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6W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精品多篇

了不起的蓋茨比觀後感 篇一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電影也是一門藝術,它的存在,讓我們既能從中看到日常生活的影子,又能體驗到生活中所沒有的美、純真和極致的悲傷。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悽美的愛情、冷漠的人性、悲劇的結尾,觸發到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也促使我們去思考,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

電影的主人公蓋茨比,雖出身貧窮家庭,卻懷揣偉大的夢想——想要成為一名出人頭地的大人物。當他歷盡艱險,榮歸故里時,才發現自己曾經愛過的姑娘黛西已經嫁作他人婦,他依然不甘心,買了一套豪宅,與昔日戀人的別墅隔海相望;他特意安排再次相見,想讓時光倒流,重温舊夢……可是,事與願違,他不但沒有重温舊夢,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電影最終以悲劇收場。

看電影的前半部分時,對男主並無太多好感,他的身世成謎,隨着情節的推進,他的身世被一點點的揭露出來:他編織的所謂出身富家子弟、畢業於牛津大學的謊言,是為了改變出身貧寒的事實,而他的成功也難掩他的出身,難掩他骨子裏透露出的自卑;他設計的與昔日戀人重新相見,也容易被理解為老司機的感情套路,不過是為了圓當初的一個夢——證明自己曾經愛過。

可是,當情節繼續深入時,對男主的看法也逐漸發生了改變,真真體會到他的“了不起”——對愛情的執着、純情和浪漫。對於蓋茨比來説,即使走過千山萬水,依然“除卻巫山不是雲”;而對於黛西來説,已“時過境遷”了——為人妻、為人母,即使再相見那一刻,有心動的感覺,也由於各種無奈而選擇了繼續現有的生活,她的無奈可以理解;可是,當蓋茨比替她頂罪並最終被殺死之後,她竟然未出席她的葬禮,卻令人寒心……蓋茨比家曾經無比熱鬧的聚會、喧囂的場景,也無法掩蓋他的葬禮上,只有尼克一個朋友在場時人性的冷漠。影片接近尾聲時,他靜靜地躺在棺材裏的場景,將人性的冷漠刻畫到了極點——曾經的萬貫財富,曾經所謂的朋友,不過也隨着時間的流逝、他生命的逝去而煙消雲散,最後留下的,僅是滿地的悲傷和無盡的淒涼……這時,才體會到尼克初見蓋茨比時他對蓋茨比的感受,“這種微笑是極為罕見的微笑,帶有一種令人極為放心的感覺,也許你一輩子只能碰上四五次;一瞬間這種微笑面對着,或者似乎面對着整個永恆的世界,然而一瞬間,它凝聚到你身上,對你表現出一種不可抗拒的偏愛。”

影片以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為背景敍述故事,當時的美國社會(本站☆)正處於“喧囂年代”,有錢人消費無度,拿金錢鋪墊生活,這在影片中也表現得極為明顯;而當時人的精神生活極為空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冷酷無情、薄如蟬翼。這也啟發我們去思考,當我們的物質生活富足之後,我們人生的終極意義在哪裏?當社會經濟日益發達,精神生活又該如何滿足?我們所理解的愛、同理心以及同情心的未來是否在遭受着威脅,“這些品質到底是強項還是弱點?人類的良知到底是進化中偉大的一步,還是它只不過是個可以被挖掘之後利用的破綻?”這些問題,我們也許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從電影中找到答案,從大自然中找到答案——“我們探索樹林,在林間作白日夢,我們一起發現了宇宙的一些小祕密,我們學會了成長,學會了重新相信愛情,我們在人性的善良中重新看到了希望,我們見證了光明與黑暗永恆的鬥爭”!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二

