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集合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7W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集合多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那是一個辭舊迎新的年代,那是一個蓄勢待發的年代,人們懷揣着夢想,站立在貧瘠的黃土上眺望着不知名的遠方,用着陝北人獨有的韌勁,活出了不平凡的精彩與傳奇。——題記

(一)詩意的平凡當故事情節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展開之後,我是一直帶着希望讀到最後一頁的。當結尾呈現在眼前的是:少安失去了秀蓮,少平也失去了曉霞,心中不覺為他們溢出許多的憂傷和失望來,這一生辛苦走過,荊棘叢中穿過,卻沒有一個酣暢淋漓的幸福結尾?

在整個平凡的世界裏,少安,少平和紅梅,以及秀蓮都在用他們的勇於接受生活的心來承受種種,尤其是少平,從十三歲扛起這個家庭的重擔,到紅梅患了肺癌,那一刻我不知道他的內心是怎樣的天人交戰?!最後留給我們的背影,卻是那麼的鋼鐵般的屹立不倒!故事之所以為故事,所要傳達的本就是一種面臨一切艱難困苦都能積極向上的精神,而那些偏偏就是我們現下最缺乏的,也是值得我們去汲取去反思的。。

平凡的世界裏的他們,是夾縫中生存的一代,有我們難以理解的艱辛,陝北那個大背景下,文革到改革的過渡,無論是少安還是少平,都失去了那麼多,伴隨着時代的腳步,追逐着自己的生活,也許有些憂傷夾雜其中,可是有了努力來點綴,平凡是世界裏也有不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精彩!當我們身處現代的都市中追求着光鮮亮麗的生活時,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有這個選擇的機會。而在雙水村那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農民的生活是困苦而混亂的。而少安等人都不得不挑起生活、家庭的擔子,但是他們並沒有在平凡的生活裏平庸,通過他們的堅毅和機敏的心智演繹了詩般的平凡。

(二)感情天涯荊棘路為孫少安不屈的脊樑而觸動。無論是對親情還是對愛情他問心無愧,捨己又如何?只是因為現實中我們不得不考慮幸福的性價比是什麼?在親情的需要面前,愛情忍痛放棄又如何?天涯何處不相逢,若真的愛,就放你自由的飛,不受我的拖累。在文章的最後,紅梅被查出肺癌,淚水砸地過後,從醫院出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堅持到最後的剛毅身影回到了煤窯,背後夕陽如血,彷彿涅槃重生的鳳凰身上那灼灼燃燒的火焰,濕度瀰漫了我們的眼睛……

為孫少平那苦難的哲學撼動。苦難向來是生活必須的調味料,即使在社會最底層掙扎又如何?人不會一直停留在一個位置,我傾力去追求更好的未來,暴風雨的猛烈並不能使我懈怠,反而更激昂的走向的想到達的遠方,只為在這平凡的起點上活出不平凡的精彩。曉霞走了,沒有預告,就那麼的離開了所有的視線,當犧牲的消息傳回東關,碎了一地的心~如花生命的凋謝,她家人和他愛的少安悼念中堅強:你離開了,就讓我們用餘生的回憶來紀念你曾經,絢爛的存在。向前和秀蓮,是令人心疼的,如痴如醉的愛戀在百般千回後中才有了一個相濡以沫的結尾。在生活的長河中,誰能保證一定都能實現最初的希冀,殘酷與苦難輪番上陣,錯失了最初的愛戀,焉何不知道遠方有另一種的相濡以沫的幸福?

(三)平凡的我們何去何從讀完平凡的世界,不只是那些流於繁多的啟示,更是深沉的思索。

生活是什麼?我們的大學生活是什麼?我們明天又歸向何方呢?而生活包含着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對於生活理想,應該象宗教徒對待宗教一樣充滿虔誠與熱情!這個世界是如此美麗與斑斕,白得晃眼的雲彩象一團團新棉絮,悠悠地飄浮在湛藍如水的天空……從我們告別故鄉異地求學,悄悄揩去了滿臉的淚水,我們不怕天涯荊棘路,用生命的力量包容生活的不屈與坎坷,充實我們的大學生活,規劃人生,保持着一顆勇敢、堅強的心去一步步實現夢想、闖出作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孫少平:偉光正青年成長史。幾乎成長的每一步都做了正確的事情、遇到了好心的人,像所有男主角一樣,走上了半開掛的人生。他正直,勇敢又好學,上學積極幫助同學,回家勤勤懇懇勞動,在外任勞任怨幹活……不論在何種境遇下,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包括曉霞的死),都能重新振作起來。説實話,我不相信人可以正能量到這個地步,現實生活中,好心的人甚至很難得到福報,但是我們同樣會從他身上得到鼓舞。不知道最後他跟師孃在一起了沒,關於他未來的感情發展,我很困惑。

有一段關於他的描述,可能會讓很多和我一樣葱農村出來的孩子們有同感:“孫少平的精神思想實際上形成了兩個系列:農村的系列和農村以外世界的系列。對於他來説,這是矛盾的,也是統一的。一方面,他擺脱不了農村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又不願受農村的侷限。因而不可避免地表現出既不是純粹是農村的狀態,又非純粹的城市型狀態。在他今後的一生中,不論是生活在農村,還是生活在城市,他也許將永遠會是這樣一種混合型的精神氣質。”

孫少安:很意外,少安到最後也沒能擺脱小農思想,變成一個高瞻遠矚的企業家(當然以後可能也有機會),看待事情也沒他弟的眼光,最後還要靠他弟的啟發才能拒絕《三國演義》的“邀約”、回村建學校,而且面對婆媳關係也是無可奈何…但已經是個出類拔萃的農民?了,又娶了個好媳婦。做事情永遠三綱五常,沒有任何驚喜,還不如他媳婦果敢。對他這個人物實在沒有太多感情,他就像班裏學習好的男同學,讓我提不起太多興趣。(不過王雷演出的超級可愛的孫少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潤葉:如果潤葉跟少安結婚了,估計也沒啥階級或者文化隔閡,畢竟潤葉和曉霞不一樣,從根兒上説,就是一個善良又保守的女人,而且李向前也沒啥文化,後來變成鞋匠,光景還不如少安。潤葉的性格或許也跟家庭出身有關?但少平咋就發展成了那樣?我看前半段簡直要被潤葉氣死,喜歡少安,又扭扭捏捏,直到少安結婚,自己又迫於壓力嫁給了向前!明明是自己同意的,婚後又要“守身如玉”!李向前也太可憐了,四肢健全的時候,得不到潤葉的愛,得到了潤葉的愛,自己又癱了!潤葉愛向前嗎?我理解不了,愛的話非得等人家殘了?這是愛他還是愛自己的聖母光輝啊!不過我對這種心理也有點能理解,我也老這樣,活在自我感動中,其實就是自卑發展出的自戀!

