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優選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導語】

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優選15篇

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優選15篇 由本站會員“靜心”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2: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3: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4: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5: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6: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7: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8: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9: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10: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11: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12: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13: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14: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篇15: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正文】

篇1: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一部電影《盧旺達飯店》,看的時候十分震撼人心,這個電影讓我認識到此刻的世界並不和平,也許是習慣了安逸的生活,對外面的世界感受不是很深刻,雖然看新聞,每一天,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發生襲擊事件,自殺事件,暴徒威脅劫殺事件等等,可是隻是看過後心裏明白,頂多對不幸的人滋生一絲絲同情心,心裏沒有多大的震撼,因為沒有身臨其境,所以沒有感同身受,《盧旺達飯店》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基本上都是80後,90後,我們生在中國,雖然童年的我們也許過着清貧的生活,但我們活得歡樂,我們不用擔心哪天會無家可歸,哪天會面臨生離死別,因為現世安穩,我們唯一擔心的是完不成作業會被教師罵,考不好分數會被家長訓斥,但這些東西都是瞬間的,再説了,只要我們努力去做了,這些事情真的不算事情。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的吹來,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娛樂方式增多了,上大學也不再是遙遠的夢想了,我們享受着自我不明白叫幸福的幸福。看看電影中的孩子們吧,他們小小年紀跟着大人到處逃亡,生命對於他們來説不再是那麼的沉重,更像是一片羽毛,隨時都會飄散,他們天天過着心有餘悸的生活,應對着叛徒們的兇殘,暴虐,年幼的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嚇得靈魂出竅,心理陰影與日俱增,當然這都是倖存下來的人能夠經歷的。至於那些不幸的孩子們,也許早就闖開了天堂的大門。

屍體遍佈山野,血流成河,這一慘不忍睹的景象,竟使電影中的主人公保羅看到後,傷痛難耐,回家後,抱頭痛哭,沒有很大的潛力,可是作為一個飯店經理,他又發揮了出乎常人想象的能耐,他每一天冒着生命危險周旋于軍閥,政治家之間,他使出渾身解數,聯絡各種關係,保護着米勒·科林斯飯店的顧客和難民們,使得米勒·科林斯飯店成為嗜血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怎樣樣的一個人叫善良的人呢也許我們每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善良是看別人陷於經濟困難中,我們施與援手,別人情緒不好時,我們去安慰,關心她,可是這樣善良的人,具有民族大義,高度人道精神主義精神,置家人,飯店顧客的生命於最高價位置的善良的人,我是第一次見,也許也是我生命中遇見的最善良的人。

感恩生活,感恩世界,心存善良,力所能及幫忙每一個我們能幫忙的人吧!

篇2: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盧旺達飯店》這部影片,反映的是1994年,發生在非洲盧旺達的一場殘酷的不一樣種族之間的屠殺。影片裏面刻畫了兩個不一樣的種族,圖西人和胡圖人。他們多年來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齊建造盧旺達——這個沙漠裏的綠洲,經過多年的努力,人們生活穩定,經濟不斷得到發展。然而,胡圖人心中永遠都記憶着那段“歷史”,對圖西人的恨一向銘記在心。在胡圖人看來,當年的圖西人是比利時殖民者的走狗,他們掠奪胡圖人的土地,還鞭打他們,稱圖西人為“蟑螂”、“殺人犯”。盧旺達是胡圖人的土地,此刻大批的圖西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胡圖人所以而感到極為不滿,於是,策劃趕走圖西人,決定“消滅害蟲”。就這樣,在胡圖力量電台的大力宣傳下,一場惡性屠殺開始了。

在“把高的樹砍到!”這一信號發出之後,盧旺達民兵,一支國家政府從未出手干涉的部隊,拿起手中的砍刀,殺人,放火,搗毀房屋······,只要能把圖西人趕盡殺絕,他們什麼都幹,就連孤兒院裏的孤兒也不放過。大街上橫屍百萬,一座美麗的城市,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座廢墟。盧旺達一向以來都處於國家**中,必然引起聯合國的關注,於是長期派遣部隊進行調停,以維持和平。然而,當屠殺開始後,駐紮在盧旺達的外國軍隊被撤退了,圖西人的唯一期望就此破滅了,憑藉主人公保羅的力量,對英特哈瓦軍官多次行賄,一託再託,最終盧旺達飯店裏德幾百餘人被送往安全地帶,所以抱住了性命。最終屠殺被制止了,圖西人得到了解救,一切反動活動停止了下來,和平代替了一切。

這是一場民族之間的戰爭。由於一向以來國家沒有處理好兩民族之間的關係,沒有實施合理的民族政策,以及沒有制定出一個完備的國家軍隊體質,而發生的一齊沒有任何人干預的屠殺。在我看來,胡圖人和圖西人沒有根本上的區別。既沒有文化上的區別,也沒有生活習俗上的不一樣,這又何以區分誰是哪個民族。事發之前,胡圖人和圖西人是鄰居,是同事,是朋友,是愛人。沒有種族的歧視,更沒有種族之間交往的約束。然而,在那段胡圖人難以忘懷的歷史的驅使下,他們失去了人性,拋棄了友情、感情、親情,沒有理智地進行屠殺。

胡圖人一向視圖西人為入侵者,以其人多佔優勢,而圖西人就成了少數民族。一個國家範圍內,必然生活着不一樣的民族,正如社會上生活着不一樣的人一樣。這樣的國家才是完整的國家,在不一樣民族之間的交流下,文化得以融合,國家才能源遠流長。而胡圖人為了除去當年痛恨,將圖西人趕盡殺絕,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戰爭並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戰爭只會給人們帶去痛苦,和平最終會取勝戰爭。胡圖人就應記住歷史,但並不是將歷史倒寫,而應爭取和平。就此次屠殺,國家政府沒有及時進行干預,在部隊的管理上沒有制定出明確的制度。國家政府能夠就兩個民族之間的問題,進行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選舉出自我的領導人,統籌各民族事物,由國家統一管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民族政策,在得到各民族統一達成意見後,頒佈並嚴格實施。然而,要從根本上喚醒人們的愛國意識以及和平意識,加強國家愛國教育,加深兩個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使得民族之間相處融洽,和平共處。同時還要加強國防,加大軍隊管理,以致能夠在短時光內調解國內外矛盾。

