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金融專業論文開題報告(集錦5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4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金融專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金融專業論文開題報告》相關的範文。

金融專業論文開題報告(集錦5篇)

篇1:金融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課題任務與目的

本論文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我國信用風險計量的現狀;2、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3、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特點實證分析;4、我國商業銀行計量信用風險的新思路。

二、調研資料情況

上世紀 90年代,隨着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風險管理技術的進步,現代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代信用度量模型與傳統的信用度量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信用分析度量模型主要有四類,即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麥肯錫模型和 CSFP信用風險附加法 (Credit Risk)。 1. 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是世界上第一個信用風險的量化度量模型,是由 J. P. 摩根公司等於 1997年開發出的模型。該模型以資產組合理論為依據,運用 VaR(Value at Risk)框架,對貸款和非交易資產進行估價和風險計算。CreditMetrics模型依賴於歷史數據,屬於盯市模型 (MTM)。

2.麥肯錫模型。麥肯錫模型是在 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礎上,對週期性因素進行了處理,將評級轉移矩陣與經濟增長率、失業率、利率、匯率、政府支出等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係模型化,並通過蒙地卡羅模擬技術 (a structured Monte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模擬週期性因素的“衝擊 ”來測定評級轉移概率的變化。

麥肯錫模型克服了 CreditMetrics模型中不同時期的評級轉移矩陣固定不變的缺點,可以看作是對 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種補充。

3. KMV模型。KMV模型是估計借款企業違約概率的方法。該模型將貸款看作期權,首先利用 Black - 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根據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資產價值的波動性、到期時間、無風險借貸利率及負債的賬面價值估計出企業股權的市場價值及其波動性,再根據公司的負債計算出公司的違約實施點 (default exercise point),然後計算借款人的違約距離,最後根據企業的違約距離與預期違約率 (EDF)之間的對應關係,求出企業的預期違約率。KMV模型主要使用股票市場的相關數據,是一種動態模型。該模型同時具有盯市模型和違約模型 (DM)的特徵。

4. Credit Risk模型。Credit Risk模型是一種基於精算方法的信息風險計量模型, 由 CSFP (Credit Suisse FinancialProduct)於 1997年推出。該模型把信用評級的升降和與此相關的信用價差變化看作是市場風險,在任何時期只考慮違約和不違約這兩種事件狀態,計量預期到和未預期到的損失。Credit Risk是一種違約模型,它忽略了轉移風險。但是,該模型具有其獨特的優點:如模型只需要相對較少的數據,具有簡易性的特點;能夠得到債券組合或貸款組合的損失概率的閉形解,具有計算上的優勢。

除上所述,國際上應用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還有許多,如神經網絡分析模型、死亡率模型等等。

就我國而言,已逐步建立起風險管理體系,但是與國際同業相比,在數據的採集、加工、度量方法的運用上都存在着相當的差距,因此我國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計量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發達國家先進的信用風險管理技術的學習和借鑑上,以此尋求一種適合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量化管理模型。

徐暢在《Credit Metrics 模型及其對我國銀行風險量化管理的啟示》[2006,3]中認為,Credit Metrics是世界上第一個評估信用風險的量化度量模型。該模型以資產組合理論、VaR(Value at Risk)理論等為依據 ,以信用評級為基礎 ,不僅可以識別貸款、債券等傳統投資工具的信用風險 ,而且可用於互換等現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識別。研究此模型對於我國銀行風險量化管理有很強的現實價值。

張紅舸和夏佳南在《KMV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在我國的適應性研究》[2006,11]中提出, KMV模型作為國際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信用風險量化技術,早已引起我國學者對它的關注。他們對我國應用 KMV模型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以期能找到一種在我國適用的新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度量方法。但我國目前對 KMV模型所涉及到的各參數的估計方法都沒有較好的研究結論,這勢必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者要尋求一些替代指標進行近似評估。而這種近似的替代最直接的後果就是 KMV模型的輸出結果不準確。作者也在文章中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使用 KMV模型進行信用風險管理應採取的措施。

