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財政“十一五”回眸

欄目: 地税國税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4.29K

 

財政“十一五”回眸

紅土地上的輝煌

——陽新財政“十一五”回眸

 陽新,是一塊有着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20萬烈士的鮮血鑄成了“烈士縣”的英名;是一片山川秀美、風物宜人的黑色沃土,長江之濱、富河兩岸洋溢着勃勃生機,陽新百萬人民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一個現代文明之城……“十一五”的五年,陽新財政見證了陽新的發展,五年來,財政收入翻番,公共財政陽光普灑,民生福祉較大改善,改革管理不斷創新……

生財聚財,奏響發展旋律

“十一五”,陽新縣奏響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業園區(城東新區)建設、新農村建設“三大建設”號角,陽新財政工作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一方面大力支持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重點税源建設,一方面加快完善投融資平台建設,一方面加大税收徵管力度,完善税源分析和税收監控機制,推進了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確保了財政收入的平穩較快增長。

2005年,全縣財政收入3.0億元, 2006完成3.8億元、增長26.7%,2007年完成5.1億元、增長34.0%,2008年完成6.3億元、增長23.0%,2009年完成7.0億元、增長11.7%,2010年完成7.2億元、增長3.0%,五年年均增長19.7%;提前2年完成“十一五”規劃5.3億元的目標,2010年是“十五”時期末的2.4倍。“十一五”時期,不斷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和轉移支付力度,上級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上級各項補助收入大幅增加。2006年到2010年,上級補助收入分別為:5.4億元、7.4億元、10.5億元、15億元、15.7億元,分別增長27.8%、36.3%、42.3%、42.1%、4.9%,年均增長30.7%,2010年是“十五”時期末的3.7倍。

五年來,全縣共引進各類項目350個,累計完成投資91億元。寶加鞋業、華新骨料、安達汽車零部件、勁牌楓林小曲酒、中糧集團健康豬養殖、瑞新化工、天源特鋼、連永錳業、富池牛磺酸、弛順化工、天源化工、億利碳素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民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201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81%,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建材、冶金、化工、輕紡、能源產業等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初步形成,2010年這五大產業的總產值達到72.5億元,佔全縣GDP的59%,年均增長21%;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家,達到134家,新增億元企業5家,達到8家。以遠東麻業、富川油脂、長豐米業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不斷壯大,產值達到5億元;優質水稻、湖蒿生產、優質油菜、馬鈴薯、雙孢菇等特色農業產業加快形成,2010年末,農業總產值37.15億元,年均增長6%。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仙島湖等景區和景觀建設趨顯特色,五年來,接待遊客125.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4億元。現代物流、房地產、金融、保險、商貿等產業快速增長,服務業絕對值達44億元。

在財税收入徵管上,連續多年開展税源普查工作,對重點税源企業以及主體税源進行調查分析,瞭解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對年度生產、銷售、納税形勢進行分析預測,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參考依據。進一步加強税務、金庫等部門的協作與聯繫,逐步建立了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情況交流的工作機制。加大了對主體税種和縣級税收入庫的督查、監控和催繳力度,堅持“大”“小”税源並重,確保應收盡收。進一步規範非税收入管理,深入開展非税收入專項檢查,完善收支計劃和統計報表編制制度,全面加強非税收入信息系統建設,實現信息化運行。

分財用財,普灑公共陽光

五年來,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基礎上,着力體現“保發展、保民生”重點,加大社會事業建設和投入力度,不斷保障和滿足公共需求,民生福祉有了較大改善,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灑城鄉。

2005年,全縣實際財政支出5.4億元。2006年支出7.0億元、增長29.8%,2007年支出9.4億元、增長33.1%、2008年支出12.9億元、增長38.4%,2009年支出19.2億元、增長48.0%,2010年支出22.4億元、增長17.0%,年均增長33.3%。2010年財政支出是“十五”時期末的4.14倍。

十一五時期,財政支出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吃飯財政”開始向“民生財政”轉變。不斷深化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教育事業全面發展。2006年到2010年,教育支出分別為1.7億元、2.6億元、3.8億元、3.6億元、4.5億元,年平均增長25%,五年教育支出累計達到16.3億元,2010年支出是2005年的2.8倍。城鄉低保制度不斷完善,社會救濟和撫卹支出不斷增加,就業保障力度加大,住房保障不斷改善。2006年到2010年,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分別為5441萬元、7018萬元、1.3億元、2.3億元、2.9億元,年平均增長61.2%,五年累計8.13億元,2010年支出是2005年的9.4倍。公共衞生投入不斷加大,農村醫療保障和基層衞生保障機制不斷完善。2006年到2010年,醫療衞生支出分別為5822萬元、7543萬元、8048萬元、2.2億元、2.0億元,年平均增長62.6%,五年累計支出6.4億元,2010年支出是2005年的7.2倍。科技和文化有了較快發展。2006年到2010年,科技和文化體育支出分別為1170萬元、1559萬元、1795萬元、3047萬元、2619萬元,年平均增長14.3%,五年累計支出1.02億元,2010年支出是2005年的1.5倍。

在國家全面建設新農村的政策帶動下,對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投入不斷加大,進一步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財力支撐,也為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財政保障。十一五期間,全縣發放糧食直補資金5005萬元,農資綜合直接補貼資金17905萬元,良種補貼436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2687萬元。2006年到2010年,農林水事務支出分別為:9165萬元、1.53億元、1.82億元、2.99億元、4.41億元,年平均增長61.9%,五年累計支出11.67億元,2010年是2005年的10.2倍;五年來,共計投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247萬元。五年來,共計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4939萬元,其中土地治理項目資金3798萬元,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1141萬元。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加大了農村三資監管力度,穩步推進農村公益事業“以錢養事”新機制改革。五年來,共計投入農村綜合改革“以錢養事”資金2.93億元。

管財理財,彰顯科學精細

在推進財政改革與管理上,更加註重科學化和精細化,理財水平不斷提升。

改進預算編制方式,全面推行部門預算,增強預算支出定員、定額設計科學性,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硬化預算約束。完善預算編制體系,建立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及政府債務預算整體預算體系,推進和完成了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建立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及國有資產管理的協調機制,構建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機整體。加強預算管理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共享,推行預算公開,增強預算執行透明度,提高財政辦事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

充分用好用活“省管縣”財政管理體制,對內使勁,對外搞活,挖掘收入潛力,努力增加本級可用財力。加大財政收入徵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應管儘管。加強財政收支情況分析,為財政經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積極完善“鄉財縣管”,規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切實抓好農村三資監管工作,提高農村財政財務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鄉鎮機構改革,落實農村綜合改革政策,全面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推行農村公益性事業“以錢養事”機制。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全縣國有資產家底。建立了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數據庫,加強了信息化系統建設,實現動態管理,科學運作。加大了國有資產收益徵管力度,改革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制度,規範了國有資產配置、使用和處置機制,有效保證了國有資產安全,防止流失。

加大幹部職工學習培訓力度,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幹部職工經常性學習教育,進一步提高幹部隊伍綜合素質。加強黨風廉政和財政法制建設,進一步提高了幹部職工廉潔行政意識和依法理財水平。加大調研力度,加強調研隊伍建設,積累了一批有價值的調研成果。深入開展靈活多樣的財政文化和政策宣傳活動,加強財政幹部思想政治及職業道德教育,加大財政政策法規宣傳力度。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全面提高財政幹部隊伍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

 

(陽新縣財政局  柯擁軍)