看完這部影片,不由想起解放前的中國,和盧旺達一樣,身處本國人民的戰爭中,以致國家長期動盪不安,人民沒能過上安定的生活擁有的只是痛苦。着眼此刻的生活,沒有戰爭,沒有饑荒,人們吃飽穿暖,物質生活不斷完善,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這也正是人們一向最求的,僅有和平才能擁有的。

篇3: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這天我看了部名叫《盧旺達飯店》的電影,看完之後,感觸萬千。在自我的腦海中依稀會記得以前那個關於盧旺達種族屠殺的故事,那裏也有着萬人坑,一個或許比南京還要大的坑,來自的是自我的同胞,而不是所謂的侵略者。或許是侵略者留下的陷阱,一個少數派掌握政權,當殖民者離去的時候,政權卻交給了以前的被壓迫者,這也就創造了所謂的報復的條件。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以前的那場**,敗退寶島的畢竟只是一小部分,留下來的呢連一些革命領導者都會被批判,更何況是革命對象的他們呢可是真的不明白中國有沒有這樣的亡人坑呢可是歷史上是有的,揚州十日之屠,太平南京之屠,之後曾屠户南京又來屠了一次。這不禁讓我感概,往往會害你的是你自我的同胞。

我以前問我自我,如果我處在那些**的年代我會怎樣做呢會像電影的主角那樣站出來,保護那些弱小者,還是跟隨大部隊,到處燒殺搶掠呢靜靜地想想,好像我還是會做後者,畢竟那樣對自我一點壞處都沒有,至少在當時是那樣的,我能夠肆意發泄自我的情感。但如果我選取了前者,那對於我來説,就意味着是逆時代潮流,或者是與大多數人為敵。這也就難怪了,為什麼所謂的西藏新疆**的時候會有那麼多的人蔘加了,畢竟他們在某一個程度上,是一個陣線上的,不管他們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可是這個陣線又不是很牢固的,是能夠隨時變化的,這也給了當權者很好的機會,這也會成為扭轉時局的契機。

人性在沒有約束的時候,靈魂裏的惡魔就會被放縱出來,肆意妄為,不計後果地衝擊着人性的底線。文革時的中國就是那樣,此刻很多人都在迴避那個時候,其實此刻的當權者都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他們所迴避的也就是他們當初所犯下的錯誤。作為後輩的我們卻不明白,有可能會重蹈覆轍,也有可能另闢蹊徑。可是我還是期望此刻的我們都安穩點,要是不安穩了,很容易出亂子的,就好比電影中的那樣。舉一個很不恰當的例子,此刻的官民矛盾,如果有一天有一個機會讓這些以前受壓迫的人能夠站起來反抗,那麼結果就是,所有的官員都要遭殃,不管你是好官還是貪官,異或你就是一個臨時工。這個就是人性的醜陋,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惡魔,惡魔一向被關着,如果一旦被放出來,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泄。

我們此刻的生活實在是太安逸了,安逸得讓我們開始忘記過去,忘記我們以前受過的苦難,我們以前犯下的過錯。一個人不需要老是活在過去當中,但這也不意味着你句能夠活在無所謂中。壓力,隨時隨地都讓我們隨時可能失控,一旦發泄,直接地表現形式就是你身邊的親人。以前我們恨日本人,我們抵制日貨,到了之後,最直接的變現形式就變成了把鄰居家的日本車給砸了。這個惡魔真的是有點讓人心驚膽戰了。

看看四周,炎熱的空氣蔓延在四周,微博上各種對政府不滿的文字在傳播,如果有一把火把這些不滿點燃,我不敢想象這是什麼樣貌,此刻我所能做的就是壓制自我心中的怨氣,關注自我靈魂深處的惡魔,我不期望自我有一天住進那個所謂的盧旺達飯店。平心靜氣地做好自我,過好沒一天。

篇4: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懷着複雜的情緒看完了整整兩個小時的電影《盧旺達飯店》,這哪裏是電影呀,這明明就是一個時期人們真實的生活寫照。

自19世紀中葉以來,盧旺達相繼淪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盧旺達成為聯合國託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時統治。自殖民統治以來,佔15%的圖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樹立成管理者,而胡圖族人則成為被統治者,掙扎在生存線上。兩族的貧富分化在1959年釀成了兩族之間的大沖突,胡圖族農民奮起反抗,將當時的盧旺達政府趕下了台。1990年,僑居在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與胡圖族政府軍發生內戰,在周邊國家的壓力之下,兩國在1994年簽訂了和平協定。但就在4月6日,盧旺達總統的座機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盧旺達胡圖族總統因飛機失事而命喪黃泉,空難在盧旺達國內引發了胡圖族與圖西族兩族的互相猜疑,被胡圖族種族主義者控制的電台煽動胡圖族人剷除圖西族人。極端分子所控制的報紙電台等媒體不但鼓吹暴力還煽動仇恨外國人。當盧國總統的座機被擊落時,這些媒體渲染是圖西族人串通目的是為了不受限制地屠殺,驅趕圖西族人,以到達阻止圖西族分享政府權力的目的。民族矛盾越演越烈,當駐在盧國的比利時軍隊奉聯合國之命保護盧國總理時,被宣傳成幫忙圖西族人策劃屠殺胡圖族人,並殘忍地殺害了被他們稱為侵略軍的比利時士兵。其盧旺達女總理和3名部長,在此後的100天裏面,陽光明媚的盧旺達共有91萬

人被屠殺,其中94%是圖西族人。

屠殺開始後,美國由於在索馬里“黑鷹墜落”計劃的受挫而選取置身事外,比利時宣稱為了保護自我維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隊,聯合國也僅僅保留了二百餘名士兵負責調停。直到屠殺的事實在西方構成了巨大的政治壓力的數月以後,聯合國才重新增加了維和士兵,但此時的盧旺達已經哀鴻遍野,慘不忍睹。