姚傳娟、李源和夏蘇林在《信用風險度量KMV模型與Credit Risk+模型比較研究》[2006]中,結合中國商業銀行目前信用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比較分析KMV模型和CreditRisk+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參數選擇的共性及差異,對兩模型各自特點做出客觀評價,結果發現運用Credit Risk+模型有利於提高信用風險度量的精確性,為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喬小京和周石鵬在《信用風險量化模型比較及其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啟示》[2006,10]中,對信用組合觀點模型即CPV進行了描述,Credit Portfolio View(CPV)模型將週期性因素納入計量模型之中,將遷移概率與宏觀因素之間的關係模型化,並且通過模擬宏觀因素對於模型的衝擊來測定遷移概率的跨時演變,這樣可以得到未來每一年的不同的遷移矩陣,在此基礎上運用Credit Metrics的方法計算處於不同經濟週期的VaR。可以説這種方法是對Credit Metrics的補充,它克服了由於假定不同時期的遷移概率是靜態的而引起的一些偏差。 曹道勝和何明升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模型的比較級其借鑑》[2006,10]中,從模型建立的理論基礎、模型類型、回收率、現金流折現因子四個維度對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模型KMV 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 +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對各模型在我國商業銀行適用性進行了分析,為我國商業銀行加強信用風險管理,開發適合我國國慶的信用風險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同時,在相關研究過程中隨處都暴露出了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相比,我國信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因此,針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經驗,我國銀行業應當大力加強建立信用風險量化分析和管理體系所需數據庫的建設,建立和完善銀行內部的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促進我國專業評估機構的建立,建立強大的信息技術平台,強化銀行業的信息披露,加強市場約束,借鑑發達國家先進的關於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模型。

三、實施方案

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產生與發展

1.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產生

1.1.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定義

1.1.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特點

1.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發展

1.2.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現狀

1.2.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發展

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研究

2.1 Credit Metrics模型(信用度量術模型)

2.2 KMV模型

2.3 Credit Risk+模型(信用風險附加模型)

2.4 Credit Potfolio View模型(信用組合觀點模型)

3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現狀

3.1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特點

3.1.1企業對銀行信用的過度依賴

3.1.2企業還貸付息意識差,銀企關係惡化

3.1.3信貸結構單一,貸款風險集中

3.2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不足

4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新思路

4.1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防範

4.1.1 培育良好的銀行信用文化

4.1.2加強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全程動態監控

4.2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量化度量

4.2.1 完善信息系統的建設,建立信息數據庫

4.2.2建立信用風險評估和定價模型,改進信用分析方法和技術

4.3 創造與現代模型相配套的外部條件

四、預期結果

本文以商業銀行運行過程中面臨的信用風險為切入點,分析我國信用風險計量的現狀,對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進行研究,並結合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特點進行實證分析,為我國商業銀行計量信用風險提出新的思路。

分析國際銀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發展狀況;研究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進行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實證分析。

五、進度計劃

20XX.12 選題

20XX.1 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

20XX.2 文獻調研

20XX.3 論文開題報告與英文翻譯

20XX.3-5 論文寫作

20XX.5 論文定稿,準備答辯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篇2:金融學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設計(論文)選題的依據(選題的目的和意義、該選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等)

目的:

通過分析股指期貨的基本概念、以及國外股指期貨的發展情況及對現貨市場的影響,並結合結合中國的經濟情況和金融環境,探討我國股指期貨推出將對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的的作用和影響。

意義:

股指期貨的發展,對於完善市場運作機制,抑制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提高投資的安全性,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推出了股指期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新興市場也加快了股指期貨市場建設的步伐,韓國、中國台灣、印度也都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貨品種。時至今日,股指期貨已成為現代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主要參考文獻綜述

20世紀70年代,西方各國普遍出現經濟滯脹,經濟增長緩慢,物價飛漲,政治局勢動盪,股票市場也經歷了二戰後最嚴重的一次危機,道•瓊斯指數的跌幅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超過了50%,人們開始意識到在股市下跌面前沒有恰當的避險工具可供利用。

