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邊城讀後感高中作文(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9W

邊城讀後感高中作文(多篇)

邊城讀後感高中作文 篇一

剛剛讀完了沈從文的《邊城》,感觸頗深。

小説並不長,卻把我帶入了長長的思考當中。小説以川湘邊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當時當地特有的風土人情為基本,以渡船人的孫女翠翠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而展開。

小説的主人公,也就是老船伕的孫女翠翠,其父母迫於內心的道德壓力而殉情而死,留下翠翠與老人相依為命。雖然身世有些許悽慘,但也許是在美麗的大自然中長大的原因,觸目為青山綠水,翠翠卻依然長得天真活潑,單純害羞,惹人憐愛。她不諳世事,只懂得乖巧地盡力幫忙爺爺守好渡船。就是這種樸素的美麗,也使得當地船總的兩少爺都喜歡上了翠翠。

愛情是美好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夠輕易擁有的。大少爺天保性格豪爽,他本想退出成全弟弟儺送與翠翠,但卻不幸溺死,在原本有發展機會的翠翠與儺送之間形成了隱形的障礙。守船老人因操心孫女的幸福而不斷的向人試探,更加深了船總順順與儺送對他的誤會,使得儺送好幾次見面都表現冷漠。翠翠的羞澀,本應是翠翠美麗的一面,但卻讓儺送錯解了。

猝不及防的大雨衝倒了白塔,爺爺的死讓翠翠明白了更多,翠翠也許真的再也聽不到曾觸動她的歌聲了,也許美麗的愛情終究註定在悲劇中讓人留下遺憾。原本只要説清楚就能得到的幸福就這樣在讀者眼前生生地錯過了。一切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近在咫尺的幸福,本可以得到的快樂,卻就這樣在現實中硬生生地被錯過了。

這似乎也在啟示我們,很多時候,該勇敢時候就千萬不要懦弱。

之前我聽有些同學説過“《邊城》,是沈從文‘理想主義的幻滅’”,我做不出如此深奧的評價,但我卻能深刻感受到沈對他自己筆下世界的嚮往。那裏的人民善良熱情,淳樸勤勞,人與人之間沒有猜忌,更多的是彼此之間的幫助與理解。

我彷彿可以看到老船伕把錢一一拾起硬塞回到渡客的手上,然後從腰間拿一小束草煙扎到渡客包袱裏的場景;我彷彿可以看到老船伕善意的勒迫過路人使用他的藥方,喝那一碗解暑的涼茶;我彷彿可以聽到竹篁裏黃鳥與杜鵑的叫聲,和迴盪在山間如竹雀叫聲一般的儺送的歌聲;我彷彿能感受到滿眼碧綠,流水潺潺的愜意與悠閒。這是一個美麗而難以尋得的世界。

邊城讀後感高二作文1200字 篇二

“儺送啊!儺送啊!

你怎還不回來?

多少個三百六十五日的等待,

消失了那芳菲豔麗的日子,

盡是我素手難牽的苦盼!”

這是某網友讀了《邊城》為作品主人公翠翠寫下的一首小詩,悽美、傷感、惆悵。《邊城》是一個美麗的悲劇: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不約而同地愛上了翠翠,而翠翠心中只有儺送,爺爺不明白翠翠的心思,船總順順也不明白兒子的心思,他們把翠翠給天保,為儺送找了一個有碾房陪嫁的富家千金。儺送與天保用當地古***俗,於明月之夜同到碧溪岨唱歌,讓翠翠作出選擇。為了成全弟弟,天保下洞庭,無情地湖水吞沒了他。傷心中的儺送尋找兄長屍體未果,在一個早晨悄然離開,帶着滿心憂傷去尋找自己的命運。老船伕在一次山洪中謝世,在鄉人幫助下,翠翠埋葬了外公,選擇了繼續守着渡船,靜靜等待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了的儺送,就那樣在白塔下守着她的渡口消磨着她的青春年華。我們的心被牽扯着,美麗的翠翠就這樣將青春的希望拋向了未知的遠方。

有人説,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善良的人兒勤勤懇懇的生活着,卻被命運的手無情的擺弄。然而,等待就是唯一的結局嗎?這樣的結局是否過於悽慘?我覺得翠翠應該勇敢地離開渡口,走向遠方,去尋找儺送,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掩卷沉思,生活中,許多時候,我們自己又何嘗不像翠翠,面對挫折打擊放棄了反抗甚至放棄了等待?

