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2W

第一篇: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有感

最近,我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本書是一部啟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肖博士説: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很多老師也和我一樣拜讀了這本書,無論是從內容上、思想上、還是文筆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本書雖為隨筆,卻並不缺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閃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於人生來説,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下面對書中幾處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處,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來是由教師決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也不是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的。”這句話讓我很震驚,也不禁產生了質疑:教師真的有那麼大的能耐嗎?我們能嗎?我馬上想到了這麼多年來在考試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我們教師使出渾身解數,往指揮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擠、衝、拼,盡最大的力讓學生考出最高分。

作為老師,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出高材生嗎?然而,用分數衡量過於唯一,一個優秀的學生,其優秀之處除了學習,還有性格,更重要的還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講:“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老師。”正因為他有了這一觀點,才敢斷言教師決定教育的方向。可我們的老師,難道不知德育為首這一道理嗎?可為什麼面對分數,還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關心的還是自己任教課程的成績,可能認為對學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負責,(當然也有例外的),有了這一觀念,不但可以讓他把教育的責任分得清楚一點,也可以讓他有了向別人炫耀的資本,甚至為了更高的獎學金。

看到這裏,我不禁羞愧萬分,回想這幾年來,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級成績在同年級中名列前茅”來證明自己的業績。可曾有過,我為自己能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人,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

的人,對人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而作為自己的主要成績考核自己呢?細想一下,沒有。真慚愧啊!作為一線的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這麼多年,在新課程改革這麼久的今天,這陳舊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於我的腦中,而且,自己還總認為在不斷地改革,還在為自己取得的一點微不足道成績而沾沾自喜。

直到今天,看了這段話,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關沒有完全對,我還是把課程擺在首位,把教育擺在第二。“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我會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的。

二、《教師的解放》這一節道出了教師的心聲

當社會各界呼籲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時,可誰曾呼籲也為負擔過重,勞動強度過大的教師也減輕一下負擔?

肖教授在《教師的解放》一節中,就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大概有:1、教師的編制過緊,2、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過高,3、一些職能部門經常對學校指手畫腳,吆三喝四,各種接待,檢查,考評,應接不暇,簡直把學校當成濫施淫威的場所。4、學校人際關係不夠單純,一些“扶持一小攝,打擊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師之間產生了惡性競爭,產生了不應有的內耗,耗費了教師的精氣神,毒化了人際關係。5、教師教育觀念陳舊落後,對學生要求過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6、學校生活缺乏挑戰性和活力。7、教師的教育素養和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看後同感頗深,肖教授只是列舉具有代表性的幾點,或許造成中國小教師過重負擔的還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佩服肖教授敢於説出別人不術敢説的心裏話,也能説出老師們長期憋壓在心中無法言表的鬱悶。讓我們獲得一種傾訴後的快感。由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我們無法改變這一社會現實時,我們只能改變自己。還是文中説得好:世界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以光明、正直、昂揚、樂觀的態度去看待生活,我們就會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揚、樂觀的生活中,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生”。

面對種種的負擔,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態,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個“偷懶”的方法,巧幹,在無法拉牛上樹的情況下何不讓牛在樹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後,何不讓疲憊的身心在音樂中得到舒緩?抑或在書海中忘卻?在競爭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種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爭個頭破血流?還是那句話説得好:當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的時候,只能改變

自己。但願肖教授的話十分靈驗,能使這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馬上得到解決。我也相信,教師的解放指日可待。

該書寫得豁達、平實與質樸。字裏行間折射出作者對教育、對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散發出作者心裏的真情呼喚。

通讀了此書,對我的教學真的有太大的幫助,真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書是生命的源泉。

第二篇: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當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我發現肖川教授的文筆優美、自然,含藴豐富、耐人尋味。從書中能看出肖川先生對於教育的執着和對於教育的理性思考。我從網上看到這麼一段評價這本書的話——“寓凝重、深邃、透徹的理性思考和濃情温暖的人文關懷,於或輕盈靈動、或細膩雅緻、或明快練達的文字之中。同時,該書更有一種歷經波濤洶湧、大浪淘沙之後的豁達、平實與質樸。