1982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市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第一份股指期貨合約——價值線綜合平均指數(TheValueLineIndex)合約。由於股指期貨能夠為股票市場提供有效的避險工具,順應了市場管理系統性風險的要求,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推出了股指期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新興市場也加快了股指期貨市場建設的步伐,韓國、中國台灣、印度也都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貨品種。時至今日,股指期貨已成為現代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股指期貨始於2001年,2001年11月上證所着手開發股指期貨,2002年4月8日滬深300指數正式發佈,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成立,10月25日中金所發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規則,10月30日開始仿真交易滬深300。2007年4月15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正式施行,6月27日中金所發佈《中國金融交易所交易規則》及其交易配套細則,8月13日股票期限交易跨市場監管協作制度建立,當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中國登記結算公司、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公司在上海簽訂了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跨市場監管合作協作。2010年1月8日,國務院原則同意開設融資融券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證監會將統籌股指期貨的各項安置工作。2010年2月22日,股指期貨進入實質開户階段。4月16號,滬深300股指期貨正式上市交易。股指期貨的推出可以完善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完善發展有着積極的意義和重要影響。但同時股指期貨的推出也伴隨着很多不利因素和風險的存在。因此在推出股指期貨的同時,積極研究國外股指期貨的發展情況,從中吸取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三、設計(論文)的研究方案(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準備工作情況及主要措施)、主要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

研究方案:

定量和定性研究結合,圖表分析等在經濟學中的應用。通過圖書報刊查閲,翻閲筆記,上網搜查等方法來蒐集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運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銀行業績報告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主要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

首先了解股指期貨的基本概念、並通過國外股指期貨的發展情況及對現貨市場的影響,並結合結合中國的經濟情況和金融環境,探討我國股指期貨推出將對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的的作用和影響。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tock index futures and the risk,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our country of stock index futures will provide analysis experience

四、設計(論文)工作進展安排

2009年10月12日-2009年10月17日,指導老師向學生下達任務書。

2009年10月19日-2009年11月7日,指導老師指導學生收集資料,擬訂開題報告。

2009年11月8日-2010年3月26日,撰寫論文初稿。

2010年3月27日-2010年5月16日,撰寫論文二稿並修改完善。

2010年5月17日-2010年5月30日,進行論文答辯。

篇3:金融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金融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課題背景和意義

xx年,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巴塞爾協議iii》,隨;t銀監會發布了《巾國銀監會關於中p1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商業銀行提高銀行全面風險能力。違約風險作為第一支柱內的重要內容,建立違約風險內部評級模型對銀行來説至關重要,然而無論是初級的還是高級的內部評級法,都要求商業銀行能夠獨立估計違約概率。違約概率作為量化違約風險的關鍵參數之一,其有效度決定了商業銀行控制違約風險的能力。能有效估算違約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於商業銀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抓住時機脱穎而出、做大做強。

在傳統業務上,巾小企業普遍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自有資本較少,因而不易獲得貸款。並且商業銀行多采取 信貸配給 的信貸模式,信貸人為了減少壞賬隱患,便嚴格控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因此中小企業面臨着很大^融資困難。但是近年來為了尋求業務的增長,供應鏈金融被我國眾多商業銀行人力發展。作為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新型金融產品,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銀行以及學術界重視。銀行為了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會利用自身資源為核心企業挑選合適的'中小企業,或者為部分中小企業配對強勢的核心企業,這樣既有利於雙方企業經營發展,又增加了銀行的業務。但是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還並不成熟,商業銀行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認識還遠遠不足,其中中小企業違約風險更是銀行面臨的最嚴峻的風險,而違約概率測算是商業銀行進行違約風險管理的首要條件。銀行在挑選中小企業時需要合理的評估其違約風險。

