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矛盾論》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5W

《矛盾論》讀後感【精彩多篇】

矛盾論讀書筆記 篇一

我在寫這篇讀後感前,仔細地讀了《矛盾論》幾次,雖然對其中的理論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覺得這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還有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革命狀況下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讀來,也能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為基本線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本質特徵和重要意義,堅持和發展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實踐論》中闡述這以下四個基本問題:(1)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2)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3)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4)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係。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兩者有着密切的聯繫。對於這點我是十分贊同的。以下就對這兩點説一下自己的觀點。

古語有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類社會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脱離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人必須生活在矛盾當中。也就是所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於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文章中説“生命也是存在於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地自行產生並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於是死就到來”,這觀點很正確,但值得關注的是,這矛盾結束了,另外的矛盾又產生了,因為同化、異化的矛盾運動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學的矛盾運動。所以,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由矛盾個體組成的社會乃至整個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於矛盾的普遍性,我們必須學會怎樣對待矛盾的普遍性,從而使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少碰釘子。

矛盾論讀書筆記 篇二

有些書讓你認識一件新事物,有些書讓你進行深入認識,進而改變你的思維方式,再進而改變你的行為方式,最後達到改變你整個人的目的。現是《矛盾論》的讀後所想。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

在最細微的原子、分子範圍內考慮差異,有人會説,兩個鐵原子,原子核是一樣的,電子是一樣的,就不存在差異,就否定了萬事萬物都是存在差異的。但是在自然條件下很難存在兩個完整的鐵原子,倘若在自然條件下存在兩個鐵原子,原子核一樣,那麼他們的電子一直繞原子核運動,兩者的電子不可能在任何時刻都是在固定位置或繞固定方向運動。任何兩個同種元素的在假想狀態下完整的原子都存在差異,可知在微粒範圍內説萬事萬物都存在差異也是正確的。矛盾的普遍性得證。

以上是客觀物體存在差異,其實差異也是存在於抽象的人的思想內的。現擴充討論差異的範圍,差異包含實際存在的物體的差異和抽象的人類思想的差異。

現實物體的差異,萬事萬物都存在差異,那怎麼樣的物體之間的差異產生矛盾,並促進事物的發展,須得這種差異是在事物內部的。因為事物內部的矛盾變化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例如,兩片顏色不一樣的葉子,存在差異,卻不會產生矛盾,也不會促進葉子的發展。(但兩種事物的差異會在人類的認知裏產生矛盾,兩片不同顏色的葉子,在人的大腦中能促進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因為人的大腦將兩個沒有聯繫的事物聯繫成了一個整體,此時這種差異產生的矛盾便變成了人內部的矛盾,促進人的認知。)兩杯鹽分不同的水,鹽分不同就是差異,鹽分相互滲透,兩杯水變成一杯水,最終這杯水每個部分鹽分是一致的。一個物體兩部分温度不同,存在矛盾,最終温度傳導,使得各部分温度一致。當兩個物體温度不同時,兩者碰到一起,温度的不同便產生矛盾,開始温度的傳導。

客觀事物的差異導致物質的發展、變化,在化學和物理中已經見識了很多。但人思想的差異如何影響人?促進人的發展?以下進行分析。

人與人思想有差異,會有衝突,衝突產生矛盾。也存在人和他人思想觀念不同但是可以剋制自己,允許這種不同存在,是因為兩人並沒有多大的親密關係。但人存在一種天性,希望自己思想上能控制別人,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如果對方偏離,內心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這種心理對自己的親人朋友更甚。若是朋友或親人,思想不同造成的矛盾會頻繁產生衝突,矛盾的發展會改變兩人的關係,兩人的關係在矛盾中發展,最終兩人看法一致或分道揚鑣(這裏在生命無限且兩人頻繁的相處在一起的條件下進行考慮)。

現實物體的差異在人思想上的反應,是因人的偏好不同而產生矛盾。有的物體顏色、味道、形狀……你喜歡,他人不喜歡,便有了矛盾。這種矛盾只在兩人對物體偏好存在差異且兩人都面對這個事物時產生。苛刻的條件使得這種矛盾出現的頻率並不高,所以產生的影響較小。

具體事物的發展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是每個人可以見證的。但抽象的思想的發展,是很混亂的,人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才能防止思想發生錯誤,也就是要時時刻刻與自己本質屬性內根深蒂固的東西做對抗。但思想的發展應該是總體往好的方面,因為思想上壞的方面經過實際檢驗後會被人摒棄掉。

事物的變化皆有其規律。只要事物出現的次數夠多,加上仔細地觀察,必定會有所收穫。就算是無規律的布朗運動,其規律就是:分子的無規律運動。矛盾如何促進人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生活中很常見的一些很小的事情發現規律。(觀察的低級形式是觀察事物得到客觀事實,高級形式是觀察事物並經過大腦思考得出規律,人最難的是善於觀察自己)

例如,你和你室友之間的矛盾。你的室友經常做清潔,很愛乾淨。你沒有那麼愛乾淨。這便是你們之間的矛盾。隨着生活時間的增加,他越愛乾淨,你越不愛乾淨。他將房子的衞生打掃很乾淨,而你享受着舒適的環境。你不會有負面情緒。你的室友會有負面情緒。