田曉霞:理想人物,好的實在發光了,所以最後只能死掉。我還以為最後會出現一個什麼沒死失憶了啥的,畢竟屍體都沒有找到,但是這畢竟不是狗血連續劇。(畢竟這個詞兒我想了好久,懷疑自己腦殼壞掉了)

田曉霞説了一段很颯的話:“可和我在一塊的男人都説我不像個女人。我知道這是因為我的性格。可是,他們並不知道,當他們自己像個女人的時候,我只能把自己變成他們的大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題記

苦與甜,痛與樂,愛與怨。這些複雜的情感在路遙的筆下紛繁交織,凝成了《平凡的世界》這部著作。

“命運總是不如人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農民家庭出身的孫少平,揹負着全家人的期望,去到縣城裏讀高中。既不像好友金波一樣家境寬裕,也不像班上別的同學一樣有權有勢。心理上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讓他沉默寡言,在學校總是獨來獨往,生怕被別人看見自己的寒酸和落魄。畢業後他一個人四處打拼,但路途依舊充滿了泥濘坎坷。工作、感情生活不斷鍛造着他,一步步褪去青澀,走向成熟。

如果説從前的他只是為了尋求出路,那麼後來的他,就是在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

“人生是這樣不可預測。沒有永恆的痛苦,也沒有永恆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麼平展,有時又是那麼曲折。”身為家中的長子,孫少安早早地擔起了家庭的重任。孫家一貧如洗,還有卧病在牀的奶奶,年幼的弟弟妹妹。尚且年少的他,不得不承受着來自各方的壓力,負重前行。在家作為兄長,他算得上是頂樑柱,和父親一起撐着這方小小的、唯一能讓他們容身的天地;在外作為隊長,他一直都以身作則,精明強悍、吃苦耐勞、腳踏實地。

即使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依舊能幹出一番自己的事業。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田潤葉,她的為人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像是一朵需要人呵護的雛菊,不張揚、不明豔,親切温潤。家境體面,卻沒有盛氣凌人的架子。她曾經喜歡孫少安,便主動去靠近,深深地期望着和他共度餘生。可是這些念想終究抵擋不過現實的壓迫,情竇初開的少女也嫁作他婦,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會有圓滿的結局,但不是所有的不圓滿都是不幸的。

“生命包含着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孫玉厚幾乎一輩子都在勤苦勞作中度過,過着缺衣少食的清貧日子。老實巴交的他無力改變生活的現狀,沒有辦法給自己的兒女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但是他一直在盡力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雖然物質上比不過別人,家庭氛圍卻一直是和睦友善的,讓孩子們都能體會到真情。

也許有的人天生缺乏自己做大樹的能力,但是他們能夠做很好的土壤。

你看,這些平凡的人,都認清了自己的意義,找到了自己的歸屬。

世界這麼大,我們都是獨立而平凡的個體,按着自己的人生軌道運轉。這一路註定不平坦,都要經歷很多次挫折,面臨很多次困境,有過很多次迷茫。但是,請一定不要放棄,無論結局如何,我們都要先懷揣着理想去闖一闖、試一試。就算再不起眼的一顆星星,也會散發出堅定的光。就像,每一個不曾預知的理想,都會在你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後,綻放出迷人的色彩。

你一定要站在自己所熱愛的世界裏,閃閃發亮。願我們所期待的,皆如燦爛星子。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這部小説,有着迷人的閃光點——語言的易懂與精湛。路遙在寫這部小説時,也是經歷無數艱難坎坷。六年的寒窗,熬煉出了這人間至美的芳醇。路遙每一次審稿,都是手寫進行。在他的仔細雕琢下,這部小説的語言被稱之為巧奪天工也不為過。小説裏,最具色彩的便是隨處可見的民歌俗謠。這些俗謠,往往具有地方色彩,充滿了濃厚的感情,並且每一處應用都是切合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這些文字給主人公的感情具體化,彷彿一段段文字讀下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就已然湧入心頭了。這些文字幫助了讀者理解主人公的心理,也豐富了他們所處的世界,一首首震天動地的信天游,亦或是輕快活潑的歌謠,以文字的形式展露在紙頁上,使你對地方獨特的民族色彩映象加深,不知不覺就沉浸在濃厚的民族氣息中。不得不説,路遙的文字對陝西民風的傳播,起到了獨特作用。

而文中細膩的描寫更是吸睛的一筆。譬如,少平的一處外貌描寫:"褲子顯然是前兩年縫的,人長布縮,現在已經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虧襪腰高,否則就要露肉了。可是除過他自己,誰又能知道,他那兩隻線襪子早已經沒有了後跟,只是由於鞋的遮掩,才使人覺得那襪子是完好無缺的。"

“吊”、“露”、“遮掩”等字眼,準確生動的刻畫了少平衣着的簡陋破舊。腦海中彷彿顯現了一個青年禹禹獨行的冷清景象,使人不免心生悲涼之感。在看作者在描述時所用的“幸虧”、“否則”等字眼,不僅附帶上了作者強烈的感情色彩,益於讀者體會,又何嘗不是少平此刻的心理獨白呢。字裏行間透露的慶幸意味,更凸顯少平的艱苦卓絕,敢於吃苦的精神。從中可見作者的良苦用心。

對比於莫言的文字,就更加凸顯出路遙文字的魅力。路遙的語言,平靜而感情充沛。不時出現的字眼,如“哈呀”這樣頻繁出現的字眼足以凸顯作者對某樣事物的驚訝態度,促進我們更好的理解的同時,也為文章增添了幾分樂趣,啟齒間不由顰蹙一展,回味來樂趣無窮。細細獨來,你會發現這一處處的文字,似乎是在唱戲般,朗朗上口令人忍俊不禁,倘若跟着念上幾句,也能使你捧腹開懷吧。

