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一物理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8W

大一物理論文(多篇)

行政管理大一學年論文 篇一

一、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關係分析

我國高校內部的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是為實現學校的整體工作目標服務的,二者關係是否協調直接影響着我國高等院校的整體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當前我國高校內部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間的關係還存在着混淆不清的現象,其主要表現在:

(一)二者在管理中缺乏清晰的職責定位

從當前我國各個高校設置的管理機構來看,其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清晰的職責定位,從而導致管理真空現象的出現。如當前我國許多高等院校中學術性管理機構只是作為行政管理機構的“附屬”而存在的,一些高校內部的學術性管理機構並沒有明確的章程,而相關委員會活動的舉辦時間也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同時,在高校內部的各種學術性委員會中,大多數教授委員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職務,並且多是以院系領導或機關部處的身份來參加的。這種情況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學校內部的學術性管理機構呈現出行政化的管理特點,從而導致缺位現象的出現。

(二)二者的位置存在着“本末倒置”的現象

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其自身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學校內部的學術管理應當是各項管理工作的核心。但當前我國一些高等院校在管理工作的開展中,許多重大決策和問題仍依賴於行政管理機構來解決,而不是學術管理機構。從當前我國高校設立的管理機構來看,許多高校內部缺少相應的院、系級學術管理機構,且大多數學術管理機構所開展的活動也只是一些職稱評審和學位評定的相關工作。而關於學校的學科建設戰略、學術規劃制定等學術政策方面的重要問題則要依靠行政的方式來解決。此外,當前的許多高校中還普遍存在着事情無論大小,都有行政管理部門來進行處理的現象。同時,一些院校為了突出行政管理部門的決策作用,對大多數無任何職務的教授和教師的意見並不重視,從而嚴重抑制了他們在學術領域進行鑽研的積極性。

(三)行政管理存在着越位的現象

我國的高等院校作為事業單位,其行政級別主要是由黨政機關所賦予的,其從低到高主要劃分為正處級高校、副廳級高校、正廳級高校和副部級高校,並且高等院校中的校級領導也都是由上級任命的。高校中採用的這種行政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術事務產生較多的干預,從而導致越位現象的產生。如許多高校裏面的教學委員會、學位委員會以及學術委員會成員和領導人不是學者和教授,而是大多數由學校內部的行政負責人來充當,從而極容易導致學術組織行政化現象的出現。此外,由於我國高等院校的權力結構大都為行政權力模式,並在決策時缺乏自由和民主的氛圍,從而使得許多學術人員的相關意見受到忽視,不利於學校整體工作目標的實現。

二、協調我國高等院校內部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關係的有效措施

我國高校內部的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並且在工作運行上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但是由於具體職責和管理目標的差異性,使得二者在具體工作開展時經常會發生矛盾與衝突。因此在新時期的高校教育改革中,要充分發揮高校內部的各項管理職能,就需要正確處理和協調學校內部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關係,其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正確定位高校內部的行政權力

我國高校內部的行政權力主要是指學校內部的行政管理機構對高校內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干預力量和影響力。從本質上來説,行政權力具有鮮明的隸屬性和層次性特徵,但由於高等院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從而決定了高校中的行政權力具有較強的外在決定作用。高校中的行政管理權力具有一定的職責範圍,其不能代替學術權力而行使職責,如果一個學校中的管理權力過分向行政管理方面偏移,就會導致學術權力的削弱,從而影響管理權力的平衡性。因此,在新時期的發展中,高校管理機構要對行政權力進行正確的定位,既要認識到行政權力的實施對於學術權力的保障作用,又要減少對學術性事務的干預,從而保證各項管理事務的有效實施。

(二)合理定位學術權力,促進學術權力的迴歸

學術權力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內部的高級知識羣體在教學、科研等學術方面的影響力,其權力的擴張與收縮直接關係到高校內部的學術自由度。因此,在實際的高校內部事務管理中要確保學術權力的主導地位,積極促進學術權力的迴歸。如高校中的教學和相關學術研究活動應當由教授或者專家學者來進行組織和確定,且高校中的各層領導和各個羣體都要尊重和重視學術力量的作用,並保證學術權力的充分發揮。但同時,我國的高等院校也要通過約束機制的採用來保證學術權力的適度發揮,促使其權力執行的程序化和規範化。

(三)調整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之間的相互關係

高等院校內部的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在管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是性質不同的兩種權力,因此,在實際的管理中要正確定位二者的具體位置與職責,調整好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從當前我國高校內部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在運用上具有錯位和越位等的混淆情況,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將二者進行適當的分離,確保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在各自的使用範圍內正確發揮其作用,以形成二者權力協調與互補的良好運行機制。在實際的調整中,高校要積極建立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兩者並重的管理模式,改變一切以行政權力為核心現狀,切實保障學術權力的重要地位。同時還要積極鼓勵教師、學生以及工作人員在內的多方力量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去,確保學校管理的民主化與高效率,從而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四)建立健全高校內部的學術管理制度

從高校內部的整體管理層面來講,管理制度的建立對於各項權力的規範化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協調高校內部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的相互關係時,要建立健全相關的學術管理保障機制,明確學術管理的職責,以確保學術權力在高校管理中的權威與地位,促使學術權力的充分發揮。如在實際的學術權力實施中,高校可以通過成立校、院(系)等各級教學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教授會”等形式來充分發揮教授、專家等在高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確保他們的學術權威,提高他們在學術管理上的地位和優勢作用。

(五)加強高校行政管理機制的優化,促使管理效率的提升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內部行政管理和教學管理的矛盾與衝突問題,高校管理者在提升教學管理地位的同時,還要積極優化高校內部的行政管理機制,消除“官本位”的不良思想,積極引入相關的競爭機制,重視行政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績效成績,通過優勝劣汰的方式來提高他們工作的熱情與積極性。同時,高校還要積極進行簡政放權,通過適當擴大院(系)自主權的方式來激發基層尋求自我發展的動力,以促使行政管理人員形成教、科、產服務的良好管理觀念。高校內部的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是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行政管理的良好發展對於教學管理權力的發揮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教學管理的順利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又會促進行政管理的良好發展。因此,在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學校管理者要正確處理教學管理與行政管理二者之間的關係,嚴化二者在權力實施中的具體定位與分工,並通過二者之間的良好合作來提升高校內部的管理效率,從而促進我國高等院校整體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大學物理的論文 篇二

一、學生對PPT課件產生依賴性

許多教師的PPT課件一般包括了考試的重點內容和重要的例題,而且課後往往有許多學生會拷貝老師的PPT課件,然而PPT課件的分享和流通易滋生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很多學生產生對PPT課件的依賴,出現課前不認真預習,上課不認真聽講,少做筆記或根本不做筆記,臨時抱佛腳,依靠PPT應付考試等現象[3]。

二、PPT教學分析

PPT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也是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事物,它對傳統的板書教學既具有繼承性,又在許多地方不同於傳統教學。因此,它和傳統教學模式之間是一種繼承和發展的關係[5]。開展PPT教學是為了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互動性,延拓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其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主要優勢有:

(1)信息量大且速度快。利用PPT課件便於補充課本之外大量的物理知識,比如介紹一些物理史和前沿的物理理論和科學技術等,這在課堂上不用花很多時間講解,但卻可以大大開闊學生們的眼界,激發其學習物理的興趣。

(2)形象直觀,簡潔明瞭。PPT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於一體,生動直觀,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比如利用三維動畫技術展示物體的不同轉動方式等,這樣能大大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方便學生對於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情景的理解。

(3)提高教學效率。運用PPT教學大大節省了教師的板書時間,這樣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舉實例,啟發引導,把教學重點、難點講透,同時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授課信息量。同任何事物一樣,PPT教學在大學物理的教學中既有積極作用,又有不利的一面,唯有全面的瞭解PPT教學的優缺點才能更好地發揮PPT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三、對在大學物理教學中運用PPT的若干建議

(1)製作恰當的PPT課件,開展PPT課件製作培訓。教師要花足夠的的時間和精力認真精選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切忌“書本搬家”式的課件。同時,適當增加與物理關係密切的實際案例、探索研究、問題分析、解決方案等內容,以彌補課本內容的不足,同時下足功夫製作簡潔明瞭、形象生動的課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需要強調的是,在課件製作上要防止“捨本逐末”式的技術誤區,有些課件刻意使用喧譁的動畫、亮麗的色彩、花俏的樣式,以為這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實學生一節課下來什麼內容都沒記住[2]。此外,PPT課件要具有針對性,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根據其物理教學要求和知識基礎的不同設計不同的課件,而不能用同一個課件馬虎了事。同時,PPT課件應該不斷更新,而不是一勞永逸的,經常增加一些前沿的物理理論和技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考慮到一些教師對PPT課件的製作技術掌握有限,學校可以開展一些關於PPT課件製作的培訓,提高教師的PPT課件製作能力。同時,也可以開展評選優秀PPT課件等活動,讓教師們學習彼此PPT課件的優點,從而不斷提高自身PPT課件的製作水平。

(2)教師加強主導性,增強師生互動交流。教師始終應該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千萬不要讓PPT搶了自己的“飯碗”[6]。在PPT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面向學生,適時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利用形體語言、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即興發揮,組成豐富的教學信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不是將PPT課堂教學變成了單調的網絡視頻教學。教學活動應該是師生共同完成的教與學有機結合的過程,教師的“教”必須引導學生的“學”,並注重師生的互動。因此,教師應事先分析好教材,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PPT教學中充分採用參與式、討論式和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合理設置互動環節和互動話題,引導學生充分融入到課堂情境中,使教學雙方有時間進行思考、討論,並對內容進行擴展。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僅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造性思維。

