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 论文
当前位置:蒙田范文网 > 论文 > 毕业论文

建筑专科毕业论文(多篇)

栏目: 毕业论文 / 发布于: / 人气:1.64W

建筑专科毕业论文(多篇)

建筑专科毕业论文 篇一

关键词:毕业设计;建筑学专业;选题;过程评价

作者简介:张春丽(1979-),女,河南商丘人,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原工学院2011年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化研究”、“面向建筑师职业才能的进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71-02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是五年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建筑学专业拟定的大纲中将毕业设计描述为:毕业设计的目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整个五年本科教学过程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1]为此毕业设计指导小组非常重视毕业设计,并且致力于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一、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决定毕业设计内容,也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结合建筑学专业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特点,提出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真题真做”虽然刚开始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实际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甲方要求的交图时间一般比较紧,并且实际项目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制约,在时间安排上不易和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相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有弊有利。而“真题实做”的课题来自于社会实际工程,指导教师可以对“真题实做”的课题背景和建筑设计使用条件进行适当的理想化处理,以“实战”的氛围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按教学计划控制,学生可以更多地从专业理想化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每个课题组选题类型不同,一般同一届不出现同一类型的题目,选题包括招商大厦、体育馆、小区规划、广播电视局、商城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建筑单体设计和居住区详细规划、景观设计等。选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且要具有可完成性,学生经过自身努力均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在课题的安排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专业教研室作为组织、管理、指导毕业设计的功能单位,在第期10~11周组织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题目,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并由院系成立的专家评审小组对题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题选题确定后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申报选题意向。课题分配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方法进行,对双向选择不能落实的课题由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

二、过程管理

1.重视毕业实习调研

开学前两周的毕业实习调研是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提。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建筑设计类型开展毕业实习调研工作。实习调研结束后,每一个学生都要在第三周前上交一份内容详实且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调研报告,作为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的一部分。要求旁征博引,对调研对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价,提出批判和感想。

2.建立健全制度

首先,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毕业设计工作能够顺利按时保质完成。制度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均提出了严格要求。其次,制定阶段性任务和目标,第1~3周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第4~12周为建筑设计草图阶段;第13周整理设计资料和图纸,第14~15周为教师评阅、毕业设计展和毕业答辩阶段。最后,专家检查毕业设计组织工作。第3周开始检查指导教师配备,毕业设计选题及任务安排情况,实习、实验、设计等条件的准备和落实情况,对毕业实习调研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进行抽查;第9~10周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督导专家参加学院中期检查的全过程,了解进度、质量;第15周督导专家参加学院毕业答辩、复答辩的全过程,了解答辩组织情况。通过全过程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学生顺利毕业。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的能力、手绘和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在毕业设计前期,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手绘草图,重视师生、学生之间的设计评论,要求学生动手改图和重视小组评图等,这样指导教师容易把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在毕业设计后期,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图,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水平,为以后从事有关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发挥指导教师的激励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自尊、自信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绘图表达能力、写作归纳能力和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三、毕业设计成果要求和评价体系

1.成果要求

院系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为至少做两张A0的展板和不少于15页的A3文本。展板中设计图纸不少于4张A1,其中表现图(A1)不少于1张。文本文字说明字数不少于3000字,文本中图纸大小以看清楚为准,如需要可采用A2、A1图幅折叠进行装订。

2.答辩和考核工作

答辩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答辩,另一种是小组答辩。由指导教师推荐毕业设计成果优秀的学生和总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所有参加公开答辩的课题都要求做幻灯片。公开答辩在建筑系内进行,由建筑系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委员会人员参加,鼓励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以促进各届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分为学生陈述和答辩教师质疑两个环节,学生陈述限定在15~20分钟以内,教师质疑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另外,建筑系坚持复答辩和第二轮答辩。先由每个小组产生1~2名参加复答辩的学生及对第一轮成绩有疑义的学生进行第二轮答辩。复答辩时由全体建筑学专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学院专家组评分,同时按学校规定比例产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延迟答辩工作。

3.学生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严格执行先由指导教师评阅评分、后交给另外一名专业教师评阅评分。评阅成绩均为合格后,再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取得答辩资格后然后才能参加答辩。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成绩占40%。

4.公平合理的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

按照学校要求,推荐比例一般不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根据答辩结果并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参加学校的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优先推荐署名“中原工学院”并为第一作者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已录用)的优秀毕业设计。

四、组织毕业设计作品展和毕业生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

毕业设计答辩前一周组织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这既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展示,又可对在校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为下一届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做好准备。作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建筑特点,集中反映了毕业生五年的建筑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毕业生的建筑美学修养。

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组织在学习和工作中有不俗表现的学生分别向低年级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考研学生结合自身的考研经历,讲述自己的考研心得,以及考研流程、复习方法、择校、毕业设计的收获等问题;参加工作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院实习和就业历程,从搜集工作信息、参加招聘会、面试技巧到求职过程中的心态、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等问题做详细的讲解。

五、结语

通过对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促进了建筑学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得毕业设计教学更贴近于工程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教学基本解决了以往教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的改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素质和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刚。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探索[J].山西建筑,2008,

34(5):230-231.

