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德育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4W

德育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德育論文開題報告 篇一

一、問題的提出

1、對中央文件精神的領會和貫徹。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我國現約有3.67億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更加重視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也於XX年9月1日正式實施。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無疑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對高中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適應。

教育部在《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推出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加強新時期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實施,也要求按新的課程理念、新的價值取向――人格取向來重新構建德育課程結構。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教師的角色、教育教學方式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教師在實現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時,也增強了與中學生的互動,幫助中學生通過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發展能力並初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提高學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踐行能力,開發校本德育課程,開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迫切。

3、對傳統學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諱言,德育工作仍是當前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由於校際競爭激烈,升學率成為社會評價學校的重要標準,中學德育地位是“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針對性和實效性差。而且,過去的學校德育模式重視羣體、強調共性而忽視個體,不能完全適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問題,而教師、學校對待這些問題時,大都以正面批評、懲罰等方式,試圖通過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預,達到改變或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目的,但實際的效果往往並不令人滿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勢在必行。

4、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現狀的審視。

全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給人類帶來充實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伴隨着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經濟的發展並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豐富,也不能避免價值觀的失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原有的相對穩定的道德觀、價值觀等發生了較大變化,引發了諸多新舊觀念的衝突以及由此引起的問題。一些社會不良現象不同程度影響着校園,給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這些不良因素不無直接的聯繫。

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擾和影響。學生在道德生活中尚處於不成熟、不穩定狀態,處於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創造、由順從向選擇的轉化過程中德育研究開題報告德育研究開題報告。當我們審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現狀時,不難發現,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以及網吧等各類文化娛樂場所含有色情、暴力、賭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傳播,嚴重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另一方面,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慣性依然強勁,大多數學生承受着學業帶來的巨大壓力。社會問題、家庭問題以及學習問題給許多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使他們出現了行為習慣差、人際關係不好以及心理亞健康等問題。

長期以來德育課程的知識化、政治化傾向嚴重,也使學生的發展受到制約。在學生眼中,學校德育內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決實際的思想問題,學校德育形式“老土”、走過場、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就要求我們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5、對高中生心理特點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髮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後於生理的發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還未達到成熟的指標。高中生思維敏鋭,精力充沛,自我意識日益成熟,自主性、獨立性增強,內心世界豐富多彩,但他們看待問題片面性較大,自控不足,容易衝動,想和別人交流卻又封閉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導卻對他人的批評教育抱有強烈的叛逆意識。面對這樣的學生,灌輸、説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們心理特點、符合他們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發揮實效,切實有利於高中生的發展。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作為認知學習理論的新發展,是目前西方日漸流行的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着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學模式,採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因而必然要對傳統的教學理論、教學觀念提出挑戰,從而在形成新一代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與其相適應的新一代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知識技能的掌握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和建構,思想品德的養成同樣也需要學生參與德育過程,通過自身的活動以及與他人、與環境的互動,為外在於自己的道德規範賦予藴含個人色彩的意義。本課題研究的就是怎樣開闢新的途徑,使學生能切入到德育過程中,並在其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從而自主構建個人道德體系。

2、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首先從德育目標看,既有對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也有對學生道德心理、道德行為的鍛鍊,而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所以德育目標本質上是實踐的。其次,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德育過程本身應該是一種實踐活動。第三,德育實踐活動才是檢驗學生道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德育應該是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怎樣讓德育活動走出“口號加榜樣”的單向的道德知識傳輸模式,怎樣採用富有成效的模式來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正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

3、我校“導師制”辦學理念。我校“導師制”辦學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後,在教育系統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多年來,經過專家學者多方面論證、一線教師多角度實踐,我校“導師制”的內涵得到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導師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為:平等的師生關係、互動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導師組織、共進的發展目標。“平等的師生關係”包括師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動民主,是實施導師制的前提和基礎;“互動的教育模式”是指學科教學互動和思品養成互動,是實施導師制的教育教學常態和方式;“多元的導師組織”包括校內組織全員和社區力量全面,是實施導師制的組織依託和保證; “共進的發展目標”指的是一切為了人,為了人的一切,是實施導師制的方向和目標。本課題所研究的 “德育互動模式”正是“互動的教育模式”中一個重要的組成方面,是對我校“導師制”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課題界定與模式構想