而莫言的文字,描繪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誇張的手法使他筆下的世界抹上幾分絢麗,甚至有時也有奇特的色彩在期間。莫言的文筆,總有幾分現實的壓迫,幾分社會的沉重,讀來有幾分壓迫感。這也許是主題的元素決定的,在此筆者不在多説。只是對比下,路遙真實的語言十分凸顯。細讀之下,彷彿你只是與他鋪氈對坐而談,打有幾分煮酒談三分天下,平實而又真摯。

這便是路遙文字的魅力。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平凡的世界是我讀過的第一篇長篇小説,讀了好久後兩部跟第一步有一段時間擱置了,可能是我讀書少且不精,所以沒能記住裏面具體的只詞片語,這是很大的遺憾,不過還好我把較有感觸的文字記錄了下來,之後細細品味。也許我不能用華麗的語言來表達我對這本小説感觸,但是這本小説卻給了我內心很大的震撼,更多的應該是鼓勵,我覺得平凡的世界這個書名十分貼切,講述的的確是黃土高原辛勞的人民在社會變革中艱難的生活狀況,是的,他們都是平凡的人,沒什麼不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只不過在維持自己的生計,追求自己的生活,平凡的可能不會被人去特別關注,但是就細微的方面去深入解讀他們的內心,精神世界及感情,就會感到他們是偉大的,他們在一個不平凡的世界裏生活着,這個世界充滿了荊棘,他們沒有被温柔以待,但他們憑藉着頑強的精神,吃苦的意識,純樸的品質靠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揹着社會變革的大山步履維艱的踽踽前行,他們為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簡單而純樸的,正因為有他們這些平凡中的偉大,才有了新中國的變革與邁進。

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們在苦難下仍然對未來充滿追求,充滿理想,對生活從未失去信心,時時透漏着人性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着別人。

對於少平我有一種不能用敬佩表達的感情,出身貧農,骨子裏是有自卑的,但他對於學習是充滿追求的,通過看書,他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好境界的理解,他不安於回鄉勞動,想要去了解這個更大的世界,雖然在黃原攬工下煤礦當礦工很苦很累,但是精神世界卻是充實的,在這些經歷的苦難和不斷的學習中,他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苦難是幸福的組成成分,只有一個人對世界的瞭解更廣大,對人生的看得更深刻,那麼,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甚至會心平氣和地對待歡樂和幸福,而痛苦卻是走向成熟的最快方式,他寬廣的胸懷如海一般包容了郝紅梅的"背叛”和跛女子侯玉英的傷害,並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和田曉霞的愛情是令人淚目的,他們身份相差甚遠,在這一點,他即是現實主義覺得他們倆沒有結果,一方面又對未來充滿了嚮往與期待,他們的愛情終要面對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真正的愛情可能就是如此。他對生活從來不缺乏熱情不管生活回報他的是苦難,還是幸福幸福應該是苦難的昇華。

少安是一個純樸善良的農村漢子,從中學被迫放棄學業回家勞動幫助一家人營生,是全家的支撐和依靠,他也負擔起了照顧家人的責任,在是村裏的強人,不怕吃苦,他有闖勁有頭腦,在改革開放後開始創辦磚廠,成為了先富的那一小部分,成為了縣裏的冒尖户,但善良的少安在富起來後仍不忘幫助村裏貧困的家庭,讓他們來磚廠打工,就算第一次磚廠失敗,他們的嘲弄於落魄的少安,少安仍然在翻身以後請求秀蓮繼續僱傭他們,可見農民少安的胸懷和善良,他的成功也並不是偶然。他和潤葉的愛情是青春的悸動,愛情的萌芽,也許在如今他們可能會拋開客觀因素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人們的門第思想限制下他們的愛情終究還是沒有開花結果,但我相信,這份美好的愛戀一定會永遠的藏在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雖然很遺憾,但他們最終都遇到了對的人,開始自己美好的生活。

我對這部小説的理解很有限,只能用只詞片語表達內心的最深感觸,這是中國社會變革邁向新局面的一個縮影,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這些平凡的人演繹了愛情的温柔細膩,親情的偉大無私,友情的心靈交匯,以及他們面對苦難的堅韌不拔,毅然前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即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就是我看的這些平凡的世界裏偉大的人。

《平凡的世界》給我的感觸遠不止這些,不過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此外我的文筆太差,尚不能表達它給我的觸動和震撼。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有些書,與少年記憶同在。

依然還記得當年聽長篇評書時的情景——正午小小的長滿花草的院落裏,葡萄架下,一個少年正靜靜傾聽並憧憬着寬廣而斑斕的外部世界。在李也默有着陝北風情的聲音中,懷想着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田潤葉們——熱愛文學的少年時光,是多麼的美妙。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以史詩般的筆觸描述了在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大背景下,黃土地上的普通人的悲歡離合。作品問世立即好評如潮,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重新回想這部書所囊括的時光時,依然會發現從1978—1985年以來的歲月是那麼的令人神往。生活在那時的人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悦憧憬着未來,用感恩的心看待剛剛過去的夢魘……簡單、純粹,一切都籠上了理想的光環。沒有咖啡館,沒有浪漫的海灘風景,在那個西北黃土高原小小的城裏,在那無名花草盛開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長起傳奇般的愛情,這愛情曾讓十幾年前的一代人為之動容。

無從知道如今的讀者如何理解與認知省委領導的女兒田曉霞與煤礦工人孫少平之間的那段愛情。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如今已然完全沒有了此類愛情發生與成長的土壤。換言之,作家連想象的慾望都不再會有。煤礦工人與省報女記者之間有着何等的距離?省長女兒怎麼會與煤礦工人有情感發生,他們有認識的可能嗎?即便是作家能想到,這樣的情節讀者與觀眾能否接受?在這樣的問號背後,存在的是大眾對人與人關係認識角度的變化。

在《平凡的世界》之後,已很少再能瞭解到煤礦工人的生活境況了。他們在一度的笑語喧譁之後重又歸入黑暗、潮濕的地下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變得那麼寂然無聲。偶爾在報紙、網絡等媒體上看到,也只是與死亡名單、煤礦事故等相連。想來,這個時代的孫少平們不會再有人關注並敬仰了。他喜歡誰和會娶哪一個更是無關緊要了。恐怕還會有人想,只有傻瓜才會把一個煤礦工人當作自己的偶像。

