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德育論文

國小精品德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德育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93K

國小精品德育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一

(一)榜樣示範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道德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學生的自身教育。在傳統的德育教學中,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向學生灌輸思想,注重教師的外力作用而忽視學生的內化過程,造成學生的知行不一。國小生德育工作的改善離不開學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説,德育工作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的45分鐘來完成,而且藉助45分鐘的學習激發學生更多地自我學習。例如圍繞某一道德主題,教師可以推薦更多的書籍或者組織辯論會等,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使得道德認識真正轉化為學生的道德認同。當然,德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外力的影響,但是外力的影響不能侷限於德育思想的傳播,更要注重榜樣的示範作用。國小生的行為處於模仿階段,成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學生的行為。在國小教育階段,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是國小教師,因此國小教師需要保證最基本的道德素質,文明禮貌、尊重關愛、愛護環境等,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榜樣示範和自我教育是學校教育與學生自身教育的有效結合點,使德育工作充滿活力。

(二)德育工作的開展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繫

國小生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思想和行為的改變依賴於具體事物和具體現象,國小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具體事件是德育工作最好的素材和教育資料。國小階段是學生良好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的養成階段,明確讓學生知道作為國小生應該具有什麼品德,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工作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良好的道德行為是什麼,作為國小生應該怎樣做,而國小生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範例。同時,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夠形成思想上的共識,這是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推動學生的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具體來説,教師可以國小生的日常行為作為教學的案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圍繞自己的道德行為展開思考,通過觀看和討論國小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來確立國小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通過這樣的德育教學就將道德思想和道德行為密切結合,引導學生理解高尚的品德不僅要是具有正確的是非觀念,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行為。

(三)德育工作與社會實踐

相結合國小德育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是道德行為,因此在德育工作的開展中要將德育教學與德育實踐相結合。國小德育教學是以德育主題的方式呈現的,教師通過德育主題向學生傳遞一定的德育思想,促進高尚道德思想的滲透,這是德育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需要教師改變的是,結合德育主題為學生制定每週的“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主題實踐活動是道德行為實踐的有效途徑,這是因為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主題實踐活動,避免了個人道德實踐的分散性和無序性,同時也以同伴的監督促進學生知行轉化。班主任應組織班級學生圍繞教學內容確定本週的主題實踐活動,並由學生選取道德主題實踐監督員,負責記錄學生的道德行為和監督學生的道德行為養成。例如,在文明中國人的德育課教學後,學生討論確定本週的主題活動是“建設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學生”,學生討論確定具體的活動內容包括:第一,作文明自我,包括不浪費水、不浪費糧食、尊敬教師、愛護同學、不隨地亂扔垃圾,不隨地亂畫等;第二,及時糾正校園中的不文明行為,對學生的不文明行為進行提醒,並督促改正。

(四)優化德育環境

開展間接教育環境是具有教育性的,環境對學生道德思想和道德行為的改變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小德育環境的建設具體來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合理進行教室的文化建設。每一個國小班級都有學生的展示牆,教師可以圍繞本週道德主題引導學生設計一些道德行為的板畫、道德行為的宣傳語或者一些名人的道德故事,通過環境的創設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同時,要注意根據道德主題的改變及時改進內容,並增加國小生良好道德行為的展示欄。另一方面,建立平等的師生和生生關係。新課程倡導平等對話的師生、生生交流,而交流是基於文化環境下師生髮展狀況的。在國小德育實踐中,一些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共同安排班級活動,給每一個學生髮表觀點和活動建議的機會,這個班級在每一個值得紀念的傳統節日裏,都能通過製作一些小的手工,開展主題演講,寫祝福卡片來紀念,在這樣的班級文化中,學生和教師之間是平等的關係。平等的師生關係,相互關愛的班級文化是最好的德育,學生在友善的環境中自然會養成關愛、相信、捨己為人等高尚的道德品質。因此,德育環境的塑造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國小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物質環境的創設,而且要注重班級精神環境的創設。

二、總結

總之,作為國小教師,我們只要在德育工作中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並結合生活實際、聯繫生活、榜樣示範,德育工作就不是一句空話,祖國的花朵定會健康成長。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二

國小現有學生人,教師人,有中心國小所,村小所,個班級。學生分散居住在個鄉鎮的個村。農民工子女人,來自全國個省和自治區。學生來源複雜,6所學校全是平房,校舍老舊,是全區辦學條件最艱苦的農村國小之一。

二、指導思想

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8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針,以創辦傳統美德示範區為契機,以德育科研為支撐,以生命教育為載體,以提高學生的基礎文明素質為核心,整體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

三、存在問題

經過反思,我們認為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可歸結為兩點:

1.在教育層面上,存在着有教無育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知識技能傳授,忽視學生底線道德,也就是最基本的道德習慣的培養。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説,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2.在學生層面上,存在着有學無生的現象。我們應該尊重學生,關注生命。就是要求教師不僅僅將教育看作是完成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任務,而是要求教師將課堂視為養育學生人性的殿堂,將目標定位於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和促進學生人格發展。我們由此而得到啟示:關注生命就是要求教師調整教學關注的視角、關注的重心,要求教師把思考學生需要什麼放在第一位,把開發學生美好人生作為自身職業的第一要義。

四、具體做法

面對教育的現狀和艱苦的條件,我們沒有退縮,相反,我們選擇了艱難的探索。我們的思路是:利用教育科研的優良傳統和濃厚氛圍,以德育科研為支撐,以生命教育為載體,以提高學生的基礎文明素質為核心,整體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下面,對我們的德育科研工作進行簡單介紹。

1.進行過的研究。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區級優秀課題;

《農村國小品德與生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市級課題,通過鑑定驗收;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研究》,部級課題,學校被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評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進單位,2人被評為先進個人,3篇案例被評為優秀成果。

2.正在進行的研究。

校本課題。《生命教育: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進行德育校本課程的創編工作,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使學生們處理好個人與環境的關係,引導他們親近自然,保護資源與環境。我們校科研室和德育處編寫了校本教材《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共16課,23000多字。該書以水為線索,介紹了有關水資源的利用、保護、節約、家鄉的河流和沈北新區簡介與發展等方面的內容。該課程安排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時間給學生講授,受到了學生的歡迎。該書已入選區國小教研室主編的校本課程彙編。

學生基礎文明素質的培養研究。目的是塑造學生文明行為,提高學生文明素質。

一是制定了一系列禮儀規範來塑造學生的文明行為,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培養學生的良好文明習慣。這些禮儀規範包括:學校禮儀規範,從走路、説話及課間活動抓起,強化細節管理,人人見到老師主動問好、衣冠整潔等小事做起,開展養成教育;家庭禮儀規範,要求學生進出家門主動向父母打招呼,幫助父母做家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讓學生體會一飯一衣來之不易;社會禮儀規範,教育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和在公共場合時要遵守社會公德等,從我做起,用自己的文明言行帶動社會風氣的良性發展。

二是利用紅領巾廣播站、手抄報、黑板報、《德育月報》等各種媒體,宣傳學校的典型經驗,促進德育中心工作的開展。本學期,編印《德育月報》6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和“十要十不要”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懂禮貌、知禮儀、重禮節、講道德,養成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自開展禮儀教育活動後,學生講文明、懂禮貌了,自身修養得到了提高,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良好形象,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規劃課題。目前研究的課題包括:《家校溝通互動的形式與方法研究》省級課題和中央教科所《整體構建家庭和諧德育途徑方法體系研究》兩項。研究工作正順利進行。

另外,為彌補學校沒有網站的不足,德育處和科研室開設了教育博客,與全鄉各校進行溝通和交流。現在,博客的點擊率已達到12萬次以上,與全國各地的學校建立了良好的聯繫,既宣傳了我們自己,也從其它學校的網站和博客上獲得了先進的經驗。

五、基本成效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三

隨着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着新的挑戰,因此德育工作要從多個方面着手,創新德育工作理念和思路,實現課內課外的聯動,弘揚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旋律,以突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青少年之間吃穿攀比,貪享私慾現象日益突出。所以,當前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養他們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引導其追求真、善、美,已成為當前學校德育工作者所面臨的緊迫課題和首要任務。

一、弘揚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旋律,突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當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為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優良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堅持做到了突出“一個主題”,開展好“十項活動”。“一個主題”:校園的每一處文化建設都要彰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在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儘量做到了讓校園內的每一面牆“説話”,讓每一處環境育人。置身於綠色花園中的“博望亭”,“知恩亭”,勸學廣場的愛國名人雕像,思齊牆上懸掛中外名人名言,宣傳櫥窗中張貼愛國主義詩詞歌賦和手抄報等。這種風景營造了一種温馨、活潑、和諧的育人氛圍,構建出文明、雅緻的校園文化環境。“十項活動”:誦一首感恩的詩文;唱一首感恩的歌曲;説一個感恩的理由;講一個感恩的故事;獻一句感恩的話語;看一部感恩的電影;薦一篇感恩的美文;寫一篇感恩的短文;寄一份感恩的書信;做一件感恩的事情。通過這些德育活動,讓感恩的意識從小就植根於青少年學生的內心世界,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和認知情感。