德育模式是指關於德育活動的本質特徵的簡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論系統和操作系統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動,簡而言之,就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發生的直接或間接相互作用和聯繫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對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養成、發展與成熟,不是在“灌輸”中“獲得的”,而是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即互動中主體自身建構的。所以,現代德育過程的思想,特別強調民主、平等、對話與交流,即德育過程實質上可理解為是師生之間互動互促、教學相長、品德共進的過程。廣而言之,學生個體與他人、與羣體、與家庭、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都可以是道德養成的重要途徑。

德育互動模式是通過課程、規章、實踐、評價等途徑,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學生個體與周圍環境的互相影響,從而讓高中生體驗道德美感,自擬道德準則,參與道德實踐,強化道德意識,建構道德信念的一種德育模式。

德育互動模式的構想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課程互動模式。通過有效的課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課程,積累和整合德育資源,編制相應的教材,如名生介紹、黨校團校、心理疏導等。

(2)規章互動模式。通過學生參與擬定規章制度,形成簡便易行的德育規範,如校園文明公約、學生守則、考前誠信簽約制度等。

(3)實踐互動模式德育研究開題報告論文。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願者活動、校園論壇、學生廣播站、學生電視台等。

(4)評價互動模式。通過學校的評教、評學、評比、評選來研究德育評價的機構設置(如自律委員會)、德育評價的形式體系(如素質發展報告書)、德育評價的過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揚生自薦制度)以及德育評價的反饋機制(如公告欄、反思糾錯室)。

德育互動模式,是對我校“導師制”辦學理念的新發展,是培養“素質全面、特長顯著”的學生的新要求,是對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徵性描述。

“德育互動模式”課題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積澱為基礎,以時代精神的弘揚為支柱,積極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養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義

南京市第一中學有百年校史,是江蘇最早的省重點中學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屬學

20xx 年8月,我校對高一年級進行了學生文明公約的態度和踐行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我校學生文明公約的主要內容,學生了解率並不太高,但贊同率較高。大部分同學對於條約的各項具體內容都很支持,只對個別表述提出看法

大部分同學基本可以完成條約的要求,但對於制定公約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對於學校組織的各項德育活動,大部分同學是支持和願意參加的,但説教類的活動最不受歡迎。對於學校組織的提高文明水平、促進自律意識的活動,同學們建議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互動性、趣味性和集體參與性。由此可見,高中學生對學校德育的形式和內容都有相當的主見,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樣以適應學生特點、符合學生需求的方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為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大學生德育開題報告 篇二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在大學校園的第一年已經接近尾聲,去年的這個時刻,我還在為大學聯考做着最後的努力,而現在又有一批學子,將要走進考場,去接受人生的考驗。那也是我一生難以忘記的經歷,那個時候大學是我的夢想,是我在疲憊中不斷學習的動力。但當我真的進入大學後,我發現,這裏的生活和我想象的相差很多,這裏並不是自由享受的天堂,每個人生的階段都有它該努力的方向,關鍵看你想要怎樣的人生,此時此刻我的感觸很多,有懷念,有慶幸,有迷茫,有堅定。

進入大學之前我聽説過大學生活的自由安逸,的確,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個月,相比高中,我真的感覺很輕鬆自由,但漸漸的是失落和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覺得這樣下去很沒意思,再沒有那種忙碌充實的感覺,又不知道從哪裏開始改變。在聽了老師的一些講座和參加一些學長學姐組織的一些活動後,我瞭解到自己需要學習的還很多,我開始瞭解一些就業方面的情況,很多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現在的形勢就是這樣,並不是進了大學就有保障,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努力進取,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總之,將近一年的大學生活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就這樣走向社會,我們什麼都不會做。每想到這樣的情況我就感到無形的壓力,父母辛辛苦苦供我們上學讀書,還要擔心我們未來的生活,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安定的生活,如何照顧我們的父母,想起以前高中的努力付出,想到自己上大學最初的目的,我才開始清醒,決定重拾理想,好好規劃大學生活,提升自我的能力。

