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讀者平凡的世界精品讀書心得感想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3W

2021讀者平凡的世界精品讀書心得感想多篇

《平凡的世界》,書如其名,沒有任何傳奇色彩的跌宕起伏,也不會有武俠小説中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讀者平凡的世界優秀讀書心得感想,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讀者平凡的世界優秀讀書心得感想1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

橋段欣賞

曉霞發現少平在工地的住宿環境後,偷偷的給少平收拾了屋子,換了被褥,並寫下紙條:“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田。”

曉霞在被洪水淹沒的時候,最後在眼前出現的是少平向她伸出的雙手。

“他現在認識到。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應當按照普通人的條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當然,普通不等於庸俗。他也許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但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在許許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應該表現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來。”

經典語錄

1)人處在一種默默奮鬥的狀態,精神就會從瑣碎生活中得到昇華。

2)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的認識超出了一般的水平線。這種認識當然出自這些人非同一般的生活經歷,而不在於讀了多少偉人們“生活指南”書。

3)因為你痛苦。就説明你對生活還抱有希望。是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人與社會,一切鬥爭的總結局也許都是中庸而已。與其認真,不如隨便,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錢就尋一醉,無錢就尋一睡;與過無爭,隨遇而安……

心得體會

這裏的人相親相愛,這裏的領導心繫萬民,這裏的愛情超越世俗偏見。開始我認為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可是讀完才發現原來是超現實,它源自於生活,同時高於生活。

書中的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他們的影子。他們痛苦卑微的生活着,經歷過內心矛盾掙扎,最終以一顆堅定而向善的心面對生活。

這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他們或有殘缺、貪婪、卑鄙、。然而他們並不真正邪 惡。

路遙的眼睛始終發現着人類善的一面,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當讀到那句:“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的時候,世界美好得天旋地轉。一句平實而簡單的問候,將人性的光輝推向極致……

這本“平凡的世界”貫穿了1975年到1985年十年間社會歷史的動盪變遷,併成功刻畫了在此歷史過程中各個人物的變化和人與人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田,孫2家,包括金家錯綜複雜的關係,就不再是單純的深究一段時期內人的生活狀態,也在某種層面上再現了文革時候人們的原貌,表現了普通人在時代變遷和苦難歷程中昂揚不屈的生命力,還囊括了平凡的人的愛情,友情……

《平凡的世界》雖説是一部農村題材的小説,而且發生在那樣特殊年代、發生在我們父輩的年代,但這部小説卻給各個年齡段的人一種很強烈的共鳴感。無論是對親情的認知,對友情的理解以及對愛情的感悟,即使我們離那個年代已經久遠,即使我們身處優越的城市,但這種對於人生的思考卻緊緊牽動着我們的末梢神經。這種共鳴感也正是讓我們讀罷書後一直在思考些什麼的原因。

這本書的主題是奮鬥。奮鬥這兩個字太重要了,讀完這本書,你會多了很多正能量。或許是現在的小説動不動就是校園暴力啊社會黑暗面啊。所以這本書,就像是冬日裏的一縷陽光,默默催動着你。我覺得這書逼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強多了,它沒有那些陳腔濫調,只是無聲的激勵着自己。因此,就如同“平凡的世界”的奮鬥精神,在複雜的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活下就得抗爭,那就意味着不斷地挑戰苦難,那我們才能進取才能活着。

2021讀者平凡的世界優秀讀書心得感想2

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你閲讀,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你珍藏,而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卻是一本值得你永遠的珍藏,讀上千遍萬遍的佳作。我曾一次次的翻開它的扉頁,用心感受路遙筆下每個人的故事,小心翼翼地踏進他們的生活,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久久的停留。

走進孫玉厚老漢家那一孔破舊的窯洞,望着炕上躺着的神志不清的老祖母,看着鍋裏那只有幾粒米的稀粥,我和孫玉厚老漢一樣心酸。他的大兒子孫少安讀到國小畢業就不得不被拉回來幫父親務農,看着這麼喜愛讀書孩子離開學校,孫老漢也只有無奈與歎息,全家就靠他一個人能掙來幾個工分,這上有老下有小的怎麼可能夠用呢,小兒子孫少平和小女兒蘭香也快到上學的年齡了,他知道只有讓孩子們唸書識字才能永遠的離開這土圪嶗兒,便暗暗發誓無論如何也要讓孫少平和蘭香把書念下去。

