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懺悔錄》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懺悔錄》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懺悔錄》讀後感 篇一

續借了兩次,緊趕慢趕,終於把盧梭的大部頭作品《懺悔錄》看完了。不得不承認,雖然它有時顯得瑣碎,也沒有曲折吸引人的情節,但它仍然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看它,讓我深切地走近這麼一位對今天的我來説很遙遠的古人,與他對話,洞悉他的心靈世界。看完之後,我對他一生的遭遇很同情。這是一個苦難的人,一個羞澀敏感的人,但也許正是因為他的這些獨特的個性和經歷,使他成為了那麼一位後人看來思想如此深邃的人。從他的經歷中,我隱約看到了新事物(新的思想、觀念)要站穩腳跟,要發展,是會如此地受到舊事物、舊勢力的摧殘和打壓。既得利益者總是千方百計地維護本階級本集團的統治秩序。

從他的經歷來看,像盧梭這樣一個平民,在這個社會上似乎是無根的,他似乎必須要去依附於一些貴族、貴夫人等,才能生存和發展。這就註定了他這一生中仰人鼻息的悲慘遭遇。

文人與文人間的爭鬥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激烈。很想再去讀有關當時歐洲啟蒙運動中著名思想家的著作,以瞭解他們的思想,瞭解當時歐洲的社會背景。很可惜當時中學所學的歷史並未給我打下這方面的基礎,只記得當時機械地背下了一些年代、事件、人名,以及書上概括得非常精煉的一些歷史意義,如今頭腦中所剩無幾。為什麼歷史教學當時沒有激發出我對歷史、人文的興趣呢?還是因為這樣的興趣必須要到達一定的年齡階段才能產生?人們似乎常説,人老了,會更傾向於回顧過去。

從變態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覺得盧梭身上表現出一定的心理障礙的症狀。他剖析自己在歐洲社交場上的表現,顯示出社交恐懼的一些症狀。例如,他有好幾次在面臨公開演説和答辯時,都表現得很糟糕:“語無倫次,腦子裏一片空白。”哪怕是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寫好並背熟了演説詞,背得一次不差,一到臨近上場時,就出現上述的高度緊張以致臨陣退場。對於自己的這種表現,他也深感痛苦:

“我痛感自己笨嘴拙舌,無隨機應變的能力,對自己又能抱什麼希望呢?當年,在日內瓦的一個完全呵護我、已決定同意一切的議會面前,我都被弄得啞口無言,無地自容,而這一次,形勢完全相反,我要對付的是一個討厭的傢伙,他不學無術卻詭計多端,他將給我設下許多圈套,讓我蒙着頭往裏鑽,而且他不抓住我的把柄是決不會罷休的。”

“如果我善於辭令,如果我的嘴如同我的筆一樣,這會是多麼好的一次機會,對我該是多大的一個勝利!”

也許,正如盧梭他自己所認為的那樣,上帝在賦予一個人某種天賦的同時,就會拒絕給予他另一種才能。人的智能是有限的,這似乎也符合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所以,儘管盧梭是一個人格似有缺陷的人,但我仍然尊敬他,也同情他。“天才總是孤獨的。”他的坦誠、勇氣讓我折服,他的細膩讓我產生共鳴。

聯想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全面平均發展,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考試都能考到非常優秀。我們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個孩子都有他擅長的地方,不要因為他一時不適應當前的學校教育體制,就對他)本站○(“恨鐵不成鋼”,對他失去信心和希望。殊不知,在你絕望的報怨聲中,有可能埋葬了愛因斯坦、愛迪生之類的天才。不善辭令如盧梭,還不是在他人生的後期作出瞭如此不凡的成就!

