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秋之白華》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77K

《秋之白華》觀後感(多篇)

《秋之白華》觀後感 篇一

這是一個發生在民國時代的愛情故事。和小説中的民國愛情一樣,它有着足夠的浪漫色彩;但又和小説中的民國愛情不一樣,故事的結局偏偏烙上了太多的時代的印記,讓人長歎。

楊之華是幸運的,她與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婦女都不同,她可以在結婚後隻身到上海來上大學,在這裏,她可以學習到最先進的理念和知識;在這裏,有着一大羣和她一樣的新時代的有志青年,為了救國,民主,革命的共同信仰而奮鬥;最重要的是,在這裏,她遇上了瞿秋白,這個從學識到志向都讓她傾慕的老師。

然而,在楊之華讀書的時候,她卻與丈夫沈劍龍之間卻漸漸生疏。自己盼望着卻永遠收不到的回信,丈夫在外頭的沾花惹草,徹夜不歸……再後來,她漸漸的喜歡上了老師瞿秋白,而他的老師瞿秋白也因在喪妻之痛中楊之華的安慰與陪伴而漸漸的對她產生了情愫。就這樣,之後的事情就如我們所看到的一樣,他們戀愛了。而後楊之華回到了家裏,瞿秋白也隨着她回去,見到了楊之華的丈夫沈劍龍,讓人驚奇的是,沈劍龍與瞿秋白一見如故,彷彿多年未曾相識的老朋友一般,徹夜長談。在對於楊之華的感情問題上,更顯得猶為的大度。總之,在1924年11月27日的上海的報紙上,三則啟示引起了軒然大波:

楊之華沈劍龍啟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們正式脱離戀愛的關係。

瞿秋白楊之華啟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們正式結合戀愛的關係。

沈劍龍瞿秋白啟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們正式結合朋友的關係。

“秋之白華,秋白之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瞿秋白刻給妻子的印章,也是對楊之華深情的告白。讓我們在那個不堪年代,在那樣血色的中國之中,看到了那一抹浪漫的温柔。

還記得在莫斯科工作的日子。那時候可能是兩個人生活的最快樂的幾年了吧!

只是,這樣的日子卻也不長久。

身處今天這個和平時代的我們絕對難以想象,一百年前的中國,到底是怎樣的一幅景象。一邊是新思潮在中國遍地開花,革命罷工遊行在各地鬧得沸沸揚揚;而另一邊,則是舊軍閥們黑洞洞的槍口,以及數以萬計革命者的鮮血和冰冷冷的屍體。

現實總是那麼的殘酷,之後國民黨當局對中共的瘋狂捕殺;隨之中共中央在當時王明領導下的錯誤決策,對於瞿秋白的排擠……對於歷史我們只能透過薄薄的幾頁史書上的白字黑字去揣測,到頭來卻徒然留下遺憾和歎息。

《秋之白華》觀後感 篇二

2月2日下午,第七黨總支開展了《秋之白華》影片賞析活動。這部影片介紹了共產黨人瞿秋白及其夫人楊之華短暫而輝煌的革命歲月。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們作為革命伴侶,共同承受了種種殘酷考驗。作為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同志組織城市工人運動,喚醒受壓迫的國人,為革命事業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秋之白華,來源於瞿秋白的一段話,秋白之華、白華之秋,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你無我,永不分離。影片中的每一縷陽光、每一道水波、每一片落葉,無不渲染着清麗唯美畫面,結合着如油畫般的光影變化,使一切都藴含了情感,將革命浪漫主義情懷錶現得淋漓盡致。

劇情時而跌宕時而平順,以楊之華所作的回憶錄掀起整個過往。這是一場革命愛情故事,有煙雨江南,浪漫邂逅,也有革命運動場面,炮火交錯。在那個動盪年代的烽火亂世中,為了追尋共同革命理想而走到一起的兩人,共同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

江南水鄉的墨色小鎮,青年楊之華的革命之路從這裏啟程,從離鄉背井到上海求學,從參與工人革命到與沈劍龍離婚,楊之華表現出了新思潮下女性對於自身的獨立與解放。在上海大學邂逅瞿秋白,劃開了她內心的一波漣漪。掌心的紅印,印證的是在歷史的腥風血雨中對愛人的誓言。她摒棄世俗和家族的壓力,和瞿秋白同志走到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與丈夫瞿秋白一起經歷了偉大的時代,為後世留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革命情緣。