(3)PPT教學與傳統的板書教學相結合。教師在使用PPT進行教學時,不要把所有的知識都呈現在課件上,要充分利用傳統板書的教學優勢。比如對於重點內容可採用板書的形式,給予學生適當的緩衝時間,力求做到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對於一些物理上定理、公式的推導過程和一些複雜的數學計算,此時板書教學更好,因為教師在一筆一劃的書寫過程中給學生足夠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理解消化知識,並注意一些細節問題。而對於圖形圖表的講解,使用PPT無疑更加形象直觀,而且可以節約大量的板書時間。可見,PPT教學和傳統板書教學的恰當結合才能更好地方便大學物理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4)加強師德教育,監督教學過程。由於PPT教學的簡單實用,許多教師上課就是放映一下PPT課件完事,這為不良教師的產生提供了庇護。學校一方面要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引導教師要認真教學,不可馬虎了事;同時,可以開展一些教學技能培訓,讓教師發揮自己的特點,活躍課堂氛圍,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學校要長期監督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定期的評估教學成果,讓教師對教學沒有絲毫的懈怠;定期的從學生那裏收集他們對教師教學的建議,然後反饋給教師,以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5)引導學生學習思維的轉變。大學物理的教學目標絕不僅僅是一些物理基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科學素質、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在PPT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思維的轉變,利用PPT信息量大的優勢,教會學生如何去思考,開闊眼界掌握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單純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學生應該加強自主學習,而不應該像中學一樣成為考試的奴隸。

四、結論

PPT教學正日益改變着傳統教學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等[5],與傳統教學一樣,PPT教學有其獨到的優點與缺點。PPT教學圖文並茂、信息量大、形象直觀,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但在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師生互動性方面存在不足。説到底PPT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本質要求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大學物理教學效果的好壞,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使用何種教學手段,而是任課教師該如何發揮該教學手段的優勢。若將PPT教學與傳統的板書教學恰當的結合使用,取長補短,同時充分發揮PPT教學的獨特優勢,那麼就能夠推動大學物理教學工作持續快速的向前發展,改變一些高校中物理教學質量不斷下降的趨勢。

分層教學大學物理論文 篇三

分層教學大學物理論文

1大專院校大學物理班內分層教學體系的組織

班內分層是一種小規模的分層教學,我們進行分層的依據是學生的物理基礎、數學基礎、個人興趣能力及意願。其中物理基礎主要參考在班內組織的物理知識測試成績;數學基礎參考學生的高數成績還要組織人員進行數學基礎的命題考試;同時考慮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我們在綜合考慮這幾個因素後將全班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一般來講A層次和C層次的學生大約都佔總人數的15%左右,B層次的學生佔總人數的70%。A層次的學生基礎紮實、學習認真刻苦、樂於思考、接受新知識快,在學習中處於領先地位的羣體;B層次的學生物理基礎一般,成績中等,對物理感興趣,學習處於中間水平的羣體;而C層次的學生物理基礎較差、認知理解能力相對較低,對物理學習有懼怕排斥心理,這一層次的學生在班級中處於後進的羣體。班內科學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關鍵環節,因此分層時所採取的物理基礎和數學基礎的考查,測試題目既要突出重點、考查內容還要有廣度和深度,考試過程要嚴格公正決不能弄虛作假,考試評分更要實事求是。另外,分層工作過程中還要堅持將具體的分層結果及時告知每個學生,還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產生的不良情緒,如A層次學生的自大自滿、C層次學生的自棄自卑等情緒,通過與學生開展談心、商討等活動,進一步做好每個學生的思想工作,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覺自願積極主動地進入對應層次的教學活動中,促進班內分層工作穩步實施。分層教學體系的組織還要注意分層的動態化。就是説這種分層教學體系的組織不是固定的,它有相對的階段性和穩定性,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客體。可根據班級內部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微調。如根據大學物理平時成績及期會考試結果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階段性上、下動態調整,時間表涵蓋大學物理課程學習的整個過程。

2大專院校大學物理班內教學過程分層的實施

班內教學過程分層次是分層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難度最大的一環。因此,教師必須熟悉教學大綱精通教材內容,熟知每章知識點的重點、難點。然後通過學科專家編寫系內討論定稿的形式,在國家指導性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制定實施性的教學大綱,原則上是分幾個層次就編寫幾個教學大綱。在教學計劃裏要以每層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和各層次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出與其相適應的能夠實現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然後根據不同層次教學活動的要求設計分層次的教學方案,包括選用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課堂提問、課堂作業、學生實驗等教學要素進行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組織,以教學的差異適應學生的。差異。積極利用客觀差異,便利學習者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的發展空間。分層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差異標準分層要求,但絕不是要降低大學物理課程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按照“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對C層學生適度降低教學要求,有利於調動這些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保底是指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最終必須保證C層學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爭取人人合格。教學設計中我們將每一章節內容劃分成基礎知識、綜合能力、拓展應用三個層次。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面向B和C層次學生,拓展應用只針對A層學生。教學設計中適當引進物理學中的最新進展,結合教材中的經典問題,積極引導A層次學生主動地對物理學習保持良好的興趣和教學改革的探索。分層授課是分層教學的重點所在,我們要在分層備課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如講課過程中,先將基本內容完成,在此基礎之上拓展知識,或者推薦閲讀材料,以便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對A層次的學生通過引導他們思考、設疑、提問、探討進行“探究性教學”。針對B層次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物理學的基石概念規律及應用,而且一定要讓他們理解解決問題的原理方法,逐漸學會探索,我們稱之為“提高性教學”,而對C層次的學生,要先複習補充基礎知識的不足,通過加強基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相應的教學內容只要他們理解並逐漸學會應用,我們稱之為“補償性教學”。教學設計中還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好與其相適應的課堂思考問題,對教學過程中各層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的方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使課堂教學活動層次清晰、目標確定。我們常以“問題”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和起點,對不同層次學生分別實施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實現新知識的建構和新舊知識的重組。教學設計中,分層次課堂提問設定的問題質量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密切相關更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學過程中,將針對不同層次、難度階梯性遞增的設計好問題,在講解或課後總結中依次提出,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如:對A層次“吃不飽”的學生,教學設計中可製作多媒體課件,引入部分拓展資料讓他們在課後充電提升,還可以針對那些對物理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同學,鼓勵他們選修一門學校開設的研究性課程如“粒子物理學”、“物理學與信息技術”、“物理學方法論”,進一步挖掘潛力培養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讓他們逐步理解掌握物理學研究的方法論、培養從事物理學探究人員應有的素質技能。這裏要注意,我們選講的材料或增加的前沿性內容,是以拓展視野為目的,通過滲透式教學,讓學生在一知半解中學到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原則和分類指導等教學原則的具體運用,我們要認真細緻有序遞進地展開各層次教學活動,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由C層次到B層次再向A層次過渡,同時還要加強對各層次教學過程的組織調控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轉變,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個性。

3大專院校大學物理課後作業分層的策略

課後作業是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培養基本能力和技能的重要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不同層次的學生由於基礎及接受能力不同,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也是有差異。因此我們在實施班內分層次教學時,對學生的課後作業也必須按照A、B、C不同的要求分層次設計。學生目前使用的是程守洙主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普通物理學》教材,我們參照部分課後習題,增加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精心選編了與授課內容相配套的習題冊。每一大節課(佔兩課時)對應一份習題,每份題都包括選擇題、填空題、計算證明題。作業佈置的形式分為習題、章節總結、課程小論文或實驗課題報告。C層次學生只要求能完成大綱所要求的循序漸進的基礎性練習題及章節知識概括,而對B層次學生要在C層次基礎上增加一些難度中上的習題或實驗課題報告,A層次學生則要在B層次的平台上佈置部分綜合性難度較大的題目或課題小論文。作業分層使得學習吃力的學生完成稍微簡單的習題,學習好的學生額外完成推薦的有一定難度的習題或課題小論文等作業,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所在層次的作業目標,較小的成就感又會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課後分層作業的輔導,針對A、C層次的學生,我們採取個別指導的方法,利用晚自習或課間安排答疑時間;出現的一些較普遍的問題基本上在B層次,對於這些題目我們安排適當課時的習題課,通過引導討論、講評結合的方法,帶領並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研討,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總之,採取作業分層佈置、分層輔導的做法,使得絕大多數學生都有了發揮個人特長的機遇。

4大專院校大學物理分層評價機制

考試測評是檢驗與衡量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但是分層教學中的評價不能像以前一樣,以某次考試分數做為唯一的標準,而要以不同起點為標準的相應評價、再加入導向、鼓勵的功能。我們實施的是平時成績與期終考查綜合評價的方法。平時成績由上課率、課堂問答、課外作業、物理實驗和學期項目構成。學期結束,我們要安排不同層次學生完成相應的項目:我們要求A層次的學生,寫一篇自己感興趣又和專業關聯的物理學前沿知識性論文;對於B層次學生,只要求完成一篇運用物理學知識闡釋相關自然物理現象的文章即可;對C層次學生,我們鼓勵他們學而後思對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寫一份學習總結。期終分層考查採取“一卷多題”的方式,就是讓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採用同一份試卷,其難易程度的比例與作業基本相同。其中選擇題和填空題面向全體學生,試卷中的計算題和論證題按照“七選四”原則,各層次學生根據個人能力可以選做或全做。而在試卷評分時則選取七道題目中分值最高的前四道計入總成績。考評分層,一定要重視平時成績的考查,要貫穿情感、意志、能力各個方面。如指導學生通過雜誌、網絡查找文獻撰寫課題小論文、學科前沿文章及學習總結,一要看結果二要看方法。對課堂提問及討論過程中個體參與的主動性、分析問題的思路、闡述論辯能力的評價等要全面把握,針對平時成績,一定要採取激勵評價,決不能以期終測驗一“考”定音。分層評價要在靈活化、多元化的平台上做到全面、客觀、公正。

5大專院校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大學物理班內分層次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注意根據不同學生、不同時期反饋的信息,及時靈活地調控課堂教學的結構、作業和考查的尺度、輔導與評價方法,促進學生潛在水平轉化成新的現有水平,使每個學生隨時處於一個充滿活動的積極進取的發展變化過程,達到最優化發展。還要注意在班內分層教學中學生的分層標準、各層人數多少的確立是否有理有據。如分層考試內容的基礎性代表性是否恰當、試題的涵蓋面是否廣泛、難易題目的比例是否合適、考試結果是否客觀公正等,我們要不斷反思,它仍然是有待進一步優化的問題;另外,在動態的分層教學中,通過平時評價和階段考查,要對學生的級別進行微調,我們需要考慮學生的“出口”與“進口”如何對接。分層教學一定要讓水平各異、需求不同的學生在發展中柔性銜接,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使班級內全體學生在分層中增強了信心、產生了動力。總之,大專院校大學物理教育教學改革,要將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許多教學要素同時進行調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讓學生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理解掌握物理學研究的方法,並能夠將其方法遷移到其它學科領域的探索中。客觀的講,分層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實施過程會有一些難度。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幫學生調整好心態,全面加強教學管理,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必須的物理知識以及成功後的滿足感,從而全面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分層教學模式對大學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在掌握分層教學原則理論的基礎上,依據分層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分層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針對學生的需求,改革教學模式,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