所以,這一次在翻閲《平凡的世界》時,我內心充滿着平實的歡喜與複雜的情感。翻閲它們,就如同重走當年的少年心路。老實説,孫少平,這個英俊、淳樸、向上的男青年曾經贏得過我的深深的愛戀。我甚至因之而熱愛他的生活歷程——從黃土地出發,由建築工人到煤礦工人。當然,也熱愛孫家的每個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泥土與農家氣息。

這是一個小資盛行的時代,以金錢的多寡為成功的唯一指標。因而,在許多的大眾媒體中,孫少平以及孫少安們註定缺席並命定成為弱勢的沉默的羣體。勤勞致富的孫少安們不再是榜樣了,我們甚至很少能看到相濡以沫的農家男女。看看現在吧,更多的文學是農家姑娘們離開家鄉到城市賺取金錢。沒有金錢作襯托的愛情,不再有人眷戀,甚至會讓人鄙視。

走在都市高高的天橋上,我常深感困惑。困惑於川流不息的車輛中平凡人們的退隱,更困惑於媒體、大眾對金錢、權貴的追逐與渲染,對凡人生活與生命的漠視。

如果活到現在,作家路遙該如何面對這時代的鉅變呢?社會現實、文學理念、閲讀興趣,以及金錢至上的當代社會能讓他適應嗎?他的驟然離世,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休止符,是有着現實主義理念的作家用理想主義和人文精神寫就的休止符。

我知道,也有許多人對《平凡的世界》的文學價值提出質疑,而我亦自知早已無法跳出自我感受去評判這部書的文學價值。多年來路遙在陰暗的圖書館裏翻閲報紙,以至於手掌皮膚破裂成繭的細節常縈繞於我的心頭並激勵着我。

所以,《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文學本身,它們在十幾年來悄然改變着一個小小少年的價值觀、愛情觀,還有人生觀。當我讀到孫志剛事件,看到民工迫討工資的報道,看到農村中被自殺與家庭暴力所困擾的婦女,看到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時,不由得會憤怒,會動容,會在飛馳的火車上情難自己——因為,他們是我自少年時代便熱愛的“孫少平、孫少安”們,也是“孫蘭花”與“孫蘭香”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並非所有的平凡都可以蜕變為不凡,也並非所有的不凡都可以被傳頌

——題記

筆尖流淌出題目,腦海中忽的迴響起書頁翻閲的沙沙聲,盪漾出那個黃土高原上小山村裏幾家人的人生沉浮。在這本百萬字著作裏,每個字都注入了路遙先生的情感與血液,感歎自己的文墨底藴的卑微,也害怕自己笨拙的文字誤解了路遙先生的本意。

我一共讀了三遍的《平凡的世界》。每一次都是接近痴狂狀態地去感悟,就像是少平在陰暗潮濕的未建成的樓裏,伴着扭動的燭焰暢遊書海一樣,那種身臨其境更能感受到路遙先生所傳遞的情感。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觸,給予我不同成長階段的心靈的洗滌和思維的昇華,在無形中讓我接受了它對生活的詮釋,讓我品味生活的感動,人生的無常,人情的冷暖。它衝擊着我的思想,讓我認識到: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卻隱含着某種不平凡。

很喜歡作者路遙先生,感覺他是就像是蹲着與讀者聊天的老伯,伴隨着那些文字彷彿大家一起與主人公經受精神上、物質上的磨難......他燃燒着生命融進自己的作品,作品也就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在十年的廣闊背景上,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的眾多普通平凡人的形象,成功的塑造了孫少平等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的交織纏繞,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來自然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

正是因為這樣,故事裏的一百多個人物每一個都是栩栩如生,情節描述字字到位,毫無贅述。而在這些故事中,在我腦海裏留下深刻印記的就是少平少安兩兄弟,普天下大多數人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兩兄弟雖然同根而生,卻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説少安的路是平凡的:輟學,種田,十三歲便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付出全部的氣力去改善生存環境,而終究被生活的枷鎖束縛。而誰能否認在他在行將就木的那一刻,不會因青梅竹馬的潤葉、善解人意的亡妻和憨厚淳樸的父母露出會心的微笑呢!這樣可謂不平凡吧!有人説少平的路是也平凡的:上學,闖蕩,歷經人生百態而傷痕累累。傾盡全部的生命去提升思想維度,卻屢屢遭受生活的不公。但我們也不能忽略那個後來又光榮地當上了煤礦工人,當上了工段長,成了模範,以及收穫那份可以刻骨銘心一輩子的純美愛情的男人!生活沒有壓垮他,反而磨練了他,使他不斷成熟起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這樣的經歷也稱得上是不平凡吧?

如此看來,平凡的世界亦暗含着不平凡的人生,其實路遙先生給我們解釋過。他曾説:只有不喪失勞動者的感覺,才能把握社會歷史的進程的主流,才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路遙先生是在告誡我們去執着的追求,無論是改善生存環境還是提升思想維度,認定了自己的目標後,哪怕只會有一點點的改變,那也是我們勇往直前最堅固的支撐點。少安少平兩兄弟為創造出符合主流的藝術品所做的努力,提示我們燃燒生命去做不凡的事,而不是不凡的人,後者會暴露你的世俗淺薄,而前者將見證你的精彩一生,在平凡的世界裏體驗不平凡的人生,最後得到渴求的收穫!

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無論種族、貧富的差別,人們總經歷着磨難,人們都不甘平凡,但作為平凡人,那就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着的追求和渴望,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好吧,那就讓我們拿出那份信念與追求,像往常一樣,精神抖擻的跳上奔騰馳騁的生活的馬車上,坐在駕轅的位置上,繃緊全身的肌肉和神經,“駕!”,吆喝着,吶喊着,繼續向前走去……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平凡是日常生活的本色,也是生活的常態。對於平凡的認識,給了我莫大幫助和啟發的當屬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文學鉅著,他讓我領略了平凡的魅力,認知了平凡的偉大。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小説,作品以敍事的方式通過全景描寫的方式生動的再現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西北地區的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孫少安等人物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物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在一起,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