在蘇俄留學過的瞿秋白,在那樣一個別無選擇的時代裏,並沒有迷茫,而是堅定的走馬克思主義路線,義務反顧選擇了一個沒有退路的人生。留洋歸來,風華正茂,他沒有選擇富足安逸的生活,而是選擇了一條看似最危險也是最光明的道路,即使革命失敗,自己受左傾錯誤路線的迫害甚至被排擠出政治局,他都沒有心灰意冷,屢戰屢敗,但也屢敗屢戰。不管世事如何發展,與當初所想偏離了多少,他始終沒有背叛自己的信仰,唱着《國際歌》慷慨赴死。

面對歷史的洪流,秋華二人無法把握,註定分離,但就算沒能看到彼此白髮蒼蒼的樣子,卻也在那夕陽西下的橋頭上、在冬夜送別的大雪中、在一起返鄉的船頭上、在莫斯科皚皚的雪地裏,看到過對方年輕而憂鬱的臉龐。革命者的愛情,在朝夕逝去的生命中,在烽火炮壘的殘破山河間,愈顯偉大。他們在動盪的年代選擇了做革命的先行者,用有限的精力去完成大義,犧牲了個人感情甚至生命,讓人震撼、感動、敬佩、折服。

《秋之白華》觀後感 篇三

4月23日晚六點,經濟院的同學到學生事務中心觀看紅色電影——《秋之白華》。它講述了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愛情故事。為了勞苦羣眾的解放和利益,出身於貴族世家的楊之華孤身來到上海大學社會系尋求救國救民之路。

在求學過程,楊之華結識了思想先進、博學多識的瞿秋白。在聽瞿秋白講課的過程中,楊之華被瞿秋白的智慧、學識以及氣質所吸引,漸漸開始崇拜甚至愛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劍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過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劍虹因病去世。楊之華終於下定決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給丈夫的信中提到了“離婚”二字,這在當時是非常艱難的。楊之華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對楊之華暗生情愫,兩人於是情投意合。

隨着與帝國主義者的鬥爭激化,兩人還沒來得及享受新婚的喜悦,就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戰鬥中。在32年4月一次反圍剿的突圍中,瞿秋白不幸被捕。在三年的牢獄之災中,反動派多次威逼利誘,希望讓瞿秋白投降。但革命立場堅定的瞿秋白始終沒有屈服。最終,在1935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帶微笑走向了刑場。

影片過後小編採訪了經濟院的同學。在被問及影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時,同學提到當時的革命者能再那樣艱苦的條件還能堅持戰鬥,非常令人佩服。

是啊,現在的我們生活在沒有戰亂、安定和諧的社會裏,沒有經歷過國家危亡,腥風血雨的時刻。但如果只滿足於現狀,一直沉溺在父兄給予的蜜罐温牀中,缺少風裏來,雨裏去的磨練。勢必會一無所知、一無所有。報效祖國,強我中華,現在有多少人還懷着這樣一份熱情投入學習和工作?如此一來,國家又會如何?我們觀看紅色電影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不要忘記我們享受的豐富資源,是由先烈們的鮮血換回來的。

國家的未來掌握在新世紀的我們手中。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擁有堅實的實力鋪墊,才能將國家建設的更加強大。

《秋之白華》觀後感 篇四

《秋之白華》講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愛情故事。為了勞苦羣眾的解放和利益,出身於貴族世家的楊之華孤身來到上海大學社會系尋求救國救民之路。

“ 秋白之華,秋之白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我在《秋之白華》這本書上看到的最記憶尤深的一句話,每當我看到聽到想到這句話時,我都會不由自主的腦補起那對深情相擁的身影。

宋代的李濤在《登高丘而望遠海》中説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人這一輩子,能遇到真正的“知我者”,實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如同知音,古時便就只有些屈指可數的故事,伯牙與鍾子期的《高山流水》就是其中之一。“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朝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長吟。然而,在愛情的道路上“知我者”亦是難求,“秋之白華”的故事,就是這樣一段摸得到的美麗的歷史,它不是神話,卻是傳奇,更是經典。

在求學過程,楊之華結識了思想先進、博學多識的瞿秋白。在聽瞿秋白講課的過程中,楊之華被瞿秋白的智慧、學識以及氣質所吸引,漸漸開始崇拜甚至愛慕瞿秋白。最終,楊之華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對楊之華暗生情愫,兩人於是情投意合。但是,他們卻拋棄小家的安逸,投身革命的洪流,甘做革命先驅,為中國的光明未來而奔波。

在三年的牢獄之災中,瞿秋白面對反動派的威逼利誘以及對妻子的日益思念時,卻仍是那麼毅然。1935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他面帶微笑走向了刑場。.。.。.十幾顆子彈一齊射向瞿秋白的火熱的胸膛,鮮血染紅了周圍的綠草和白花,然而致死,瞿秋白臉上都帶着燦爛的。微笑。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瀟灑固然讓人心生敬佩,年輕的生命、不凡的才華、執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隨着秋白在青山綠野中含笑倒下而結束!