大一經濟學論文 篇四

淺談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經濟效益

一、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經濟效益的概述

人力資源管理指的是企業為了達到發展目標而進行的一種管理行為,通過規劃、組織、控制、指揮以及協調等多種現代化管理方式來獲取、開發、利用以及保持人力資源。主要包括了制定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目標、人才招聘及選拔、開發與培訓、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安全管理、員工流動管理等方面內容。企業經濟效益主要分為管理經濟效益、資源配置經濟效益、潛在經濟效益、技術進步經濟效益以及規模經濟效益,主要是指企業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係。

二、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係

(一)人力資源服務於企業經濟效益。在企業中開展人力資源管理目的在於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人才招聘標準與計劃的制定、相關培訓計劃、獎懲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的訂立,均是為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服務。其主要表現形式為: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通過制定周詳的人才培養計劃來保持企業人力資源的穩定,從而推動企業經濟效益的穩定提高。

(二)人力資源影響着企業經濟效益。企業管理是指為了獲取與其經濟效益而採取的一系列現代化管理手段的過程。而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經濟效益的獲得也自然有自力資源管理的部分結果。通常情況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目標的確定是以企業總體目標為依據。並在此基礎上來制定與開展企業人力資源制度以及活動等內容,通過採取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手段來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措施

(一)堅持“以人為本”。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這也是現代化企業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以及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堅持“以人為本”即對企業員工視為一項重要的資源進行開發、引導與培養,始終將員工放在第一位。通過科學的手段與措施來挖掘企業員工的最大潛力,讓每位企業員工能夠在管理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讓每位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都被調動起來,從而促使其努力實現單位預定的目標,實現企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局面。

(二)合理進行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規劃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工作,其主要是為了優化配置企業人力資源,減少由於人力資源管理不當而導致的經濟損失以及人才流失等問題,促進企業人力資源實現平衡發展。首先,應挑選適合企業發展且能夠為企業創作價值的人才;其次,應依據人才各自的特點將其安排在最適合的崗位上,將其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再次,應將企業員工的質量與數量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以最小人力資源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回報。此外,應幫助員工制定個人發展規劃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增強企業員工的歸屬感,並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最後,應對人力資源規劃的實施進行實時監控,確保人力資源規劃能夠切實符合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要求。

(三)制定科學的薪酬標準。薪酬是員工提供勞動,而企業為其提供的報酬。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具有競爭力的薪酬水平不但能夠有效吸引優秀人才,而且還能讓企業在於同行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薪酬標準時不能一味最求高薪酬,還應考慮到人工成本與企業經濟效益間的問題。首先,應全面調查競爭對手以及同行業的薪酬水平,從而為本企業薪酬水平的制定提供參考。其次,在符合成本控制以及預算管理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科學的具有競爭性的薪酬標準,讓企業獲得更大的人才競爭優勢。科學合理的薪酬標準不但能夠穩定企業人才隊伍,調整企業內部勞動關係,還能有效激發員工的創造性、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在調動員工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同時,也能促使員工不斷提升自我,以達到企業發展的需求。因此,應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現有企業人力資源的調配與激勵制度進行合理調整,並對企業的福利、薪酬、激勵制度進行完善,以全面激發員工的工作主動性與創造性。此外,還應合理調整企業人才評估、考核制度,完善人才晉升機制,構建合理的約束體制,以切實減少企業人力資源流失的現象。

結束語

總而言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其自身經濟效益的實現有着密切的關係,只有進行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才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促使企業更為健康與長遠的發展。因此,企業應當對人力資源管理予以充分重視,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並通過採用現代化管理方式來不斷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從而促使企業人力資源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大一經濟學論文]

大一心理學論文 篇五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 思想。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 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 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小篇為大家整理的大一心理學論文。

大一心理學論文

初入大學最擔心的肯定是離開家鄉到了異地面對各種新的關係不知道怎麼處理,很慶幸能在心理課上得到老師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和解答。事實上,中學階段沉浸在學習中的我們並不需要過多的去考慮人際關係的處理,但進入大學,就像走進了社會的縮影,同學、舍友、社團的師兄師姐、各個科目的老師……周圍的人構成的多彩大學,撞進原本單調灰色的生活,實在讓我有些猝不及防。所以,心理課上的分析和講解對我來説非常及時,對我梳理處置人際關係有很大幫助。 另外就是老師在課上為我們做的性格分析,人貴自知,課上的性格分析讓我更清楚地瞭解到自己是怎麼樣性格的人,讓我更能清楚地知道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改進自己性格方面的不足,以使我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讓我有收穫的地方,比如除了怎麼對待他人的關係,老師也講解了怎麼對待自己、怎麼面對良性競爭、怎樣提升自我、怎樣分配時間、樹立怎樣的愛情觀才是健康的,甚至還向我們介紹了怎麼樣界定是否患有心理疾病。雖然到現在心理課不過上了八次課,卻實在讓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心理課上經過老師的分析,我知道自己是多血質性格的人,反觀日常生活,我確實也是喜形於色,心直口快,常常説話不經思考,有時候雖是無意,卻真真切切傷了人心。平時也因此鬧過不愉快,但是並不太瞭解問題出自哪裏,也就沒能針對性地糾正自己性格的不足。現在瞭解到自己是什麼樣性格的人,相信我也可以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多控制自己,改變自己的性格以使自己更好的融入羣體。當然我也瞭解到多血質的人可塑性強,我也會好好把握自己性格上的這項優點,多發展興趣愛好、培養自己更多方面的能力,讓自己更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以後我也會多去嘗試一些原本以為自己做不到的角色,説不定從中能有意外的收穫。

事實上,我國中所在的學校在市裏排名並不靠前,所以我只需大略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我就可以在學校名列前茅,最後也順利被重點高中錄取,但是進入高中之後,我發現我與同校其它同學差距很大,學習上的壓力讓我有些喘不過氣來。難以排解的苦悶情緒又恰逢青春叛逆的時候,不願與父母過多交流的我把壓力變成了不願與人交流的孤僻性格,高一高二還有一些集體活動作為調節,到了高三那,所有人全心備考,根本不可能顧及旁人心情的時候,我更加孤立無援,到了最後甚至跟同桌都沒有太多交流,成績也因為心情抑鬱更加一落千丈,我掉進了一個惡性循環難以自救。畢業後也和同學們有過幾次聚會,脱下校服放鬆下來的大家打的一片火熱,更顯得我形單影隻。鑑於此,我對大學充滿了擔憂,被錄取的喜悦完全消弭魚焦慮之中。我不知道怎麼與人相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因為身體原因沒能參加軍訓更讓我錯失和同學們相處相識相知的機會,迷茫着度過了大學之初的兩週軍訓。説實話,我原本對心理課時不抱期待的,因為中學時期也有心理課,不過也就是講一些與我們生活並無相關的理論或者乾脆就是自習課。但是第一次上心理課確實讓我感到意外和驚喜,我從老師的課中聽懂了怎樣待人處事,瞭解了何為立身之本,課上我也會跟着老師的講解一層層思考自己平日的言行是否合宜,舉止會否有失偏頗之處,實在受益良多。一開始我和舍友相處十分拘謹,有時連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太多地表達,生怕招來不滿,而老師讓我明白,世上最難得的不過一顆真心,真性情待人處事便是最完美的相處之道。

除此之外,我也從老師的課堂瞭解了不少心理學的知識,遇到情緒低落的時候也能自我排解,自我舒緩。同時我也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明曉了自己離開家鄉到大學進一步學習的目的何在,也漸漸有了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心理課對我的幫助何止一週三節課那短短兩個鐘頭?我想,我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大學物理的論文 篇六

一、網絡資源的利用使教師備課更加高效

教師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網絡無限廣闊的空間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多方面地汲取知識。教師要想把教材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應用於課堂,就必須充分領會教學大綱的精神,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材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在網絡上,許多專家和教學名師對物理學科的教學大綱要求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對其優點和不足都發表了各自的觀點。通過對這些觀點進行認真的反思,能提高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教案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具體方案,對上好課具有重要作用。傳統物理教學的教案主要包括知識點的講解、課堂上問題的提出和課後習題的講解。教師課堂拓展性差,教學內容只能侷限於課本,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網絡資源的不斷豐富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素材。教師通過參考、學習名師教案和相關的資料,使撰寫的教案內容豐富、充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些豐富、有趣的網絡資源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滿足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需要。網絡資源對教案的撰寫和優化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僅能大大縮短備課時間,提高備課效率,而且能優化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網絡資源的利用能充分展示物理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其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實驗,所有的規律和概念都直接或間接來自於實驗。實驗教學和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生動有趣,利用實驗課可以讓學生記住實驗步驟、理解相關結論、掌握產生結論的過程。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自然科學的神奇,而且能培養學習興趣,便於理解抽象的物理原理。但在普通物理演示實驗中,由於受到常規儀器本身的限制,一部分實驗根本無法做,一部分實驗即使做了,產生了效果,也不如人意。根據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要求,可以將多媒體網絡資源模擬實驗室引入課堂,這種模擬實驗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形象,可以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達到事半功倍的演示效果。還有一些物理實驗的現象很難看清楚,如布朗運動,固體顆粒很小,其運動情況直接觀察是根本看不清的。以往主要藉助顯微鏡觀察,教師事先調整好,學生輪流觀察。但由於學生不同,觀察結果也存在差異,導致實驗效果大大降低,還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如果利用課件模擬實驗,展示粒子相互作用的“真實場景”,把微觀世界通過模擬演示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更容易觀察到物理現象。利用網絡資源製作課件向學生進行形象直觀的展示,有利於學生學習和掌握物理規律。當然,網絡不能代替真實的實驗,只是實驗的輔助工具,但在實驗較難完成的前提下卻能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達到為教學服務的目的,這種多媒體教學模式對優化課堂教學也是十分有益的。