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等待,為什麼有些人等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而有些人卻在蒼白的等待中消逝了生命的精彩?因為許多人的等待即使擁有目的,卻沒有行動,而那些成功人士同樣在等待,只不過他們在等待的過程中付出了行動。

當記者問足球之王貝利:“自己覺得哪個球最精彩?”貝利回答:“下一個。”

當謝晉導演被問及:“自己對哪部作品最滿意?”謝晉説:“下一部。”

貝利、謝晉的成功正是他們在等待中超越了過去、超越了現在。翠翠的等待不乏悲劇之美,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喜歡擁抱成功的快樂。

我們要在等待中行動,我們也要敢於在等待中創造。當翠翠的等待和尋覓沒有了結果,她就應該敢於去追求創造新的幸福。

培根曾經説過:“智者所創造的機會,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當命運讓翠翠失去了樹木,但翠翠更應該振作起來去尋找森林,這才是真正的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卻應該超越藝術。一個強者,總能創造出契機,藉助機遇的翅膀去揭開人生新的篇章。

38歲的唐山市豐南區柳樹圈鎮村民李康宇已經在牀上度過了31個春秋,面對關節的壞死、身體的僵硬,他以超出常人的樂觀態度,面對人生的困境。他通過電視及網絡自修,學會了讀書、寫字、上網。李康宇的堅強與樂觀,不僅感染着身邊的人,更是感動了遠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女孩顏淑英(中文譯名)。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網戀,這對相隔萬里的情侶終於修成正果。在消極等待中耗費生命倒不如用生命去創造奇蹟!這正如楊瀾在首屆“天下女人國際論壇”上所呼籲的:“與其等待幸福,不如創造幸福”。

彼得遜説過:“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的決定權在你自己手中。”在那蒼老的白塔下,在翠翠日夜守望的渡口,我祈禱那不再是一年又一年的漫長等待,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勇敢出發!

因為,誰的等待,能邂逅花開?

高中《邊城》讀後感作文900字 篇三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邊一户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下,溪邊小船收渡。猶如一幅潑墨的山水畫,我不經想起: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邊城》講述的故事悽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也細膩而且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淚落滿面。

《邊城》裏的人情亦如水,卻不似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清澈純淨。在閲讀時,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和爺爺一起守着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意識到自己的年老,擔心死後翠翠無人照顧,總操心着她的婚事,十五六歲的少女翠翠也帶着青春年少的羞澀。爺爺不好明説,只是遠遠的觀望,小心翼翼地探問。他是真心為翠翠好,卻不知由於他的關心和太深的愛,延誤了翠翠一生的幸福。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愛,可是有的時候,愛,也會成為一種負擔,父母永遠是天底下最愛子女的,含辛茹苦,只為孩子能避開一切災禍擁有燦爛的笑靨,他們的付出無私,無怨,但是當父母的愛逐漸成為孩子的闖蕩世界的牽絆,當至親之情終於纏繞住我們的腳步,我們變得如此懦弱與無助。長期處於父母陰蔽下的稚弱的翅膀,又該怎樣去搏擊風雨?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我們擔不起太重的愛!