秋白的儒雅、帥氣、紳士;之華的温柔、美麗、大方。或許,也已不復存在。.。.。.

在那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裏,他們的愛情是那麼純,純的讓我們一陣陣心痛,痛他們相守的時間那麼短,痛他們為革命犧牲的精神。他們的情,是偉大與平凡、粗獷與細膩的交織。秋白之華,他們的紅色情懷,值得後人世代敬仰;他們的精神高地,值得我們永遠地堅守!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曆史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中最為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篇章。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 堅定理想信念,不畏艱難困苦,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性成就。

百年黨史是堅守信念、不忘初心的歷史;是理論創新、指導實踐的歷史;是心繫羣眾、造福羣眾的歷史;是臨危不亂、攻堅克難的歷史。.。.。.

我們學習黨史,滋養初心,感悟時代擔當,汲取奮進力量。我們將保持蓬勃朝氣,鬥志昂揚。我們始終舉着偉大的旗幟,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此生何幸,生於華夏!

《秋之白華》觀後感 篇五

《秋之白華》,一部迄今為止最讓我感到浪漫與真實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寫意的手法如散文詩歌般將革命先驅瞿秋白先生和妻子楊之華的愛情故事描繪出來,平淡的言語,精緻的畫面,從中又閃爍着革命精神的光輝。

瞿秋白和楊之華纏綿的愛情故事,在那個年代是顯得那樣前衞灑脱,可不管怎樣,感情的昇華與真情的流露足以讓人感動。“眼底雲煙過盡時,正我逍遙處。”如此才華橫溢英明大義的瞿秋白,美麗温柔中又不失倔強勇敢的楊之華,這樣完美的結合,讓多少人羨慕他們的愛情!那個在外白渡橋上的黃昏,那段沒有第一人稱的彼此表白,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直指人心。因為愛情,他們走到一起;因為革命,他們彼此相依。

秋白之華,秋之白華,白華之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你無我,永不分離。

“秋之白華”那枚鮮紅的圖章印記,印刻着只屬於他們的愛情。“贈我生命的伴侶”的金胸針,伴着他們的愛情走過歷史,走過他們的愛情歲月。

瞿秋白先生在着作《多餘的話》中的這段話:“這世界對於我仍然是非常美麗的。一切新的、鬥爭的、勇敢的都在前進。那麼好的花朵、果子、那麼清秀的山和水,那麼雄偉的工廠和煙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從前更光明瞭。”在表達他內心堅定的革命情懷的同時,我們為何不可將它理解成,他對於這份愛情的珍惜呢!

沒有過多的纏綿情話,無言的眼神交匯,貫穿在這份革命的愛情故事中。楊之華對瞿秋白的每一個細小體貼的動作,生活中每一個細緻入微的情節,此時無言勝千言,此時情話非多餘。那枚小小精緻的銅釦,鎖住的是他們的愛情,鎖住的是平靜外表下那顆熾熱的心!這樣的故事太過唯美了,美得不真實,卻又真實存在,沒有什麼能夠讓我們不相信這份刻骨銘心的真摯愛情。

因為愛情,所以愛一直都在……

《秋之白華》觀後感 篇六

江湖傳言《建黨偉業》的票房必需通過某個既定值才讓上《變形金剛Ⅲ》。我們曾經的80後小美女同事為此苦惱不已,她向我表示為了能早日看上《變Ⅲ》考慮去看一下《建黨偉業》。我當時説,我是不會也不用花自己的錢錢去看《建黨偉業》滴,只要黨想做的事,一定能夠做到。果然幾天之後《建黨偉業》的票就發下來了,伴隨而來的還有《秋之白華》。我只知道是講瞿秋白的愛情片。我是個不愛學習記性又不好的童鞋,由於自身家庭經歷對政治又極度厭惡,不愛看報也不敢看強大的新聞聯播,國家領導人就認識老胡和温總理,對近代史更是稀裏糊塗,只知道瞿秋白是常州人,長得比較帥。但是我不喜歡演瞿秋白的那個男演員,所以拒絕看。後來聽説網上傳言這片子是講共產黨人如何挖人家牆角滴,我又來勁了,可惜那時免費的票已經過期了。再後來聽説《秋之白華》在黨這麼幫助下票房都很慘淡,看過的同事説她中間都睡着了,一覺醒來居然還沒完,我又沒興趣了。