在銀行和企業存在着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融資往往變成一種博棄行為。儘管國內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各自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但是國內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管理方面仍然比較落後,傳統的組織架構無法完全適應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管理的需要,違約風險評估的模型不完善,風險管理人員素質,觀念跟不上業務發展需要等。這對於國內各家商業銀行來説無疑存在着巨大的潛在風險。如何有效評估並控制違約風險、提高利潤成為許多銀行的迫在眉睫的難題。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個較新的概念,國內學者對其違約風險管理的理論和實際研究還比較欠缺,這增加了違約風險管理的難度。木文的選題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形成的,分析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風險特徵,研究評估違約率風險的模型和風險防範方法。這對於有效解決我p1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將國外對供應鏈金融的理解進行總結和綜述,豐富了國內對供應鏈金融內涵及其風險的理解。

第二,分析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風險,並構建供應鏈金融下違約風險的評價指標,通過比較分析選取適合我國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估的方法,通過實證分析驗證模型的有效性,這對銀行如何有效控制風險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提供參考。

第三,研究期權契約在預付款模式中對風險防範的作用,這為銀行防範風險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在實踐方面,通過選取現實中的汽車行業銷售商的巾小企業數據,評估它們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違約風險,這有助於銀行開展汽車供應鏈金融業務。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木文研究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章為緒論,介紹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義,然後論述了國內外有關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的研究現狀和主要觀點,最後論述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主要內容及本文的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闡明瞭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估的理論依據及評估指標的構建,並比較分析違約風險度量模型。

第三章針對供應鏈金融基木融資模式進行分析,挖掘出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違約風險的相關信息,分析其生成機理,構建適合本文研究的風險評估指標。

第四章為實證部分,根據上文選擇的分析方法,利用構建的評估模型,對汽車供應鏈金融中違約風險進行分析。

第五章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防範措施,其中針對預付款模式融資模式,研究期權契約對風險防範的作用。

第六章為結論部分,對全文進行簡要總結,並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以下是本文的技術路線圖:

本文主要運用了以下分析方法。

1.文獻歸納法

收集當前供應鏈金融及其風險管理和相關文獻,借鑑已有的研究成果,為本文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論依據 .

2.因子分析法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大量的指標數據進行處理,使得指標降維,簡化指標結構,對後續的模型建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模型建立法

在被因子分析已處理指標數據的基礎上,通過logistic迴歸建立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價模型。

4.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比融入期權契約前後的預付款融資模式,探討期權契約對供應鏈金融的影響,分析期權契約對風險防範的作用。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集中於對供應鏈金融理論方面的應用演繹,力求從理論上對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與比較。定量研究主要是運用logistic迴歸分析法對基於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違約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力求客觀、定量、科學地揭示供應鏈金融的融資優勢及其內涵。

三、創新與不足

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國內對於供應鏈金融的研究和應用還處於探索階段,供應鏈金融在實踐中也逐漸收穫成果,本文所提出的基於銀行視角的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的研究是緊密聯繫實際的產物,在以下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第一:梳理了國內外相關文獻,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建立主體評價和債項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指標體系,嘗試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迴歸方法建立違約風險評估模型。在樣本選取方面,本文和其他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所有的研究都是選取我國中小版的企業數據,沒有根據中小企業特點尋找合適的核心企業,並且企業間上下游關係不明確。本文選取國內有代表性的汽車品牌企業,而各個經銷商卻是融資難的中小企業,根據各企業與經銷商的供應鏈關係來研究供應鏈金融融資的違約風險,對不易獲得的數據採用打分方法,力求科學、合理的分析中小企業違約情況。

第二:根據供應鏈金融各融資模式中風險點,研究相應的防範措施,其中針對預付款融資模式特點,考慮期權契約對控制違約風險的作用,這為銀行防範風險並擴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足和需要改進

第一,本文的指標體系是根據各銀行現有的中小企業評價系統結合各參考文獻分析得出的,這隻能是一般性研究,在實踐中需要各銀行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重點調整和改進。