蓋茨比,曾經是一個窮得一無所有的青年,被他最心愛的女人拋棄,嫁作他人婦。他飛黃騰達之後,為了能再見她一面,故意在她家的對面買下一座別墅,他夜夜笙歌,為的是她能像其他客人一樣參加一下他的派對。而當他們真的如他所願重逢,隨後的舊情復燃,讓蓋茨比幾乎以為她會放棄她現在所有的生活,跟她一起回到從前。但是,她無法承認自己從沒愛過自己的丈夫。在一個瘋狂、悶熱的午後,她開車撞了她丈夫的情婦,當然了,蓋茨比會替她頂罪的。這個引來了情婦丈夫的復仇,一槍命絕蓋茨比於自家泳池。而黛西——蓋茨比這一生最鍾情的女人,卻與丈夫在這一刻悄然地離開了這個城市。

《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喜歡的一本書。因為蓋茨比代表着一種希望,他未必不知黛西就是一個物質女郎,但他已然將黛西當做他生命中的那盞“綠燈”,為了這個容易幻滅的夢想,他甘願付出所有的代價。而蓋茨比的做法,恰恰會給人留下詬病,正如書中的敍事者和旁觀者尼克所説,“我從頭到尾都不贊成蓋茨比,但偏偏是蓋茨比,他代表了我真心所鄙夷的一切,他一個人比那一堆爛人加起來還要強!”那一堆爛人是一羣不懂夢想可貴的庸眾,蓋茨比是那個為了一個懷揣了太久的夢想而付出沉重代價,到最終也還只是夢碎的天真小孩。

喜歡蓋茨比的理由很簡單,當你還是很年輕,你會和蓋茨比感同身受的。你會覺得擁有夢想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孤軍作戰,只為更接近夢想一步。可是當夢想就快能實現的時候,在熠熠生輝的夢想之光面前卻膽怯了,一步一步退縮,寧願縮到一個不被看到的角落,也不願看見夢想變成真實時的猙獰面容。你未必不遇到一個黛西式的人,她所有的美、所有的光環,都只是為了迎合你的欲求,你毫無理由的付出卻得不到結果。

讓我想想,蓋茨比的遭遇,就像是我們在情感最朦朧的時期,偷偷摸摸地愛着一個人,你不敢隨便申張,只能假裝不經意地瞥一眼他看的書,走他走過的路,呼吸着他所透露的氣息。你還會以為將這樣子度過一輩子,永遠生活在他的陰影當中。不料,時間的魔爪偷走了最初的情愫,你要坦然地跟逝去的時光道別了,你才沒有變成跟蓋茨比一樣,為了重温舊夢,最後被夢想“殺死”的人。

所以這個世上有太多的爛人,太少的蓋茨比。但我們曾經都像蓋茨比一樣做過夢,雖不能像他一樣為理想奮不顧身,至少能做他一名無名的粉絲。或許很多人都在哀歎蓋茨比的結局,但我不得不説,對於蓋茨比來講,這或許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在他還未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他還在等着黛西的電話,這個天真可憐的人還在擔心黛西因撞人而帶來的恐懼無法去除,而不知道黛西已收拾行李跟着丈夫離開了。蓋茨比,輸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三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代表作。作者以20世界20xx年代的美國為背景,講述了窮職員尼克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祕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心愛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最終徹底成為自私而殘忍的黛西的犧牲品,他的悲劇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恆。一闋華麗的“爵士時代”的輓歌,在菲茨傑拉德筆下,如詩如夢,在美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墨色濃重的印痕。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原來只是想打發打發時間,殊不知開頭那句父親的忠告便讓我有了莫大的興趣:你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要記住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喜歡看着蓋茨比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喜歡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歡那種驚奇和熱切;喜歡蓋茨比豪宅上徹夜不明的燈光,和從花園裏隨風飄至的音樂和笑聲,那樣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以及蓋茨比躲在這一切繁華背後的孤獨和被壓抑的慾望。喜歡死後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歡看着那輛來自另一個世界盡頭的汽車來到豪宅門口,卻沒有發現美好的宴會早已散場。也喜歡書中的語言、隱喻、講故事的方式,和精緻卻縝密的結構。只有在反覆閲讀之後,你才會發現原來書中的每個人不僅豐滿、獨立,而且在無形之中又被歸攏在情節的網羅裏,成為情節的一部分。