所以當從來不愛看電影的老公突然灰常積極滴要帶我去看《秋之白華》的時候雖然我感動於老公的良苦用心(我以為他是想帶我去浪漫呢),還是不太起勁,為了不掃他的興假裝也要去看的。但是我仍然拒絕自己花錢去看,因為根本無此必要,因為我想黨買了這麼多單,我混得再差,這事上拆個白黨應該不成問題。機會終於來了,老公單位包場了。杯具的是票都拿回家了我卻因為前幾天莫名其妙地吃壞了(同場飯飯的其它人全沒事)連着拉了三天,腳軟到走不動而被迫放棄鳥。天意啊!到此為止我想我就不要逆勢而為了,為了安撫老公的情緒,我同意花自己的錢錢去看。

在電影院裏,當秋白同學坐在花堆裏説:此地甚好時,一向極度愛面子有淚不輕彈的老公突然淚奔了,嚇得我趕緊找紙巾,手忙腳亂中先給了我平時用來擦汗的小毛巾,後找到了濕巾和紙巾才收拾了場面。但是我本人看得很是興高采烈。一出來小芋頭給我電話定晚上吃飯地方的時候我還激動不已地告訴她,一定要去看看。因為這不是一部愛情片,而是一部政治片,用我最喜歡的魯迅的話來説,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知道老公是心疼一塊極品翡翠不小心掉地上碎掉了,但我覺得這塊玉是被掉在地上的。後來老公回家上網查閲近代史,果然如此。而且必須要更正一下的是影片中説沈劍龍寫“借花獻佛”,史實是“鮮花獻佛”。因為劍龍其實也是才華橫溢(看他寫的詩和一手好字就知道了,那時的才子真是多啊,一個花花公子都能寫那麼好的毛筆字,現在很多童鞋鋼筆寫字都是連看懂都有點困難)並且他很愛之華,只是他這隻鞋不合之華的腳,所以他想讓之華穿上一雙她喜歡的鞋。只有這樣,之華才會舒服,這鞋一合腳了,走路就輕鬆了,身心就愉快了,幹啥都歡了。事實也是如此,瞿同學和沈同學一見如故滴成為好友,楊同學和瞿同學恩愛有加,瞿同學對沈同學和楊同學之女— - 獨伊視如已出,獨伊稱他為好爸爸,獨伊心痛好爸爸的咳嗽外語那一段我比較感動。不過最感動的是瞿同學雕的那一個堪稱一絕的章,秋白之華,秋之白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愛的最高境界不過如此,有你,足已。在瞿同學看來,楊同學啥都好,不一定要這麼美,智慧足已,不一定要這麼智慧,勇敢足已。當風吹亂她的發她試圖梳理的時候,他説,亂不一定不美。所以,同學們哪,心美,一切都美。我還是相信愛情的。不管謝、張 之流怎麼鬧。

不過説實話,當秋白同學坐在花堆裏説:此地甚好時。我很羨慕他,他真的功德圓滿,要美人有美人(這美人還不是個花瓶是個知己,就象小鳳仙身在風塵卻是蔡鍔的知音),要江山有江山,有才華有信仰。連他的敵人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捨得他,敬重他,開槍絕不能打臉。人格魅力可見一斑。但是我覺得這個敵人真的很奇怪,為啥要對秋白同學這麼好泥,只要他自動閉嘴出國就放過他(要換我,能出國讓我幹啥都行),如果他不想出國待在國內也行,只要換個名字就可以做他最愛做的學問,和他最親愛的之華輕鬆愉快地走完剩下的路。他坐牢簡直就象療養,居然還能寫書,寫了居然還能留下來讓今天的我們看到,死前所提出的所有無理要求全部無條件滿足,他想穿他老婆親手縫的衣服就穿,連鈕釦都沒給他沒收(説不定這個可疑的鈕釦是傳遞什麼情報的東東呢,不沒收至少也要熔掉好好檢查檢查),走上刑場之路上還唱着反動的國際歌,簡直讓敵人顏面掃地。這那是殺人啊,簡直就是成全。只是苦了之華同學,不但要孤獨地走完剩下的路還不得善終。我想瞿同學最後在獄裏的時候也覺得對不起之華了,他倒是圓滿了,可他保護不了之華了。以他之IQ居然以為人家砍了草會放過根,真是愚蠢之極。居然還有人説他是才子。