整本書,三年的時光被濃縮進了三個美麗的端午節。三年前的那個夜晚,翠翠與二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卻怎知最終落得一人孤身守獨船,為了一個未必會歸來的人做無盡的期待,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歲月輪迴?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又一次重演。

“或許他永遠不會回來,或許他明天就會回來。”故事終於哀而不傷,在悽婉中結束。

大老與二老都是茶峒地方的優秀青年,情深似海,卻愛上了同一個女孩。但湘西的柔水與淨土滋養出的是兩個坦蕩的胸懷,他們沒有勾心鬥角,而是彼此鼓勵,彼此謙讓。兩人約為翠翠唱歌的夜晚動人以極。二老的歌聲美如山間的竹雀,自他開口那一刻,大老便已得知自己的命運,為了成全弟弟,大老決然出走。

兩顆雙子星,一顆在這頭,一個在那頭。無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在岸上遙遙地觀望,他一半的熱情隨哥哥的死而消失了,內心的自責又將另一半的隱去。在某個寂寞的早晨,二老悄悄離開,帶着滿心的傷痛,去尋找自己的命途。

高中《邊城》讀後感作文900字 篇四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説。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為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

隨着故事的展開,《邊城》描述了河街繁華祥和的碼頭市井,湘西淳樸厚道,善良篤信的世道民風。河街雖有“一營士兵駐老參將衙門”,有地方的“厘金局”,卻彷彿並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古樸的店鋪、悠閒的生活景緻。“船來時,遠遠的就從對河灘上看着無數的縴夫……帶了細點心洋糖之類,攏岸時卻拿進城中來換錢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雞,養兩隻豬,託下行船伕打副金耳環,帶兩丈官青布或一罈好醬油、一個雙料的美孚燈罩回來,便佔去了大部分作主婦的心了”,“永遠那麼渾厚……盡把自己的心緊緊縛在遠遠的一個人身上,做夢時,就總常常夢船攏了岸,一個人搖搖蕩蕩的從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邊跑來”。這些客觀生動的描寫,反映了沈先生鳳凰縣生活的深厚基礎,當年對“河街”生活細膩的觀察,對湘西民俗風情的諳熟,直觀與遐想的特寫抓住精彩的瞬間,給人以鮮活的生活場景。“河街”上雖有三教九流,以及“縴夫”、“船伕”等生活在最低層的民眾,但做為當年“新文化”的傑出作家,也許是為了愛情主題,未提及階級對立或社會矛盾。

我們雖然僅僅是從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個遙遠的時代,未必真悟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但《邊城》卻是沈先生描述的類似於陶淵明筆下的現代“桃花源”,與當時“爭亂”的外世隔絕,從中不難看出沈從文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邊城讀後感700字高中 篇五

蔡珍愛

茶峒,一個依山傍水的川湘邊城,過溪渡船、沿河吊腳樓、端午賽會、載貨蓬船,生動勾勒出一幅再樸素不過的民國鄉村畫面。這裏生活着再普通不過的淳樸鄉民,這裏發生着再平常不過的故事。然而,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彷彿被拉回了那個年代,成為了劇中人。

邊城是美的。靜靜的白河溯流而上是三五丈清澈見底的深潭,兩岸是高山,順流而下入小城形成河街,吊腳樓、蓬船、碼頭、黃泥牆、烏黑瓦,將整個邊城人的心都洗滌得乾乾淨淨。

邊城是邊的。它那麼普通,從不招搖,在青山綠水之間靜靜地安居一隅。只有清晨欸乃的搖槳聲、夜晚悠長的小調、熱鬧的端午賽會、河街的諧趣對話。雖普通之極,卻心嚮往之。

邊城人是質樸的。老船伕守着渡口分文不取,為的是心安理得。河街的各家,終日大門敞開。他們重義輕利,守信自約。全個身心為那點愛憎所浸透,眼淚和歡笑在愛憎得失間揉進了他們的生活。