我常常在想大學畢業四年後我們會學會些什麼,能幹些什麼,我有什麼能力讓別人信任我,給我一份工作,我隱隱感覺到大學學習的不僅是知識,我需要鍛鍊實踐能力,知識與能力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如今的社會需要大學生有更多的能力,要把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在就業、從業中立於不敗之地。另外,還要培養表達能力、動手能力、交際能力、適應能力、管理能力、決策力等。 大學生活是與社會生活銜接的橋樑,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我們要在大學做好準備,好好規劃,充實自己。首先我會樹立一個積極學習的態度,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在大一大二正是知識儲備的階段,我會學好基礎知識和專業課程,同時通過英語的四六級,計算機二級。在這裏,我將為我的未來奠下基土,努力學好專業課,勤奮探出人生路。只為着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永遠都只有根基穩固的大廈才能在風雨中堅挺依舊。

在大三時,我會考慮清楚未來是否深造或就業,瞭解相關的情況,並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主,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鍛鍊自己的各種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可以開始嘗試兼職、社會實踐活動,並要具有堅持性,最好能在課餘時間後長時間從事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這一年,在鞏固學習的基礎上,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書本知識,走向市場已經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關係到大四時的求職之路。大三,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階段,是進一步提高的過程,努力發掘自我的潛力。然後,憑着之前的儲備繼續深造,進行研究生考試,畢業後開始工作的申請,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校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最後,預習或模擬面試。積極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瞭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資料信息、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我將會努力做一個真正適應社會的人,擁有一技之長,在自己從事的領域中儘自己的力量。

大學四年不算短,但也絕不是漫長,我們有機會好好利用,但也可能就在每天的隨遇而安中溜走。四年是我們重塑自我,脱胎換骨的時期,四年會影響我們今後的生活質量,甚至是整個人生的方向。總之,不管在人生的哪個個階段,我們都要有努力的方向,堅定學習的意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思想,用能力壯大自己的靈魂,以強烈的求知慾和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成功是從每一天每一步開始的,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點燃奮鬥的激情,堅持不懈,向美好的未來進發,演繹更精彩的人生。

大學生德育開題報告 篇三

時光,用它的姿態流逝着,像從指間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滑落;像從針尖滴下的水滴,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愛,註定成為記憶中最温暖的風景;激情,奮鬥,笑靨,註定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來到北理工已經半年多了,半年的時間,半年的記憶,半年的回想,就讓我在此留下成長的足跡。

入學篇

我大學聯考前已經通過了北京理工大學的自主招生,面試的來過北理工,對它印象還不錯。因為我從小就嚮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處北三環,交通方便,所以我就決定報考北理工了。報到那天,當我興沖沖地來到中關村的時候,卻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鄉。當時我一下就懵了,感覺好像被騙了一樣,特別傷心,因為我曾聽姐姐説過那裏是郊區。然後我就坐校車來到了良鄉,一路上看到越來越矮的建築物,越來越荒涼的環境,我的心也跟着越來越涼。終於到了學校,看到在馬路兩邊的學校,我曾一度懷疑會不會不安全。就這樣,帶着沮喪的心情進入了校園。但是,當我看到熱情迎接的學姐學長時,心中又有了一絲温暖。大學生學就這樣開始了,我的心情也漸漸好起來,良鄉雖然有點偏,但那種遠離大都市的清淨,讓我們更加投入於學習,不被外界所誘惑。就是那慢悠悠擁擠的環一,真的很讓人傷腦筋啊!

軍訓篇

軍訓是入學的第一課。入學後,我們很快就開始軍訓了,站軍姿,齊步走,齊步跑,正步走……軍訓中記憶最深的是和一個營長、兩個教官、兩個指導員的相處以及打靶的經歷。我們的營長真不是蓋的,訓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還很幽默,我挺喜歡他的。兩個教官雖然有時候挺嚴格的,但大部分時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們會盡可能體諒我們,理解我們。軍訓結束後,其中一個教官再來學校的時候還給我們帶來了他們那裏的特產,讓我們很是感動呢。還有兩個指導員,她們在生活中照顧我們,在軍訓時激勵我們,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在這裏,我真心的感謝你們,讓我有了這一段美好的回憶。最激動的時刻就是去打靶的時候了,十幾秒鐘,五發子彈,卻成了記憶中無法抹去的深刻回憶。

學習篇

本以為上大學後學習會很輕鬆,沒想到,原來在大學裏,學習依然是第一要務,這讓我加深了對“活到老,學到老”的理解。第一學期有好多相對來説不是很重要的課,比如近代史、思修、知識產權,所以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微積分、機械製圖、英語、計算機這些學分比較高的課上了。還記得微積分考前的突擊,晚上和同學在活動室學到天明,真的是很難忘的回憶,結果出來也讓我很滿意,努力畢竟會有收穫啊。至於我的整體成績,其他還挺滿意的,就是英語視聽説不太理想,下學期要好好學英語了,最重要的`是得找機會多練習,多動嘴,多聽聽力。可喜的是,英語四級已經過了,雖然沒能報考口語,但我已經很滿意了。下學期的課程比上學期更緊了,每門課都得好好學,不能再優哉遊哉地過日子了,加油!