二、實現從課內走向課外,突出德育工作的多樣性

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着重突出了課堂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一要儘快糾正一些教師重成績、輕德育,只教書、不育人,甚至認為教好學生是自己的事,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校長、政教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師的事這種錯誤認識;二要實現從課內教學滲透走向課外教育的相互交融,將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和課外各類活動之中,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作為學科教學中的應有之義。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在政治、語文、歷史、地理、科學等課程教學中,積極挖掘科學人文內涵,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在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中培養學生愛鍛鍊、會鍛鍊、強身健體以及愛美、塑造美、鑑賞美的能力。結合課堂教學和教材內容,將教材中的先進人物和優秀故事所表現出來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內容隨時進行啟發和滲透;結合祖國的山山水水、地域的美好景色融情於景,寓情於義,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愛國主義的精神;三要努力實現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活動中貫穿德育工作。通過每週一的“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演講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利用“清明節掃墓”,在烈士墓前進行愛國教育與情感教育;利用“感恩報告會”,對學生進行感恩、知恩、報恩的教育;利用“大型體育比賽賽事”,對學生進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為國爭光的教育。通過各項活動,使學生懂得做一個好公民應盡的責任和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拓寬德育工作渠道,突出德育工作的長期性

學校始終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積極引導全校教師樹立全員參與、全程育人的意識。在我校,學校層面有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中層有負責德育工作的政教處,下面還有年級組長、班主任作為德育骨幹,帶動全體任課教師,全面而又具體地做好學生德育工作,學校對德育工作實行層層管理、層層考核的管理辦法,努力形成全校教師齊抓共管的德育運行機制。一是注重德育經驗的交流,開展德育骨幹教師培訓。學校長期堅持在每週五下午開展由政教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參加的德育例會制度,對本週的德育實踐進行反饋總結,並對下週的德育工作作出安排。與此同時,在德育例會上組織德育骨幹教師開展德育理論學習、研討,使德育工作者在交流互動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政教處專門安排教師定期德育工作通訊,對學校近期的德育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及時對湧現出的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和德育工作的優秀案例進行表揚,定期開展優秀德育論文評選活動,提高德育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二是不斷完善對年級組長、班主任的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學校重新修定了《山丹縣東樂鎮中心學校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細則》,實行德育評比,並設立“星級班級”“文明班級”“誠信班級”等多項榮譽稱號,政教處定期進行檢查評估,從而使各個年級、班級積極參與到“星級班級”“文明班級”“誠信班級”等的爭創活動中來。同時《細則》還加強了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過程性評價,促進班級德育評價的客觀公正,並以此來調動班主任參與德育活動的熱情。三是不斷積累和總結學校德育工作經驗。學校每月舉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討會,要求全體教師利用業餘時間寫一篇德育隨筆或德育心得的小論文。學校藉助每學期組織開展的兩次德育工作研討會,評選一批優秀的德育論文在德育工作研討會上交流,並編入學校優秀論文集,在年度大會上進行表彰獎勵,且作為年終考評的加分項記入年度考核,以此調動教師德育工作的積極性。

四、注重學生行為養成教育,切實推進“三抓”,促進德育工作常態化

首先是抓起始年級。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言行規範、文明禮儀、誠實守信、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等方面的綜合教育,把《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文明習慣作為基礎道德養成教育的第一必修課,為學生以後的道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是抓過程管理。學校推行學生日常行為“十不準”(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合喧譁、不亂停放自行車、不説髒話、不吸煙、不損壞公共設施、不傷害花草樹木、不亂塗亂畫、不亂張貼)和“六做到”(做到保持室內外衞生、做到勤洗手勤洗頭、做到勤洗衣服、做到勤鍛鍊身體、做到衣着整潔得體、做到和人交往講文明禮貌),約束監督學生在平時的習慣養成。第三是抓及時效率。對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做到及時表彰,樹立典型;對不良的思想行為做到及時發現,幫助糾正;對違規的人和事做到及時處理,弘揚正氣。擦亮眼睛,抵禦歪風邪氣;率先垂範,落實道德教育。

五、結語

總之,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充滿波折的工程,我們一定要遵循德育工作的規律,樹立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信心和勇氣,長期抓,抓長期;及時抓,抓及時,將德育教育引領家庭、社會,構築學校、家庭社會德育教育的防護牆,有序銜接中國小教育,從而走出教育小循環,進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的大循環。形成全社會都齊抓共管的合力,才能真正使學校德育工作走上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

國小優秀德育論文 篇四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道德在以德治校系統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中加強傳統道德教育要遵循實事求是、古為今用、綜合創新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原則。

江澤民同志“以德治國”方略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治國方略的重大發展,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新探索。在高等學校中,構建以德治校體系是以德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以德治國方略的實施具有重大的基礎性作用。以德治校體系的構建是全方位的系統工程,構建這一體系的前提是首先必須明確用什麼樣的德來治校,即德的內涵是什麼,筆者認為以德治校中的“德”應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繼承了中國傳統道德並吸取人類一切優秀道德成就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而加強中國傳統優秀道德教育將在以德治校的系統工程中發揮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為歷史及當今現實所證明的。