然而,就在這樣令人神往的邊城,發生的故事卻是徹骨薄涼的。清澈透明的河水是上天給邊城人的恩賜,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守着的過河船渡是邊城故事的紐帶,流入小城中後所發生的故事卻帶來了説不出的淒涼。純真的姑娘翠翠情竇初開懵懂地喜歡上正直的男孩儺送,儺送也暗地裏喜歡着翠翠。然而,偏偏這份美妙的愛情卻葬送在這個邊城。作者營造了慰藉温婉的場景和質樸純良的茶峒人,卻活生生演繹了悲劇愛情,成就了一份永遠得不到的美好。不禁為兩位主人公的悲劇命運感到惋惜,為美好邊城的愛情徒勞無功感到淒涼。《邊城》直擊人心的正是這種淒涼。

翠翠的愛情是屬於她那個年齡段的,剛開始無疑是懵懂純澈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也無疑是堅定的。翠翠的愛情毀於什麼呢?也許翠翠的純真反而刺傷了深愛她的那些人。儺送的愛情也是純真的,但不夠堅決,不夠勇敢。也許他的愛情毀在了他的正直和自以為是。白塔修好了,可是月下唱歌讓翠翠夢中陶醉的青年人也許再也不回來了,一聲歎息。

邊城的800字讀後感 篇六

今年冬天的太陽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渾身舒坦。

剛吃完中午飯的我,便坐在椅子上,看起了《邊城》。

這部小説是沈從文先生寫的,初讀之下,會覺得語言很平淡,情節甚至算得上是平凡的,但細讀之下,又會被小鎮的悠閒適意,爺爺的樸訥,翠翠的可愛以及字裏行間的自然、優美、詩意所吸引。

讀着讀着,似乎自己也融入了這個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説開頭向我們展現了在青山綠水間有一個淳樸的白髮老船伕,一個穿着碎花布衣的天真少女和一條忠心的黃狗,沒有喧囂,沒有張揚,生活簡單而寧靜,在我們看來或許有些枯燥乏味,但對於一直生活在青山綠水間的他們仍然把這日子過得滋味十足。

本該一直這麼悠然度日,但卻在一個熱鬧的端午節,翠翠走上了愛情這條“路”……

那次盛會上翠翠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不期而遇,儺送在翠翠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更巧的是,儺送的兄長也喜歡上了翠翠。

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從中選擇。

儺送是唱歌的一把好手,天保自知比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去做生意,但不幸溺死於湍急的渦流之中。

由於天保之死,儺送十分責怪自己,很內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而悲劇還未停止……

夜裏下了大雨,夾雜着嚇人的雷聲。

爺爺説,翠翠莫怕,翠翠説不怕。

兩人便默默地躺在牀上聽那雨聲雷聲。

第二天翠翠起來卻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雖然兩兄弟的父親在老船伕去世後解開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應只要儺送願意就娶翠翠做兒媳。

於是翠翠開始了漫長的等待,還記得原句是這樣的------“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

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要有多悲哀才會如此……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邊城……

邊城讀後感1300字高中 篇七

樑子睿

説到老舍,我們會想到《駱駝祥子》;提到魯迅,那就是《朝花夕拾》;那一提到沈從文,一定是《邊城》。《邊城》包含着美麗的景、樸素的人、純真的情。沒有轟轟烈烈的情節,卻用樸素的語言牽動着你的情。

故事的開始就是一個女孩翠翠、一個老人、一個黃狗,靠一條船來擺渡賺錢。在一個端午節晚上,偶然遇見了船總順順家的二兒子儺送並喜歡上了他,而他的哥哥天保看到女孩後也喜歡,於是兩人想用唱山歌的方式來比試,天保知道自己唱不過弟弟,並放棄。因這件事情的尷尬,後來哥哥跟貨船東經青沙灘時,不慎落水鬱悶而死,再後來老人去儺送家提親,想到哥哥因他們家而死,所以儺送回絕了老人。後因王團總的女兒也到了嫁人的年紀,所以王團總到儺送家提親,但儺送心裏還有翠翠,於是也選擇拒絕。後來只好隨父親跟貨船下辰洲,以出去為理由遠走逃避。不久老人去世,只有翠翠一人在船上等待儺送回來。故事就是這樣簡單的描述了一個悽慘的愛情故事。