三、網絡資源的利用能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有目的地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臨其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和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是學習的動力和保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網絡資源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處在模擬的學習環境或問題情境中,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多媒體素材創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網絡的一大特點是圖、文、聲、像並茂,可以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情緒、情感和興趣。讓抽象的物理概念、難懂的物理過程通過可觀察的畫面、視頻、圖片等,動態地展現給學生,可以讓其更容易理解,同時還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例如,在教學“萬有引力定律”時,學生對天體運動的知識一無所知,難以對其形成深入的理解,通過多媒體播放載人飛船視頻和模擬動畫課件,從火箭點火到飛向太空,然後從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做圓周運動再到安全着陸,一一進行介紹,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他們探究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讓他們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

2.適當運用網絡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無論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學方法,教師的講解都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最不可或缺的。講解依靠的是語言,而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和工具。有的教師專業知識非常紮實,但是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自己心裏清楚卻講不明白。具有同樣知識功底的教師,如果在講課時吞吐自如、妙趣橫生,則能夠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引發學生有益的遐想。網絡語言是隨着網絡發展而興起的一種簡潔生動、形象傳神的語言形式。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網絡密不可分,網絡語言也融入到了學生的日常交談中。物理學語言講究科學、準確、有邏輯性。在物理課堂中可以適當地引入網絡語言,例如,講“磁場”時就可以運用這樣的網絡語言“:明星的‘氣場’你們理解吧,磁場也類似,看不見、摸不着,但是有吸引力。”教師靈活運用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的網絡語言進行授課,學生會倍感親切、熟悉,聽起來也會津津有味、興趣盎然。

四、網絡資源的利用可以提高學生複習的效率

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及時複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學複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物理基本概念、規律、物理實驗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會貫通。物理知識以章節劃分,每一章節都有自己獨立的體系,又與其他章節相互聯繫。物理知識體系龐雜,再加上覆習課教學容量大、複習時間緊,在有限的時間裏讓學生通過看書複習基本概念、物理規律,只能是走馬觀花,效果不理想。利用網絡資源,下載精品複習課件,並根據課程需要進行修改,通過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複習,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師在製作課件時,要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框架,並將知識點細化,將關鍵詞空出,讓學生通過回憶、翻閲填寫完成。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提高,記憶基本概念也更準確。對物理規律的深入理解,可以通過做實驗進行強化。在複習時,教師要對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數據做進一步的分析,使學生達到熟練運用實驗結果解決問題的目的。對普遍理解不透徹的實驗,可以個別重做,但大部分實驗沒有時間做,只能通過教師“講實驗”或學生回憶進行復習,停留於表象,捨棄了學生的直觀感受。為了提高複習的效率,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實驗過程去粗取精,通過視頻或動畫模擬呈現給學生,或讓學生到網絡實驗室進行不同實驗的再觀察和再操作,比單純照本宣科的複習用時少、效果好。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到資源平台或教育網站上下載教學所需內容,並進行簡單的加工,既可節省實際的實驗時間,又可高效地完成實驗複習課,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行政管理大一學年論文 篇七

一、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一)培養目標模糊

長期以來,我國行政管理專業人才辦學理念上認為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管理,將行政管理視同政府管理。在這種觀念指導下形成的公共行政理念過分強調行政管理主體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不對等性,忽略了社會公眾對公共事務管理的參與以及社會公眾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及其行政活動的監督,使行政管理日益凌駕於社會和人民大眾之上〔1〕。由於辦學理念發生偏差,行政管理專業從培養目標到課程設置、能力鍛鍊等諸方面都會偏離現代社會發展方向,培養出來的學生就難以產生服務意識、公眾意識和責任意識。再者,儘管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描述各校在表述上有一定差異,但基本上都是把行政管理人才表述為一種從事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而管理人才的範圍是十分寬泛的,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僅從知識結構、基本素養和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界定,並沒有從職業分類的角度來加以定位,學致使學生不清楚四年以後自己到底該做什麼工作、該從事什麼職業,容易造成行政管理專業的泛化、邊緣化。由於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一些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在四年中始終不能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就業方向、自己能做什麼。結果多數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從事別的專業的學生也能做,工作替代性強的職業,而一些諸如會計、財務等工作,卻未必適合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所以,一些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往往一畢業就失業或者不得不改行。

(二)知識雜而不精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交叉性、綜合性學科,在確定培養目標時,通常要求學生具備管理學、行政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知識,往往造成課程一大堆,課時卻很有限。在教學中,任課老師蜻蜓點水似講授知識,沒有時間開展費時費力的實踐教學。所以,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論思想深度、理論紮實程度,不及政治學專業的深厚、論管理水平、實際操作能力,不如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專業的對口。説是應用型、複合型,看似樣樣懂,其實門門不精通,專業性不強,動手能力也不強。由於專業技能並未與實踐結合,畢業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不強。以我校行政管理專業為例,課程中有初級會計學、行政管理實用技能專題、公共關係學、管理學原理、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統計學原理、工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績效評估、人才招聘與測評、勞動法、公文寫作等應用課程,但是這些應用類的課程都偏向理論的學習,而運用這些理論知識,結合測評方式進行實踐學習就被忽略。有些課程被認為不是專業核心課程,實用性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測評,應用工具的就刪減。

(三)實踐性教學漏洞多

行政管理專業人才是一種特殊的應用型人才,不僅應當具備較為廣泛的知識基礎,而且必須具備較強的行政能力。而從我國絕大多數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描述來看,往往強調知識層面較多忽視行政能力的培養,以致無論是課程體系還是教學方法,都偏離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軌道。同時,地方性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教師學術交流與訪問的機會較少,與外界的溝通條件不足,更多地專注於課堂教學。很多老師及教學管理者認為只要把每節課上好就是完成教學任務了,而很少考慮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社會實踐的環節〔2〕。許多高校的行政管理課堂教育“一言堂”的現象依然存在,課後的實習鍛鍊比較少。有些課即便分了專題,讓學生自由組合製作PPT,課上由學生自己發言,然而收穫效果甚微。同時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多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將理論運用於實踐方面的鍛鍊,沒有形成學生適應地方需要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沒有體現出普遍性和地方性,綜合化與具體化的銜接與融合。這樣的課程設置必然產生重理論、輕實踐的結果,培育出的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其知識結構不平衡,不利於學生未來走上社會後的生存與發展。

(四)案例教學問題突出

案例教學是行政管理教學過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現實發生的某一典型的管理或政策問題為案例,為學生提供背景,並討論行政管理面臨的矛盾、困難和選擇。筆者在長期教學過程中,體會到行政管理案例教學主要有以下問題:一是學生對案例教學認識不深,參與意識不強,積極性不夠。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灌輸或填鴨式的,學生從國小、中學一路走來,教育的形式比較單一教條。習慣了老師進行知識的講授而不是思路的點撥,希望在課堂之上得到真知灼見。而案例學習從根本上來説不是學習的增量,而是結構的整合,不能冀希望於從一次案例課上學習和吸收很多新的知識、新的理論和新的信息,這是案例教學不同於傳統授課的很大特點。如何讓學生理解並接受這種教學方式,是需要老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再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俗便車”現象.簡易的案例教學通常採用單一的討論方法,即教師出案例,學生討論,最後任課教師總結。這種方法儘管有其優點,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學習者的自土性和內在潛能未能充分發揮等侷限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互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的學生卻比較少發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要麼是學生自信心不夠強,不敢説出自己的觀點,要麼是沒有認真投入到課堂中,渾水摸魚,懶得思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不利於教學的開展的。另外,在案例選擇上,相關書籍案例陳舊,對案例缺乏相應的分析。行政管理案例教材就編寫質量來説,比較有特色的案例教材比較少,通常見到的是在分析案例時淺嘗輒止,套用大段的教科書內容,許多案例教材分析雷同死板。

(五)師資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全國只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二十來所高校有行政管理博士點。相對其它管理學科,全國每年畢業的行政管理博士生數量很少。由於一部分行政管理博士生就業時並非選擇高校,而是考公務員或通過選調方式成為國家公務員。再加上一部分畢業的行政管理博士生本來就是政府部門的在職人員,畢業後自然回到原來機關。現在高校招收行政管理專業老師無一例外地要求應聘者是博士,但又有幾所高校能得到滿足?一方面是很多高校迫切需要行政管理博士,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博士本來產量稀少,生產週期長(3至5年),扣除畢業後走上仕途,更加造成供需矛盾尖鋭。因此在全國幾百所開設行政管理本科課程的高校,專職教師中具有行政管理博士學位數量很少。由於招不到行政管理博士生,很多學校只好降低標準,改招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生或招聘其他專業的博士生,如政治學、社會學、甚至是馬克思主義方向的博士生。因此,不少學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師資力量偏弱,有的高校連一個行政管理專業科班出身的博士也沒有。

二、實踐性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某專業的教育質量,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需求變化適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增強本科教育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不僅是專業生存的決定因素,也是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必要條件。人才培養目標是學校對所培養人才基本規格的原則規定,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和改革的重要依據。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永恆主題。而要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首先就要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的定位。行政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是: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面向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的行政管理部門,具備現代管理理念和服務意識、紮實行政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從事行政助理、辦公室事務等工作的“寬口徑、厚基礎、善創新、強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3〕。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首先要以培養能寫、能熟練操作電腦、懂經濟管理知識、法律知識的複合型人才作為目標,強調對良好工作態度與道德修養品質的培養。改變以前畢業生只能進政府部門、行政機關的錯誤就業傾向,應對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結合僑鄉實際,培養適應各行各業的全面型複合人才。

(二)改革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即通過典型事例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對特殊事例的分析,掌握分析原理,並藉助這一原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行政管理案例教學法對提高公共行政管理人才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強學生對案例教學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熱情。教師要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內力。為提高學生對案例教學的興趣與積極性,可以吸引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編寫分析工作。案例教學的精髓是讓不生從被動的接受者成為主動的參與者,成為案例教學的主角。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培養一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使他們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去解釋社會現象,並檢驗理論的合理性。可以讓學生主動來選擇案例,教師可以在學生分好小組後將任務佈置下去,第一個小組在學期內準備一個案例,讓他們動手進行案例的選擇、編寫,並將小組分析報告完整總結出來。老師可以提出對案例選擇的要求,如專業相關、有時代性、長短合適等。