俗話説“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也的確如此,孫老漢的幾個兒女都很懂事,很替他爭氣,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孫少安十八歲就被大家一致推選成他們村一隊的隊長,孫少平、蘭香也都念上了高中。

邁進孫少平所讀高校,看見他每頓只能吃上兩個高粱面饃,一股不知什麼感覺從心頭湧出,他曾説過:自己每頓至少能吃上四個饃饃,伙食差他一點兒也不介意,卻總是覺得餓,永遠也吃不飽。我知道,他只有把自己深深的埋在書海,以知識充飢,才能暫時的逃避現實、忘記飢餓。可他從不埋怨,因為他深知自己上了高中是多麼的不容易,也許父親現在正和哥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幹活。我理解,也無奈。

這些不禁讓我想起了現實中的我們,各個都是獨生子女,都是温室裏的花朵兒,沒有經歷過任何的風吹雨打,我們不懂什麼是挨餓受凍,什麼是艱難坎坷,我們被小心呵護着,擁有比他們多得多,卻不時的埋怨,小小的一個坎就把我們嚇得退縮。我們擁有學習的機會,卻因為種種原因迴避着它、憎惡着它,這是多麼的不應該,按説我們認真讀書是理所當然的,反之就是不可饒恕的。

可能你還沒有透徹的瞭解知識的重要性,那就單單説孫少平和蘭香,兩個農民家的孩子,在當時説離開土地是誰也想不到的,可就是因為他們讀了書,才一個當上了正式煤礦工人,一個成了一名教師,都吃上了一碗原來不敢妄想的公家飯。那就更不要説經濟發展、時代進步的今天了,知識是多麼的重要,要知道這個世界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永遠是平凡的,它需要的是不平凡的人,而只有知識的薰陶才能把我們變得與眾不同、變得不平凡,這樣我們才能融入這個平凡的世界。

2021讀者平凡的世界優秀讀書心得感想3

枕邊常放一本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近10年來,每年我都要讀一兩遍。每次讀後。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可以説,正是因為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有了最初的理解。從這本書裏,我看到的是世間的真情,平凡但是真摯,我們的生活就是如此。如果説,大多數人是平凡的,但每一個平凡者的背後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從書中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的成長曆程來看:人,最難戰勝的是自我。然而,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縛,克服人性中最懦弱的本性,那麼自卑也會變為堅強。

這裏面的事情真的很平凡,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生在我的身邊。本書以一個名叫雙水村的陝北山村為對象,以孫少平、孫少安兄弟兩人的命運為主線,以孫家及村子周圍的人羣的生活為半徑,深刻的反映了我國1975年到1985年之間農村社會的發展變遷;深刻勾勒出了社會大環境下農村青年的成長軌跡。書中涉及的一個個人物:經驗豐富的村支書田福堂、鞠躬盡瘁的縣革委會主任田福軍、善良淳樸的部田潤葉、活潑激情田曉霞、敢愛敢恨的金波等,其中任何一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性格形象極為飽滿,細細品味,彷彿景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個熟悉的身影。他們是有性格的,身上也有瑕疵,但他們通過對命運的抗爭,但是卻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即使是書中那個不務正業的王滿銀,也是可愛的,我們也能從他身上看到社會中的另一類人羣。

縱觀《平凡的世界》全書,字裏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情意。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意,有親情、友情、愛情、激情。少安與潤葉的愛情,少平與曉霞的愛情,潤生與紅梅的愛情,少平與少安的親情,少平與蘭香的親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親愛的朋友,.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這裏一一的展現。

《平凡的世界》三卷,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可以毫不客誇張的説,這部小説已經成為記錄中國農村的史書。作者路遙在類似於創作手記的《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記述了這一艱難的過程。《平凡的世界》創作於《人生》發表之後,當時有一種論斷,即《人生》是路遙文學創作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然而,正如路遙所説的"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為了取悦於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待,