第二,本文違約風險的評估還存在一定誤差,需要進一步對模型進行研究改進,提高違約風險評估準確性。

第三,本文只研究期權契約融入預付款模式的理論意義,而期權是否可以現實順利合理開展需要做出進一步討論。

篇4:金融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及防範對策

一、選題的背景與目的

隨着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經濟形勢良好,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快速增加,逐步 形成國強民富的態勢: 根據 2013 年 1 月 18 日國際統計局發佈的宏觀經濟統計數據, 2012 年度全年國內生產總值 519322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7.8% ;全年城鎮居 民人均總收入 26959 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65 元,比上年名義增長 12.6% ;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9.6% ,增速比上年加快 1.2 個百分點。同時,居民金融 消費出現多樣化需求,居民消費能力的差異所帶來的消費層次的多元化,形成不同的理 財需求,從客觀上要求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投資理財日漸成為居民家庭重要 經濟活動。由此看出,國內理財市場的需求和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個人理財業務具有市場前景廣闊、風險低、收入穩定的特點,是商業銀行的重要利潤增長 點,因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隨着經濟形勢的變化,銀行 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這些年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也由於經驗不足,在風險管理上很薄弱。個 人理財業務存在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許多風險,而這些風險一定程度上制約和限 制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因此,很有必要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風險進行詳細研究, 並採取相應防範措施對其進行有效地規避和控制。這對於保障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快速健康 發展和提高銀行盈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及研究現狀

隨着個人理財業務日益被商業銀行所重視,多年以來國內外的學者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 務風險的研究不斷升温。

在國外,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已有超過 70 年的發展歷程, 隨着經濟、技術、文化與社會的發展,以及風險控制理論與模型在個人理財業務中的廣泛應用,有關商業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及其風險控制理論與實務的研究起步較早且在不斷完善之中。

夸克・霍和克里斯・羅賓遜(2003)在《個人理財策劃》一書中,較為詳細地界定和討論 了個人理財活動中面臨的各種風險,在此基礎上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各類金融風險的識別理論與 方法。 Hendrik・Hakenes(2004)認為個人進行理財活動,必須高度注意風險和風險控制。所謂 風險分析,就是對風險資產的分佈與相關信息進行總結與彙總;所謂風險控制,就是對風險資 產的組合進行積極的構造與設計;個人開展理財活動,必

須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風險控制。 在國內,由於我國金融業起步較晚,發展還不夠成熟,金融風險管理還處在探索階段。 這 些年,隨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其風險也日益凸現,因此,我國學者們也 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進行各方面的探究。

劉楠(2007)提出了市場準入法律問題與相關的違規風險,跨行業金融工具或產品的違法 違規風險,風險提示不當,不充分的違規風險,不尊重客户知情權引發的風險,銀行履行職責 不當或不謹慎引發的風險,宣傳和銷售理財產品中操作不當引發的風險等等,指出應從風險理 念、業務流程、內部管理制度等方面來進行有效地風險控制。

譚中明、柏志春(2009)揭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面臨各類風險不容小覷,應對策略 一是重視止損與保本機制的運用;而是提高產品定價能力;三是加強信息披露;四是做好理財 業務市場客户細分工作。 嚴霖(2010)通過揭露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強調要化解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業務風險,可從支持商業銀行理財人才培養和實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中,找到解決問題 的密鑰。 劉曉剛(2011)則認為防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要從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加強 商業銀行自身風險防範思路出發,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郭佳棟、孫英雋(2012)通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及現狀,總結了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面臨的主要風險有法律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聲譽風險四類,強 調要從建立健全內、外部監管制度,完善風險監管體系,加強執法力度,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等 方面來化解風險。