當我試圖透過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來源時,我發現,用“智慧”與“真情”真的是最為恰切不過的了。教育需要理想與信念,包括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沒有理想,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會陷於迷茫和困頓;沒有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撐,“就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無數險阻和艱難”。同樣,教育也需要智慧與真情。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我們將變的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於人生來説,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湧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其中肖教授所説的完美教學。完美的教學必定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那就是:深刻與真誠。所謂深刻,意味着能夠給予學生匠心獨道、別有洞天之感,能夠喚起學生的驚異感和想像力,能夠使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而所謂真誠,意味着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出自內心真實的感受,所表達的一切都是從心靈深處流溢出來的真實之感,沒有矯揉造作、故作姿態,沒有“為賦新詞強説愁”的無奈與空洞,有着自然、真切與和諧之美。只有充滿真誠的教學,才能給人以温暖的感覺,才能有感染力與親和力。

完美的教學,在性質上應是富有想像力的,能喚起人們意外與驚訝的感覺,給身臨其境者一種認識能力上的解放感。完美的教學猶如一篇優美的散文詩,它具有起、承、轉、合的韻味,具有曲徑通幽、起伏跌宕、峯迴路轉的魅力;它是

一種精神漫遊,教師收放自如,學生心領神會,既有縱橫捭闔的豪放,又有細密精緻的婉約。正如孟子所言:“言近而旨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完美的教學一定會使學生學有所獲,甚至是有喜出望外的收穫。當然,我們不能對課堂上的收穫作狹隘的理解,收穫不僅包括認知的概念、定義、原理(公理、定理)、公式、基本事實等等的掌握以及認知策略的完善,也應包括態度的改變,價值觀的豐富與提升,所經受到的理智的挑戰和內心的震撼,所獲得的感動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淨化,等等。一言以蔽之,完美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釋放禁錮的情愫。

完美的教學一定能讓學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倫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學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類心靈的博大與深邃,感受到人類所創造的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完美的教學能夠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樂觀,對光明和美滿的期待與渴求;能夠以新的眼光審視生活、洞察人情物理

肖教授自序中道:為教師而寫作。我讀完此書,我想,與其説是在為教師而寫作,不如説是為所有身在教育、心繫教育、執著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諦、追尋幸福人生的人而寫作,其實還可以包括我們的家長和我們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因為我們嚮往智慧、我們呼喚真情;因為我們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靈府、渴望在真誠的言説裏與偉大心靈的晤對。此書的意藴也在於此吧:以智慧啟迪智慧、以真情呼喚真情。

以後我會努力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修養。

最近讀了《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有了一些小小的收穫。是啊,教育是作為人類關注自我延續和發展的一項實踐活動,涉及到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教育和為教師創造高品質的教育人生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工作。我和很多在一線工作

的教師一樣,往往更多的關注學生對於學科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教育的方向。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教師。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心態的人,一個對人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越來越成為大家認同,教育要基於學生的需要,着眼於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着眼於學生的全面成長,所以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獨特需求,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教就是為了不教”,高品質的教育就是要促使所有學生的成功——造就自主發展的人。一個自主發展的人,才可能是有發展的後勁和潛力的人。自主、合作、創新,是對我們今天所處這個時代的精神最凝練的概括。我們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思想區別於臆見和偏見,包涵着真理性。有思想,會使得我們興趣廣泛,內心鮮活,會使我們的人際交流變得更有品位,使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做有思想的教師,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又一種更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又思想,會使我們不人與亦云,不簡單化,使得我們具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孔子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前者是後者的重要條件,沒有學而不厭,就難以做到誨人不倦。

教師的專業素養是高品質教育的一個條件,每位教師都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要有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能態度粗暴和惡劣地當面大聲訓斥學生,對學生作出正確的評價。教育是一個激盪心智、沐浴靈府、貞立人格、彰顯個性的活動。我們的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愛,並讓他們學會愛,學會感恩。我們教師要把人生美好的前景,把我們的生活於其中的美好的明天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第三篇:《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塘下鎮第四國小戴文曉

假期中,我讀了《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本書是一部啟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此書是肖川博士的一部力作,主要反映了教師的需要與趣味以及他們所關注的事物、他們所困惑的問題、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委屈和追求。

本書雖為隨筆,卻並不缺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時時閃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於人生來説,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湧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這本書體現的是一種對社會,對時代的深深的思考。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們沒有教孩子們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的活着,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面對衝突和挫折,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許多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很大部分是隻會讀、寫、算的學習機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狀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狀元的出現,很有可能埋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可塑之人才,因為大家的目光都被狀元所吸引了。這是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實。人人呼籲改革,但是又沒有人知道該由誰來改革。其實能改變這些現狀的,只有我們這些教師——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質,他認為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決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師。我們的教師更關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見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確與否,難以檢測,很難凸現,因此,我們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再加上我們的教師長期忙於事務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瑣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務消磨了高遠的追求。於是,他迫切地呼籲,要喚醒和強化教師的方向意識。