電影之後,我覺得很難過。個性是我從網上看了這個真實的事件的整個過程之後,我突然覺得自我很慶幸。因為我從出生就一向生活在一個相比較較安定的社會中,並且自我眼中所看到的大部分是完美的,此刻祖國呈現的基本上是如新聞中所説的各民族團結友愛,共同繁榮發展。

我個人性格很好,所以我也是個夢想主義者。我期望一切和諧。在看影片的過程中我一向都想流淚,看到以前一齊生活的兩個民族之間發生大規模的屠殺,胡圖族人手裏拿着屠刀,他們毫不猶豫的把刀砍向手無寸鐵的圖西族人,甚至是小孩。我試着想象要是這種情景在我身邊發生,我旁邊不一樣民族的鄰居突然把屠刀指向我,那該會發生什麼。

和平有利於人民,還是戰爭與仇殺有利於人民,只要頭腦正常的人都能夠分清楚。如果一個國家內不存在專門針對少數民族的歧視和壓迫,那麼一個民族獨立與否,對民族內的老百姓來説沒有太大區別,生活還是要那麼過;但對少數分裂主義政客、野心家就不一樣了,他們能夠當“總統”、“總理”、“部長”,能夠飛黃騰達,所以挑唆民族分離情緒永遠是這些人的首要選取。任何人無權拿着人民的生命去冒險,無論他有什麼藉口,什麼託詞,多麼受某些團體的擁護,他都沒有這個權力。

民族之間的衝突無非是文化的衝突。文化之間衝突的實質,並非各個禮貌天生地有高低貴賤之分,而是禮貌程度的不一樣。每一種禮貌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屬於全人類的寶貴財富。無論是基督教禮貌,佛教禮貌,伊斯蘭禮貌還是儒家禮貌,都曾有過自我的輝煌與燦爛,也都有過衰落和低迷。每一種禮貌都豐富了人類的思想寶庫,但同時每一種禮貌都有它的不足和侷限。在幾千年的演化中,有一些禮貌被歷史的長河湮沒了,有一些禮貌則被其他禮貌消滅了——這不是人類的勝利,而是人類的損失。人類就應加強互相交流與合作,從不一樣的禮貌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任何自封為“絕對真理”、想獨霸天下的想法,都只會引來戰爭與仇恨。人類進入禮貌社會以來,我們實在是見到了太多的血泊,僅僅在二十世紀,就有幾億人死於自我的同類之手。每一次戰爭,都伴隨着禮貌的倒退,經濟的凋敝,以及人們的痛苦。

寬容使人提高,狹隘使人落後。人的創造力來自於自由的思想,而不是單一的思想。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這個世界上的人們還是因為各種原因被分成不一樣的膚色、民族(種族)。在必須的時光裏,全球化、普世性、全人類的大同仍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夢想而已。民族、種族差異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總是能在很多人心中佔有一席之地。種族衝突、種族糾紛、種族矛盾,甚至種族戰爭、種族屠殺,在這個世界上時有發生。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儘管我們對這類事件深惡痛絕,但我們並沒有辦法超越自我的侷限和所處的時代。所以我們只能從一些小事上做起,儘量用自我微薄的力量多為民族團結做點事吧。[由本站網友投稿]

篇5: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聽教師介紹電影資料是關於民族衝突謀殺的時候,我不以為意。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圖西族和胡圖族之間的謀殺竟是如此震撼着我的心靈。看完這個電影,我的情緒萬分沉重,這不單單是謀殺,這簡直就是一場萬劫不復的殺戮。短短的100天,竟然就有100萬的圖西族人被胡圖族人殘殺。然而在此之前,我竟然對此一無所知,我一向認為南京大屠殺的30萬已經是一個驚天的數字,沒想到這來自同一國家的同胞之間的殺戮要殘忍好幾倍。他們之前可能是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但在一瞬間就變成了人見人踩的蟑螂!

我感慨在這種人性泯滅的時刻,保羅·盧斯賽伯吉納是清醒的,也僅有在這樣混亂的時刻才能看出誰是真正的英雄。保羅是胡圖族,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圖西族,他憑自我的潛力保護他的家人已經很不易,可是他不忍看到他的鄰居們,那些孩子們慘死在同胞的屠刀下,於是他承擔了巨大的職責,將他所在的米勒·科林斯飯店變成圖西族人的庇護所,他用心走動於胡圖官員和聯合國官員之間,使飯店裏的人免受殺戮,可是應對着越來越多的圖西族人,應對着越來越惡劣的形勢,應對越來越大的壓力,保羅的力量顯得越來越小,在很多狀況下他無能為力。

有一次,保羅冒險出行,去為避難者們找尋食物,路上看到的是屍橫遍野,回到酒店後他瀕於崩潰的邊緣,卻寧願獨自承受這份死亡的威協與恐懼。那個場面深深刻在我心裏,民族間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才能釀成這般杯具。保羅的恐懼、崩潰並沒有打折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他寧願獨自承受的堅強讓我更加敬佩這位拯救了千餘同胞的英雄。

而讓我痛心不已的是這個:當聯合國部隊進駐酒店,人們歡呼着“我們有救了”相互擁吻時,保羅的笑容卻凝固在維和部隊軍官奧列佛上校將軍帽擲地的那一瞬間。他明白了,聯合國陪隊只是來撤走外國僑民的,甚至連維和部隊的士兵都也要撤離,剩下的,僅有沒有人在乎的“非洲人”。奧列佛上校竟然吐出這樣一句令人絞痛的話:“你是黑人,甚至連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這是一種更大範圍的民族矛盾,更是一種種族歧視。他們同樣都有獲得生存的權利,卻因為皮膚的顏色讓白人如此歧視,活得多麼無奈,多麼悲哀,多麼痛心!