表象上的愛乾淨和不愛乾淨的矛盾,轉化為了你室友勞動付出後的負面情緒和你不勞動卻享受舒適環境的愉悦情緒之間的矛盾。情緒在生活中會進行表達,可能是在言語之中,可能是在平時的生活細節之中。你的室友會在語言上批評你,或在行為上讓你感覺不舒適。這樣你們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大。怎樣化解這樣一個矛盾?或者説緩解這樣一個矛盾?你要讓你的室友知道你也為房子的清潔做過衞生。以前有一種觀點,做好事不留名,但如果你做好事不留名,你無法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間的矛盾。

要化解矛盾,此時要做好表面功夫。當着你室友的面,去做清潔,去倒垃圾。此時,他知道你也為你們的生活環境做了貢獻,他內心的負面情緒會減少。就達到了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間的由於愛乾淨與不愛乾淨的矛盾。這一過程發展的是你跟你室友的關係,同時發展的還有你的衞生習慣。

這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例子,我們從中發現一定的道理。人是希望自己發展的,而矛盾能促進人的發展。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應該製造矛盾,在解決矛盾中發展我們自身。通過和愛乾淨的室友生活,我們養成了良好的衞生習慣,這是我們希望得到的。如果我們和不愛乾淨的人相處,那我們就形成不了利於我們發展的矛盾。這也就是為什麼説,交的朋友很重要。這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形成的利於我們發展的矛盾。那我們怎麼去主動形成或製造利於我們發展的矛盾呢?

通過制定目標,你制定的目標跟你的現狀肯定是不一樣的,那麼兩者之間便存在矛盾。有矛盾,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發展我們自己。這種矛盾的發展依靠自己達到目標的決心,在現實中達到的效果根據個人的意志力、決心。這樣的矛盾是可以自己主動緩解逃避的。

那麼生活中一種你無法逃避,需要自己去努力克服並發展自己的矛盾,是你生活中有多少比你優秀比你強的人?這種矛盾會逼着你前進。所以每年大學聯考大家都希望去好的大學,因為好的學校優秀的人更多,促進你發展的矛盾也越多。

《矛盾論》讀後感 篇三

一斗爭哲學家們是怎樣誤解列寧的

鬥爭哲學產生於延安時代我們不知道是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影響了艾思奇和陳伯達還是艾思奇和陳伯達的哲學思想左右了毛澤東總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來到延安後與延安的哲學家一起創立了了鬥爭哲學《矛盾論》就是鬥爭哲學產生的標誌。從《矛盾論》中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到毛澤東並非是要建立一種自己的哲學而是在於闡述馬列主義的哲學。將絕對的無條件的鬥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的理論原則説成是唯物辯證法是強加給馬克思和列寧的。從《矛盾論》引述的列寧的話就可以看出鬥爭哲學的基本原則首先是來自於對列寧的誤解。絕對的無條件的鬥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決不是列寧的意見。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人們是怎樣誤解列寧的。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曾引用了列寧的一句話以證明鬥爭性的絕對性和無條件性。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裏説:

“對立面的統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條件的、一時的、暫存的相對的。互相排斥的對立面的鬥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①①轉引自《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第173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寧的這句話就成了絕對的無條件的鬥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基本原則的理論根據。令人不解的是毛澤東《矛盾論》裏引述列寧上述話的同時見還引用了列寧的另外一句話這句話卻有着與上述的説法有着極為相反的意見:

“為什麼人的頭腦不應該把這些對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看作活生生的、有條件的、活動的、互相轉化的東西。(重點號是引者加的)”列寧《哲學筆記》第116——117頁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版

列寧在這裏明顯地表達出“對立面”是“有條件”的意思與上面的引述將對立面的鬥爭説成是無條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讀者如果稍微仔細認真一點就不難看出列寧的上述兩段話表達的是兩種不同的意見:第一句話列寧説的是對立面的鬥爭是無條件;列寧的第而句話説的是對立面是有條件的。如果我們將對立面的鬥爭和對立面看成是同一個意思我們就會看到列寧兩種矛盾的説法;如果我們看到對立面的鬥爭和對立面表達的是兩個問題我們也就不會懷疑列寧自相矛盾了。《矛盾論》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引用了列寧兩句具有相反的意思的話但卻沒有發現這裏的矛盾。毛澤東是第一個這樣引用列寧話的人從1937《矛盾論》發表到今天幾乎鬥爭哲學家們都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裏模仿《矛盾論》的做法同時抄用列寧的這兩段話令人奇怪的是竟沒有一個人看到或指出這兩句話的矛盾。

既然列寧説矛盾對立面的鬥爭是無條件的那麼列寧自然的成了這種鬥爭哲學的發明人因為鬥爭哲學家們除了引用列寧的話外並沒有做更多的考察以證明同一性的相對性有條件性和鬥爭性的絕對性無條件性。如果列寧能重生的話一定也會説這即給了他過多的榮譽也給了他過多的譭譽。如果哲學家們稍微仔細一點的話不難看出列寧的這兩句話中的有無條件性指得是兩種情況。