工作篇

剛開學的時候,我就競選了班級負責人,後來順利當上了團支書。以前就聽説當班委挺鍛鍊人的,當上之後才更加有感觸。當團支書真的是很累,每天開會開不完,從班長團支書例會到團支書會,每次都會下發好多任務。之後,要想着如何把團日活動弄得讓同學們更感興趣,如何讓同學們積極參加,如何讓活動更有意義,然後就是活動的實施和總結。我覺得上個學期我做的不太好,我反省了一下,覺得我應該發動大家和我一起想主意,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其次,我要學會分擔,把任務分配給各個班委,不要總自己幹,那樣只會得不償失,自己很累,其他班委還覺得自己沒事幹沒成就感。希望這學期我能吸取以前的教訓,幹好團支書這項工作。

至於學生會方面,我加入了機械學部學生會女生部,在那裏,不僅學會了寫策劃,辦活動,更重要的是認識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結交了很多,俗話説,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多了對以後也會有好處。

入黨篇

當學校開始組織學生入黨的時候,我就積極寫入黨申請書,參加每次黨課,學習關於黨章,參加黨課考試。我熱切希望投入黨的懷抱,成為黨的一部分,為黨奉獻自己的一切。希望我能順利入黨,實現我的願望。

友誼篇

我真的很幸運,遇到了我的三個舍友。我們來自四個不同的省份,天南地北地聚在一起就是緣分,我非常珍惜。剛開始接觸,可能是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和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有點不太適應。不過我的適應能力還比較強,很快我們就彼此熟悉了,組成了我們最温馨、最和諧的宿舍。親愛的朋友,謝謝你們,讓我覺得宿舍就是我的家,讓我不再孤單,讓我感到温暖。我還認識了好多其他的朋友,班裏的男生朋友,輔導員班主任朋友,學生會裏的朋友,社團裏的朋友,軍訓十三連的朋友,地鐵上偶遇的校友……朋友們,你們是我一生的財富,我會一直把你們放在心裏,永遠永遠。

結語篇

大學?真的不敢相信,我已經進大學半年多了!曾經那樣的嚮往,曾經那樣的憧憬,當真正踏進大學這片土地時才發現,我的人生將從這裏起航,我的目標將在這裏實現,我的夢想將從這裏放飛。大學,我來了!

大學生德育開題報告 篇四

當我踏入北理工校園的那一刻起,我開始明白我已經開闢了一條如火青春的道路。高三沒完沒了的應試學習生活已經離我遠去,迎接我的將是一條我自己選擇的值得奮鬥的青春之路。我想在自己年邁的時候可以這樣對自己自豪的説:我報自己的青春獻給了我所熱愛的事業。

進入大學,我明白我面臨着諸多難題,我必須要克服無盡的困難,絕不能怠慢學習,因為我明白我自己的選擇,明白這個專業意味着什麼。在北理半個多學期,發現這裏牛人專家遍地都是,我發現我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所有的課程都是入門容易,深入之後非常困難。課程進度加快,並且缺少了老師的監督,我開始變得迷茫,散漫,原先進大學時的美好期望也拋之腦後了,學習興趣明顯下降,把學習變成了一種任務,得過且過。直到我們進行數學期會考試,在運氣的眷顧下我及格了,但是我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水平,我開始自責,父母辛勤勞動送我來北京上大學,我就應該這樣回報他們嗎?在進行深刻地反思之後,我對待學習的態度端正了,上課時認真聽講,下課按時完成作業。但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自覺,對於外界的誘惑,自己還沒有足夠的抵制力。但是值得為自己喝彩的是大一上學期所有課程我都沒有缺課過,各科成績都保持在七十以上。對於學習,我的另一個極大的困難就是英語,上學期英語四級僥倖得過,但是那是靠高中基礎,今年六級就不一樣了,在難度上有一個質的飛越,靠老本是行不通的,但我對英語實在是毫無興趣,口語又比較差,所以我只把它當做一種對自已的挑戰,我希望自己不會敗在這樣的障礙下。