《懺悔錄》讀後感 篇二

第一次與她單獨在“一起”;在里昂睡街頭的座椅;在天文台上研究各個星座;把時間消遣在自己的小屋中尋找治癒心靈創傷的藥物——盧梭,一個敍述生活和成長的法國作家,一個讓我敬仰的法國人物。

“我如今要做一件從前沒有人做過,並且也不會有人敢做的事。我想將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自己。”這是懊悔錄的經典開場白,在政府和學界的乃至朋友的都背叛他時,他選擇把自己的一生完整的寫下來,讓世人明白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我的讀到中,我認為他是一個直率、感性、熱情的人,他從沒有約束自己,只是放任自己的思想去完善自己的生活。描述了自己一生的經歷,他沒有隱瞞任何事,甚至是自己的愛情、、、、、、。他非常的驕傲但在驕傲中有多少的流露出了卑微的感覺,當我翻閲着這本記錄了他愛情親情和友情的書時,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是充滿了正義與光明的微笑,還是因為自己的無能而造成的社會對你的嘲笑,是啊!這兩種都是笑,可你認為這兩種笑是一樣的麼。那麼你錯了當你受到別人對你的微笑,那説明你改變了命運。可當你受到別人對你的嘲笑是,這説明你將一輩子被命運牽着鼻子走,就已經説明你的人生結束了。

在這位法國作家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人哪醜陋的一面,我看到了一個人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一切的結果,讓我明白,當一個人揭開他醜陋的面紗時,那張冷酷無情的臉是多麼的可怕!

讀《懺悔錄》讀後感 篇三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閲讀作為人類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自有書籍文字伊始,人類就在閲讀中傳承着文化,開啟心智。而一些經典名著的閲讀,更是人類思想禮貌的精華,值得後人去研究,發現。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我真實的生平。尤其是書中對耶和華的信仰,是那麼的執着。對於我這種無神論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們是怎樣從無信仰到執着信仰的。在《懺悔錄》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會了自然的規律,就破壞了我們和自然之間應有的關係。”那裏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規律,不能破壞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實這也暗示我們,孩子出生到社會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產物,作為成年人,我們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我的意願去強迫他改變他自身帶出來的本性。這對於幼師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兒園,總是擔心幼兒不聽話,調皮,導致安全出現問題,於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總是不允許他們做這個,不允許他們玩那個,其實他們只所以調皮,那是因為他們好奇心的本性而導致的,我們一致的壓迫會不會改變孩子們原本的天性呢?並且他很注重在書中,他沒有隱瞞也沒有誇耀,沒有焦躁也沒有自卑。

我們常説世上沒有後悔藥,我們也常常受人告誡和告誡人:後果自負。也許自我的人生路途是一錯再錯過來的。

懺悔錄讀後感800字 篇四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裏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從寒假到上個月中旬,差不多歷時三個月,終於看完了盧梭的自傳《懺悔錄》以及《懺悔錄》續篇《漫步遐想錄》,前者是盧梭在面對污衊誹謗時極度渴望的自我辯護,而後者則是這料,人生總會有林林總總痛苦和煩惱,在這個路途中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活、為什麼活。幸福的、痛苦的、愧疚的、憤怒的;自我、友誼,這些都關乎生活、關乎人性、甚至,關乎靈魂。位偉大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後路途的淺淺悲鳴。看完兩本書的總體印象是:人生的事誰也無法預料。盧梭的《懺悔錄》這本五十五萬字的自傳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盧梭想要通過對自己一生的回顧闡明一個事實,即他在自序中所説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偉大高尚,思想是否豐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開始,盧梭就大聲宣稱:“我深知自己的內心,也瞭解別人。我生來便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比別人好,至少和他們不一樣。”他對於自己“與眾不同”的認識是正確的。

盧梭開始寫這部自傳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但他對童年生活的記憶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盧梭的精神源頭,而且更重要地,已成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園,在墜落之後剩下的就是悵然回望,以及不自覺的對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純粹的情感上的滿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終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盧梭的情感如此細膩,性格如此敏感,休謨形容他“好象這樣一個人,這人不僅被剝掉了衣服,而且被剝掉了皮膚”,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識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種天賦,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須把情感作為最高的價值。