《矛盾論》觀後感 篇四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矛盾論》的觀後感20篇,因為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採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

矛盾論讀書筆記 篇五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是毛澤東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作為那個時代的思想指導,它不僅幫助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走向勝利,在現今社會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嚮導,具有無可替代的現實意義。這裏,我着重以我個人生活經驗觀之。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説‘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開篇之句,便是告訴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會涉及廣泛的方面以及諸多哲學問題。這正説明了毛主席的嚴謹:哲學論不可能隨隨便便幾句話便能闡述清楚的,必須綜合事物的各個方面來全面看待。隨後毛主席從對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以及鬥爭在矛盾中的地位這些問題的討論最終很好的闡釋了矛盾論。這其中有很多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當着我們研究一定事物的時候,應當去發現這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不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據,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也就無從辨別事物,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其內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而我們研究事物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同時相互聯結,即統一辯證的看待這些矛盾,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矛盾促成事物的發展,矛盾也同時為我們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認識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而研究問題時,“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們需要如實地反映這些情況,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繫,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絡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並非是絕對的。“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只有一種主要的矛盾起着領導的作用。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着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並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着,事物的性質也就隨着起變化。”因此,研究任何過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這樣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萬千的人們,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總的來説,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差異就是矛盾,無可避免。原定的計劃與未知的偶然相矛盾,遠大的理想和無情的現實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節奏和碧溪垂釣、靜賞夕照的閒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論》而引發聯想,則知生活之中無處不存在着矛盾,絕對的平和與純淨只是理解上的片面與偏差,存在於理想國度之中。

譬如進入大學之前總是心存僥倖,以為熬過大學聯考之後世界或便該是一片陽光燦爛,前程無憂,然而行至今日也不過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種矛盾之中排解調和以求平穩生存。學業愈重與之對立的對閒適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後另一方也對應消減。是以甫入大學,時有空虛之感,而又不得不繼續鞭策自己,在壓力之中尋求動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與惡是一對手拉着手旋轉的對立統一體,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同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長過程中,一部分人將心底裏的惡念轉化為善,由行為思想上加以引導,而成為善人。然而成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會沒有一念之惡,他們一生將之壓制並幽閉在內心的某個角落,縮至無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則放縱心靈中的各種慾望,違背道德與公理,成為與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陰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陰陽,社會與人生都是由這種兩極對立所組成,人總在試圖轉化矛盾當中吸取經驗與教訓,獲得成長,並將矛盾長久地持續下去,直止死亡。因為有對生的憧憬與嚮往,才有對死的虛枉的恐懼。

矛與盾,其實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動另一方前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為有了諸般念想,人性因而漸趨複雜成熟。換而言之,瞭解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也有助於更清楚地認識世界與生活,對各種矛盾作出正確的判斷,採取效的方法,將矛盾之差異的級別化減到最小程度,化解對抗,使生活與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進。

矛盾論讀書筆記 篇六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毛澤東並非是要建立,而是要闡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哲學

閲讀完毛澤東的《矛盾論》後,雖然對哲學不太瞭解,這本書還是能帶給我許多知識,帶着我思考了很久。“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説‘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開篇之句,便是告訴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會涉及廣泛的方面以及諸多哲學問題。這正説明了毛主席的嚴謹:哲學論不可能隨隨便便幾句話便能闡述清楚的,必須綜合事物的各個方面來全面看待。隨後毛主席從對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以及鬥爭在矛盾中的地位這些問題的討論最終很好的闡釋了矛盾論。這其中有很多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當着我們研究一定事物的時候,應當去發現這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不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據,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也就無從辨別事物,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其內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而我們研究事物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同時相互聯結,即統一辯證的看待這些矛盾,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矛盾促成事物的發展,矛盾也同時為我們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認識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而研究問題時,“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們需要如實地反映這些情況,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繫,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絡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並非是絕對的。“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只有一種主要的矛盾起着領導的作用。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着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並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着,事物的性質也就隨着起變化。”因此,研究任何過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這樣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萬千的人們,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總的來説,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差異就是矛盾,無可避免。原定的計劃與未知的偶然相矛盾,遠大的理想和無情的現實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節奏和碧溪垂釣、靜賞夕照的閒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論》而引發聯想,則知生活之中無處不存在着矛盾,絕對的平和與純淨只是理解上的片面與偏差,存在於理想國度之中。

作為國民,我們應當正視當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懷疑國家和政府。對於社會中出現的問題,作為公民,我們應當積極幫助解決,對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極的批評和容忍腐敗等現象。我們應當相信,中國是在朝着越來越好的方向

發展着的。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犯過錯,走過彎路,可是我們總體的方向是沒有變的。國家發展中不可能把每個方面都顧及到,總會有先發展和後發展的部分。像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經濟的發展和就業,然後才到教育、醫療等。這就是抓住本階段的主要矛盾,兼顧次要矛盾。當中國有了穩固的經濟根基後,我相信政府會更多的關注醫療等方面,使我國成為一個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因此,我們不能急躁,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