如果為微小的收穫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種無價值的表現。最微小的作家常關注着成績和榮耀,最偉大的作家常沉浸於創造和勞動。勞動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標。人類史和文學史表明,偉大勞動和創造精神即使產生一些生活和藝術的斷章殘句,也是至為寶貴的。"是的,路遙通過《平凡的世界》證明的這一點,與其説《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遙歷盡千辛萬苦創作出的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説,不如説這是一部作者通過長期的社會底層小人物命運的關注、以一個優秀作家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用心血泣成的一部可歌可泣的社會歷史的反映。儘管這部作品也有一些文學評論家所批評的地方。但這,也正如書中田福軍對於老作家黑白反映合作化的小説《太陽正當頭》所作出的評論:"黑老,有一點是肯定的,以後的人們絕對不會懷疑你當年的謳歌完全出於真誠。至於你當時的認識判斷,那不可能超越時代的侷限性。這種現象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也不乏其例。我好象記得列寧在評價列夫·托爾斯泰時,也指出了他在這方面的侷限性。但列寧並沒有因此而否定托爾斯泰,反而稱讚他的作品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我是外行,胡説八道!不過,你的《太陽正當頭》的確細緻地描寫了當時農村的社會生活,這一點就足以使以後的讀者仍然要讀這本書。我認為,不能因作家對當時的生活做出不準確的認識和結論,就連他所描寫的生活本身也喪失了價值。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托爾斯泰…",此話雖出自於書中人物之品,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路遙的文學觀。《平凡的世界》展示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給後人關於一個時代的如實記錄。即僅僅只有這一點,已經註定了這部作品的偉大。

書中展示的時代距今已經過去近三十多年了。這三十年間,正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我們的國家、中國的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富裕了、國力提高了、以前難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現在都已真真切切的發生了。在今天看來,路遙所描述苦難已被多數人所不解。也許,作者路遙都沒有想到這一點。但是,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面對生活的重壓所展現的堅韌不拔的性格、對未來充分樂觀的精神狀態以及在艱難中人物不斷與命運抗爭的鬥志卻深深感染了我,也使得讀者在遭遇挫折與困苦時充滿了向上的、不屈不撓的生活態度。我們絕大數人是平凡的,但是隻有努力了,就無愧於這平凡背後的不平凡的人生。書中的小人物都是平凡的,然而這種平凡後的腳踏實地的努力,不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和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嗎?

好的作品,總能鼓舞人們不斷向前進步!是的,《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一部好的優秀作品。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繹着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哪一位是孫少平呢?

也許,正如有的人所説,現在是一個充滿浮躁的社會。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不正是由於社會的進步和多元化呈現出的一種狀態嗎!作為一個步入工作和走向社會時間不長的年輕人,這部作品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回味的地方。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這是信念的力量,善良隱忍的中國人,總是有一種信念的力量在支撐。我想,作為年輕人來講,只有腳踏實地工作、以飽滿的熱情生活、以感恩的心態回饋社會,才是書寫我們這個平凡或不平凡人生應有的態度。也許,我們對於平凡與不平凡的理解多種多樣,但是我也堅信,我們面對苦難,卻總是能團結一致,同舟共濟。這也相信,沒有一種力量能阻止我們前行的腳步,也總有一種力量能讓我們不斷前進!

