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悲慘世界》有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1W

讀《悲慘世界》有感(精品多篇)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一

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他寫了《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但是他的筆下一點都沒有體現出來我們所謂的浪漫,都是戰爭,苦難,心酸,正因為這麼一個社會環境喚醒的可能是心底裏的浪漫吧。

人生絕大多數苦難都是因為沒有錢,十七歲的冉阿讓,為了姐姐活命,於是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在監獄裏他擔心姐姐和孩子,於是他三番幾次的試圖越獄逃跑,結果都沒有成功,有幾個可以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呢?於是他的刑期被增加到十九年。十九年,少年變中年。暗無天日的苦役生活,讓他受盡苦難。出獄之後受到世人排擠歧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住的地方,外面的人不接納他。

冉阿讓受到世人對他的殘忍,他也開始破罐子破摔,但是有一個人改變了他,一個老太太看到他在印刷廠門口睡覺,於是問他在幹什麼,他沒好氣的説老太婆我在睡覺。老太太給他出主意讓他試試去敲神父的門。莫里哀主教開了門,他沒有嫌棄他苦役犯的身份,和他親切交談,對他表示同情和關愛,給他端上一碗熱乎乎的飯菜,給他安排了牀鋪睡覺。

可是當他看到席上閃閃發光的銀器,這個窮困潦倒的苦刑犯忍不住把他放入了自己的口袋逃之夭夭。他曾經因為一塊麪包背上牢獄之災,現在看到救命稻草沒有把持住自己,可是他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冉阿讓以為,主教一定會把他送進大牢。

然而,慈祥的莫里哀卻矢口否認,提醒冉阿讓:“您為什麼不説,這是我送給您的呢?”還把一對銀燭台也加以贈送。主教再一次拯救了他,這一次拯救的不止是他的身體,還有他的靈魂。冉阿讓得救了,連他的靈魂一起得救。

被愛拯救的冉阿讓,開始愛別人。

他改名換姓,洗心革面,勤勤懇懇工作,成就了一番事業。獲得大量財富以後,他不遺餘力地救濟孤寡、造福社會。他的善行幫助了很多人,因為深受當地人愛戴,被推舉為市長。他關心市民疾苦,牽掛底層民眾,就像一道光,温暖地照進貧苦人的生活。他開辦的工廠裏有一個女工叫芳汀,芳汀有一個私生女,為了照顧私生女,芳汀使出渾身解數賺錢,但是最終死去,她拜託冉阿讓照顧她的私生女。

冉阿讓在一次救人的行動中,冉阿讓暴露了他力大無比的事實,而這樣的力量,只有曾經那個苦役犯有過。

人們再一次把他和苦役犯聯繫在一起。最終,他暴露了,只能逃跑。冉阿讓帶着女兒柯塞特東躲西藏,並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生活從來就不講究公平,所謂公平,只有自己內心才能稱出來。最後,那個最積極逮捕他的刑警要被槍殺,冉阿讓拋棄不顧生命危險救了他。雨果的浪漫是讓讀者深陷故事其中,沉浸進去,然後自己幻想一種浪漫出來。因為現實太痛苦了,只有一絲絲浪漫才可以緩解這種痛。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二

清風早已翻不動那厚重的書頁,壓抑得讓人難以喘息。我彷彿聽見,那生命河流的奔騰,那從百年前傳來的呼喚……我聽見,每一顆石礫,每一株青草,每一朵花都在低語、傾訴,鋪開一塊陳舊陰晦的畫布……

他,獨自一人,行走在滿布荊棘的道路上。光明,彷彿已經很久沒有到達他的世界了;苦難,似乎一直籠罩在他的頭頂之上。貧困的痛苦將他折磨,終於,他將手伸向了……麪包……就這樣,他被烙上了“偷竊犯”三個大字,持着黃色身份證在世上行走,處處碰壁,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予他關懷 ,沒有人去憐憫他,冉阿讓……

也許,上帝在不經意間將眷顧的神光施與冉阿讓。他遇見了卞福汝神父。一對銀燭台將堅冰消融,感化了冉阿讓,成就了一個深受眾人愛戴的馬德蘭。如果世人都如神父一般,那樣冉阿讓的境遇也就於此終結,以喜劇收場。然而,寬容二字好似早已從人們眼中消失不再,所有的人都戴着有色的眼鏡,都緊盯着他人曾犯下的過錯。自從走進四方的監獄的那一刻起,像冉阿讓這類的人就註定和其他人不同,被他人異樣的眼光、輕蔑的議論所區分開來,烙上“壞人”的印章……