作為教師,首先是個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教師。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的人,一個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話: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全書“教師的解放”這一篇,讀後收穫頗豐,最深的感受是他為我們解決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惑。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師,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閲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名師的書籍,讓閲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當學生違反紀律時,我們是否採取了適當的教育方法;當學生上課打瞌睡不聽話時,是否由於我們的課上得不好??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是何等的氣度、胸懷,以及對教育事業何等的熱愛!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敢於釋放思想。我們的教學工作不會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會碰到許多疑難困惑,碰到許多新的問題,因而更需要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值得一讀的好書,時刻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教育,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不斷進步。以後我努力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修養。

第四篇:《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用“智慧”和“真情”成就有思想的教師

——讀《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有感

讀一本好書帶給我們的是心靈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能潤澤

我們的生命,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了的事情,拜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讓我感受到他用娓娓道來的話語,走進了我們的視野,走進了我們的心靈與思想。

肖川教授一直活躍在我國的基礎教育的第一線,他對一線教

師充滿人文關懷和殷切的希望。他本人在繁重的工作之餘足跡踏遍全中國,每年聽課達100多節。他理解教師,熟悉課堂,關注教學實踐。他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供教師之所需。肖川教授的文章既有隨筆的自由揮灑,又有學術著作的深沉與厚重。他用自由的文體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言説着人性化教育所應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

本書是肖川教授的一部教育隨筆,他從“教育的方向”、“教

育的意義”、“教學的智慧”、“教師的解放”、“文明的星空”、“語言的世界”、“心靈的陽光”、“自由的言説”、“書的芳香”等九個主題述説着一種對教育生活,對教師,對教育中生命個體的發自內心的深情眷顧。讓人感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感受到一種無法拒絕的儒雅的睿智、隨意的情懷和真實的趣味。《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突破了傳統教育學語言的框架,把教育學的思考深深地植根於豐富、開闊的現代社會生活視野之中,拓展了教育學的問 1

題視野,增強了教育學對現實社會問題、對時代問題深深的、久久的思考。在他的言語中,始終能夠感受到他對於生命的敬意和精神的富足。

第一部分是“教育的方向”,闡明瞭教育的方向與方法,指出我們的教育要為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人,造就自主發展的人。第二部分是“教育的真義”,肖川教授認為,教育的真義是“建基於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相統一的教育,從學生成長的過程來説,是精神的喚醒,潛能的顯發,內心的敞亮,主體性的弘揚與獨特性的彰顯;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來説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正如葉聖陶所説“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第三部分是“教育的智慧”,主要寫了什麼是開放的課堂?“建構知識”的意含是什麼?“學貴有思”的精髓有哪些?自主學習的要義是什麼?等教育教學中我們沒有深思過的問題第四部分是“教師的解放”,作者用獨特的視角觀察教育,教師的解放,名師不可仿,寫作與教學等能夠引起每一位教師的共鳴。第五部分是“文明的星空”,談了學者的品格,我們為何如此平庸,如何培養民族精神,遏制“能者多撈”等。第六部分是“語言的世界”,主要闡述了寫作的意義,學問與人生,為教師而(敬請期待好文網更好文章)寫作等。其中,有一句話,可以説每個人讀後都不會忘記,都會在微笑中思索一番。他説:如果一個教師只會閲讀,不去寫作,那他(她)就像一頭只會吃草而不會產奶的牛。第七部分是“心靈的陽光”,對成功進行詮釋,闡述幸福的意藴,感悟人生等。肖川教授説歌唱是

心靈最好的陽光,講到了歷來似乎成功的人中快樂的多為喜歡音樂的,愛因斯坦如此,傳雷如此難怪很多人都會説:藝術家就是顯得年輕。第八部分是“自由的言説”,作者從一介平民的角度闡述所期盼的未來、大學的真相與真義,片面之辭、説三道四,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正義的,敢於直言的人,有正氣的人。第九部分是《書的芳香》,主要寫的是讀書之樂,課程的改革需要理論導航,作為一名教師,如何讀書、如何寫作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由於我們長期忙於事務性的工作,我們確實只關注教育教學的方法,而忽視了方向的把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的人,一個對人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學習更多的教育理論知識,不

