謹慎。教材本該是傳承科學知識的載體,教材與一般出版物性質不同,教材上的知識是用來“打地基”的,對孩子的影響非同一般,準確嚴謹應是教材的生命。

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與2001版和2011版有了很大的變化,如:課程目標分學段的要求由原來的“識字與寫字”“閲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變為“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交流與表達”和“梳理與探究”。通過仔細對比閲讀,我發現“閲讀與鑑賞”大致等同於以前版本的“閲讀”目標,“交流與表達”則整合了前版本的“寫話/習作”和“口語交際”,而“梳理與探究”則可以算是以前“綜合性學習”的升級版了。

以第二學段的“梳理與探究”目標為例,2022版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嘗試用表格、圖像、音頻等多種媒介,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嘗試運用語文並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這幾點要求都是以前版本的課標中所沒有的,尤其是“跨學科學習”,讓我聯想到了四年級階段性檢測中的題目,在數學中出現滿分作文網“詹天佑開鑿隧道的課文片段”,語文中則出現“根據售票方法計算買票費用”的題目,學科融合、跨學科學習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其實許多問題是很難只用一個學科的知識就能解決的,例如生病吃藥,我們既要看得懂説明書,有時又要能根據年齡和體重計算出需要服用的劑量。又如照食譜製作美食,既要能看懂步驟,又要根據食材和調料比例進行稱量。

因此,四年級下冊教材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大門》便提出瞭如下要求:“可以配上插圖,還可以用書法形式展示喜歡的詩”,教師在指導學生編小詩集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擅長的方式去設計,鼓勵學生用表格的形式給收集到的詩歌分類、用配圖、書法或者朗誦的形式去展示自己喜歡的詩。

學習分學科,而生活不分學科,我們培養學生,就是為了讓他們將來能更好的生活和創造,去適應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

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六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較2011版有一些變化,有新增的,有小範圍修改的,也有些是進行整合的。網上有不少關於“變化”的解讀,分析得很細緻。我想從閲讀角度談談對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的粗淺認識。

語文閲讀前所未有地被重視

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明確寫到“鼓勵自主閲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閲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味”。這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靠刷題考取高分的語文時代已過去了,今後語文想拿高分,還是得多閲讀!

新課標新增的“課程內容”中寫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羣”首次被提出,它分為三個層面,涵蓋六個任務: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第三層設“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6個任務羣裏面有4個跟閲讀有關,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主要依託閲讀去達成。

“整本書閲讀”在課標中首次提到,是六個學習任務羣之一。新課標不僅給出了每一學段的閲讀內容,還對每一學段提出了教學提示。如第四學段:“應統籌安排課內與課外、個人與集體的閲讀活動,宜集中使用每學期整本書閲讀課時,兼顧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閲讀,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閲讀整本書”,以往我們認為閲讀整本書都是課外的事情,但新課標提示我們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閲讀整本書。“教學提示”中還有多條有關整本書閲讀的細緻的建議,可見整本書閲讀的地位明顯提升了。

倡導讀好書,讀各類文化作品

2022版新課標有一個變化,就是突顯價值引領,以文化人。這一變化無論是在課程目標,還是課程內容中均得到彰顯。在“課程內容”部分明確提出“根據不同學段特點,統籌安排各類主題的相關學習內容。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應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應用、説明、記敍類作品,以及外國優秀文化作品,佔30%~40%。”這提示我們,學生在選擇書籍時,除了日常的名著閲讀,還應選擇體現以上幾方面主題的文化作品。這實際上是強調語文課程育人價值,也是核心素養的體現。

注重閲讀的實用性、實踐性、思辨性

“實用性閲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羣中指出應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閲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思辨性閲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羣中指出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閲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係;辨析態度與立場,辨別是非、善惡、美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這些目標的提出對學生的閲讀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新課標下的閲讀再也不是像以前一樣,只是光看就行了,而是需要將閲讀運用到生活中、實踐中去。

增加跨媒介閲讀與運用

跨媒介閲讀指的是運用多種渠道和方式進行閲讀。隨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學生的閲讀也要與時俱進。新課標7~9年級學段“閲讀與鑑賞”目標中提出“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閲讀。”在“實用性閲讀”任務羣學習內容中明確提出學習跨媒介閲讀,“通過多種媒介關注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鮮事,比較不同媒介的表達效果,嘗試探究不同媒介的表達特點”;在“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羣學習內容中也提到了跨媒介閲讀,“領略數字時代精彩的文學世界,欣賞由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藝術魅力。”另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平台拓展學習空間,豐富學習資源,整合多種媒介的學習內容,提供多層面、多角度的閲讀”。基於以上種種,學生應跳出單一的閲讀模式,增加跨媒介閲讀與運用。

不管學生處於任何學段,閲讀都是非常重要的。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科仍要考試,且分數比重或許還會增加,但再也不是靠死記硬背、刷題等戰術去贏取高分。閲讀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通過多閲讀,學生不僅可以豐富語言的運用,還能提升理解、思辨、鑑賞、表達等能力,從而發展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成績。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七