也許,就是這種寬容的。缺失將冉阿讓再一次從雲端拉下。人們在他用身體頂起卡車救人的那一刻起知曉了他是苦役犯的事實。自此,他曾經的勤勞善良和救濟窮人的一系列善舉都在形形色色的世人的有色眼鏡下變得虛偽、醜陋,早已為原先的微小過錯付出代價的冉阿讓又要在所謂的法律之下付出生命的又一段長度。但是,這一次,他沒有因為不幸而埋葬向善的信念,沒有重拾舊恨,沒有迷失自己的心。

也許,我們可以為他而感到欣慰。儘管他承受着苦難,頂着“苦役犯”的名號在世人的不寬容下被誤解、孤立,但是他所堅持的信念——向善的信念最終打動了周圍的人們。他將生命的光輝撒進了所有人的心間,將善良、正直用血寫下……在他那渺小的生命逝去的一剎那,他偉岸的身影折射出了天使潔白羽翼的光芒……

而今,壓迫不復存,社會的黑暗漸被驅散。我們為何不能如卞福汝神父一般摘下有色眼鏡去審視、體味他人身上珍貴的人性光輝,不用異樣的眼光去排斥、孤立曾犯下過錯的人。而是,用温暖的心感化他人,指引他人走向正確的道路,去寬容祈盼改過自新的迷途者。我們又為何不能如冉阿讓一般,不因貧困、苦難而道德淪喪,即使命運不公,不幸屢屢降臨,也能堅持向善的信念,毫不動搖,也能始終如一地釋放生命的光輝,把善良、正直、勇敢、堅持等一切的美好都化作陽光,撒進他人的心間……

是那多年前上帝的眷顧,是那卞福汝神父給予的温暖關懷,是那明亮美好的照進心底驅散陰暗的陽光賦予了冉阿讓在這荊棘遍佈,冷漠無情的世上就前進的動力。他沒有迷茫,即使只有他一人,他也滿懷信心,鼓足勇氣地用生命點燃他珍貴的銀燭台,試圖讓那微不可見的光輝能如陽光一般撒進所有人的心間,照亮每一個陰暗的角落……

難道,冉阿讓這種曾因窮困而犯下錯誤的人,一輩子都逃脱不了罪犯的身份?難道,即使改正,用盡一生氣力去回報社會,去幫助他人,去做出犧牲,也無法用血洗清那分明可以被輕易饒恕的過錯?

然而,我相信,在這紛亂的世界上的各個地域都存在着陰暗的角落,人們沉淪於此,陰霾蒙在心間,壓抑而沉重;但我更相信,會有一個這樣的存在:人們寬容,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沒有衝突、矛盾,沒有懷疑、欺騙,沒有威脅、傷害,有的只是快樂、光明……只要我們將陽光撒進心間,用寬容融化堅冰,用温暖驅散陰霾,那麼,我們就築成了天堂……

今天,你將陽光撒進心間了嗎?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三

卡夫卡説:“上帝欲叫人滅亡,先叫人瘋狂。”正如《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偷了一塊麪包給外甥,竟然被判了十九年的刑,我們的信心被現實就這樣碾碎了。

出獄後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其他人的歧視,然而現實逼迫他舊態復萌,他偷了主教一個燭台,主教卻沒有怪罪他,反而送他另外一個燭台。在善良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洗心革面,變得樂於助人。這段也正如作家雨果所説“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冉?阿讓收留珂賽特做養女,在他身上體現了人道主義,同時反映那個時代的悲哀,是下層人民的苦難的縮影,這些源自法律的壓迫。世界不是絕對公平的。

世態炎涼,人們或許變得醜陋貪婪,也許亂世出英雄,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恩佐拉革命青年的領袖,風度翩翩,在策動的起事中壯烈身亡。不管怎樣這世上還是有正義存在。為正義而亡,也算死得其所。我覺得主教也是一個人道主義形象,把冉?阿讓引入正途,讓人深刻體會到仁愛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能感化所有冰冷麻木的心,這也是小説一大亮點所在。

讀完這本書,不禁為人物的品質感動,他讓我領悟到:原來在那樣一個黑暗和冷酷的世界裏也有光明和温暖啊!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温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四