(三)合理規劃課程設置

對人才培養來説,科學的課程設置至關重要,教師應該着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妥善處理博與專的關係,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構建“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模式。具體做法是建立一個基礎課模塊和幾個方向模塊,學生在完成基礎課模塊學習後,根據自己的興趣或未來發展的需要,選修某一個或幾個方向模塊的課程。基礎課模塊包含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包括政治理論課、外語、計算機、軍事理論等公共課和行政學、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等專業基礎課。方向模塊由專業選修課、任選課等構成,強調對學生職業技能、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一專多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對未來的人生設計選擇一個或幾個方向模塊的課程。方向模塊有:公務員考試或崗位模塊、企業行政管理方向模塊、公共管理方向模塊、繼續深造模塊、基本專業技能模塊〔4〕。要加大力度進行行政管理專業教材建設,選用名牌大學精品教材,同時組織編寫適合本校的教材,以豐富專業教材的品種。對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進行適度調整與修訂,及時刪除或合併過時、交叉、重複、理論與實踐嚴重脱節的課程及教學內容,適當增加作為學科新基礎、反映學科前沿的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的課程,如經濟學、政府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公共財政學、公共組織理論、政策分析方法、公共部門績效評估、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

(四)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首要工作就是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學校須在教學環節中創造各種條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懂得行政管理的具體事務。組織各種講座和參觀考察,把理論聯繫實際貫徹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到行政管理現場進行參觀學習,參觀學習過後可進行討論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改變以前封閉式辦學方式,採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即聘請公共部門政府官員來高校舉辦相關學術講座,積極在公共部門建立實習基地,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同時,走產學研合作之路,這是提高行政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對傳統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有效形式。實習基地是實際訓練實施的場所,是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培訓中心。〔5〕要加大產學研基地的聯繫工作,多與實習單位溝通、協調,密切雙方之間的關係,確保產學研合作教育具有穩定的基地。最後,高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師實踐育人的規定和政策,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教師實踐育人水平。要聘用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鼓勵教師增加實踐經歷,積極選派相關專業教師到社會各部門進行掛職鍛鍊。對教師承擔實踐育人工作要計算工作量,並納入年度考核內容。

(五)優化師資隊伍與結構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對教師的要求就更高了。大學教師不僅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師德,而且應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知識基礎。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應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能勝任專業課程教學,能從事科學研究,且一專多能。要注意對教師進行考核和評價,為現有教師的進修和業務提高創造條件。鑑於當前行政管理專業教師稀缺,高校應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可以採取了引進、培養、聘請等措施:一是引進,即引進新的師資力量,尤其是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新教師。二是培養,即鼓勵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和中青年赴國內外名校進修。三是聘任,即聘任國內外、校內外的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來授課。官員授課的方式既增加了課程的實務性,加強了與實踐結合,又是擴大行政管理專業的社會影響的一種渠道,對未來畢業生的就業也會有良性影響。另外,還可以有計劃地聘請既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一定理論素養的行政管理專業人士開辦專題講座及指導學生畢業論文、學年論文。鼓勵教師到行政管理實踐崗位進行調研,參與政府的行政管理相關課題研究。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增加行政管理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從而更好地實現培養應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目標。

大一物理論文 篇八

自然科學與宗教的關係

【摘 要】事實上,科學與宗教並不是背道而馳的,二者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

科學與宗教的關係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但是要承認科學與宗教是有着本質的區別的。

我們要在看到科學與宗教的區別的基礎上分析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聯繫。

宗教與科學既對立又統一,宗教離不開科學,科學也需要宗教。

在科學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的今天,我們更不能摒棄宗教信仰,要發揮其有利一面,發展科學的同時也發展宗教。

【關鍵詞】自然科學;宗教;科學家;宗教信仰

1 理解科學與宗教的定義

1.1 什麼是科學

科學即分科之學,是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學説。

在《辭海》(1979年版)中這樣界定“科學”:“科學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它是適應人們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它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結晶。”英國學者貝爾納在《歷史上的科學》一書中説:“科學可作為一種建制;一種方法;一種積累的知識傳統;一種維持或發展生產的主要因素;以及構成我們的諸信仰和對宇宙和人類的諸態度的最強大勢力之一。”[1]

1.2 什麼是宗教

宗教是人類社會成長到一定歷史階段而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範疇,是對神明的尊奉與崇拜。

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種信仰體系,是對客觀存在的解釋,一般包括儀式的遵從與信仰兩個方面。

宗教主要特點是,相信有一種神通的神祕力量或實體存在於現實世界之外,這種神祕力量不僅統攝萬物而且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擁有絕對權威,從而使人類對這種神祕力量產生敬畏和崇拜之感,並經過不斷的發展變化引申出信仰認知和儀式活動等內容。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這樣解説宗教“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着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

2 科學與宗教的關係

2.1 科學與宗教共同生長

科學是一種認識活動,科學知識起源於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古代文明為近代科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由於受人類社會實踐水平和認識水平的侷限,在一段很長的歷史進程中,古代的科學知識一直依賴於充滿想象和猜測的自然哲學,甚至依附於宗教神明。

到了中世紀,科學逐漸發展成為神學的一個分支,隨着人類實踐和認識的發展,科學與宗教從混合狀態走向解體,科學最終從自然哲學和宗教神話中分離出來,演變成為實證科學。

154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第一次宣佈了近代科學與宗教神話的終極決裂。

從此,科學的發展取得巨大的進步,自然科學也從宗教神學中獲得解脱,科學與宗教走上了衝突對立的道路。

在人類文明剛剛開始之時,科學與宗教就各自的萌生起來。

只不過當時科學認識與宗教思想都處於初始時期,相互存在於人類的原始思維形式之中,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很難找到二者的差別。

隨着生產力的不斷髮展,文化形式出現分化現象,不同的文化形式開始分離。

在原始社會走向完結前,不同文化的分化正處於低級階段,科學知識與宗教神明仍然共同存在,界限不分明,互相包含。

正因如此,我們在最初的科學中能夠看到神祕的虛幻認識的影子,而在最初的宗教中也能夠發現人類經過實踐積累的經驗知識。

2.2 科學與宗教在本質上是對立的

科學與宗教在本質上是對立的。

科學不認可超自然的力量,反對採用超自然的因素和力量去解釋任何自然客觀現象和自然現象的發展過程。

然而,從本質上説宗教就是對超自然力量的敬仰與信封,認為世界是被超自然的上帝和神明創造的。

宗教由於對超自然力量的敬仰與崇拜導致它否認客觀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

這種科學對超自然力量的否定與宗教對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之間的對立,決定了科學與宗教在本質上是對立的,而且這種對立是不可調和的。

科學與宗教的認識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自然科學從客觀實在的各種具體形式出發,從而發現客觀實在之間的聯繫並用經驗的方法證明。

而宗教認識所採用的方法是“信仰主義”,藉助的是非經驗、非理性的神祕主義直覺。

科學與宗教的社會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並以此推動了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科學被馬克思主義看作是最有意義的革命力量。

雖然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宗教曾經對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在整個歷史進程中宗教是一種含蓄的成分,因為宗教常常把客觀的社會制度作為神意的展現,因而對社會的發展起到阻礙的作用。

2.3 科學與宗教的衝突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導言中説:“自然科學……本身就是徹底革命的,它還得為爭取自己的生存權利而鬥爭。”並舉例説:“自然科學把它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場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獄。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學的自由研究上超過了天主教徒。

塞爾維特正要發現血液循環過程的時候,加爾文便燒死了他,而且還活活地把他烤了兩個鐘頭;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喬爾丹諾・布魯諾簡單地燒死便心滿意足了。”[3]

宗教和科學是一直存在着衝突的,但二者的關係並沒有發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宗教領域同科學領域之間衝突的主要來源在於人格化了的上帝這個概念。

這種象徵性的內容,可能會同科學發生衝突。

只要宗教的這套觀念包含着它對那些原來屬於科學領域的論題所作的一成不變的教條式陳述,這種衝突就一定會發生。

[2]在整個歷史進程中,科學與宗教的對立並不罕見,依此可以看出宗教對科學發展的干涉,比如,教會嚴厲反對伽利略和達爾文的革命鬥爭並對其進行殘酷的迫害就是這樣。

無論歷史還是現實都向我們證明,宗教永遠不會摒棄對威脅其地位的科學理論發起挑戰的,不僅這樣,宗教還要打擊科學的教育。

最典型的例子是,眾所周知基督教一直沒有停止對“進化論”的攻擊,因為“進化論”擊中了基督教信仰的根基,這也就上演了宗教對科學的迫害。

由此看來,科學與宗教的衝突由來已久並且也很難調和。

3 科學家與宗教信仰的關係

雖然科學與宗教在歷史進程中始終是對立衝突的關係,但是許多西方自然科學家都有宗教信仰,例如天文物理學的奠基人開普勒曾説過:“既然天文學家是自然之書最高上帝的牧師,適合我們思考的不是我們智慧的光榮,而是居於一切之上的上帝的光榮。”;還有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者牛頓,他信仰耶穌基督和救世主,而且牛頓在晚年寫了大量關於宗教方法的手稿,手稿內容涉及年代學和聖經研究又延伸到神學闡釋;更有發展了電學和磁學基礎概念的法拉第,他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信徒,積極參與教堂活動;被稱為是原子理論之父的道爾頓,也是一個傳統的基督徒。

恩格斯説過:“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科學家那裏的遭遇,比在任何地方都要糟糕。

唯物主義者只去説明事物,是不理睬這套廢話的。

只有當那些糾纏不休的教徒們把上帝強加給他們的時候,他們才會考慮這件事,並且作出簡單的回答,或者像拉普拉斯那樣説:‘陛下,我不’,或者更粗魯一些,以荷蘭商人經常用來打發硬把次貨塞給他們的德國行商們的方式説:‘我用不着那路貨色’,並且這樣就把問題了結了。

而上帝在他的保衞者那裏竟要忍受何等遭遇啊!在現代自然科學的歷史中,上帝在他的保衞者那裏的遭遇,就像耶拿會戰中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他的文官武將那裏的遭遇一樣。