那種根深蒂固於他們心中的民族意識使他們忘記了世界上還存在的温暖和完美,他們全部轉化成民族仇恨然後拿起屠刀砍向自我的同胞,釀成歷史性的慘案。我期望這樣的民族事件不再發生。他們為什麼不能用心對待民族意識呢正如我們國家此刻一樣,能夠寬恕,能夠平等,能夠友愛的相處。整個國家的民族呈現出一種團結向上的氣象,也僅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

篇6: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電影是根據1994年4月6日發生的盧旺達大屠殺改編的,沉重的歷史讓我們再一次反思所謂的人道主義,再一次質問和平是否真的存在。同時讓我十分感慨的是種族主義、民族主義的力量之強。

之前對於這件發生在我出生之初的歷史事件,我並不瞭解。看完了這部電影后,我上網搜索了一下相關的信息,所有文章都是持這樣一個觀點,這場發生在盧旺達的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慘痛的教訓,大屠殺這種行文必須否定。可是關於這場大屠殺的起因,觀點則是各有不一樣。有的是確定大屠殺的最表面原因,胡圖族與圖西族的種族仇恨;有的認為是西方大國借盧旺達的民族進行利益的較量;甚至有的把起因歸結於盧旺達人多資源少,生存利益容易衝突的國情。

我認為,在明確反對屠殺種族這種反人類的罪行的立場上去明確起因十分必要。因為僅有弄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才能更好地防範事件的重演。人類社會無法一次又一次承受如此沉重的教訓,不能一次又一次去用過百萬人的生命去喚醒真正的人道保護。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這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也絕非單一的因素引發的。不能否認,胡圖族與圖西族長期以來積怨很深,而盧旺達胡圖族人總統被殺則成為了導火索。但也不能忽略電影中提到的,胡圖族進行種族滅殺期間的武器由法國供給,這也就説明,這場屠殺還涉及強國的利益角逐。當時的盧旺達是授權比利時進行管理的。當然,電影中反映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不作為也是大屠殺的釀成因素之一。聯合國決定撤兵的那一刻,我想電影已把那種絕望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關於聯合國的維和部隊,有一個議點是維和部隊在執行維和任務時的職權。在電影中,維和部隊應對胡圖族暴動民眾的一次又一次攻擊,都是不能開槍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規定了“維和部隊進行自衞之外不能主動攻擊。而維和部隊的主要職責是調停戰火。我認為這樣的維和部隊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部隊應是軍隊的性質,軍隊與軍隊或暴動民眾在對峙激烈的前線還有談判的機會嗎。並且部隊僅有在自衞時才能主動攻擊,換言之,當對方攻擊的是他們所保護的對象時,情景危急時也只能是以阻止、停止狀態為目的。要明白一但發生起暴動,暴動者的情緒是如此的激動,行為是如此的殘暴,維和部隊即使再精鋭也不可能赤手空拳去阻止暴動吧!所以我覺得得在授權維和部隊執行任務時,更多一點的靈活部分。

還有一點我至今想不明白,種族之間的仇恨為什麼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人是羣居動物,因地理、文化等產生的種族差異其實都是能被理解的。屠殺猶太人、屠殺圖西族人的過程中都是煽動了民族情緒,可是我不明白為什麼每一個人都不能理解這種民族差異。只能説,人都有獸性的一面,當這一面被無限放大,無限鼓勵時,它就蓋過了理智,完全展現了。

這部電影真的值得一再觀看。我想每一次看都能發掘到新的角度去探索。因為滅絕種族這種惡行實在是違背了太多人類的共同完美願望了。

篇7: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看完影片後,心境不能平靜,想寫些東西,可是卻無法找到適宜的字眼去表達,很多東西都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中,影片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發生在非洲國家盧旺達**的故事,雖然沒有血腥的場面,可是經過影片我們仍能感覺的其中藴含的打動心扉的東西。一百萬人在這場種族**中被屠殺,其中不乏眾多的婦女和兒童。他們被殺,只是因為一方不想讓對方有下一代。冷酷,血腥,泯滅良心……突然發覺很難找到適宜的字眼去形容那些殺人者的行為,只是覺得那一刻他們喪失了人性。甚至比不上野獸。

影片並未向大家展現血腥屠殺的場面,經過影片前小半部分的平靜和温馨的生活同後半部分的動盪的鮮明比較,從另一個角度向大家展現了盧旺達大屠殺的殘酷。影片經過一個叫保羅·盧斯賽伯吉納的視角向大家講述整個故事。他是盧旺達首都基加利一家外資飯店(米勒·科林斯飯店)的客房經理,在那片土地上,有着他深愛着的温馨家園,可是明白有一天這樣的平靜被打破。國家內部族落之間的不和一向是存在的,而總統飛機的失事加劇了兩個族落之間的猜疑,黑暗的大幕就此拉開。圖西族的人們所以引來了被排擠、抓捕、屠殺的噩夢,或許比噩夢還可怕。保羅最初只是保護自我的家人,當他逐漸認識到**的嚴重性時,人性中的向善面開始閃光,他收留了眾多的難民,不論種族,可是也由此也換來了無盡的麻煩。事態繼續惡化,原本以為能夠依靠的外國人卻迎來了要被撤離的事實,他們失去了依靠。孤身抗爭的他們就只剩四個聯合國的士兵保護,以及擁有外國國籍的飯店。命運在那一刻變得徹底黑暗了,失去了依靠就是意味着死亡。

整部影片開門見山,一氣呵成,沒有精巧花哨的剪輯技巧,有的只是質樸之中撼動人心的——真實。一個人,善良能夠到什麼地步在人人只求自保的時候,主人公收留了1268名難民,天天冒着生命危險在軍閥、政治家中周旋,但求多救一個人。一個人,邪惡能夠到什麼地步種族屠殺的煽動者們,能夠在廣播電台上公然説道:墳墓還沒有滿!號召屠殺繼續……