[2]唐委校,庄孝君。谈毕业设计中教师的激励作用及其发挥[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90-91.

[3]秦书峰。指导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认识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增刊):24-26.

[4]张建新,张伟,刘雁,等。实践性·实验性·前瞻性·多元化——扬州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总结[J].高等教育建筑,2005,14(2):87-90.

建筑专科毕业论文 篇二

Abstract: To construct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practice teaching, put practice teaching run through the whole learning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stag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goal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rain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pays equal attention to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gradually forms relatively complet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practice, focus on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practice, combination and graduation design,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raining and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Key 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63-02

0 引言

2003年4月,辽东学院申请试办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为配合辽宁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贯彻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到更新的知识、学到更前沿或更实用的技术,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值得深入探讨。

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

工程管理专业以建设工程的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是工学与管理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专业。按照辽东学院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建设工程管理公司及造价、投资咨询等中介机构,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要求,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专业学习过程的始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1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 我国正处在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五点一线”的建设和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要成为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去实现,所以,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1.2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成理论教学只是达到专业设置和课程培养预期目标的一部分。实践教学能否贯彻落实,关系到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从工程管理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除了个别专业基础课外,其余全都规定了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求。实践教学纲要中明确规定:有实验和作业的课程,教师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没做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1.3 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辽东学院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学质量的提升,也离不开毕业学生工作能力。学生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技能和执业能力,在社会上就是一项宝贵的无形资产资源。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只有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因此,未来专业办学应在原有的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方向的基础上,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以强化技能训练为重点,保持专业已有的优势。要使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摆正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质量,构建适合工程管理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从2003级学生入校时起,我们就着手探索建立相对完整、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跟踪工程管理人才需求的类型,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努力使实践教学目标更贴近工程实践。其中在构建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时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打造特色”为指导方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2.1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实践教学一般是指教学实验、专项实践、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

就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执业能力的训练和提升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三个阶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建立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强调理论的应用,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对每个阶段不仅要充分保证教学时间,而且要创造特定的条件,包括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实验室及规范化的管理来作保证。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的教学体系中,除了学校的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专业课平台、方向课程外,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初步确定了的思路是:制定向实践教学倾斜的政策,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确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组织和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工程领域执业资格考试并执业,来获取实践教学第一手资料,逐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从而建立起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课程实践为补充,毕业设计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具体实践方案如下:

2.1.1 课内实践 即基础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中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土木建筑工程概论》等实践教学。包含在理论课内的实验和实践,随专业课程同时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任务。

2.1.2 教学实习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通过专业教学实习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主要集中在每年实践学期,一般用3周时间。根据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开设《工程管理认识实习》、《测量学实习》、《工程管理生产实习》、《专业社会实践》、《土建工程估价实习》、《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到施工现场去参观,对主体结构、基础、施工技术与组织等建立感性认识,到工程建设相关单位调研,看懂实习工程对象的建筑及结构施工图,并绘制施工图,根据施工图,编制出一套完整的施工图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技能。

2.1.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即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工程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训练。这是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或走向各种工作岗位的桥梁和纽带。为此,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确立毕业设计题目,并从实习中获得相关资料,完成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并日后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延伸 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近几年的办学中,还尝试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科研人力和精力不足的制约要素,而且在科研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自我创造的能力。要求部分学生平时参与教师或生产企业的科研全过程,并能提供相应的科研和产学研成果。

3 实践教学实施后效果

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并且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我们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相关教学实习,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应用能力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及工程造价方向在分别在校内实践课程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了专业实习。

3.1 校内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实践能力的训练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共享4个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1086平方米,设备总价值约75.98万元。现正使用的实验室为:建筑模型与材料展示实验室,拥有民用、工业建筑模型;基础、梁、柱模板及配筋实例;部分构造示例;部分建筑材料实物;建筑效果图等。可以基本满足《工程管理概论》、《土木建筑工程概论》、《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等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建材实验室可以满足《工程力学》等课程的需要。两个机房和即将配备的相关软件,可以基本满足《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CAD》、《土建工程估价》、《安装工程估价》、《市政、园林工程估价》、《图形算量软件应用》等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同时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讲解,使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3.2 校外工程领域综合实践能力训练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管理专业先后与丹东佰阳房地产开发公司、丹东沿江开发区建设总公司、辽宁长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丹东国际工程咨询研究中心等12家公司进行广泛合作,初步建立起实习实践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与这些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把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根据不同学期分别安排教学进程。其优点在于:

3.2.1 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 学生毕业实习或在毕业设计阶段就具有上岗能力,学生在实习直接面向工程建设一线,在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单位、和社会中介部门等单位得到了应用。

3.2.2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具有选择工作的自由,一些课程如《工程管理生产实习》、《工程管理毕业实习》、《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的在制定教学纲要和内容时,进行充分论证,设置多个实践方向,并加大实践课程难度。

3.2.3 跟踪市场需求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按照符合工程管理的发展实际和专业教学规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近几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相关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体现出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目标。为此,我们在实践课程上以工程图纸为线索,以工程管理为核心开展各门实践课程的设置。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应该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开办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但通过改革和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培养目标和方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张红玲。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研究,2009.

建筑专科毕业论文 篇三

关键词:实践教学;立体化;培养;成功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12-02

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内容,是水利类专业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从理论到实际过渡的纽带,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甚至影响学校的发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途径,我校水利类专业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抓牢一个“实”字,认真安排专业认识实习。要使水利类专业群专业学生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达到就业的预期目的,必须在入学的第一年内认真组织学生开展认识实习,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土木工程的特点、作用和功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制定认识实习计划时结合专业特点在实上做文章,让学生有目标地学、有压力地学、有动力地学。例如,组织学生到新建图书馆基础施工现场参观。

(1)认识实习理念实。认识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般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功能及空间组合顺序;初步了解一般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增强学生对一般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理性认识,为后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认识实习内容实。认识实习内容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因此,选择和安排内容时在“实”上做文章,在“新”上动脑筋,在“广上”想办法。充分考虑专业特点的同时,结合校内外建筑(构筑)物进行综合安排,在认识实习的一周时间内让学生参观陆水枢纽工程的所有建筑物,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水工建(构)筑物的内、外部结构,以及平面、立面等建筑结构的布置、功能和作用;初步了解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从勘察、设计到施工、使用的全部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指导下完成2500~3500字的认识实习报告。

(3)认识指导教师实。指导教师的水平对野外认识实习教学的影响十分大,因而选择教师时十分讲究,优先考虑具有工程设计、施工经验的中年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最低标准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以上,且具有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不允许安排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上岗。从根本上保证师资水平,不允许在认识实习中误人子弟。

2. 落实一个“精”字,合理组织课程教学实验。水利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无论建筑材料,还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实验对理论学习加以补充,从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达到知其源,并知其所以源的目的。

(1)教学计划安排精。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贯彻成功素质教育理论,认真分析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学生特殊需要,反复制定、修改、完善培养方案,把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纳入培养方案,确保计划落实到位。

(2)实验内容安排精,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要求安排实验课,安排实验课时必须经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师集体讨论,制定学大纲,将实验内容细分到不同章节,在安排实验内容的同时,必须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程序与实际操作要点,明确学生通过实验应该达到的目的。

(3)实验时间安排精。在什么时候做哪些实验是十分重要的,必须通过有限的实验教学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今后事业的发展培养综合能力,以期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3. 突出一个“活”字,精心部署专业课程设计。水利工程类专业从《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水工建筑物》到《施工组织与管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单纯的理论学习很难让学生动手,必须经过实际训练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要求灵活安排课程设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形式上活。对于《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等课程,我们以现场实际操作为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几天的实习时间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达到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我们以单独项目设计为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小项目的设计计算掌握工程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对于《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我们以单项验证实验为重点,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理论的真伪,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

(2)组织上活。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灵活组织学生实习和培训。《工程测量》课的实习采取校内定点与校外多点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实习机会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提前适应工作。《施工技术》课的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我们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将实习内容与毕业实际和就业相结合,实现学习的有效过渡。《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工程概预算》等课程设计,以单项工程为重点组织实施,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独立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坚持一个“新”字,全面抓好本科毕业设计。高职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是大学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让学习学习和巩固以前学过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会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生产服务。

(1)选题新。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我院师资和学生两方面实际,组织教师开展讨论,灵活选择实用性强的课题,要求学生结合就业、实习等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或顶岗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做到一人一题,一人一样,杜绝雷同。

(2)指导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就业成为大学教育中的又一个重点,为了兼顾学业与就业的双重性,我们在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指导上大胆改革创新,实行多头指导。坚持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重指导,确保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贴近生产实际,为就业打基础。坚持当面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及时为学生解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遇到的问题,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3)答辩新。严把答辩关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抓紧抓好,否则既影响了教学质量又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新”字上下功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引进好学校成功的做法,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另一方面公正地评价学生,找出每年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建筑专科毕业论文 篇四

关键词:实践教学;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周清(1966-),女,江苏苏州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黄岚(1966-),男,湖北武汉人,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江苏 南通 226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J230)、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1KC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37-02