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認準教育的方向,不但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還要重視學習策略和思考策略的發展,關注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成長的需要。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我們應該明白:基礎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為學生一生的幸福負責。

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帶給學生內心

的光明、人格的挺拔與偉岸,帶給學生對於自我、對於生活、對於未來和對於整個人類的自信,以便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自由社會的建設者和幸福人生的創造者。我們還要不斷的修煉自己:

大量閲讀,仔細咀嚼;深入探究,自覺反思;及時總結,着力提升;團隊合作,真誠交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我們要從繁瑣、無聊、單調、平庸的生活中釋放自己,讓自己的興趣廣泛起來、眼光敏鋭起來,內心鮮活起來,精神生活豐富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或者更精微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夠更加智慧的捕捉、加工生活或教育 中的信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精神世界會更加豐富,我們的生活就會在充滿人性光輝、人文關懷中變得温暖而幸福。

什麼樣的人是受過教育的人?這是教育中最核心的問題,因

為我們的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決定着我們用什麼(課程內容)去培養和怎麼(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去培養。倘若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缺乏精深的思考,我們的努力將是盲目和低效的,有時甚至可能是負效的。因為,教育是一個價值引導的過程,一個引領學生成為我們所希望成為的人的過程。只有當我們的心中有一個血肉豐滿的、鮮活的、藴涵着時代精神的理想的人的形象時,我們的教育才能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真正地培植起信念、理想、愛心與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才能真正成為成全完整的人的意義深遠的工作。

在我看來,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或許他(她)沒有英俊的外

表或姣美的容顏,但是他(她)自然樸實,樂觀自信,不卑不亢,能夠平等地與所有人交往;或許他(她)並不高大,卻有人格的挺拔與偉岸,有堅定的意志、強烈的責任感和不屈不撓的品格;

或許他(她)沒有機會去幹大事,他(她)卻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和潛心的投入去做小事;或許他(她) 既沒有顯赫的身世,也沒有超人的才智,或許他(她)並不耀眼,並不引人注目,但他(她)悦納自我、友愛他人,易於領導與合作,而難以奴役和盤剝。

受過教育的人,是這樣一個人:他(她)嚴正而又寬容,深

邃而又單純;執着而又瀟灑,真誠而又練達;他(她)勤勉而又從容,剛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實而又不斷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是具有某種品質的人,而不是指“上過學”的人,不是指獲得了某種學位的人,具有某種學歷和文憑的人。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是具有民主的性格的人――樂於分享,善於溝通,勤於反思,服膺真理,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人;一個有膽、有識、有情、有義、有趣的人。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

呢?它會寫在你的臉上:堅定而深邃的目光,寧靜而舒展的表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會使你成為受人尊敬和受人歡迎的人,它會賦予你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這並不是説受過教育的人就看不見醜惡,而是因為它同時會賦予你一顆悲天憫人而又温暖寬容的心。

受過教育的人,並不就是一個完人,一個“高大全”的人,

但是他(她)一定善於學習,勤於自我反思,有開放的胸襟和懷抱,不斷地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他(她)也許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或弱點,有這樣那樣的軟肋和侷限,但是他(她)能正視自

我,不文過飾非;他(她)能夠從善如流,並不斷地開拓生活和自由。

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着另一個(或另一羣)

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也許我們始終只能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徘徊,然而,我們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們不屈服於現實;我們也會有暫時的休憩和沮喪,但我們永遠懷着尋找精神家園的衝動,且吟且行。

讓更多的人成為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成為我們全社會努力追

求的一個目標。“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命運的改變就不僅僅是那些作為弱勢羣體的人們個人的事情,改變的將是整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改變的將是我們所有的人的生活品質。我們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教育成就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們夢寐以求的陽光普照開滿鮮花的未來。

書中的文章有些是豪情滿懷讓人心潮澎湃,有些細膩入微讓

人回味無窮。他用理性與睿智細膩的話語娓娓道出教育的實質、教學的藝術。以及我們在教書育人中所享有的幸福和快樂。不知不覺中與他一道感悟了教育的智慧之魅力,領略了教育的真情之美,從而去創造自己教育生涯的佳境。用智慧和真情成就有思想的教師。

第五篇:《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讀《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有感