2021讀者平凡的世界優秀讀書心得感想4

無論性別、種族、貴賤、貧富……每個人都有他的尊嚴。也許因為生活的不同,人們會在許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難,但是,只要認真面對生活,努力過好每一天,那麼,在平凡的世界裏,也會有不平凡的的人生。這就是我讀完《平凡的世界》後的體會。當初是我閒暇時打算以此書打消時光的,然而這部書卻以非凡的魅力打動了我,吸引着我如飢似渴地讀了下去,並且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兩天內)。脣齒留香,讀完後的我精神上從未有過如此的充實,書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地不斷在我腦海中浮現……雖然書中所刻畫的年代與我們的時代有了一段距離,然而,她與我們的生活是那麼息息相關,意義是那麼重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這是我許久沒有遇到過的好書。那她為何如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呢?我想不外乎兩個字——真實。

“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這是作者路遙的原話。我想,沒有認認真真體會過勞動的人是讀不懂這句話的。什麼是勞動?勞動就是熱愛生活,就是創造幸福的過程。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金波、田曉霞……哪一個不是通過勞動體驗到了創造的幸福?我總覺得這本書是為勞動者而寫的,因為沒有哪幾本書是像這樣長篇大論歌頌勞動者的。尤其是對那些底層的勞動者們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刻畫,努力奮鬥、執着追求幸福的孫少平,不甘人後、勤勞致富的孫少安,一心追尋理想愛情的金波……如果你用心去讀了,你會發現,他們也許就在你的身旁。

路遙把六年的時間用在了這本書上,寫了十年間社會歷史的動盪變遷,併成功刻畫了在此歷史過程中各個人物的變化和人與人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

小説第一條線索是在我們國家政治生活的動盪下,各個時期給農村生活帶來的變化,也描寫了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變化。文革的狂熱,給農村帶來了災難;改革的春風給農村帶來了希望。

各個人物都在改革的潮流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惡成了善,善變得更善,文中始終洋溢着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高唱着主旋律。

由於作者的生活體驗的時間長與體驗的真實,因此人物都是非常有血有肉。其中有幾個人物給我影響最深刻,也從心裏打動了我。

孫少安是孫玉厚家的長子,雖然是中學畢業,但是家境的貧寒讓他過早地踏上了社會,與父親一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成了家庭的主心骨。他幹活是一把好手,所以成了生產隊長,而且是有名的一隊隊長。也因為家境的限制,他忍痛放棄了田潤葉對他的感情,娶了一位樸實的山西姑娘。

因為窮,許多人看不起他們,但是生活的艱辛使他逐漸成熟起來,也使他不斷想方設法地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辦起窯廠燒磚,在經歷了不少苦難後,他終於成了村裏最先富起來的農民,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雖然有他思想的侷限性,但是這樣的人物無疑是農村改革中的先進代表,是真實的。

他的弟弟孫少平是個有志青年,高中畢業後,也是因為家境的貧寒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踏上了社會。他為人家打短工,由於肯吃苦,差點成了人家的上門女婿;他又到城裏打工並贏得了同學田曉霞的一段愛情;他後來又光榮地當上了煤礦工人,當上了工段長,成了模範。生活沒有壓垮他,反而磨練了他,使他不斷成熟起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田曉霞的父親雖然是省委書記,但田曉霞沒有躺在陽光下,而是通過自己努力成為了一位光榮的記者,並最終在一次搶險中殉職。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對孫少平的愛情可以説是轟轟烈烈,雖然他們之間的地位懸殊如此巨大。

……

這些可歌可泣的勞動者們就是在路遙筆下顯得豐滿而又光彩照人。同時,活生生的不僅是他們的人,更還有他們的精神:直面生活,熱愛生活,不斷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生活也沒有欺騙他們。從這些人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們民族的希望。他們才是生活的強者,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脊樑!魯迅先生説得好,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把這個精神用在我們的工作中,那麼何愁事不成?面對挫折,面對困難,我們要的不是退縮,而是奮進!人生來不是為被打敗而生的。轟轟烈烈的只是少數,社會更多的是需要我們這樣默默無聞的勞動者。

人可以貧窮,因為我們有時無法選擇;人可以地位卑微,因為我們也曾經努力過;人也可以動搖,因為我們無法避免受傷。但是人決不能沒有精神!因為我們也有自己的追求。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作為我而言,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生,但是我的崗位決定了我不能虛度年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我們有這個責任指引他們前進,導向他們理想的生活。

國家需要精英,但是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人們,因為社會需要他們來支撐,他們才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在平凡的世界裏,開創不平凡的的人生,這正是我們應取的人生態度。