想當年,初讀《平凡的世界》還是在我國小五年級的時候,那是一個初夏的夜晚,在做完家庭作業後,百無聊懶的我,無所事事的在姐姐房間裏認真的搜尋着適合我這個年齡的課外讀物,猛然間發現了這本我人生閲歷中遇到的第一本真真意義上的長篇小説,一目十行匆匆讀了幾頁便被其動人的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我如獲至寶般悄悄地將這本讀物帶回自己的房間細細品嚐。扣人心絃的故事架構讓我欲罷不能,一個人躲在被窩裏藉助手電筒裏散發出來的那微弱的光,一口氣讀完了所有的章節。當我終於鬆口氣為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那完全不同於我以往所看到的王子和公主最終幸福的走在了一起的結局唏噓不已時,才悄然發現天已經麻麻亮,已然到了該起牀背起書包上學的時刻。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無法理解一個遊離在武俠小説和歷史教科書之間的我,怎會突然對一本厚厚的現實主義的鄉土文學小説感興趣,我無法理解作者為什麼要讓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以這樣一種形式結尾?為什麼孫少安衝破重重阻力都想要和田潤葉長相廝守,卻在最後面對潤葉的痴情選擇了那個他並不太瞭解的賀秀蓮?為什麼要讓這樣一個辛苦勞累了半輩子,從來沒有停止過同貧窮和命運抗爭的少安的賢內助在幸福生活來臨的時刻撒手人寰,留下少安一人獨自悵然?

慢慢的隨着年齡和閲歷的增長,我找到了答案。我終於知道了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對世界的看法,也是他對人生的看法。從微觀層面來看,作者刻畫了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反映了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和人們的思想變化,給讀者以啟迪。讓我們在平凡之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就拿這個曾經讓我很是困惑不已的故事情節的主線孫少平來説,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作者給我們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夾雜着些許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卻又在悲情中無休止的抗爭的精神面貌。在那個年代,貧窮讓不少有理想的年輕人在抗爭命運失敗後,變得自卑與懦弱,意志消沉,卻也讓逆境中的孫少平自強不息,通過自學只有高中文憑的他儼然能夠與大學畢業的省報記者交流思想,探討人生追求。他在不斷的戰勝自我、重塑信心中所表現出來的自卑裏的堅強讓人敬畏和仰慕。他在別人的不理解和嘲笑聲中,一次次的戰勝困難,擺脱束縛,同樣都是追求美好生活,同樣都是面對愛人香消玉殞,他卻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在這條看似孤獨和並不華麗的道路上,他收穫了屬於自己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他在磨練中學會了生活,學會了用另一種態度去珍惜和看待人生。在夾逢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發展,只有勇於面對挫折,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不把不幸當作生活的負擔,才能讓人更加堅強,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履歷更加充實和靚麗。至此,我終於理解了那困惑了我許久,百思而不得其解的三個疑問。無論面對怎樣的讓人難以接受的悲劇和無奈,我們都要堅強地活着,努力地活着,為自己而活,為夢想而活。有時候殘缺也是一種美,美得讓人流淚,有時候平凡也是一種偉大,偉大的讓人無法企及。這或許正是路遙通過這本小説傳達給我們的人生真諦!亦或是他在文學作品中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種無聲的提醒。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這是我父母讀大學時最喜歡的小説,也多次推薦給我。這個月在家閒着才正式開始看,我爸看到我在看,説:你現在已經過了被這本書震撼的年紀了。

看完以後的確如此,我並不像我父母或者書迷曾介紹的那樣,看完書以後被深深的震撼,甚至從此擁有新的三觀。但是看完以後,我在另一種程度上被震撼了,我理解了平凡。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為潤葉和少安的感情心疼。看着少安隻身去山西相親,想到潤葉,我心裏一揪一揪地疼。讀到那裏時,我也覺得兩個人身份有別,潤葉註定是城裏姑娘,少安註定出不了深山。以及思想上兩個人也有許多不同——潤葉多讀幾年書,想的一定更遠更深刻。秀蓮是少安不得不放棄潤葉後的次佳選擇。

可是後來我發現,潤葉和少安的差距沒有那麼大,而秀蓮才是少安的最佳選擇。潤葉家裏更有錢,但和孫家沒有本質區別。潤葉的大伯一家幫助她開拓了眼界,可是她與妹妹曉霞相比還是差了太多。當大伯的岳丈勸她嫁給向前時,她驚疑不定之下選擇違背本心。向前斷腿以後,她開始把伺候他當做自己的本職。她仍然有文中農村姑娘的特性:淳樸,懂事,乖順,吃苦耐勞。她雖然比少安多受幾年教育,但這多出來的幾年卻並沒能改變她深層的思想。

潤葉不是盲目地想要嫁給少安,她很清醒地知道嫁給少安會面臨什麼。可惜少安在知道潤葉開始吃公家飯以後,心裏就沒再把這個姑娘當做妻子的人選——尤其是知道有幹部追求潤葉之後。少安對潤葉的定位就是“幹部”,秀蓮曾懷疑潤葉是少安的相好,但是聽説潤葉是城裏的幹部後就放心了——城裏人怎麼會看上她的農民丈夫?這兩個鄉下人直接把潤葉劃為城裏人,少安也不曾詢問或者思考過潤葉心中到底是哪裏人。他想要的是一個樸實能幹的鄉下妻子,何必耽誤人家潤葉呢……

少安就是一種平凡。他的一路奮鬥看起來還有些戲劇性,可是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人人的故事都可以寫成一部書。是時代造就了他們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也都平凡。

我很喜歡看各種文學作品裏對左傾錯誤的思考,這部書裏也有許多有趣的描寫。從農民,從官僚,從知識分子。有些人踏着革命的浪潮翻雲覆雨,有些人為不知走向的家國命運整夜哀哭。

“儘管我們都是些普通人,無法改變我們國家的局面,但我們應該有一雙分辨黑白的眼睛,有一顆能嚴肅思考我們國家命運的頭腦……”

而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下,少平也有自己的平凡。曉霞對他來説就是一場夢,也許就算曉霞沒有去世,他們最終也不會在一起。

曉霞是他的引路人。少平在曉霞的指引下,與生活搏鬥着尋找真我。他竭盡全力使自己的頭腦思考,使自己不在生活中變得平庸。但也僅止於此了。

文中不止一次提到過,讓他安心的還是師父留下的那個小家。有女人有娃娃有狗,他喝着酒吃着菜,就是一天中最滿足最放鬆的時刻。他對師孃嫂子當然沒有愛情,但是師孃嫂子帶給他的温情,就是他眷戀的。所以最後他選擇回到礦區,女人孩子和狗都在等他。