最難以忘懷影片裏那一幕場景:初夏的天空,下着雨。雨中,慈愛的神父領着一羣圖西族孤兒,奔向停在飯店門口象徵着安全與生命的大巴,一個荷槍實彈的聯合國士兵攔住了神父:“盧旺達人不準上車(NORWANDANS)!”。神父無奈又無助的淒涼眼神,雨紛飛,伴着這首稚嫩童聲演唱的歌聲——天也在哭泣,淚在雨中流溢,心卻在淚中泣血。不知那一刻人類所謂的禮貌、人性以及聯合國所謂的人道主義被遺忘在了哪個角落!那樣的情形令人久久難以平息。

飯店的處境越來越難,保羅為了眾多難民的生計而奔波,直到換來物資的歸途中見到道路上綿延的屍體。或許在那以前,保羅對**的發展存在一絲的奢望,可是之後,回到飯店後的他卻在那一刻崩潰了。那一刻保羅的心境或許是我們不能理解的,崩潰、絕望、憤怒……很多的很多糅雜在了一齊。雖然最終保羅和飯店中眾多的難民迎來了期望,可是那些死去的人們卻再也不會醒來了,那段黑暗的歷史卻也不會被我們所遺忘。

在那樣的一段時間內,眾多的圖西族人在一個個的被屠殺,卻不知那時的那些所謂的強國在算計着什麼,UN又在計較些什麼。聯合國和世界在這一百天所扮演的主角,使人感到的不僅僅是憤怒,而是恥辱。在這樣的一百天裏,世界閉上了眼睛,盧旺達被世界拋棄了。價值流橫溢的當時,盧旺達似乎並沒有任何能夠被利用的價值,所以他們遭到了各國政治家的拋棄,遭到了整個世界的遺棄。當時的人們在震驚極端環境下人性兇殘之餘,也就僅是談論而已了。十五年後的今日,除了盧旺達人民外,還會有多少人會記得那段黑暗的歷史,還會有多少去反思那段歷史

以前接觸的很多關於屠殺的信息,可是像盧旺達大屠殺如此規模的卻是聞所未聞。在那樣的一片土地上,存在無盡的殘殺、流血和戰爭。除去盧旺達屠殺之外,那片土地上還發生了其他難以計數的屠殺與**……應對這樣的一片土地,不禁的問:和平、平等、博愛,何時如陽光遍灑非洲

《盧旺達飯店》反映了人性,反映了種族,反映了政治,反映了社會。種族歧視,賄賂,利益無處不在世界,老百姓象螻蟻一樣,生命的脆弱,人性的骯髒,利益的交換,它表現的是徹徹底底。是一部讓人感慨和深思的作品,期望更多的人能欣賞她。它帶給我們人性的衝擊,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脆弱的,可拋棄的。

人類的全部歷史只是一部從到人性、從野蠻到禮貌的發展史。可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人性被矇蔽的瞬間。奧斯維辛的孤魂還在歐洲遊蕩,南京的悲號還在不停的響起,貝魯特的慘叫似乎還未平息……在人類已經高度禮貌的時刻,卻反覆的出現這樣的情形,是值得所有的人們去深思的!

篇8: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看《盧旺達飯店》這部影片我的心境是十分沉重的,重到我要把自我的心提起來看,才能認真看完它的細節,因為我們中國也上演過這樣的大屠殺,而關於這些題材的電影我是不忍心看的。隨着情節的推進,我感受與思辨的方向也在變化。

盧旺達大屠殺發生在1994年非洲中部的盧旺達,是胡圖族政權發動的一場有組織的大屠殺,遇難人數超過一百萬人。而我查了一下資料,這場大屠殺的根源其實是以前的殖民者埋下的種族矛盾——在德國和比利時殖民時期,白人殖民者以圖西人膚色較白、身高較高為由,讓人數佔少數的圖西族人統治人口占多數的胡圖族人,所以埋下了胡圖族屠殺圖西族的根源。解放後的盧旺達也並不能正確的處理好民族矛盾,最終在1994年演變為大屠殺。

影片在一開始就拷問着人性。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每每遇到電影裏的主角進行選擇時,都會把自我代入思考——如果我是他的話會如何選擇呢?像主人公保羅應對鄰居被殺害時,究竟死冒着危險救他們還是不管不問,保護好自我的生命呢?應對有機會逃離屠殺之地,是選擇離開還是繼續留下來盡力挽救一千多名民眾呢當我默默地在心裏做出我自我的選擇,每一次都感覺到身心疲憊,每一次都考驗着自我的人性。而當看到主人公最終的抉擇後,總能振奮人心,體會到正義的永存。當然,考驗着的,還有聯合國以及高喊着人權高於主權的大國的人性,因為他們也在做着權衡。

可悲的是,聯合國、大國們最終沒有做出更為正義的選擇,他們只是接走了所有的外國人,各國都不願意付出更多去幫忙盧旺達難民。就如美國,平時只是高喊着“人權至上”,“人權高於主權”這些口號去幹擾別國內政,可是盧旺達發生戰亂、屠殺時卻不為所動,因為美國不能從中獲得任何利益。這無疑道出了很多國家唯利是圖的本質,而這又其實是人的本性的外化與放大。人性這種東西很難改變,除非人有了信仰,有了敬畏。可是國家這個實體是不會敬畏信仰的,它只是敬畏民言,民意,所以國家在對外方面肯定是唯利是圖的,那麼國際社會要想在人道主義援助方面有更大的作為的話,應當加強國家間的對話與協作,共當共榮,唯有這樣,當國際上再次出現人道主義危機的時,聯合國才能及時反應。

當然,以上又會涉及到人權與主權的問題,這些已經是老問題但又不得不應對,我想,在出現大屠殺這種嚴重損害人類利益的事情發生時,這個國家的主權行為已經備受質疑了,而其它主權國家去幹預的話,不是對他主權的侵犯,而是對他主權的維護!可是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這種干預必須是聯合國授權,並要求貼合聯合國憲章原則。

回到人權問題上,國際人權法從二戰之後就開始迅猛發展,《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公約》都有很多對人權進行普遍保護的條款,雖然如此,可是百萬人被殺的殘酷事件還是發生了,不得不問一下問題出此刻哪。除了大國們唯利是圖,行動遲緩外,制度與對國際人道主義犯罪的懲罰力度還不夠應當也有很大原因。聯合國的行動,很大程度是取決於五大常任理事國,在盧旺達大屠殺中,常任理事國沒有采取進取行動是很大原因,我想,優化聯合國的決策機制,讓更多國家的聲音更有分量從而體現更多國家利益的做法應當會更有效。同時,對於煽動屠殺者,英愛大加處罰,到達震懾犯罪目的。

總的來説,影片就是引起我對人性的反思與對人權的思考吧!