一、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優秀傳統道德的重要意義

1.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傳統道德是我黨精神文明建設及德育教育的一貫方針。用馬克思主義去分析、看待並批判繼承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包括的傳統道德,屬於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情況相結合的一個重要方面。毛澤東同志早在1938年就精闢地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國小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一箇中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1]鄧小平同志在闡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時,也多次講到正確看待和批判繼承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問題,強調要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方面也有許多重要的指示,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論述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指出:“中華民族是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偉大民族。我們的文化建設不能割斷歷史,對民族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結合時代的特點加以發展,推陳出新,使它不斷髮揚光大。”江澤民總書記高度重視對大、中、國小校進行中國古代優秀傳統道德的教育,他為國家教委組織編寫的《中國傳統道德》一書題詞:“弘揚中國古代優良道德傳統和革命道德傳統,吸取人類一切優良道德成就,努力創建人類先進的精神文明”。綜上所述,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是我們的寶貴遺產,對其批判繼承將在現時代產生巨大的作用。

2.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現實意義。隨着改革開放的擴大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但商品經濟具有兩面性,既有促進經濟發展的一面,也有誘前,諸如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公肥私、損人利己,以及假冒偽劣、詐騙投機等行為,正在日益嚴重地損害人民的利益和阻礙經濟的發展。另外,西方資本主義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腐朽思想的傳播,也使很多人原有的價值觀、人生觀發生了動搖。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世界觀正在形成、社會閲歷不深的青年學生,也受到很大影響。據國家教育部最近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廣東、陝西六省市58所高校就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的調研,總的結果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還是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基本態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人生價值取向上的多元化,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第二,在人生理想方面,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有所抬頭,追求實利、追求金錢的思想在相當多的學生中是有市場的。第三,在處世原則方面,在處理個人與社會、權利與義務、奉獻與索取的關係時,存在着注重強調自我、忽視社會和他人,注重權利忽視義務,注重索取忽視奉獻的傾向。第四,在道德實踐經驗方面,心口不一,知而不行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地存在。第五,在基本的道德文明修養方面,一些學生的言行與大學生的身份很不相稱。這種現象的出現和我們以往在高校教育中忽視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教育,以政治教育取待德育教育也有一定的關係。要根本解決這些問題,當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話的精神以及某些地區和單位的教育經驗向我們表明,在大學生中加強中國傳統道德教育,學習我們前人數千年積累下來的道德智慧,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中國傳統道德不但形成了完整的理論,而且有難以計數的道德楷模和典型事例,一代又一代在人民傳誦,如漢代賈誼的“國耳忘家,公耳忘私”,清代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等,提倡為了國家民族而犧牲個人的利益。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強調的也是先人後己,助人為樂。所以我國的傳統道德和社會主義道德有內在的相通之處,而與西方敵對勢力極力傳播的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是相對立的。因此,在高校中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有利於大學生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腐朽思想的腐蝕,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信念,提高民族自信心,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教育所應遵循的原則

1.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注意區分精華和糟粕。在如何對待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問題上,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毫無批判地兼收幷蓄,食古不化的國粹主義;另一種是來自“左”或“右”的干擾,全盤否定的虛無主義。現實中,有很多大學生表現出對傳統道德良莠不分,有些大學生信奉一些江湖義氣等封建性道德,如有些大學生認為傳統道德已過時了,不再需要了,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中國傳統道德批判地繼承。所謂批判,就是對傳統道德進行具體分析和鑑別,區分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以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由於中國傳統道德是幾千年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形成的,建立在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小農生產基礎之上,在高校的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光大其中精華部分,如強調為民族、為整體、為國家的整體主義精神,推己及人的仁愛原則,勤儉立家(國)的艱苦奮鬥精神,面對其糟粕部分如忠君思想、家長作風、男尊女卑、因循守舊、家法觀念、江湖信念、平均主義等,應引導學生認清其危害性,堅決予以剔除。

2.堅持古為今用,綜合創新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原則。在我國傳統道德中,既使是那些精華的部分,也絕不能照搬照抄,應經過加工和改造,使之為現實服務。例如在對待傳統道德中的“忠”、“孝”兩個道德範疇,我們在政治倫理和家庭倫理中仍然可以利用它們,但是都應拋棄它們所包含的封建時代的“忠君”、“愚孝”部分,應引導大學生理解,現在講的忠是指對祖國,人民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忠,現在講的孝主要包含孝敬、尊重、贍養等思想。所以對待傳統道德中精華部分,也必須注入新的時代精神和內容,使傳統美德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成為建立社會主義新道德體系的思想材料。另外,我國在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除需要進一步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傳統美德外,還需要學習、借鑑、利用、吸收包括西方文化在內的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尤其是那些適用於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道德觀念,如改革開放觀念、民主法制觀念、公平競爭觀念、效率、效益觀念、都需要我們很好地加以借鑑和吸收,並使其與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傳統美德相融合,做到洋為中用。