讀一本好書,能給我們帶來心智的啟迪和美的陶冶,能潤澤人的心靈、滋養人的生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肖川教授一直活躍在我國的基礎教育的第一線,他對一線教師充滿人文關懷和殷切的希望。他本人在繁重的工作之餘足跡踏遍全中國,每年聽課達100多節。他理解教師,熟悉課堂,關注教學實踐。他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供教師之所需。肖川教授的文章既有隨筆的自由揮灑,又有學術著作的深沉與厚重。他用自由的文體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言説着人性化教育所應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

本書是肖川教授的一部教育隨筆,他從“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意義”、“教學的智慧”、“教師的解放”、“文明的星空”、“語言的世界”、“心靈的陽光”、“自由的言説”、“書的芳香”等九個主題述説着一種對教育生活,對教師,對教育中的生命個體的發自內心的深情眷顧。讓人感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感受到一種無法拒絕的儒雅的睿智、隨意的情懷和真實的趣味。《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突破了傳統教育學語言的框架,把教育學的思考深深地植根於豐富、開闊的現代社會生活視野之中,拓展了教育學的問題視野,增強了教育學對現實社會問題、對時代問題深深的、久久的思考。在他的言語中,始終能夠感受到他對於生命的敬意和精神的富足,

初讀《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時,肖川教授那妙趣橫生,感人肺腑的文字,讓人覺得是在與一位老友聊天。而且那謙和的態度、親

切的語言和博愛的熱情無不啟發着我們的思維、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幾乎每一篇文章部是一個誘惑,引領我們進入一個神奇的風景線。書中的每一個文字,無不再表達這樣一個內容:“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我最欣賞“教師的解放”這一篇,讀後收穫頗豐,最深的感受是他為我們解決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惑。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師,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閲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名師的書籍,讓閲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當學生違反紀律時,我們是否採取了適當的教育方法;當學生上課打瞌睡不聽話時,是否由於我們的課上得不好??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是何等的氣度、胸懷,以及對教育事業何等的熱愛!然而,一個可悲的事實是,包括自己在內,有時極少有教師會站出來勇敢地承認自己做錯了什麼。當你有勇氣直面自己時,你才會發現,其實自己做得還很不夠。最後,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敢於釋放思想。我們的教學工作不會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會碰到許多疑難困惑,碰到許多新的問題,因而更需要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談到教育的智慧,我們很容易想到的是課堂上的一些巧妙的教學技法,但是我們往往忽略的就是課堂上的隨機事件,這些突發的事件,也就是課堂上隨即生成的教學資源,利用好這些教學資源,會使我們的課堂變得鮮活起來,因為在課堂上,因為我們的教育智慧,會讓優異的學生變的更靈活,會讓那些學習吃力的學生在錯誤之後一步步的

引向成功,感悟到思考的神奇。課堂上的互動生成,基於一種本色,就是愛,師生之間的愛,缺少了這些,我們的課堂依舊是枯燥乏味的。 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斷思考不斷積累的過程,但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對教育的追求必須充滿真情,必須充滿仁愛之心,沒有真情,沒有愛的教育追求,只能是一種敷衍。有了愛,教育充滿陽光,有了愛,追求變的美好,有了愛,生活變的更充實。

在不斷的讀書活動中,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通過讀更多的書,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週三豔

熱門搜索
農村大病困難救助申請書 製作廣告合同 2023全國科技活動周主題方案精品 年會會議通知 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生平簡介 經典五一勞動節祝福短信 我們的國中生活作文600字精品 接待辦主任述職報告精編彙總閲讀 板材鍊鋼製造部 公司規章制度範本與員工守則 2020安全生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援鄂醫療隊戰疫情心得體會 老師授課的心得體會多篇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作文 入隊講話稿校長 道歉的新版 站長崗位職責 圖紙會審會議紀要範本 古代離別祝福的詩句與贈言 致青春2經典台詞 商環境心得體會優質 2022年上半年落實八項規定情況總結 關於世界糧食日主題演講稿 温柔乾淨無關愛情的句子簡短 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評語 公共場所標語精品 航拍中國觀後感參考精品 拔河比賽作文點面結合600字六年級 個人工作思想彙報總結 菊花茶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季暖心 安全生產工作的宣傳稿 簡短獨特給長輩生日祝福語精品 交朋友活動方案精品 國中班團活動教案通用 日本遊旅遊注意事項精品 春遊作文400字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 時尚流行個性簽名 國小語文必掌握的基礎知識點 十佳歌手主持稿開場白 常見坐姿禮儀知識 感懷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公司入職報告 學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精品 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 項目建設收為工作計劃 洋葱頭歷險記作文600字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