篇9: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聽教師介紹電影資料是關於民族衝突謀殺的時候,我不以為意。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圖西族和胡圖族之間的謀殺竟是如此震撼着我的心靈。看完這個電影,我的情緒萬分沉重,這不單單是謀殺,這簡直就是一場萬劫不復的殺戮。短短的100天,竟然就有100萬的圖西族人被胡圖族人殘殺。然而在此之前,我竟然對此一無所知,我一向認為南京大屠殺的30萬已經是一個驚天的數字,沒想到這來自同一國家的同胞之間的殺戮要殘忍好幾倍。他們之前可能是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但在一瞬間就變成了人見人踩的蟑螂!

我感慨在這種人性泯滅的時刻,保羅·盧斯賽伯吉納是清醒的,也僅有在這樣混亂的時刻才能看出誰是真正的英雄。保羅是胡圖族,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圖西族,他憑自我的潛力保護他的家人已經很不易,可是他不忍看到他的鄰居們,那些孩子們慘死在同胞的屠刀下,於是他承擔了巨大的職責,將他所在的米勒·科林斯飯店變成圖西族人的庇護所,他用心走動於胡圖官員和聯合國官員之間,使飯店裏的人免受殺戮,可是應對着越來越多的圖西族人,應對着越來越惡劣的形勢,應對越來越大的壓力,保羅的力量顯得越來越小,在很多狀況下他無能為力。

有一次,保羅冒險出行,去為避難者們找尋食物,路上看到的是屍橫遍野,回到酒店後他瀕於崩潰的邊緣,卻寧願獨自承受這份死亡的威協與恐懼。那個場面深深刻在我心裏,民族間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才能釀成這般杯具。保羅的恐懼、崩潰並沒有打折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他寧願獨自承受的堅強讓我更加敬佩這位拯救了千餘同胞的英雄。

而讓我痛心不已的是這個:當聯合國部隊進駐酒店,人們歡呼着“我們有救了”相互擁吻時,保羅的笑容卻凝固在維和部隊軍官奧列佛上校將軍帽擲地的那一瞬間。他明白了,聯合國陪隊只是來撤走外國僑民的,甚至連維和部隊的士兵都也要撤離,剩下的,僅有沒有人在乎的“非洲人”。奧列佛上校竟然吐出這樣一句令人絞痛的話:“你是黑人,甚至連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這是一種更大範圍的民族矛盾,更是一種種族歧視。他們同樣都有獲得生存的權利,卻因為皮膚的顏色讓白人如此歧視,活得多麼無奈,多麼悲哀,多麼痛心!

那種根深蒂固於他們心中的民族意識使他們忘記了世界上還存在的温暖和完美,他們全部轉化成民族仇恨然後拿起屠刀砍向自我的同胞,釀成歷史性的慘案。我期望這樣的民族事件不再發生。他們為什麼不能用心對待民族意識呢正如我們國家此刻一樣,能夠寬恕,能夠平等,能夠友愛的相處。整個國家的民族呈現出一種團結向上的氣象,也僅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

篇10: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昨日看了電影盧旺達飯店。

講述的是,1994年的盧旺達大屠殺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在盧旺達當地的兩個種族,胡圖族和圖西族,兩族世代混居,之間的差別漸漸減少。可是由於歷史上的統治與被統治關係,造成了兩族長期以來的隔閡和仇恨,最終釀成了慘劇。胡圖族温和派總統,在兩族談判的過程中被刺殺。胡圖族中的激進派有計劃的屠殺了西圖族和胡圖族中的温和派。共造成了100萬人死亡,約佔當時盧旺達人口的18。無獨有偶,類似的事件,在1993年,也發生過在盧旺達的鄰國布隆迪。

電影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胡圖族的温和派,他藉助米克林大飯店,救助了很多西圖族的難民。電影以一種類似於辛德勒名單的氣氛展開,在一股絕望,黑暗,壓抑的氛圍中,透露出些微的曦光。正如電影中所描述的,這是沙漠中的綠洲。這不僅僅是在説米科林大飯店,對西圖族的難民來説,是沙漠中的綠洲,是他們的庇護所。同時也是對所有人而言,在人性中如此醜陋的本性面前,那裏是善良人性的一處庇護所。在所有人都展現他們的瘋狂,殘忍,和貪婪的同時,那裏堅守了一線善良,平和和互助。

電影故事是虛構的,可是盧旺達內戰是真實發生過的,造成的對人類的損失也是切實的。歷史上的種族主義大屠殺,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仇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都以往給世界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傷害。我不禁反思,人類禮貌經過數千年數萬年的發展,為什麼人的本性中還有如此殘酷,瘋狂的一面?人類的本性真的有一個善良的天使嗎?我帶着這樣的迷惘看完了這部電影。

篇11: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總算看完了,儘管已經看過殺戮禁區,上帝忘了盧旺達,可是看完盧旺達飯店後,胸口那股壓抑的氣還是出不來,喝了兩大口水,那種絕望無助的情緒依然無法消散,儘管電影的結局是完美的。

中間幾度很想關掉,但總算專注的看完了,中間暫停了幾次,並不是因為殘忍,我看過太多比這更殘忍更真實的畫面,只是那份溢出屏幕的無助,差點把我壓得無法呼吸。在最絕望的時刻,是的,期望確實來臨了,諷刺的是,它是來帶走那些看客,順便帶來又一次絕望。