2021讀者平凡的世界優秀讀書心得感想5

“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瞭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這是出自《平凡的世界》。

之前在同學的的推薦下我讀了《平凡的世界》。一開始只是被裏面的愛情故事所吸引,後來細細體會,我被少平敢於走出去,不拘泥於鄉村,少安的奮鬥,勇做開拓者,曉霞對生活的熱情,潤葉的純粹的愛,賀秀蓮一心只為丈夫等等給深深地打動了。所以暑假期間我自己買了一本《平凡的世界》作為收藏,同時有一次細細的品讀了幾次。

這本書的作者路遙是個農民家的孩子,他認為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平凡的所以這個世界就是平凡世界,他從農民的角度讓我們瞭解這個世界,所以這本書的主角大多也是農民。他花了六年的時間,描繪了十年的社會動盪的情景,_帶來的迫害和改革帶來的希望。看似是理想主義:少安大辦了磚廠,少平離開了鄉村。但其中無不透露着現實:賀秀蓮死於疾病,曉霞捨己救人。完美中總是夾雜着悲傷。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是田曉霞。

田曉霞,她是個另類,智慧的少女,有着優越的家世,卻與少平這個農村窮小子做朋友,甚至上升到戀人。她與當時對未來迷茫的少平建立了友誼,慧眼識安,知道少平對知識的渴求,知道少平不是平凡人,在少安缺少知識的慰藉,她每隔幾日會給少平送書,當少平成為建築工地上的小工時,她為少平送上新被褥。再後來更是為少平打通了去煤礦的道路。曉霞不僅僅是少平的好友更是少平的精神支柱。但現實的殘酷讓這對戀人終不能終成眷屬。

曉霞就讀師範畢業後做了一名記者。再一次洪災發生時,她勇敢的站了出來參與救人。當士兵們對於驅散人們手足無措時,她相處絕妙辦法——有尖刀驅趕,人們順利離開。當一個鮮活的生命要在她面前香消玉殞時,她毫不猶豫的跳了下去,眼前之閃過孫少平的身影,她英勇犧牲了!還記得第一次和同學一起讀這本書讀到這事,我們一起發出了憤憤不平的感慨“為什麼曉霞死了!”曉霞是這部小説中的女神,是路遙的女神,當路遙寫到田曉霞死去時痛哭不止,甚至把遠在他鄉的弟弟叫回來只為了説田曉霞死了。是的,田曉霞死了,他的死是路遙對俗世的妥協,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衝突的產物。他的死為這段愛戀畫上了悽美的句號。每次品讀這段文字都潸然落淚,為什麼她一定要死?

書中另一個靈魂人物則是孫少平。對於孫少平我每次品讀都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他。

書的開頭他在學校求學,每天中午一個丙菜都吃不起,但他自尊,同時他認為他與沒落的地主家女兒——郝紅梅是同病相憐,以致後來郝紅梅的背叛讓他氣憤不已。大學聯考落榜,無奈之下回到村中當了老師,但讓不甘於現狀,想要出去幹一番事業,所以他出去了。作為一個攬活工並不自卑,在工作期間依然放不下對知識的渴求(當然是在曉霞的幫助下),在夜間一個人點着油燈廢寢忘食的讀着書,即使一晚上沒睡,但在知識的慰藉下第二日依然盡力充沛,感慨萬千的他會去和曉霞談論讀後感。書的後半部分他來到了一個煤礦工作,認識到了師傅一家,當師傅死去時他擔起了這一家男人的工作,我想這是這文埋下的伏筆吧。文中曾寫到:“有時候,孫少平一旦進了惠英嫂的院落,不知為什麼,就會情不自禁對生活產生另外一種感覺。總之,青春的激情和羅曼諦克的東西會減掉許多。他感到,作為一個煤礦工人,未來的家庭也許正應該是這個樣子——一切都安安穩穩周而復始……”後來曉霞死了,書的末尾寫到他回到了煤礦廠就結束了,這不禁讓人感歎命運啊。

生活沒有如果,在面對命運的擺佈下,我們能做的只是如何讓自己平凡的人生幸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