當我翻完《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最後一頁,我莫名其妙的回憶起一年前的一個秋夜閲讀果戈理《涅瓦大街》的情景,當我在涅瓦大街迷人的街燈和喧鬧的人羣中目睹一個純真又孱弱的年輕人的激情被現實的荒謬徹底擊碎的時候,我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令我無處遁形,庇斯卡遼夫以其全部的生命追求一瞥而來愛情,但是迷人的姑娘卻變成了不可理喻的妓女,於是他對美的追求反而嘲諷般的把他推向了生命的盡頭。然後,我在那個有點慌張的夜晚裏得出了一個結論:要放棄救人,因為不會有太多的人希望在藍色的天空下不斷的延展夢想,包括愛情在內,無奈的具有理想性質的嚮往與改變他人的試圖總會變得蒼白和荒謬。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讀後感 篇四

最近剛讀完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感慨頗多;只因他講的不僅是夢想,社會,更是人性。

在那個人人追求“美國夢”的時代,一個帶着夢想逆襲的人,似乎一度觸摸到了天堂,但終究不敵命運。

人倒下後,曲終人散。“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美國版。

蓋茨比死後的冷清,沒人願意來料理後事甚至來參加葬禮送他最後一程,與眾人在他別墅派對熱鬧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可能大家覺得已在這裏這個人身上得不到什麼,反而會不會被牽連,多麼讓人唏噓。虛偽的人情,集體的沉默,是人性的通病?

他生前的朋友説:”我們要明白,講交情要在人活着的時候講,人死就沒有交情了。“

相對於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可能我更看重對自己良心的交代。

而《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一個個飽滿獨立的人性,卻是這個世界真實的人性。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先要了解人性。這本書,已然是一本不錯的人性啟示錄。

我常常想起,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通篇的人性描述。説:人本身就是高級動物,本身天性之中就帶着貪嗔痴恨各種慾望,而慾壑難填,所以世人苦痛頗多。就像現如今很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要還房貸,不敢離職不敢出事不敢發生任何變動,身上壓着一層層的大山,無法喘息,包袱太重了,是無法起飛的。説到底,人還是社會性的動物,處於複雜的社會關係之中,想要做到不在乎太難了,只能妥協。

生而為人,本就是向死而生,人性經不起試驗和推敲,都一樣,人性不值得,人間不值得,所以不要抱太大希望,想自己所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是往往又有很多人連自己喜歡做什麼想要什麼都尚且不清楚,何其可悲。

Gatsby對Daisy的始終如一的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以Daisy為先,最突出的就是車禍後守在Daisy家擔心她會被Tom為難,Gatsby認準自己的目標,在浮華的世界始終堅持自己的追求,但我不得不説,他的夢想,Daisy不值得,她愛的只有她自己。

可能是之前被太多的偶像劇和雞湯文洗腦了,對愛情抱有無限美好的遐想和希望,認為肯定會有一個人愛你如同愛生命;但是越長大越發現,不,人永遠都是愛自己勝過愛他人,永遠最愛自己,特別是對自己一點點的付出,肯定會計較自己該得到的回報,除了父母,哪有不計較的無私的愛;説來好笑,若是每當這樣一想其背後深意,我估摸着愛情就沒啥浪漫可言了。其實是相信世界上有愛情的,但只是不相信會發生我們自己身上。

儘管如此,我仍舊完全折服於Gatsby對愛情的忠貞追求,哪怕他追求的東西就像那道綠光永遠可望不可及,甚至已經被他拋在自己身後都不可知。

人生很多時候就是追逐自己心中綠光的過程,如果Gatsby不那麼執着,那他也就不成為Gatsby吧。這跟我們現實生活很接軌,能像蓋茨比那樣始終保持初心也是很難,雖然他的夢想已經烏托邦化了。

其實想想,他們跟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很有相似之處,我們究竟該在生活中有什麼堅守,有什麼追求,我覺得這是值得每個人思考一生的問題。