“天阿,太恐怖了,然後他們繼續吃着晚飯”記者平靜的説道,沒有憤怒,甚至沒有情緒波動,太真實了,真實到我們每個人都這麼做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説,我們能依靠的,確實僅有自我,你可能不會贊同,那很大可能是因為你還沒體會過那種心境,期望你永遠不用有這種經歷。

“如果我沒能回來,你要跳下去,我要你向我保證”,那一刻,我彷彿是那個男人,我似乎體會到了那種絕望,應對屠刀,這是他們能夠選擇的最體面的決定,而那些應對揮來的屠刀,還來不及做選擇的100萬盧旺達人,遺言都無法留下,連絕望都只是稍縱即逝。

“你是善良,聰明的人,可惜你是黑人,是非洲人,在西方人眼裏,100萬個你也不如一張選票”諷刺的是,那些自稱最禮貌的社會,整天呼喊着人權,法律的國家,在人性泯滅,法律被踐踏的時候,卻團體沉默。

對那些看客來説,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着更強大的祖國,對於酒店裏的盧旺達人,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保羅,可是那100萬鏡頭外的盧旺達人,他們沒有保羅,僅有自我。

看吧,100萬於我而言,也只是一個數字,只是不那麼冰冷,我甚至沒有查具體的統計數據,是110萬,還是多出10萬人,對我而言,這重要嗎,可是是滿足自我的同情心罷了。

誰又不是個看客。

篇12: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有點類型辛德勒的名單和血戰鋼鋸嶺。

以故事塑造英雄,英雄拯救一羣人。

或家纏萬貫,或意志堅定。

英雄會有侷限性,至少也是中產家庭的孩子。平民階級即便出一兩個人物,也會由於認知的侷限而中斷了他們的英雄之路。

英雄需要積累,也需要機會。

很可能在一念之間你就踏上了無法回頭的道路,也可能在一念之間突然發現人生的價值。於心不忍,惻隱之心是很多人確定人之本善的依據。

我想想是什麼時候主角開始去幫忙別人,對,是他的妻子。如果天使般降臨到他的生活中,又如天使般讓他發現了人性光輝的點。從幫忙鄰居逃離那一刻開始,雖然用了賄賂的手段,以結果為導向的話不算什麼。在這一點一點事件的推進過程中,他散掉了所有的財富,拯救了一千多人的姓名。即便兒女分離,最終也能團圓。

失而復得的感覺想來是很珍惜,千金散盡還復來,還是家人最寶貴。我可能做不到這麼偉大舍己救人,但若身邊有一絲絲的良知在指引着我,結果就未知了。

此刻的和平是來之不易,從前總想着身不逢時,只恨不生在亂世,無法建功立業名留青史。我認識機會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都是均等的,只是後世的評價不一樣。你能成就此刻,那麼換個時代也能,這就是底氣。

我還沒有,我還在努力。

篇13: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我想從動物本能的角度來講,為了保全自我,有意無意做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是十分正常的,這也是物競天擇的規律在生死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的選擇。對於這部類似於辛德勒名單中的人物,費勁心思拯救人們,甚至拋棄自我深愛的妻孩,為什麼主人公會這麼做?可能是對職業的敬業精神所致。

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十分優秀的酒店客房經理,對業務十分熟悉,有很好的人脈資源,並且也擅長為自我撈得好處,甚至妻子也是想方設法賄賂別人才能接觸到的,能夠説是人情高手。可是由於致命的一條,取了一個與自我敵對民族的老婆,使他的家庭在戰時狀態遭受巨大威脅。剛開始時候,其只是想要保全家人,應對鄰居遭受的苦難表示愛莫能助,只求自保。只是接下來的兒子受到心理創傷,妻女瞬間被推上死亡邊緣,一次又一次,超出了他的本事和預判,他漸漸失去了保護全家的本事與信心,並且已經準備全家赴死,這個過程十分難受與煎熬。他寄期望於西方軍隊,寄期望於以前結交的部落將軍,寄期望於酒店管理層,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可是這幾個都是其救命的稻草,只能寄期望地期盼,盼望着局勢好轉。我想,對於情商這麼高的主人公而言,躲在飯店中是其保守的選擇,首先自我的財產已經大部分用於贖回妻女的性命,難以金錢買通高層人士離開本地;藉此,只能藉助自身酒店管理層的優勢,對自我和家人進行保護,恰好外籍管理層離開為自我最終能夠做主創造力了機會,為保護妻女建立庇護所的同時,還能在外企高官面前展現自我的工作本事,便於以後升遷。在戰爭**時期有這樣的確定,實屬理性和最優選擇。只是之後局勢持續惡

化,至親眼見到大屠殺造成橫屍片野,他也崩潰了,做好了全家自殺的心理準備。這是第一部分。隨後,國外給予了救援名額,落在自我家人頭上,他應當是感激上帝恩賜,只是這時候他從道義上講,已經很難説服自我離開崗位,撇下自我管理的那些員工和難民客户等,只顧及自身安全。他不能允許自我這樣,以往花費一切心思拯救了那麼多人的生命,此刻又讓他重新放棄他們,他的良心受不了,也不願意放棄作為拯救者的主角,不願自我之前極力保護的人再次受到生命威脅,導致之前努力白費。他產生了要對他們負責的強烈使命感,這時候自我就像上帝一樣無所畏懼,不顧生死。這是第二部分。

此歷史事件發生在二十世紀末的非洲,為什麼還會發生如此屠殺事件?電影也告訴我們,以往的殖民者比利時臨走時的惡意遺留問題,法國軍火商大發橫財,西方聯合軍隊只顧自我,這些西方人的嘴臉連他們自我國家的記者都感到羞愧。我們也見識到所謂西方禮貌是建立在以往排他性、殘忍、唯利是圖、血腥等等魔鬼式的特性之上的。今日,我們看利比亞、敍利亞、阿富汗,仍能夠看到當時事件背後鬼手的影子和痕跡,這些唯利是圖不安好心自利自私的魔鬼們還在吞噬着那些**中可憐的人們。