盧梭寫的是“懺悔錄”,卻把一根繩索吊在了聽他懺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現在也有人拿一根繩子去要求別人懺悔一樣。

《懺悔錄》讀後感700字 篇五

讀盧梭的《懺悔錄》,當時對許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覺得這麼偉大的一個人物,怎麼會騙人、調戲婦女、偷東西,偉人應該是“完人”,沒有一點暇癖。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增加,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當我第二次重讀《懺悔錄》時,才感到敢於赤裸裸地公開披露自己的隱私、揭示自己傷疤的盧梭,才是人格意義上的人,值得讓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國當代的傳記文學創作,是否應該學一點盧梭的精神呢!

現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書店裏還是大街小巷的書攤上到處是各種名人的傳記。然而,翻開一本本書,從頭到尾,通篇都是過五關、斬六將,而看不到他(她)走麥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説成一朵花,把別人説成豆腐渣,藉機抬高自己,為自己樹碑立傳。總之,不是他(她)實際的那樣,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樣。其實寫自傳的不管是自己寫還是請別人寫,真正寫出自己的成長變化,犯過什麼過失,倒是對世人有益。

其實學一點盧梭的精神,並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樣拿自己那點隱私來吸引讀者。更多的應該是對讀者、為後人有教益的功過是非、經驗教訓。一個人在幾十年的經歷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難説是筆直的,一點彎度也沒有。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問題是看你有沒有盧梭的那種自我剖析的覺悟。敢不敢象盧梭那樣揭露自己的傷疤,對自己的功過是非有沒有一點實事求是的精神。周總理生前曾説過:如果我寫書,我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要讓活着的人們都能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翻譯者劉思慕在《歌德自傳》譯者新序中説:“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瀝,是《歌德自傳》的第一個特點„„”而這些偉大的、著名的人物,敢於披露和承認自己的缺點,並沒有因此而影響自己的威望,後人不是同樣敬重他們嗎?

我和許多的普通人似乎沒有寫自傳出一本書的資格或興趣。不過活着的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寫自己的歷史。因而,在這個文化浮躁的時代,我不合時宜地重讀了《懺悔錄》,發一點愚不可及的感受。

懺悔錄讀後感 篇六

這幾天一向在讀盧梭的《懺悔錄》,它被歸結為一種經典名著,但是我讀過後感覺收穫不大。我不知道為什麼為翻譯成“懺悔錄”,盧梭好象也沒有什麼值得懺悔的吧。從它的英語名稱“TheConfessions”來説,翻譯為“坦白性傳記”也許更恰當。

讀這本書時,能支撐我一向讀下去,並直到讀完的是他與瓦朗夫人的關聯進展。

盧梭從小失去母親,父親也因打傷一貴族而逃亡他鄉,他從小不得不四處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諸多流氓無賴習氣的浪子,在他16歲生活無着、走投無路的時候,神甫蓬韋爾先生推薦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説:“她是一位十分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別人的靈魂從她本人已擺脱了的錯誤中拯救出來。”那時瓦朗夫人已經28歲,他稱他為“母親”,其實他們的關聯是情人關聯。

在盧梭成長的過程中,瓦朗夫人無私地利用自我的人脈資源、錢財無怨無悔地支持着盧梭,即使盧梭最不可思議的舉動,瓦朗夫人給予的都是寬容。瓦朗夫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她利用一切關聯幫忙身份卑微的盧梭,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正是瓦朗夫人無私的愛成就了盧梭。

在盧梭眼裏,瓦朗夫人是一位温柔的母親、一位親愛的姐姐、一個迷人的女友,他始終如一地這麼看待她,在他的心裏也只有她。就像書中所説:“所有別的女生受到我的鐘愛皆因姿色使然,一旦沒有了姿色,我的愛也隨之消失;但母親卻不然,儘管她會變得又老又醜,可我的愛卻不會減退。”