三、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途徑

1.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思想品德課的主渠道教育陣地。兩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正在進行改革並進一步得到加強,我們要有意識地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貫穿到“兩課”教學過程中。比如在鄧小平理論課精神文明建設等章節中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歷史事件和人物,生動具體地進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教育,在哲學課的教學中也可以這樣做,使學生更加緊密地聯繫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更有許多結合點……為了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需要“兩課”教師不僅應當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而且應當會應用馬克思主義熟悉的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不僅應當在理論上是非清楚,而且應當在行動上為人師表。總之,在“主渠道“教學中,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將起重要作用。

2.與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結合起來。近幾年,教育部強調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的教育,不少高校都開展了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教學工作,在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過程中,可以開設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講座或選修課,可以指定學生讀一些反映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書籍。通過讀書和聽課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領悟。

3.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在高校的文化活動中,應注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道德的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育。如在學校開展的歌詠比賽、詩歌朗誦、辯論賽等活動中積極引導,進行中國傳統美德的教育將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將會使中國傳統美德更加深入人心。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五

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和“中央8號文件”精神,深化“兩綱”教育,立足學校實際,結合“建校110週年”系列活動,以“和諧校園、温馨教室”建設工程為契機,有創意地開展快樂有效的德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校和諧發展;實現德育工作與學校其他工作緊密結合、相互滲透,堅持分層次,抓基礎,重建設,嚴管理,創特色的工作思路與方法,使德育管理上水平,德育工作顯實效,努力開創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思路

1、求精:狠抓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

2、求新: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豐富活動,陶冶情操,培養優秀人格,注重德育的實效性。

3、求真:抓好班隊和德育專題課及其它課的主渠道育人途徑,全面落實和推廣“兩綱”教育,強化學科育德功能,注重德育的連續性、系統性。

4、求實:抓好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從小事入手,從點滴做起,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個性化、人格化的教育。

三、工作目標

1、加強德育理論學習; 2、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3、紮實開展“温馨教室”建設工程; 4、深入開展德育科研活動;

5、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6、密切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繫;

7、重視安全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8、抓好抓實各種主題教育。

四、工作要點

(一)加強理論學習

1、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和理論水平。將繼續利用教師政治學習時間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國小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和學校、上級部門德育工作文件,把進一步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明確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服務作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合所教科目的特點不斷改進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高尚人格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做讓學生、家長滿意的教師。

(二)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1、引導教師樹立“全員育人”,“育人第一”、“時時處處事事育人”的意識。學校通過規章制度,明確每一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任務,尤其是班級工作中明確任課教師在班集體建設中的職責,讓學校的每一個崗位和每一位教師意識到自己的育人任務,並切實承擔自己的職責,牢固樹立“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意識。

2、每月定期召開一次班主任經驗交流會或工作例會促使班主任工作注重實踐,注重思考,注重質量,互相啟發,深入研究,確定更先進的育人理念,掌握更科學的育人方法。

3、開放德育課堂。每班每月開展主題班會教育之際,各班主任要主動、自覺下班互相聽課,讓自己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斷提高班級管理及育人水平。

6、鼓勵教師多撰寫德育論文,努力提高發表率和發表層次。

(三)狠抓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努力創建温馨教室。

1、繼續深入貫徹《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要求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漸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做好每月“文明小天使”的評選工作。

2、繼續深入開展“微笑行動、感恩行動、環保行動、合作行動、節約行動、承諾行動”等“好習慣伴我快樂成長”主題教育,推進張小“七色光”行規訓練行動,抓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結合國情、區情和校情,立足學校、隊員實際,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小手拉大手 文明帶回家”等主題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

2、少先隊中隊值日崗每天對同學禮儀、進出校門、衞生、課間休息等日常行為規範情況進行檢查,詳細記載,並評選推薦每週獲升班旗的班級,以此激發學生關心班級,熱愛集體的思想。

3、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各班要認真執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國小生守則》,針對各班學生的特點開展誠信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

4、關心、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日常生活,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指導學生善於建立平等友愛,互相幫助,開放寬容,誠實守信的良好人際關係,為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和更好地適應社會做好人際儲備。

5、各班主任要堅持做到三個一:

a、堅持每天一次情況小結,做到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國小優秀德育論文 篇六

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 遼寧丹東 118009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其價值最寶貴的地方是能夠喚起學生潛意識中的道德情感,這是高職院校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一定要保證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擺在第一的位置,然後才是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所以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利於社會積極發展的內容,可以採取的方式有自編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開展系列傳統文化活動、和提升授課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等,通過這些措施來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思想政治水平。