《邊城》裏的景是美的,文中描寫老人死後的天空是那麼的美好。每一個景物的美,我覺的都對應着每個主人公。擺渡老人死了,白塔坍塌了。儺送和天保就像船一樣,知道目的地,知道幹什麼,卻不能如自己所願,只能隨着河水漂流下去。翠翠就像渡口,只有自己孤憐的等待愛的人。《邊城》的景是美的,美的永遠安靜。

《邊城》的人是樸實的,這種樸實最能體現在擺渡老人身上,文中有句話“年紀雖那麼大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佛仿便不能同這一份生活離開。"這也充分的説明他不會抱怨工作,只是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而翠翠只是和外公一起默默的守在渡口,為需要渡河的人奉上自己一份微薄力量。楊馬兵在老人死後一直陪着翠翠……,這種種事情無一不提現了《邊城》中的人是樸實無華的、温暖無比的。

情為何物?《邊城》把情是什麼體現的淋漓盡致,《邊城》的情是純真的,親精、友情、愛情也是如此。老人對孫女翠翠的親情是純真的,老人把翠翠缺少的父愛和母愛補了回來,他承擔的父親的賺錢養家,還操心翠翠的婚姻問題。他與翠翠之間的親情讀着純真、温暖,卻在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到淡淡的憂傷。順順和楊馬兵跟老人算不上朋友,可是他們對老人那份獨有的關懷,如此純真。本書最大的看點,無疑就是悽慘的愛情。天保與儺送在面對喜歡上同一個人時,展現出來的手足無措,與後來儺送拒絕別人的提親,還有最後女孩一個人孤守在船裏。這無一不是深深愛上他人,對他人那種單純、純真的愛情。這一篇文章無一處不展示着那份難得的真情。

是啊“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了。”沈先生的在結尾處的這一句的點綴,給人留下了深深的惋惜,同時“明天”就回來,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也許儺送明天真的回來了呢。故事裏的每個主人公都沒有逃脱最後的宿命,就像翠翠和她的母親。儺送也離別了翠翠,宿命總是驚人的相似。還是要好好珍惜當下,把“那景”“那人”“那情”好好的珍惜下去吧,必竟有人曾經有説過:“凡事都若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若宿命的必然。”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裏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

高中《邊城》讀後感作文800字 篇八

《邊城》藴含着詩一般的意境和韻味,作者不僅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而且賦予作品中的人物與景物以深厚的象徵意味,集中了湘西秀美的山水和淳樸的情致。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無形中就夠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邊城》裏的人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在閲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着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代表,他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於職守,他對外孫女無私的愛就是我們炎黃子孫得以繁衍的血緣紐帶,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樸的人性之美。

人間每天都在發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裏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現,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麼美麗的世外桃源,那裏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裏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細泉,它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温馨。多麼希望還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快樂地生活,祖父那條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於溪間,那條黃狗也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

在當今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卻漸漸弱化。我多想文學作品中那純淨、美好的風景和人情,由“童話變為現實”。

當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邊城的800字讀後感 篇九

等過第一個秋,等過第二個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為何愛戀依舊,她等他的承諾,她等他的回頭,等到黃葉滑落,等到燕兒飛過,等到了最後,竟忘記了承諾。

翠翠,你是否還站在斑駁的小木船上,靜靜地,靜靜地等待,你的心是否早已隨他徘徊於遠端的垂陽,久久不歸呢?我明白世上最苦的味道便是等待,靜坐在那兒,等,等着生命的流逝卻無法挽留。

等時過境遷,卻不流一滴眼淚。

你曾告訴過我,你喜歡等,因為等能讓你感覺你正一步步與他相遇。

你喜歡等的味道,因為它是時間,記憶沉澱而醖釀的。

你等,你聞着等的味道,時間卻在時鐘的畫面穿梭,指針在你等待逆向轉動,你和他的記憶,排山倒海而來……

這湘西邊遠的小城原本是靜謐的;這破舊的渡口原本是殘缺的;這時間流淌的故事,原來是沒有的;然而因為渡口承載了他和你的承諾,故事因為有了你的等待,這小城開始佈滿了馨香。

你難以忘記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換了生命的誓約,從此你用等譜寫人生的奏鳴曲,你每天聞着等待的味道等待着,等待着那個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的他,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他!