人生的綠光往往就是這樣,是對夢想執着和純粹的嚮往支撐着我們,當我們靠近,卻不是這麼回事,但我們畢竟努力過,盡力過了。雖然只是擦肩而過。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五

20__年六月初,在我人生遇到了迄今最大的坎坷之時,在我感覺到自己被生活欺壓到瀕臨抑鬱之時,在我夜夜失眠,睡着便會幻聽,醒來又無法把自己內心的痛苦傾訴與人時,我選擇了兩種方式進行自我救贖,第一是跑步,第二便是讀書。

我有買書的習慣,偏愛紙質書籍,家裏書籍頗多,也常有讀書的喜好,所以那段持續至今半年灰暗的時光裏我讀了好些本書,其中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嚴歌苓的《一個女人的史詩》也都曾讓我淚流滿面,但是我不想寫什麼感受,這一本《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我在一個屋裏散滿月光的深夜翻開的……那晚我一直在失眠,除了啜泣還在思考而立之年的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不再年少的歲月讓我陷入了一種彷徨,庸俗忙碌卻又不順的生活讓我開始質疑自己。我坐在那裏不禁想起《飄》中佳麗斯的人生,她跌宕的不退縮的生命,可我找不到答案,因為她的生命捆綁着宿命中緣分,故事的結尾她失去了所愛,雖然“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但是明天到底該是什麼樣一天……我找不到心中的答案……

又想起大學時讀過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記得書中的序是村上春樹寫的,評價頗高,我印象中這是一個窮小子逆襲的故事,猶然自己當時讀完還頗多感慨,一直跟朋友説人生無力,宿命論。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六

每個人都能從蓋茨比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也是。

書名對蓋茨比做出了評價,了不起,在於他對於這部分“夢想”的堅持,一顆心的赤誠。故事的結尾充滿了悲涼,充滿了那個年代裏的人性的冷漠與人情的薄涼。生前財富與榮華帶來的熱熱鬧鬧,對比着,葬禮的冷冷清清,蓋茨比畢生追求的,或許只是為了可以與黛西那個階層的匹配,他的內心是真誠的,只是最後得到的是“揹負着早已忘卻的夢走過一年又一年,守望着虛無”,那五年他守望與堅持的,是一份想象,美好的想象,“美國夢”般的想象。只可惜到最後夢碎了,滿是悲涼。

黛西和蓋茨比根本不是一個世界裏的人。其實黛西所處的環境,她所在的那個階層,根本無法體會蓋茨比,她只是想要一份快樂,一份安逸,她根本不會為了一份所謂的真摯的感情而放下她擁有的,哪怕是冒一丁點的風險。

“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好”,對蓋茨比的一生,我總感到惋惜。有時在想,若是五年前蓋茨比可以接受現實,懂了過去的終歸是過去,那或者又是另一番結局。

細細想來,我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接受了所有的現實,發現即使再回到那年,也早已沒了那年的冬天,沒了那年的自己,過去了的也早已過去。我很感激,感激曾經的那份感覺帶給我的,一種温暖如陽光,一種一直鼓勵我往前走的向上的力量。

我很欣賞對生活認真的人,早已過了耳聽言語的小小年紀,聆聽自己的心,用心感受,追求着讓自己更為舒服的生活,一種方式。可以無趣,但貴在真實。

“躲得過對酒當歌的夜,躲不過四下無人的街”,若現實如此,我依然喜歡這座城市,依然喜歡在這裏的感覺。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七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我年紀還輕,閲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我一句話,我至今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説,“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的條件。”

——《了不起的蓋茨比》

不知有多少人是因為村上春樹才讀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但是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電影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我最喜歡的美國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擔任男主角,村上多次在他的作品裏提到過菲茨傑拉德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知道菲茨傑拉德是因為讀《挪威的森林》,後來好奇,就決定看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菲茨傑拉德用了第一人稱內聚焦的敍事方式,通過尼克的回憶來講故事,他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作為當局者,他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遠房表哥,是湯姆的舊相識,他和喬丹交往,參加蓋茨比的奢華派對,幫蓋茨比搭起與黛西重聚的橋樑,他目睹湯姆與蓋茨比之間的衝突,知道茉特爾出事的真相,他處理蓋茨比的後事„ „作為旁觀者,他從不識蓋茨比到成為蓋茨比的送殯人,這短短日子裏的經歷令他最終看透了他接觸過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社會„ „