实践教学是指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内的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总称。建筑行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进入21世纪建筑市场对工程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不仅要求高学历,而且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要求引进的人才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在工作上能够尽快地独当一面。然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普遍的现状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使得学生进入工作领域后步履维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这一现象表明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将是今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以“卓越计划”为指导,精心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相关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提出了指导意见。

不同类型的高校需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区及不同的发展历史,遵循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律,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培养方法,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有各自的重点和特色。[1]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是一个地方性的本科院校,依托于南通建筑之乡的优势,其办学理念是以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明显的技能优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根据“卓越计划”的相关精神要求为指导,根据杏林学院对工程师培养的定位,针对杏林学院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修订了本科教学计划,逐步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培养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原有的计划是三年半完成理论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半年时间为毕业设计时间。此计划实践环节安排的时间较紧,特别是生产实习受实习时间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新修订的计划采取“3+1”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用三年时间完成常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及认识实习,第四年主要安排实践性环节,具体方案是专业应用设计6周、专业实习12周、毕业实习1周、毕业设计16周。四年总的实践环节周数为49周,从学时上给予实践环节以保证。该计划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为核心,加大了实践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的比重,给学生较多的时间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1]

二、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1.课程设计的实践

课程设计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重点探讨结构类课程设计的实施。目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结构类课程设计主要有楼盖结构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混合结构课程设计以及钢结构课程设计,学生在做这些设计的过程中,理论计算掌握得比较好,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定性分析、概念设计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方法欠缺。[2]

在有关结构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虽然一直强调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构造措施与结构计算同样重要,但主要学习内容还是结构计算,而概念设计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构造要求大多是些枯燥的条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由于忽视或没有掌握结构设计的构造要求,加上前期的建筑制图、建筑构造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往往与工程设计要求相差甚远。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课程设计的实施中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完善:

(1)编制课程设计指导书。指导书的编制结合设计实例将相关的规范条文及其应用方法加以强调和详细说明;同时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提出施工图的深度要求,要求无论是表达内容还是表现方法都需要与实际工程施工图相接轨。

(2)增加工程案例教学环节。如在指导基础课程设计时,结合南通大学主校区多幢新建教学楼的基础选型、基础的设计和基础的施工图的表达进行讲解,通过对实际工程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参考实例进行课程设计,同时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如何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

(3)课程设计任务书多样化。在达到设计要求、工作量相当的前提下,布置的设计任务尽可能呈现多样性,精心构思,由原有的一个班一个任务书的模式,变换为4~5人一个任务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避免少部分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采用了小组下达课题的方式,其效果较好。

2.毕业设计的有效实施

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是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取上,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分为建筑设计类、施工类及科研论文类供学生选择。以建筑设计类课题为例来说明其实施。

建筑设计类课题主要有教学楼设计、办公楼设计、厂房设计和生产办公综合楼设计,选题来自实际工程,为常用民用建筑,课题要求学生完成全套建筑和结构图纸,同时要求手算整体结构中的一榀框架、电算整个工程结构,训练内容广,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工程训练,从而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功,尽可能做到与实际工程的零距离接触,“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除了进行常规的答疑外,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给学生做专题辅导,依照进度,依次讲解“建筑设计方法与制图要求”、“建筑防火要求”、“结构布置方法与传力途径”、“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一榀框架的计算方法”以及“平法施工图需表达的内容”等等,讲解中引导学生逐渐熟悉相关规范和规程。由于能根据学生的进度分阶段讲解,并根据实际工程作案例教学,毕业设计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1.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的研究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针对步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之初的学生,对如何逐步引导他们从建筑、结构乃至施工全面地认识建筑物,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下了很大功夫。除了相关课程的设置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对于如何引导他们从孤立地认识事物过渡到全面、正反面、从各个层面去认识和解释事物上下功夫不足,哲学课与土木专业教育脱节。应当把哲学、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等作为一个教学体系研究,使学生从专业入门时养成求真务实、辩证认识事物的态度。在高年级实践环节中,应加强背景调查分析,引导学生在多种因素中寻找出最佳方案,培养判断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课程设计的研究

在课程设计的选题上,由于每个课程设计时间从一周到二周不等,时间短,任务重,选题往往把真实工程作了简化,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理论与实际的脱节。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将课程设计的整体概念具体体现到各个课程设计中去,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实现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利过渡,让课程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个孤立 的教学环节。[3]

3.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研究

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是目前高校工科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原来已具备工程经验的教师,如果不常规化地深入企业工作,其实践知识也难与时俱进。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实践教学的教师需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这就需要从政策层面上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积极主动地承担实际工程项目,从建筑行业一线获得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4]

参考文献:

[1]庞思勤。实践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行动[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32-34.

[2]陈以一,李国平,应惠清,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1999,(3):37-38.

[3]齐宏伟,杨颖。结构工程综合性课程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