“我不知道風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温存,我的靡醉。”翠翠,你是否感覺到徐志摩的唏噓正如你一樣呢?誰都不願看見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

如果我是沈從文,我必定不會讓你日復一日地等待。

因為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

你必定會在雨中與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從文嗎?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你身邊緩緩駛過,用幾滴和着我對你的愛憐,同情的淚珠告訴你:對不起,我無能為力!不過殘缺也可以是一種美吧!儘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濃郁的山色鎖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愛。

你始終會秉持永不灰飛煙滅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葱;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下走你對他的等待。

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現於渡口。

等……

邊城讀後感1100字高中 篇十

錢亦然

人生實在是一本書,內容複雜,分量沉重,值得翻到個人所能翻到的最後一頁,而且必須慢慢的翻。——沈從文《邊城》

在書中,我們得以使自己單薄的時間得以延伸十倍、百倍。第一次在課本中讀到《邊城》,我便對那個彷彿滿分作文網被時間遺忘的安靜角落所深深吸引——茶峒山城,一個在風雲變幻的時代中孑然獨立的世界。小河街中的人間煙火氣是那麼地豐盈,吊腳樓下的羣雌粥粥是那麼地親切,生命在水中流淌的老船伕彷彿在船頭駐守了千年……

《邊城》講述了在湘西瓦藍瓦藍的天空下成長的翠翠與爺爺平凡而寧靜的人生,而這平凡寧靜中又始終帶着淡淡的寂寞與憂愁。在沈從文清淡而雋永的筆調下,翠翠經歷了一段朦朧但沒有結局的感情。而在這段經歷中,湘西小鎮淳樸的風土人情、如詩如畫的景緻像這根細線中的顆顆珍珠,即使合上書後,依然在讀者的心中璀璨。本書推動着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發展的線索主要是三年的端午節。第一年的端午節,由翠翠的回憶緩緩邁入。翠翠與儺送的初遇彷彿靜止於時光中的書籤——翠翠的那一低首,回眸間卻又不勝涼風的嬌羞。第二年的端午節,遇雨,翠翠和爺爺在順順吊腳樓上避雨;翠翠與爺爺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熱情好客,送了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爺爺送他們過河,不收分文。在如今這個鋼筋水泥鑄就的現代城市中,如此温暖而熱烈的鄰里情是多麼令人嚮往啊!然而,第三年的端午,所有事由紛至沓來,最終走向結局。

閲讀沈從文的文字,你能感受到一種“天然去雕飾”的熨帖和自然。《邊城》不像《桃花源記》那樣,將桃花源寫成一個美夢,而是大量加入方言野語,卻絲毫不顯粗鄙。沈從文鼻尖的尊重與厚重,將藝術加工的痕跡摸去,彷彿如實白描。三四十年代的座駕如茅盾、冰心等,受到西洋文學影響,加上本站萌芽不久,偏好用詞遣句搭架文章,總少了些靈動。而沈從文則不同,他自然中的韻味是如此悠長……我相信,有了更豐富的人生閲歷後,我再度翻開《邊城》,一定會有一番新的感悟。或許那時,我更能品出這其中的苦澀,還有那苦後的回甘。

沈從文在《湘行散記》中寫道“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着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髮。”這不僅是在述説沈從文對純真感情的永恆嚮往、質樸期盼,更是在描繪書本跨越時空的力量。百年之後,沈從文化跡於他的故鄉湘西,與這片山水同在。而他的文字,與後世的讀者同在。不信,翻開《邊城》,你定能望見那美麗的湘西山水,瞧見那片天空下始終堅守的人,聞到這書本充滿古韻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