之後盧梭厭倦了城市生活,同時他的健康狀況頗令人擔憂,瓦朗夫人同意與盧梭一齊去偏僻的郊區生活,在瓦朗夫人的悉心照料下,盧梭的健康得到了恢復,在尚貝里郊外的沙爾麥特,盧梭度過了他性命中最為愉悦的自由時光。但是由於身份地位的懸殊,雖然他們倆在一齊生活了很多年,也沒有走到一齊。

可最後,瓦朗夫人正因交男友不慎,沒有聽從盧梭的勸阻,離開盧梭後生活很悽慘,所有的財產都被人騙走了,丈夫對她很粗暴,最終鬱鬱而終。

盧梭聽説了她的處境,好象只是只是給她經濟上一點資助,也沒有去看她。但是,盧梭倒是去了好幾次他們初次相遇的地方。

1928年,人們甚至按照盧梭的意願,在她和盧梭相遇的地方豎起了黃金的欄杆,以紀念盧梭與瓦朗夫人相遇200週年,供後人瞻仰憑弔。

瓦朗夫人是幸運的,作為一個女生,作為一個恩人,作為一個人。

看完這本書後,眼前便揮不去黃金的欄杆,想像周圍的景物就應是什麼樣貌的。我不知有一天,我會不會在心中為別人樹起一個欄杆?知與遇,很難,很難!在當前已經不再蔚藍、不再純潔的感情天空下,如果還有一雙眼睛與我一同哭泣與拼搏,那麼淚水與汗水的倒影中必會映出絲縷金黃,那麼生活就值得我為之拼搏吧。

懺悔錄讀後感 篇七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是我大學讀的第一本文學書,大學的我不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記得那時任老師教我們西方外國文學,當時考試的要求就是要我們讀一本關於學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於考試壓力所以選擇了《懺悔錄》,但是後面的研讀改變了我之前的想法,漸漸的接受文學書籍。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實的生平。尤其是書中對耶和華的信仰,是那麼的執着。對於我這種無神論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們是怎麼從無信仰到執着信仰的。在《懺悔錄》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會了自然的規律,就破壞了我們和自然之間應有的關係。”這裏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規律,不能破壞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實這也暗示我們,孩子出生到社會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產物,作為成年人,我們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強迫他改變他自身帶出來的本性。這對於幼師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園,總是擔心幼兒不聽話,調皮,導致安全出現問題,於是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不允許他們做這個,不允許他們玩那個,其實他們只所以調皮,那是因為他們好奇心的本性而導致的,我們一致的壓迫會不會改變孩子們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書中,他沒有隱瞞也沒有誇耀,沒有焦躁也沒有自卑。我們常説世上沒有後悔藥,我們也常常受人告誡和告誡人:後果自負。也許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錯再錯過來的。

《懺悔錄》在“書頁上還散發着油墨味道的時候就震驚了全人類——因為它的思考、真誠和那些不加掩飾的人類的缺點”。——馬克思(德)

我總認為偉大藝術家們的心是真摯、透明的,是能夠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我不是藝術家,可我有一顆很藝術的心。讀偉大作家的書,我感到自己的靈魂和作家的靈魂是如此的和諧。時間算什麼,它終究無法隔斷通過書籍傳遞着的心與心的交流。讓雅克·盧梭距離現在有兩百多年了,我剛剛讀完他的《懺悔錄》,心卻還沒有從他的靈魂深處走出來。我一邊獨自散步在喧譁的大街上,一邊思索着盧梭,感知着盧梭。

反正,很難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動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鳴,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他所披露的缺點我也大多數是有的,也許他的經歷和我不同,這都沒關係,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碰到的各種人生問題是大同小異的。