劉勛濤、劉陽靜文(2013)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進行研究,結合國外銀行個人理 財業務的發展狀況和我國的具體國情,認為可以從銀行自身角度和監管部門法律法規角度分析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範的相關措施。 王婷、李閏春(2013)認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匯率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聲 譽風險,提出要加強產品設計過程中的風險防控以及產品銷售過程中的風險防控。 總的來説,我國學者們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探究分為兩大類。一是從人民幣或外匯 理財產品的產品設計角度,分析藴含其中的風險點,如投資產品風險、透支銀行信譽風險、產 品的法律風險、利率和匯率風險等,來提出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二是將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 財業務同發達國家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作比較,總結出外資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先進理念 和模式以及應對風險的管理策略,從何提出適合我國市場發展狀況的風險管理機制。

三、創新思路

本文將通過蒐集最新數據和最新實例,瞭解各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開展的狀況以及存在的 風險問題,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同時在借鑑境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機制的基礎 上,進一步分析總結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範對策。

四、論文提綱 本文共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紹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相關文獻綜述、國內外 研究現狀、論文的寫作思路和總體框架。 第二部分是介紹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概況。包括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發展現狀及特徵和國內外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比較分析。 第三部分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分析,包括分析所存在的風險,如法律風險、市 場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方面,以及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是外境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機制借鑑,包括外國商業銀行和香港商業銀 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的經驗。 第五部分是總結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範的對策。 第六部分是結束語和參考文獻。

五、參考文獻

[1]夸克・霍、克里斯・羅賓遜,個人理財策劃[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2]Hendrik・Hakenes,Banks as delegated risk manager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4, vol. 28(10)

[3]劉楠,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十大風險提示[J],銀行家,2007, (02)

[4]李曉紅、王瑞春, 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對我國銀行業的啟示[J], 北方經濟, 2009, (10)

[5] 譚中明、柏志春,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及其管理策略探討[J],農村金融研究,2009, (06)

[6] 嚴霖,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範[J],現代商業,2010,(07)

[7] 谷華,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及發展[J],時代金融,2010, (03)

[8] 劉曉剛,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 (08)

[9] 郭佳棟、孫英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控制研究[J],金融經濟,2012, (11)

[10] 張遠、張立勇,加強我國影子銀行監管、防範系統性風險[J],金融教育研究,2012, (03)

[11] 劉勛濤、劉陽靜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分析[J],經濟視角,2013(08)

[12] 王婷、李閏春,後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淺析[J],企業家天地, 2013, (03)

[13] 盧燕,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與防範[J],中國經貿導刊,2010, (11)

[14]李紹,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範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 (03)

[15]楊樹林,基於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範的策略分析[J],大眾商務,2009, (03)

[16] 王智軼,影子銀行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及國內現狀研究[J],對外經貿,2013, (03)

[17]喬瀅,淺議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範[J],現代商業,2008, (32)

[18]熊劍慶,中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比較研究[J],經濟縱橫,2007, (09)

[19]葛海蛟,操作風險管理:荷蘭銀行的經驗與啟示[J],銀行家,2008, (02)

[20]王學先、楊異,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法律規制[J],學術界,2009, (04)

[21]朱愷,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控制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D],華中師範大學,2012, (04)

[22]樑辰宇,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控制分析[D],河北大學,2013, (05)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篇5:金融論文開題報告

金融論文開題報告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來源、類型

課題來源:經過老師推薦,自己慎重選擇後確定的方向與題目

課題類型:本課題屬於宏觀角度下的研究,通過對中國股市成長性的認識和對投資機會的定性研究,來分析和總結其兩者之間的關係。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伴隨着中國經濟的秩序發展,中國資本市場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執法力度的強化,使得股票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得以充分體現,中國股市經歷了2007年至2012年底長達5年的大熊市。股票價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當一部分藍籌股具有投資價值,股票市場投資機會凸顯沒產業升級時新興產業在經濟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業未來增長的潛力相當大,對這些增長型行業在股票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必將獲取豐厚的回報。

但是中國股市仍然是一個相對不承受的新興市場,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因而研究中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對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本課題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首先由於我們現在研究的是中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中國股市已經走過二十幾年,我們還是可以從他的成長性和其對應的投資機會來分析他們之間的關係。在我們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過同樣的課題我們可以從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義的借鑑。