[

關鍵詞 ]優秀傳統文化;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主要體現在哲學思想、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三個方面,能夠讓其積極成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背景開設,這樣就能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個比較合適的組合。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宏觀的整體,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追求,藴含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獨特的民族特質。從發展的階段性來看,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不斷髮展、豐富並自我更新的過程。就古代而言,剛健有為、厚德載物、貴和尚中、仁民愛物、修己安人、天人合一、整體為上等,都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精神;就近代而言,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科學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等,反映了新的時代的文化精神,是古典文化精神的更新和進步。無論古代的還是近代的傳統文化,有些基本價值理念是貫穿始終的,如: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愛國主義的深厚情懷,和諧統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義的高尚情懷,文化中國的理想追求,勤勞勇敢的質相秉性,等等。這些基本的價值理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價值,反映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質。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就是保留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道德情感適用的教育材料,更是喚起學生潛意識裏的思想道德,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是不能缺少的。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生思想中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一)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具體內涵的瞭解程度不高

高職生對經史子集和傳統戲劇毫無興趣,可以看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程度不高。高職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具體內涵瞭解程度不高是由於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校不重視傳統文化傳播和教育。高職教育就是以培養學生技術為目的,大部分學校關心的是學生的技能培養,而忽視了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鍛鍊學生心智和塑造學生品行。學校不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就更不會舉辦。另外,高職生畢業後會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所以在學校的期間,會更加註重專業技術的提升,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與掌握實際應用知識,就忽視了自身文化素質的提升。

(二)高職生的傳統美德觀念較淡薄

中華傳統美德是歷史遺留下來一筆寶貴的財富,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學習、繼承和發揚的,但是部分高職生行為與傳統美德不相符,特別是師道和孝道尤為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部分學生對事業獻身和對集體奉獻的精神減弱,極端個人主義的消極思想嚴重,誠信不夠(如考試作弊、請人代考、抄襲論文、謊報特困生申請補助、銀行助學貸款不按時歸還、頂崗實習時隨意曠工等),這些都是跟傳統道德規範不相符的,然而許多學生認為學生這是比較常見的行為,與道德沒有任何關係。

(三)高職生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不足

我國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的發展很薄弱,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經很難發現傳統文化的影子,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民主科學的發展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許多知名的教授和學者也是這麼認為的,極大的消極影響了高職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60%的學生認為學校要開設國學課,認為沒有實際意義。很明顯的表現出一點,由於高職教育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忽視,學生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不夠。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教會學生怎麼做人,其次才是教會學生掌握生活的技能,但現在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於後者的培養,卻很少看到傳統文化方面的教學內容。

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

(一)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開展系列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重在體驗的傳統文化活動來紀念民族傳統節日、重要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等。學校應該組建一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小組,小組成員應該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通過編制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宣傳手冊和一系列的專題講座來推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舉辦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徵文比賽、知識競賽、“紅歌匯”大聯賽和戲劇表演等;定期邀請名師、專家給學生講評《論語》、《孟子》、《老子》、《史記》等古典文學作品;支持鼓勵學生建立傳統文化相關的社團組織,從而提升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下,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

(二)開發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創新課程教學方式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有提到“未來五年,國家將在有條件的國小開設傳統文化課,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傳統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從而帶動相關學科發展。”目前,一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把傳統文化課程納入學校通識教育體系中來(如“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和“中國傳統文化入門”等課程的開設),然而課程內容很不完善,“大而空”的現象很明顯。高職院校辦學思想是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為目的。高職院校教師對傳統文化課程教學不夠重視,教師課堂講授方式單一,課程內容與現實關聯性不強,同時學生也不感興趣。所以高職院校要想培養高技能人才,可以把傳統文化課程跟學生專業結合起來開展有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進行模塊化教學,教師選擇自己最專長的專題,由多個教師完成一門課程實現羣體互補,課程安排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提升學生眼界和豐富學生的思維。課程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這樣才能保證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真正入腦、入心。

(三)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高職院校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首先要加強師資力量的組建。傳統文化需要教師深入理解,這樣授課課程才可能講得精彩,高職院校教傳統文化課的教師主要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對傳統文化的研究相對薄弱,能讀懂《十三經》、《二十四史》、《詩經》等傳統文化名著的教師應該都不多。所以加強對教師培訓,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教師研究傳統文化的意識,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內容。讓教師能真正的領悟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把領悟到的傳統文化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馬文多。回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J].科教導刊,2013,(17):44-45.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七

上學年,經過全校師生的齊心協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學生思想穩定,德育優良率達93.7%,違法犯罪率保持為零,普遍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校風處於一個良性循環的氛圍中。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德育為首的宗旨和以人為本的原則,為全校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工作目標

以“爭當現代文明人”為學期教育目標,以人為本,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的原則,重教重管,廣開渠道,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強以德治校的實效性,保持違法犯罪率為零,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各年級德育工作目標