或許通過再讀《懺悔錄》能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擴大視野等意想不到的好處。

因為從某種程度來説,讀他就是讀我自己,雖然我不具有他的才華,但我有他的缺點,這無疑對我更具有意義。

“我如今要做一件從前沒有人做過,並且也不會有人敢做的事。我想將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自己。”這是懊悔錄的經典開場白,在政府和學界的乃至朋友的都背叛他時,他選擇把自己的一生完整的寫下來,讓世人明白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我的讀到中,我認為他是一個直率、感性、熱情的人,他從沒有約束自己,只是放任自己的思想去完善自己的生活。描述了自己一生的經歷,他沒有隱瞞任何事,甚至是自己的愛情。他非常的驕傲但在驕傲中有多少的流露出了卑微的感覺,當我翻閲着這本記錄了他愛情親情和友情的書時,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是充滿了正義與光明的微笑,還是因為自己的無能而造成的社會對你的嘲笑,是啊!這兩種都是笑,可你認為這兩種笑是一樣的麼。那麼你錯了當你受到別人對你的微笑,那説明你改變了命運。可當你受到別人對你的嘲笑是,這説明你將一輩子被命運牽着鼻子走,就已經説明你的人生結束了。

在這位法國作家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人哪醜陋的一面,我看到了一個人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一切的結果,讓我明白,當一個人揭開他醜陋的面紗時,那張冷酷無情的臉是多麼的可怕!

懺悔錄讀後感 篇八

托爾斯泰剖析到,“我是藝術家,詩人,我寫作,教育人,可是自己什麼都不懂……我們人數很多,儘管相互之間在不停地爭吵,指責,但都在寫作,發表作品,教育別人;而且不顧自身的無知,連什麼是好是壞這一類生活中最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們爭着發表自己的見解,不願意聽對方在説些什麼。有時相互包庇,相互吹噓,以便到時候別人也來包庇我,吹噓我。有時則火冒三丈,叫罵的聲音一人比一人高,簡直像在瘋人院裏一樣……現在我明白這與瘋人院沒有什麼不同,那時候我對這一點這是模模糊糊地有點兒懷疑。只不過同所有瘋子一樣,把別人都叫做瘋子,惟獨自己除外”。

托爾斯泰與這些自命不凡的作家,與自己的過去決裂了。他要開始新的探索,世俗的羈絆無法束縛他的思想,他的思想註定要高高飛翔,到達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峯,威臨整個世界。

如果我們能夠沉靜下來閲讀托爾斯泰的小説,我們會很容易地發現,它們確實不是單純的小説,而是在描繪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那麼豐滿,那麼美麗,充滿生機,與這個世界融合在一起,並且體現了我們這個世界最真實、最基礎的一部分。

正因為如此,面對寫作而帶來的聲譽,托爾斯泰保留了一個思想者的本性。他在談到《戰爭與和平》時説,“《戰爭與和平》是一部什麼書?它不是長篇小説,也不是史詩,更不是編年體的歷史。《戰爭與和平》是作者以一種它所能表現的形式想要表達並能夠表達的東西。”

熱門搜索
反經全文及譯文新版 骨幹教師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學校食堂明廚亮灶方案 樂於助人的作文精彩 開學第心得體會500字 物流畢業實習報告多篇 信息技術工作計劃 夏日送清涼的活動方案通用 一二三木頭人作文300字 書畫攝影展活動方案精品 五一勞動節唯美説説經典 給孩子的一封信 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共性分析論文 鄭州中式婚禮策劃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國小數學教師學期末工作總結 委託收款協議書 我想做一隻小狗的想象作文 八年級週記600字精品 業務外包自查整改工作總結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課文賞析 網絡員培訓心得體會通用 西柏坡觀後感 我的好姐姐精品作文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五期心得體會 鳥的天堂教學設計新版 2021師德師風表現自我評價新版 學校後勤人員工作總結 寧夏會考滿分作文 這也是課堂的作文精品 綠意的生活作文 新版安全生產培訓工作計劃 2022新學期教師個人工作計劃 黨員評議年度總結 老師工作轉正自我鑑定 大年七年級拜年日記 砥礪前行教師個人總結 《五猖會》讀書筆記精品 一網 保險公司培訓課心得體會 積極分子心得體會新版 感恩企業演講稿精品 寫給女朋友的關心短信祝福語 時光流逝 新葉閲讀答案精品 語文教師工作總結 2020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七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