在科學的推進下,一支又一支部隊放下武器,一座又一座堡壘投降,直到最後,自然界無窮無盡的領域全都被科學征服,不再給造物主留下一點立足之地。

牛頓還把‘第一推動’留給上帝,但是不允許他對自己的太陽系進行別的任何干預。

神父賽奇雖然履行教規中的全部禮儀來恭維上帝,但是並不因此就變得手軟些,他把上帝完全逐出了太陽系,而只允許後者在原始星雲上還能作出某種‘創造行動’。

大學物理論文 篇九

摘要:

隨着時代的發展,對高等學校的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的高素質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首要培養任務。文章從如何提高學生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展開,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革方式,對於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大學物理實驗;創新型人才;自主學習

隨着時代的發展,知識經濟和信息浪潮不斷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同時對高等學校的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的高素質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首要培養任務。而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作為理工科各專業的核心公共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下更是不辱使命,必須擔當起課程改革的重任。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以及我國多年來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制約,從中學開始,實驗類的課程就不受學生的重視,相比於化學、生物等課程,物理實驗更是次之。同時由於該大學物理課程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實踐性與創新性,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錄是大學物理實驗改革的重點和方向。

一、高中物理實驗與大學物理實驗的區別

新課標中,我國高中物理必須的內容基本相同,質點力學、萬有引力定律、靜電學、穩恆磁場,電磁感應。選修的內容各不相同,有光學、熱學、動量守恆、近代物理。而在這些內容中,涉及到的物理實驗主要集中在質點力學和靜電學,其他部分涉獵較少。可即使是力學和靜電實驗,涵蓋的實驗內容也較少。所涉及到的實驗原理及實驗儀器也較為簡單,如力學部分僅僅學會遊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儀的使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和機械能守恆定律等。高中物理實驗只要求學生掌握初步的實驗技能,學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進行基本物理量如長度、時間、速度等物理量的測量。並學會記錄實驗數據,最終做出簡單的實驗分析。由於高中物理實驗要求不高,並且在最終的大學聯考成績中也不計入在內,因此很多中學只會在課餘的間隙給學生一些實驗的指導,或者乾脆就是老師課堂演示,而使學生徹底失去了實際動手的機會,以上諸因素都給大學物理實驗的實施帶來了障礙[1-3]。大學教育和初高中教育由於他們所教授的對象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因此對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科學素養的要求也不一樣。大學物理實驗是一門基礎的必修課,它要求我們的學生通過大學物理實驗這門課程的學習達學生對實驗方法和技能的最基本的訓練,熟悉並能熟練操作常用的儀器及實驗原理,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正確的記錄及處理,能夠自行獨立地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並最終寫出複合科學規範的實驗報告。通過以上基本要求的提出,鍛鍊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舉一反三創新實驗的能力。

二、目前大學物理實驗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理工高校的大學物理理論課先行,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滯後幾周或者一學期才開展的。總共約二十個經典實驗分上下兩學期完成,通過多年的實踐及其他高校的走訪發現大學物理實驗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對實驗的預習不足,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由於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不高,有些同學甚至有一些錯誤的認識,認為物理實驗就是最後抄抄實驗報告就能取得高分。因此預習不足甚至是不預習就直接去上物理實驗課的學生比比皆是。同時導致學生自信心不足,試驗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由於害怕弄壞儀器,不能大膽地嘗試着自行解決問題,而只會一味地伸手求助於老師或其他同學。

(二)輕過程,重結果

大多數同學物理實驗就是最終記錄一些實驗數據,而忽略了實驗的整體操作過程。對實驗報有一種應付性心理,不尊重實驗事實,有個別學生人為編造實驗數據或直接抄襲他人數據甚至實驗報告。大大降低了他們對實驗原理及實驗儀器的掌握,失去了大學物理實驗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缺乏對實驗之後的思考及創新

很多同學認為一個實驗報告寫完就代表這個實驗真正的結束,從來不去做深層次的思考,從來不去想想這個實驗是怎麼設計出來的?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達到這個實驗目的?如果換了某個實驗儀器,實驗的精度會怎樣?我們還能用這類原理測量其他哪些物理量……其實可以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可是我們很多學生缺少的就是這種繼續深挖掘的能力。

(四)物理實驗考核方式單一

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性意識,只是一味地模仿和簡單地重複。有的同學甚至完全不瞭解實驗原理及儀器操作,但是也能得到一個漂亮的實驗報告。這樣考核方式容易引起學生思想的桎梏,失去探索的目標和方向,讓實驗失去本有的意義。

三、大學物理學實驗教學的可行性探索

為了改變現有的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實現物理實驗的基本要求,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生的重視度和積極性是首要任務

只要學生自生提高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才會有後續的一系列的舉措[4-6]。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提高學生的重視度。首先我們要從物理學史上下功夫,在講解每一個實驗的具體內容之前,先給學生介紹該實驗的歷史背景,創造情景,讓學生好像身臨其境,也處在當時的實驗背景之下,引導學生來探尋該實驗的目的及實驗設計。這樣學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的思考實驗;其次,我們要在實驗應用前景上下功夫。做完了該實驗,我們要給學生介紹該實驗還可以應用的領域及前景,並且和不同專業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使得學生看到了物理實驗的魅力所在。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先行的演示實驗上下功夫。可以在學生做大學物理實驗之前加強普通物理演示實驗教學[7-9],儘量注重該類實驗的可觀性、趣味性、新穎性及廣泛性,並儘量做到日常時間的開放,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改變學生在高中階段對物理實驗的慣性思維和認識。

(二)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學生是教育活動主體。由於我國傳統應試性教育體制的影響,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主體性。我們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是實驗選題的開放性。我們可以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實驗,不在拘泥於傳統的20個實驗。讓學生可以有足夠的選擇空間,可以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長去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實驗。其次是實驗的設計也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我們已提供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出也能實現該實驗目的的實驗,可以採用與教材不同的試驗方法。教師要充分鼓勵這些大膽創新的實驗思想。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最後在學生的實驗成績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設計的實驗,不能因為學生最終實驗結果不準確或者不合理,而全盤否定學生,反之應該鼓勵並幫助學生做有效的改進,從而實現最終的創新。

四、結束語

大學物理實驗作為公共基礎課,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些與新的人才發展相適應的大學物理實驗改革的想法與思路,能夠真正促進我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熊倫。中美非物理專業火學物理教育的比較與對策[J].物理與工程,,21(1):46-49.

[2]饒黃雲。探討物理實驗的思想提高物理教學質量[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4(2):171-173.

[3]張映輝。增大實驗比重強化科學素養的實踐探索[C].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教育學術研討會,2011.

[4]吳宗漢。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兒種教學方法[J].物理與工程,2011,21(5):41-42.

[5]張增明,孫臘珍,霍劍青。創新研究型物理實驗教學平台的建設與實踐[J].物理實驗,,29(7):15-17.

[6]桃橙。提高人學物理實驗課教學效率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13(3):32-33.

[7]蔣雅琴。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室開放教學初探[J].物理與工程,2011,21(2):23-25.

[8]姜海麗,孫秋華,趙言誠,等。資源共享背景下大學物理視頻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8):41-42.

[9]孫秋華,姜海麗,趙言誠,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3(6):27-30.

大一化學論文 篇十

大學化學教學問題及對策【1】

摘要:化學是大學教學中一門歷史非常悠久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

但在教學體制不斷改革深入的同時,相關的專家指出,目前在大學化學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進而有效提升大學化學教學的質量。

本文主要就做好大學化學教學中相應問題解決、改革的意義、當前大學化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對策等相關內容進行論述。

關鍵詞:大學;化學教學;問題及對策

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化學知識的掌握為我們開啟了認識與改造世界的大門。

正是由於其這一特性,在大學內化學課程的開展有着極為悠久的歷史,並且在大學的教學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當前高校教育體系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

雖然近些年來高校對化學教學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有效的提升了大學化學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相應知識的掌握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但是大學化學與高中時期化學教學相比其實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因而對於大學化學教育者而言,應結合當前大學化學教學的實際,有針對性的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解決。

進而來有效的提升高校化學教學的質量,以促使學生能更為深入的對相應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

一、對大學化學教學中相應問題進行解決、改革的意義

化學是大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該項知識於實際中被應用到了多領域中,例如醫學中、化工中都涉及化學知識。

因而對於高校而言,做好化學課程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近些年在人們對化學知識深入化學習應用的過程中,其對於人們化學知識的掌握相應能力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於此同時也將高校化學教學中一些問題凸顯了出來,那麼為了強化當前高校的化學教學質量、提升高校學生知識的掌握度及綜合素質。

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指出,高校應針對問題對教學內容、思路、方法等進行改革與完善。

以實現用科學的方法來對高校化學教學進行深入改革,將問題一一解決,為學生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就這一層面而言,對大學化學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解決與改革有着極為深遠的意義。

二、當前大學化學教學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材內容的針對性不強

大學是專業高等人才的主要培訓機構,因而相對於高中化學而言。

大學化學的教學內容知識面更廣、更深,且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化學內容知識相較於從前更為豐富。

例如我們所知的材料化學、環境化學等為化學科系內新興知識體系。

但是當前在大學,教學上一味的求全,教材的編制上專業性不強,專業知識特性不突出。

這一情況的存在有礙了大學化學教學的有序化、深入化進行,是當前一個具有普遍性特點的問題。

(二)授課方法過於單調、內容陳舊

化學作為一項現實工作中、生活中較為常用的知識,近些年來化學知識的發展迅速,已然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領域內。

而且有很多的研究新成果問世,教學中應多將此類前沿知識引入、教授給學生。

而事實上當前大學化學教學內容較為陳舊,未能將實際與教學有效的銜接,該情況的存在非常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瞭解與掌握。

另一方面,當前大學化學教學的方法較為單一、刻板。

教學的過程中師生的交流性不強,信息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銜接度不高。

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教師過分的依賴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傳統教學的板書等拋棄。

而事實上這一情況的存在,令學生陷入到了被迫接受的模式當中。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能力下降、知識的記憶程度不高,該問題同樣也存在於大學化學教學中。

此外,作為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化學課的教學是無法離開實驗的。

因而實驗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在大學化學教學中佔有者無法動搖的地位,其可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其的創造思維。