篇14: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盧旺達飯店》,一部老片子,放了很久,遲遲沒有去看。早有影評,只怕不合胃口,平添失望。今日最終有了看的念頭,不談好壞,太多的影評,不少我的,我也不會。打開電腦,不知能否理解。

當一幕幕場景閃現、一張張面孔出現,我無法抑制自我的內心,更不能忍住盈眶的淚水。用這短短的文字,只是為了記錄下此時的感受、留住擁有的感動。

在戰爭年代裏,在硝煙四起的戰火中,手無寸鐵的生命被慘絕人寰地殺戮着,卻依然有無畏的心靈,捨生忘死用生命的光芒照耀和保護着人類永存的道路,讓人心生敬仰和震撼。鮮活的生命面前,金錢又算得了什麼,只是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那些金錢才有了價值。只是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自我的生命才能夠放棄。所有的一切,又何足掛齒?!在殘忍的、人性即將滅絕、痛心疾首的絕望裏,生命的挽救者依然綻放着人類本真最璀璨的勇敢愛之花。潸然而下的淚光裏,熊熊燃起的是人類期望永存生命之泉的烈火,洗禮着千瘡百孔的心。昇華着彼此的愛,拯救中我們的靈魂歡舞唱歌。

而和平年代,那些不堪的嘴臉,在他們自以為能夠肆無忌憚、無人知曉的角落裏,卻時時萌動着獸慾,坦露着欺騙、窺視着金錢......他們的內心已然回到了遠古時代,在他們依然是人的外表下,毫無廉恥地裸露着他們那禽獸動物都自愧不如的需求和本能。因為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泯滅他們自我人性的放蕩。

篇15: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部電影《盧旺達飯店》,心境不能平復。

對於非洲的歷史,我瞭解的不多,只明白它以往是許多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即便是此刻對非洲的瞭解也還是很少。一向也以為,僅有在中國才發生過大屠殺,從未想過,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也曾發生過這樣慘絕人寰的事。而這些事還發生在近十年裏。

1994年的盧旺達是動盪的。比利時的軍隊撤離,西圖族和胡圖族的政權交替,盧旺達沒有安寧可言。由於長期的壓迫,剛接到政權的胡圖族開始了瘋狂的報復。他們在盧旺達製造了一次又一次殘忍的屠殺,越來越多的西圖族人被殺害。城市裏,死亡的氣息越來越重。西方世界遺棄了盧旺達,因為這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而留在盧旺達的人們,只能依靠自我的力量。

而在這些力量中,有個中流砥柱,我想能夠這麼説,他就是保羅。他是胡圖族人,原本他能夠安穩地過他的生活,但他的妻子是西圖族,他的很多鄰居是西圖族。開始他只是單純地想要保護自我的家人,但形勢的發展讓他意識到,他應當用自我的力量拯救更多的人。是的,他做到了,他利用自我的力量,拯救了飯店裏的一千多名西圖族人和胡圖族難民,他賦予了一千多人重生的機會!我想,我應當向他致敬,他是偉大的人兒!

不禁想到了《辛德勒的名單》,也是同樣題材的電影,同樣是偉大的人,同樣值得歌頌!

在《盧旺達飯店》中,有一幕估計任何人看了都會感到震驚!保羅和他的手下開着車在黑暗中前行,道路顛簸不已。明白清晨的薄霧慢慢散開,路面才漸漸被看清。原先,路面上,屍體橫亙,有老人,孩子,有男人,女人!這一刻,誰都無法鎮靜,誰都無法相信眼前是事實,是真相,在這一刻誰都願意是眼睛出了問題!殘忍的人吶!本是同根,相煎何急!

盧旺達,1994年的盧旺達,冤死的亡魂瀰漫在城市的上空,遲遲不願散去。

我想,影片不是單純地只歌頌保羅吧!在讚美保羅的同時,影片也在諷刺,諷刺那些一向標榜着人道和人權的西方國家,為什麼在盧旺達人民最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卻無情地拋棄了他們?當孤兒無辜的眼神盯着你們時,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帶他們走?當你們看到慘絕人寰的屠殺時,為什麼只是感慨,然後繼續享受你們美妙的晚餐?看吧,你們都在打自我的耳光!

保羅,你是好樣的!你保全的並不只是一千多個生命,你更保全了整個民族繼續生存下去的期望,你保全的,是整個盧旺達!

【小編簡評】

盧旺達飯店觀後感 優選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循序漸進的描寫方法讓我很驚奇。

熱門搜索
一件令我什麼的事500字 俺是轉學生讀書心得體會精品 簡歷簡短的自我介紹 家訪工作報告 國小心理諮詢室管理制度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精品 品牌營銷方案100例 給朋友大學聯考的加油的話經典 我的壞爸爸作文700字 綠茶廣告的宣傳語 幼兒教師個人簡歷精品範本 冬奧志願者心得多篇 文化站述職報告 小水滴與大海作文 會計專業大學生實習總結 跳蚤市場作文300字 2023年新增人口數據出爐 迎接2023年跨年祝福語簡短句子 局黨委書記個人述職報告 觀察植物日記300字 2023年給排水工作計劃 護士長個人年底總結多篇 動畫公司協議書 校園文明講話稿 預備黨員考察情況 國中英語作文寫作技巧 感恩節主題活動方案策劃 國小的語文課文簡短 小鞋子觀後感作文精品 國小品德與社會論文精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漂亮媽媽》 硬盤分區以及格式化方法 新生新學校開學簡短祝福語精品 新版應屆大學生個人簡歷主要工作經歷 經典清明節祝福短句經典 暑期三下鄉總結報告多篇 校園廣播站工作計劃 小四上學期體育教學計劃 經典青春宣言口號 慶祝教師節主持詞新版 七夕節在幾月幾號 大學生創業項目策劃書 加薪申請書精品 成全善良現代文閲讀答案 教師全員培訓心得 黨政辦主任工作總結 雙減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心得 年輕幹部座談會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