今天,我讀了法國大作家雨果寫的悲慘世界,裏面你一定想不到,我同情的是一個苦役犯冉阿讓,而我最恨的就是一個利用騙術來騙錢的一對商人夫婦容德雷和容德雷夫人,我同情冉阿讓,並不是為他的處境,而是被他那中越獄之後而想重新改過自身的精神所打動,每一次,他都滿連灰塵,上衣破爛不堪,褲子上還有個大洞的身影出現在故事裏,他每一次都是滿臉灰塵的出現在故事了,有一次他為了早個睡覺的地方竟和一隻狗爭起窩來,後來,他用他那智慧的頭腦把一個落後的城市給建設起來,眾人都選舉他當市長我討厭容德雷夫婦,因為他們不惜任何手段來騙取別人的錢財,冉阿讓最後死的很完美,彷彿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事業,而德雷夫婦卻落魄成了乞丐,真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啊~!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五

在這裏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儘管我剛剛讀完它,但故事裏主人公的遭遇深深吸引着我,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給大家,這本書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的鉅作《悲慘世界》。

冉阿讓,一個從小無父無母的窮苦人,被姐姐收留撫養長大。長大後,為報姐姐養育之恩,而姐夫又因意外不幸去世,二十出頭的他代行父職協助支撐起整個家庭。

有一年冬季,原本困苦的冉阿讓失業了,無奈之下只得去偷麪包。他被抓起來,一次又一次的試圖越獄使得刑期增至十九年。十九年後,他被釋放,沒人肯收留他,最終他敲開了教堂的門,主教收留了他,為他準備了美味可口的晚餐,還讓他同自己一起生活,對待他這樣有前科的人如同對待尊敬的賓客,冉阿讓自己感到十分驚訝,我也是疑惑不解。

更讓我想不到的是迷茫中的他,竟趁着夜深人靜偷走了盛飯菜的銀製碗筷,逃走了。偷東西終究不是好事,沒跑多遠,冉阿讓就被抓了起來。警察把他帶到主教那兒,想問明情況。這時,主教進到裏屋,沒過一會兒,他拿着兩隻燭台出現在門口,説:“他走得太匆忙,忘記帶走它們了,這是我送給他的。”冉阿讓一怔,感到極大的震驚。就這樣,一個靈魂被救贖了。冉阿讓從此洗心革面,改名換姓重新做人,還救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

這本書裏所寫的故事跟以前那些我最愛看的童話一點也不一樣,它沒有了童話世界裏的浪漫,展現出了一個真實的悲慘世界。但是,在那個殘酷悲慘的世界中,仍然有一束光照亮人們的向善之路。它讓我明白人的善惡不是天生註定的,惡可以通過幫助和引導變成善,冉阿讓就是最好的證明。

雨果在書中説道:“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人心裏有惡魔的影子,也有天使的種子。在我看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由惡轉善最重要的一點,要不是主教對冉阿讓的信任,不畏懼他由於牢獄生活而變得可怖的名聲,就不會有冉阿讓的新生。

莎士比亞説過:“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善良不僅能感化他人,還能使自己不被惡所染污。冉阿讓就是被主教的善良而感動,也是因為自己的善,就算又被打入黑暗,也沒有再次墮落。

所以,人要穿上幫助、信任和善良的鎧甲,才不會變的邪惡,還能讓身邊的人變得純潔、善良。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六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文學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它向人們展現出法國社會的生活形象,這是一本擺出了令人可怕甚至令人悲傷的社會複雜問題的書。

冉阿讓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原本只是一個淳樸善良的工人,但生存的壓力不得不使他鋌而走險,淪落為苦役犯,社會的冷漠無情再次顯現。神甫的寬容大度感化了冉阿讓。當它成為富翁時卻也不忘為社會做些什麼回報些什麼,似乎已將之前的一切都淡忘了。他將一座城市改變,給人們烙上了“時代的烙印”……

一心為善的他為了救助和他毫無血緣關係的“女兒”——珂賽特,從此開始逃亡生活……充分解釋了法國下層人民的苦難深重,貧窮和富有的巨大懸殊!

冉阿讓,珂賽特……這些苦難的下層人民,卻始終都在努力、奮鬥,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擁有勞動着品質的人。在這部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冉阿讓的心情,儘管歷經磨難卻都始終保持着一個善良慈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