但是當前大學內的化學實驗課內容以實驗教材為藍本進行,而這些實驗課內容並不具備創新性。

且有限的實驗課時被這些固定模式的實驗內容所佔據了,從而嚴重的影響到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失去了實驗課設置的意義。

(三)教學思想過於傳統

思想決定了人們的行為,正確的思想對於人們的行為有着指導性的作用。

但是當前在大學內相關教育者的教育思想過於傳統、陳舊,嚴重的影響到了課程的教學,當然這一情況同樣存在於化學課程的教學中,這是一個當前大學化學教學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三、大學化學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轉換教學思想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傳統的大學化學教學思想已然影響到了教學的效果。

因而對於當前大學內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應改變自身固有的傳統的化學教學思想、理念,吸收並接納新的教育思想。

並認真的去理解其的內在含義,進而以此為指導來完成當前大學化學課程教學。

(二)根據專業特點對知識結構進行優化

在大學的化學教學中,知識內容被進一步細化,涉及面更廣。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針對學生的特點,對重點內容進行詳細講解,不要一味的求全。

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精煉內容,並結合實際為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這樣更便於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為生物專業的學生講解化學知識時,內容上應重點講解與基因工程方面關聯性強的化學知識。

(三)豐富教學方法,優化內容

另一方面,教師應豐富自身授課的方法,恰當的將信息化等其他先進授課方法與傳統授課方法相結合。

儘量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講解化學課內的知識點,以將抽象的化學知識鮮活化,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另外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與時俱進,將當前一些化學研究新成果、新知識引入到課堂中來,這樣更容易引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於此同時教學的過程中應儘量將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相聯繫,以促使學生重視起化學知識的學習。

此外,針對當前化學實驗課內容單調、刻板問題,教師應嘗試以開放實驗設計的思路來引導學生完成大學化學實驗課。

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促使去主動的思考,為學生化學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四、結語

化學教學是大學課程教育體系內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應緊跟時代的發展來完善、提升自身的教學方法。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情況來將問題解決,恰當的來引導、輔助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楓,張會菊。大學化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協論壇(下半月),(02).

[2]包雅麗。試論大專基礎化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少年,(34).

大學化學實驗教學質量與改革措施【2】

[摘要]大學化學實驗課程對於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説至關重要,它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對學生思維的開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文章結合化學實驗教學實踐,針對現在大學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提升大學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的體會。

[關鍵詞]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教學質量

眾所周知,大學化學實驗在培養大學生認識、研究、掌握和應用化學現象及變化規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戴愛邦教授説過:“實驗室應該是學生學習化學最有效和收穫最豐富的的`處所”。

學生通過化學實驗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學習實驗技巧,提高動手能力,豐富思想,開拓眼界,養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化學實驗是傳遞知識,培養能力的最好載體之一。

這對我國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性的意義,因而,提升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成為了重中之重。

1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大學化學實驗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理論聯繫實際能力,思維開拓能力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行政管理大一學年論文 篇十一

一、現階段西部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

1.滯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受地理位置、歷史等因素的影響,西部的開放程度不高,傳統的。行政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依舊在強調管理而不是服務,這樣容易造成整個高校運行的刻板化,缺乏自由與創新的活力。另外,雖然計算機辦公、電子政務已成為現代行政管理的最重要最高效的手段,但由於西部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思想陳舊,專業技能落後等依舊以紙張作為信息傳遞的載體,浪費了資源更降低了辦事效率,無法使西部高校的發展順應時代的潮流。

2.缺失的制度政策。雖然高校中制定了相關的政策規章來規範和約束行政行為,監督行政人員履行相應的職責和責任,但在西部高效的行政機構中仍存在諸如行政人員相互推諉責任、只機械式的完成任務、行政人員工作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工資獎金不合理等問題,究其根本原因則是制度規章的不完善,執行時無規章可依,出現問題時找不到政策的對應口。西部高校中制度政策的缺失使得在實際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僅阻礙了行政執行的腳步,也對一些違背原則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採取了縱容的態度,不利於高校行政管理規範化的實現。

3.機構臃腫,權力膨脹,權責不清。在傳統辦公方式下,高校的行政機構設置臃腫,層級眾多,人員複雜,角色定位不準確,遇事有利益爭,有責任推。金字塔的科層治理結構使得行政工作的開展效率低下,權責不明,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此外,政府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高校的行政管理權力受約束力較小,行政權力膨脹。

4.行政權力過多幹涉學術權力。高校行政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教學、科研工作的有效運行。但在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着以下問題:(1)部分行政管理人員既從事行政工作又擔任教師職務,行政人員專業性不強,這樣不利於行政管理人員全身心投入到學校的行政體系建設,不利於創新體制。(2)行政權力泛化,濫化,潛在地強化了官本位思想,普通老師和科研人員、學生的民主權力得不到保障,學術力量對行政力量的監督、影響微乎其微。(3)學術組織、學術行為要得到行政指令才能開展,獨立而自由地開展學術研究的權力過度受到行政權力的左右,長期得不到改進,會使高校的科研人員失去動力與信心,思想僵化,學術氣息匱乏。(4)各二級學院不能自主地支配學院的資金用於科研或者對學生的獎勵上,需要層層彙報審核,學校的行政機構對各學院的具體情況不甚瞭解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及時地回覆,使得學院工作的開展受到阻力。

二、新時期實現西部高校行政管理規範化的解決措施

1.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構建制度規範化的高校行政管理體系。建立院校兩級管理制度,給予各二級院校更多的自主權;實行首長問責制,建立健全高校行政人員的管理體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權責明確,同時也有利於精簡機構,建立合理高效的機構編制;建立目標考核管理制度和行政執行監督問責制,加大服務對象對行政管理質量考評的權數;引入崗位競聘機制並完善激勵機制,行政管理人員競聘上崗,憑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擔任職責,打破其“鐵飯碗”,實現行政隊伍的素質化;完善的激勵機制對調動行政人員的積極性,增強競爭意識,提高其辦事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效益與績效掛鈎才能真正打破管理人員的工資由學校統一發放,工資由其職位決定的弊端,對行政人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行政體制的創新與改進也將產生重要作用,利於西部高校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2.改善行政管理環境,全面推行電子政務。在高校建立以辦公室為中心,覆蓋面廣,信息傳遞迅速、全面的網絡系統,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進行信息公示,加速行政管理辦公自動化、高效化,使行政工作公開透明化,接受老師同學的監督,更好地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改進,也有利於提升行政工作效率。同時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可以將校風校貌、學校的各項成就等展示在大眾面前,吸引更多學子和科研人員,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3.引進專業的行政管理人員,實現行政隊伍的素質化、行政人員的職業化。西部高校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入政策,提高外來專業行政管理人才的工資及相關福利待遇,給予他們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鼓勵他們探索符合西部高校自身發展特點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斷推進改革創新;另外,行政管理人員要與教師職責分明,實現行政人員職業化、行政工作專業化,這樣有助於行政人員專注於行政工作,為高校教學的運行提供更優質的保障;其次,對原有的行政工作人員、新引進的行政人才都要定期進行專業化的培訓,組織學習,採用多種培訓模式,培訓內容多樣,不斷提高行政人員的思想水平、綜合素養、職業能力,提高其行政管理水平,使西部高校行政隊伍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與時俱進化。

大學物理的論文 篇十二

一、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現狀

第一,教學內容聯繫不緊密。大學物理由經典物理學和近代物理學組成,對於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來講,更多地強調經典物理而忽略了近代物理。此外,基本理論知識點未能與具體專業方向相銜接,存在着大學物理理論知識與專業理論教學脱節的現象,導致學生存在着學無所用的思想,厭學情緒嚴重。第二,教學設置不合理。應用型本科高校過分強調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專業課、技能課不斷增加,大學物理學時大大減少,使大學物理這門課程難以發揮它的科學素質教育培養的重要功能。第三,任課教師安排不合理。部分高校物理教師資源欠缺,經常採用外聘、兼職等形式的教師授課。外聘教師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為本校教職工的作用,兼職教師能力和精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發揮,因此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和興趣。第四,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單一。部分院校的物理教學改革“雷聲大,雨點小”,實驗課程安排較少,實驗設備不能很好利用或匱乏,多媒體教學不能充分展開,考核方式也只是侷限在理論上,單一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不能達到因材施教,也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工科院校院校的大學物理教學思考

1.加強大學物理專職教師隊伍建設

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的技能型人才,不是學科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其目的是縮小畢業生就業與社會需求的差距,實現就業的無縫對接。因此,授課教師需要理論、實踐經驗豐富,才能帶動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實行分層分專業教學

大學物理是對初、高中物理內容的升級、擴展和深入,利用更高級的算法對物理本質進行推導和介紹。但針對不同高校、不同專業、不同學生,專業基礎需求和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很大,應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實行分層分專業教學模式,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以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3.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深入學習並與其他本科院校交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物理不應停留在堆積公式、概念上,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動畫技術軟件,如用Flash、Authorware等軟件編寫的多媒體課件能動態地演示覆雜的物理過程。

4.加強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建設

大學物理實驗是真正提高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課程。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物理成績,增強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部分院校已將DIY思想運用到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大學物理實驗除增進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外,也提高了學生對大學物理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適當增加大學物理實驗課時,對大學物理理論教學反饋和思考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結束語

大學物理是新建本科院校理論基礎課建設的重要課程之一,綜合上述幾點對大學物理教學的思考,讓高校和教師都能意識到,為滿足當前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需求,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

大學物理論文 篇十三

大學物理論文

作為一個物理專業的學習,怎麼樣寫大學物理論文?請看下面吧!