曉霞則是個羽化登仙似的人物。她有崇高的信仰,有不止歇的激情,有對生命的熱愛。所以她毫不猶豫地衝到前線的洪水中,為了事業,為了生命,為了理想。在《平凡的世界》中,這樣不平凡的人難以存在。

她是一束光,為少平在思想的高度打出了一條看不到盡頭的光束。少平抬頭便貪婪地學習,腳下卻還是要踩着礦區的黑色。只是要感謝曉霞,即便少平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只是平凡的一員,但她為他鋪開了一條思考的路。

這就是平凡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平凡,但是總有人在追尋着對生活更深一層的認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最近重讀了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給人的感受和二十年前讀它的時候一樣,依然令人感動。這部一百萬字的長篇鉅著,作者在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讀起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

一部好的作品會照亮人的一生,使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得到昇華。《平凡的世界》裏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那種屈辱苦難和艱辛的生活,正好與我曾經的心境和處境產生共鳴。我好像跟小説裏的人物一起生活過,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都那樣鮮活的與我的生活交匯融合。每一個平凡的人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我曾經為我下鄉時所受的苦難而耿耿於懷,但是讀了《平凡的世界》之後,與孫少平的那些關於奮鬥、堅強、忍耐的精神比較,卻相形見絀,《平凡的世界》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做為一名普通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自己才能成為自已生活的主人。

在《平凡的世界》裏,精彩的情感故亊撐起了平凡世界的一片絢麗天空。塑造了很多個性鮮明,形象感人,富有立體感的人物形象,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善良,這是作家心靈的折射。少安與潤葉的愛情,潤生與紅梅的愛情,少平與金秀的愛情,潤葉與福堂的親情,曉霞與福軍的親情,李向前與李登之的親情,少平與金波的友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潤葉與曉霞的友情——這些人與人之間的愛情、親情、和友情的一一展述,使我們在這些平凡的人身上體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故事是這部現實主義小説中最為浪漫的一道彩虹,他們讓我們知道真正的愛情是超越門第,超越貧富,甚至超越生死的。雖然他們的社會身份有着巨大的差異,但在思想上卻達到完美的融合。他們被彼此的氣質所吸引,在海闊天空的思想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而後又在更深的理解中將友情昇華為愛情。這樣的愛情穩固而堅貞,能夠經受歲月的磨礪而煥然如新。可是,現實就是如此無情,在所有人都豔羨他們的愛情時,田曉霞卻在採訪黃原發洪水時因救人而溺水犧牲了。這確是令人感到悲哀!正如路遙在書中所説:“最令人痛心和難以接受的是,當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時候,卻猝然間凋謝了。人類之樹誰知凋落了多少這樣的花朵,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美麗的花朵凋謝了也是美麗的。”

把生活的苦難、殘酷和卑微描寫出來,是路遙的特色,許多作家都能這樣做。而能夠把年輕人的貧窮和窘迫寫得此無辜、純潔甚至可愛,這才是路遙的不同凡響之處。只有明白了作家對貧窮的這種詩意的態度,才理解路遙的作品。而路遙難能可貴的是,當他成名以後,他並沒有忘記過去的苦難,而是更加猛烈地把過去思考的東西噴發出來,所以才有了《人生》到《平凡的世界》這樣的跳躍。《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書,因為他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刻畫的很真實。直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體驗着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看後讓人很受啟發,回味無窮。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衞國,中國當代農村作家。1982年發表中篇小説《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轟動全國。路遙最重要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嘔心瀝血之作。小説完成後,作者有一段時間甚至不能從書中回到現實世界來、連過馬路也要弟弟攙扶。不久他就去世了,年僅43歲。我們永遠懷念路遙先生,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1

在荒涼而貧瘠的黃土高原,一個平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的'雪花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着,縣立高中的大院壩裏,一個瘦高個的青年人,慌張地颳着盆底的殘湯剩水,鐵勺刮盆底的嘶啦聲像炸彈的爆炸聲一樣令人心驚,從他黃瘦的臉滑落下來的,不知是雨還是淚……

故事發生在1975年的黃土高原,17歲的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家境極度貧寒的他能上學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他不僅吃着最差的主食,而且連五分錢的丙菜也買不起啊!但年輕而敏感的自尊心,讓他躲避公眾的目光來悄然地取走自己那兩個不體面的黑饃饃。但他熱愛學習、熱愛看書,他身上保留着精神的高傲、揮灑着靈魂的矜持。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充盈讓孫少平的生活五味雜陳。

後來,孫少平與家境較好的田曉霞相識,並建立了友誼。孫少平高中畢業後回鄉做了教師。三年教師生涯結束後的孫少平,先是回家做農民,後去黃原闖蕩,做攬工漢,並做了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當上了煤礦工人。田曉霞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省報做記者,孫少平勇敢地面對他們之間的感情,後來,他們終於在一起了,並做了兩年之約。1982年,孫少平在煤礦上班,黃原面臨400年來的罕見水災。田曉霞前往災區一線報道,為救一落水小孩英勇犧牲,得知消失的孫少平,悲痛萬分,明明唾手可得的完美生活消失殆盡。走出悲痛的孫少平開始認真工作,在一次事故中,為救徒弟受了重傷,最後孫少平放棄了去省城的機會,再次回到礦山。

書中我最敬佩的莫過於孫少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覺得這就是他的真實寫照了吧!命運給了孫少平太多的挫折,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不屈不撓地直麪人生,就像書中所説,“他也許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但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作為一個農村人,他卻有着君子風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對郝紅梅的原諒和幫助,對侯玉英的救助……他總是真誠地與人相處,真實地看待每一個人,也懷着感恩的心回報每一個人給他幫助和善意的人。盡力詮釋着:“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他的熱情,堅強,豁達和寬厚,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為了支撐起貧困的孫家,孫少平的大哥孫少安,高校畢業就回家務農。與孫少平追求飛揚的生活不同。他的沉穩和精明都是內斂的。1979年,孫少平領導生產隊率先實施並推廣了責任制,孫少安利用閒暇時間進城拉磚,建起了燒磚窯,開始發家致富。1982年,孫少安的磚窯準備擴建,卻由於技師不懂技術,致使磚窯蒙受了巨大損失,在多方的幫助下,孫少安重新振作,再次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孫少安盡力地詮釋着:“世界吻我以痛,我願報之以歌。”他出資15000元修建了新的雙水村國小,妻子卻在落成儀式上當場口吐鮮血被確診為肺癌……

