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征七律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9W

長征七律讀後感

長征七律讀後感篇一

《七律 長征》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悦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首聯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回答的是“不怕”“只等閒”,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鬆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頷聯先具體寫山,五嶺“逶迤”形容其綿延不斷。一個“騰”字寫出了它的奔騰之勢,但它們在紅軍眼裏只不過是“細浪”“泥丸”,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頸聯是紅軍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險,詩人蔑視了這兩處困難,只用了“雲崖暖”“鐵索寒”寫出了這兩道天險搶渡成功,其他都沒有提及。何等輕鬆!

尾聯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前途的嚮往和自信。詩人既不歎息過去的困難,當然也不必寫出後邊的困難。

全詩首尾照應,在結構上十分完美。在開篇就定下了全詩的基調:“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全詩高度概括,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它是詩人那巨人般的眼光、偉大的襟懷、奇特的想像以及英雄的膽略和氣魄的自然流露。

周美翀

長征七律讀後感篇二

長征如此偉大複雜的題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 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並以此來表達心情, 着重在於側寫。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過與感受, 詩人從正面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面八方抒寫,景緻轉換向前, 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裏,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

如今“長征”這個詞語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含有豐富的引伸意義),它是毛主席畢身提倡的一個主題--繼續革命的主題。 那就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 即便在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的草創時期, 就曾提出出自“長征”的一個口號: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全國青年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它的意義是重大的。 猶如詩人毛澤東在奪取江山後也説過類似的話,萬里長征只邁開了第一步, 同志們任重而道遠。打了江山還要建設江山,這些都真正形同長征。 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長征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鬥,自強不息,衝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 再推而廣之於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場長征嗎? 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幅射面,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在我們中國更是如此, 不僅有“新長征的突擊手”, 還有任何新的領導人出來都要提出新時期及新時期的任務,而新時期就意味着新長征,新長征就是指新奮鬥。

我在此僅舉一真實的例子, 説明“長征”在我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語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慶的一個好朋友李光來往密切,據他説,他的父親是楊尚昆過世的夫人李伯釗的哥哥。 因此楊尚昆來重慶時(當時他任xx),李光作為親威拜見了長輩。當他對我談起此事時, 他説(形象是堅定傲氣的):“他們(指楊尚昆及老一輩革命家)是老紅軍, 經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徵。而我們(指他自己)都正在經歷新長征,靠自己在新時期闖出一條路來。 ”的確李光當時正轟轟烈烈地開辦公司, 同時也是一個抒情的吉它手和藝術歌曲的熱愛者,他對美有一種感受和嚮往, 當他想把這種感受與嚮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不禁脱口説出了“我是新長征的突擊手”。

讓我們再慢一點進入《七律·長征》這首詩具體的美境吧, 讓我們重温一遍詩人自己對長征之美的解釋:“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 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 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 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説不盡的艱難險阻, 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 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 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佈, 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 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 它散佈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總而言之, 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引自毛澤東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

這首詩首聯是全詩的統領,一開場就道出紅軍不怕艱難, 視萬水千山的漫漫征途為小事一樁。在此不僅寫了紅軍不懼自然界的困難, 也明顯地暗示了圍追堵截的敵軍更不值一提,對於紅軍來説,他們只是等閒之輩,不堪一擊。

接着頷聯、頸聯四句從首聯所營造的浩大的外在與內在的空間中脱穎而至,進入具象的細部勾勒,詩人從容地告訴我們到底什麼是“萬水千山”。 詩人開始習慣自然地運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詩藝的劍法, 優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稱以及動詞。連繼出現“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橋”這一連串的地理名詞遞進(毛詩特點,前面論及,此不贅述)不僅是交待了故事的遞進, 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層層情緒遞進。藝術造型上也顯得極為工整, 從山再到水。是什麼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嶺, 但在詩人的眼裏卻如小小細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掛齒也, 其實質是藝術地再現了紅軍不屑於萬般艱難險阻,視之為小事。這個再現的藝術過程中通過行雲流水般的對比及誇張來達成的, 得來並不費功夫,全仗經年曆月的生活觀察及藝術修養。那麼又是什麼水呢? 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懸崖,意境美妙絕倫,風景本身就如詩如畫, 作者在此沒有正面描寫巧渡金沙江的戰鬥,因當時情況亦是緊急的。1935年5月3日, 中央紅軍幹部團在後有強大敵軍的追擊下在雲南祿功絞車渡,僅用七隻小船, 經過九天九夜偷渡過了金沙江,全殲對岸守敵,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圍。 對於這次如此驚險的勝利,詩人運用象徵主義的通感藝術手法把嚴酷的戰鬥隱了下去, 卻把寒冷的江水寫得温暖如春,它正懷以從容不迫的欣喜之氣緩緩拍打着夾江的懸崖, 詩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勝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歡悦。 緊接着是冰冷的鐵索橋橫跨在大渡河上。紅軍搶奪瀘定橋是長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議的激戰, 雖不是大規模的人海戰,卻是顯現單獨個人的天才精兵之戰,鐵血亡命之戰,旋風般的理想之戰, 真正堪稱紅軍之鷹飛過了瀘定橋。那時,紅軍剛過了金沙江, “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擊的圈子,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劉伯承《回顧長征》)。隨即而至的強渡大渡河談何容易。 連太平天國時的一代名將石達開也身敗於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歎。但紅軍在大詩人毛澤東的率領下, 一舉衝橋成功,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裝,攀踏着懸空的寒冷鐵索, 拿了敵人的橋頭堡。後繼部隊才得以跟進踏橋過了大渡河。 對於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惡戰,詩人僅用“鐵索寒”三字便已使場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 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盡之意味,張弛奔競,起落生姿, 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輝。