在大學,班級生活和宿舍生活很重要。在集體生活中我也學到了很多,這可以讓我暴露出自己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在和同學們的交談中,總會有善意的提醒和對自己的肯定,這讓我非常的感動。在生活中,同學之間有時難免有些小矛盾,如何看待這些小矛盾,如何解決這些小矛盾便是人與人相處的學問,也是成長中的必修課,它讓我學到了眼睛中不能只看到自己,也讓我知道了要適當的站在對方的角度或第三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我真的很感謝同學們對我的包容,我知道自己總是心直口快,想到什麼就説什麼,有時會在宿舍和高中的同學放肆的聊起來,而忽視了休息時間,影響了舍友的休息……這些毛病我都會竭力去改正,我明白真正的成熟是包容,而不是城府。

大學四年的規劃駿馬應知前程遠,不帶揚鞭自奮蹄,做好大學四年的規劃,會讓我有一個目標,堅持不懈的朝着它奮鬥。大一大二是掌握基礎的時候,我一定要抓住在良鄉學習的機會,把握住這絕佳的學習環境,努力拼搏,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集中精神,抓住老師講的重點,學習模仿老師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還有一點我身體素質比較差,我會利用課餘時間來鍛鍊身體,做到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大三大四去了中關村本部,是學習專業知識的關鍵時期,我會利用本部的專業設備,體會專業技能的本質,抓住重點,鑽透難點,突破新點。做到術業有專攻,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知道自己未來在我手中,我的專業課水平將會決定我的研究生階段學習情況。我會利用週末假期時間,多多參加社會實踐,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為成為將來祖國的棟樑人才做準備。

在大學不僅要學會知識,更要學會許多人生哲理,這些哲理和知識不斷完善着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指導我以後的人生道路。

德育開題報告 篇五

一、問題的提出

1.對中央文件精神的領會和貫徹。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我國現約有3.67億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更加重視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也於xx年9月1日正式實施。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無疑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對高中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適應。

教育部在《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推出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加強新時期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實施,也要求按新的課程理念、新的價值取向――人格取向來重新構建德育課程結構。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教師的角色、教育教學方式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教師在實現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時,也增強了與中學生的互動,幫助中學生通過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發展能力並初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提高學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踐行能力,開發校本德育課程,開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迫切。

3.對傳統學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諱言,德育工作仍是當前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由於校際競爭激烈,升學率成為社會評價學校的重要標準,中學德育地位是“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針對性和實效性差。而且,過去的學校德育模式重視羣體、強調共性而忽視個體,不能完全適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問題,而教師、學校對待這些問題時,大都以正面批評、懲罰等方式,試圖通過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預,達到改變或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目的,但實際的效果往往並不令人滿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勢在必行。

4.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現狀的審視。

全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給人類帶來充實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伴隨着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經濟的發展並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豐富,也不能避免價值觀的失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原有的相對穩定的道德觀、價值觀等發生了較大變化,引發了諸多新舊觀念的衝突以及由此引起的問題。一些社會不良現象不同程度影響着校園,給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這些不良因素不無直接的聯繫。

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擾和影響。學生在道德生活中尚處於不成熟、不穩定狀態,處於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創造、由順從向選擇的轉化過程中德育研究開題報告德育研究開題報告。當我們審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現狀時,不難發現,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以及網吧等各類文化娛樂場所含有色情、暴力、賭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傳播,嚴重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另一方面,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慣性依然強勁,大多數學生承受着學業帶來的巨大壓力。社會問題、家庭問題以及學習問題給許多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使他們出現了行為習慣差、人際關係不好以及心理亞健康等問題。