我們通過尼克進入故事,以他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和思考,通常運用第一人稱內聚焦這種敍事手法都會令人讀得如臨其境,真實感極強。

真實到連故事裏每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似乎都是應該被理解的真實,包括蓋茨比。雖然蓋茨比追求的是一個看似虛無的夢想,但他需要的同樣也是一種真實,一個黛西,一段他自以為暫停的愛情。可是實與虛又好像是一體的,黛西是真實的,而蓋茨比苦苦追求的愛情夢想卻如他豪宅對岸的小綠燈一般虛無縹緲,黛西無情的離開,蓋茨比的被害,葬禮的冷清„ „蓋茨比的苦心經營最終換來的是一場空,他追求的夢只是一個短暫而美麗的氣泡。

通過尼克之口來講蓋茨比的故事是最合適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尼克和蓋茨比是同一種人。因為蓋茨比死後,尼克還一直以為黛西會回來,至少會打個電話,還以為昔日參加蓋茨比派對的“朋友”會來參加葬禮,直到最後沒接到黛西

一個電話,直到在五號路遇見湯姆以後,尼克才漸漸領悟到些什麼。在尼克心中,蓋茨比始終都了不起,他既是當初搞奢華派對的富豪蓋茨比,也是最後活在他心中的追夢赤子蓋茨比。

蓋茨比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的了不起在於他無所顧忌地愛着黛西多年,他的心是純粹的。雖然蓋茨比經過多年的奮鬥,進入了上流社會的圈子,他從來不為金錢、權力與榮譽所動,事業上的建構是為了與黛西更接近。不幸的是,他的一生以悲劇結束,包括他夢寐以求的愛情。

——12文化事業管理:許宏運

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感 篇八

帶着惋惜和遺憾讀完了這本書,因為蓋茨比的悲劇似乎是註定了的。

曾經擁有過的美好愛情,因為自己的家境而失去了。當他成為了有錢人,購買了豪宅,每天都舉辦宴會,僅僅為了能夠接觸到黛茜,然而就像那個楚國人一樣,丟掉的早已被時間沖走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而作者沒有讓故事那麼簡單,黛茜結婚了並且生了小孩,但是由於丈夫總在外面拈花惹草,她對丈夫的愛已經消失殆盡。這似乎預示了一點希望,蓋茨比沒有直接被拒絕,通過種種努力,他終於如願見到黛茜並吐露衷情,而黛茜似乎也被他所感動,願意離開丈夫與他在一起。似乎蓋茨比終於能夠了卻多年的願望了,但是沒有想到僅僅是一些指責與流言蜚語,就足以讓黛茜改變心意。

失去之後還能重來嗎?

或許——雖然我從未聽過——或許真的存在這樣的事情,失去的仍能重來,但更多的卻是兩個人都會遇到新的人,新的環境,時間最終改變了一切。過往的事情最好是留作腦海中美好的回憶,非要執着於未得到的美好,結果可能是刻舟求劍——按當時的印象來尋找,早已物是人非了。

蓋茨比最大的悲劇並非死於非命,也不是在幫黛茜承擔了罪名後黛茜對他卻漠不關心,更不是那些世俗之人的流言蜚語,而是他到死也沒放下對過往對失去的執着。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九