《中國股市成長與宏觀經濟》作者周垂日;2000年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國股票市場發展近十年來,股市規模與國民生產總值及居民儲蓄的關係,並與處於迅速發展階段的美國、韓國股市的同類數據比較,中國股市發展速度較快,論述發展股市對中國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意義。由於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聯繫,所以對投資者的價值並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時間較早。對現在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代價最小的股市路徑之爭——中國股市十八年的回憶與思考》作者 劉紀鵬; 劉妍;2007年出版,本文主要説的是從1990年深交所試運行和上交所正式運行起步至今,中國股市歷經十八個年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十八年來,中國股市的成長史到底是一部不規範的成長史,還是一部國情和西方規範成功結合的發展史?到底是一個充滿了投機、泡沫和賭徒的賭場,還是和平崛起的中國不可或缺的主戰場?在中國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沒有一個領域像股市這樣,爭論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強調國情為主的實事求是派”和“強調海外規範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爭論始終沒有停息。以股權分置改革為例,“市價減持”變“對價改革”導致天壤之別。

因此,敢於正視這十八年發展史,客觀科學地總結我們在股市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至關重要。

本文試圖從中國股市發展中爭論過的幾個焦點問題入手,對過往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以尋求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最優路徑。他給我們講述了中國股市的成長曆史,但沒有對未來的中國股市走勢進行展開分析。

《見證成長》作者周宏波;2011年刊登於《股市動態分析》 <正>2010年,中國證券市場20歲生日,《股市動態分析》作為中國最刊創刊的專業性證券類期刊也見證了中國股市的成長曆程。而中國機構投資者初具規模也就是三五年內的事,每年的“最佳機構投資者”春節特刊也正在見證中國投資人成長的步伐。

自2008年首次推出“最佳機構投資者”特刊以來,每年上榜機構風雲變幻,新機構名字層出不窮,今年也不例外。這一方面表明中國投資者隊伍的不成熟。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欣喜地發現,開始有些機構連續兩年上榜,比如公募基金界的華商基金、華夏基金,私募機構的尚雅投資。《中國股市成長質量及其對策研究》作者牟長利; 龍子泉;2003年出版。本文主要給我們講述了我國的滬深股市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來,經過短短十餘年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以及對現在中國上市公司的總體質量分析。並給投資者以建議。《中國股市暴漲暴跌背後的制度建設缺失》作者:王一靜,文獻來源:[J].現代商業, 2008

股市18年的成長,也是中國股市制度完善的過程。中國股市經過了兩年的股改,終於解決了積壓已久非流通股問題。本文就中國股市最近出現一輪的暴漲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國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説明我們國家的股市發展存在着制度的缺陷,需要更近一步的改進。

《從A股市盈率變化看股市投資機會》作者:金開安,文獻來源:[J].投資北京, 2011 <正>股市的低估,對於長期投資的價值投資者來説,是一個買入持有的好時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股票市場經歷了2009年觸底反彈,2010年到2011年長期盤整、交易低迷的弱勢階段。本文主要説了我們怎麼利用市盈率來把握投資機會。

《危機下的中國投資機會》作者:馬晨 文獻來源:[J].中國金融家, 2009文獻主要講了大中華區是如何從一個地理概念轉變為一個充滿投資機會而且經濟結構互通的地域?中國的股市表現領先全球,哪些行業將出現最佳的投資機會?A股市場的短期和中長期走勢如何?流動性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

《中國老齡社會養老產業的`投資機會研究》作者:劉紅 , 唐繼碧,文獻來源:[J].會計師, 2012,摘要: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四二一”為主的家庭結構模式導致了養老方式從以家庭老為主轉變為以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並重的養老模式過渡,同時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斷增加,政府對養老產業大力支持,但是與此相對應的卻是養老產業的落後和養老產品、服務的嚴重缺失,因此,我國養老產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中國股市投資組合規模的進一步研究》作者:方少含,文獻來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1摘要:採用“滬深300”成分股中的280只股票,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建立等權投資組合模型,實證分析了中國股市投資組合規模的非系統風險分散效應,計算了滬深A股系統風險總量,並從馬可維茨投資組合理論出發探討了合適的規避風險的投資組合。