看完這部電影連同前面一部黨買單的電影我真的很開心。我欣喜地看到大批有社會責任感的山外高人正淡定滴生活在我們身邊,無償地、默默地勤力工作。社會再怎麼變自然法則不會變,人性的共震點是永恆的,當你看到不平自然會怒,表面的火可以壓下去,所以駱駝死的時候都以為是稻草害了它。精神永遠高於物質,當你成就感所帶來的深層次快樂能取代愉悦感所給你的滿足之後,你就省錢了。

而且革命也有可能通過教育不流血地完成,那些即得利益者忽視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官N代富N代一定不可能和我們平民用平靜快樂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所養大的童鞋們抗衡。這點日本人在十幾年前早就看到了,我依稀記得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名偵探柯南》有一個早期的劇場版就曾經講過相似觀點(具體哪一部實在不記得了,要好好查閲的,太費時間了)。

《秋之白華》是部好片子,最好的是導演和編劇,都是高人。最爛的是演員,只有一個是好的 -- 董潔。(那個男一號的演技實在讓我午飯也少吃很多,連累他的成名作《山楂樹》我下到電腦裏了都不想看了)雖然它沒有票房,但一定會在將來被拿出來翻炒。

《秋之白華》觀後感 篇七

“秋白之華,秋之白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瞿秋白和楊之華的愛情故事堪稱經典: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一個單身,一個已婚。兩人在大時代的浪潮中相知相愛,為了與楊之華的丈夫沈劍龍商談離婚事宜,三人關在房裏談了差不多一整夜,於是幾天後報紙上一天登了三條啟事:一條是瞿秋白與楊之華確立戀愛關係,一條是沈劍龍與楊之華離婚,還有一條是沈劍龍與瞿秋白成為朋友。這三條啟事在封建氛圍濃厚的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傳為佳話。影片基本上真實地還原了瞿楊這段傳奇的愛情,但由於該片表現的是瞿楊一生的愛戀,並且為了給國慶獻禮,加入了革命的部分,使得影片的“戰線”拉的有點長,表達得有點跳躍,有些倉促,好像一句話未完又説下一句,不是點到為止的意猶未盡,而是缺少零碎部件的不完整。

為了渲染秋白之華的愛情,影片畫面唯美:青鬱的水鄉小鎮、原味的傳統戲曲、靜謐的林間小湖、蒼勁的中華書法、屹立的跨海大橋、飄飛的祭奠紙花、漫山的刑場花叢,每個鏡頭都是一幅畫,又勝似一幅畫。略帶磁性的吳儂軟語傳達着兩人愛情的纏綿悱惻,彷彿天上人間。

影片前半部分用了楊之華《回憶秋白》的回憶,順敍了兩人從相識到結婚,後半部分用了瞿秋白在獄中撰寫的《多餘的話》的回憶,順敍了瞿秋白被捕到就義的過程,其中還插敍了兩人婚後的生活,有甜蜜,更多的是心酸。在大革命的浪潮中,楊之華“革了自己的命”——離婚,她勇敢地選擇了志同道合的革命者瞿秋白,因為愛情,只為愛情,那是個相信愛情的時代,與之相比,今天的擇偶標準“房子、票子、車子”是否過於庸俗,不知道有些人會不會為之羞愧。瞿秋白在黨內的歷史一直是被低調處理的,不能説他是政治的犧牲品,但他在複雜的政治爭鬥中確實處於不利地位,有着濃厚的悲劇色彩。導演有意淡化了那段不能不説的沉痛歷史,最悲劇的地方不是跳過,就是用字幕表示,否則該片的悲劇程度將超出觀眾的承受能力,而現在,觀眾的注意力從瞿的死因轉移到瞿的死,更多的人記得的是瞿死在了鮮花叢中,浪漫傷感,楊通過鈕釦辨認出瞿的屍骨,心碎萬般,這樣不僅避免了觸及敏感話題,而且增強了電影本身的藝術性。

兩位主角的外在形象比較接近歷史原型,瞿秋白帥氣、儒雅,楊之華美麗、温柔,但兩位歷史人物內藴深厚,具有領袖氣質,這是普通演員無法詮釋的。竇驍資歷尚淺,他演繹的瞿秋白儘管文質彬彬,卻缺少一種大家的底藴,僅僅做到形似而未達到神似,董潔版的楊之華也只有表面的柔弱,缺少柔弱背後那種女性領導的堅毅。但總的説來,兩位演員的演出還是可圈可點的。

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一個革命的時代浪潮,一位悲劇的領袖人物,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