低年級:勤奮自信

中年級:求實向上

1、規範日常行為,培養良好習慣。1、喚醒學生向國中挑戰的意識。

2、樹立自信心,艱苦奮鬥教育。2、強化紀律意識,培養耐挫能力。

高年級:拼搏衝刺

1、始終做好向學習的精神激勵。

2、加強學習焦慮的心理輔導和方法指導。

3、佈置、落實各階段工作,保持學生興奮點。

四、工作要點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1、每月舉行1-2次班主任工作例會,學習理論,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質;特別加強青年班主任的培養工作;繼續開展青老“傳幫帶”活動。

2、落實班任常規工作,如班會課、週記評閲、“問題學生”轉化等。①主題班會做到有計劃、有教案、有主題、有實效。要求精心設計一兩次對學生影響較大、質量較高的主題班會,並做好班會記錄;②規範週記的評閲,充分發揮週記教育特殊功效。③有的放矢地建立“問題”學生的分類檔案,有針對性地採取及時有效措施,跟蹤教育,進行幫教工作,減少違紀現象,保證犯罪率為零。

3、各年級長帶頭營造級組良好教書育人氛圍。如整潔氛圍、誠信氛圍、友愛氛圍、全勤氛圍、競爭氛圍和教研氛圍等。

4、加強督促檢查,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樹立全程全方位大德育觀。通過評比考核評估制度,構建學校——級長——班主任(科任)——學生的逐級管理體系,層層落實,在競爭環境中實行動態管理,以促進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爭創“文明班”、“先進班”、“優秀級組”。

5、及時彰先勵後,擬在12月份召開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

6、深入進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勵班任積極撰寫德育論文,要求每學期班任至少交德育論文一篇以上。

(二)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落實《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紫陽國小一日行為規範》(①監督②自查⑧自律④自愛,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設文明校園,告別不文明行為”的活動。

2、抓反覆,反覆抓,加強“六項十次評比”的檢查、督促,約束極少數同學的不文明行為,淨化、美化校園環境。

2、繼續深化月教育主題活動。本學期要充分結合教育主題活動,努力營造學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圍,把教育貫穿到各項活動之中。

3、加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主要是引導學生誠實、守信、正義,勿偷竊、勿剽竊等,提高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

4、充分發揮少先大隊作用。擬定召開第二屆少代會,吸納優秀幹部,發揚學生當家作主精神,增強他們工作責任感,使他們成為學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繼續督導好學生會“愛心基金”的管理工作,幫助校內“急、危、困”學生,奉獻愛心。

6、抓好宣傳陣地建設。本學期除了繼續發揮宣傳櫥窗、黑板報、校刊、廣播站的宣傳作用外,並準備開闢板報心理專欄,豐富宣傳內涵,加強環境育人效果。

7、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衞生和生活習慣,加強宿生管理。

(三)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三點一面網絡功能。

1、落實家訪工作,辦好家長學校。要求級長組織1-2次較大影響的級組家長會,每學期班任到家訪率要求達40%以上,力爭全學年普訪率達100%。校擬定11月、12月各召開一次後進生家長座談會和後進生轉化工作探討會。

2、加強警校共建文明活動。本學期聯合潘村派出所落實“交通安全學校”與“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各項工作,並擬定9月份組織學生觀看“安全與法制教育”有關方面錄像。

3、繼續抓好德育陣地建設,構建校內外德育網絡,組織好年級社會實踐活動和課外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本學期將發揮好有專業心理老師的優勢,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設施,開闢板報心理專欄,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同時要加強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月教育主題/活動

9月份:守紀律,尊師長。10月份:講文明,愛沙中。

11月份:勤鍛鍊,愛讀書。12月份:守誠信,敬父母。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八

國小生思想品德課學習不良心態及對策

國小的思想品德課,是國小生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和重要陣地。但由於教師、學生的主客觀不利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逆反心理,產生了對思想品德課的不良學習心態;具本表現如下:

(1)消極型的學習心態。這些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態度定勢,缺乏信心,心態過分緊張,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他們學習積極性不高,不願動腦筋;沒有耐力,其情感、思維、求知慾等心理狀態都處於薄弱狀態;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成績低劣。

(2)淡漠型的學習心態。這類學生表現為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沒有意志力,思維消極定勢,缺乏靈活性;依賴教師支配,其心理狀態陷於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認識模糊。

(3)消遣型的學習心態。這類學生主要特徵是興奮好動。學習中不能認真思考課文中的觀點,而是各個環節跳躍,活動過多,激奮衝動,注意短暫,思維無定勢,缺乏意志力。

(4)沉悶型的學習心態。這些學生的特點是對學習思品課感到沉重而煩悶,沒有積極參與的心理,對課文觀點是似而非;由於感性經驗缺乏,學習感到困難,其心理狀態處於矛盾之中。

分析以上國小生不良學習心態的原因,主要是:

教師對思想品德課教學不重視;

教學方法單調呆板,不符合認識活動的規律;

傳授知識單性,教學內容枯燥無味,缺少情感心理因素;

教師的能力低弱,對複雜多變的教學動態,不能應急駕馭;

(5)來自學生主觀方面的問題,如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視語文、教學等學科,而忽視思品學習等原因,造成學生被動學習和厭煩學習的心理態。

綜上所述,我們採取的對策是:

(1)教師要理解教材,把握教學要求。面對學生複雜學習心理,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中心觀點、基本思想、基本知識,使認識角度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為一體;教學時,選用最有説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證,使兒童的認識結構和教學結構融為一體;對於難點要採取前有孕伏,減緩坡度,螺旋上升的辦法,既重視直接感知,又注意從已知推出未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

國小優秀德育論文 篇九

【關 鍵 詞】 中國小;傳統文化;教育;思考

【作者簡介】 範軍,中學高級教師,邵陽市名優教師,縣級語文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楊啟升,中學一級教師,邵陽市名優教師,縣級語文骨幹教師。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依靠“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丟棄的思想教育“法寶”。2014年4月,國家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規劃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並分為國小低年級、國小高年級、國中、高中、大學等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根據綱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入教材、進課堂由此在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地方圍繞這一要求,從教材編寫、課程設置、師資培養等各個領域開展了積極的研究和探討,北京、上海、湖南等省區率先制定了在中國小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規劃。

但是,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如何入教材、進課堂,一些專家、學者在認識論、方法論上走入了誤區。實際上,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沒有脱離中國教育實際,而是融合在學科教學之中,比如思想政治課就貫通了“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倫理原則、語文課注重對文本人文價值的挖掘、歷史課中的科技文化以及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認識評價等。學科教學中並不缺少優秀傳統文化的含量,而是缺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一直以來,我們沒有摸索出一條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的途徑,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邊緣化、形式化非常嚴重。因此,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走偏,就容易直接導致研究路徑偏軌。2014年下學期剛開學,上海市學生髮現一年級語文教材刪掉了舊版本中全部8首古詩,一些網友認為這是以“減負”為名向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炮”。無獨有偶,2014年9月10日,北京師範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對外透露,由北師大文學院老師編寫的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大幅提高了古詩文所佔比例。2015年9月起,國小一年級《語文》的古典詩詞,將由現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個國小階段不少於100篇。這一與上海針鋒相對的“改革”再次引發全國輿論界的熱議。這種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誤以為增刪古典詩詞比例進而直接拿語文教材開刀的“極左”或“極右”的作法,完全陷入了方法論的誤區,幾個專家或行政領導無視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需求,隨便張口就將教材玩弄於股掌之間,完全源於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短視和曲解。

正值教師節之際,到北京師範大學與老師座談。在參觀的過程中,他説: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裏,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總書記的這番話起到了矯枉過正的作用,不僅説出了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一個被某些專家、學者忽略的教育常識,更指出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要有正確的方法途徑。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之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承載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道德倫理觀念、價值取向、哲學思想。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青少年思想薰陶、道德教化、人格養成、價值觀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優秀傳統文化只有介入現代日常生活,以健康心態納入當代實踐,才能真正‘存活’延長,才能讓全體國民都認識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優秀傳統文化入教材、進課堂,甚至列入會考、大學聯考要求,是一項偉大的教育實踐。

中國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教育課題,一道關乎“立德育人”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大餐”,烹飪這一道“大餐”,既需要端正認識,更需要把握“火候”。

1. 增刪古詩詞無關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流傳千古的經典詩詞、散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不僅藴含了個人的人生思考、家國情懷、道德情操、價值取向,其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所具有的意境美和語言美也是現代文不可替代的。但是,以為在中國小課本里增加幾篇古典詩詞或散文,就加大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含量,就以為是在踐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就大錯特錯了。“完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是意味着要拿教材開刀,完全依賴教材來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顯然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重在“完善”二字,重在教育方法的不斷改進,重在教育形式的不斷創新,重在開創出一條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的新途徑,重在破解課堂教學與情景體驗的矛盾。

2. 背誦“三百千”不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全部。目前,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國學學校”、“國學班”,打着“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旗號,以“三百千”為招牌和噱頭,瘋狂搶佔教育市場。《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必修教材,語言通俗易懂,韻律優美,簡練易背,“字字引經,句句用典”,對提高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幫助。特別是,很多語句已經成為極具生命力的警句、格言,對幼兒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養成產生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三百千”不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部,誘使幼兒用大量精力背誦“三百千”,無疑是對生命的可怕浪費,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是得不償失的。家長既要防備掉進“國學學校”、“國學班”的利益陷阱,也要防止自己被功利思想和浮躁情緒所綁架。除了“國學”,孩子的健康成長還需要其它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