最後二行(即尾聯),詩人終於發出出自肺腑的贏得長征勝利後的喜悦之情,二萬五千裏轉戰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 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註:“三軍: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晉國所説的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轉回腸之意,喜上加喜之概; “三軍”用得妙,這個詞語本來就是自然帶有古漢語之美, 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説法是指當時的紅一、二、四方面軍,這古意盎然的“三軍”又憑添了當代漢語之美, 豈不是難能可貴,羚羊掛角獲了一個雙美!

長征七律讀後感篇三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聯是寫山,也是寫紅軍對山的征服。五嶺、烏蒙本是客觀的存在物,但當它進入詩人的視野,也就成了審美的對象。所以它不再是單純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對象。“逶迤”、“磅礴”極言山之高大綿亙,這是紅軍也是詩人心中的山,極大和極小正是詩人對山的感知,這裏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則愈顯紅軍長征之難;愈則愈縣紅軍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紅軍對困難的蔑視。通過兩組極大於極小的對立關係,詩人充分地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概。從藝術手法上説,這是誇張和對比。寫山是明線,寫紅軍是暗線,動靜結合,明暗結合,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聯是寫水,也是寫紅軍對水的征服。紅軍渡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金沙江寬闊而湍急,蔣介石夢想利用這一天險圍殲紅軍於川、滇、黔邊境。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如果説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略戰術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戰鬥,那麼強渡大渡河則是紅軍表現最勇敢、最頑強的一次戰鬥。大渡河的險惡也不亞於金沙江,且有敵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敵人還拆掉河上瀘定橋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鐵索。但是英勇的紅軍硬是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闖過了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企圖使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所以這兩句所寫的戰鬥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五嶺”“烏蒙”兩句通過紅軍的主觀感受直接表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這兩句則是通過寫景來記事,通過記事來表現紅軍的英雄事蹟。

頸聯中的“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現的是戰勝困難的歡快;“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後的回味。兩個形容詞是精神的鉅變,又是感情的裂變,含不盡之意於其中,顯無窮之趣於其外,搖曳多姿,起伏跌宕,張馳有致。

足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對首聯的迴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度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現在,紅軍又翻岷山,進陝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略大轉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與前面的種種喜悦相比,它自然更勝一籌 。“盡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後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兀現。

熱門搜索
微物業工作總結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發朋友圈祝自己生日快樂的句子新版 安全企業500強培訓心得 我最敬佩的清潔工作文500字 百萬英鎊讀後感精品 雙十一宣傳語 行政主要負責的工作職責 最美的瞬間作文1000字精品 酒吧桌面遊戲有哪些好玩新版 忍不住作文600字 王羲之《蘭亭集序》原文及譯文精品 2020描寫抗擊疫情感人事蹟的作文 少先隊大隊委竟選稿 2017年國小六年級英語考試試題 我學會了什麼作文300字 幼兒園個人研修總結2022 消防安全主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新版情人節祝福精品 四年級描寫秋天的日記200字 桂電生產實習報告通用 鄂陵園心得體會 物業客服員工月度工作總結 開學了家長的心情短句 新版我懂得了親情中學生作文 消防知識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本 雙減語文作業心得體會多篇 市隊校辦工作計劃 讀水滸傳有感200字 朋友的日記500字精品 銷售面試自我介紹3分鐘通用 中班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教案 除夕拜年微信祝福語 運動會通訊稿國小 古代著名歷史典故精彩 歡送會活動方案通用 參觀影棚的心得體會 資料員個人述職報告 短篇愛情故事精品 虛假而動聽的話語經典 六年級數學上冊的教案 加入青年志願者協會面試自我介紹 2023生日最精闢寄語80句 驗收工作報告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 備考雅思聽力不可忽視的6大事項 園區工作計劃 貧困的證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