上週一口氣讀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一本在美國很有名的書,在美國人心目中,它對美國人的心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空氣裏瀰漫着歡歌與縱飲的氣息。一個偶然的機會,窮職員尼克從美國西部來到紐約追尋自我的夢想,從事起債券生意,無意中他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祕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是河對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中,住着心愛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可是是凡塵俗世、任性不負職責的物質女郎。而蓋茨比走後,卻無人問津,無論生意夥伴還是朋友門客。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的杯具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恆。最終尼克紐約沒有帶走一片雲彩,而選擇了回家,而蓋茨比卻留給了他一個現實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此刻的中國,有多少懷揣夢想的“尼克”,我想自我也是其中一個。當然不是每個尼克都會遇到並執著於某個物質女郎。有些“尼克”功成名就,可是卻也傷痕累累;有些“尼克”想明白,看明白了,選擇了對自我真正重要的東西。更多的“尼克”迷失了。往往我們過份執著於什麼,就越容易在什麼中迷失,經常走的太遠。我想我們需要停下來,休息一下,靜靜的思考,讓自我的靈魂跟上。

生活僅有一次機會,不可重來。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十

和很多人一樣,是因為村上知道了菲茨傑拉德,知道了蓋茨比。雖然喜歡村上,然而我並沒有追隨喜愛的作家讀書的習慣,於是雖然暗自確信我將會喜歡這本書,卻遲遲沒有找來看。還有一個原因,便是籠罩在此書頭上的那個陰雲般的碩大詞語:“美國夢”。正如翻譯者施鹹榮那番令人作嘔的序言導致了我始終沒有看過《麥田裏的守望者》,正如電影《美國美人》的海報一映入眼簾大腦裏便浮現出“中產階級”一詞,“書寫了美國夢的幻滅”這樣的定性也使得我對《了不起的蓋茨比》產生了由衷的排斥。美國作家向來具有密切關照社會生活的傳統,所以,美國作家的作品是很符合某些評論家的口味的吧。

看過之後,小説的故事本身並沒有引起我很深的感觸,也許,是這樣的感觸已經經歷太多——表現“資產階級的勢利虛偽冷酷”的作品,從巴爾扎克到卡夫卡,已經堆積如山。打動我的,是此書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菲茨傑拉德身上那股純真的頹靡味道。美國文學幽默輕快的傳統到了他這裏,添加了濃重的抒情和感傷,添加了東方式的悲憫和關懷,從而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滋味。小説中的對話很多,細節很多,這樣的小説很難寫得不乏味,到了菲茨傑拉德這裏,卻被處理得津津有味。神經質的女人活靈活現,妙趣橫生的比喻層出不窮,辛辣的議論一針見血,然而,那些令小説節奏停滯下來的長句的感懷,又具有抒情詩一般的氣質。人如其文,寫出這樣文字的作者,究竟有過怎樣的人生經歷?這讓我深感興趣。

於是找來菲茨傑拉德的生平資料,果然符合我的猜測。如果把作家的生活和創作之間的關係分幾種類型的話,菲茨傑拉德無疑屬於人生經歷和小説一樣精彩的那種。出身貧寒,飛黃騰達,生活糜爛,蒼涼死去,他不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理想主義者,一邊迷醉於塵世享樂一邊仰望天空的孩子,他是污泥中綻放的黑色玫瑰。其實他是詩人,或者説,他是那種詩人氣質濃郁的小説家,這決定了他作品的質地。他小説中細節的出彩來源於詩人那種為人間事物重命名的能力。

我堅信,那些積累在人類文明大廈角落的沉甸甸的作品,其內核都是一樣的。世世代代,大家書寫着同樣的主題,只是用不同的結構和語調。文學的魅力,就在於那種種美妙的説話方式;文學,保存着人類言説的能力。

“美國夢”這樣一個詞怎麼可以概括《了不起的蓋茨比》所具有的全部內涵,衝破現實陰雲的籠罩,我看到的是大海彼端那隱約可見的綠色燈光,那是蓋茨比看到的,那是廣告牌裏的大眼看到的,那是菲茨傑拉德看到的,那是很多很多人都可以看到的。有的人,隨着時光的消逝漸漸看不到了,有的人能看到卻不再相信自己看到了,有的人一直都看得到,一直都在指着燈光的方向喃喃自語。那是一個恆久的姿勢,那個姿勢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