《股市投資機會 在哪裏?》作者:劉浩,文獻來源:[J].卓越理財, 2008, 摘要:<正>2008年上半年,根據各種理論推算出的“鐵底”——5000、4800、4000、3500……,都沒能阻止股市大盤的下跌、再下跌,股指在所謂“鐵底”中一路暢行。大跌之後,下半年股市能否絕地反擊?《中國股市投資策略探討》作者:劉光彥 文獻來源:[J].商業研究, 2005,摘要:14年來中國股市大幅波動,暴漲暴跌的次數不計其數,許多參與羣體損失慘重。然而,中國股市在讓投資者面臨巨大風險的同時,也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機會,認真研究中國股市的運行情況及漲跌機理,探討其投資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爭奪資源:故事遠未結束》作者:彭波,文獻來源:[J].證券導刊, 2006,摘要:一年來,一邊是股改轟轟烈烈地進行,一邊是牛市如火如荼地展開,中國股市隨着最大的制度障礙的消除,被壓抑的上升動能開始逐步釋放,除了制度的原因,資源與能源、人民幣升值、消費升級被視為這輪牛市的開始。

《中國股市投資價值分析:基於行業角度》作者:錢競,文獻來源:[J].金融理論與教學,斷跌破低點,中國股市彷彿在一夜之間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眾多股民被套,財富大幅縮水,基金公司普遍虧損。中國股市到底具不具被長線投資機會還有待考驗。

《中國股市投資風險結構性失衡分析》作者:李瑋 , 陳衞平,文獻來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摘要:從介紹股市投資風險特徵着手,通過對中外股市風險結構的實證分析比較,指出了當前中國股市系統性風險比例過高,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結構性失衡,並圍繞這一失衡現象對其成因、危害進行了分析。

《運用投資機會集方法研究公司成長性》作者:潘立生 , 任國宏 , 趙惠芳,文獻來源:為樣本來度量公司的成長性,並對投資機會集方法和傳統的託賓Q值方法和市淨率方法進行有效性檢驗,結果表明:投資機會集方法比託賓Q值方法。

《時變性投資機會條件下的戰略資產配置決策:理論與中國實證》作者:範利民 , 陳浩武,文獻來源:[J].管理工程學報, 2010,摘要:本文分析了投資機會的時變性特徵對長期投資者戰略資產配置決策的影響並實證,表明時變性特徵降低風險資產長期收益率條件方差的增長速度,降低其在長期投資視角的風險。

從上我們得到:中國股市成長性與其他的一些因素之間的關係,或者是投資機會與其他的因素之間的關係。可以借鑑他們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有利於我們選擇正確的研究方向。

四、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論文在廣泛閲讀相關資料和研究成果、理論,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我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進行研究。論文通過對中國股市的成長性,投資機會各自分析和實證研究後得出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分析,最後綜合理論與實證研究得出結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下為提綱:

第五章, 對本文做出總結,同時通過本文的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五、完成論文的條件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首先,通過研讀國內學者對於這一問題的各類研究成果,並以此為思路來尋找出我所需要進行的宏觀方面的研究。 其次,借鑑國內學者的理論成果及實證檢驗成果找出我的研究所需要的數據與實證方法,並找出各類實證檢驗結果的相同於不同之處,提出我所要研究的問題的理論依據及實證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據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找到能夠驗證我問題的方法。 再次,對我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此部分相對於前面較理論化,但是會更加具體到細節。

六、本課題進度安排、各階段預期達到的目標:

1、資料收集與整理階段(兼實習):2月15日 4月17日

2、確定論文基本結構及內容階段:4月18日 4月25日

3、完成論文初稿階段:4月26日 - 5月7日

4、論文修改階段:5月8日 5月25日

5、論文評審階段:5月26日 5月31日

6、論文答辯階段:6月1日 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