長期以來德育課程的知識化、政治化傾向嚴重,也使學生的發展受到制約。在學生眼中,學校德育內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決實際的思想問題,學校德育形式“老土”、走過場、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就要求我們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5.對高中生心理特點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髮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後於生理的發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還未達到成熟的指標。高中生思維敏鋭,精力充沛,自我意識日益成熟,自主性、獨立性增強,內心世界豐富多彩,但他們看待問題片面性較大,自控不足,容易衝動,想和別人交流卻又封閉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導卻對他人的批評教育抱有強烈的叛逆意識。面對這樣的學生,灌輸、説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們心理特點、符合他們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發揮實效,切實有利於高中生的發展。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作為認知學習理論的新發展,是目前西方日漸流行的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着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學模式,採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因而必然要對傳統的教學理論、教學觀念提出挑戰,從而在形成新一代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與其相適應的。新一代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知識技能的掌握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和建構,思想品德的養成同樣也需要學生參與德育過程,通過自身的活動以及與他人、與環境的互動,為外在於自己的道德規範賦予藴含個人色彩的意義。本課題研究的就是怎樣開闢新的途徑,使學生能切入到德育過程中,並在其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從而自主構建個人道德體系。

2、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首先從德育目標看,既有對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也有對學生道德心理、道德行為的鍛鍊,而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所以德育目標本質上是實踐的。其次,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德育過程本身應該是一種實踐活動。第三,德育實踐活動才是檢驗學生道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德育應該是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怎樣讓德育活動走出“口號加榜樣”的單向的道德知識傳輸模式,怎樣採用富有成效的模式來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正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

3、我校“導師制”辦學理念。我校“導師制”辦學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後,在教育系統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多年來,經過專家學者多方面論證、一線教師多角度實踐,我校“導師制”的內涵得到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導師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為:平等的師生關係、互動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導師組織、共進的發展目標。“平等的師生關係”包括師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動民主,是實施導師制的前提和基礎;“互動的教育模式”是指學科教學互動和思品養成互動,是實施導師制的教育教學常態和方式;“多元的導師組織”包括校內組織全員和社區力量全面,是實施導師制的組織依託和保證; “共進的發展目標”指的是一切為了人,為了人的一切,是實施導師制的方向和目標。本課題所研究的 “德育互動模式”正是“互動的教育模式”中一個重要的組成方面,是對我校“導師制”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課題界定與模式構想

德育模式是指關於德育活動的本質特徵的簡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論系統和操作系統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動,簡而言之,就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發生的直接或間接相互作用和聯繫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對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養成、發展與成熟,不是在“灌輸”中“獲得的”,而是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即互動中主體自身建構的。所以,現代德育過程的思想,特別強調民主、平等、對話與交流,即德育過程實質上可理解為是師生之間互動互促、教學相長、品德共進的過程。廣而言之,學生個體與他人、與羣體、與家庭、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都可以是道德養成的重要途徑。

德育互動模式是通過課程、規章、實踐、評價等途徑,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學生個體與周圍環境的互相影響,從而讓高中生體驗道德美感,自擬道德準則,參與道德實踐,強化道德意識,建構道德信念的一種德育模式。

德育互動模式的構想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課程互動模式。通過有效的課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課程,積累和整合德育資源,編制相應的教材,如名生介紹、黨校團校、心理疏導等。

(2)規章互動模式。通過學生參與擬定規章制度,形成簡便易行的德育規範,如校園文明公約、學生守則、考前誠信簽約制度等。

(3)實踐互動模式德育研究開題報告論文。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願者活動、校園論壇、學生廣播站、學生電視台等。

(4)評價互動模式。通過學校的評教、評學、評比、評選來研究德育評價的機構設置(如自律委員會)、德育評價的形式體系(如素質發展報告書)、德育評價的過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揚生自薦制度)以及德育評價的反饋機制(如公告欄、反思糾錯室)。

德育互動模式,是對我校“導師制”辦學理念的新發展,是培養“素質全面、特長顯著”的學生的新要求,是對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徵性描述。

“德育互動模式”課題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積澱為基礎,以時代精神的弘揚為支柱,積極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養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義

南京市第一中學有百年校史,是江蘇最早的省重點中學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屬學

200x 年8月,我校對高一年級進行了學生文明公約的態度和踐行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我校學生文明公約的主要內容,學生了解率並不太高,但贊同率較高。大部分同學對於條約的各項具體內容都很支持,只對個別表述提出看法

大部分同學基本可以完成條約的要求,但對於制定公約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對於學校組織的各項德育活動,大部分同學是支持和願意參加的,但説教類的活動最不受歡迎。對於學校組織的提高文明水平、促進自律意識的活動,同學們建議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互動性、趣味性和集體參與性。由此可見,高中學生對學校德育的形式和內容都有相當的主見,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樣以適應學生特點、符合學生需求的方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為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