前科學時期的宗教與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

摘 要:本文試析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前期宗教與科學的關係。

認為13―15世紀由於基督教與亞里士多德的融合而產生的對自然的特殊認知系統和經院哲學的理性唯知主義,為這段時期科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故該時期,儘管雙方也存在衝突,但以融合為主。

關鍵詞:自然科學;宗教;誕生

科學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知識萌發於人類早期的社會實踐,古代文明已包含許多近代科學得以發展的因素。

因人類社會實踐和認識的歷史侷限性,古代的科學知識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一直附屬於在思維方式上尚未擺脱想象性和猜測性的自然哲學體系,甚至寄生於宗教神話中。

在中世紀,科學成了神學的分枝。

科學與宗教的歷史混合狀態隨着人類社會實踐和認識的發展而逐步解體,科學從自然哲學體系和宗教神話中分化出來,成為實證性的科學。

一、自然、人、神表現為鮮明等級和不同質的秩序

13世紀古希臘科學的復甦同托馬斯・阿奎那建立的包括基督教神學和亞里士多德哲學在內的輝煌的綜合體系一道,建立了基督教用以闡釋自然的特殊認知系統,對西方思想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7世紀。

讓我們追溯一下歐洲中世紀思想是如何改變了歐洲人的心理態度的。

超越論認為自然和人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的,上帝超越一切,不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也不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與人無關的“外在物”;人與自然不同質,上帝安排人超越於自然之上並具有支配自然的權利。

亞里士多德認識到了兩個主要方面――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自然是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

阿奎那從亞里士多德和當時的基督教義那裏接受了一種假設:人是萬物的中心與目的,世界可按照人的感覺和心理來描繪。

自然既是有秩序的,又是偶然的。

阿奎那關於上帝的概念是亞里士多德的“不動的原動者”和《聖經》中的“人之父”的綜合。

他把上帝描繪成自然界的永恆統治者,而不僅僅是最初的造物主。

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們把古希臘宇宙中有序性和規則性的觀點與《聖經》中關於上帝是規律創造者的觀點相互結合起來,對自然神靈的否定,使自然界不再是人們崇拜的對象,而成為研究的對象。

二、理性與信仰

早期教父哲學的實質是信仰主義、矇昧主義、唯心神祕主義的。

在其統治下,理性的思考成了人們的禁區。

然而,在中世紀創造的智力背景中,自然科學才作為學科發展起來,由於同那些對科學感興趣的伊斯蘭教國家的接觸,使得一個最大的變化得以產生,這個變化發生於重新發現亞里士多德著作的時候。

因在一些較大的問題上,他們的觀點更加富於理性、更科學。

早期以安瑟倫為代表的經驗哲學的思想特點是力圖使理性與信仰調和並使理性為信仰服務,其著名的本體論證明是最好的説明。

13世紀之後,神學的信仰主義式的絕對唯心主義受到了動搖,理性堂而皇之地走進了神學與科學的殿堂。

經院哲學那種理性的唯知主義,保持且加強了邏輯分析的精神,他們關於神與世界是人可瞭解的假設,也使得西歐智者產生了一種即使是不自覺的也是十分可貴的信心,即相信自然界是有規律的和一致的。

托馬斯・阿奎那代表的經院派神學打着理性旗幟,用邏輯推理來論證宗教信仰,但信仰與理性的矛盾並未因此解決,把信仰建立在理性基礎上,實際上是冒險讓信仰去接受他本來經受不起的審查和考驗。

在阿奎那時期,經院派神學內已出現了要求信仰與理性分道揚鑣的論戰。

一方面使基督教教義建立在脱離理性的信仰之上,另一方面則使理性也脱離信仰的羈絆,按照自己的道路走向具有啟蒙色彩的哲學和宗教學説。

鄧斯・司各脱、威廉・奧卡姆為此做出了貢獻。

司各脱擴大了理性所不能説明的神學地盤,他提出了關於上帝本性的非理性理論,指責托馬斯主義所謂上帝按照理性必然性而活動的説法會導致泛神論,把上帝的活動限制在理性所允許的範圍,顯然是限制了上帝的無限自由。

哲學則是少數有識之士的創造,它是通過純粹的思辨來理解真理的,兩種真理性質不同,一方面憑藉信仰接受教會的。教義,另一方面憑藉理性研究哲學問題。

中世紀經院哲學對神學的堅定信念導致這樣一種思想習慣:尋求嚴格的論點,並在找到後堅持論點的可貴習慣。

這個出於本能的信念活生生地存在於推動進行各種研究的想象力中,這有助於科學的理性成份的產生。

因此在近代科學理論還沒有發生以前,相信科學可能成立的信念是不知不覺地從中世紀神學中導引出來的。

三、神學唯意志論與經驗論

鄧斯・司各脱與不可戰勝的博士威廉・奧卡姆在批判托馬斯理性神學時,不僅使理性與信仰分道揚鑣,同時也是復興唯意志論神學的先驅。

選擇唯理或經驗論的科學方法,取決於神學上的考慮,神學中的理智論與科學唯理論相聯繫,而神學中的唯意志論是同科學中的經驗論相聯繫的。

因神學唯意志論的復興,因人們相信萬事萬物都是由上帝的意志決定的,因而人們開始相信他們親歷的事物,該點轉到科學領域上來便意味着科學也必然要接受事實。

中世紀的許多哲學家相信上帝創造宇宙之時必須遵循亞里士多德確立的觀點。

在亞里士多德所設想的宇宙中每一事物都是通過邏輯上是必然的法則而與其他事物相聯繫。

丹匹葉在反對對於上帝的這些權力施加任何限制的同時,卻在無意中取消了對科學理論所施加的禁錮。

因此,不僅是主張必然性的神學處境岌岌可危,就連主張必然性的自然科學也是如此。

總之,13世紀,應該説是一個劃時代的世紀,從這時起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取代新柏拉圖主義成為基督教的哲學基礎。

《聖經》自然觀與亞里士多德的特殊融合,形成了對自然的特殊認知系統:否定自然神靈的存在,就意味着自然不再是人們崇拜的對象,轉而成為研究的對象。

同時,在這段時期裏經院哲學家們開始重視理性,並把它看作是認識上帝的主要途徑,因此,一旦人們發現了對自然的新的認識方法:經驗與觀察,便開始對這種過分的唯理論進行無情的批判。

直到15世紀宗教與科學的關係雖然有衝突,但由於這時近代科學還沒有產生,科學仍然是隸屬哲學,而宗教在此時充當了為近代科學的產生營造氛圍的不自覺的工具。

參考文獻:

[1] 伊安。G.巴伯。科學與宗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57.

[2] W.C.丹皮爾。科學史[M].李珩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140.

[3] 大衞・格里芬等。後現代科學――科學魅力的再現[M].馬季方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1.86.

東北大學大一物理知識點 篇十四

1.對摩擦力認識的四個“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靜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動摩擦力小

(3)靜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運動方向共線,但一定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動力

2.靜摩擦力用二力平衡來求解,滑動摩擦力用公式來求解

3.靜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斷

存在判斷: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發生相當運動,若發生相對運動,則説明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物體間存在靜摩擦力;若不發生相對運動,則不存在靜摩擦力。

方向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東北大學大一物理學習方法

1、理象記憶法:如當車起步和剎車時,人向後、前傾倒的現象,來記憶慣性概念。

2、濃縮記憶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濃縮成"三線共面、兩角相等,平面鏡成像規律可濃縮為“物象對稱、左右相反”。

3、口訣記憶法:如“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質量,不論動與靜。”

4、比較記憶法:如慣性與慣性定律、像與影、蒸發與沸騰、壓力與壓強、串聯與並聯等,比較區別與聯繫,找出異同。

5、推導記憶法:如推導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歸類記憶法:如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速度,單位時間裏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單位面積的壓力叫壓強等,都可以歸納為“單位……的……叫……”類。

7、顧名思義法:如根據“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稱,易記住這些力的方向。

東北大學大一物理學習技巧

一、不要“題海”,要有題量

談到解題必然會聯繫到題量。因為,同一個問題可從不同方面給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個問題設置不同的陷阱,這樣就得有較多的題目。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體現教與學的測試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題目必是習以為常,我們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題,才得以消化和鞏固基礎知識。那做多了題就一定會陷入“題海”嗎?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對於缺乏基本要求,思維跳躍性大,質量低劣,幾乎類同題目重複出現,造成學生機械模仿,思維僵化,用定勢思維解題,這才是誤入“題海”。至於富有啟發性、思考性、靈活性的題,百解不厭,真是一種學習享受。這樣的題解得越多,收穫越大。解題多了,並不就一定加重學生負擔,只有那些脱離學習對象實際,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的,才會加重他們的負擔。雖然題目不多,但積重難返,猶如陷入題海。所以,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和質量,離不開解題,而且要有一定的題量給予保證,並以真正理解熟練掌握為題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同樣的道理,解題有法,但無定法。所以,我們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種不同的題。首先,文理科的思維特點有差異,文科側重理性思維,而理科側重邏輯思維。數學偏重圖文與函數關係的分析推導,而物理突出具體問題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題方法也是隨題而變,不同題目的解題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統攬,或者用幾種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題目是千變萬化的。儘管解題要經歷審題(理解題意),解題(具體過程),答題(説明結果)幾個環節,但解題的方法是靈活的,因題而變。可能是簡單的,也可能是複雜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綜合方法的適用。

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種模型解題,它會束縛你發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讓你走進機械模仿,死記硬背的死衚衕。提倡獨立思考,重在方法的遷移和變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麼就什麼,該用什麼就用什麼的理念解每道題,以不變應萬變。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使自己的腦子真正活起來,通過解題獲得成就感。

三、不貪難題,要抓“雙基”

題目有難易度之分。我們解怎樣的題更有助於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應該以解中檔題為主,這種題含有基礎性要求,同時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間。也就是説解這類題能駕馭自如,那麼,面對有難度的題也不會一籌莫展,或膽怯退縮。現在,相當一部分學生好高騖遠,熱衷於做難題。貪大求難,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題生威。究其原因,底氣不足,還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謂的難題就是綜合的知識點多,需要統籌的方法多,設置的情景新穎,問題的過程複雜,實際應用強。

但是,我們只要認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於轉化,複雜問題得到簡化。再則,再難的綜合試題往往設置了由易到難的思維能力梯度,使你逐級往上,不是壓根兒全然無知。因此,我們解題不必總覓難題。要抓基礎題和中檔題,逐步修煉,增強正確解題的自信心。

東北大學大一物理知識點 篇十五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轉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6.忽視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大小而忽視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於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對性,必須選一個參考系,選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調整一下振針距複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後,再釋放紙帶。

11.釋放物體前,應使物體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12.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應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複寫紙下面。

13.“速度”一詞是比較含糊的統稱,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一般指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義。平常所説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時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學受國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國中所學的“速度”就是現在所學的平均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