生命在這片土地上輪迴,生生不息,故事永遠沒有結局,上演着一幕幕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書中為我們描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們為我們解説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富貴與貧窮,苦難與拼搏,《平凡的世界》告訴了我一個平凡的人,只要肯努力,那麼一切也都可以實現,這也正是《平凡的世界》平凡之中之最偉大。

孫少平和孫少安,不正是那千千萬萬平凡人中一員,雖然生活坎坷,命運不公,可是兩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讓我想到《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我用盡了全力,過着平凡的一生。”

書中語言平實樸素,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柔情或豪邁的信天游曲調在悠悠飄蕩,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只有普通農村人的生活場景,沒有充滿戲劇性的情節,有的只是平凡的事,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

“生活啊,生活!你有多少苦難,又有多少甘甜,天空不會永遠陰暗,當烏雲退盡的時候,藍天上燦爛的陽光就會照亮大地,青草照樣會鮮綠無比,花朵仍然會蓬勃開放!”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2

書籍,特別是受用一生的作品,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參透其中的真諦的,用摯誠去感悟,用痴心去欣賞。

在當代文學作品中,路遙的長篇小説《平凡的世界》可能是我要用一生不斷地品讀、欣賞的。這部茅盾文學獎的頭名作品是他用整整六年的時間,全身心地創作出來的。小説問世四年後,他便與世長辭了,英年四十二歲。他曾説:“寫這部書我已抱定吃苦犧牲的精神。要排斥舒適,斬斷温柔。只有在暴風雨中才可能有豪邁的飛翔;只有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彈撥出絕響!”路遙用生命點燃火炬,照亮我們前行之路。作品感應着時代的變動,體味着生命的真正意義,每一次閲讀都會震憾我的心靈。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在文革後期到改革開放初期(1975—1985)十年的巨大變化。着重人們展示了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眾多普通人的生活。他們的理想與追求、痛苦與歡樂、親情與愛情……文中塑造了兩個青年奮鬥者的形象——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他們的正直善良、堅韌頑強,成為全書的精神脊樑。

孫少安是家中的長子,十三歲便輟學回家務農,勇敢地與父親支撐窘困的家庭。他沉默少言、勤懇勞作、無怨無悔,把汗水與青春獻給了那片貧瘠的土地。為了養活家人,為了供弟弟妹妹上學;他放棄了美好前途,甚至放棄了與城裏姑娘潤葉的真摯愛情。最令人感動的是,每當經歷生活的沉重打擊、感到無力承受時,他便想起“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依靠和指望他”,然後暗暗地擦乾眼淚大步地邁向艱辛的生活。正是靠這種不屈的毅力、不懈的鬥志,他被推選為生產隊長,新政策下第一個自主經營開辦燒磚窯的創業者。後來生意越做越大,不但自己富起來了,還為家鄉修建學校,成為眾人仰慕的對象。這是千百萬勞動人民的典型形象,善良堅忍,奉獻犧牲,為求取生存的權力,與天、與地、與命運頑強地抗爭着,這是最高大、最可愛的形象!

相對於少安,孫少平則渴望衝破鄉土的牢籠,他選擇了另一條自我奮鬥之路——執著地探尋人生的理想。他到縣城當短工、做苦力,每天背一百多斤的大石塊。脊背壓爛了,忍着劇痛咬牙堅持着,把工錢一分一分地攢下來寄給家人。最可貴的是他空閒時不忘讀書,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高挺着胸膛做人。他自強不屈的精神還贏得了地委書記的女兒田曉霞的愛情。後來少平選擇作一名煤礦工人。他深知那裏的環境異常惡劣、危險,但覺得生命在那裏體現了巨大價值。認為:“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説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你一旦成為這個沉重世界裏的一員,你的心緒就不可能只關注你自身。”志比精金,心如堅石。在礦下,少平因奮不顧身地解救工友而受重傷,傷愈後卻又朝那艱苦又幸福的所在奔去。這是常人難以達到的人生境界,生命在這裏燦爛而芬芳,他是積蓄的熱力,是閃耀的明燈。

人生,如此平凡,卻又如此偉大。如此熱愛苦難、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現實中的青年人所學習的。現實中,安逸舒適的環境往往會助長我們的驕縱與怠惰,雙眼被紛繁多彩的世界迷惑,雙耳被喧鬧浮躁的音響遮蔽,很難靜下心來思考生命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前進的路上偶遇挫折便悲觀失望、痛苦沉淪,無法自拔,又常常以無畏、灑脱的叛逆外表來掩飾內心的空虛與脆弱。要知道,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彩的,人生的質量是由精神決定。多閲讀好的作品,多感悟生活的真諦,做好迎接苦難的一切準備,清醒地、認真地做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路遙是偉大的,他完成了“靈魂的眺望”,達到了“將自己的心靈與人世間無數的心靈的溝通”。讓我們學會在不平凡的世界裏辛勤耕作,在平凡的生命中鑄造永恆!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

對這本書早有耳聞,電視劇出來後也積極的看了一些,但真正拿起書卻是當下,雖説並未讀完就寫讀後感可能不夠全面,但反思後就突然頓悟,這不就是平凡世界中的那個平凡的我嗎?既然是平凡的我,索性就忘掉形式的約束,真情實感的記錄,也許才是給閲讀中自己最好的禮物。

《平凡的世界》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讀書時常有的第一感覺就是懷念故鄉。“陝山”被黃河分割,但風俗民情卻大為相近,書中關於土地、節日以及當時各種日常生活的描述,經常讓我想起家鄉的人和事,想起與童年好友在黃土坡上摘酸棗摘桃杏、下河摸魚摸蝦,想起守着瓜田大快朵頤的時光,想起講課極具當地語言風味的幾位老師,也想起了與同學在麥場幹活,他父親的汗水和母親的歎息。從西北到東北,離家十餘載,暢遊在書中關於家鄉的那些生活描述,雖並非書中年代中人,但也深深的感覺到了那濃郁的鄉情。