今天線上參加了北京師範大學吳欣歆教授解讀《國小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培訓,我收穫非常多,吳教授從“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五個方面對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變化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細緻的講解,我從主要變化的內容中發現了語文教學的很多新趨勢,比如,語文教師要特別關注育人導向的具體落實,將育人導向轉化為真切的真實的教育教學行為,轉化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以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要關注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通過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的學習任務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語言、思想、知識、情感修養等各方面發展有效落實等等。眾多的變化,留給我印象的就是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當中首次單獨設定了課程內容,讓課程內容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呈現。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羣:基礎型學習任務羣,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包括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三個學習任務羣;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包括整本書閲讀和跨學科學習,用六個學習任務羣呈 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這與原來課標中的“識字與寫字、閲讀、寫話、習作或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階段目標,不同了,有了這個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羣的課程內容,老師在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就更好把握了,學習任務羣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回顧之前我的教學,基本上僅以教科書為教與學的資源,而且還是用線性推進的方式開展教學,上課流程就是首先是識字寫字,然後是解詞,然後是分析段落大意,瞭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教學效果單一、低效。吳教授舉的學生學習演講的案例給了我我很啟發,讓我明白瞭如何去落實學習任務羣,應該通過學習任務羣的讓學生通過調派各種學習資源去完成這個學習任務,使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識字與寫字四種語文實踐活動,變成了互動交流的關係。學生可以以任意一個實踐活動為起點,他可能會以閲讀與鑑賞為起點,通過閲讀與鑑賞來實現自己梳理探究後達到表達交流這樣一個目的。學生可以在這四種語言實踐活動當中,以任意一個活動為起點,通過這個活動帶動其他的三個活動。也可以以任意一個活動為中心,通過這個活動來有機的組織其他的三類活動。今後的語文課我要嘗試着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設計合理科學的語文學習任務羣,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慾。不再用原來的線性推進的方式開展教學了。

新課程標準是引領我專業成長的指南,我會繼續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帶着自己的思考、收穫,在教學中不斷實踐運用,上課做到“心中有方向,行動有目標”,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紮實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八

新課程標準以深化教學改革為突破,強化學科實踐,推進育人方式變革。我們要通過有意思、有意義、有可能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面對真實問題的挑戰,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新課標的落地,需要教師做出改變。教師要從“教”向“育”轉變,從教“知識”到探索“實踐活動”模塊,為學生搭建新的學習場域。因為教師改變,教育才會改變;教育改變,學生才會改變;學生改變,未來才能改變。

2022新課程標準感悟 篇九

桌案前準時聆聽温儒敏教授對於新課標的解讀講座,不時暫停,趕緊記錄下隻言片語,零碎的內容消化甚有難度。好在短時間內,獲取到了本次講座的文字梳理。教授專業的解讀,靜心嚼了數遍,稍有小解,提取片段,算作感悟。

温教授講到,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這三個方面是彼此連帶的。這也是我們語文老師目前一階段要面對思考和探究的一個比較共同的話題。

新課標提出了立德樹人。站位更高了,視野更開闊了,尤其是語文課,它擔負了文化積澱,文化傳承的任務。

語文學科,舊版2011年版和現在2022年版的課標,它基本的東西沒有變,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沒有變。我們老師應該按照統編教材體系架構,分學年逐步的推進,就能夠達到目標的基本要求。在原有的基礎上去改良,儘可能的往課標的目標去改進。

與現行課標相比,新課標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地位和內容,體現了課標與時俱進,緊貼教學實際。這為廣大一線教師的學科教學實踐工作指出了方向和路徑。作為一線教師,要緊緊圍繞這一導向,將語文學科獨特育人價值落地於學科實踐中。

尊重教學實際。面對這種國情,這種學情,要實事求是,要儘可能既要我們的學生考得好,又不把他腦子搞死。結合教學實際,用好課標,用好我們手中的教材。對一些議論,包括某些專家的解讀,我們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也不一定同意,不要去認死理,要朝積極的方面去理解。

新課標的改良,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開展高質量日常教研和實踐專題,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深入研究教材、教學、學生。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助力教師樹立新的教學觀念,走出“教材、考試、分數”的小天地。

走在語文教學路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守正創新,用好教材,實事求是,尊重教學的規律,課改之行少走彎路。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十

最近,我校組織語文老師學習了《學語新課標》。讓我收穫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的理解與體會,進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加強學語素養的培養

語新課標明確提出:“語課程應致於學語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素養是學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全發展和終發展的基礎”。語課程應培育學熱愛祖國語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正確地理解和運祖國語字,豐富語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閲讀能、寫作能、語交際能。

、注重學的閲讀背誦

語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廣泛的閲讀興趣,擴閲讀,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勵學主選擇閲讀材料。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疑是積累語素養的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