讀書時常有的的第二感覺就是尊重勞動。無論是田間農活、屋裏的家務,還是辦公室的奮筆疾書、工廠裏的機械作業,我想,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現在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看到華為對基礎科學的重視和卧薪嚐膽,如何理解和尊重勞動似乎也到了一個更大的範疇。不論從哪個角度思考,關於勞動,首先想到的就是真正基於善良的尊重勞動,平凡世界裏的我們,從歷史角度看,無論經歷過什麼、失去或擁有過什麼都會化為塵埃,而做到真正的尊重卻非常不易,書中很多人都通過“勞動”改變了生活,也正是這些勤勞個體的匯聚,才改變了國家和社會。

讀書時常有的第三感覺就是理解苦難。書中既有頭頂藍天、腳踏黃土貧苦樸素的生活,也有面對親情、愛情的無奈惋惜和愁苦感懷,既有面對孤獨,卻依然奮力向前的勇氣和獨立人格,也有與命運抗爭,卻坦然面對失敗和遺憾的耐性和心態。凡此種種,讓我想起了國小時那個撿起很小很小鉛筆頭,讓我好好讀書的大爺,還有每天凌晨2點起來熬好中藥騎車20幾公里送藥的同學父親。我想,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生活的意義也並不是我們得到過什麼,而是經歷苦難,自己內心是否感到充實。

書寫到此,腦海中突然想起中學自習停電時,黑暗中那支“滋滋”燃燒的蠟燭,儘管光亮有限,卻奮力燃燒突顯那一刻的安靜美好。當下社會,國家穩步前進,社會快速進步,每個人也都向往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我希望,在我們不停奔跑、拼命努力的同時,也回過頭真正的思考、感觸、傾聽一下歷史步伐中那久遠的聲音,這種聲音一定會幫助我們更好的撫慰心靈、控制慾望,減少膨脹,也一定會讓我們明白生命的廣闊和人生的意義。(趙陽)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説,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平凡的世界》是一篇鉅著。書中內容雖然從新中國成立不久開始描寫。卻又許多地方體現出自由、平等、民主與友善。通過這一本書,我進一步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瞭解。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在1991年完成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鉅著,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的背景之上,通過描寫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生活,為讀者展開了一副生動真實的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畫卷,那是如此的真實。眾多人物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現實社會的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現了普通大眾在變換莫測的大時代歷史背景下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成長道路,充滿了對真、善、美的歌頌。這一部偉大的鉅著,為我們解説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書中也描寫了新中國在大躍進及文革時期的歷程。那時候,農民生活困苦,由此引發了不少衝突。但是,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我們的國家才真正的有了生產力,農民生活逐漸過得殷實,不少人從中富了起來。作品中的孫少安就是一個例子。真的,國家的發展真的不容易,我們生長在現在的的繁華中,就應該更加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

在作品中許多人物刻畫深刻,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層次追求的平凡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脱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他的這種堅強、不怕苦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現在建設祖國所需要的嗎?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在平凡的生活中鍛鍊自己,在磨礪中成長,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這樣接班人。

讀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能夠認識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偉大的,能夠讓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平凡的心。但願在日後人生道路上,無論失意落魄,還是輝煌興奮時,都能夠想起路遙,想起《平凡的世界》,讓自己沉澱下來,學會淡定從容,平凡即偉大,平凡才是生活的真諦。

《平凡的世界》中作者表達了對農村的熱愛,表達了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讚揚,歌頌了農民質樸、純粹的心靈,歌頌了人們敢於拼搏,敢於吃苦,奮發向上的精神。這其中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是一個乍聽起來很虛無縹緲的概念,然而卻對每個人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直接影響着我們為人處世的態度與行為。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到自己的思維範疇中,在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去努力實現我們每個人的理想。我們的國家才會保持和諧的發展態勢,才會真的強大。這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中國夢。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5

平時生活中不敢看電視劇,害怕自己沉迷,荒廢時間。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了《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能自拔,直到我把56集看完。

當我終於把這部電視劇看完時,心裏有一種説不出和道不明的滋味,是被電視劇中故事和人物所感動?還是為了自己和劇中人物有着相似的經歷和不幸,也一樣堅強的面對生活而感到一絲欣慰?這部電視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促人上進。

劇中人物最讓我感動的是孫少平,一個出生在農村窮苦家庭的年輕人,他曾有過很多機會改變自己艱苦的生活,但他放棄了。他想要的是什麼?他迷惘。他離開了雙水村,他要去找屬於他自己的另一個世界。為了生存,到城市後做着各種沉重的體力活,飽嘗了人間冷暖。一次機會讓他成為了大牙灣煤礦的一名礦工。

當時和他一起去的大多人目的都不是去做一名礦工,只是把大牙灣煤礦當着一個跳板,混着日子等着父母把關係搞好就調走。走進宿舍,別人行旅是大箱小包,別人的牀鋪得比家裏還要舒服,而他卻只有換洗的兩件衣物,牀上被子都沒有。就睡在木板上,一切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差別巨大。他計劃着要好好工作,第一個月的工資首先要去買上一條被子。在培訓學習考試中他考第一名,100分,讓領導刮目相看。在工作中他勤備努力,而那些關係子弟們只等着調走,不下井,吃不了苦,才到半年時間,他們已經坐吃山空了。一個個把自己曾經用來炫耀的物品求着賣給孫少平,生活毫不客氣地置換了他們的位置,這讓孫少平更加確信,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更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孫少平給同伴們上了深刻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

他的優秀領導看在眼裏,不僅能吃苦,有文化,而且腦子靈活,關鍵是為人正直。二班是個爛攤子,老工人少,協議工多。協議工跟煤礦籤三年合同,混三年仍然要回去當農民,都不把礦當自己的礦,一個月指標一半都完不成。沒人願意做二班班長,主任決定讓孫少平去做這個班長。而到任的第一天得知這個班的人這幾天都要請假回家,串通的大家一起走。罰不責眾,一直以來領導都拿這些人沒辦法。為了管理了激勵這些人,他對領導提出曠工處罰,全勤獎勵的辦法。在他的帶動下,不僅留下了這些人,而且讓這些人充分發輝了他們的潛能。二班不僅超額完成指標,而且連續幾個月拿第一。他們班成了礦上學習的榜樣。他的工作雖然平凡而艱苦,而生活在其中,他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幸福,他為自己的艱苦生活感到自豪——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他不完全為榮譽高興,而是感到自己的勞動和汗水得到了承認和尊重。

這個平凡的世界裏,我們除了無盡的怨言和牢騷,還有多少人能在勞動中感受到幸福?有多少人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